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乳酸非织造布的制备技术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长金 郭子芳 +2 位作者 王宇航 杨卫民 李好义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21-727,共7页
聚乳酸非织造布因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易成型的特点与良好的力学性能,成为土工建筑、生物医卫以及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材料。从聚乳酸非织造布成型原理与物料状态(溶液/熔体)出发,综述了纺黏、熔喷、静电纺和离心纺等聚乳酸非织造布制... 聚乳酸非织造布因具有生物可降解性、易成型的特点与良好的力学性能,成为土工建筑、生物医卫以及能源环保等领域的重要材料。从聚乳酸非织造布成型原理与物料状态(溶液/熔体)出发,综述了纺黏、熔喷、静电纺和离心纺等聚乳酸非织造布制备技术的成型机制、制品特点以及研究现状,探讨了纤维细度对聚乳酸非织造布应用范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非织造 成型机制 功能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含量对PLA基可降解共混切片及复合熔喷非织造布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和玉光 郝思嘉 +1 位作者 田俊鹏 杨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9,共8页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增韧剂,聚乙二醇(PEG)为增塑增容剂,利用双螺杆造粒机,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BAT含量的PLA/PBAT/PEG共混切片,并对共混切片的熔融指数、热稳定性、脆断截面的微观形貌... 以聚乳酸(PLA)为基体,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为增韧剂,聚乙二醇(PEG)为增塑增容剂,利用双螺杆造粒机,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不同PBAT含量的PLA/PBAT/PEG共混切片,并对共混切片的熔融指数、热稳定性、脆断截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EG对PLA/PBAT复合基体增塑增容效果良好,使得PBAT可均匀分散在PLA基体中,呈现出典型的“海岛”结构,提高了PLA基体的韧性。利用往复式熔喷机,制备了PLA/PBAT/PEG复合熔喷非织造布。通过同步热分析仪、扫描电镜、电子万能试验机研究了PBAT含量对复合熔喷非织造布的热性能、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拉伸测试结果表明,适量的PBAT与PEG可以对PLA基复合熔喷非织造布起到协同增强增韧的作用,其中PLA-3(PBAT在PLA/PBAT复合基体中的质量分数为3%)复合熔喷非织造布与同工艺纯PLA熔喷非织造布相比,横向断裂强力提高48.8%,纵向断裂强力提高28.7%,横纵向断裂伸长率均提高一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 PBAT 熔喷非织造 增强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分散染料染色工艺研究
3
作者 安刚 宋会芬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21,共5页
采用低温、中温和高温型分散染料和高温高压法对聚乳酸非织造布进行染色,探讨了染料类型、染色温度、时间、pH值和分散剂等因素对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染色工艺的影响,优化了工艺参数。试验表明: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可以用分散染料染色,中... 采用低温、中温和高温型分散染料和高温高压法对聚乳酸非织造布进行染色,探讨了染料类型、染色温度、时间、pH值和分散剂等因素对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染色工艺的影响,优化了工艺参数。试验表明: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可以用分散染料染色,中、低温型分散染料分散蓝SE-2R和分散蓝2BLN对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染色的染色温度应选择100℃,高温型分散染料分散蓝HGL应选择110℃染色温度,染色pH值应控制在5左右,保温时间为20 min。不同的助剂对分散染料上染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的上染率有影响,染色时用扩散剂NNO可提高其上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纺粘非织造 分散染料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聚乳酸非织造布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宁 李亚滨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3-36,共4页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聚乳酸非织造布材料进行不同时间的等离子体处理,计算处理前后的失重率,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考察了试样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处理时间对试样的润湿接触...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对聚乳酸非织造布材料进行不同时间的等离子体处理,计算处理前后的失重率,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别考察了试样的表面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处理时间对试样的润湿接触角和自然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增加处理时间,聚乳酸非织造布的失重率逐渐增大,润湿接触角逐渐下降,经处理5 min后,由原来的113.86°下降为70.27°.这表明由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会对材料表面产生一定的刻蚀,同时增加了一些官能团尤其是亲水性基团,最终使其吸湿性和生物降解性都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聚乳酸(pla)非织造 失重率 润湿接触角 生物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常杰 刘亚 程博闻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2,共6页
