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ε-己内酯/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晓蕾 何毅 +1 位作者 李赛 刘孝波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62,共4页
以聚ε-己内酯(PCL)作有机高聚物基体,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在其溶液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出透明的PCL/SiO2杂化材料。通过SEM观察,证实该材料达到了分子级复合。采用FTIR、XPS技术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证明该类杂化材料中有机、... 以聚ε-己内酯(PCL)作有机高聚物基体,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在其溶液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出透明的PCL/SiO2杂化材料。通过SEM观察,证实该材料达到了分子级复合。采用FTIR、XPS技术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证明该类杂化材料中有机、无机组分间存在少量共价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聚ε-己内酯/sio2 杂化材料 溶胶-凝胶反应 PCL 生物医学材料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固体酸催化剂Nafion/SiO_2的催化作用Ⅲ.α-甲基苯乙烯的二聚反应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海 徐柏庆 +1 位作者 王建武 邱显清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27-430,共4页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 ,通过原位溶胶 -凝胶技术 ,将全氟磺酸树脂NafionNR5 0 (简称NR5 0 )颗粒分散组装到多孔性SiO2 中 ,制得中孔孔道、NR5 0纳米颗粒分布均匀的固体酸催化剂Nafion/SiO2 ,增加NR5 0的有效比表面积和酸性中心的暴露量 ,...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 ,通过原位溶胶 -凝胶技术 ,将全氟磺酸树脂NafionNR5 0 (简称NR5 0 )颗粒分散组装到多孔性SiO2 中 ,制得中孔孔道、NR5 0纳米颗粒分布均匀的固体酸催化剂Nafion/SiO2 ,增加NR5 0的有效比表面积和酸性中心的暴露量 ,提高其酸性中心的可接近程度。在非极性溶剂异丙苯中 ,催化剂Nafion/SiO2 对α -甲基苯乙烯的二聚反应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其单位酸性中心的催化活性比NR5 0高 2~ 3个数量级 ;α -甲基苯乙烯的二聚反应为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催化剂Nafion/sio2 催化作用 Α-甲基苯乙烯 反应 全氟磺酸树脂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撑亚乙烯/SiO_2块状溶胶-凝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洪从胜 黄海龙 +1 位作者 徐春祥 崔一平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6,共5页
我们制作了一种由π 共轭聚合物聚对苯撑亚乙烯 (PPV)均匀掺杂SiO2 的块状溶胶 凝胶材料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品质和光学加工性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付氏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研究了它的非线性光学特性... 我们制作了一种由π 共轭聚合物聚对苯撑亚乙烯 (PPV)均匀掺杂SiO2 的块状溶胶 凝胶材料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品质和光学加工性能。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付氏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研究了它的非线性光学特性。在对材料进行的光学两波耦合实验中 ,观察到了非对称能量耦合现象 ,并对此进行了分析。从吸光度和两波耦合衍射效率两方面对比了含PMMA和不含PMMA的两批不同掺杂浓度的PPV/SiO2 s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苯撑亚乙烯 两波耦合 光折变 吸光度 sio2 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溶胶-凝胶 非线性光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在水杨酸/聚ε-己内酯缓释体制备中的应用
4
作者 许群 后振中 +2 位作者 张世杰 彭琦 任现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51-753,共3页
Salicylic acid as a drug carrying agent was intercalated into microporous poly(ε-caprolactone)(PCL) and PCL resin particles using supercritical CO 2 as solvent. The drug releasing currves in 95% ethanol solution for ... Salicylic acid as a drug carrying agent was intercalated into microporous poly(ε-caprolactone)(PCL) and PCL resin particles using supercritical CO 2 as solvent. The drug releasing currves in 95% ethanol solution for open-hole PCL and close-hole PCL particles have been obtained and the releasing half-life(t 1/2) for both systems were calculated to be 35 h and 57 h, respectively. The latter appears more prefer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水杨酸 聚ε-己内酯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聚乙二醇分散体系的分散性及流变行为研究
5
作者 徐素鹏 张玉芳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20,共6页
