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双重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鼠疫菌的探讨
1
作者 梁江明 黄德蕙 +5 位作者 林新勤 秦石英 周树武 韦锦平 鲁翠芳 陈达宗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9-99,139,共2页
关键词 双重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检测 鼠疫菌 分子生物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行分子学诊断和监测
2
作者 季延红 邵文斌 +1 位作者 刘陕西 李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34-436,共3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疾病。Ph染色体是CML的标记染色体,其分子基础是第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c—abl易位至第22号染色体,并与bcr基因5’端相连接,形成bcr/abl融合基因。为从分子水平探讨bcr/abl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多能干细胞的肿瘤性疾病。Ph染色体是CML的标记染色体,其分子基础是第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c—abl易位至第22号染色体,并与bcr基因5’端相连接,形成bcr/abl融合基因。为从分子水平探讨bcr/abl融合基因在CML诊断及微量残留病(MRD)监测等方面的意义,我们应用筑巢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分子学诊断 abl融合基因 BCR/ABL PH染色体 白血病细胞 微量残留病 监测 标记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中病原菌及其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文一 郜志云 +1 位作者 白辉 朱岗辉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139,共8页
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由地下水病原菌导致的环境安全问题日益频发,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病原菌检测技术存在费时、灵敏度低以及难以准确定量等问题,无法满足对地下水中种类日益增多的病原菌的有效监测。近年来,地下水... 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由地下水病原菌导致的环境安全问题日益频发,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传统的病原菌检测技术存在费时、灵敏度低以及难以准确定量等问题,无法满足对地下水中种类日益增多的病原菌的有效监测。近年来,地下水中病原菌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其中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生物芯片及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在这些技术的基础上,以能实现微型便携、快速灵敏、准确特异和经济方便为目的的新材料和不同技术手段的整合技术成为地下水中病原菌检测发展的新方向。文章对近年来病原菌快速检测新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受污染的地下水病原菌的有效监测和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病原菌 生物芯片 生物传感器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地区淋病患者产青霉素酶淋球菌基因检测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平 李琴 +1 位作者 张稷 肖琛月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76-577,共2页
为了解无锡地区淋病患者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的流行情况,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nPCR)对本地区2000年4月~9月来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17例淋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拭子标本进行了PPNG种特异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并随机抽样对1例PP... 为了解无锡地区淋病患者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的流行情况,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nPCR)对本地区2000年4月~9月来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217例淋病患者泌尿生殖道拭子标本进行了PPNG种特异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并随机抽样对1例PPNGnPCR阳性产物进行了全自动DNA序列测定。结果∶217例淋病患者PPNGnPCR总的检出率为27.65%(60/217),其中男性尿道拭子标本中的检出率为33.87%(42/124),女性宫颈拭子标本中的检出率为19.35%(18/93),男女淋病患者中PPNG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nPCR阳性产物DNA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与Sanchez-Pescador等报道的PPNG典型株(DIS282)的序列高度同源(99.2%)。结果表明无锡地区淋病患者PPNG的感染率较高,nPCR不失为早期诊断PPNG感染及开展PPNG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良好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地区 基因检测 淋病 奈瑟菌 产青霉素淋球菌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检测食物SARS病毒新技术问世
5
《河南农业》 2003年第7期7-7,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SARS病毒 食物检测 快速检测技术 科技成果鉴定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抗人乳头瘤病毒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冯怡 邓远辉 +1 位作者 陈桂容 陈碧芬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19-1820,共2页
关键词 鸦胆子 人乳头瘤病毒 尖锐湿疣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的主要微生物菌群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17
7
作者 洪安安 刘德华 刘灿明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4,共5页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污水系统的功能主体。人类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的认识随着其研究方法的发展而逐步深入。对活性污泥处理污水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及其特性进行了全面描述,并且简要介绍了菌群的研究方法,对研究趋势作了...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污水系统的功能主体。人类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的认识随着其研究方法的发展而逐步深入。对活性污泥处理污水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菌群及其特性进行了全面描述,并且简要介绍了菌群的研究方法,对研究趋势作了展望。新的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菌群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科PCR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被引量:9
8
作者 蔡旭 张太明 +1 位作者 陆永明 周晓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0,共2页
