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脲醛树脂包覆α-烯烃减阻聚合物微胶囊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冰 于萍 +5 位作者 代晓东 邢文国 董桂霖 周宁宁 秦占波 张长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2,88,共7页
在阐述了尿素与甲醛聚合制备微胶囊壁材反应原理的基础上,以尿素与甲醛为壁材原料,运用原位聚合法研究了包覆α-烯烃减阻聚合物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利用粒度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和模拟环道油品减阻率评价系统等,对微胶囊制... 在阐述了尿素与甲醛聚合制备微胶囊壁材反应原理的基础上,以尿素与甲醛为壁材原料,运用原位聚合法研究了包覆α-烯烃减阻聚合物微胶囊的制备工艺,利用粒度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同步热分析仪和模拟环道油品减阻率评价系统等,对微胶囊制备、储存稳定和溶解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以尿素与甲醛为微胶囊化原料,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包覆石油减阻聚合物颗粒的微胶囊,制备工艺具有反应温和、缩聚反应可控,可有效缩短反应时间等特点。制备的脲醛树脂包覆α-烯烃减阻聚合物微胶囊粒度分布主要集中在200μm处,微胶囊可长期保持较好的圆润小球状态,具有良好的热力学稳定性。静压耐压储存稳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微胶囊可完全满足储存稳定性的要求。脲醛树脂包覆α-烯烃减阻聚合物微胶囊在输送油品中具有优良的溶解性,与未包覆的减阻聚合物颗粒减阻率接近,微胶囊溶解后减阻率较未包覆时略有延迟,但减阻率峰值依然与未包覆时相当,可满足现场工程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脲醛树脂 微胶囊 α-减阻聚合物 颗粒 储存稳定性 溶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聚合方法合成聚α-烯烃减阻剂的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胡玉华 周岐雄 +2 位作者 刘晓玲 卞海斌 宋高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89,共4页
以容积1L的常压反应釜为第一反应器,TiCl3/MgCl2+AI(i-Bu)3为催化刺,DDS为调整剂,采用两段反应方法,考察了C12体积分数〉0.94的商品C10~C14长链α-烯烃的本体和溶液聚合(溶剂正庚烷与单体体积比3:2)及聚合产物20℃时在柴... 以容积1L的常压反应釜为第一反应器,TiCl3/MgCl2+AI(i-Bu)3为催化刺,DDS为调整剂,采用两段反应方法,考察了C12体积分数〉0.94的商品C10~C14长链α-烯烃的本体和溶液聚合(溶剂正庚烷与单体体积比3:2)及聚合产物20℃时在柴油中的紊流减阻率。与本体聚合体系相比,溶液聚合体系在起始反应温度为-2℃和-4℃时,搅拌电流(黏度)增加和温度升高均较快,而在5℃和10℃时则较慢,溶液聚合反应受起始温度影响较小,操作弹性较大。与本体聚合产物相比,溶液聚合产物的减阻率在起始反应温度≤2℃时较低,而在≥0℃时较高,在工作管线长17m的模拟环道评价装置上,使减阻率降至接近零的剪切次数较多(8次对4次),耐剪切性较好。减阻率分别为62%和52%的中试溶液法和本体法聚α-烯烃的GPC曲线显示,前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分布较窄:Mn分别为3.48×10^6和2.10×10^6,Mw分别为8.00×10^6和5.07×10^6,Mw/Mn分别为2.29和2.41。图9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 油溶性 减阻 长链α- 聚合方式 聚合温度 紊流减阻 分子结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α-烯烃的聚合及聚合产物对原油的减阻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郑文 张玲 杨士林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34-237,共4页
本文讨论了石蜡裂解C_9—C_(13) α-烯烃聚合的一些特点,获得的聚合物组成与单体组成基本一致,且受转化率影响较小。聚合速率曲线为衰减型,聚合初期速率衰减较快。在较低预聚合温度和较高单体浓度时可获得较高的分子量。所得聚合物即使... 本文讨论了石蜡裂解C_9—C_(13) α-烯烃聚合的一些特点,获得的聚合物组成与单体组成基本一致,且受转化率影响较小。聚合速率曲线为衰减型,聚合初期速率衰减较快。在较低预聚合温度和较高单体浓度时可获得较高的分子量。所得聚合物即使在低添加浓度时,对新疆克拉玛依原油也有较高的减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聚合物 原油 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烯烃磺酸钠与聚合物二元泡沫复合驱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宏生 姜冬阳 +1 位作者 杨莉 赵法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2-126,157,共5页
