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彦县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宋戈 鄂施璇 +2 位作者 徐珊 雷国平 龙冬冬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6-131,共6页
耕地生态系统是支撑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论文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以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切入点,以2009年研究区实地采样监测土壤中N、P、K的含量等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各种... 耕地生态系统是支撑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论文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以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切入点,以2009年研究区实地采样监测土壤中N、P、K的含量等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各种作物类别和不同土壤的特性差别。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利用GIS手段,测算研究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2009年研究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产生的间接价值为直接价值的3.55倍,耕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农民只获得其产品的直接价值,而间接价值未体现在农产品价值的组成上;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各项指标值有差异,依次为大气调节价值>保持土壤价值>耕地产品价值>涵养水源价值>维持营养物质循环价值>净化大气价值。因此,研究认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调整耕地利用方式,充分发挥耕地大气调节等间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各项功能价值最大化。并对典型区域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定量化测算,为制定区域间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耕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测算 巴彦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伟龙 任平 曾雨晴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5-94,共10页
研究目的:全面认识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空演变过程和演变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测算了1998—2012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并借助Geo Da和Arc GIS软件,分析了耕地涵养水源价... 研究目的:全面认识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空演变过程和演变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测算了1998—2012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并借助Geo Da和Arc GIS软件,分析了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1998—2012年间,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总体呈现急剧减少向缓慢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1998—2003年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从276.49×108元/a,减少到234.95×108元/a,年变化率为3.31%;2003—2012年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从234.95×108元/a,减少到223.77×108元/a,年变化率为0.54%。(2)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的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在空间关联上呈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4775,说明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减少率大(小)的县(区、市)趋于和减少率大(小)的县(区、市)相邻接。(3)对耕地涵养水源价值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得到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时空变化5种模型,该模型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两个抽象的事物可视化,最大程度反映了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序变化和空间关联性。研究结论:借助Geo Da和Arc GIS进行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变化空间关联性分析,准确表现出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变化的时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生态系统 涵养水源价值 空间自相关 时空变化 成都平原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评估及其空间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马伟龙 任平 陶晓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99-403,共5页
为更好地发挥耕地生态系统调节水源的作用,科学量化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分析了四川省耕地涵养水源总量及空间特征,并且运用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估算了耕地涵养水源功能价值。结... 为更好地发挥耕地生态系统调节水源的作用,科学量化耕地涵养水源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收集整理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借助GIS技术分析了四川省耕地涵养水源总量及空间特征,并且运用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估算了耕地涵养水源功能价值。结果表明,2011年四川省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总量为309.70×108m3,涵养水源的总价值为596.17亿元,其中水田涵养水源总量为159.76×108m3,价值为307.54亿元;旱地涵养水源总量为149.94×108m3,价值为288.63亿元;农作物的枝叶层、耕地土壤层是耕地涵养水源的主要作用层,其涵养水源的总量分别为1.48×108、308.22×108m3,价值分别为2.84亿、593.33亿元。四川省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较大,为当年农业总产值的24.29%;水田、旱地涵养水源能力分别占总价值的51.59%、48.41%,土层蓄水能力远高于农作物枝叶涵养水源能力;耕地涵养水源空间分布特征为川东部盆地、平原地区涵养水源能力高于川西南山地、川西北高原。四川省耕地涵养水源功能及生态经济效益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对四川省耕地资源保护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涵养水源量 涵养水源价值 耕地生态系统 空间分析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宋嘉文 李芳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225-230,共6页
依托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及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采用文献汇总与分析、可视化图表分析、数据整理与描述性统计、线性/非线性回归相关系数方法,对文献调研并通过可视化分析对文献中有关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并结... 依托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及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采用文献汇总与分析、可视化图表分析、数据整理与描述性统计、线性/非线性回归相关系数方法,对文献调研并通过可视化分析对文献中有关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提出具体的研究建议。研究发现,中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与耕地面积呈正相关关系。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衡量没有统一标准,忽略了耕地质量带来的价值偏差。中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文献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其影响方面取得较大成果,但仍有一些不足。经估算中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在30 142.891 2亿~32 768.451 2亿元。预计在2030年后,中国耕地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将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 可视化分析 描述性统计 线性/非线性回归相关系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文献计量学研究
5
作者 范天玥 梁俊 +1 位作者 张红梅 刘王兵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5期99-102,共4页
为深入研究耕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了解其进展与展望,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利用CiteSpace 6.1.R6与Excel软件对2000—2023年相关文献进行了总体趋势、关键词共现以及突现词时间图谱的分析,得出该领域近20年研究热点聚类、深层研究核心、研... 为深入研究耕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了解其进展与展望,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利用CiteSpace 6.1.R6与Excel软件对2000—2023年相关文献进行了总体趋势、关键词共现以及突现词时间图谱的分析,得出该领域近20年研究热点聚类、深层研究核心、研究发展、研究现状与未来研究展望。结果表明:①研究趋势,2000—2009年发展较为缓慢,2012—2020年为热度高潮期,2021—2023年为小幅回落期;②研究核心,通过调节相关自然资源条件达到碳循环的目的,间接指导土地利用;③研究发展,由早期以农业碳减排为代表的“内部碳循环”模式,演变出以时空模拟、气候变化、景观格局与耕地生态碳循环相结合为代表的复合型“内部碳减排+外部碳循环”模式;④未来展望:与国土空间规划高度融合,推动多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及驱动因素阈值效应——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6
