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醇醚用于稠油乳化降粘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世虎 田仲强 +6 位作者 杜永欣 麻金海 郭省学 赵明宸 朱军 李晓龙 孙克己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实验原油为胜利某油田高胶质(47.99%)高沥青质(9.13%)、凝点18℃的脱水脱气特稠油,3.4s-1下30℃粘度3.6×105mPa·s,50℃粘度1.6×104mPa·s,给出了粘温曲线。稠油乳化降粘实验条件如下:油水体积比7∶3,温度50℃,水相... 实验原油为胜利某油田高胶质(47.99%)高沥青质(9.13%)、凝点18℃的脱水脱气特稠油,3.4s-1下30℃粘度3.6×105mPa·s,50℃粘度1.6×104mPa·s,给出了粘温曲线。稠油乳化降粘实验条件如下:油水体积比7∶3,温度50℃,水相中烷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醇醚浓度5g/L。实验结果表明:作为稠油乳化降粘剂,该嵌段聚醚在烷基链长为C8~C18时均可使用,C8~C12时效果较好,C9的效果最好,形成的稠油乳状液粘度280mPa·s,稳定时间240min;壬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醇醚(EP EO PO)中EO加成数占EO+PO加成数的50%~95%时,乳状液粘度小于400mPa·s;用Davies法计算的HLB值在13~17时,使用4g/LEP EO PO形成的乳状液粘度小于300mPa·s;在水相中有2.0×104mg/LCa2++Mg2+存在时该乳化降粘剂可耐浓度≤2.0×105mg/L的NaCl;在有8.0×104NaCl和2.0×104mg/LCa2++Mg2+存在下,温度从35℃升高到80℃时,乳状液粘度和稳定时间均下降,90℃时乳状液发生反相,EP EO PO的使用温度为35~80℃。图4表3参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基酚乙烯聚氧丙烯醇醚 壬基酚乙烯聚氧丙烯醇醚 乳化降粘剂 稠油 乳化降粘 结构 性能 胜利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硅氧烷-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立川 李欣 +2 位作者 白光月 杨凤彦 王玉洁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57-59,共3页
用乙氧基二甲基聚硅氧烷(ethoxydimethyl-polysiloxane)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polyoxyethylene-polyoxyproplene)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聚硅氧烷-聚氧乙烯原油破乳剂,并... 用乙氧基二甲基聚硅氧烷(ethoxydimethyl-polysiloxane)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polyoxyethylene-polyoxyproplene)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聚硅氧烷-聚氧乙烯原油破乳剂,并针对吉林油田的原油进行了破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聚硅氧烷链一定时,原油破乳率与聚醚对乙氧基聚硅氧烷中乙氧基的取代率有关,在聚醚链中引入聚氧丙烯链有利于提高破乳率.具有适当取代比和聚醚链为嵌段共聚物的破乳剂,破乳率高于SP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聚氧丙烯 原油 破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加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戴乐蓉 陈佳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46-150,共5页
本文对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Pluronic的加溶性质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仅有合适的HLB值的样品才具有加溶作用.L64的水溶液对芳烃有加溶作用,对烷烃几乎没有.随温度升高,发生加溶作用的L64最小浓度下降.此外,水也能被加溶在L6... 本文对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Pluronic的加溶性质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仅有合适的HLB值的样品才具有加溶作用.L64的水溶液对芳烃有加溶作用,对烷烃几乎没有.随温度升高,发生加溶作用的L64最小浓度下降.此外,水也能被加溶在L64的二甲苯溶液中.加溶有水的反胶团的大小比加溶有二甲苯的正胶团要大得多.紫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的研究表明,对于PPO-PEO嵌段共聚物,被加溶的二甲苯插在胶团内部的PPO链段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聚氧丙烯 嵌段共 加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异丙烯膦酸)磷酸氢锆固载手性Mn~Ⅲ(Salen)及其催化苯乙烯环氧化(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晓川 石开云 +6 位作者 王存 王跃 邓朝芳 任彦荣 王贵凤 谭脂文 傅相锴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85-1595,共11页
