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第三空间理论的高职“双师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谢丽娜 骆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96,共6页
随着时代的变革,职前教师大学化的培养模式容易造成职前职后的不适配,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现实需求。第三空间所体现出来的开放、流动与生成,为高职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图景。创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高职院校、... 随着时代的变革,职前教师大学化的培养模式容易造成职前职后的不适配,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现实需求。第三空间所体现出来的开放、流动与生成,为高职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图景。创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高职院校、企业和政府四方联动的共育共生的共享空间,可以有效提高高职教师的培养效果。为了保证共享空间的有序运转,在明确共享空间的建构理念和模型的基础上,还需要四方创建共同的价值信念,跨界融合发展,建构统一的职前教师培养标准和教学标准,缔结激励性与监督性的规章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职前培养模式 第三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学位体制下德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与特点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江岳 许庆豫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13,共11页
1999年,"博洛尼亚进程"启动后,德国大学逐步采用了本、硕、博三级学位体制。在新的学位体制下,德国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过程包含了一体化的三个阶段:本科阶段、硕士阶段、见习阶段。长期以来,德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表... 1999年,"博洛尼亚进程"启动后,德国大学逐步采用了本、硕、博三级学位体制。在新的学位体制下,德国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过程包含了一体化的三个阶段:本科阶段、硕士阶段、见习阶段。长期以来,德国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表现出优质性和独特性:高层次的培养机构和培养标准、高标准的选拔制度、多科型的教师培养目标定位、政府主导的教育见习过程。引入新的学位体制后,德国教师教育在原有的高质量基础上,呈现出新的特点: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建立学术性和师范性并重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在沿袭精英培养的理念之下,建立更为灵活的多层级选拔和分流机制;在政府主导下,各州教师教育质量的一致性逐渐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新学位体制 中小学教师 职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红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48,共6页
审视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模式发现,其培养目标以幼儿教师职业需要的具体实践素养为指向,培养内容以幼儿教师职业需要的专业理论素养为依据,培养手段突出"分段一体式"的教育实习,培养制度注重多元合理,培养评价注重采纳... 审视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模式发现,其培养目标以幼儿教师职业需要的具体实践素养为指向,培养内容以幼儿教师职业需要的专业理论素养为依据,培养手段突出"分段一体式"的教育实习,培养制度注重多元合理,培养评价注重采纳第三方权威专业机构制定的评价标准。其给予我国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启示是:促进培养机构多元开放,促进培养目标分层定位,促进课程设置权威认证,促进培养方式实践取向,促进培养端口把关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教育师资 职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优秀标准”及其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健 邓睿 《高校教育管理》 2009年第1期54-58,共5页
美国综合性大学教师培养已有50多年的历史,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前院长、伍德罗.威尔逊国家基金会主席阿瑟.莱文对全美国1200多所教育学院的教师培养状况进行了4年的翔实研究,提出了综合大学型教师培养模式(项目)的"优秀标准"... 美国综合性大学教师培养已有50多年的历史,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前院长、伍德罗.威尔逊国家基金会主席阿瑟.莱文对全美国1200多所教育学院的教师培养状况进行了4年的翔实研究,提出了综合大学型教师培养模式(项目)的"优秀标准",并以此标准对美国各综合大学型的教师职前培养实践进行了审视和批判。这给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带来了一些启示,我们应坚持不懈地走教师教育大学化的改革之路,并建立起科学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推进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综合大学 教师职前培养模式 优秀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X”专家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红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2013年第6期64-69,共6页
"1+2+X"专家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师的职前培养过程中,以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专家型教师为目标指向,通过1年的"宽口径"培养,2年的"厚基础"培养及X年的"选择性"培养等方式展开多元... "1+2+X"专家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是指在教师的职前培养过程中,以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专家型教师为目标指向,通过1年的"宽口径"培养,2年的"厚基础"培养及X年的"选择性"培养等方式展开多元化教师培养活动的结构形式。虽然与该培养模式相应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培养制度随着培养年限X的取值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它们之间的衔接性非常紧密。为此,该培养模式不仅有利于修业者根据自身的实情灵活且多次地选择修业年限,而且有利于教师教育机构统一且协调地管理多元化的教师培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型教师 教师职前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 培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变迁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5
6
作者 曲铁华 霍东娇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2-107,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师专培养、师范学院培养和大学培养三个阶段,三种不同的培养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即"4+2"模式、"3+1"模式、"U—G—S&qu...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师教育模式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师专培养、师范学院培养和大学培养三个阶段,三种不同的培养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中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即"4+2"模式、"3+1"模式、"U—G—S"模式等。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为:紧贴基础教育实际,关注职前教师培养实践化;丰富职前教师培养内容,实现职前教师培养专业化;立足中学教师职前课程内容,构建多元职前培养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教师培养模式 中学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后日本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演进论略
7
作者 陈君 郅锦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6,共5页
日本现行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是随着二战后教育改革,为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步地、分层次地形成的,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文章分析了二战后日本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初创、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二战后日本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 日本现行的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是随着二战后教育改革,为适应社会发展而逐步地、分层次地形成的,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文章分析了二战后日本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初创、发展、完善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二战后日本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我国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转型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教师职前培养模式 演进 经验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本科基准义务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闫建璋 蔡馨宇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4-92,共9页
进入新时代,探索本科基准义务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将本科层次作为未来义务教育教师的最低学历标准、鼓励研究生层次教师的培养,符合人民大众追求公平优质教育、教师教育理论中国化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需... 进入新时代,探索本科基准义务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将本科层次作为未来义务教育教师的最低学历标准、鼓励研究生层次教师的培养,符合人民大众追求公平优质教育、教师教育理论中国化发展、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需求。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招聘单位及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经验等支撑性条件为构建本科基准义务教育教师培养模式提供了可行性基础。基于此,可遵循"准入—过程—出口"的逻辑,以培养高质量义务教育教师为目标,从培养机构专业化、招生准入公平化、培养方式灵活化、培养课程实践化、考核评价科学化五方面进行探析,并辅之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协同各方办学主体、推进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等保障措施统筹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本科基准 义务教育教师 教师培养模式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