为考察二元泡沫复合驱在大庆油田应用的可行性,利用泡沫扫描仪和泡沫驱油装置,在大庆油田油水条件下,考察了α-烯烃磺酸钠(AOS)浓度、聚合物(HPAM)浓度、发泡剂体系注入量及气液比对泡沫复合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元体系泡沫稳定性... 为考察二元泡沫复合驱在大庆油田应用的可行性,利用泡沫扫描仪和泡沫驱油装置,在大庆油田油水条件下,考察了α-烯烃磺酸钠(AOS)浓度、聚合物(HPAM)浓度、发泡剂体系注入量及气液比对泡沫复合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二元体系泡沫稳定性随着AOS或HPAM浓度的增加出现极大值,而后降低;二元泡沫复合驱采收率随着AOS或HPAM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浓度和用量的条件下,二元泡沫复合驱效果好于单纯AOS泡沫驱或单纯聚合物驱的效果;增加泡沫注入量有利于提高二元泡沫复合驱的效果,注入量大于0.3 PV时,二元泡沫复合驱采收率趋于缓和;增加气液比有利于提高二元泡沫复合驱的效果,但气液比过大会出现气窜,在气液比为2∶1时,二元泡沫复合驱的采收率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泡沫复合驱 α-磺酸钠 聚合物 注入量 气液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液聚合的α-烯烃高分子减阻剂的表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辉 宋高杰 管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18-921,共4页
采用环道装置对不同条件下研制的α-烯烃高分子减阻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时所用溶剂对减阻剂的减阻效果有很大影响,在质量浓度为20mg/L和溶剂为环己烷时,减阻剂的最高减阻率为62.3%;溶剂为正己烷时,最高减阻率为50.33%;随剪切次... 采用环道装置对不同条件下研制的α-烯烃高分子减阻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时所用溶剂对减阻剂的减阻效果有很大影响,在质量浓度为20mg/L和溶剂为环己烷时,减阻剂的最高减阻率为62.3%;溶剂为正己烷时,最高减阻率为50.33%;随剪切次数的增加,减阻剂的减阻率迅速下降。用粘度法测定了高分子减阻剂的特性粘数、等效球的密度和胶粒浓度。结果表明,特性粘数小,等效球的密度大,胶粒浓度小,分子量大,减阻效果好;反之则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减阻 抗剪切性 胶粒浓度 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聚α-烯烃合成减阻剂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史玉琳 李惠萍 +2 位作者 周岐雄 丁成立 薄文敏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54,共5页
研究了起始温度、出料温度、通冷媒温度、停冷媒温度对聚α-烯烃合成减阻剂减阻率的影响,结合室内模拟环道评价装置和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了聚合物的减阻性能及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在起始温度3℃、出料温度9℃、... 研究了起始温度、出料温度、通冷媒温度、停冷媒温度对聚α-烯烃合成减阻剂减阻率的影响,结合室内模拟环道评价装置和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了聚合物的减阻性能及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结果表明,在起始温度3℃、出料温度9℃、通冷媒温度20℃、停冷媒温度10℃条件下,聚合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达3×106,减阻率[ρ(聚合物)=5g/m3]大于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减阻 α-聚合 石油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粉碎对烯烃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梦奇 曹军 +1 位作者 奚惠民 司马义.努尔拉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共3页
以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一类油溶性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烯烃类聚合物,用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循环管道减阻测定装置分别表征聚合物的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减阻率。研究了在液氮环境中,将聚合物磨成粉末后... 以金属配合物为催化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合成了一类油溶性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烯烃类聚合物,用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循环管道减阻测定装置分别表征聚合物的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减阻率。