制备了一系列通过苯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异丙烯膦酸)磷酸氢锆(ZPS-IPPA)轴向固载手性MnⅢ(Salen)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催化结果表明:苯氧链接手臂邻位取代基对于环氧化结果有重要影响,相比邻位取代基为-H和-CH3,取... 制备了一系列通过苯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异丙烯膦酸)磷酸氢锆(ZPS-IPPA)轴向固载手性MnⅢ(Salen)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催化结果表明:苯氧链接手臂邻位取代基对于环氧化结果有重要影响,相比邻位取代基为-H和-CH3,取代基为t-Bu基团时,催化剂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对映选择性。同时,比较了两种长度几乎一致的链接手臂(-NH-C6H4-NH-,-O-C6H4-O-),结果表明:在没有轴向助剂N-甲基玛琳氮氧化物(NMO)参与下,在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为氧化剂的体系中,链接手臂-O-C6H4-O-比-NH-C6H4-NH-更有利于取得优异的催化效果。制备的非均相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与对映选择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膦酸)磷酸氢锆 手性MnⅢ(Salen)催化剂 链接手臂 乙烯的不对称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的性能
5
作者 徐蒙蒙 尹朝辉 +10 位作者 阳范文 张雅欣 高月敏 魏悦姿 邱康寿 王晨光 梁毓 田秀梅 陈晓明 王治伟 周苗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0-45,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增塑聚乳酸,研究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用量对聚乳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当添加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增塑聚乳酸,研究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用量对聚乳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流变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当添加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的质量分数为20%时,聚乳酸/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5.6g/(10min),比未增塑时提高约9倍,断裂伸长率为341.86%,撕裂强度为23.7N/cm,拉伸强度为44.5MPa,玻璃化转变温度从纯聚乳酸的60.1℃降到26.9℃。随着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先下降后升高,断裂伸长率呈上升趋势,撕裂强度先下降后上升最后渐趋于稳定,聚乳酸链段的活动能力增强,增塑效果明显。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当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质量分数≥12%时,共混体系脆冷断面的褶皱、粗糙度和裂纹明显增加,吸收能量能力增强,表现为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 共混 增塑 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的双模式包结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杜新贞 孙延春 +2 位作者 周嵘 王亚荣 陶小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74-1177,共4页
通过表面张力法、浊点法、硫氰酸钴铵显色法和1HNMR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PL)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β-CD可与PL形成2∶1和3∶1型两种超分子包结物,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PL的疏水性烷基链被包络进β-CD空腔中... 通过表面张力法、浊点法、硫氰酸钴铵显色法和1HNMR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PL)的包结作用.结果表明,β-CD可与PL形成2∶1和3∶1型两种超分子包结物,表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PL的疏水性烷基链被包络进β-CD空腔中,形成了2∶1的超分子包结物;PL的亲水性聚氧乙烯基链被包络进β-CD空腔中,形成了3∶1的超分子包结物.结合实验结果,通过比较β-CD和PL分子的大小,提出了β-CD对PL分子两种可能的包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乙烯十二烷基醚 表面张力 浊点 ^1H NMR 超分子包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伸展型表面活性剂辛基聚氧丙烯(9)聚氧乙烯(6)硫酸酯钠/磺酸钠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9
7
作者 金光勇 何志强 +2 位作者 方云 陈骥 夏咏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0-315,共6页