病理诊断在临床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传统的形态学诊断,日趋成熟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各大医院的关注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技术作为一种以体外核酸扩增为基础的经典分子生物学技术... 病理诊断在临床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传统的形态学诊断,日趋成熟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各大医院的关注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技术作为一种以体外核酸扩增为基础的经典分子生物学技术[1]已是分子病理诊断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质量控制 标准操作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自杀未遂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艾明 况利 +3 位作者 李大奇 陈建梅 高新学 黎雪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85-686,共2页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HTTLPR)与自杀未遂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71例自杀未遂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5-HTTLPR基因型。结果自杀未遂组与对照组5-HTTLPR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S/L)频率差异...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HTTLPR)与自杀未遂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71例自杀未遂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5-HTTLPR基因型。结果自杀未遂组与对照组5-HTTLPR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S/L)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有精神疾病自杀未遂组(37例)的短重复序列S等位基因频率为85.1%,与正常对照组(72.5%)及无精神疾病自杀未遂组(69.1%)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9,P=0.04;X2=5.21,P=0.03)。结论5-HTTLPR的S等位基因和精神病自杀未遂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转运体 自杀未遂患者 基因多态性 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 等位基因频率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正常对照组 精神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在大鼠衰老肾脏的表达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凤屏 李山 +3 位作者 曾志羽 陈宇明 冼苏 尹瑞兴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3-445,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大鼠衰老肾脏的表达及探讨它们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方法】取3月龄、12月龄大鼠作为对照组,24月龄大鼠作为观察组各6只,提取其肾脏组织的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大鼠衰老肾脏的表达及探讨它们在肾脏衰老中的作用。【方法】取3月龄、12月龄大鼠作为对照组,24月龄大鼠作为观察组各6只,提取其肾脏组织的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肾脏组织内VEGFmRNA转录水平,以及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小球VEGF和VEGFR蛋白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肾组织培养液的VEGF总含量。【结果】3、12、24月龄的大鼠VEGF总的含量(g/L)分别为126.49±32.29,95.14±49.17,79.21±61.17,P=0.048。3、12、24月龄的大鼠VEGFmRNA表达量(g/L)分别是0.821±0.132,0.713±0.143,0.678±0.126,P=0.012。24月龄组VEGFmRNA和VEGF总含量较3、12月龄两组减少(P<0.05);24月龄大鼠肾小球VEGF和VEGFR-2的表达较3、12月龄两组减弱。【结论】证实了随着增龄大鼠肾组织VEGFmRNA转录水平和VEGF含量减少,肾小球VEGF-VEGFR的表达量也随着增龄而减少。肾小球VEGF-VEGFR系统在肾脏衰老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肾脏 大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受体 mRNA表达量 VEGFR-2 12月龄 EGFR蛋白 转录水平 4月龄 组织培养液 免疫法检测 肾小球 肾脏组织 技术检测 免疫组化 鼠肾组织 衰老过程 总含量 表达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在TCF3/PBX1^(+)的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11
作者 薛玉娟 陆爱东 +3 位作者 王毓 贾月萍 左英熹 张乐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3-1308,共6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TCF3/PBX1^(+)的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不同治疗阶段进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一致性及检测结果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TCF3/PBX1^(+)的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不同治疗阶段进行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一致性及检测结果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64例TCF3/PBX1^(+)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FCM和PCR方法在治疗d33和d90对64例患儿的同期骨髓标本进行MRD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4例患儿中男37例,女27例,中位年龄8(0.8-16.0)岁,完全缓解(CR)率为100%,其中1疗程CR率为98.4%(62/63);随访期内共12例患儿出现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6.9(5.3-46.3)个月,总体中位随访时间77.2(1.0-184.8)个月,5年总生存(OS)率和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82.8%±4.7%和75.0%±5.4%。化疗3个月时(d90),2种方法检测MRD结果的一致率为98.4%,相关Kappa值为0.792(P<0.001),一致性明显高于诱导化疗后(d33)的一致率(76.7%)及相关Kappa值(0.328);诱导化疗后(d33),MRD-FCM-组的5年EFS率(79.3%±5.3%)明显优于MRD-FCM+组(40.0%±21.9%)(P=0.028);MRD-PCR+组和MRD-PCR-组的5年OS率及EFS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D-FCM-/PCR-组的5年EFS率(85.4%±5.5%)明显优于MRD-FCM+/PCR+组(40.0%±21.9%)(P=0.026)。结论:在儿童TCF3/PBX1~+B-ALL中,采用FCM和PCR方法检测的MRD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是巩固化疗期(d90)的一致性更高。诱导化疗后(d33)的MRD水平是影响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应用FCM方法于d33进行的MRD检测结果与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 流式细胞术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TCF3/PBX1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D及其受体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2
