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下的生态住宅设计研究
1
作者 吴昇昊 严茅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9期117-119,共3页
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探讨生态住宅设计,强调开放系统在非线性作用下能形成有序结构。应用此理论,住宅能有效地与外部环境交换能量和物质,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详细介绍了耗散结构理论在实际住宅设计中的运用,包括采用可持续材料、优化... 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探讨生态住宅设计,强调开放系统在非线性作用下能形成有序结构。应用此理论,住宅能有效地与外部环境交换能量和物质,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详细介绍了耗散结构理论在实际住宅设计中的运用,包括采用可持续材料、优化能源利用,并通过创新的建筑布局与自然调节机制增强住宅的自给能力和生态效益,提升居住质量同时减少环境负担。这种设计策略能有效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具有显著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生态住宅 开放系统 非平衡态 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视野下北京城市综合韧性测度研究
2
作者 问瀚之 田毅 +2 位作者 李嘉琪 梁其婵 高涵 《资源与产业》 2024年第4期147-155,共9页
城市综合韧性定量测度是衡量城市韧性发展水平、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在分析城市巨系统的系统熵构成特征的基础上,选择社会韧性、经济韧性、生态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4大类21小类指标,运用熵权-TO... 城市综合韧性定量测度是衡量城市韧性发展水平、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在分析城市巨系统的系统熵构成特征的基础上,选择社会韧性、经济韧性、生态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4大类21小类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开展北京市2016—2019年城市综合韧性定量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2016—2019年北京市城市综合韧性水平逐年增长,韧性平均值呈“上升—平稳—上升”趋势,韧性指数介于0.30~0.76。2)北京市综合韧性指数最高的前3个区分别为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韧性指数分别为0.76、0.74和0.55;根据韧性指数高低,全市综合韧性水平可划分为低韧性、较低韧性、中等韧性、较高韧性和高韧性5级,其中低韧性与较低韧性辖区数占区总数的82%,全市总体韧性水平较低,且空间上不同区的韧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呈“北低、东南较高、中心最高”的分布特点。3)全市各区不同类型的韧性水平受政府资金投入和自然资源本底条件影响,各具优势和不足,其中,朝阳区和海淀区社会、经济韧性水平较高,且朝阳区基础设施韧性水平相较其他区明显较高,而门头沟区、房山区和怀柔区等区的生态韧性更有优势。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北京市应从控制系统内熵产生、增加系统负熵流输入两方面增强城市发展综合韧性,促进城市更新、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与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熵权法 TOPSIS模型 耗散结构理论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四川省耕地生态安全测度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磊 田双清 +1 位作者 张宽 陈文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7-313,共7页
耕地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粮食生产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政策问题,研究四川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为保护区域粮食安全、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以我国西部重要商品粮基地四川省为研究区,基于耗散结构理论... 耕地生态安全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粮食生产是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政策问题,研究四川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为保护区域粮食安全、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参考。以我国西部重要商品粮基地四川省为研究区,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运用数学量化模型分析了该省2000—2013年耕地生态安全级别和演变趋势,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四川省近14a间耕地生态安全级别总体较安全;(2)2000—2008年四川省耕地生态安全逐年得以改善,2008—2013年四川省耕地生态状况略呈下降趋势;(3)影响四川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的因素是社会经济压力因素、农业科技因素和生态环境因素。因此提出继续加强耕地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生态保护意识;实施耕地生态安全恢复工程;结合"互联网+"建立覆盖全省的耕地生态安全监控网络体系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安全 耗散结构理论 级别 影响因素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地下水系统演化 被引量:7
4
作者 姜纪沂 曹剑峰 +1 位作者 李升 王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2-124,127,共4页
地下水系统的演化是在天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以新的宏观状态取代旧的宏观状态的耗散过程。提出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地下水系统演化机制的新思路。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其演化过程处于非平衡有序状态且不可逆,与地下水系统... 地下水系统的演化是在天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以新的宏观状态取代旧的宏观状态的耗散过程。提出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地下水系统演化机制的新思路。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其演化过程处于非平衡有序状态且不可逆,与地下水系统相关的各子系统之间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强烈的人为因素对地下水系统演变的影响显著。华北平原中部"冀枣衡"深层地下水漏斗是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下地下水系统异常涨落的产物。大规模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衡水市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含水介质空间结构变异等问题,地下水系统进入人为活动强烈干扰下的新的演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冀枣衡”漏斗 人为活动 地下水系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生态型室内设计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管雪松 赵煦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7-229,共3页
耗散结构是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可能形成的一种时空有序结构。普利高津把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作为耗散结构形成的基本条件,耗散结构理论对于生态化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房屋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界发生... 耗散结构是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可能形成的一种时空有序结构。普利高津把开放系统、远离平衡态、非线性作用作为耗散结构形成的基本条件,耗散结构理论对于生态化室内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房屋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断地与外界发生着物质与能量交换,它不可能达到绝对意义上的平衡。只有通过引进负的熵流,使系统形成远离平衡态的有序结构,才能使人与室内环境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艺术 室内设计 耗散结构理论 开放系统 生态型室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哲学方法论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探索——以耗散结构理论的应用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唐为亮 杨前进 +5 位作者 邹程林 张帆 苏清委 蒋坤富 陈鹏 陈励玮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99-301,共3页
