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三氟氯乙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8
1
作者 陈科 宋健 +2 位作者 孙斌 赵柯 张万里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4,共4页
介绍了聚三氟氯乙烯的发展历程、应用以及发展趋势;分别从三氟氯乙烯单体的制备、聚三氟氯乙烯的制备以及聚三氟氯乙烯的加工应用三个方面论述了近年来聚三氟氯乙烯的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 热塑性塑料 应用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的共混相容性及结晶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衡峰 谢玲 +1 位作者 边宏 李俊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5-459,共5页
将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与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P(VDF-CTFE))物理共混后采用溶液浇注的方法制备成共混薄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PVDF/P(VDF-CTFE)共混薄膜的相容性、结晶行为及表... 将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与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P(VDF-CTFE))物理共混后采用溶液浇注的方法制备成共混薄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PVDF/P(VDF-CTFE)共混薄膜的相容性、结晶行为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VDF/P(VDF-CTFE)体系中P(VDF-CTFE)作为一种无规共聚物在与PVDF共混时有一定的相容性,影响着PVDF的结晶熔融热力学特征;PVDF/P(VDF-CTFE)共混结晶时,P(VDF-CTFE)的存在有利于形成β型晶体;PVDF均匀地分散在P(VDF-CTFE)相中,而且随着PVDF含量的减少,分散点的PVDF球晶数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共混 相容性 结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球阀用聚三氟氯乙烯密封环的热压工艺与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丁浩亮 张凌东 +2 位作者 于晗 徐鸿鹏 常志虎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70,共4页
针对某球阀阀座密封环的应用需求,开展了聚三氟氯乙烯(PCTFE)密封环毛坯热压工艺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降温方式对PCTFE结晶度、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应变的影响,剖析了密封环内部裂纹扩展机理并提出了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降温时设置15 MPa... 针对某球阀阀座密封环的应用需求,开展了聚三氟氯乙烯(PCTFE)密封环毛坯热压工艺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降温方式对PCTFE结晶度、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应变的影响,剖析了密封环内部裂纹扩展机理并提出了控制措施。结果表明:降温时设置15 MPa保压压力,对提升材料断裂拉伸应变影响显著,其值可达98.40%~112.00%;PCTFE制品在降温过程中,必须设置一定的保压压力以有效抑制微裂纹的产生;经过室温—液氮循环工况下的考核验证,最终成型的球阀阀座密封环无裂纹等缺陷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 球阀 密封环 保压压力 微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聚三氟氯乙烯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冯钠 毛薇薇 +2 位作者 谷宇 王艾爽 唐雨微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14,共4页
分别以丙烯酸酯类树脂(ACR)和聚偏氟乙烯(PVDF)作改性剂,对改性的聚三氟氯乙烯(PCTFE)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分析研究了2种不同改性剂的用量对PCTFE力学性能、断面形态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CR,PVDF用量分别... 分别以丙烯酸酯类树脂(ACR)和聚偏氟乙烯(PVDF)作改性剂,对改性的聚三氟氯乙烯(PCTFE)共混体系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分析研究了2种不同改性剂的用量对PCTFE力学性能、断面形态和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CR,PVDF用量分别为6份时,PCTFE的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而对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影响不大,改性后PCTFE共混体系冲击强度也提高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2种改性剂改性后的共混体系断面相对粗糙,显示出较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改性剂改变了体系的结晶行为,共混体系结晶度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 丙烯酸酯类树脂 偏氟乙烯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微观结构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衡峰 岳春波 边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2-366,共5页
