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乙烯聚丙烯酸正丁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黄俐研 付海明 +2 位作者 李君 高丽梅 刘正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6-229,共4页
将聚苯乙烯溶解分散在丙烯酸正丁酯单体中 ,在不同链长和不同用量的交联剂存在下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得了聚苯乙烯 聚丙烯酸正丁酯复合材料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摆锤式简支梁试验机以及示差扫描量热仪等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 将聚苯乙烯溶解分散在丙烯酸正丁酯单体中 ,在不同链长和不同用量的交联剂存在下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得了聚苯乙烯 聚丙烯酸正丁酯复合材料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摆锤式简支梁试验机以及示差扫描量热仪等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结果表明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交联剂的含量和链长密切相关 .当加入的交联剂用量x(为交联剂占聚苯乙烯与丙烯酸正丁酯总质量的比 )为 1%~ 2 %时 ,复合材料的抗冲击强度和抗拉强度同时均有较大的提高 ,其抗冲击强度达到 12 6 .4 4J·m- 1,抗拉强度达到 2 0 .83MP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性能 聚苯乙烯 聚丙烯酸丁酯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呋喃/马来酰亚胺Diels-Alder反应实现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聚苯乙烯合金相容
2
作者 叶霖 张少锋 +2 位作者 闵嘉康 马丽 唐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1-458,共8页
利用呋喃和马来酰亚胺之间的可逆Diels-Alder反应,对不相容的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oly(n-butyl methacrylate),PBMA)/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合金进行了增容研究。首先,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共聚合成侧基含呋喃基团的聚甲基... 利用呋喃和马来酰亚胺之间的可逆Diels-Alder反应,对不相容的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oly(n-butyl methacrylate),PBMA)/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合金进行了增容研究。首先,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共聚合成侧基含呋喃基团的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BMA-co-FMA)),并通过后反应改性合成侧基含马来酰亚胺基团的聚苯乙烯(MPS),然后利用呋喃和马来酰亚胺基团之间的Diels-Alder反应促使该共混物中两种高分子的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本实验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表征验证了功能化高分子及其共混物中的Diels-Alder反应,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相分离结构变化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相变温度证明了相容性的明显改善。共混物可以进行热塑性加工,且其相形态和力学性能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时间予以调节,三点弯曲试验发现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共混物逐渐由韧性材料向脆性材料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丁酯 聚苯乙烯 高分子合金 增容 DIELS-ALDER反应 呋喃/马来酰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液法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的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志芬 谭海生 +1 位作者 刘剑明 李志舒 《热带农业科学》 2003年第4期17-21,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AA、BA、MMA为单体,SDS、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试验结果表明:当单体中AA、BA、MM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0%、6%、4%,乳化剂、引发剂的用量分别为单体重量的3%、0.8% 时,制得的...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AA、BA、MMA为单体,SDS、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制备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试验结果表明:当单体中AA、BA、MM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0%、6%、4%,乳化剂、引发剂的用量分别为单体重量的3%、0.8% 时,制得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酯压敏胶粘剂 乳液合法 制备工艺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 十二烷基硫酸钠 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丙烯酸酯弹性涂料的制备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瑜 韦亚兵 郑安呐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3-27,共5页
合成低聚物P(BA/AANa) ,以此为乳化剂合成了以PBA为核 ,PMMA为壳的性能优异的弹性涂料 ,并研究了低聚物用量、核壳用量比、壳层AA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加料方式等因素对乳液和涂膜性能的影响 ,并通过红外光谱、TEM等表征手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核壳结构 丙烯酸 弹性涂料 制备 乳化剂 聚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壳核结构ACR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Ⅰ.乳化剂对ACR乳液聚合反应及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陈旭东 高翩 +2 位作者 吴忠辉 沈家瑞 谭作勤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0-53,共4页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 -Na)、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 研究乳化剂的种类、复配比例及质量分数对聚丙烯酸正丁酯 /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壳核乳胶粒径、PVC/ACR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 (K12 -Na)、十二烷基磺酸钠 (SD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中 ,合成的ACR乳胶粒子粒径依次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非离子型乳化剂壬基苯聚氧乙烯醚 (OP -1 0 )复配使用时 ,随着非离子乳化剂OP -1 0质量分数的增加 ,ACR乳液聚合各阶段乳胶粒子粒径均相应增大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增大 .ACR粒子的粒径都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而粒径大小分布加宽 ,PVC/ACR共混物的抗冲强度降低 ,PVC/ACR共混物的透光率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核乳胶粒子 聚丙烯酸正丁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粒径 乳化剂 抗冲强度 ACR树脂 合成 PVC/A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PMMA-PBMA三嵌段聚合物的ATRP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艳明 孔娟 +2 位作者 杨柏林 李海英 雷良才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4,共5页
