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等骨代谢指标在大鼠去卵巢中晚期的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方玲娜 戴如春 +4 位作者 盛志峰 范慧洁 黄干 伍贤平 廖二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18-620,共3页
目的观察大鼠去卵巢中晚期血清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变化以及探讨其意义。方法7月龄SD大鼠70只,实验开始时随机取10只处死作为基线,其余60只分为去卵巢(OVX)和假手术(Sham)两组。3周各组取10只处死,余下的15周处死。处死前... 目的观察大鼠去卵巢中晚期血清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变化以及探讨其意义。方法7月龄SD大鼠70只,实验开始时随机取10只处死作为基线,其余60只分为去卵巢(OVX)和假手术(Sham)两组。3周各组取10只处死,余下的15周处死。处死前称量体重,分离血清测定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和碱性磷酸酶(ALP),取左胫骨分7个区测定各骨密度(BMD)。结果OVX组血清TRACP5b呈下降趋势,3周已低于Sham组,15周降到(1.76±0.74)U/L,显著性低于Sham组(3.01±1.06)U/L(P<0.05)。3周OVX组血清ALP为(8.02±1.54)ng/ml,明显高于Sham组(6.61±0.75)ng/ml(P<0.05),15周两组间的差异消失。3周OVX组体重出现增长,15周明显高于Sham组(P<0.05)。3周OVX组胫骨1区BMD明显低于Sham组(P<0.05),15周OVX组胫骨1和2区的BMD均明显低于Sham组(P<0.05)。OVX组胫骨2、3、4和6区15周BMD较3周有明显增长(P<0.05)。结论TRACP5b的变化提示大鼠去卵巢中晚期破骨细胞数目和活性下降,骨吸收处于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大鼠 去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代骨吸收生化标志物——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向青 苏楠 +11 位作者 刘忠厚 尹大庆 袁润英 朱汉民 陈淑英 甘洁民 谭志龙 王丽 王学谦 陆敬辉 秦跃娟 黄琪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1-332,336,共3页
目的 对血清TRACP5b作为骨吸收生化标志物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利用BoneTRAP试剂盒 ,对 473例正常及骨质疏松患者血清做TRACP5b检测及分析。结果 男性和女性 ,随年龄的增加 ,特别是男性更年期及女性绝经期后 ,血清TRACP5b水平均不断升... 目的 对血清TRACP5b作为骨吸收生化标志物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利用BoneTRAP试剂盒 ,对 473例正常及骨质疏松患者血清做TRACP5b检测及分析。结果 男性和女性 ,随年龄的增加 ,特别是男性更年期及女性绝经期后 ,血清TRACP5b水平均不断升高 ,表明骨吸收增强 ;当患有骨质疏松后 ,血清中TRACP5b的水平高于同龄人 ,且男性及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TRACP5b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统计学提示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吸收生化标志物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h 骨质疏松 TRACP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晓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872-875,846,共5页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是由破骨细胞分泌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它不仅反映骨吸收的状态,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还广泛应用于破骨细胞数量检测、抗骨吸收治疗检测、骨质疏松诊断、骨折风险预测和骨转移疾病的检测等领域,作为骨...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是由破骨细胞分泌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它不仅反映骨吸收的状态,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还广泛应用于破骨细胞数量检测、抗骨吸收治疗检测、骨质疏松诊断、骨折风险预测和骨转移疾病的检测等领域,作为骨代谢异常的标志物已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骨质疏松 骨质风险 生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军卫 侯立江 +4 位作者 李登 程春明 王瑞珍 赵现伟 赵朝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6-600,共5页
以低磷胁迫处理的野生大豆w343叶片为材料,根据大豆的GmPAP1基因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野生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cDNA序列,并将其命名为GsPAP1。该基因与已报道的大豆GmPAP1基因长度一致,均为999 bp,编码33... 以低磷胁迫处理的野生大豆w343叶片为材料,根据大豆的GmPAP1基因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野生大豆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cDNA序列,并将其命名为GsPAP1。该基因与已报道的大豆GmPAP1基因长度一致,均为999 bp,编码33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7.71 kD,等电点为7.38。但在cDNA的编码区共有9处发生了碱基的替代,其中有5处转换和4处颠换,有7处编码的氨基酸残基不同,其序列一致性达99.3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野生大豆GsPAP1基因与大豆、羽扇豆、甘薯、葡萄等植物的PAP1基因有较高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紫色酸性磷酸酶 低磷基因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尔斯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侯立江 牛娜 +4 位作者 马守才 宋亚珍 王强 张改生 王军卫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5-111,共7页