利用1,1,2-三氟三氯乙烷(F113)作溶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不同配比偏氟乙烯与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利用NMR,FTIR,GPC和元素分析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和讨论。对共聚物的19FNMR结构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H2CF2CF2CFClCH2CF2—结构... 利用1,1,2-三氟三氯乙烷(F113)作溶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不同配比偏氟乙烯与三氟氯乙烯的共聚物,利用NMR,FTIR,GPC和元素分析对共聚物进行表征和讨论。对共聚物的19FNMR结构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H2CF2CF2CFClCH2CF2—结构和—CF2CFClCF2CFClCF2—结构为随反应物三氟氯乙烯(CTFE)的增加主要的结构增长成分,增速是其他结构增长速度的2倍;F113的使用提高了共聚物中的CTFE的含量;该种反应中少量的CTFE-CTFE结构中存在明显的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接枝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6
作者 李衡峰 郝泽铭 +1 位作者 谭凯元 秦牡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24-1729,共6页
以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chlorotrifluoroethylene),即P(VDF-CTFE))为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其主链上接枝液晶6-((4-cyano-4-biphenyl)oxy)hexyl methacrylate(CBHM),合成一种新型的接枝聚合... 以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oly(vinylidene-fluoride-chlorotrifluoroethylene),即P(VDF-CTFE))为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在其主链上接枝液晶6-((4-cyano-4-biphenyl)oxy)hexyl methacrylate(CBHM),合成一种新型的接枝聚合物P(VDF-CTFE)-g-PCBHM。用质子核磁共振(1H-NMR)、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接枝是否成功。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广角X线衍射考察了接枝链段对聚合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接枝链段参与下,聚合物出现了有利于改善材料电致伸缩性的极性β相;这种合成方式也为其他含CTFE的氟聚合物的修饰改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交变电场下聚三氟氯乙烯介电性能研究
7
作者 徐莉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4-118,共5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在高频交变电场下,研究纯聚三氟氯乙烯在176、186℃热处理、共聚改性、聚三氟氯乙烯+钛酸钡模式下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高频交变电场中,186℃热处理后的聚三氟氯乙烯具有较...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在高频交变电场下,研究纯聚三氟氯乙烯在176、186℃热处理、共聚改性、聚三氟氯乙烯+钛酸钡模式下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高频交变电场中,186℃热处理后的聚三氟氯乙烯具有较佳的介电性能;用极性低的单体改性聚三氟氯乙烯能使其介电损耗减小;随钛酸钡含量增加,聚三氟氯乙烯+钛酸钡高介电复合材料的结晶水平降低,体系内聚合物的分子量受晶格约束而减小,聚合物分子链运动能力变好,则体系的介电损耗变大,介电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交变 电场 三氟氯乙烯 介电性能 差示扫描量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氟氯乙烯结晶形态调控对其高频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宋杭岭 韩艾纯 +3 位作者 张瑶 陈蓉 李姜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53,共5页
通过调控聚三氟氯乙烯(PCTFE)的结晶及形态结构,研究其对PCTFE高频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淬火处理、175℃和185℃等温热处理方式制备了不同结晶形态和结晶度的PCTFE,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偏光显微镜表征不同热处理工艺下PCTFE的结晶形... 通过调控聚三氟氯乙烯(PCTFE)的结晶及形态结构,研究其对PCTFE高频介电性能的影响。采用淬火处理、175℃和185℃等温热处理方式制备了不同结晶形态和结晶度的PCTFE,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偏光显微镜表征不同热处理工艺下PCTFE的结晶形态结构,并采用带状线谐振法研究了不同结晶行为的PCTFE在高频交变电场下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淬火处理使PCTFE结晶不完善,仅生成细小的晶粒;而在175℃及以上进行等温热处理时,PCTFE链端更易排列进入晶格,生成球晶。等温温度越高,球晶尺寸越大,185℃等温1h后球晶尺寸达到36~42μm。高频电场下,淬火方式制备的低结晶度和较小结晶尺寸的PCTFE具有最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满足高频信号传输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性能 三氟氯乙烯 等温热处理 淬火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增强聚三氟氯乙烯复合材料加工工艺 被引量:7
9
作者 温家亮 翟英文 +2 位作者 崔俞 张春梅 张煜曼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1,69,共5页