以氯化亚铜(CuCl)/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苄基氯为引发剂,采用本体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引发苯乙烯(St)聚合,合成出大分子引发剂聚苯乙烯(PS-Cl)。用此大分子引发剂在溶液体系下引发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 以氯化亚铜(CuCl)/2,2'-联吡啶(bpy)为催化体系,苄基氯为引发剂,采用本体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方法,引发苯乙烯(St)聚合,合成出大分子引发剂聚苯乙烯(PS-Cl)。用此大分子引发剂在溶液体系下引发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聚合,合成出PS-PMMA-Cl二嵌段聚合物。再以此二嵌段聚合物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BMA)聚合,合成出三嵌段聚合物PS-PMMA-PBMA。运用凝胶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等对三嵌段聚合物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 大分子引发剂 三嵌段合物 聚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引发剂浓度对MMA/n-BA/H-PDMS微乳液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香梅 谢龙 宋海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1,共5页
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OP-4、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复合乳化剂,正戊醇为助乳化剂,含氢聚二甲基硅氧烷(H-PDM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正丁酯为聚合单体,以水溶性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 以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OP-4、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复合乳化剂,正戊醇为助乳化剂,含氢聚二甲基硅氧烷(H-PDMS)、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正丁酯为聚合单体,以水溶性过硫酸铵(APS)-亚硫酸氢钠(NaHSO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4种引发剂浓度不同的聚合物微乳液,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对MMA/n-BA/H-PDMS的微乳液共聚合的影响。通过FT-IR和1 H-NMR分析证明,微乳液体系中的聚合物含有氢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共聚物;实验表明,当引发剂浓度太低时,聚合体系存在引发诱导效应;而当引发剂浓度适当提高时,聚合过程存在明显的恒速期;但当引发剂浓度较高时,聚合过程无明显恒速期,继续提高引发剂浓度,聚合速率明显变大,其聚合速率的最大值也更高。通过动力学研究,分别得到了聚合速率与产物特性黏度的动力学关系式:Rp∝[APS]0.75,[η]∝[APS]-0.07。另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转化率的提高,乳胶粒径增大。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微乳液聚合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含氢甲基硅氧烷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丁酯 合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枝剂对PBA/P(MMA-ITA)核壳粒子的制备影响及其增韧聚酰胺6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喜军 宋波 娄春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47,共6页
研究了接枝剂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LMA)对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BA/P(MMA-ITA)]核壳粒子的制备及其增韧聚酰胺6的影响,探讨了ALMA用量对核壳粒尺寸、凝胶含量及其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壳乳胶... 研究了接枝剂甲基丙烯酸烯丙酯(ALMA)对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BA/P(MMA-ITA)]核壳粒子的制备及其增韧聚酰胺6的影响,探讨了ALMA用量对核壳粒尺寸、凝胶含量及其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核壳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尺寸在340 nm左右且分布均匀;接枝剂提高了核壳粒子的凝胶含量,但对粒子尺寸影响不大;ALMA用量为1 mL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高近20%,同时共混物的结晶度由18.5%下降到16.2%,熔点由225.0℃下降到217.3℃。通过SEM对共混物冲击断面的观察发现,核壳粒子的引入使共混物由脆性断裂向韧性断裂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 核壳粒子 增韧 酰胺6 接枝剂 甲基丙烯酸烯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共聚组分改善PMMA/PnBA乳胶IPN的相容性
9
作者 赵秋光 姚树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7-89,93,共4页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正丁酯(PMMA/PnBA)乳胶IPN的相容性较差,从溶度参数和结构等方面考虑,有目的地选择单体与nBA共聚,合成了一系列PMMA/P(nBA-co-Y)乳胶IPN,测定了其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乳胶体系的相容性有明显改善。研究还...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酸正丁酯(PMMA/PnBA)乳胶IPN的相容性较差,从溶度参数和结构等方面考虑,有目的地选择单体与nBA共聚,合成了一系列PMMA/P(nBA-co-Y)乳胶IPN,测定了其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乳胶体系的相容性有明显改善。研究还表明,共聚单体间的竞聚率影响LIPN的相容性;改变共聚单体的用量可控制LIPN的相容性。还发现,共聚网络具有更好的阻尼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胶互穿合物网络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丙烯酸丁酯 相容性 阻尼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玻璃的增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黄承亚 李赟 +3 位作者 龚克成 阎利 王绍东 李红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5,共4页