旨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AeSePAP1基因转入到小麦,为获得耐低磷胁迫的小麦品种奠定基础。以西尔斯山羊草的叶片为材料,根据小麦和二穗短柄草的PAP1基因设计特异引物,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西尔斯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cDNA序列... 旨在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AeSePAP1基因转入到小麦,为获得耐低磷胁迫的小麦品种奠定基础。以西尔斯山羊草的叶片为材料,根据小麦和二穗短柄草的PAP1基因设计特异引物,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西尔斯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cDNA序列,并将其命名为AeSePAP1。该基因长1.03kb,编码335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7.95ku,等电点为5.55。与小麦PAP1基因相比,西尔斯山羊草PAP1基因的cDNA的编码区有36处发生碱基替代,包括24处转换和12处颠换,有16处编码的氨基酸残基不同,其序列一致性达94.66%。对AeSePA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定位于质膜或分泌到胞外。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西尔斯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与普通小麦、短柄草、谷子的PAP1基因同源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尔斯山羊草 紫色酸性磷酸酶 低磷基因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侯立江 牛娜 +4 位作者 马守才 王强 宋亚珍 张改生 王军卫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0,共6页
通过对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Ae Bi PAP1基因转入到小麦中,为获得耐低磷胁迫能力增强的小麦品种提供种质基因。以双角山羊草叶片为材料,根据小麦中的... 通过对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核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Ae Bi PAP1基因转入到小麦中,为获得耐低磷胁迫能力增强的小麦品种提供种质基因。以双角山羊草叶片为材料,根据小麦中的PAP1基因和二穗短柄草的PAP1基因设计兼并引物,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获得了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的c DNA序列,并将其命名为Ae Bi PAP1,该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长1.124 kb,共编码335个氨基酸,相应的氨基酸分子量为38.131 k Da,等电点为5.77。与小麦中的PAP1基因相比,双角山羊草PAP1的c DNA编码区发生碱基替代的地方共有35处,包含13处颠换与22处转换,有15处编码的氨基酸残基不同,其序列一致性达95.52%。对Ae Bi PA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蛋白具有一个信号肽但却没有跨膜结构,对Ae Bi PAP1编码蛋白进行三级结构预测发现,该编码蛋白包含金属离子结合中心,预测它属于金属蛋白。因此,将其定位于质膜比分泌到胞外的概率要高,通过对同源蛋白质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双角山羊草紫色酸性磷酸酶PAP1基因与普通小麦的亲缘关系最近,与粳稻、短柄草、谷子亲缘关系较近,与大麦、乌拉尔图小麦、水稻以及节节麦等植物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角山羊草 紫色酸性磷酸酶 低磷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市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TGF-β、TRACP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
7
作者 马倩倩 毛未贤 +2 位作者 高远 尹纪伟 程海涛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0-494,共5页
目的研究长春市35~79岁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FokⅠ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骨代谢的调节与影响,同时研究血清TGF-β、TRACP水平与腰椎BMD的相关性,为骨质... 目的研究长春市35~79岁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FokⅠ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骨代谢的调节与影响,同时研究血清TGF-β、TRACP水平与腰椎BMD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应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L4)BMD;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BsmⅠ和FokⅠ位点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血清TGF-β、TRACP水平;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00名汉族人群中,BsmⅠ位点基因型以bb型为主,占80.2%,Bb型占15.2%,BB型占4.6%;FokⅠ位点ff基因型占18.6%,Ff型占45.8%,FF型占35.6%。BsmⅠ位点各基因型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分布特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kⅠ位点ff基因型骨质疏松组所占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smⅠ位点bb基因型男性、女性BMD值均低于Bb型和B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kⅠ位点ff基因型男性、女性BMD值均低于Ff型和FF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F-β水平骨质疏松组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而TRACP水平骨质疏松组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500名汉族人群中,BsmⅠ位点以bb基因型为主,占80.2%,各基因型骨密度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kⅠ位点ff型BMD值低于Ff型和FF型,骨质疏松组ff基因型所占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ff基因型可能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组血清TGF-β水平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而TRACP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TGF-β、TRACP是评价骨代谢状态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受体基因 BsmⅠ FokⅠ 转化生长因子-β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1例基因诊断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8