采用复合挤出和压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碳纤维(CF)增强聚三氟氯乙烯(PCTFE)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该方法减少成型过程中产生的缺陷,提高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通过改变CF的长度、挤出方式、塑化时间,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所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力学... 采用复合挤出和压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碳纤维(CF)增强聚三氟氯乙烯(PCTFE)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该方法减少成型过程中产生的缺陷,提高复合材料的物理性能。通过改变CF的长度、挤出方式、塑化时间,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所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表面状况。结果表明,短切CF复合材料性能均一性好,而长CF不利于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提高。经对不同工艺试验结果分析,采用螺杆小、长度相对较短的双螺杆挤出机,PCTFE分解少,短切CF在料筒经过的距离短,剪切损失小,补强效果明显,压缩强度及压缩弹性模量明显提高。塑化时间为90 min,保压时间为100 min,采用真空压制时,试样的力学性能和表面状况达到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三氟氯乙烯 挤出 真空压制 加工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阀阀座用聚三氟氯乙烯密封环工艺与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晗 丁浩亮 +2 位作者 李星华 徐鸿鹏 李凡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63,共5页
选用两种不同降温方式探究压制成型工艺对球阀阀座用聚三氟氯乙烯(PCTFE)密封环密封性能的影响。低温试验结果表明,自然降温工艺成型的制品外表面在常温-低温循环工况下出现裂纹,而保压降温得到的制品则不出现上述问题。性能测试与表征... 选用两种不同降温方式探究压制成型工艺对球阀阀座用聚三氟氯乙烯(PCTFE)密封环密封性能的影响。低温试验结果表明,自然降温工艺成型的制品外表面在常温-低温循环工况下出现裂纹,而保压降温得到的制品则不出现上述问题。性能测试与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自然降温工艺成型的密封环PCTFE其内部会出现微裂纹等缺陷,导致其在低温测试后出现亚表面裂纹,造成密封失效。降温阶段保压操作可抑制材料成型阶段微裂纹缺陷的产生,避免材料在室温-低温循环工况下因内应力而产生裂纹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 低温工况 密封环 压制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氟氯乙烯共混增韧改性及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3
11
作者 夏其博 宋杭岭 +1 位作者 陈蓉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54,共6页
通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三氟氯乙烯(PCTFE)复配来改善其耐应力开裂性,以期在不添加其他功能助剂的情况下改善韧性,从而最大限度保持其优良的光学透明性和介电性能。采用动态流变学研究了PCTFE共混体系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相对分... 通过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三氟氯乙烯(PCTFE)复配来改善其耐应力开裂性,以期在不添加其他功能助剂的情况下改善韧性,从而最大限度保持其优良的光学透明性和介电性能。采用动态流变学研究了PCTFE共混体系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CTFE共混相容性较好,随着高相对分子质量PCTFE含量的增加,共混物分子链缠结程度增加,分子链运动能力下降,共混体系更多表现为弹性行为。偏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结果表明,高相对分子质量PCTFE的加入使其晶体尺寸显著减小,结晶度有所降低。当高相对分子质量PCTFE用量为30%时,共混物冲击强度相比于未改性PCTFE提高了140%,呈现出韧性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 共混物 动态流变 增韧改性 冲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氟氯乙烯的共混增韧改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若愚 沈佳斌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6-70,80,共6页
以偏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三元共聚物(Co-PVDF)作为增韧剂对聚三氟氯乙烯(PCTFE)进行了增韧改性。采用万能试验机、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等对PCTFE/Co-PVDF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结晶行为以及加... 以偏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三元共聚物(Co-PVDF)作为增韧剂对聚三氟氯乙烯(PCTFE)进行了增韧改性。采用万能试验机、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高压毛细管流变仪等对PCTFE/Co-PVDF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微观结构、结晶行为以及加工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Co-PVDF可有效改善PCTFE的力学韧性,共混物表现出韧性断裂特征;当Co-PVDF质量分数为10%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提升了6.4倍;Co-PVDF的引入抑制了PCTFE的结晶,降低了PCTFE的结晶度;随着Co-PVDF含量的增加,PCTFE/Co-PVDF共混物的剪切黏度、平衡扭矩降低,塑化时间缩短,加工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 增韧 共混 加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膜亲水化改性方法探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煜珂 吕晓龙 +3 位作者 孔晓 郑书云 张绍哲 马荣花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53,69,共8页