研究了在液氮环境中,将聚合物磨成粉末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和减阻率的变化,并考察了低温粉碎温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减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烯烃聚合物经液氮低温粉碎后,其重均分子量由5 852 320下降到4 893 092,分散系数由2.821 167增加到3.637 814,同时减阻率下降约10.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低温粉碎 减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基-烯光聚合制备交联网络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清 张秋禹 +1 位作者 周健 张和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140-145,共6页
巯基-烯光聚合体系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制备交联网络聚合物的新方法。介绍了用于制备交联网络聚合物的多官能团硫醇和烯类单体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概括了巯基-烯光聚合体系的主要特点,综述了巯基-烯/杂化光聚合体系的研究进展以及巯基-烯... 巯基-烯光聚合体系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制备交联网络聚合物的新方法。介绍了用于制备交联网络聚合物的多官能团硫醇和烯类单体的发展及研究现状,概括了巯基-烯光聚合体系的主要特点,综述了巯基-烯/杂化光聚合体系的研究进展以及巯基-烯光聚合体系在涂料、胶黏剂、生物材料和光学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现状,同时展望了巯基-烯光聚合体系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基- 交联网络聚合物 氧阻 收缩率 胶黏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新型π-共轭聚合物纳米复合电极材料的合成及其超级电容特性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晓 孙敏强 王庚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5-982,共8页
采用γ射线辐照还原技术获得易分散石墨烯(GNS),并以其为载体,以樟脑磺酸为掺杂剂和软模板,借助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制备出分级孔结构的石墨烯负载聚(1,5-二氨基蒽醌)(GNS@PDAA)纳米复合材料。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拉曼光谱(Ram... 采用γ射线辐照还原技术获得易分散石墨烯(GNS),并以其为载体,以樟脑磺酸为掺杂剂和软模板,借助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制备出分级孔结构的石墨烯负载聚(1,5-二氨基蒽醌)(GNS@PDAA)纳米复合材料。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拉曼光谱(Raman)、原子力显微镜(AFM)、能谱仪(EDS)、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不同GNS/DAA质量比对GNS@PDAA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及超级电容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DAA/GNS质量比为6/1时,借助π-π堆叠和网络限域作用,PDAA以20-40 nm纳米颗粒的形式牢固沉积于石墨烯表面,材料内部存在大量10-30 nm尺寸的介孔。该GNS@PDAA复合材料在0.5 A?g^(-1)时呈现最高的比电容(398.7 F?g^(-1)),优异的倍率特性(在50 A?g^(-1)下比电容保持率为71%)和非常好的循环性能(20000次循环后比电容损失仅为8.3%)。进而证实了GNS@PDAA复合材料所组装的超级电容器具有优异的串并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π-共轭聚合物 (1 5-二氨基蒽醌) 纳米复合材料 电极材料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能隙共轭聚合物:聚[(3-烷基)噻吩-2,5]-取代苯甲烯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潮 吴洪才 +2 位作者 易文辉 李宝铭 孙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747-1751,共5页