作者 陶洁怡 章锦河 +2 位作者 董平 陆玉麒 戈大专 《生态学报》 2025年第16期7836-7851,共16页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特征及驱动因素识别是实施耕地资源科学管治决策的重要基础。构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框架,运用InVEST模型、Spearman相关分析、均方根误差、GBDT等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2000—2020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特征及驱动因素识别是实施耕地资源科学管治决策的重要基础。构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框架,运用InVEST模型、Spearman相关分析、均方根误差、GBDT等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2000—2020年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主导驱动因素及阈值特征。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耕地粮食生产和文化娱乐服务提升,产水服务和固碳释氧服务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土壤保持量呈下降趋势。空间上,产水、固碳释氧和土壤保持整体呈“西南高东北低”格局,粮食生产与之相反,文化娱乐服务高值分布转变为“大集聚、小分散”格局。(2)长三角地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体表现为权衡减弱、协同增强,不同时期权衡/协同关系会出现强度的变化甚至发生关系逆转。服务间的权衡关系在不同地理区域存在显著差异,高权衡区域随着时间演变逐渐减少。(3)2000—2020年耕地资源禀赋对权衡强度的贡献率下降,社会经济因素贡献率显著提升,光照条件、农业政策和城镇化水平是影响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强度的关键因素。当光照时长范围为1800—2000h、耕地复种指数超过1.6或城镇化率提升至80%,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作用减弱。考虑驱动因素的阈值范围,将有助于耕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协同发展,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生态安全维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 驱动因素 阈值效应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联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旺 潘润秋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59-67,共9页
基于景观指数分析法、熵权法测算耕地破碎化综合指数,在分析县域耕地破碎化时空演变基础上,通过双变量Moran’s I指数探讨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浙江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空... 基于景观指数分析法、熵权法测算耕地破碎化综合指数,在分析县域耕地破碎化时空演变基础上,通过双变量Moran’s I指数探讨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浙江耕地破碎化与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空间负相关关系,研究时段内耕地破碎化增幅高值区分布在城镇化迅猛发展的浙北平原、东南沿海平原及金衢盆地一带,低值区分散在山地、丘陵区;地均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幅高值区则集中分布在平原、盆地区,可见耕地破碎化越严重,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损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破碎化 地均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空间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被引量:36
8
作者 黄海潮 雷鸣 +1 位作者 孔祥斌 温良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9-348,共10页
研究耕地空间格局变化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影响,能为我国耕地空间格局优化和耕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往研究缺乏全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动态变化的综合研究,因此在深入分析耕地空间格局... 研究耕地空间格局变化对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的影响,能为我国耕地空间格局优化和耕地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往研究缺乏全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动态变化的综合研究,因此在深入分析耕地空间格局演变的基础上,构建了图斑尺度的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异质评估模型,全面评估2000—2015年我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探究了我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中国耕地重心持续向西北方向迁移,水田和旱地重心分别向西北和东北迁移。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旱地持续增加,东北平原区水田持续增加,其他农业区耕地持续减少;(2)2000—2015年我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和单位面积价值均减少,减幅分别为1.35%和0.55%。耕地供给服务总价值和单位面积价值增加,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总价值与单位面积价值均减少。(3)中国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空间分异明显。北方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区、东北平原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单位价值减少;青藏高原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和单位价值均减少;其他农业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而单位价值增加。应通过优化耕地空间格局、精准实施耕地休养生息策略、建立耕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等有效提升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空间格局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耕地生态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生态补偿问题研究进展:运行机制与政策实践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向南 张若嫣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11,共8页
耕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耕地生态补偿作为调节耕地保护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安排,在保护耕地生态系统、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从耕地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内涵、补偿机制构建、补... 耕地生态系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耕地生态补偿作为调节耕地保护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公共制度安排,在保护耕地生态系统、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论文从耕地生态补偿的概念与内涵、补偿机制构建、补偿实践探索三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现有研究存在耕地完全价值体现不充分、补偿标准与补偿年限判定不明确、补偿资金来源不丰富、补偿主体利益分配不清晰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法制化、多元化、市场化、信息化为核心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补偿 耕地生态系统服务 耕地保护 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类型变化对耕地系统韧性影响的关键阈值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祝锦霞 潘艺 +3 位作者 张艳彬 邱乐丰 徐保根 兰德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8,共10页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恢复力指数的耕地系统韧性分析的理论框架,探讨存量”非粮化”耕地系统韧性的变化、关键阈值、适应性治理路径,为存量”非粮化”耕地的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状态空间矢量模法、非参数分析法、专家咨...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恢复力指数的耕地系统韧性分析的理论框架,探讨存量”非粮化”耕地系统韧性的变化、关键阈值、适应性治理路径,为存量”非粮化”耕地的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状态空间矢量模法、非参数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结果:(1)根据耕地系统种植类型变化产生的“内部”和“外部”效应,构建“内部”本底质量保障和“外部”资源环境支撑为基础的耕地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2)根据耕地系统自组织性决定其韧性特性的理论,松阳县扦插茶叶耕地系统恢复力指数0.74和0.75是系统塑性变形阶段和非稳定态变形阶段划分的关键指数,需要在关键时间节点(7年)适时回流保证粮食生产,保持系统韧性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研究结论:(1)耕地系统韧性变化具有阶段性,种植扦插茶叶的耕地在种植7年前后应及时复耕,保护耕地粮食生产能力;(2)存量”非粮化”耕地系统韧性变化的阈值效应显著,建议优先治理已达到或即将达到耕地系统恢复临界点的存量”非粮化”耕地,避免造成耕地功能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社会—生态系统 状态空间模型 韧性 非参数检验 韧性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