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神经管法记录豚鼠耳蜗微音器电位的研究
1
作者 何延龙 朱国庆 +1 位作者 江智俊 开云川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5期329-330,共2页
目的 比较圆窗法和面神经管法记录耳蜗微音器电位。方法 圆窗法在乳突钻孔,将记录电极向骨孔深部插入;面神经管法将记录电极经茎乳孔插入面神经管内。结果 与圆窗法相比,面神经管法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而波形和波幅无明显差异... 目的 比较圆窗法和面神经管法记录耳蜗微音器电位。方法 圆窗法在乳突钻孔,将记录电极向骨孔深部插入;面神经管法将记录电极经茎乳孔插入面神经管内。结果 与圆窗法相比,面神经管法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而波形和波幅无明显差异。结论 面神经管法记录微音器电位的成功率高,简便易学,手术时间短,记录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音器电位 听觉 面神经管法 豚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频蝙蝠对特定频率的抑制在耳蜗微音器电位信号上的反映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志强 孔酉华 +2 位作者 高超 任光福 马昕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29-2738,共10页
目的蝙蝠耳蜗外听毛细胞产生的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CM)信号包含有耳蜗基底膜运动的相关信息。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蝙蝠CM信号与其接收声波频率之间的关系,以探究蝙蝠耳蜗神经对回声定位... 目的蝙蝠耳蜗外听毛细胞产生的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CM)信号包含有耳蜗基底膜运动的相关信息。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蝙蝠CM信号与其接收声波频率之间的关系,以探究蝙蝠耳蜗神经对回声定位的影响机制。方法通过在腹侧耳蜗核放置一组金属电极,记录并分析FM蝙蝠(Eptesicus和Pipistrellus)CM信号对猝发声(tone burst)的刺激响应。结果两种不同种类的FM蝙蝠(Eptesicus和Pipistrellus)在高声压刺激时,CM信号均值频率响应曲线均表现出在较窄的特定频率段发声明显凹陷。对于Eptesicus,其CM信号均值频率响应曲线在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的截止频率(terminal frequency,TF)两侧均有明显波谷,这些波谷凹陷从15 kHz起以15 kHz的频率间隔重复出现;对于Pipistrellus,CM信号均值频率响应曲线仅在一次谐波两侧有明显波谷。结论CM信号表现出的抑制作用与FM蝙蝠一次谐波和二次谐波TF之间的关系,反映出耳蜗神经对特定频率会产生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有助于蝙蝠提取调制到TF附近的目标定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蝙蝠 微音器电位(cm) 特定频率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微音器电位实验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2
3
作者 卜广惠 宋洪臣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1期107-108,共2页
作者在豚鼠的面神经管内植入电极,记录耳蜗微音器电位和听神经动作电位,并应用于实验教学。实践证明此方法非常简便可靠,成功率达100%,比传统的圆窗法有更多的优越性,具有普遍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微音器电位 听神经动作电位 面神经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家兔的面神经管内植入电极记录耳蜗微音器电位和听神经动作电位 被引量:1
4
作者 卜广惠 戴晓芙 宋洪臣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6期581-584,共4页
采用面神经管法记录家兔的耳蜗微音器电位和听神经动作电位,是方法简便、成功率高的新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既可作为单独的实验,又可与其他实验联合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及节省动物费用的好方法。
关键词 微音器电位 听神经 动作电位 面神经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人工耳蜗术后长期听力康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杰 张李芳 +2 位作者 陈婧媛 陈彪 李永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长期听力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我院诊断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患者并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患者的临床资料、听力及颞骨影像检查结果。对其中12例患儿通过听...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长期听力康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我院诊断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患者并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患者的临床资料、听力及颞骨影像检查结果。