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用于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品种鉴定 被引量:6
1
作者 陈双雅 张津 +2 位作者 陈伟玲 徐敦明 周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7-680,共4页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特定片段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系统建立了台湾海峡常见石斑鱼和鲷鱼的分子生物学品种鉴定新方法。首先提取鱼的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进行细胞色素b基因特定片段的PCR扩增,然后用DdeⅠ、HaeⅢ和NlaⅢ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在Agilent DNA1000芯片上对酶切片段进行分离。该方法成功鉴定了台湾海峡常见的8种石斑鱼品种和5种鲷鱼品种,是一种快速、简便、有效的鱼类品种鉴定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 芯片实验室 物种鉴定 细胞色素B 石斑鱼 鲷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用于渤海地区鱼种鉴定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潇 曲焱焱 +4 位作者 张丕乔 张津 张丽华 黄大亮 张玉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3-676,共4页
以渤海湾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9种海鱼(小黄鱼、花鲈、蓝点马鲛、鲐、钝吻黄盖鲽、棘头梅童鱼、许氏平鲉、高眼鲽和长蛇鲻)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对其进行鱼种鉴定。首先提取... 以渤海湾具有重要商业价值的9种海鱼(小黄鱼、花鲈、蓝点马鲛、鲐、钝吻黄盖鲽、棘头梅童鱼、许氏平鲉、高眼鲽和长蛇鲻)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对其进行鱼种鉴定。首先提取其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DNA),对其细胞色素b的特定片段(464bp)进行扩增,然后选择DdeⅠ、HaeⅢ和NlaⅢ3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并利用芯片生物分析技术得到酶切产物的特异图谱和确切的片段大小,从而有效区分了9种海鱼。研究结果表明,PCR-RFLP和芯片生物分析技术在鱼种鉴定上具有精确、鉴别和快速三大优势,可为鱼类食品检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芯片实验室 物种鉴定 细胞色素B 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N-乙酰基转移酶1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
3
作者 徐张巍 梅俏 +2 位作者 许建明 胡乃中 胡咏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56,共4页
目的 探讨N 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型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在140名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应用PCR- RFLP+多重... 目的 探讨N 乙酰基转移酶1(NAT1)基因型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 在140名汉族健康人的外周血中,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及多重PCR技术,进行NAT1等位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应用PCR- RFLP+多重PCR方法避免了多种限制性内切酶之间相互干扰,可准确区分NAT1基因型。在140名检测标本中,NAT1* 3,NAT1* 4,NAT1* 10和NAT1* 11的发生频率分别是8 .2%、49. 6%、40%和2 2%。NAT1* 4发生率明显低于欧美人群,但高于东南亚人群;而NAT1* 10的发生率高于欧美人群,NAT1* 3和NAT1* 11的发生率较低,与大多数亚洲人群基本一致。结论 PCR RFLP+多重PCR方法检测NAT1基因型特异性高;NAT1基因型分布与其他国家检测情况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转移 基因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检测分析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聚合反应(PCR) 多重PCR技术 NAT1 PCR方法 限制性内切 基因型分布 发生率 检测方法 分型研究 等位基因 相互干扰 检测标本 发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G30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建中 司天梅 +11 位作者 凌炎苏 阮燕 韩永华 王希林 周沫 张鸿燕 孔庆梅 李雪倪 刘萃 张大荣 舒良 张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TNFα) -G3 0 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14 1个核心家系 ,每家有 1名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 ,患者的生物学父母均健在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base...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TNFα) -G3 0 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 :收集14 1个核心家系 ,每家有 1名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 ,患者的生物学父母均健在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basedRFLP)分析方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TNFα -G3 0 8A基因型。结果 :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显示等位基因的传递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 χ2TDT=7 70 44 ,P =0 0 0 5 )。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 (TNFα) -G3 0 8A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 ,支持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TNFα)是精神分裂症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多态性 精神分裂症 聚合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传递不平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8
5
