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职人员职务违法惩戒制度的理论逻辑和有效实施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建雄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31,共12页
《政务处分法》具有“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的特质。它在全面系统规范监察机关政务处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对公职人员职务违法的处分规范,形成了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所在单位对职务违法给予政务处分... 《政务处分法》具有“将正风肃纪反腐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促进治理贯通起来”的特质。它在全面系统规范监察机关政务处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对公职人员职务违法的处分规范,形成了监察机关和公职人员所在单位对职务违法给予政务处分和处分制度。这一新型的职务违法惩戒制度,具有法律功能的政治性、法律规范的严谨性、法律警戒的全面性、法治取向的综合性,蕴含着“零容忍”的政治逻辑,“权进笼”的法治逻辑,“治病树”的政策逻辑,“高质量”的监督逻辑。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应当树立“监察主导、管理尽责”的监督理念,把握错责相当、宽严相济的原则政策,坚持惩治违法、保护担当的价值取向,深化运用纪法贯通的“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违法 惩戒制度 政务处分 反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理与逻辑:职务违法监察对象权利救济的司法路径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昭华 江国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59,共9页
权利的充分保障需要权力监督与司法救济的双轮驱动。当前,就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公职人员权利的保障而言,针对监察权的权力监督机制及针对涉嫌职务犯罪监察对象的司法救济机制已经初步形成,而有关职务违法监察对象的司法救济制度则尚付阙... 权利的充分保障需要权力监督与司法救济的双轮驱动。当前,就监察体制改革背景下公职人员权利的保障而言,针对监察权的权力监督机制及针对涉嫌职务犯罪监察对象的司法救济机制已经初步形成,而有关职务违法监察对象的司法救济制度则尚付阙如,亟须建构。相关理论障碍和实践障碍的消解说明,针对职务违法监察对象的司法救济制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而至于该项制度之应然面向,我国宜以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为蓝本,通过在人民法院设立专门审判庭,并调适受理条件、受案范围、法律适用以及案件管辖等诉讼规则来统合谋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委员会 职务违法监察对象 权利保障 权力监督 司法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务违法犯罪治理的权力图谱:功能配置与行权逻辑
3
作者 宗婷婷 《齐鲁学刊》 2025年第4期87-99,共13页
权力配置及其互动是职务违法犯罪治理中的核心命题,互相配合与互相制约是相关权力互动的主要模式。如果法律规范侧重强调互相配合,对互相制约着墨较少,权力互动就难以达到制度的预设效果。在确保监察权权威、高效行使的同时,需要优化相... 权力配置及其互动是职务违法犯罪治理中的核心命题,互相配合与互相制约是相关权力互动的主要模式。如果法律规范侧重强调互相配合,对互相制约着墨较少,权力互动就难以达到制度的预设效果。在确保监察权权威、高效行使的同时,需要优化相关权力的行权规则,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借助功能适当原则的分析框架,职务违法犯罪治理中的权力关系应当体现民主集中制的要求,实现权力正确且有效行使,以及形塑配合与制约并行的制度样态。应以制度化实现相关权力的功能分层,塑造程序衔接机制以实现权力间的功能互补,以及建立嵌入式的立体权力制约动态平衡机制,最终实现反腐败效能与程序正义的价值统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务违法犯罪 权力配置 权力互动 功能适当 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衔接的重大问题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姜涛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7-108,共12页
就职务犯罪的调查、追诉与审判而言,国家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如铁路警察般"各管一段",两法之间的衔接至为重要。这种衔接在法理上并无矛盾,国家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都属于宪法之下的基本法律,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与法律效力。两... 就职务犯罪的调查、追诉与审判而言,国家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如铁路警察般"各管一段",两法之间的衔接至为重要。这种衔接在法理上并无矛盾,国家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都属于宪法之下的基本法律,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与法律效力。两者的衔接具有实体标准与程序建构两个维度,前者要求明确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的边界,不能以政务处分代替刑事追究,后者则涉及如何对接审判中心主义、刑事诉讼上的证明标准、实施非法证据排除等,并需要实现逮捕与留置措施的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监察法 审判中心主义 留置权 职务犯罪 职务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体制改革中的留置措施:由来、性质及完善 被引量:49
5
作者 谭世贵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8-175,共8页
留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监察委采取的12项调查措施之一,但在改革试点中存在性质不明确、适用条件宽泛、审批程序部分失当、期限过长、救济不力及外部监督与制约缺失、被调查人无权委托律师为自己辩护等诸多问题。作为监察委调查活动... 留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监察委采取的12项调查措施之一,但在改革试点中存在性质不明确、适用条件宽泛、审批程序部分失当、期限过长、救济不力及外部监督与制约缺失、被调查人无权委托律师为自己辩护等诸多问题。作为监察委调查活动中限制被调查人人身自由的唯一措施,留置兼具刑事侦查与行政执法的双重属性。为了保证其正确适用,切实保障人权,应当进一步明确留置的性质,取消对严重职务违法的嫌疑人适用留置措施,明确留置只适用于具有法定情形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对"正常留置""临时留置"适用不同的批准程序并改变监察委采取留置措施一律由"监察机关领导人员集体研究决定"的机制,设置留置的一般期限和延长期限,并赋予被调查人在留置期间获得律师辩护或法律帮助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 强制措施 律师辩护 职务违法 职务犯罪 监察委 监察体制改革 监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务处分法对监察体制改革的法治化推进 被引量:31