作者 李杰 韩毅 +6 位作者 刘志东 张海青 张宗德 岳文涛 贾红彦 许绍发 李宝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96-1799,共4页
目的:对VEGF-D及其受体VEGFR-3在良性疾病肺组织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研究,探寻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VEGF-D、VEGFR-3在肺癌发生及NSCLC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早期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 目的:对VEGF-D及其受体VEGFR-3在良性疾病肺组织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研究,探寻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VEGF-D、VEGFR-3在肺癌发生及NSCLC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早期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肺组织标本52例,良性疾病肺组织30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良性疾病肺组织及肺癌组织中VEGF-D、VEGFR-3 mRNA的表达量。结果:VEGF-D mRNA、VEGFR-3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良性疾病肺组织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VEGF-D、VEGFR-3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结论:VEGF-D、VEGFR-3 mRNA的表达与肺癌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MDA谷氨酸受体NR1亚基在大鼠前庭终器的表达
13
作者 贺海霞 孔维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研究NMDA谷氨酸受体NR1亚基在大鼠前庭终器的表达。方法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前庭终器NR1亚基的基因表达。以大鼠脑组织RNA为阳性对照。结果在前庭终器中扩增出标志NMDA谷氨酸受体NR1亚基基因表达的PCR产物,并经测序证实与预计扩... 目的研究NMDA谷氨酸受体NR1亚基在大鼠前庭终器的表达。方法运用RT-PCR技术检测大鼠前庭终器NR1亚基的基因表达。以大鼠脑组织RNA为阳性对照。结果在前庭终器中扩增出标志NMDA谷氨酸受体NR1亚基基因表达的PCR产物,并经测序证实与预计扩增的cDNA片断序列一致。结论NMDA谷氨酸受体NR1亚基在大鼠前庭终器有表达,为谷氨酸作为前庭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提供了证据。NMDA谷氨酸受体可能作为自身受体在前庭系统神经信息传递过程中起到正反馈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DA谷氨酸受体NR1 前庭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96a2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白血病发病风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娟 田喆 +5 位作者 李有杰 商文静 谢宁 常靖 肖静 鲍雪临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26-830,共5页
背景与目的:mi R-196a2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类似于原癌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其表达升高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重要的肿瘤标志物。该研究旨在探讨mi R-196a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614913与白血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背景与目的:mi R-196a2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类似于原癌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其表达升高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望成为重要的肿瘤标志物。该研究旨在探讨mi R-196a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614913与白血病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7月在烟台山医院检查确诊的210例白血病患者(病例组)及同期体格检查健康的250名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骨髓血或外周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mi R-196a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614913的基因型,应用χ2检验比较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SNP的等位基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CI表示各基因型发生白血病的风险度。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相比,mi R-196a2 rs11614913的T/T、C/C、C/T基因型频率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突变型纯合子C/C基因型的个体患白血病风险是野生纯合子T/T基因型个体的2.66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 R-196a2基因多态性位点rs11614913与白血病发病风险有关,突变型纯合子C/C或携带C等位基因可能是白血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 R-196a2 rs11614913 单核苷酸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乙酰胆碱受体α10亚基在大鼠内耳耳蜗及前庭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琦 孔维佳 +3 位作者 程华茂 吴婷婷 夏交 朱云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95-197,210,T0002,共5页
目的研究N型乙酰胆碱受体α10亚基在大鼠前庭终器、Scarpa’s神经节、基底膜、螺旋神经节中的表达。方法运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大鼠前庭终器、Scarpa’s神经节、基底膜、螺旋神经节编码N型乙酰胆碱受体α10亚基的基因表达。以大鼠脑组... 目的研究N型乙酰胆碱受体α10亚基在大鼠前庭终器、Scarpa’s神经节、基底膜、螺旋神经节中的表达。方法运用RT-PCR技术分别检测大鼠前庭终器、Scarpa’s神经节、基底膜、螺旋神经节编码N型乙酰胆碱受体α10亚基的基因表达。以大鼠脑组织RNA为阳性对照。结果N型乙酰胆碱受体α10亚基在大鼠前庭终器、基底膜上有表达,在Scarpa’s神经节、螺旋神经节中无表达。结论在前庭终器和基底膜上扩增出标志N型乙酰胆碱受体α10亚基基因表达的PCR产物,为乙酰胆碱是内耳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提供了支持,并为N型乙酰胆碱受体在内耳中的传入-传出调节中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型乙酰胆碱受体α10 耳蜗 前庭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关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季卫东 成俊祥 +2 位作者 赵国安 吕风华 杨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26例冠心病伴抑郁者、30例冠心病不伴抑郁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载脂蛋白E基因(ApoE)进行分析,用汉密尔顿抑... 目的:了解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26例冠心病伴抑郁者、30例冠心病不伴抑郁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载脂蛋白E基因(ApoE)进行分析,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评定抑郁。