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4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济源市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史原轲 李玲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0-866,共7页
基于济源市2013年耕地质量成果和2013、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利用Arc GIS的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实现耕地变化图斑的提取,并采用因素法对耕地质量等别进行更新评价,从而掌握济源市2014年度耕地增减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 基于济源市2013年耕地质量成果和2013、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利用Arc GIS的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实现耕地变化图斑的提取,并采用因素法对耕地质量等别进行更新评价,从而掌握济源市2014年度耕地增减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实践表明,Arc GIS的空间叠加分析法,提高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度,为及时获取耕地质量信息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耕地质量等别 更新评价 济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研究——以埇桥区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萍 李金亮 李夕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0期88-91,共4页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为核定农用地生产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标准,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农用地流转行为,而且实现了耕地保护由单纯依据数量向质、量、生态三方并重的转变。该文以埇桥区耕地分等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在分析了... 耕地质量等别评价为核定农用地生产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标准,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农用地流转行为,而且实现了耕地保护由单纯依据数量向质、量、生态三方并重的转变。该文以埇桥区耕地分等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为基础,在分析了2018年间埇桥区引起耕地质量等别变化的耕地增加、减少以及耕地质量建设信息的提取方法的基础上,确定了耕地质量等别更新的技术路线和方法;运用ArcGIS软件对各类耕地质量变化情况汇总分析后进行了耕地质量等别的更新和评价,并上图入库,形成了年度更新评价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CGIS 耕地质量 等别更新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谭刚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5期202-203,共2页
从吉林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现状出发,分析了吉林省耕地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建议,为未来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工作提供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等别更新评价 土地管理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以镇江市新区为例
4
作者 乔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3期176-177,214,共3页
运用因素法计算出耕地质量等别,利用对比分析法比较耕地自然、经济属性和耕地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掌握耕地质量与数量现状及变化状况,找出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因子,发现耕地质量与耕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有很强的相关性:地形地貌决... 运用因素法计算出耕地质量等别,利用对比分析法比较耕地自然、经济属性和耕地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掌握耕地质量与数量现状及变化状况,找出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因素因子,发现耕地质量与耕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有很强的相关性:地形地貌决定耕地自然质量的高低;作物种植结构的科学性、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程度影响耕地利用质量;耕地区位决定耕地经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等别 更新评价 因素法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和累积性评价的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与风险管控
5
作者 张传华 刘力 +3 位作者 代杰 李曼曼 张凤太 邓凌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1-320,共10页
以重庆彭水县大同镇为例,协同采集土壤-玉米样品50套,分析土壤及玉米样品中Cd、Hg、As、Pb和Cr的含量及土壤pH,综合考虑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累积性,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建议,以期为地质高背景区耕地土壤风险管... 以重庆彭水县大同镇为例,协同采集土壤-玉米样品50套,分析土壤及玉米样品中Cd、Hg、As、Pb和Cr的含量及土壤pH,综合考虑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累积性,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提出风险管控措施建议,以期为地质高背景区耕地土壤风险管控提供技术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以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为主,土壤存在明显重金属累积的点位占比为22%,主要的超标及累积因子为Cd和As,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累积问题显著。研究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以III类(安全利用类,无明显累积)为主,IV类(安全利用类,有明显累积)和VI类(严格管控类,无明显累积)耕地均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研究区耕地土壤重金属超标整体受地质背景的影响,重金属累积主要与城镇生活污水、禽畜粪肥和部分复合肥施用等人为活动有关,由于外源输入,部分耕地土壤超标程度加剧趋势明显。研究区玉米样品的总体超标率为28%,超标因子为Cd。当土壤pH>6.5时,农产品超标风险显著降低。建议在耕地土壤重金属溯源断源的基础上,根据土壤及农产品污染程度,施用钙质土壤调理剂或钙镁磷肥进行土壤酸化治理,实现“边生产,边修复”,逐渐改善研究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重金属污染 累积性评价 环境质量类别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和理想点逼近法高原山地耕地质量评价——以云南省华坪县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尹正琳 袁磊 +1 位作者 马显光 郭晓洁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6-241,共6页