利用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TFE)独有的C-Cl键作为反应活性位点,在配制铸膜液的过程中加入多羟基亲水性物质葡甲胺,PVDF-CTFE在溶解的同时与葡甲胺发生接枝反应,从而基于原位取代反应一步法制备了持久亲水的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利用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PVDF-CTFE)独有的C-Cl键作为反应活性位点,在配制铸膜液的过程中加入多羟基亲水性物质葡甲胺,PVDF-CTFE在溶解的同时与葡甲胺发生接枝反应,从而基于原位取代反应一步法制备了持久亲水的聚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膜.重点对比了一步法本体改性制备的改性PVDF-CTFE膜与表面接枝改性以及表面交联改性的PVDF-CTFE膜,考察了这3种方式改性后PVDF-CTFE膜的亲水性、拉伸强度、孔径变化和抗污染性能等.结果表明,一步法对共聚物膜的亲水化改性效果(水接触角下降66.2°)以及膜抗污染性能提升效果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式,并且在保持膜的孔径和拉伸强度不受影响的前提下显著地提升了膜的纯水通量(最高提升了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膜污染﹔接枝反应﹔亲水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氟氯乙烯纯氧环境热解气体产物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文彬 陆守香 +2 位作者 许鸣皋 杨玖重 余潇阳 《燃烧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6-62,共7页
使用针筒采样法采集聚三氟氯乙烯纯氧环境等温(400℃/450℃)热解气体产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定性分析热解气体产物组成成分,为评估氧气系统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聚三氟氯乙... 使用针筒采样法采集聚三氟氯乙烯纯氧环境等温(400℃/450℃)热解气体产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技术,定性分析热解气体产物组成成分,为评估氧气系统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聚三氟氯乙烯纯氧热解气体产物中共检出13种气体成分,其中氟氯烷类4种,单烯类5种,小分子类4种.分析认为氟氯烷类和单烯类气体产物的生成是由于聚三氟氯乙烯在热解过程中发生碳链、碳氯键及碳氟键的无规则断裂和重新结合,而小分子类气体产物的生成是由于聚三氟氯乙烯在热解过程中发生氧化生成中间体(COF_(2)、COFCl),中间体进一步分解产生CO、CO_(2)、Cl_(2)和F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 纯氧热解 气相色谱-质谱 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微片对聚三氟氯乙烯结晶及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李毅 樊桂琪 +1 位作者 吴天宇 叶海木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5,共8页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三氟氯乙烯(PCTFE)/石墨微片(GMS)复合材料,研究了GMS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动态热力学性能与阻隔性能的影响,并对导致体系性能变化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GMS的加入提高了复合... 采用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聚三氟氯乙烯(PCTFE)/石墨微片(GMS)复合材料,研究了GMS含量对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动态热力学性能与阻隔性能的影响,并对导致体系性能变化的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GMS的加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与刚性。当GMS含量为0.3%(质量分数,下同)时,PCTFE/GMS-0.3的拉伸强度可达50.5 MPa,较PCTFE提升了22%。当GMS含量为2%时,PCTFE/GMS-2的弹性模量与损耗模量为1 091 MPa与1 233 MPa,较PCTFE分别提升了36%与60%。并且,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也有明显升高,较PCTFE增大了7~12℃。力学性能的提升可归因于GMS对PCTFE基体的增强作用。同时,GMS也能促进PCTFE成核,且少量GMS还可提高PCTFE的结晶度。此外,GMS对提升PCTFE的阻隔性能效果显著。随GMS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氢气渗透系数逐渐降低。当GMS含量为2%时,PCTFE/GMS-2的氢气渗透系数可低至2.78×10^(-15)cm^(3)·cm/(cm^(2)·h·Pa),较PCTFE下降了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 石墨微片 结晶行为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阻隔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三氟氯乙烯-金属基体复合结构一体化成型技术研究
16
作者 陈慧敏 梁兵 +2 位作者 王月 王璐 杨昊宸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116,共7页
简述聚三氟氯乙烯原材料与聚三氟氯乙烯材料成型工艺研究进展,介绍聚三氟氯乙烯在火箭阀门中的应用和聚三氟氯乙烯-金属基体复合结构一体化成型技术的研究进展,对聚三氟氯乙烯-金属基体复合结构的阀门在航天领域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 金属基体 复合结构 热塑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Cl催化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合成碳氟骨架均相阳离子交换膜
