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聚氧乙烯支链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微粒的合成 被引量:5
1
作者 彭晓宏 盘思伟 +1 位作者 佘娜 沈家瑞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9,15,共4页
采用反相微乳液共聚合法合成了粒径 4 0~ 90nm、多分散系数 0 .5 6~ 0 .6 5的含聚氧乙烯支链交联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表明该微粒具有球状结构 .FTIR谱和13 CNMR谱的测试结果证明所合成的微粒是由丙烯酰胺、... 采用反相微乳液共聚合法合成了粒径 4 0~ 90nm、多分散系数 0 .5 6~ 0 .6 5的含聚氧乙烯支链交联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纳米微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表明该微粒具有球状结构 .FTIR谱和13 CNMR谱的测试结果证明所合成的微粒是由丙烯酰胺、聚氧乙烯大单体、丙烯酰氧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4种链节所组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氧乙烯大单体 丙烯酰基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反相微乳液 交联 丙烯酰胺 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聚氧乙烯链端的阴离子型改性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彭晓春 彭晓宏 赵建青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98-1003,共6页
以采用发散法在优化合成条件(n(乙二胺):n(丙烯酸甲酯)=1:4、n(丙烯酸甲酯):n(树状聚合物中间体)=24:1、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4 h)下合成的第四代聚酰胺-胺(G4.0 PAMAM)树状聚合物为骨架,以阴离子试剂丙烯酸钠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 以采用发散法在优化合成条件(n(乙二胺):n(丙烯酸甲酯)=1:4、n(丙烯酸甲酯):n(树状聚合物中间体)=24:1、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4 h)下合成的第四代聚酰胺-胺(G4.0 PAMAM)树状聚合物为骨架,以阴离子试剂丙烯酸钠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氧乙烯大单体为端基改性剂,在以甲醇为溶剂、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6 h的条件下进行三元Michael共加成反应,对G4.0 PAMAM树状聚合物分子末端基进行修饰改性;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合成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产物为含聚氧乙烯链端的阴离子型改性G4.0 PAMAM树状聚合物,其分子结构形态以球状为主,粒径范围10~120 nm,通常以集聚态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胺树状合物 丙烯酸钠 聚氧乙烯大单体 表面改性 Michael共加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乙烯链封端的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晓春 彭晓宏 +1 位作者 林裕卫 赵建青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5-528,588,共5页
采用酰氯法,用丙烯酰氯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为原料,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丙烯酰端基的聚氧乙烯大单体(PEO-A)。实验证明,较佳的原料摩尔比n(PEG)∶n(CH2CHCOCl)∶n〔(CH3CH2)3N〕=2∶1∶1。然后以聚氧乙烯大单体为端基改性剂,在氮... 采用酰氯法,用丙烯酰氯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为原料,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丙烯酰端基的聚氧乙烯大单体(PEO-A)。实验证明,较佳的原料摩尔比n(PEG)∶n(CH2CHCOCl)∶n〔(CH3CH2)3N〕=2∶1∶1。然后以聚氧乙烯大单体为端基改性剂,在氮气保护下50℃四氢呋喃溶液中分别与G1.0~G4.0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96h,合成出了聚氧乙烯(PEO)链封端的非离子型聚酰胺-胺树状聚合物,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NMR,13CNMR)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胺树状合物 聚氧乙烯大单体 MICHAEL加成反应 表面改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