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李彦锋 赵光辉 +2 位作者 马鹏程 周林成 叶正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877-2879,2890,共4页
用氧化剂对3种不同密度的聚氨酯泡沫体进行化学改性处理,研究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泡沫体上具有化学活性的官能团增加,有利于通过载体结合法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干态密度为30 kg/m3的改性聚氨酯泡沫... 用氧化剂对3种不同密度的聚氨酯泡沫体进行化学改性处理,研究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高氨氮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泡沫体上具有化学活性的官能团增加,有利于通过载体结合法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干态密度为30 kg/m3的改性聚氨酯泡沫体作为固定化高效微生物载体时,具有亲水性好、微生物负载量高的优点,所得固定化微生物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时呈现污染物去除速率快的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微生物 聚氨酯泡沫 化学改性 高效微生物菌群 废水生物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泡沫固定化菌脱色偶氮染料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师奇 朱超 杨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6期27-32,共6页
以水、甲基硅油、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醇胺联合聚酯多元醇等制备的聚氨酯泡沫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考察了异质孔径聚氨酯泡沫载体固定的偶氮染料高效脱色菌对金橙I的脱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一个运行周期,大、小孔径聚氨酯泡沫所... 以水、甲基硅油、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乙醇胺联合聚酯多元醇等制备的聚氨酯泡沫为微生物固定化载体,考察了异质孔径聚氨酯泡沫载体固定的偶氮染料高效脱色菌对金橙I的脱色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一个运行周期,大、小孔径聚氨酯泡沫所构建的微生物固定化系统对金橙I的最优脱色率分别为96.2%和94.8%;向小孔径聚氨酯泡沫固定化系统中添加碳源后,其脱色率最终达到了97.4%.两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COD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H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该固定化系统在连续式和序批式运行模式下对高浓度金橙I染料的脱色率分别为93.8%和8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 孔径 固定化载体 偶氮染料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产絮菌生产生物絮凝剂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基先 张笑晨 +5 位作者 李昂 马放 王金娜 邢洁 孙冰 杨淑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3-58,共6页
为降低发酵成本及实现生物絮凝剂的连续发酵生产,采用吸附法固定化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发酵生产生物絮凝剂.从载体稳定性、生物絮凝剂产量、发酵液絮凝率等方面对比颗粒活性碳、聚氨酯泡沫和菌丝球3种固定化载体性能,并优化了活性碳和菌... 为降低发酵成本及实现生物絮凝剂的连续发酵生产,采用吸附法固定化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发酵生产生物絮凝剂.从载体稳定性、生物絮凝剂产量、发酵液絮凝率等方面对比颗粒活性碳、聚氨酯泡沫和菌丝球3种固定化载体性能,并优化了活性碳和菌丝球两种载体的固液比.结果表明:颗粒活性碳、聚氨酯泡沫和菌丝球均可有效固定化产絮菌F+,采用颗粒活性碳和菌丝球两种载体固定化发酵的生物絮凝剂产率高于聚氨酯泡沫载体.载体吸附试验表明:菌丝球载体对于产絮菌F+的24 h吸附率高于颗粒活性碳载体;使用菌丝球固定化发酵时,固液比1.0 g/L,发酵时间24 h,粗提生物絮凝剂2.234 g/L,比传统分批发酵生物絮凝剂的产量提高14%.摇瓶试验表明,3种载体均可连续使用15次以上.从发酵液絮凝率和成本两方面考虑,确定活性碳和菌丝球两种载体的最适固液比均为1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凝剂 固定化 固定化载体 固液比 菌丝球 活性碳 聚氨酯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BBR反应器自然培养启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亚峰 姚敬博 +3 位作者 郝滢 李进 王勋 秦亚敏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4,共5页
目的研究EM-SBBR在不投加污泥只投加EM菌种的情况反应器启动过程,解决SB-BR类似工艺在采用自然驯化时存在的适应性差、运行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方法在SBR中投加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悬浮高效菌种(EM),采用连续曝气方式激活高效... 目的研究EM-SBBR在不投加污泥只投加EM菌种的情况反应器启动过程,解决SB-BR类似工艺在采用自然驯化时存在的适应性差、运行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方法在SBR中投加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悬浮高效菌种(EM),采用连续曝气方式激活高效菌,通过厌氧/好氧交替运行方式强化聚磷菌除磷,并在硝化菌和反硝化菌作用下进行同时硝化反硝化反应,进而对EM-SBBR的自然培养启动进行研究.结果EM-SBBR在自然培养条件下2个月就能完成挂膜,成功地实现了EM-SBBR的启动,稳定后反应器中COD、NH4+-N、PO43-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1%、98%、72%.结论利用自然培养的方式,将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成功应用于EM-SBBR中,不仅提高了微生物活性和数量,还增强了微生物脱氮除磷的性能,这一成果为SBBR类似工艺的启动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 脱氮除磷 培养驯化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