以异辛醇为原料合成了伸展型表面活性剂辛基聚氧丙烯(9)聚氧乙烯(6)硫酸酯钠(P9E6S),并通过对P9E6S进行亚硫酸盐磺化得到新型伸展型表面活性剂辛基聚氧丙烯(9)聚氧乙烯(6)磺酸钠(P9E6SO)。用FTIR方法表征了P9E6S和P9E6SO的结构;研究了P9... 以异辛醇为原料合成了伸展型表面活性剂辛基聚氧丙烯(9)聚氧乙烯(6)硫酸酯钠(P9E6S),并通过对P9E6S进行亚硫酸盐磺化得到新型伸展型表面活性剂辛基聚氧丙烯(9)聚氧乙烯(6)磺酸钠(P9E6SO)。用FTIR方法表征了P9E6S和P9E6SO的结构;研究了P9E6S合成P9E6SO的适宜条件;考察了P9E6S和P9E6SO的表面活性、耐高温水解性和界面活性,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P9E6SO适宜的合成条件为:w(P9E6S)=38.0%、n(Na2SO3)∶n(P9E6S)=4∶l、反应温度170℃、反应时间6 h,在此条件下P9E6S的磺化率为51.4%,水解率为12.4%。P9E6S和P9E6SO均具有良好的低温溶解性,乳化力为SDS的5倍以上;P9E6SO具有极好的耐高温水解性,可适用的油藏矿化度范围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型表面活性剂 辛基聚氧丙烯(9)乙烯(6)硫酸酯钠 辛基聚氧丙烯(9)乙烯(6)磺酸钠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3-醚琥珀酸单酯磺酸盐泡沫性能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葛虹 傅鹏立 +1 位作者 王军 朱冬梅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18,共3页
用罗氏法对脂肪醇聚氧乙烯 3 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AESM 3)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了其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不同硬度水中的泡沫性能,并与两种同类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ESM 3是一种起泡性与稳... 用罗氏法对脂肪醇聚氧乙烯 3 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AESM 3)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测定了其在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不同硬度水中的泡沫性能,并与两种同类表面活性剂的泡沫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AESM 3是一种起泡性与稳泡性皆优的高泡性表面活性剂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乙烯-3-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 顺丁烯二酸酐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泡沫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辛基酚醚与β-环糊精的缔合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杜新贞 王亚荣 +3 位作者 吕卫华 孙延春 滕秀兰 侯经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76-1379,共4页
用聚氧乙烯辛基酚醚(OP)作荧光探针研究了OP和β-环糊精(β-C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OP分子的正辛基基团和苯基基团被包络在β-CD空腔内;用1-溴代萘(BN)分子作磷光探针进一步考察了OP与β-CD分子的缔合方式及对BN分子所产生的空间效应,O... 用聚氧乙烯辛基酚醚(OP)作荧光探针研究了OP和β-环糊精(β-CD)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OP分子的正辛基基团和苯基基团被包络在β-CD空腔内;用1-溴代萘(BN)分子作磷光探针进一步考察了OP与β-CD分子的缔合方式及对BN分子所产生的空间效应,OP分子的正辛基以绕曲的方式位于β-CD空腔中,因空间效应使β-CD空腔进一步包络BN的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乙烯辛基酚醚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荧光 磷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链封端的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彭晓春 彭晓宏 +1 位作者 林裕卫 赵建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528,588,共5页
采用酰氯法,用丙烯酰氯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为原料,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丙烯酰端基的聚氧乙烯大单体(PEO-A)。实验证明,较佳的原料摩尔比n(PEG)∶n(CH2CHCOCl)∶n〔(CH3CH2)3N〕=2∶1∶1。然后以聚氧乙烯大单体为端基改性剂,在氮... 采用酰氯法,用丙烯酰氯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为原料,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丙烯酰端基的聚氧乙烯大单体(PEO-A)。实验证明,较佳的原料摩尔比n(PEG)∶n(CH2CHCOCl)∶n〔(CH3CH2)3N〕=2∶1∶1。然后以聚氧乙烯大单体为端基改性剂,在氮气保护下50℃四氢呋喃溶液中分别与G1.0~G4.0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96h,合成出了聚氧乙烯(PEO)链封端的非离子型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NMR,13CNMR)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胺树状合物 乙烯大单体 MICHAEL加成反应 表面改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氧乙烯链端的阴离子型改性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晓春 彭晓宏 赵建青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98-1003,共6页