作者 储小曼 闵佩清 +2 位作者 张静 孔诚 蔡卫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建立药物代谢酶CYP3A4、CYP3A5的多个等位基因分型方法,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研究CYP3A与机 体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本质及其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探讨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方... 目的:建立药物代谢酶CYP3A4、CYP3A5的多个等位基因分型方法,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研究CYP3A与机 体对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本质及其与药物代谢的相关性提供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探讨药物代谢酶CYP3A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遗传多态性。 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P)法及特异性等位基因 扩增(PCR ASA)法分别建立了CYP3A的CYP3A4亚型三个新突变点(CYP3A4 4、 5、 6)及CYP3A5亚型的 CYP3A5 3基因分型方法,并对中国肾移植人群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CYP3A4 4、 5、 6、CYP3A5 3在中 国肾移植人群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5%、0.76%、0.75%和27.83%;个体突变率分别为2/133、3/197、3/200和 55/115。 结论:研究结果提示,中国肾移植人群中CYP3A4 4、 5、 6、CYP3A5 3的存在可能使其表达的药 物代谢酶活性改变,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 基因多态性 药物代谢 特异性等位基因扩增法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周韶璋 朱伟良 +2 位作者 李明英 李虹义 张积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35-1338,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我国胃癌高发区和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广...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我国胃癌高发区和低发区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中的分布,并探讨该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我国胃癌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广东省104例普通人群及104例胃癌患者和陕西省普通人群和胃癌患者各102例的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采用ELISA检测血清幽门螺杆菌(Hp)IgG。结果IL-10-1082位点A/A、A/G、G/G三种基因型在本研究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为86.7%、10.7%和2.4%。在胃癌低发区,胃癌患者携带IL-10-1082G*的频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4.4%vs7.7%,χ2=4.02,P<0.05,OR=1.01,95%CI=1.08~3.10),IL-10-1082G*基因型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χ2=5.36,P<0.05,OR=6.0,95%CI=1.23~17.52);在胃癌高发区,胃癌患者IL-10-1082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12.7%vs16.6%,P>0.05)。两地区胃癌人群IL-10-1082G*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12.7%vs14.4%,χ2=0.13,P>0.05);两地区普通人群中,高发区IL-10-1082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低发区(16.6%vs7.7%,χ2=4.27,P<0.05,OR=1.29,95%CI=1.12~6.11)。结论IL-10-1082G等位基因增加Hp感染后胃癌发生的危险性,IL-10-1082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我国汉族人群胃癌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胃癌患者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ELISA检测 基因型频率 胃癌高发区 胃癌低发区 普通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hGSTA1基因C-69T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平洁 汪晖 黄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人谷胱甘肽S 转移酶(hGSTA1 )C-69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1 4 0例血样本来自中国2 5个省份的汉族人口,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hGSTA1 69位点的变异。结果 中国汉族人群GSTA1基因 69位... 目的 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人谷胱甘肽S 转移酶(hGSTA1 )C-69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方法1 4 0例血样本来自中国2 5个省份的汉族人口,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hGSTA1 69位点的变异。结果 中国汉族人群GSTA1基因 69位点的野生型纯合子(CC)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为75 .0 %,突变型纯合子(TT)基因型为0 .7%,杂合子(CT)基因型为2 4 .3 %;C及T两种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87.1 %及1 2 .9%。结论中国汉族人群GSTA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 基因多态性 中国汉族人群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君 李晓霞 《中国卒中杂志》 2006年第4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72例脑梗死患者和69例对照者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MTHFR基因型CC...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72例脑梗死患者和69例对照者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分布,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MTHFR基因型CC、CT、TT频率分别为11.6%、44.9%和43.5%,脑梗死组分别为15.3%、50.0%和34.7%,两组各基因型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等位基因C、T频率分别为34.0%、65.9%,脑梗死组分别为40.3%、59.7%,两组等位基因的分布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脑梗死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应进一步行大样本的流行病学研究,以明确二者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基因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癌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信号肽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于波 阎春林 廖康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7-229,共3页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检测了 52例皮肤癌和 50名正常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信号肽基因的多态性位点 V- 9A。