介绍了耗散结构理论,同时对旅游耗散结构理论研究近况进行了综述,并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初始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研究近况 乡村旅游 发展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耗散结构理论探讨中医吐法的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罗英 肖莹 严峻峻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中医学 吐法 生理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高文颖 刘义 +1 位作者 李伟 屈松生 《大学化学》 CAS 2004年第4期30-34,共5页
由于各种形式的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耗散 ,对热运动规律的研究 ,可以揭示能量的转化及其定量关系 ,因此热力学一直备受各研究领域关注 ,尤其是在统计物理学和信息论问世以来 ,更显其重要性。这里就耗散结构在研究生命体系 。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生命科学研究 热力学 非平衡态生物膜 古生物群落 生命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的运动训练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向宏 曹淼孙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1-113,共3页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视角,结合运动训练在时间、结构、系统和规律方面的相关特点,讨论了运动训练的不可逆性、非对称性、非平衡性、有序性、稳定性、开放性和客观性等特征。结合运动训练的这些特征,提出建议:第一、要准确把握运动训练的特... 以耗散结构理论为视角,结合运动训练在时间、结构、系统和规律方面的相关特点,讨论了运动训练的不可逆性、非对称性、非平衡性、有序性、稳定性、开放性和客观性等特征。结合运动训练的这些特征,提出建议:第一、要准确把握运动训练的特征,理顺运动训练各元素的相互关系,使运动训练的本体朝健康、有序的良性状态发展。第二、要结合运动训练的特征,积极建构适合运动训练的新理论、新方法,使运动训练的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第三、要依据运动训练的特征,充分了解运动个体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最大限度地为个体最佳成绩的取得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特征 耗散结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分析: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涵 戴文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2,50,共7页
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等资源开发而兴起,由于资源的可耗竭性,城市可能出现"矿竭城衰"的危机,采取转型对策推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资源型城市徐州为例,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其耗散结构特征及熵流变化。结果表明... 资源型城市依托矿产等资源开发而兴起,由于资源的可耗竭性,城市可能出现"矿竭城衰"的危机,采取转型对策推进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资源型城市徐州为例,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其耗散结构特征及熵流变化。结果表明,资源型城市是一个处于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具有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和耗散结构功能。徐州市熵流值由2002年的0.0074上升至2005年的0.1892,无序度增大,主要因为矿产资源枯竭、产业衰退、生态环境破坏。通过产业转型和生态修复,徐州市熵流值呈现下降趋势,并于2010年下降至-0.1414,表现为负熵,说明城市有序度不断提高。本研究对其他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转型发展 耗散结构理论 熵流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高校教师流动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廷茂 李天鹰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0-102,共3页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高校教师流动规律性,在高校人才管理开放性条件下,教师流动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指出高校在人才管理过程中可以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坚持开放办学,防止近亲繁殖,实现人才的有效管理,在学校形成人才的永远负熵流,才能...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高校教师流动规律性,在高校人才管理开放性条件下,教师流动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指出高校在人才管理过程中可以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坚持开放办学,防止近亲繁殖,实现人才的有效管理,在学校形成人才的永远负熵流,才能使学校人才充满活力,实现高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高校教师 教师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黄土丘陵区耕地利用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郝仕龙 曹连海 李春静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0-174,共5页
耕地利用和保护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针对黄土高原耕地利用和保护面临的问题,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以黄土丘陵区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黄土丘陵区耕地资源利用的特点,构建了耕地系统的熵流模型,耕... 耕地利用和保护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针对黄土高原耕地利用和保护面临的问题,根据耗散结构理论,以黄土丘陵区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黄土丘陵区耕地资源利用的特点,构建了耕地系统的熵流模型,耕地利用效益、光合转化效益及生态效益是影响该区域耕地系统有序性的关键。以上黄试区为例,分析了该试区不同时期耕地系统熵流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从"六五"时期至"十五"时期,通过对该试区耕地系统进行综合治理,耕地系统的熵值逐步减少,其不同时期的熵变值分别为-0.6524、-0.1988、-0.3421、-0.2664和-0.2900,表明耕地系统的有序性、稳定性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 耗散结构理论 熵流变化 黄土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水库移民安置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勇 聂振 余文学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5-138,共4页