以采用发散法在优化合成条件(n(乙二胺):n(丙烯酸甲酯)=1:4、n(丙烯酸甲酯):n(树状聚合物中间体)=24:1、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4 h)下合成的第四代聚酰胺-胺(G4.0 PAMAM)树状聚合物为骨架,以阴离子试剂丙烯酸钠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 以采用发散法在优化合成条件(n(乙二胺):n(丙烯酸甲酯)=1:4、n(丙烯酸甲酯):n(树状聚合物中间体)=24:1、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4 h)下合成的第四代聚酰胺-胺(G4.0 PAMAM)树状聚合物为骨架,以阴离子试剂丙烯酸钠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氧乙烯大单体为端基改性剂,在以甲醇为溶剂、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6 h的条件下进行三元Michael共加成反应,对G4.0 PAMAM树状聚合物分子末端基进行修饰改性;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产物为含聚氧乙烯链端的阴离子型改性G4.0 PAMAM树状聚合物,其分子结构形态以球状为主,粒径范围10~120 nm,通常以集聚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胺树状合物 丙烯酸钠 乙烯大单体 表面改性 Michael共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链封端的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晓春 彭晓宏 +1 位作者 林裕卫 赵建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5-719,共5页
研究了聚氧乙烯链封端的非离子型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以及在造纸助留和催化剂载体上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类树状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温度低于300℃无明显热分解行为,最大的热分解温度均为400℃。助留性能测试表明,M4.0G... 研究了聚氧乙烯链封端的非离子型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热稳定性以及在造纸助留和催化剂载体上的应用。结果表明,该类树状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温度低于300℃无明显热分解行为,最大的热分解温度均为400℃。助留性能测试表明,M4.0G与P44复配双元助留体系(摩尔比1∶23.22),造纸助留率为89.2%,比空白造纸助留率分别提高了18.3%。纸样的物理机械特性:撕裂指数、撕裂强度、耐破指数、耐破强度和抗张指数比空白纸样分别提高了8.6%、1.5%、35.5%、29.6%和4.3%。TEM测试表明:以聚氧乙烯大单体(PEO-A)链封端的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样品封装的钯金属纳米粒子单分散性较好,粒径分布在0.75~2.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胺树状合物 乙烯 造纸助留 纳米催化剂载体 造纸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基-[ω-烷氧基-聚(氧乙烯)]基-苯磺酸钠的合成及表面活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朝辉 徐志成 +2 位作者 张路 赵濉 俞稼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6-130,共5页
以正辛酸、苯酚、多缩乙二醇和溴代烷烃为原料,经酰化、酯化、Fries重排、催化加氢、威廉逊醚化及磺化等反应,合成了8种辛基-[ω-烷氧基-聚(氧乙烯)]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经红外、核磁和电喷雾质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用W ilhelm... 以正辛酸、苯酚、多缩乙二醇和溴代烷烃为原料,经酰化、酯化、Fries重排、催化加氢、威廉逊醚化及磺化等反应,合成了8种辛基-[ω-烷氧基-聚(氧乙烯)]基-苯磺酸钠表面活性剂。经红外、核磁和电喷雾质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鉴定。用W ilhelmy法测定了该系列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合成的辛基-[ω-烷氧基-聚(氧乙烯)]基-苯磺酸钠结构明确,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水溶液中CMC达到10-5mol/L数量级,γCMC最低达25.79mN/m;固定烷基碳数,随着EO数的增加,CMC和γCMC先降低后升高,当EO数为4时,增加烷基碳数,CMC显著降低,γCMC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基---(乙烯)]基-苯磺酸钠 表面活性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4-乙烯二氧噻吩和吡咯-3-甲酸的共聚物薄膜的制备、表征及电致变色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耀康 刘幼幼 +6 位作者 潘云 刘刚 陈钧 郭芸 初文静 慎炼 张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84-494,共11页