高原山地生态脆弱、环境敏感,严重制约着山区耕地可持续利用。以云南省华坪县为例,选取影响耕地质量的自然条件、立地条件、区位与空间形态4方面22个评价指标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各个指标赋权,并... 高原山地生态脆弱、环境敏感,严重制约着山区耕地可持续利用。以云南省华坪县为例,选取影响耕地质量的自然条件、立地条件、区位与空间形态4方面22个评价指标构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各个指标赋权,并采用理想点逼近法对耕地进行质量评价与分级。结果表明,从数量等级上看,华坪县耕地质量整体较好,大部分地类处于三级以上耕地,面积为18 617.6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8.13%。其中,一级、二级和三级耕地面积分别为5 952.88 hm^(2)、7 143.29 hm^(2)和5 521.43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4.98%、29.98%和23.17%;从空间分布上看,高质量耕地分布较为集中且连片性好,主要分布在荣将镇、中心镇、石龙坝镇和新庄傈僳族傣族乡等低海拔和耕作便利度高的区域。研究中评价单元划分科学合理,熵权法能全面有效反映评价指标的差异性,理想点逼近法能较好揭示研究区的耕地质量等级结构和空间分布规律,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可为高原山地耕地质量管护以及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工作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山地 耕地质量评价 熵权法 理想点逼近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秸秆覆盖免耕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壤质量评价
7
作者 张何普 杨庆楠 +1 位作者 徐金忠 肖洋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8,共10页
[目的]评价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秸秆覆盖免耕下不同坡位的土壤质量特征,为该区坡耕地土壤质量调控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类分析法(CA),分别建立东北黑土区秸秆覆盖免耕(NT)坡耕地和传统耕作(CK)坡耕地... [目的]评价东北黑土区坡耕地秸秆覆盖免耕下不同坡位的土壤质量特征,为该区坡耕地土壤质量调控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类分析法(CA),分别建立东北黑土区秸秆覆盖免耕(NT)坡耕地和传统耕作(CK)坡耕地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MDS),计算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PCA,SQI-CA),通过与总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TDS)对比分析,筛选出最适合的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MDS),并对田间试验区土壤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①试验区坡耕地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总孔隙度、pH值、有机质、全钾和有效磷组成。②主成分分析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PCA)与总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TDS)的纳什有效系数和相关系数均高于聚类分析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SQI-CA),因此更适合使用主成分分析最小数据集(MDS-PCA)代替总数据集(TDS)进行土壤质量评价。③通过主成分分析最小数据集(SQI-PCA)进行土壤质量评价得出,试验区秸秆覆盖免耕(NT坡中,0.661)土壤质量最优,传统耕作(CK坡上,0.472)土壤质量最差。④制约NT处理坡耕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容重(0.156)和总孔隙度(0.132),CK处理坡耕地土壤质量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全磷(0.151)和速效钾(0.159)。[结论]秸秆覆盖免耕能够有效提高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质量,并减少土壤养分流失与再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耕地 土壤质量评价 最小数据集 东北黑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顺市耕地质量监测评价结果与对策分析
8
作者 熊冰洋 《耕作与栽培》 2025年第3期106-109,共4页
通过分析安顺市2020—2022年度耕地质量监测点有机质、土壤全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等含量,评价耕地质量等级,指出安顺市耕地质量建设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安顺 耕地质量 评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组织召开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专家会商会暨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细则专家会商会
9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5期37-37,共1页
2025年4月30日,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以下简称“甘肃省耕保总站”)组织召开专家会商会,会商研究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与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相关细则制定工作。会议由甘肃省耕保总站站长... 2025年4月30日,甘肃省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总站(以下简称“甘肃省耕保总站”)组织召开专家会商会,会商研究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与补充耕地质量验收相关细则制定工作。会议由甘肃省耕保总站站长郭世乾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等评价 补充耕地质量验收 土壤三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山州耕地质量等级及其土壤性状评价
10
作者 王瑞清 何莎 +1 位作者 骆庆 黄荣松 《云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37-39,共3页
以文山州耕地为调查研究对象,依据每666.67 hm^(2)耕地不少于1个样点的密度标准,对全州2021年63.23万hm^(2)耕地进行质量等级综合评价,分析全州耕地质量等级与土壤主要性状的总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高等级耕地仅占18.09%,中、... 以文山州耕地为调查研究对象,依据每666.67 hm^(2)耕地不少于1个样点的密度标准,对全州2021年63.23万hm^(2)耕地进行质量等级综合评价,分析全州耕地质量等级与土壤主要性状的总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高等级耕地仅占18.09%,中、低等级耕地占比高达81.91%,全州耕地质量等级综合评价为5.59。本研究为推进不同区域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措施落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等级评价 土壤性状 土地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的评价
11
作者 王梅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241-243,共3页
贵州省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质量保护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推进,耕地质量的评价研究逐渐得到关注。基于此,从耕地质量、作物产量、环境质量等方面阐述了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分析了贵州省土地整... 贵州省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耕地质量保护面临诸多挑战。近年来,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推进,耕地质量的评价研究逐渐得到关注。基于此,从耕地质量、作物产量、环境质量等方面阐述了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分析了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保护存在的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提出了贵州省土地整治区耕地质量保护路径,如加强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估、推进耕地生态保护与恢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土地整治区 耕地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周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以眉山市洪雅县为例
12