从制备方法、产品的性能特点、影响因素及应用领域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其不同加固方式,包括热轧加固、针刺加固和水刺加固的工艺和产品性能做了对比分析,并提出未来聚乳酸纺粘非织造产品的发展趋势... 从制备方法、产品的性能特点、影响因素及应用领域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聚乳酸纺粘非织造布的研究进展,重点对其不同加固方式,包括热轧加固、针刺加固和水刺加固的工艺和产品性能做了对比分析,并提出未来聚乳酸纺粘非织造产品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织造 纺粘 热轧 针刺 水刺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聚碳酸亚丙酯纺粘非织造布切片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政卿 徐鼐 +6 位作者 潘莉莎 庞素娟 徐瑞璋 马楠松 魏太演 陈喆 陈龙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43,共4页
将马来酸酐封端的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环境友好型纺粘非织造布切片料,并对上述切片料的拉伸性能、耐热性能、结晶性能以及流变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改性PPC对PLA的增韧效果显著。当改性PPC含量达到20%... 将马来酸酐封端的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环境友好型纺粘非织造布切片料,并对上述切片料的拉伸性能、耐热性能、结晶性能以及流变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结果表明:改性PPC对PLA的增韧效果显著。当改性PPC含量达到20%时,材料的断裂伸长率由纯PLA的2.3%升高至74.9%的最大值。同时,材料的拉伸强度降低幅度较小。上述切片的耐热性能以及熔体流动性能较好,可满足纺粘非织造布纤维成型的工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友好 聚乳酸 聚碳酸亚丙酯 非织造 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生物降解聚乳酸/助剂/聚丙烯复合纺粘非织造布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钦 王陈曼 +3 位作者 潘莉莎 徐鼐 庞素娟 林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9-251,共3页
以聚乳酸(PLA)、聚丙烯(PP)为原料,以自制马来酸酐接枝物为助剂,通过综合纺丝机熔融共混制备可生物降解PLA/助剂/PP复合纺粘非织造布,研究纺丝温度、计量泵转速、热辊温度和助剂用量对非织造布物理性能的影响;对牵伸前后的纤维进行了热... 以聚乳酸(PLA)、聚丙烯(PP)为原料,以自制马来酸酐接枝物为助剂,通过综合纺丝机熔融共混制备可生物降解PLA/助剂/PP复合纺粘非织造布,研究纺丝温度、计量泵转速、热辊温度和助剂用量对非织造布物理性能的影响;对牵伸前后的纤维进行了热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纺丝温度170℃、计量泵转速25r/min、热辊温度60℃及助剂用量12%(wt,质量分数)为复合非织造布的最优制备工艺条件;复合纤维经过牵伸后,总结晶度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丙烯 非织造 熔融共混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非织造布植酸/壳聚糖/硼酸一浴法阻燃整理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广知 杨甫生 +1 位作者 方进 杨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126,共7页
为实现聚乳酸非织造布的阻燃抗熔滴功能,以壳聚糖(CS)、植酸(PA)、无机硼酸(BA)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浴法对聚乳酸非织造布进行阻燃整理。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垂直法织物燃烧性能测试仪等表征和评... 为实现聚乳酸非织造布的阻燃抗熔滴功能,以壳聚糖(CS)、植酸(PA)、无机硼酸(BA)为主要原料,采用一浴法对聚乳酸非织造布进行阻燃整理。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垂直法织物燃烧性能测试仪等表征和评价了聚乳酸非织造布的化学结构、表面形貌及表面元素分布、热稳定性能和阻燃性能。结果表明:聚乳酸非织造布经一浴法处理后,续燃、阴燃时间均为0 s,无熔滴,损毁长度仅为11.3 cm,极限氧指数为34.6%;壳聚糖、植酸、硼酸以及复合物共沉积覆盖在聚乳酸纤维上,且磷、硼、氮等元素质量分数分别达到5.26%、12.91%、4.26%;氮气气氛下,阻燃处理样起始分解温度降低了139.3℃,800℃时的残炭量达到14.57%;PA/CS/BA一浴法生物质阻燃体系提高了聚乳酸非织造布的阻燃抗熔滴效果和热稳定性,符合凝聚相阻燃机制。该生物质阻燃体系为聚乳酸纺织品提供了一种新的环保阻燃和抗熔滴的策略,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纤维 非织造 植酸 壳聚糖 阻燃整理 一浴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类SiO_(2)改性聚乳酸高效除油非织造布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炜栋 黄旭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58,共4页