以3,4-乙烯二氧噻吩(EDOT)和吡咯-3-甲酸(P3C)为共聚单体,EDOT和P3C分别按物质的量比1∶1,3∶1,5∶1,10∶1配比,通过电化学聚合制得了4种聚(3,4-乙烯二氧噻吩-吡咯-3-甲酸)薄膜,并依次命名为P(EDOT∶P3C)-1,P(EDOT∶P3C)-3,P(EDOT∶P3C... 以3,4-乙烯二氧噻吩(EDOT)和吡咯-3-甲酸(P3C)为共聚单体,EDOT和P3C分别按物质的量比1∶1,3∶1,5∶1,10∶1配比,通过电化学聚合制得了4种聚(3,4-乙烯二氧噻吩-吡咯-3-甲酸)薄膜,并依次命名为P(EDOT∶P3C)-1,P(EDOT∶P3C)-3,P(EDOT∶P3C)-5和P(EDOT∶P3C)-10.光谱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4种共聚物薄膜都具有优良的电致变色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活性和较高的光学对比度.与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相比,P(EDOT∶P3C)能展示更丰富的颜色变化,如P(EDOT∶P3C)-1薄膜随着电压的变化,可呈现从暗红色、浅褐色、灰蓝色到蓝色的变化.此外,基于EDOT和P3C以及钛氧簇[Ti_7(OEt)_(19)O_5(CoBr)],我们还设计合成了含钛共聚物薄膜P(EDOT∶P3C)-1-Ti,该薄膜不仅具有电致变色性能,而且还具有电催化氧化水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4-乙烯噻吩-吡咯-3-甲酸) 电化学 电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醚链结构丁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魏俊富 孙波泉 +1 位作者 徐进云 王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B08期60-62,76,共4页
丁醇聚醚性能主要由与引发剂烷氧基直接相连的基团种类 (EO或PO)决定 ,而不是末端嵌段类型。与无规聚醚相比 ,PO嵌段与丁氧基相连的全嵌段聚醚BPE的润湿速度、乳化力、泡沫消失速度和凝固点分别提高 30倍、1倍、4倍和 36℃ ,浊点、表面... 丁醇聚醚性能主要由与引发剂烷氧基直接相连的基团种类 (EO或PO)决定 ,而不是末端嵌段类型。与无规聚醚相比 ,PO嵌段与丁氧基相连的全嵌段聚醚BPE的润湿速度、乳化力、泡沫消失速度和凝固点分别提高 30倍、1倍、4倍和 36℃ ,浊点、表面张力、形成泡沫高度和热稳定性分别降低 32 5℃、8 2mN/m、1 5倍和 5 5 %。聚醚分子链中EO和PO单元集中并形成嵌段 ,集中程度的提高 ,PO的集中以及PO嵌段与引发剂烷氧基直接相连 ,都可以提高聚醚的润湿速度、乳化力、凝固点和流动温度 ,降低浊点、表面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醚链结构 丁醇乙烯 聚氧丙烯 性能 研究 嵌段 无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氧乙烯链端树枝状聚(胺-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宁春花 李仁 丁杨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6,共6页
以端基为8个伯氨基的树枝状化合物〔PAE(NH2)8〕和聚氧乙烯〔PEO-A(454)〕或丙烯酸钠(SAA)与聚氧乙烯为原料合成了含聚氧乙烯链端树枝状聚(胺-酯)(PAE-PEO-A和PAE-SAA-PEO-A)。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对产物产... 以端基为8个伯氨基的树枝状化合物〔PAE(NH2)8〕和聚氧乙烯〔PEO-A(454)〕或丙烯酸钠(SAA)与聚氧乙烯为原料合成了含聚氧乙烯链端树枝状聚(胺-酯)(PAE-PEO-A和PAE-SAA-PEO-A)。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原料配比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并用FTIR、1HNMR、13CNMR及GPC对试样进行结构表征。测定了含聚氧乙烯链端树枝状聚(胺-酯)的表面张力及对苯甲酸、水杨酸的增溶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96 h,原料的配比量n〔PAE(NH2)8〕∶n[(PEO-A(454)]=1∶16,以甲醇为溶剂,产物产率为88.30%。PAE-PEO-A溶液的临界胶束质量浓度为0.007 5 g/L,最小表面张力为43.8 mN/m。PAE-PEO-A对苯甲酸、水杨酸都有增溶性,且增溶能力随着它们的表面官能团数的增多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96 h,原料的配比量n〔PAE(NH2)8〕∶n(SAA)∶n〔PEO-A(454)〕=1∶12∶8,以甲醇为溶剂,产物产率为48.83%。PAE-SAA-PEO-A水溶性极好,其表面张力与水接近,几乎不具有表面活性。PAE-SAA-PEO-A对苯甲酸和水杨酸有良好的增溶性,尤其是对水杨酸的增溶性明显。在相同质量浓度0.500 g/L时,PAE-SAAPEO-A对水杨酸的增溶量约为PEG-400的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树枝状(胺-酯) 表面活性 增溶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聚氧乙烯(PEO)掺杂的TiO2薄膜的制备
17
作者 袁坚 陈竹明 欧阳世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z2期623-626,共4页