为了减轻个体防刺装甲质量、增加其穿着舒适性,人们尝试将具有剪切增稠作用的剪切增稠液体(STF)用于改性防护织物.理想的STF取决于流体的分散性与流变行为.本文选用市售国产纳米SiO2、聚乙二醇(PEG)及硅烷偶联剂A1120,采用球磨方法配制... 为了减轻个体防刺装甲质量、增加其穿着舒适性,人们尝试将具有剪切增稠作用的剪切增稠液体(STF)用于改性防护织物.理想的STF取决于流体的分散性与流变行为.本文选用市售国产纳米SiO2、聚乙二醇(PEG)及硅烷偶联剂A1120,采用球磨方法配制分散体系,通过考察球磨时间、分散剂用量等因素考察该体系的分散性和流变性.流体的分散性与流变行为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延长球磨时间和增加分散剂含量,可有效防止纳米SiO2团聚,提高其分散性;当分散剂含量较低时,随着球磨时间延长、分散剂含量增加、分散相含量增加,纳米SiO2-聚乙二醇分散体系都具有明显的先剪切变稀后剪切增稠的效果;而当分散剂含量过大时,体系则是先剪切增稠后剪切变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乙二醇分散体系 剪切增稠液体 分散性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为模板制备PS/SiO_2核-壳纳米杂化粒子和SiO_2空心微球 被引量:4
6
作者 黄世斌 董亚明 郭旭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5-658,共4页
报道了一种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聚苯乙烯/二氧化硅(PS/SiO2)纳米核-壳粒子,并用有机溶剂除去PS核后得到SiO2空心微球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光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以PS为核的纳米球形聚丙烯酸(PAA)刷,然后以其为模... 报道了一种以纳米球形聚电解质刷为模板,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聚苯乙烯/二氧化硅(PS/SiO2)纳米核-壳粒子,并用有机溶剂除去PS核后得到SiO2空心微球的新方法。首先采用光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以PS为核的纳米球形聚丙烯酸(PAA)刷,然后以其为模板采用St ber方法在PS核表面沉积上厚度均匀的SiO2壳层。由于壳层中PAA链的存在,使得该有机/无机纳米杂化粒子具有pH响应性。该方法为制备活性物质(如药物)控释载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球形电解质刷 sio2空心微球 溶胶-凝胶 pH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世敏 吴崇浩 +1 位作者 赵雷 李本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5-207,共3页
采用草酸作为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 (DCCA) ,通过溶胶 凝胶 (Sol Gel)过程制得了两相间以共价键结合的透明块状PDMS/SiO2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FTIR、TG、DSC、UV VIS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 ,此杂化材料中没有相分离 。
关键词 sio2 性能 溶胶-凝胶法 杂化材料 正硅酸乙酯 二甲基硅氧烷 透光性 热稳定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SiO_2/PVDF-HFP/PP无纺布复合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徐玲妍 张明祖 +3 位作者 孟菊雯 何金林 李晓菲 倪沛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5-178,共4页
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纳米SiO2(简称KH570@SiO2),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溶液混合,涂覆于聚丙烯(PP)无纺布上,制成KH570@SiO2/PVDF-HFP复合PP无纺布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复合隔膜的物理性... 利用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纳米SiO2(简称KH570@SiO2),与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溶液混合,涂覆于聚丙烯(PP)无纺布上,制成KH570@SiO2/PVDF-HFP复合PP无纺布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复合隔膜的物理性质,并分别与不含纳米SiO2的体系以及含未改性纳米SiO2的体系进行比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材料试验机、交流阻抗和充放电循环等测试,对复合隔膜的形态、力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的纳米SiO2能够在复合隔膜中更好地分散,微孔更加均匀,而且复合隔膜的热性能和吸液率也有明显的提高。KH570@SiO2/PVDF-HFP/PP无纺布复合隔膜的离子电导率最高,可达1.5×10-3S/cm,组装的电池在0.2 C的充放电倍率下经过100次循环,放电比容量稳定,保持在146.6 mAh/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隔膜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 纳米sio2 表面改性 丙烯无纺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TiO_2二元材料及其杂化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玲 蔡涛 +1 位作者 姚英政 伍青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84-988,共5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TiO2二元材料和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SiO2-TiO2)杂化材料,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TiO2组分以非晶态的形式分散到非晶态的SiO2凝胶骨架中,形成稳定的、化学均一的SiO2-TiO2二元材料。RAMAN、XRD和FE...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SiO2-TiO2二元材料和聚甲基丙烯酸丁酯(PBMA)/(SiO2-TiO2)杂化材料,并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TiO2组分以非晶态的形式分散到非晶态的SiO2凝胶骨架中,形成稳定的、化学均一的SiO2-TiO2二元材料。RAMAN、XRD和FESEM测试结果均显示,SiO2-TiO2二元无机相具有纳米尺寸(粒径在15 nm左右),硅烷偶联剂的引入使得PBMA/(SiO2-TiO2)杂化材料均匀性较好,与纯PBMA体系的热稳定性相比,PBMA分子链断裂的Tmax由纯PBMA的(258±3)℃增加到杂化材料的(271±3)℃,证明有机相与无机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从而使该杂化材料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TiO2二元材料 甲基丙烯酸丁酯/(sio2-TiO2)杂化材料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包覆P(St-4VP)纳米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10