作者 董辰 孙碧君 +3 位作者 杨琳 吴冰冰 周文浩 王慧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讨1例罕见的矮小症伴多系统异常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方法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结合高通量数据分析流程进行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儿,男,14岁,发现身材矮小5年余。身高132cm,有面部色素沉着斑点和甲... 目的探讨1例罕见的矮小症伴多系统异常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方法采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结合高通量数据分析流程进行基因检测,并采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儿,男,14岁,发现身材矮小5年余。身高132cm,有面部色素沉着斑点和甲癣。外翻足已手术矫正,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长期口服泼尼松治疗。头颅CT示两侧基底节、两侧额叶及左侧顶叶多发性钙化。脊柱平片示胸腰椎椎体变扁。全外显子组测序结合Sanger测序验证,发现ACP5基因纯合致病突变(c.643G>A,p.G215R),确诊为罕见的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SPENCDI)。结论全外显子组测序是确诊疑难罕见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软骨发育不良伴免疫调节异常 全外显子组测序 基因诊断 耐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racp5b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凤良 凌立君 +2 位作者 沈恩超 刘晓安 王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糖类抗原-153(CA-153)及癌胚抗原(CEA)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8例健康女性、26例无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及32例乳腺癌骨...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糖类抗原-153(CA-153)及癌胚抗原(CEA)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8例健康女性、26例无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及32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Tracp5b、CA-153及CEA水平。结果:乳腺癌骨转移组的血清Tracp5b水平较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racp5b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为78.13%,特异性为86.36%;CA-153的敏感性为37.50%,特异性为77.27%;CEA的敏感性为21.88%,特异性为84.09%;Tracp5b的敏感性较CA-153、CEA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cp5b可以作为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血清标记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糖类抗原-153 癌胚抗原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EGF、TRACP-5b含量分析对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4
10
作者 闵海燕 李娟娟 +2 位作者 张航 钱科卿 岑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7-20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易发生骨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两者表达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 背景与目的:肺癌易发生骨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两者表达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2例肺癌患者血清VEGF及TRACP-5b的表达水平,比较ECT全身骨显像诊断为骨转移和未出现骨转移两组患者中VEGF和TRACP-5b的血清水平。结果:28例肺癌患者骨ECT诊断为多发性骨转移,这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平均为342.85 pg/mL;血清TRACP-5b含量平均为5.45 pg/mL;44例患者骨扫描阴性或不确定,血清VEGF含量平均为234.55 pg/mL;TRACP-5b含量平均为3.93 pg/m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扫描与血清学VEGF和TRACP-5b检查对骨转移的检测效果经McNemar检验显示两者相似。结论: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时,血清VEGF与TRACP-5b含量明显增高,取材及检测方便,可作为肺癌患者判断骨转移及监测病情演变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骨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TRACP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哲 吴宣瑾 +2 位作者 焦钰 黄荣莲 杜晓东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4-29,共6页