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四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烷基类SiO_(2)纳米颗粒(HD-SiO_(2)),再通过喷涂工艺整理到聚乳酸非织造布表面,制备具有疏水性能的纳米微球薄膜。对疏水非织造布的表面形貌、接触角、过滤效率、透气性,以及对油的循... 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四乙氧基硅烷为原料,合成烷基类SiO_(2)纳米颗粒(HD-SiO_(2)),再通过喷涂工艺整理到聚乳酸非织造布表面,制备具有疏水性能的纳米微球薄膜。对疏水非织造布的表面形貌、接触角、过滤效率、透气性,以及对油的循环吸附性能等进行分析与测试。结果表明,聚乳酸非织造布具有高效的除油效果,经过10次吸附-解吸循环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水分离性能。整理后的聚乳酸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力、过滤效率和透气性稍有降低,对织物总体性能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整理 纳米微球 烷基类SiO_(2) 非织造 聚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微纳米纤维复合过滤非织造布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万里 杨利宏 +3 位作者 王茹飘 邢聪骢 顾建 陈波波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56,共6页
通过液喷侧吹纺丝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微纳米纤维和PLA/聚丙烯(PP)熔喷复合过滤非织造材料,探讨了液喷工艺参数对PLA微纳米纤维直径和分布的影响,并对不同制备条件下的PLA/PP复合过滤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透气性及过滤性能进行了测试... 通过液喷侧吹纺丝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微纳米纤维和PLA/聚丙烯(PP)熔喷复合过滤非织造材料,探讨了液喷工艺参数对PLA微纳米纤维直径和分布的影响,并对不同制备条件下的PLA/PP复合过滤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透气性及过滤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PLA溶液质量分数为7%,风压为0.3 MPa,接收距离为35 cm,挤出速率分别为15,20,25 m L/h的条件下,可获得直径分别为0.98,1.02,1.12μm的PLA微纳米纤维。当液喷侧吹时间为30 min、挤出速率为20 m L/h时,PLA/PP复合过滤非织造布的透气性下降了52.48%,而过滤阻力、断裂强度和过滤效率分别提高了22.79%,94.51%和46.84%,其综合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微纳米纤维 液喷侧吹法 纤维形貌 复合非织造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非织造布敷料和卫生材料的等离子体改性
11
《印染》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60-60,共1页
以空气和C6F16蒸气两种介质,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在减压条件下对聚乳酸(PLA)非织造布进行表面改性。通过ATR—FTIR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来表征原子组成、表面形貌、润湿性、对生理液体的吸收性和透气性。使用的等离子体类型决... 以空气和C6F16蒸气两种介质,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在减压条件下对聚乳酸(PLA)非织造布进行表面改性。通过ATR—FTIR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来表征原子组成、表面形貌、润湿性、对生理液体的吸收性和透气性。使用的等离子体类型决定了所获得的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改性 非织造 聚乳酸 卫生材料 敷料 射频等离子体 表面改性 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聚乳酸非织造布的N,N,N-三甲基壳聚糖抗菌整理
12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59-59,共1页
将N,N,N-三甲基壳聚糖(TMC)涂覆于聚丙烯/聚乳酸非织造布表面,制备抗菌非织造布。首先在非织造布表面接枝聚乳酸,随后进行交替沉积组装。采用浊度测量确认接枝聚乳酸与沉积TMC之间共聚物的形成。使用质量分析仪、反射傅里叶变换... 将N,N,N-三甲基壳聚糖(TMC)涂覆于聚丙烯/聚乳酸非织造布表面,制备抗菌非织造布。首先在非织造布表面接枝聚乳酸,随后进行交替沉积组装。采用浊度测量确认接枝聚乳酸与沉积TMC之间共聚物的形成。使用质量分析仪、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能量色散光谱、pH滴定等方法对所制备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改性织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非织造 聚乳酸 聚丙烯 壳聚糖 抗菌整理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表面接枝 金黄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熔喷非织造布热尺寸稳定性提升方法
13
作者 张新宇 金小培 +4 位作者 朱金唐 崔华帅 吴鹏飞 崔宁 史贤宁 《纺织学报》 2025年第8期127-135,共9页