结果,皮肤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具有较高的- 9A等位基因频率和 A/A基因型频率,表明 ...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检测了 52例皮肤癌和 50名正常人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MnSOD)信号肽基因的多态性位点 V- 9A。结果,皮肤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具有较高的- 9A等位基因频率和 A/A基因型频率,表明 MnSOD信号肽基因的多态性位点 V- 9A与皮肤癌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癌 锰超氧化物歧化 聚合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 MNSOD 信号肽基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纤维蛋白原-455G/A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
10
作者 周君 杨印东 +1 位作者 关亚新 张巾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6-288,共3页
目的 探讨β 纤维蛋白原 45 5G/A( β Fg 45 5G/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 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 ,检测 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 (DM2 )组 67例、2型糖尿病合并... 目的 探讨β 纤维蛋白原 45 5G/A( β Fg 45 5G/A)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 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关系。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 ,检测 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 (DM2 )组 67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DM2CI)组 72例和对照 (CON)组 69例 β Fg 45 5G/A基因的多态性 ,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 (Fg)含量。 结果 经 χ2 检验 ,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 3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DM2组血浆Fg水平 ( 3 15± 0 89)g/L与DM2CI组 ( 2 70± 1 5 0 )g/L和CON组 ( 2 62± 0 5 1)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DM2CI组血浆Fg水平与CON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未发现 β Fg 45 5G/A基因多态性与DM2CI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血浆Fg水平升高可能是DM2患者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纤维蛋白原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2型糖尿病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乳蛋白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谈婷 罗毅皓 +1 位作者 孙万成 孙祥祥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9,共10页
为了检测青海部分地区7家不同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基因多态性,作者分析了基因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通过提取牦牛乳体细胞,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tion fragment... 为了检测青海部分地区7家不同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基因多态性,作者分析了基因多态性对奶酪凝乳特性的影响。通过提取牦牛乳体细胞,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phism,PCR-RFLP)分析技术,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及酶切,对电泳条带进行基因分型;提取牦牛乳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析各样品与标准品色谱图,对出峰时间和出峰形状进行基因分型。利用流变仪测定不同基因型牦牛乳凝乳过程中流变特性,记录奶酪凝乳时间,计算奶酪得率。牦牛乳κ-酪蛋白基因有AA型、AB型和BB型3种基因型,3种基因型与凝乳特性的分析表明,在凝乳时间方面A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牦牛乳αs1-酪蛋白存在AA型、AB型和BB型3种类型,3种基因型与凝乳特性的分析表明,在凝乳时间、奶酪得率、最大动力黏度和最大剪切速率方面B等位基因为有利等位基因。以上结果表明,青海7家牧场牦牛乳κ-酪蛋白和αs1-酪蛋白均存在基因多态性,κ-酪蛋白A等位基因和αs1-酪蛋白B等位基因是影响牦牛乳凝乳特性的主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蛋白质多态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链式反应 凝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伟 李剑波 +1 位作者 段晋琦 向瑜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46-49,共4页
为了了解白细胞介素-1基因在中国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不同种族比较的特点,采用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的方法,对140名重庆市汉族健康者的IL-1B-511基因多态性和IL-1RN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为了了解白细胞介素-1基因在中国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不同种族比较的特点,采用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的方法,对140名重庆市汉族健康者的IL-1B-511基因多态性和IL-1RN第2内含子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进行检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不同种族间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重庆市汉族健康人群中IL-1B-511的各基因型频率为C/T型0.58、T/T型0.50、C/C型0.32,与西班牙白种人相比,重庆地区汉族人IL-1B-511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IL-1RN的各基因型频率为1/1型0.93、1/2型0.05、1/4型0.01、4/4型0.01,与西班牙白种人及南非黑种人相比,重庆地区汉族人IL-1RN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由此可以得出重庆地区汉族人群IL-1B-511位点存在C/T多态性和IL-1RN基因的第2号内含子存在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其在不同种族间的分布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基因多态性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6a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病风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文娟 田喆 +5 位作者 李有杰 商文静 谢宁 常靖 肖静 鲍雪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26-830,共5页