研究了不同聚合方法制备的聚丙烯酸丁酯 (PBA)对浇铸型有机玻璃 (PMMA)的增韧改性。研究结果表明 ,当PBA以纳米粒子簇分散在PMMA基体中时 ,对PMMA有较好的增韧改性效果。当PMMA中无皂乳液聚合PBA(e -PBA)的质量分数为 0 5 %时 ,改性PMM... 研究了不同聚合方法制备的聚丙烯酸丁酯 (PBA)对浇铸型有机玻璃 (PMMA)的增韧改性。研究结果表明 ,当PBA以纳米粒子簇分散在PMMA基体中时 ,对PMMA有较好的增韧改性效果。当PMMA中无皂乳液聚合PBA(e -PBA)的质量分数为 0 5 %时 ,改性PMMA的冲击强度比基体提高 3 8%。SEM观察表明 ,本体聚合PBA(b -PBA)橡胶粒子以独特的纳米簇状结构均匀分布在PMMA基体中 ,大量的微裂纹以b -PBA粒子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外辐射 ,这些微裂纹在试样破坏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 ,使改性PMMA韧性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玻璃 增韧 研究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丙烯酸丁酯 纳米粒子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P(MMA-ITA)核壳粒子对PA6增韧增强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梅文杰 熊玉竹 +1 位作者 刘振宇 罗金中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22,共4页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衣康酸(ITA)、PBA/P(MMA-ITA)等粒子,并将其与聚酰胺6(PA6)按不同比例共混挤出。通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力学性能测试等对增韧粒子及其试... 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衣康酸(ITA)、PBA/P(MMA-ITA)等粒子,并将其与聚酰胺6(PA6)按不同比例共混挤出。通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力学性能测试等对增韧粒子及其试样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BA/P(MMA-ITA)粒子增韧增强效果比其他粒子要好,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214.3%和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6 聚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衣康酸 核壳粒子 增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P(MMA-ITA)核壳胶乳粒子的合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喜军 田瑞霞 李清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30,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MMA-ITA)]核壳乳胶粒子,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非水酸碱滴定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壳乳胶粒子平均粒径为330...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MMA-ITA)]核壳乳胶粒子,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及非水酸碱滴定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核壳乳胶粒子平均粒径为330nm,其中,PBA核平均粒径为290nm;通过接枝共聚物P(MMA-ITA)实现了核壳间的化学键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 种子乳液 核壳结构 胶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层含氨基PBA-P(MMA-VAm)核壳乳胶粒子的制备
13
作者 辛丹丹 刘喜军 娄春华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4,共5页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核壳乳胶粒子,通过Hofmann降级反应成功地将其改性为表层含氨基的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胺)[P(MMA-VAm)]核壳乳胶粒子,并对其进行了测试与...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核壳乳胶粒子,通过Hofmann降级反应成功地将其改性为表层含氨基的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胺)[P(MMA-VAm)]核壳乳胶粒子,并对其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PBA-P(MMA-VAm)核壳乳胶粒子呈球形且分散均匀,平均粒径在340 nm左右,其中,PBA核乳胶粒子平均粒径在270 nm左右;随着丙烯酰胺(AM)用量增加,壳层共聚物P(MMA-VAm)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逐渐降低,PBA-P(MMA-VAm)核壳乳胶粒子的热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随着AM用量增加,PBA-P(MMA-VAm)核壳乳胶粒子壳层氨基含量逐渐增大,当AM用量为MMA质量的20%时,氨基质量分数达到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酰胺) 核壳乳胶粒子 霍夫曼降级反应 氨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A/MAM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梓航 姜妞 +2 位作者 韩向艳 赵桂艳 胡跃鑫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6-59,65,共5页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乳酸(PL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MAM)共混物并对其力学性能和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AM与PLA具有一定相容性,能够有效增韧PLA,当MAM质量分数为20%时,共...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乳酸(PL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MAM)共混物并对其力学性能和界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AM与PLA具有一定相容性,能够有效增韧PLA,当MAM质量分数为20%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可达19.9 kJ/m^(2),但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模量和结晶度随着MAM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分散相粒子的尺寸随着MAM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 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丁酯-b-甲基丙烯酸甲酯嵌度共 相容性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