口罩生产过程包含高温消毒工序,为解决聚乳酸(PLA)熔喷非织造布耐热性差、热收缩率大的问题,使用熔喷技术制备了PLA和PLA/癸二酸二苯甲酰肼(TMC-300)熔喷非织造布,分析了PLA熔喷非织造布热收缩后的结构变化和收缩原因,利用非等温结晶动... 口罩生产过程包含高温消毒工序,为解决聚乳酸(PLA)熔喷非织造布耐热性差、热收缩率大的问题,使用熔喷技术制备了PLA和PLA/癸二酸二苯甲酰肼(TMC-300)熔喷非织造布,分析了PLA熔喷非织造布热收缩后的结构变化和收缩原因,利用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了成核剂TMC-300对PLA结晶性能的影响,以及温度和时间对热收缩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TMC-300可提高PLA结晶度和结晶速度,增加晶粒数量,从而增加物理交联点,限制高分子弛豫,无论是延长热处理时间还是提高热处理温度,TMC-300都能很好地提高PLA熔喷非织造布的尺寸稳定性;50℃环境下热处理1 h,PLA/TMC-300熔喷非织造布的面积收缩率为4.9%,长度收缩率仅为0.98%,完全可满足口罩的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熔喷非织造 成核剂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尺寸收缩率 口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织造复合伤口敷料的新加工方式及特性
14
《印染》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2-62,共1页
采用天然可生物降解的羧甲基纤维素(CMC)、海藻酸钠和聚乳酸(PLA)纤维制备吸水性非织造布。将这些纤维与中空聚酯(HPES)、聚丙烯(PP)及中空粘胶纤维(HV)进行混纺增强,能提高芯吸性能,减少渗出液和浸软的程度,同时提高织物... 采用天然可生物降解的羧甲基纤维素(CMC)、海藻酸钠和聚乳酸(PLA)纤维制备吸水性非织造布。将这些纤维与中空聚酯(HPES)、聚丙烯(PP)及中空粘胶纤维(HV)进行混纺增强,能提高芯吸性能,减少渗出液和浸软的程度,同时提高织物结构的完整性,尽量减少由散纤维引起的伤口感染。试验第一次尝试将PLA纤维应用于伤口敷料领域,并已开发出一系列单纤维、混纺织物及混合织物。结果表明,CMC与HPES混合后,对织物的芯吸性能、拉伸强力及透气性能起到重要作用;PLA纤维能增强伤口敷料的吸收、芯吸、抗弯刚度和透气性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敷料 非织造 加工方式 羧甲基纤维素 透气性能 pla纤维 特性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PEG@SiO_(2)超细纤维包装材料及其日间辐射降温性能
15
作者 李晗 张恒 +5 位作者 赵珂 杨自强 甘益 秦子轩 翟倩 甄琪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90-296,共7页
超细纤维材料兼具有纸的印刷性、加工性和膜的阻隔性、贴合性,广泛适用于柔性包装领域,如何有效降低包装内温度并保证物资安全是柔性包装材料领域和安全防护纺织品领域的共性关键问题。基于此,本工作提出将二氧化硅(SiO_(2))引入聚乳酸... 超细纤维材料兼具有纸的印刷性、加工性和膜的阻隔性、贴合性,广泛适用于柔性包装领域,如何有效降低包装内温度并保证物资安全是柔性包装材料领域和安全防护纺织品领域的共性关键问题。基于此,本工作提出将二氧化硅(SiO_(2))引入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共混体系中,通过熔喷非织造方法制备PLA/PEG@SiO_(2)超细纤维材料,并对其物理结构、力学性能和辐射降温性能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SiO_(2)对PLA成核结晶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改善PLA结晶行为;SiO_(2)颗粒负载于纤维表面,有效提升了纤维表面粗糙度(Sa);随着SiO_(2)质量分数从0%增大到2.5%,纤维平均直径从2.65μm增大至7.11μm,表面粗糙度从7.4μm增大至12.7μm。受益于上述超细纤维结构特征,PLA/PEG@SiO_(2)超细纤维材料样品发射率和反射率最高可至87.5%和98.1%,测试温差最高可达8.9℃,具有优异的日间辐射降温性能。同时,PLA/PEG@SiO_(2)超细纤维材料样品对水、茶和咖啡等液体有优异的屏蔽性能,并表现出良好的可印刷书写性和异形裁剪性,有望为柔性包装和户外运动等领域提供一种新型日间辐射降温用柔性纤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纤维 包装 聚乳酸(pla) 二氧化硅(SiO_(2)) 熔喷 日间辐射降温 非织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导水纸尿裤面层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先锋 赵兴雷 +4 位作者 林燕燕 缪东洋 丛亚东 俞建勇 丁彬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1,共6页
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非织造布为基布,采用多巴胺亲水改性和静电喷雾技术制备定向导水纸尿裤面层材料。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纸尿裤面层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材料的水接触角、芯吸高度、耐水... 以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非织造布为基布,采用多巴胺亲水改性和静电喷雾技术制备定向导水纸尿裤面层材料。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纸尿裤面层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材料的水接触角、芯吸高度、耐水压和液态水分管理能力,以研究多巴胺亲水改性和静电喷雾时间对材料定向导水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巴胺亲水改性30 min后,单面疏水剂电喷60 min,该工艺所制备的纸尿裤面层材料从电喷面至未电喷面(正向)的液态水单向传递指数可达1 409.04%,反向耐水压为232 Pa,具有优异的定向导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尿裤 定向导水 聚乳酸非织造 亲水改性 静电喷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