【目的】克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基因,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方法】用RACE技术克隆得马氏珠母贝TRACP基因(PmTRACP),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目的】克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基因,分析该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方法】用RACE技术克隆得马氏珠母贝TRACP基因(PmTRACP),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外套膜、闭壳肌、足、性腺、珍珠囊、肝胰腺和鳃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PmTRACP基因长度为2 034 bp,开放式阅读框972 bp,编码323个氨基酸,5′UTR长度为27 bp,3′UTR长度为1 035 bp。预测PmTRACP分子质量约为36.39 ku,理论等电点为5.97。该基因含有一个钙调神经磷酸酶样磷酸酯酶结构域。PmTRACP与其他物种TRACP的同源性为48%~65%,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TRACP的同源性最高,同时D^(32)、D^(70)、Y^(73)、N^(108)、H^(203)、H^(212)、H^(237)、H^(239)等8个氨基酸活性位点和N^(114)糖基化位点在不同物种TRACP中高度保守。PmTRACP与长牡蛎TRACP的亲缘关系最近。PmTRACP在马氏珠母贝各个组织均有表达,且在肝胰腺和珍珠囊中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MCV抗体与RANKL、OPG、TRACP-5b及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邓皓莹 文振华 +1 位作者 凌青 李敬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3-716,共4页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utant citrulline vimentin,MCV)抗体与骨代谢标志物及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19例RA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清,检测抗MCV抗体及RANKL、OPG和TRACP-5b等...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utant citrulline vimentin,MCV)抗体与骨代谢标志物及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19例RA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清,检测抗MCV抗体及RANKL、OPG和TRACP-5b等骨代谢标志物,分析抗MCV抗体与骨代谢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索抗MCV抗体与疾病活动是否有关联。结果RA患者抗MCV抗体滴度与RANKL、TRACP-5b水平及RANKL/OPG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OPG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低(r=0.183,P<0.05)。②抗MCV抗体与DAS28(r=0.376,P<0.01)、ESR(r=0.440,P<0.01)、RF-IgM(r=0.376,P<0.01)呈正相关。结论抗MCV抗体与血清中骨代谢相关标志物TRACP-5b、RANKL、OPG、RANKL/OPG均无显著相关性,提示抗MCV抗体可能不直接通过影响骨代谢参与RA骨侵蚀进展。抗MCV抗体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提示它对RA病情评估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益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明炜 何小波 +3 位作者 刘雨银 陶连方 张俊 谢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益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倍美力组、补肾益骨方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检测各组实验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益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倍美力组、补肾益骨方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检测各组实验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放射免疫分析法和ELISA法等检测各组实验鼠血清雌二醇(E2)、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以及尿脱氧吡啶啉(Dpd)。结果补肾益骨方可明显升高BMD、BMC,提高血清E2及BGP水平,降低TRACP5b和Dpd含量。结论补肾益骨方通过调节机体相关内分泌功能,抑制骨吸收,降低骨的转换率,减少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益骨方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钙素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指标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变化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4
作者 曹燕明 刘训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8-20,23,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骨代谢生化指标,揭示骨代谢指标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提供早期控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吸收的依据,有利于加强骨形成的能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再次骨折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82例(男3... 目的通过测定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骨代谢生化指标,揭示骨代谢指标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提供早期控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吸收的依据,有利于加强骨形成的能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再次骨折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82例(男33例,女49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及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和61例(男29例,女32例)老年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erum Bone Alkaline Phosphates,BALP)、骨钙素(bone gla-containing protein BGP)和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 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es isoform-5b)测定。结果 (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女性骨转换高于男性;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BALP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2)骨折后骨转换指标(BAP,TRACP-5b)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骨折后患者骨吸收增加,女性骨转换高于男性,女性骨折后更加重骨质疏松,不利于骨折后愈合,而骨折后监测骨代谢指标,提供早期控制骨吸收的依据,女性更应长期监测骨代谢并抗骨吸收治疗,利于加强骨形成的能力,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防止再次骨折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KL诱导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分化成成熟破骨细胞 被引量:10