作者 张树金 刘芮利 +2 位作者 曾小平 蒋孟 付筑鸣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文章以四川省眉山市2022年洪雅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布设26个耕地质量调查点,通过跟踪监测项目区建设前和建设后土壤立地条件调查、耕层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技术参数,来评价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 文章以四川省眉山市2022年洪雅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该项目布设26个耕地质量调查点,通过跟踪监测项目区建设前和建设后土壤立地条件调查、耕层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和土壤管理等技术参数,来评价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实施前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42等;实施后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3.42等,提高了1.00个等级,耕地质量提升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周山区 高标准农田 耕地质量等评价 试点 眉山市洪雅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阳市西峰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13
作者 张鹏祥 杨子凡 +2 位作者 火克旺 杨亚宁 汪睿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9期852-858,共7页
为了科学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掌握耕地质量等级现状,明确中低产田分布状态,以庆阳市西峰区2021年44个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点为研究对象,各监测点从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构型、土壤养分、田间管理5个层面搜集获取16个评价指标数据,通... 为了科学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掌握耕地质量等级现状,明确中低产田分布状态,以庆阳市西峰区2021年44个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点为研究对象,各监测点从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构型、土壤养分、田间管理5个层面搜集获取16个评价指标数据,通过空间插值和以点代面的方法予全区耕地单元赋值,运用综合指数法、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模型法进行耕地等级评价。结果表明,全区耕地可以划分为四、五、六、七、八等地5个等级。全区参与评价的总耕地面积共25881.78hm^(2),其中四等地面积134.09hm^(2),占总耕地面积的0.52%;五等地面积1100.13hm^(2),占4.25%;六等地面积6935.80hm^(2),占26.80%;七等地面积9901.18hm^(2),占38.26%;八等地面积7810.58hm^(2),占30.18%。境内耕地一、二、三等高等级地未分布。由此可见,西峰区耕地质量总体偏低,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工作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峰区 耕地质量 等级评价 质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等系数修正的耕地质量更新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林蔚 陈家赢 +1 位作者 张依 章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5-299,共5页
为保持现有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现势性,本文分析了年度内土地变更引起耕地质量变化的情况和原因,探讨了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方法和思路。以土地整理和评价理论方法为指导,运用农用地等别评定方法,修正方法中的土地利用、土地经济等相关系数,... 为保持现有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现势性,本文分析了年度内土地变更引起耕地质量变化的情况和原因,探讨了耕地质量更新评价方法和思路。以土地整理和评价理论方法为指导,运用农用地等别评定方法,修正方法中的土地利用、土地经济等相关系数,对质量变更的耕地进行评价。根据耕地变更不同的原因建立对应的耕地质量等级更新方法。以武汉市汉南区为实证研究,在汉南区2010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对汉南区2012年的耕地质量等级做了年度更新。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汉南区年度内减少耕地233.85hm2;新增耕地49.08hm2,主要为二、三等地;质量变化耕地1 669.29hm2,质量均有所提升。实证研究验证了更新方法的可行性,对全国全面进行耕地质量等级年度更新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评价 等级更新 分等系数修正 变更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用地分等与土地二次调查成果的西充县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15
作者 潘洪义 韩玲 +1 位作者 蒋贵国 何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72,共8页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1)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其等别个数与相应等别保持不变;(2)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未发生根本变化;(3)耕地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研究结论:基于本文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下的评价结果,既继承了原成果的评价体系,又体现了成果的现实性和准确性,符合当地耕地质量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农用地 分等 耕地质量 更新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研究——以湘潭县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6期315-317,共3页
为保持现有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现势性,湖南省于2014年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形成2013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该研究以湘潭县2013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及2010年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运用Arc GIS软件,对2011~... 为保持现有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现势性,湖南省于2014年开展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形成2013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该研究以湘潭县2013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及2010年耕地质量等别补充完善成果为基础,运用Arc GIS软件,对2011~2013年新增、减少的耕地及质量建设耕地做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形成2013年度湘潭县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并对年度内耕地的数量、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湘潭县耕地总体质量与2010年基本持平,新增耕地506.68 hm^2,减少耕地273.37 hm^2,质量建设耕地面积10 513.30 hm^2。新增耕地质量等别相对偏低,减少耕地质量比新增耕地质量好,质量建设后耕地质量比建设前有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 ARC GIS 湘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异质性的农业型县域耕地质量分区保护研究
17
作者 兰小霞 王瑾 +2 位作者 刘慧芳 刘璇 郭慧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4-854,共11页