17
作者 王国栋 李钲 +4 位作者 陈日耀 黄雪红 杨宇 陈晓 金延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共9页
文中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ATRP)将苯乙烯磺酸钠(PSSA)均匀接枝在聚三氟氯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P(VDF-co-CTFE)上,制备了一种碳氟骨架的均相阳离子交换膜——P(VDF-co-CTFE)-g-PSSA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分析... 文中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聚合反应(ATRP)将苯乙烯磺酸钠(PSSA)均匀接枝在聚三氟氯乙烯-偏氟乙烯共聚物P(VDF-co-CTFE)上,制备了一种碳氟骨架的均相阳离子交换膜——P(VDF-co-CTFE)-g-PSSA膜。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重分析、接触角测量等手段对在不同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与配体摩尔质量比条件下制备的P(VDF-co-CTFE)-g-PSS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苯乙烯磺酸钠成功接枝在碳氟主链结构上,所制备的阳离子交换膜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扫描电镜显示阳离子膜表面的相分离形态;在130℃反应7 h制得的阳离子膜的吸水率为80.02%,膨胀率为8.89%,离子交换容量达4.54 mmol/g,电导率为0.50 mS/cm。文中制备的阳离子交换膜在高盐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均相 阳离子交换膜 原子转移自由基活性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PV组件的薄膜级乙烯三氟氯乙烯树脂
18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8-138,共1页
Solvay特种聚合物事业部推出两种新型的薄膜级乙烯三氟氯乙烯(ECTFE)树脂,其应用针对太阳能电池(PV)组件的封装面板。新型的氟聚合物标记着该公司进入PV封装前膜应用领域,同时也是对旗下其他PV组件用产品的补充,包括PV组件封装... Solvay特种聚合物事业部推出两种新型的薄膜级乙烯三氟氯乙烯(ECTFE)树脂,其应用针对太阳能电池(PV)组件的封装面板。新型的氟聚合物标记着该公司进入PV封装前膜应用领域,同时也是对旗下其他PV组件用产品的补充,包括PV组件封装背板用聚偏氟乙烯Solef PVDF和Halar ECTFE以及太阳能电缆用Cogegum XLPO HF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树脂 组件封装 三氟氯乙烯 薄膜级 太阳能电池 合物 偏氟乙烯 ECT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超低温球阀PCTFE阀座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希恒 鱼荣芳 +2 位作者 张弛 周义 孙帅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6-1173,共8页
为优化超低温下软密封球阀阀座的结构强度,提出以最大等效应力为优化目标,将响应面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研究低温球阀阀座的材料——聚三氟氯乙烯(Polytrifluorochloroe-thylene,PCTFE)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得出抗拉... 为优化超低温下软密封球阀阀座的结构强度,提出以最大等效应力为优化目标,将响应面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设计方法。研究低温球阀阀座的材料——聚三氟氯乙烯(Polytrifluorochloroe-thylene,PCTFE)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得出抗拉强度是判断PCTFE强度的唯一重要依据。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方法,建立应力关于结构参数的响应面模型,分析参数间的交互效应。基于响应面结合遗传算法得出阀座的最佳结构参数组合。研究结果表明,阀座最大等效应力随着阀座厚度、阀座密封面内外径的增大均有减小趋势,阀座密封面的内径对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pctfe) 参数优化 响应面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ACR增韧改性PCTFE的性能与结晶行为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季 冯钠 +3 位作者 张桂霞 曲敏杰 王新红 于国健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3,共4页
以核-壳结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为改性剂对聚三氟氯乙烯(PCTFE)进行增韧改性,采用万能试验机、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及偏光显微镜等研究了ACR用量对PCTFE/ACR共混物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加工流变行为及结晶行为... 以核-壳结构丙烯酸酯共聚物(ACR)为改性剂对聚三氟氯乙烯(PCTFE)进行增韧改性,采用万能试验机、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及偏光显微镜等研究了ACR用量对PCTFE/ACR共混物力学性能、微观结构、加工流变行为及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CR可有效提高PCTFE的冲击强度,当ACR用量大于6 phr时,PCTFE/ACR共混物呈现韧性断裂特征;随着ACR用量的增加,PCTFE/ACR共混物的塑化时间逐渐缩短,加工流变性能得到改善;ACR的加入并未改变PCTFE晶体的棒状形态,但晶体尺寸减小,结晶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氟氯乙烯 丙烯酸酯共 增韧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