15
作者 肖新华 周后德 +9 位作者 王运林 张红 袁凌青 胡平安 杨雅 何玉玲 隋国良 翟木绪 王敏 廖二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观察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及在RANKL诱导下形成成熟破骨细胞的特征。方法 RANKL诱导RAW264.7细胞6d后,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 染色法观察TRAP阳性多核细胞,吖啶橙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CSM)观察多... 目的观察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的一般生物学特征及在RANKL诱导下形成成熟破骨细胞的特征。方法 RANKL诱导RAW264.7细胞6d后,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 染色法观察TRAP阳性多核细胞,吖啶橙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CSM)观察多核细胞形态;诱导RAW264.7细胞9d后,RT-PCR检测RAW264.7细胞的破骨细胞表型和功能基因表达及其 RANKL诱导后变化;诱导RAW264.7细胞12d后,钙磷覆盖的破骨细胞活性分析板观察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结果 RAW264.7细胞TRAP染色阴性,单核或2个核,能表达破骨细胞表型和功能基因,无骨吸收功能。RANKL可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TRAP阳性成熟的多核破骨细胞, 上调CathepsinK、CAⅡ、integrinβ3等基因。mRNA的表达。结论 RAW264.7具有破骨细胞特征性基因表达谱,是一种较好的破骨前体细胞模型。RANKL可诱导RAW264.7细胞形成成熟破骨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破骨细胞 RANKL RAW264.7细胞 单核细胞 小鼠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integrin 单核/巨噬细胞 骨吸收功能 分化 TRAP 多核破骨细胞 基因mRNA 细胞表型 细胞形成 生物学特征 吖啶橙染色 基因表达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骨代谢指标的检查 被引量:13
16
作者 廖祥鹏 颜崇淮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956-960,共5页
儿童骨骼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器官,种族、性别、儿童发育的不同阶段、营养、疾病都影响儿童骨标测量值。骨标志物浓度能早期灵敏地反映骨代谢转换动态状况,评估骨骼代谢疾病的病理生理,以及监测治疗效果。本文综述儿童骨代谢指标检查的方... 儿童骨骼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器官,种族、性别、儿童发育的不同阶段、营养、疾病都影响儿童骨标测量值。骨标志物浓度能早期灵敏地反映骨代谢转换动态状况,评估骨骼代谢疾病的病理生理,以及监测治疗效果。本文综述儿童骨代谢指标检查的方法进展和参考值;包括骨代谢的直接指标如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吡啶交联物和交联断肽等,以及骨代谢间接调节指标,特别是最常检测的指标25-羟基维生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标 儿童参考值范围 骨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酒石酸酸性磷酸5b片断 25-羟基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去卵巢后不同时期骨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
17
作者 马育林 戴如春 +3 位作者 盛志峰 张玉海 金艳 廖二元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09年第1期28-35,共8页
目的 揭示大鼠在去卵巢后不同时期腰椎松质骨微结构退变的变化特征,探讨骨整体力学性能下降的同时可能存在的各种适应性代偿性变化。方法 50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基线、去卵巢组(OVX组)和假手术组(SHAM)。基线组10只,其余每组均20只... 目的 揭示大鼠在去卵巢后不同时期腰椎松质骨微结构退变的变化特征,探讨骨整体力学性能下降的同时可能存在的各种适应性代偿性变化。方法 50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基线、去卵巢组(OVX组)和假手术组(SHAM)。基线组10只,其余每组均20只。实验开始时先将基线组10只处死,OVX组和SHAM组分别在手术后3周、15周各处死10只,留取动脉血清及腰椎标本,骨微结构、力学和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去卵巢后3周时OVX组表观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较SHAM和基线降低(P<0.05),各向异性度较基线下降(P<0.05)而与SHAM组无统计学差异。骨小梁面积密度、骨小梁间隔和结构模型指数均较SHAM和基线组增加(P<0.05)。去卵巢后3周时OVX组最大应力、弹性模量、血清TRAP-5b和骨细胞密度均低于基线(P<0.05)而与SHAM组无统计学差异。去卵巢后15周时OVX组表观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联接密度、最大应力、TRAP-5b和骨细胞密度均较SHAM和基线组降低(p<0.05),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间隔和各向异性度均较SHAM和基线组增加(P<0.05),骨小梁面积密度和厚度均与SHAM和基线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鼠去卵巢后腰椎骨量快速丢失,骨微结构逐渐退变,而血清TRAP-5b水平下降及骨细胞密度、骨小梁各向异性度和厚度的适应性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偿骨力学性能的下降,有利于维持骨结构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微结构 骨细胞密度 生物力学 去卵巢大鼠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2