6
作者 刘艳红 刘浩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9,共15页
制定政务处分专门立法是推进"纪法衔接"与"法法衔接",完成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阶段目标的重要环节。《政务处分法》具有前承党规党纪后接刑事法律的功能,它的制定有力地推动了政务处分的法治化与规范化。一方面,... 制定政务处分专门立法是推进"纪法衔接"与"法法衔接",完成监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阶段目标的重要环节。《政务处分法》具有前承党规党纪后接刑事法律的功能,它的制定有力地推动了政务处分的法治化与规范化。一方面,《政务处分法》通过构筑严密的职务违法惩戒法网以及完善的法治反腐规范体系,减少了"法法衔接"的阻力。另一方面,《政务处分法》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党纪与国法之间的关系,并将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充分运用到法治反腐实践中,有效地促进了"纪法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处分 监察体制改革 职务违法惩戒 法法衔接 纪法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监察全面覆盖”的规范结构探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蔡金荣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47,110,共2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确立了监察全面覆盖的立法目的,并且设计了一个三层的规范结构,从监察客体、监察对象和监察事项等三个方面共同规定了监察全面覆盖的实际范围。在监察客体的把握上,社会公权力应当在一定条件下被视为监察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确立了监察全面覆盖的立法目的,并且设计了一个三层的规范结构,从监察客体、监察对象和监察事项等三个方面共同规定了监察全面覆盖的实际范围。在监察客体的把握上,社会公权力应当在一定条件下被视为监察客体,立法权和司法权由于各自的特殊属性不宜纳入监察客体范围。在监察对象的认定上,强调判断的标准是看是否行使公权力,而不是看是否具有公职身份,故使用"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的表述。在监察事项的确定上,应当将其确立为职务违法、职务犯罪和道德操守;对立法机关公职人员的监察以不影响履行代表职责为限;对司法机关公职人员的监察以"审判核心范围"之外的事项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全面覆盖 监察客体 监察对象 监察事项 公权力 公职人员 职务违法 职务犯罪 监察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务处分“法法衔接”的教义学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熊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法法衔接”是《政务处分法》制定和运行秉持的基本思路。在《政务处分法》立法完成之后,政务处分“法法衔接”的教义学分析才是国家监察体制实践的重大课题。政务处分“法法衔接”主要针对内、外部路径两个方面。其中,内部衔接旨在做... “法法衔接”是《政务处分法》制定和运行秉持的基本思路。在《政务处分法》立法完成之后,政务处分“法法衔接”的教义学分析才是国家监察体制实践的重大课题。政务处分“法法衔接”主要针对内、外部路径两个方面。其中,内部衔接旨在做好《政务处分法》与其他包含有专门性处分条款的各个部门法律之间的处分衔接,具体表现在政务处分权与处分权的关系、政务处分依据的违法行为的性质以及政务处分内部程序性事项的衔接。外部衔接旨在化解政务处分措施本身与其他法律部门惩戒手段的衔接问题,具体表现在涉嫌职务犯罪案件的政务处分程序、职务违法犯罪案件的政务处分构成要件以及政务处分从宽制度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处分法 政务处分 处分 法法衔接 腐败类职务违法犯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现代化视域下监察调查程序的制度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彰 倪浩翔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162,I0004,共11页
法治现代化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以构建和完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为主要标志。监察监督作为中国特色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兼顾本国国情与法治现代化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监察调查程序的进... 法治现代化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以构建和完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为主要标志。监察监督作为中国特色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兼顾本国国情与法治现代化要求的基础上实现监察调查程序的进一步分离优化,以平衡反腐败治理效能和人权保障需要。适应违法、犯罪性质要求的监察调查程序分离与监察体制改革的目标同向,兼顾现有程序瑕疵之妥善解决,程序的相对分离亦不会影响现有监察体制,于理论与现实层面具备可行性。因此,要将监察调查程序依据案件性质分离为职务违法调查程序与泛职务犯罪调查程序,以内部调查主体的分设为前提,以具体内部程序的分流为内容,以调查手段的分类为保障,在法治现代化的道路上实现反腐效能与程序法治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现代化 监察调查 程序分离 职务犯罪 职务违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监察会计鉴定的应用与规范研究
10
作者 姜磊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8-111,共4页
《监察法》和《监察法实施条例》赋予监察机关调查权,其中《监察法实施条例》第146条明确监察机关可以对案件中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财物进行会计鉴定。监察会计鉴定的质量,直接影响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和人民法院裁判中的采信。本... 《监察法》和《监察法实施条例》赋予监察机关调查权,其中《监察法实施条例》第146条明确监察机关可以对案件中涉及的财务会计资料及相关财物进行会计鉴定。监察会计鉴定的质量,直接影响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和人民法院裁判中的采信。本文基于对监察会计鉴定相关规范性文件和理论的梳理分析,厘定监察会计鉴定的内涵,在考察监察会计鉴定应用现状基础上,检视监察会计鉴定应用困境,并从健全监察会计鉴定规范、确立监察会计鉴定原则、内设监察会计鉴定部门等三个方面提出规范路径,以期促进监察调查的规范化、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调查 监察会计鉴定 职务违法 职务犯罪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