背景与目的:mi R-196a2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类似于原癌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其表达升高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重要的肿瘤标志物。该研究旨在探讨mi R-196a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614913与白血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背景与目的:mi R-196a2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类似于原癌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其表达升高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重要的肿瘤标志物。该研究旨在探讨mi R-196a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614913与白血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7月在烟台山医院检查确诊的210例白血病患者(病例组)及同期体格检查健康的250名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骨髓血或外周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mi R-196a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614913的基因型,应用χ2检验比较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SNP的等位基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CI表示各基因型发生白血病的风险度。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mi R-196a2 rs11614913的T/T、C/C、C/T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突变型纯合子C/C基因型的个体患白血病风险是野生纯合子T/T基因型个体的2.66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 R-196a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614913与白血病发病风险有关,突变型纯合子C/C或携带C等位基因可能是白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 R-196a2 rs11614913 单核苷酸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反应技术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Ⅰ型和Ⅱ型PCR-RFLP鉴别方法的建立
14
作者 孙仁杰 徐慧玲 +6 位作者 孙思琪 柴娟 虞一聪 谢荣辉 李肖梁 赵灵燕 张传亮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7-1028,共12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基因Ⅰ型和Ⅱ型的PCR-RFLP鉴别方法。通过对ASFV基因Ⅰ型与基因Ⅱ型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针对B385R基因和B125R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性PCR-RFLP引物,与其他临床上常...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基因Ⅰ型和Ⅱ型的PCR-RFLP鉴别方法。通过对ASFV基因Ⅰ型与基因Ⅱ型基因组序列的比对分析,针对B385R基因和B125R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特异性PCR-RFLP引物,与其他临床上常见的9种猪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通过该引物扩增获得覆盖B646L基因全长的DNA片段作为检测靶标,结合BmgBⅠ酶切进行RFLP图谱分析,即可实现对B646L基因全序列的快速检测,有效区分ASFV基因Ⅰ型和Ⅱ型,最低检测DNA质量浓度可达到5 pg·mL^(-1)。模拟临床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还能够有效应对实际检测中基因Ⅰ型和Ⅱ型的混合感染。综上,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基层兽医技术人员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的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聚合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基因Ⅰ型 基因Ⅱ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用小型猪封闭群中OB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分析
15
作者 陈志雄 胡志刚 +5 位作者 王洪洋 张莺莺 曹建国 吴华莉 谈永松 涂尾龙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9年第6期19-21,共3页
为研究分析实验用小型猪封闭群中肥胖(Obese,OB)基因型,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了实验用小型猪封闭群核心群中30头小型猪的OB基因。结果表明,OB基因有三种基因型:AA\AB\BB,在30个检测个体中,5个个体为A... 为研究分析实验用小型猪封闭群中肥胖(Obese,OB)基因型,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了实验用小型猪封闭群核心群中30头小型猪的OB基因。结果表明,OB基因有三种基因型:AA\AB\BB,在30个检测个体中,5个个体为AA基因型,19个个体为AB基因型,6个个体为BB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肥胖基因 多态性 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鲁继荣 刘文东 +2 位作者 赵凯姝 孙明远 付文永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_RFLP)技术对98例哮喘患儿与52例正常儿童进行TGFβ1 基因5′-侧翼区 -509C/T多态性分析 ,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_RFLP)技术对98例哮喘患儿与52例正常儿童进行TGFβ1 基因5′-侧翼区 -509C/T多态性分析 ,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总IgE水平。