18
作者 杜春莹 胡肇衡 +1 位作者 陈玲 段俊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收集在我院骨质疏松门诊数据库中临床资料完整的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2例,其中阿仑膦酸钠治疗组93例(A组),每周给予阿仑膦酸钠70... 目的观察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收集在我院骨质疏松门诊数据库中临床资料完整的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2例,其中阿仑膦酸钠治疗组93例(A组),每周给予阿仑膦酸钠70 mg,一次口服;未服用阿仑膦酸钠对照组59例(B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骨转换生化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及25羟维生素D(25(OH)VD)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经阿仑膦酸钠治疗3个月后BAP和TRAP-5b水平分别较治疗前下降30.60%和32.95%(P<0.001)治疗6个月时完全降至女性绝经前水平,并一直维持在此水平至治疗后12个月。B组患者治疗前后BAP和TRAP-5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处于高转换状态,其BAP及TRAP-5b水平较绝经前明显升高;经阿仑膦酸钠治疗3个月后高转换状态可以明显改善,骨转换指标BAP和TRAP-5b水平回落到绝经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转换指标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者骨代谢状况及激素的早期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晨祥 郝丽 +3 位作者 王德光 何衡杰 张丹凤 赵丹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目的观察重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骨矿物质代谢改变及糖皮质激素(GC)治疗的早期影响,探讨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耐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TRAP)、25-羟基维生素D[25(OH)D]在骨代谢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症PNS患者35例作为... 目的观察重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骨矿物质代谢改变及糖皮质激素(GC)治疗的早期影响,探讨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耐酒石酸的酸性磷酸酶(TRAP)、25-羟基维生素D[25(OH)D]在骨代谢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重症PNS患者35例作为实验组,测定患者GC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周血清中BALP、TRAP、25(OH)D的浓度,对其进行动态观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前校正钙、血磷(P)、血BALP及TRAP水平升高(P<0.05),25(OH)D水平下降(P<0.01);2经正规激素治疗4周后,患者24 h尿蛋白(24h PRU)明显减少(P<0.01),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明显升高(P<0.01);3血总胆固醇(CHO)、血尿酸(BUA)、钙、P水平下降(P<0.05);4血糖(GLU)、血三酰甘油(TG)、血肌酐(CREA)、血尿素氮(BUN)、二氧化碳结合力(TCO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血清BALP、TRAP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25(OH)D浓度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期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治疗前已存在骨形成和骨吸收功能的异常,GC治疗早期即对骨代谢产生不利影响。血清BALP及TRAP水平可作为监测骨代谢状况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骨代谢 骨碱性磷酸酶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25-羟基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低剂量镉暴露对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贾荣飞 朱国英 +1 位作者 金泰廙 陈晓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镉暴露对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 24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通过饮水进行镉染毒,染毒剂量为2 mg/L和10 mg/L;对照组饮水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后第24周,收集血液、腰椎及两侧胫骨,分别用于... 目的探讨低剂量镉暴露对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 24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通过饮水进行镉染毒,染毒剂量为2 mg/L和10 mg/L;对照组饮水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后第24周,收集血液、腰椎及两侧胫骨,分别用于血抗酒酸酸性磷酸酶5b测定、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形态分析。通过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胫骨破骨细胞形成情况。结果染毒组大鼠骨密度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高剂量组大鼠骨密度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骨组织形态分析显示镉作用后大鼠胫骨骨髓腔增宽,骨小梁数量及骨小梁连接明显减少。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镉染毒可以增加大鼠胫骨破骨数量及面积,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染毒组大鼠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镉染毒能增加大鼠骨组织内破骨细胞数量,骨吸收的过度活跃可能是低剂量镉骨损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破骨细胞 骨密度 骨组织形态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