合成了 3 -丁基噻吩和 3 -辛基噻吩 ,并分别与对硝基苯甲醛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了具有极低能隙的聚 ( 3 -丁基噻吩 )对硝基苯甲烯 ( PBTNBQ)、聚 ( 3 -丁基噻吩 )对二甲氨基苯甲烯( PBTDMABQ)和聚 ( 3 -辛基噻吩 )对二... 合成了 3 -丁基噻吩和 3 -辛基噻吩 ,并分别与对硝基苯甲醛和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了具有极低能隙的聚 ( 3 -丁基噻吩 )对硝基苯甲烯 ( PBTNBQ)、聚 ( 3 -丁基噻吩 )对二甲氨基苯甲烯( PBTDMABQ)和聚 ( 3 -辛基噻吩 )对二甲氨基苯甲烯 ( POTDMABQ)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确认了产物的结构 ,发现中间产物聚 ( 3 -烷基 )噻吩取代苯甲烷衍生物中存在部分醌化产物 .根据 Eg 与入射光子能量 hν的关系 ,采用 2种模型计算了 3种聚合物薄膜的光学禁带宽度为 PBTNBQ1 .63 ,1 .84e V;PBTDMABQ1 .44,1 .75 e V和 POTDMABQ1 .3 2 ,1 .69e V,属窄能隙共轭聚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烷基)噻吩-2 5]苯甲 窄能隙共轭聚合物 带隙宽度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能隙共轭聚合物——聚[吡咯-2,5-二(二茂铁甲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1
作者 延卫 张志成 +1 位作者 王丽莉 万梅香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5-68,共4页
通过吡咯与二茂铁甲醛的缩合反应合成了含茂类金属的共轭高分子——聚 [吡咯 - 2 ,5 -二 (二茂铁甲烯 ) ](PPDFc E)及其前聚物聚 [吡咯 - 2 ,5 -二 (二茂铁甲烷 ) ](PPDFc A)。通过红外、核磁、紫外、元素分析鉴定了产物及其前聚物的结... 通过吡咯与二茂铁甲醛的缩合反应合成了含茂类金属的共轭高分子——聚 [吡咯 - 2 ,5 -二 (二茂铁甲烯 ) ](PPDFc E)及其前聚物聚 [吡咯 - 2 ,5 -二 (二茂铁甲烷 ) ](PPDFc A)。通过红外、核磁、紫外、元素分析鉴定了产物及其前聚物的结构。利用 DSC、TGA及 TGA- IR测试分析了所合成聚合物的热学性质。紫外光谱表明 PPDFc E的能隙为 1.13e V,属窄能隙共轭聚合物。经碘掺杂后产物的电导率在 10 -7S/ cm,而掺杂 TCNQ的产物的导电率达到了 10 -2 S/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能隙共轭聚合物 合成 表征 共轭高分子 [吡咯-2 5-二(二茂铁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烯烃和烯烃聚合物及聚合过程
12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02-702,共1页
该专利公开了乙烯、直链烯烃和/或环烯烃和任选一种烯酯、羧酸或其它单体的聚合过程。该聚合反应被过渡金属化合物和一些其它助催化剂催化。由于聚合反应呈现活性聚合的特征,共聚单元可较容易地制备。就微观结构而言,生成的许多聚合... 该专利公开了乙烯、直链烯烃和/或环烯烃和任选一种烯酯、羧酸或其它单体的聚合过程。该聚合反应被过渡金属化合物和一些其它助催化剂催化。由于聚合反应呈现活性聚合的特征,共聚单元可较容易地制备。就微观结构而言,生成的许多聚合物常常为新型的,因此这些聚合物具有特别的性质。使用催化剂由乙烯齐聚合成线性α-烯烃,该催化剂体系是镍化合物结合一个α-二亚胺配体和Lewis或Bronsted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聚合物 聚合过程 直链 微观结构 催化剂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光石化公司开发出结晶性α-烯烃聚合物
13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902-902,共1页
关键词 α- 聚合物 原料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何垒垒 苏朔 龙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6-276,共11页
介绍了聚α-烯烃(PAO)合成基础油的分子结构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分子结构与黏度、黏度指数和低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现有的PAO分子结构参数与其黏度、黏度指数和低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梳理出影响黏度的主要分子结构... 介绍了聚α-烯烃(PAO)合成基础油的分子结构组成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分子结构与黏度、黏度指数和低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现有的PAO分子结构参数与其黏度、黏度指数和低温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梳理出影响黏度的主要分子结构参数是相对分子质量、支链数量、支链长度和分子的有效长度。分子结构中支链数量、支链长度和支链位置对黏度指数有着重要的影响;支链数量和支链长度对低温流动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支链数量少且较长的PAO分子结构(类似于星型)是兼具好的黏温性能和低温流动性较为理想的结构。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PAO分子结构与性能关系,提炼设计和制备高性能PAO基础油理想结构组分的新思路,为PAO基础油产品升级和新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合成基础油 构效关系 结构参数 低温流动性 分子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戊二烯/α-烯烃共聚型减阻剂的合成