本文以钛酸四丁酯Ti(OBu)4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方法在ITO玻璃上制备了均匀透明的聚氧乙烯(PEO)掺杂的PEO-TiO2有机-无机复合涂层,研究了相关的制备参数,并对涂层进行了电化学循环伏安测试及着、褪色态可见光透过率测试,结果表明:PEO小于2... 本文以钛酸四丁酯Ti(OBu)4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方法在ITO玻璃上制备了均匀透明的聚氧乙烯(PEO)掺杂的PEO-TiO2有机-无机复合涂层,研究了相关的制备参数,并对涂层进行了电化学循环伏安测试及着、褪色态可见光透过率测试,结果表明:PEO小于2mg/ml时,溶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此范围内,随PEO掺量的提高,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显著提高,同时,PEO-TiO2膜较TiO2膜具有较强的离子注入/退出能力、较高的循环可逆性和电荷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电致变色 乙烯 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系列及其聚氧丙烯醚(3)封端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中瑞 吕嘉乐 +3 位作者 康文倩 曹文丽 王利民 车飞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0-223,247,共5页
对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上的环氧乙烷数(EO数)及用3个环氧丙烷数(3PO数)对其封端后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对不同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及3PO封端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润湿性质、泡沫性质... 对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上的环氧乙烷数(EO数)及用3个环氧丙烷数(3PO数)对其封端后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对不同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及3PO封端的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润湿性质、泡沫性质、乳化力及浊点进行了测试,发现随着EO数的增加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的最低表面张力(γcmc)、临界胶束浓度(cmc)、稳泡力、起泡力、润湿时间及浊点均增大。PO封端后,相较于封端前,其表面张力增大;临界胶束浓度、稳泡力、起泡力、乳化力及浊点均降低;EO数大于9时,封端后的润湿力相较于封端之前有所提高。最终结果表明聚醚的不同结构对其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十三醇乙烯 异构十三醇乙烯聚氧丙烯 乙烷 丙烷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聚氧乙烯-8-辛基苯基醚紫外光谱抗干扰性能研究
19
作者 黄弘毅 尹先清 +4 位作者 靖波 王秀军 陈文娟 李赓 石东坡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聚氧乙烯-8-辛基苯基醚(曲拉通X-100)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对复配水溶液中曲拉通X-100的紫外光谱信号产生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TAB不仅能增强水溶液中曲拉通X-100的吸光度,还能降低曲拉通X-100的表观临界... 聚氧乙烯-8-辛基苯基醚(曲拉通X-100)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对复配水溶液中曲拉通X-100的紫外光谱信号产生明显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TAB不仅能增强水溶液中曲拉通X-100的吸光度,还能降低曲拉通X-100的表观临界胶束浓度cmc。当DTAB的浓度从0增加到0.100和0.200mmol/L时,曲拉通X-100的表观cmc从0.187g/L分别降至0.170和0.154g/L。在曲拉通X-100和DTAB复配水溶液中,按n(曲拉通X-100)︰n(β-环糊精)=1︰1加入β-环糊精,不仅能有效减少曲拉通X-100和DTAB间的相互作用而且可以增强曲拉通X-100紫外光谱信号强度,二者复配水溶液中曲拉通X-100回收率从92.0%~97.3%增加到98.8%~102.2%,曲拉通X-100浓度的检测精度显著提高。Job’s实验结果和FT-IR结果表明,曲拉通X-100分子进入β-环糊精分子空腔形成包结物,是β-环糊精消除各种相互作用对曲拉通X-100紫外光谱产生干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8-辛基苯基醚 Β-环糊精 胶束 紫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碳与苯乙烯溶液聚合反应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新英 郭锦棠 +1 位作者 许涌深 孙经武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9-252,共4页
邻氯苯酚作溶剂 ,乙酸钯 /对甲苯磺酸铜和 2 ,2′,-联吡啶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苯乙烯和一氧化碳的溶液共聚反应 ,合成出特种高分子材料聚酮——聚 (1-氧代 - 2 -苯基丙撑 ) .研究了铜盐种类、对甲苯磺酸铜用量、甲醇用量、溶剂用量、苯... 邻氯苯酚作溶剂 ,乙酸钯 /对甲苯磺酸铜和 2 ,2′,-联吡啶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苯乙烯和一氧化碳的溶液共聚反应 ,合成出特种高分子材料聚酮——聚 (1-氧代 - 2 -苯基丙撑 ) .研究了铜盐种类、对甲苯磺酸铜用量、甲醇用量、溶剂用量、苯乙烯量及强酸种类等对该共聚反应的催化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溶液聚合的产物聚酮为一氧化碳与苯乙烯的交替共聚物 ,溶液聚合反应的催化活性高于沉淀聚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碳 乙烯 钯催化剂 溶液 (1--2-苯基丙撑)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