作者 邹华 冉千平 +1 位作者 吴石山 沈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7-139,共3页
使用功能化的共单体4-乙烯基吡啶(4VP)与苯乙烯共聚,合成了聚(苯乙烯-共-4-乙烯基吡啶)(P(St-4VP))粒子。在NH_4OH/乙醇碱性介质中,溶胶-凝胶法生成的SiO_2纳米粒子包覆在P(St-4VP)粒子表面,得到SiO_2包覆P(St-4VP)纳米复合粒子。随4VP... 使用功能化的共单体4-乙烯基吡啶(4VP)与苯乙烯共聚,合成了聚(苯乙烯-共-4-乙烯基吡啶)(P(St-4VP))粒子。在NH_4OH/乙醇碱性介质中,溶胶-凝胶法生成的SiO_2纳米粒子包覆在P(St-4VP)粒子表面,得到SiO_2包覆P(St-4VP)纳米复合粒子。随4VP组分增加,所制备的P(St-4VP)/SiO_2纳米复合粒子的壳层表面变得粗糙。P(St-4VP)粒子数随PVP用量增加而增加,因此纳米复合粒子的平均尺寸随PVP用量增加而下降,同时随PVP用量增加形成较平滑的SiO_2壳层。NH_4OH和正硅酸乙酯(TEOS)用量增加,复合粒子的SiO_2壳层表面粗糙程度提高。此外,复合粒子的SiO_2壳层厚度随TEOS用量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粒子 sio2包覆 -壳结构 纳米复合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纳米SiO_2杂化膜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春红 张志谦 +1 位作者 曹海琳 龙军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2-645,共4页
以均苯四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聚酰亚胺/纳米S iO2杂化膜,利用FT-IR、XPS、AFM对杂化膜的制备过程及杂化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聚酰胺酸加热亚胺化较为完全,杂化膜中有S iO2粒子生成... 以均苯四酸二酐、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正硅酸乙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聚酰亚胺/纳米S iO2杂化膜,利用FT-IR、XPS、AFM对杂化膜的制备过程及杂化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聚酰胺酸加热亚胺化较为完全,杂化膜中有S iO2粒子生成,并以纳米尺度均匀地分布于聚酰亚胺中.采用综合热分析仪对杂化膜的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化膜的热性能优于聚酰亚胺膜,其热分解温度比聚酰亚胺膜提高了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亚胺 纳米sio2 杂化膜 溶胶-凝胶法 正硅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胺-酯)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增韧增强PVC的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赵辉 罗运军 +1 位作者 李杰 夏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8-261,共4页
用偶联剂KH-550和超支化聚(胺-酯)对纳米S iO2进行改性,并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得了PVC/S iO2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超支化聚(胺-酯)的接枝改性可以明显提高纳米S... 用偶联剂KH-550和超支化聚(胺-酯)对纳米S iO2进行改性,并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得了PVC/S iO2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通过超支化聚(胺-酯)的接枝改性可以明显提高纳米S iO2在PVC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超支化聚(胺-酯)接枝改性纳米S iO2的加入可有效提高PVC的力学性能,且添加量为1%时,效果最好,同时PVC的加工性能也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胺-酯) 纳米sio2 表面改性 力学性能 加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相法制备PVDF-HFP基复合微孔聚合物电解质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辉 顾大明 白继元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4-67,共4页
为改善纳米粒子在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分散效果,采用倒相制膜法,以纳米SiO2为填料,以OP-10为分散剂,制备复合微孔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基电解质PVDF-HFP-SiO2(OP-10).用SEM、XRD、交流阻抗法等测试手段对电解质的微观形貌、内部结构和电化... 为改善纳米粒子在聚合物电解质中的分散效果,采用倒相制膜法,以纳米SiO2为填料,以OP-10为分散剂,制备复合微孔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基电解质PVDF-HFP-SiO2(OP-10).用SEM、XRD、交流阻抗法等测试手段对电解质的微观形貌、内部结构和电化学相关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2的加入降低了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结晶度,增强了电解质的拉伸强度,提高了PVDF-HFP-SiO2(OP-10)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在20℃时,可达到4.90×10-3S.cm-1,电化学稳定窗口为5.3 V,电解质的离子迁移数为0.83.分散剂OP-10的加入改善了纳米SiO2与基质的界面相容性,改善了SiO2在基质中的分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电解质 纳米sio2 倒相法 离子电导率 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掺杂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大青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6-438,441,共4页