结果: 冠心病伴抑郁组的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它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携带ε4等位基因者HRSD(因子分中的运动迟缓、绝望感分)、HAD(包括D因子分和A因子分)总分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均高于非携带ε4等位基因的患者,但在认知损害、体重、睡眠障碍因子得分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抑郁情绪有一定的关联,尤其是ApoEε4等位基因在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OE基因 多态性 冠心病 抑郁情绪 聚合反应扩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HLA-B等位基因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彬 韩晓旭 +5 位作者 代娣 董西华 张旻 张子宁 施万英 尚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0-433,435,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人群HIV-1感染典型进展者(Typical progressors,TP)和长期不进展者(Long-term nonpmgressors,LTNP)HLA-B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的研究,探讨中国人群HLA-B等位基因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 目的:通过对中国人群HIV-1感染典型进展者(Typical progressors,TP)和长期不进展者(Long-term nonpmgressors,LTNP)HLA-B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的研究,探讨中国人群HLA-B等位基因与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河南、吉林、辽宁、新疆、云南五省收集356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样,其中289例典型进展者和67例长期不进展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其HLA-B等位基因特异性进行检测,并分析了他们的等位基因纯合子情况及Bw4/Bw6血清型,比较二组差异。结果:发现4个HLA-B等位基因位点在中国HIV-1感染人群中的表达频率较高,分别是HLA-B^*13(TP:11.8%;LTNP:15.7%)、HLA-B^*15(TP:17.3%;LTNP:8.2%)、HLA-B^*40(TP:12.5%;LTNP:17.9%)、HIA-B^*51(TP:9%;LTNP:10.4%)。其中长期不进展组HLA-B^*67的等位基因频率为4.5%,典型进展组HLA-B^*67的等位基因频率为1.2%,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2,OR=0.26,95%CI=0.08-0.89)。典型进展组的B^*15的等位基因频率(17.3%)显著高于长期不进展组(8.2%)(P=0.009,OR=2.34,95%CI=1.18~4.76)。结论:HLA-B^*67等位基因可能与延缓中国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相关,HLA-B^*15等位基因可能与加速中国HIV-1感染者疾病进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HLA-B等位基因 多态性 聚合反应-序列特异引物技术(PCR-S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小鼠食道下端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志颖 杨致邦 +3 位作者 黄微微 高继业 周雪 朱黎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41-1247,共7页
目的通过小鼠动物模型,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食道下端菌群的变化,探讨其与食道下端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通过灌喂幽门螺杆菌菌液建立动物感染模型,两组小鼠均在末次灌喂菌液4周后... 目的通过小鼠动物模型,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后食道下端菌群的变化,探讨其与食道下端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阴性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通过灌喂幽门螺杆菌菌液建立动物感染模型,两组小鼠均在末次灌喂菌液4周后同时处死,取食道下端组织提取细菌的DNA,以原核生物16S rDNAV6区通用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技术(PCR-DGGE)对V6区进行扩增,用Quantity-One 1-DAnalysis software.对DGGE图谱进行菌群分析,并将DGGE图谱上的组间差异条带用16S rDNAV6区引物分别扩增后,DNA测序,BLAST比对分析。结果 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实验组DNA条带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1<P<0.05);菌群聚类分析能很好地在相似性系统树中分开,主成分分析不同组的菌群分别聚集在不同的位置,BLAST比对分析感染组出现特有细菌。结论食道下端定植着以乳杆菌、拟杆菌为优势菌的稳定菌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菌群结构变化为以葡萄球菌、不动杆菌、无芽胞杆菌为优势菌的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道下端 菌群 幽门螺杆菌 感染 聚合反应-变形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鼠模型胃黏膜菌群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宋阳 胡琳琳 +6 位作者 黄薇薇 余抒 廖亚玲 顾江 任莉 邹全明 郭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5-808,共4页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蒙古沙鼠模型胃黏膜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Hp感染与胃内菌群的关系。方法建立Hp感染的蒙古沙鼠模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直接感染组和预处理感染组各15例,4周后采集胃黏膜样本,同... 目的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蒙古沙鼠模型胃黏膜菌群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Hp感染与胃内菌群的关系。方法建立Hp感染的蒙古沙鼠模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直接感染组和预处理感染组各15例,4周后采集胃黏膜样本,同时检测HP定植率,并提取细菌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CR-DGGE)对黏膜局部菌群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并对特异性条带进行测序鉴定分析。结果预处理感染组感染率(93.3%)与直接感染组感染率(26.7%)有明显差异(P<0.05);各实验组PCR-DGGE指纹图谱分析显示条带数量,空白对照组(21.6±2.5)、阴性对照组(3.3±1.1)、直接感染组(14.6±2.4)和预处理感染组(7.2±2.2),经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提示蒙古沙鼠各组间菌群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结论 Hp感染与胃黏膜菌群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内菌群 幽门螺杆菌感染 聚合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E选择素基因A561C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艳 韦叶生 +2 位作者 张平安 李晓艳 黄从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84-384,共1页
关键词 老年 高血压 E-选择素 基因多态性 聚合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