对其中12例患儿通过听觉行为分级标准量表(CAP)、言语可懂度分级标准量表(SIR)两种问卷进行规律随访评估术后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并将其与45例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且结构正常的患儿术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46例患者(74耳)中,18例为单侧患病;74耳中36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引出(引出率为48.65%);61耳(64耳行CM检查)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CM)引出(引出率为93.85%);23耳DPOAE及CM均引出。12例CI患儿,于开机后当月、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的CAP平均得分为0.58、1、2.33、3.1、4.5、5.2、5.6;相应SIR平均得分为分别为1、1、1.09、1.6、2.42、3.3。在这12耳中,5耳DPOAE未引出,并且该5耳其CAP平均得分为0.6、0.75、2.67、3、4.8、5.6、5.8,相应的SIR平均得分分别为1、1、1.25、1.75、2.6、3.6、3.75;在7耳DPOAE引出患儿中,其相应CAP平均得分为0.57、1.17、2.17、3.14、4.29、4.8、5.4,对应的SIR平均得分分别为1、1、1、1.5、2.29、3、3.6。结论DPOAE的引出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未引出不代表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缺失。对于ANSD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具有个体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谱系障碍 人工植入 微音器电位 畸变产物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大鼠面神经管引导耳蜗生物电反应 被引量:4
6
作者 于进涛 丁大连 +1 位作者 孙虹 Richard Salvi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8-135,共8页
耳蜗生物电包括耳蜗内淋巴直流电位(EP),耳蜗微音器电位(CM),总和电位(SP),及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这些不同的电位成份分别起源于耳蜗内不同的组织器官。除了EP是反映血管纹功能状态的静息电位之外,其它耳蜗生物电位都是声刺激诱发... 耳蜗生物电包括耳蜗内淋巴直流电位(EP),耳蜗微音器电位(CM),总和电位(SP),及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这些不同的电位成份分别起源于耳蜗内不同的组织器官。除了EP是反映血管纹功能状态的静息电位之外,其它耳蜗生物电位都是声刺激诱发的耳蜗内不同组织细胞的电反应。因此,记录耳蜗生物电是直接反映耳蜗功能的最佳观察指标。许多传统的耳蜗生物电引导方法由于把电极置放到中耳腔内难免损伤中耳组织和结构而大都仅适用于急性或亚急性动物实验却不利于开展慢性实验的长期记录和观察。尤其在大鼠目前还缺少一种稳定可靠的长时期观察耳蜗生物电的引导方法。本实验将银丝电极经大鼠茎乳孔插入到面神经管水平段,由于面神经管水平段与耳蜗仅以很薄的骨壁相隔,因此可以从近距离引导出良好的耳蜗生物电反应。同时,由于电极埋藏在面神经管内而无需打开中耳腔,因此也避免了中耳粘膜或听骨链损伤以及因此而可能发生的术后中耳感染。我们在电极植入到同一动物测试耳面神经管水平段后不同时间测试的CAP和CM以及SP波形清晰并具有可靠的重复性,但是在不同动物之间的耳蜗生物电振幅却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本方法引导的耳蜗生物电更适合于对同一测试耳进行实验前后的比较和观察。经面神经管这一天然骨性管道把引导耳蜗生物电的电极巧妙地植入到耳蜗隔壁,为更有效直接观察耳蜗各个组织器官对声刺激的反应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经验。本文还就各种耳蜗生物电反应的特点及其相互内在联系以及与ABR之间的关系展开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 大鼠 微音器电位 总和电位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音器电位反应起始点移位初探
7
作者 宋本波 刘铤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4-36,共3页
经典理论认为耳蜗微音器电位(CM)无潜伏期,但最近在临床研究中发现CM反应起始点随测试声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而发生移位。本文以动物为对象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正常豚鼠耳上无论用面神经管引导电极,还是耳蜗鼓阶骨壁或鼓... 经典理论认为耳蜗微音器电位(CM)无潜伏期,但最近在临床研究中发现CM反应起始点随测试声的频率和强度的变化而发生移位。本文以动物为对象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正常豚鼠耳上无论用面神经管引导电极,还是耳蜗鼓阶骨壁或鼓阶内引导电极均可发现CM反应波有明显的起始点移位现象,而用麦克风直接记录声波波形则没有此现象。一定强度的白噪声暴露后,CM反应起始点无明显变化,而听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期则显著延长。CM反应起始点移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行波在基底膜上的传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音器电位 反应起始点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豚鼠鼓阶引导耳蜗电图的简便方法