结果哮喘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重度哮喘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轻度组或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0.05) ;基因型为TT型的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CC型或CT型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结论TGFβ1 基因 -509C/T突变不是儿童哮喘的高发因素 ,但它可能是重度哮喘的候选基因 ,且突变纯合型与血清总IgE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基因多态性 儿童 哮喘 易感性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2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欧文君 姚珍薇 +2 位作者 骆建云 韩力力 卢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2(estrogen receptor beta,ES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否相关。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重庆市140例绝经后女性第2~4腰...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2(estrogen receptor beta,ESR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绝经后女性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否相关。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重庆市140例绝经后女性第2~4腰椎(L2~L4)及左股骨颈BMD值。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ESR2基因第5外显子T1057G和G1082A及第8外显子G1730A SNPs。结果在全部受试者中,ESR2基因第5外显子1057T位点仅检测到VV1种基因型;G1082A基因型RR、Rr及rr频率分别为81.43%、17.14%及1.43%;G1730A基因型AA及Aa频率分别为87.86%及12.14%,aa基因型缺失;G1082A和G1730A SNPs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校正年龄、体质量、绝经年限等BMD影响因素后,G1082A SNP与L2和L4BMD显著相关(P<0.05),而与L3及股骨颈BMD无明显关联(P>0.05);G1730ASNP与股骨颈BMD显著相关(P<0.01),而与腰椎BMD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ESR2基因第5外显子G1082ASNP的r等位基因可能是腰椎低BMD的独立危险因素;第8外显子G1730A SNP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股骨颈低BMD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骨密度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汉族人骨钙素基因多态性和骨质疏松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红红 陶国枢 +2 位作者 刘建伟 吴青 胡亚卓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 骨钙素 (OC)基因是骨代谢遗传基础的侯选基因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OC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规律及与骨质疏松 (OP)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银染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对 85例正常对照者和 1 2例骨质疏松症的... 目的 骨钙素 (OC)基因是骨代谢遗传基础的侯选基因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OC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规律及与骨质疏松 (OP)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银染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技术对 85例正常对照者和 1 2例骨质疏松症的患者OC基因进行分型 ,并计算其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汉族正常对照组OC基因hh ,Hh ,HH基因型分别为 61 1 8% ,35 2 9% ,3 53 % ,等位基因频率H型和h型分别为 0 2 1 1 8和 0 7882 ,与骨质疏松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比数比分析 ,骨密度 (BMD)较低的HH基因型OP的相对危险度是BMD较高的hh型的 3 47倍 ,是Hh型的 1 73倍。结论 就目前调查例数而言 ,中国汉族人OC基因型与骨质疏松无明显相关性 ,但是 ,HH基因型有较高的OP发病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人 骨钙素 基因型 骨质疏松 聚合反应 中国 OP PCR-RFLP技术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脂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玉环 闫丽丽 +5 位作者 吴娟娟 董鹏 张春虹 王俊宏 丁石梅 张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内脂素(visfatin)rs11977021、rs12537455、rs211038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陕西西安地区汉族人群192例受试对象,其中106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86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标准化的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讨内脂素(visfatin)rs11977021、rs12537455、rs211038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陕西西安地区汉族人群192例受试对象,其中106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86例健康对照者,采用标准化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LFP)方法,分别检测内脂素(visfatin)rs11977021/DdeⅠ、rs12537455/AluⅠ和rs2110385/AluⅠ基因型并进行比较。结果 rs2110385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和GT基因型频率在T2DM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8.3、14.0和14.2、7.0,P均<0.05);两组的rs11977021位点和rs12537455位点C、T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倍型分析显示T-C-T和T-T-T单倍型在T2DM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066、0.026和0.029、0.012,P均<0.05)。结论 Visfatin基因rs2110385位点在陕西西安汉族地区人群中存在遗传变异,其rs2110385多态性位点的T等位基因可能与T2DM的发病风险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脂素 2型糖尿病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E选择素基因A561C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艳 韦叶生 +2 位作者 张平安 李晓艳 黄从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E-选择素 基因多态性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