采用聚酰亚胺为树脂基体,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丙醇铝和钛酸四丁酯为无机前驱体,在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聚酰亚胺/S iO2/A l2O3和聚酰亚胺/S iO2/TiO2两种无机掺杂聚酰亚胺薄膜.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 采用聚酰亚胺为树脂基体,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异丙醇铝和钛酸四丁酯为无机前驱体,在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进行溶胶-凝胶反应,制备聚酰亚胺/S iO2/A l2O3和聚酰亚胺/S iO2/TiO2两种无机掺杂聚酰亚胺薄膜.采用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薄膜的化学结构和表面形貌及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无机组分含量范围内,无机相均匀的分散在有机基体中,但两种杂化薄膜的分散形态及粒径尺寸不同,热性能均较未掺杂的聚酰亚胺薄膜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亚胺 sio2 AL2O3 TIO2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剪切增稠液的制备及流变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范佳慧 曹海建 +2 位作者 徐山青 陈红霞 黄晓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0-172,177,共4页
分别以直径12nm、2μm的SiO_2作为分散相,聚乙二醇-200(PEG-200)作为分散介质,通过机械和超声震荡的方式制备不同体系的剪切增稠液(STF)。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SiO_2粒子的外观形貌及团聚情况,采用流变仪测试STF的稳态流变性能。结果表... 分别以直径12nm、2μm的SiO_2作为分散相,聚乙二醇-200(PEG-200)作为分散介质,通过机械和超声震荡的方式制备不同体系的剪切增稠液(STF)。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SiO_2粒子的外观形貌及团聚情况,采用流变仪测试STF的稳态流变性能。结果表明:直径12nm的SiO_2粒子团聚现象明显,直径2μm的SiO_2粒子没有团聚现象;STF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呈现先变稀、再增稠的现象,表现为非牛顿流体特性;随着纳米SiO_2含量的增加,STF的临界黏度随之增加,而临界剪切速率则随之下降;直径12nm的SiO_2粒子制备的STF体系剪切增稠效果好于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粒子 剪切增稠液 乙二醇-200 临界剪切速率 临界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的PLGA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被引量:3
16
作者 葛建华 张玉军 +1 位作者 李木森 宋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9-172,176,共5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生物活性的SiO2/聚乙醇酸-乳酸共聚物(PLGA)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该方法选用廉价的硅溶胶作为硅源制备二氧化硅凝胶,简单易行,大大降低了成本。用模拟体液(SBF)溶液对含有SiO2的PLGA支架材料进行体外模拟浸泡实...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生物活性的SiO2/聚乙醇酸-乳酸共聚物(PLGA)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该方法选用廉价的硅溶胶作为硅源制备二氧化硅凝胶,简单易行,大大降低了成本。用模拟体液(SBF)溶液对含有SiO2的PLGA支架材料进行体外模拟浸泡实验。从电子探针照片上可以看到制得的含有SiO2的PLGA多孔支架材料有着良好的微孔性,可用作组织工程支架。支架材料在SBF溶液中浸泡72 h后:电子探针元素分析发现支架材料表面沉积物中有大量钙、磷等元素;XRD图谱在2θ=32°处出现的结晶峰,证实了支架表面碳酸羟基磷灰石的形成。研究表明,所制得的含有SiO2的PLGA多孔支架材料具备良好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组织工程支架 乙醇酸-乳酸共 sio2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硅基填料的构筑及其对牙科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瑞莉 朱美芳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30,共7页
为提高无机填料在牙科复合树脂中的堆积密度,采用八乙烯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OV-POSS)作为第三级填料,填充双模SiO2填料(SiO2纳米粒子&SiO2纳米团簇)型复合树脂中的空隙。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和动态光散射仪(DLS),研究了O... 为提高无机填料在牙科复合树脂中的堆积密度,采用八乙烯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OV-POSS)作为第三级填料,填充双模SiO2填料(SiO2纳米粒子&SiO2纳米团簇)型复合树脂中的空隙。用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和动态光散射仪(DLS),研究了OV-POSS的形貌和粒径,并利用UV-vis-NIR分光光度计、万能实验机和MTT比色法,研究了三级填料的组成对复合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V-POSS形貌为近球形,粒径为(4.0±2.9)nm;当OV-POSS的添加量≤5wt.%时,复合树脂的性能逐渐得到改善,尤其当OV-POSS的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树脂的透光率和细胞活性优于商品化纳米团簇型树脂Z350 XT,且其弯曲强度(112.3 MPa±5.6 MPa)、弯曲模量(6.6 GPa±0.2 GPa)和压缩强度(217.8 MPa±5.3 MPa)达到最大值,较未添加OV-POSS的树脂分别提高了7.2%、4.8%和5.8%。但是,随着OV-POSS含量增加(≥10wt.%),OV-POSS易聚集且散射更多的光,导致复合树脂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复合树脂 双模sio2填料 八乙烯基多面体低倍半硅氧烷(OV-POSS) 填料组成 物理-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