15
作者 魏清 王惠 +1 位作者 滕厚开 姚光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4-27,共4页
以TiC13/AlEt2Cl为引发体系,采用本体聚合法引发环戊二烯/α-辛烯/α-十二烯的聚合制备高减阻性能的共聚型减阻剂。考察单体水含量和组成、催化剂添加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采用减阻剂室内环道评价装置测试减阻剂... 以TiC13/AlEt2Cl为引发体系,采用本体聚合法引发环戊二烯/α-辛烯/α-十二烯的聚合制备高减阻性能的共聚型减阻剂。考察单体水含量和组成、催化剂添加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并采用减阻剂室内环道评价装置测试减阻剂的减阻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体水质量分数小于30gμ/g、n(环戊二烯)∶n(α-辛烯)∶n(α-十二烯)=1∶1∶1、TiC13添加量3mg/L、n(TiC13)∶n(AlEt2Cl)=1∶25、聚合温度5℃左右、反应时间72h、室温放置2天时,所合成的共聚型减阻剂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 400 000,在环道中添加质量浓度为10mg/L的减阻剂时,减阻率达到4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 环戊二 α- 原油输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癸烯聚合制备高黏度聚α-烯烃合成油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洪梅 曹祖宾 +2 位作者 石薇薇 刘东阳 曹传洋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1-85,共5页
在低温(<10℃)条件下,采用AlCl 3催化1-癸烯齐聚合成聚α-烯烃合成油(PAO),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高聚合反应温度对PAO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w)3%,低温反应时间10 h,高聚合温度80℃,此工艺条件下产品PA... 在低温(<10℃)条件下,采用AlCl 3催化1-癸烯齐聚合成聚α-烯烃合成油(PAO),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高聚合反应温度对PAO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w)3%,低温反应时间10 h,高聚合温度80℃,此工艺条件下产品PAO收率为90.88%,运动黏度(100℃)为62.66 mm^2/s,黏度指数为163,闪点(开口)为295℃,倾点为-45℃;在反应温度230℃、反应压力4.0 MPa、体积空速0.2 h^-1、氢油体积比300的条件下对PAO进行加氢精制,加氢产品的运动黏度(100℃)为60.07 mm^2/s,黏度指数为161,闪点(开口)为290℃,倾点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 聚α-合成油 溶液聚合 加氢精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α-烯烃聚合制备高黏度聚α-烯烃合成油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洪梅 曹祖宾 +3 位作者 石薇薇 刘东阳 曹传洋 朱尧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27-1133,共7页
以1-癸烯、1-辛烯、1-十二烯及其混合烯烃为原料,采用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两段反应温度结合模式制备高黏度聚α-烯烃(PAO)合成油,并研究了原料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PAO收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 以1-癸烯、1-辛烯、1-十二烯及其混合烯烃为原料,采用Ziegler-Natta催化剂,通过两段反应温度结合模式制备高黏度聚α-烯烃(PAO)合成油,并研究了原料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对PAO收率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混合烯烃(1-辛烯与1-癸烯体积比为1)为原料,第一段于20℃反应8 h,第二段于80℃反应2 h,催化剂用量4%(w),n(Al):n(Ti)=3.5。此工艺条件下,PAO收率为91.01%,运动黏度(100℃)为42.03 mm2/s,黏度指数为157,闪点为288℃,倾点为-44℃。在反应温度230℃、反应压力4.0 MPa、体积空速0.2 h^-1、氢油体积比300的条件下加氢精制,PAO加氢产品的运动黏度(100℃)为41.27 mm^2/s,黏度指数为154,闪点为285℃,倾点为-40℃,产品性能优于市售的PAO-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α- ZIEGLER-NATTA 催化剂 黏度指数 合成润滑油基础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长链α-烯烃减阻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刘凯 李惠萍 +1 位作者 胡子昭 黄维丽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4,共5页