8
作者 卜广惠 黄煜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100-101,共2页
耳蜗电图是研究听觉机能的重要指标,目前经鼓阶记录法需要在颅顶安放电极固定装置,操作复杂、难度大,因而很少被研究者采用。本文用“瞬间粘合剂”固定电极,不需要放置颅顶固定物,可快速、准确地引导出耳蜗电位,方法简便、可靠,... 耳蜗电图是研究听觉机能的重要指标,目前经鼓阶记录法需要在颅顶安放电极固定装置,操作复杂、难度大,因而很少被研究者采用。本文用“瞬间粘合剂”固定电极,不需要放置颅顶固定物,可快速、准确地引导出耳蜗电位,方法简便、可靠,在听觉机能研究中可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图 微音器电位 动作电位 鼓阶 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性内耳损害 被引量:8
9
作者 丁大连 曲雁 +2 位作者 亓卫东 蒋海燕 Richard Salvi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468-474,共7页
1缺氧对人类听觉的损害缺氧对听觉的影响是勿庸置疑的。但是在自然环境高海拔地区所存在的缺氧环境对听觉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虽然早在1949年Wever等就报道了气压变化可导致听觉迟钝[1]。
关键词 总和电位 微音器电位 电位 内毛细胞 听神经动作电位 血管纹 内淋巴 管外壁 缺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C17A8基因与听神经病 被引量:3
10
作者 齐悦 王秋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85,共4页
听神经病是一种内毛细胞和听神经突触和/或听神经本身功能不良所致的听力障碍,是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主要的听力学特征包括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的明显下降,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和/或耳蜗微音器电... 听神经病是一种内毛细胞和听神经突触和/或听神经本身功能不良所致的听力障碍,是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主要的听力学特征包括言语识别率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的明显下降,诱发性耳声发射(EOAE)和/或耳蜗微音器电位(CM)正常,而耳声发射对侧声抑制效应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 诱发性声发射 微音器电位 基因 言语识别率 听力学特征 功能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的诊断 被引量:5
11
作者 Kai Uus 吴展元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6,共3页
1996年,Starr将具有"听性脑干反应不能引出或严重异常,耳声发射能引出,言语识别率相对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等特殊临床表现的一组听力障碍患者,命名为"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0多... 1996年,Starr将具有"听性脑干反应不能引出或严重异常,耳声发射能引出,言语识别率相对听力不成比例下降"等特殊临床表现的一组听力障碍患者,命名为"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0多年来,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国内外对该病的认识不断加深。2008年6月,意大利科莫举行的国际新生儿听力筛查会上,美国科罗拉多州儿童医院的Deborah Hayes教授组织专家对该病进行了热烈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将听神经病改称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更能代表本病的特征。会后Deborah Hayes教授组织专家们编写和出版了《婴幼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诊疗指南》一书,书中还编入了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该病认识的阐述。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婴幼儿听神经病,规范我国婴幼儿听神经病的诊疗工作,经与DeborahHayes教授协商,该书的翻译和出版权被授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由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对指南进行了翻译。现将《婴幼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诊疗指南》翻译稿刊登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在指南的翻译过程中,得到了倪道凤、卜行宽和李兴启等教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参与此项工作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的同仁们尽心尽力,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指南的翻译和审校工作得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吴展元教授耐心和细致的指导,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病 谱系障碍 新生儿 微音器电位 听功能障碍 诊断 听性脑干反应 听力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