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对耕地保护的作用
1
作者 陈惠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61-63,共3页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我国为解决土地资源短缺与农业发展矛盾,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该政策要求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必须进行同等面积的耕地补充,以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对此,介绍了耕地...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是我国为解决土地资源短缺与农业发展矛盾,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该政策要求在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必须进行同等面积的耕地补充,以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对此,介绍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基本概况,评估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改进与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土地利用效率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成效与局限 被引量:98
2
作者 孙蕊 孙萍 +1 位作者 吴金希 张景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6,共6页
1997年至今,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实施了十余年,其政策目标也经历了由"耕地占补过程"的数量-质量-生态平衡的发展变化。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执行情况、耕地总量和粮食产量3个指标分别评价不同时期的政策效果。自2... 1997年至今,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已在全国范围实施了十余年,其政策目标也经历了由"耕地占补过程"的数量-质量-生态平衡的发展变化。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执行情况、耕地总量和粮食产量3个指标分别评价不同时期的政策效果。自2001年全国各省(区、市)从总体上已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数量平衡"上的要求;但是我国耕地总量却持续下降,补充耕地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而且我国粮食产量与耕地数量、质量变化情况也有着直接的关联。虽然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在国内生产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事实上,我国"耕地占补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暴露出政策效果的局限性,如:"只占不补"、"多占少补"等违法用地现象未根本遏制;"占优补劣"进一步引发生态恶化;"先占后补"继续发酵社会不公。从公共政策视角,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政策目标上,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过多地强调于确保补充耕地与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平衡",而忽视了耕地占补过程的"质量平衡"和"生态平衡"等多重目标;在政策内容设计上,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更加偏重于对"占用耕地"及其补偿的要求,但缺少对"补充耕地"环节的规范,从而导致我国耕地质量整体水平下降;在政策执行中,由于该政策在客观上增大了耕地供给难度,而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博弈目标的非一致性导致行政角色偏差。在此基础上,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地方政府的角色转变和公众参与机制4个方面提出改进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政策分析 政策演变 政策目标 政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主体互动模式探究——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蕊 孙萍 +1 位作者 吴金希 张景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3期213-216,共4页
基于政策网络的研究视角,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进行实证分析。鉴于网络结构、行动者及网络互动的关联性,深入剖析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网络构成,以及各种主体在政策制定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互动模式关系变化,从而揭示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基于政策网络的研究视角,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进行实证分析。鉴于网络结构、行动者及网络互动的关联性,深入剖析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网络构成,以及各种主体在政策制定到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互动模式关系变化,从而揭示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网络运行的阻隔及根源——行政权力运用不当导致政策执行偏差、对边缘主体权利不够重视,以及政策网络未形成合力等。因此,以政策网络视角透视政策过程,即各种主体利用公共政策作为"网络规则",相互交换资源、调整利益,各种行动者之间形成互为合作、竞争、协助或对抗等多种关系类型,从而推动政策网络运行,以及影响政策结果和走向。最后,在政策网络视阈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政策网络 行动者 网络结构 网络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容分析方法在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应用——以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孙蕊 孙萍 +1 位作者 张景奇 吴金希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96-200,共5页
目前,内容分析方法作为一种"黑箱技术"(Black Box Technique)在分析长时段的政策演变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可以测度出政策文本有关主题的本质、问题和发展趋势。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我国耕地... 目前,内容分析方法作为一种"黑箱技术"(Black Box Technique)在分析长时段的政策演变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优势在于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可以测度出政策文本有关主题的本质、问题和发展趋势。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进行三维扫描,分别从政策的纵向层级、横向构成和出台时间的多维视角构建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谱系,系统分析出台政策的数量、类型和特点;再对政策内容文本进行编码统计;最后从频数合计、频数排序,以及主题词频数升降变化趋势等维度对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内容分析方法 话语 编码 主题词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角度的广东省耕地占补平衡绩效评价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敬 张燊 +1 位作者 胡月明 吴克宁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64-1073,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张,耕地资源面临着被过度占用的风险,耕地的锐减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背景下,国家制定了耕地占补平衡相关政策,以期保护耕...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张,耕地资源面临着被过度占用的风险,耕地的锐减对国家的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在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的背景下,国家制定了耕地占补平衡相关政策,以期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本研究从时间角度对广东省2000—2016年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绩效进行评价,从空间的角度通过构建PSR模型对广东省21个市2011—2015年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绩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时间维度上2000—2016年政策绩效呈阶段性上升的特点,2016年上升至最大值。在空间维度上,广东省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绩效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粤东、粤西地区在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方面取得较好的绩效成果,其中粤西沿海和粤西北山区实施绩效最好,而珠三角平原地区实施绩效较差。最后,在广东省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绩效评价的基础上,从缓解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加大惠农力度、耕地提质、引入社会资金等四个方面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政策绩效评价 PSR模型 广东省 时空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