利用室内环道评价装置考察聚长链α-烯烃减阻剂的溶解时间、雷诺数、加剂浓度、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高聚物的抗剪切能力对减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减阻率随溶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达到一定值后趋于稳定;聚合物的凝聚状态以及颗... 利用室内环道评价装置考察聚长链α-烯烃减阻剂的溶解时间、雷诺数、加剂浓度、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和高聚物的抗剪切能力对减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的减阻率随溶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达到一定值后趋于稳定;聚合物的凝聚状态以及颗粒的分散程度对减阻剂的溶解能力影响较大;加剂浓度在15mg/L时减阻率达到最大值,加剂浓度与减阻率的关系基本符合Virk经验公式;存在最佳雷诺数,雷诺数大于或小于最佳雷诺数时,减阻能力减弱,直至无效;在一定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与减阻率呈线性关系,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减阻率越好;聚合物经过齿轮泵剪切后会使减阻率急剧下降,经过管壁的初次剪切也会使减阻率下降4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阻 长链α- 环道 减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正交实验优化聚α-烯烃降凝剂聚合工艺 被引量:3
19
作者 彭俊卿 成立华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01年第3期148-150,共3页
采用正交实验法 ,对影响聚α-烯烃降凝剂聚合收率和产品质量的因素 (反应温度、催化剂和黏度调节剂用量 )进行了考察 ,并经在 3kt/a聚α -烯烃降凝剂工业生产装置上验证 ,聚合收率提高5% ,产品黏度达到 1 0 0 0mm2
关键词 聚α-降凝剂 正交实验 聚合工艺 优化 润滑油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材料包覆聚α-烯烃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董桂霖 于萍 +4 位作者 李冰 周宁宁 陈祥俊 秦占波 张长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3,共8页
以聚氨酯为壁材,对高分子聚α-烯烃黏弹性聚合物颗粒表面进行了微胶囊包覆制备的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讨论了相关的分子设计,以丙三醇和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为聚合活性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性能稳定的聚氨酯微胶囊。... 以聚氨酯为壁材,对高分子聚α-烯烃黏弹性聚合物颗粒表面进行了微胶囊包覆制备的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讨论了相关的分子设计,以丙三醇和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为聚合活性单体,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了性能稳定的聚氨酯微胶囊。研究了合成聚α-烯烃微胶囊壁材的单体种类、配比、粒度和壁材用量对包覆性能的影响,对聚α-烯烃微胶囊的表面性状、油溶性、耐热性和抗压性做了测试及分析,同时采用油品减阻剂室内模拟环道评价系统对减阻增输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包覆壁材分子设计中应对支链的长度和支链数目有具体的要求;确定了在水溶液体系中,异氰酸酯基(—NCO)与羟基(—OH)摩尔比为1∶1,聚α-烯烃颗粒粒度为60~80目(250~180μm),聚氨酯壁材用量占聚α-烯烃颗粒质量的0.5%,表面活性剂用量为聚α-烯烃质量的0.1%;常压25℃为聚氨酯包覆聚α-烯烃制备微胶囊的合理工艺条件;制备的聚α-烯烃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表观形貌性状、较快的释放速度,制备的微胶囊不影响原有减阻效果、并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抗压性。同时聚α-烯烃微胶囊在常温下以粉末状固体形式储存,具有现场使用时直接分散到注入溶剂中形成油品减阻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设计 氨酯材料 聚α-烯烃减阻聚合物 微胶囊包覆 界面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