耕地质量评价是耕地保护与管理的关键,本研究从耕地的自然因素、区位条件和空间质量视角来确定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省太谷区的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村为评价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耕地质量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并考虑山... 耕地质量评价是耕地保护与管理的关键,本研究从耕地的自然因素、区位条件和空间质量视角来确定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省太谷区的耕地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村为评价单元,利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对耕地质量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并考虑山西农谷战略分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划分耕地保护类型区。结果表明:太谷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得分在51.63~91.50之间,耕地质量在一般及以上的占比达到78.2%,整体处于较高的水平,空间分布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从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来看,全局Moran′s I值为0.459 422,P值为0,明显低于显著性水平,Z值为9.787 706,达到99.5%置信度水平,太谷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的结果有一定的集聚性,在空间上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从局部而言,空间自相关类型为正相关的行政村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组团”现象,而负相关类型的行政村则分散在区域内,且数量较少。基于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和耕地质量空间集聚特征,在山西农谷战略分区的基础上将太谷区耕地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提质增产区、特色农业区、产业融合区4个类型区,针对各区域特点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研究表明,对农业型县域的耕地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异规律,基于划定的耕地保护类型区实行差别化管理,对于县级范围内耕地质量保护、粮食安全保障以及乡村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评价 空间自相关 耕地分区保护 太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调查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慧 龙剑峰 +3 位作者 陈洋 谢慧 王爱平 罗礼秋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5期163-166,共4页
为准确掌握贵州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和变化特征,通过2014—2015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调查,对2011—2013年全省及其各市(州)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进行更新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11.29等,比2011年提高0.01... 为准确掌握贵州省耕地资源的现状和变化特征,通过2014—2015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调查,对2011—2013年全省及其各市(州)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进行更新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全省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11.29等,比2011年提高0.01等,与全国相比处于中等偏下水平。2012—2013年全省耕地面积共减少11 696.48hm2,高、中、低等地均减少,中等地减少量最大。全省耕地质量等别集中在7~15等(高、中等地),无优等地。高等地集中分布在遵义市,低等地集中分布在黔西南州和毕节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调查评价 土地资源管理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量包法的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研究——以湖南省湘乡市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9期64-66,75,共4页
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以湘乡市2014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及2013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为基础,在Arc GIS10.2操作平台上基于增量包法提取质量突变耕地,并对突变耕地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形成2014年度湘乡市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 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以湘乡市2014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及2013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结果为基础,在Arc GIS10.2操作平台上基于增量包法提取质量突变耕地,并对突变耕地进行耕地质量评价,形成2014年度湘乡市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针对变化耕地的面积和质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湘乡市耕地利用与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 增量包法 湘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淮海区耕地质量等级的粮食产能定量评估
20
作者 刘学 李鑫 +2 位作者 张骏达 任意 张文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1-1260,共10页
【目的】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明确耕地质量与粮食产能之间的关系,对评估区域粮食生产潜力、支撑国家“新增一千亿斤粮食”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17年黄淮海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数据,以其二级... 【目的】耕地质量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明确耕地质量与粮食产能之间的关系,对评估区域粮食生产潜力、支撑国家“新增一千亿斤粮食”行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17年黄淮海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数据,以其二级农业区为评估单元,构建耕地质量等级与粮食单产的函数模型,结合县域耕地面积数据评估黄淮海区县域尺度粮食产能,并利用实际统计资料验证模型结果。【结果】黄淮海区耕地质量等级与粮食单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2)>0.95)。空间分析结果显示,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农业区和黄淮平原农业区的粮食单产较高,而山东丘陵农林区粮食单产较低。在二级农业区尺度,粮食单产从大到小依次为冀鲁豫低洼平原农业区[1.56×10^(4)kg/(hm^(2)·a)]、黄淮平原农业区[1.52×10^(4)kg/(hm^(2)·a)]、燕山太行山山麓平原农业区[1.51×10^(4)kg/(hm^(2)·a)],山东丘陵农林区[1.31×10^(4)kg/(hm^(2)·a)]。基于耕地面积数据的县域产能评估结果显示,县域粮食产能呈现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模型校正后的粮食产能与实际粮食产量之间具有较高的拟合度(R2>0.90)。在二级农业区中,山东丘陵农林区拟合效果最好。【结论】以耕地质量评估的粮食产能经校正后,能较好地反映该区域的粮食生产潜力。整个黄淮海区的粮食产能为3.18×10^(11)kg,粮食单产为1.49×10^(4)kg/(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评价 粮食产能 量化评估 粮食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