水库移民安置问题是水利水电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移民安置效果评价是对移民生产生活恢复情况的客观反映。水库移民系统具有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等耗散结构系统的一般性特征,因此移民系统在与外界环境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熵流... 水库移民安置问题是水利水电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移民安置效果评价是对移民生产生活恢复情况的客观反映。水库移民系统具有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等耗散结构系统的一般性特征,因此移民系统在与外界环境交流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熵流的涨落。运用熵值理论计算水库移民系统内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熵值以及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所产生的熵流,最后计算移民系统的总熵值,判断其结果是否沿着有序化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评价移民安置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民安置 耗散结构理论 熵值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力内涵剖析——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岩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0-55,共6页
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力的内涵对于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耗散结构为分析框架能很好地解释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力的内涵。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力是在院校与国家层面,将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整合进本地高等教育实践或本地高等教育... 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力的内涵对于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耗散结构为分析框架能很好地解释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力的内涵。高等教育国际化能力是在院校与国家层面,将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维度整合进本地高等教育实践或本地高等教育实践影响国际高等教育及相互传递、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适应国际高等教育动态发展的动力集合及效率。其实质是保持有序状态的负熵,即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信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能力 耗散结构理论 负熵 高等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地下水系统演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纪沂 曹剑峰 +1 位作者 李升 王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74,79,共4页
耗散结构理论推动了系统科学的发展。地下水系统的演化是在天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地下水系统以新的宏观状态取代旧的宏观状态的耗散过程。提出了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地下水系统演化机制的新思路。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地下... 耗散结构理论推动了系统科学的发展。地下水系统的演化是在天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地下水系统以新的宏观状态取代旧的宏观状态的耗散过程。提出了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地下水系统演化机制的新思路。地下水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地下水系统演化过程处于非平衡有序状态且不可逆,与地下水系统相关的各子系统之间的作用是非线性的,强烈的人为因素对地下水系统演变的影响显著。华北平原中部“冀枣衡”深层地下水漏斗是人类活动强烈干扰下地下水系统异常涨落的产物。大规模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衡水市地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和含水介质空间结构变异等问题,地下水系统进入人为活动强烈干扰下的新的演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冀枣衡”漏斗 人为活动 地下水系统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人工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与耗散结构理论 被引量:6
16
作者 严以绥 肖焰恒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7年第3期78-80,共3页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并结合持续发展理论对干旱区生态系统进行了剖析,提出建立和开发人工绿洲生态系统、实施持续发展战略是干旱区生态系统由荒漠向耗散结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干旱区 生态经济系统 持续发展 耗散结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与图书馆网络管理系统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磊 肖哲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117,共2页
本文根据耗散结构理论对图书馆网络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阐述了图书馆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图书馆 网络管理系统 参考咨询 动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科研数据管理系统概念模型及运行策略 被引量:10
18
作者 程结晶 刘佳美 杨起虹 《现代情报》 CSSCI 2018年第1期31-36,共6页
大数据环境下为实现科研数据共享和有效使用,笔者引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科研数据管理系统耗散结构的4大特征,基于此建立科研数据管理系统耗散结构概念模型,通过引入熵流来展现科研数据管理系统达到有序均衡所需的目标,提出引入外界负熵... 大数据环境下为实现科研数据共享和有效使用,笔者引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科研数据管理系统耗散结构的4大特征,基于此建立科研数据管理系统耗散结构概念模型,通过引入熵流来展现科研数据管理系统达到有序均衡所需的目标,提出引入外界负熵来控制系统中正熵增长的思路来解决科研数据管理的问题,实现科研数据的有序管理,提供实践型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数据管理系统 耗散结构理论 熵变 有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耗散结构理论对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启示 被引量:2
19
作者 闵敏 姜广举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47,共3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看成是一个耗散结构体系。分析耗散结构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四点启示: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保持远离平衡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看成是一个耗散结构体系。分析耗散结构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四点启示:保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保持远离平衡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发挥非线性作用;注意涨落导致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 远离平衡态 开放性 非线性 涨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林业的改革发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秀斌 陈应发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93,97,共4页
耗散结构理论是普遍适用的物理学定律,尝试把耗散结构理论引人林业系统。林业具备了耗散结构系统的二个必要条件,既是一个非平衡的系统,又充满了非线性的动力学作用,因而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同时,依据耗散结构理论,林业发... 耗散结构理论是普遍适用的物理学定律,尝试把耗散结构理论引人林业系统。林业具备了耗散结构系统的二个必要条件,既是一个非平衡的系统,又充满了非线性的动力学作用,因而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同时,依据耗散结构理论,林业发展取决于资金投入和体制改革两个决定性的因素,其中资金投入决定了林业建设新的投资格局的形成和巩固,体制改革决定了林业市场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耗散结构理论 林业 改革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