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诗词翻译赏析教学:迈向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一步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斐 《海外英语》 2010年第12X期28-31,共4页
中国古诗词翻译如一朵奇葩,虽饱受可译与不可译之争,却仍借由翻译能者之手传遍世界,让各地人们认识其魅力而至耳熟能详。然而,因大学英语对于翻译课程的不作特别要求,这朵奇葩未能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绽放光彩。该文以元代马致远《天净... 中国古诗词翻译如一朵奇葩,虽饱受可译与不可译之争,却仍借由翻译能者之手传遍世界,让各地人们认识其魅力而至耳熟能详。然而,因大学英语对于翻译课程的不作特别要求,这朵奇葩未能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中绽放光彩。该文以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例,结合中国古诗词翻译教学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与可行性的相关论证,以至强调其在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增加英语文化知识,乃至普及翻译知识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此教学方法的探讨将致力于对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翻译教学 中国古诗词翻译赏析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诚勿扰2》的文化意象及翻译赏析
2
作者 曹万忠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7-168,共2页
在葛优主演的电影《非诚勿扰2》中,其幽默的语言风格令观众折服,影片中的一些人物对白如俚语俗语、宗教文化词语、历史典故的引用以及具有特色的字形结构等,都蕴含和折射了丰富的古老中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象。在其字幕翻译中,译... 在葛优主演的电影《非诚勿扰2》中,其幽默的语言风格令观众折服,影片中的一些人物对白如俚语俗语、宗教文化词语、历史典故的引用以及具有特色的字形结构等,都蕴含和折射了丰富的古老中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象。在其字幕翻译中,译者适时地运用归化、异化、压缩释义、删减等多种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处理好文化意象的传译,在不损害源语文化意象的前提下使中国的异质文化更好地被目的语观众理解,充分发挥电影的文化信息传播媒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诚勿扰2》 文化意象 翻译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培养本科翻译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两堂汉译英翻译赏析课为例
3
作者 招晓杏 《海外英语》 2015年第7期137-139,共3页
近年来,不少外语界专家认为外语专业的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在本科笔译教学中,笔者发现刚接触翻译的学生尤其如此。他们容易相信网上的译文,把外教和教师的话当做权威,做翻译的过程中缺乏批判性思维。因此,该文中探讨两节汉英翻译赏析... 近年来,不少外语界专家认为外语专业的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在本科笔译教学中,笔者发现刚接触翻译的学生尤其如此。他们容易相信网上的译文,把外教和教师的话当做权威,做翻译的过程中缺乏批判性思维。因此,该文中探讨两节汉英翻译赏析课中如何采用案例教学和数据驱动方法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翻译专业学生 笔译教学 批判性思维 汉英翻译赏析 案例教学 数据驱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游戏》中两个中译本语言翻译对比赏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晓萌 《艺术科技》 2016年第9期119-120,共2页
大家对于《饥饿游戏》一定不会陌生,《饥饿游戏》的电影也在各大荧屏中获得许多好评。《饥饿游戏》的电影是根据同名小说进行拍摄的,是美国女作家苏珊柯林斯的代表作。《饥饿游戏》最大的语言特色在于它的词汇较为口语化,大量使用断句... 大家对于《饥饿游戏》一定不会陌生,《饥饿游戏》的电影也在各大荧屏中获得许多好评。《饥饿游戏》的电影是根据同名小说进行拍摄的,是美国女作家苏珊柯林斯的代表作。《饥饿游戏》最大的语言特色在于它的词汇较为口语化,大量使用断句与分句进行描述,这使翻译者在翻译《饥饿游戏》时,要对当时的生活化的口语有一定的了解。《饥饿游戏》在中国也有两位学者对《饥饿游戏》进行翻译,一位是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耿芳的中国大陆译本,另一位是英国新堡大学社会语言学硕士邓嘉宛的台湾译本。这两位学者翻译的各有秋千。邓译本在原著中一些词汇的翻译上更为准确,能够贴近原著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而在句法的翻译处理上,则是耿译要更细致一些。在两种中译本中,都很好地体现了原作者的写作风格以及句法逻辑,对于原著中大量使用断句与分句也进行了合理的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游戏》 翻译赏析 语言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德罗“理想范本”视角下赏析文学翻译——以《面纱》两个中译本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丹 陈亚杰 《海外英语》 2021年第8期55-56,68,共3页
文艺是艺术的直观表现形式,而文学又是艺术的补充。如此,对文学翻译作品的赏析将暂别传统的翻译理论视角,而转向文艺。在狄德罗“理想范本”的视角下,通过对动词的翻译、译文的语言风格和译者性别影响等三个方面对毛姆长篇小说《面纱》... 文艺是艺术的直观表现形式,而文学又是艺术的补充。如此,对文学翻译作品的赏析将暂别传统的翻译理论视角,而转向文艺。在狄德罗“理想范本”的视角下,通过对动词的翻译、译文的语言风格和译者性别影响等三个方面对毛姆长篇小说《面纱》两个中译本进行赏析,旨在体会译文呈现原著的风采和神韵、译本间的差异及产生原因。通过对比发现,两位译者在“忠实”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文本的感悟,力求极大程度地呈现原文的风采和神韵;女性译者的译文情感传递更为细腻生动,而男性译者则体现朴实风趣之感;译者的性别正是译本产生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赏析 理想范本 文本语言 译者性别 翻译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汉翻译译本赏析——以How to Learn More Privacy from Your Parents为例
6
作者 殷彩娇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6年第3期9-11,共3页
作为针对特定读者群的青少年刊物有其生动性、趣味性和时尚性,在出版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因而,做好青少年刊物的双语阅读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也能进一步占领出版市场。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刊物的语言特色,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 作为针对特定读者群的青少年刊物有其生动性、趣味性和时尚性,在出版物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因而,做好青少年刊物的双语阅读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英语学习兴趣,也能进一步占领出版市场。本文通过分析青少年刊物的语言特色,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为理论支撑,以实例对青少年刊物的翻译文本进行对比赏析,并提出了增译、意译等适应青少年刊物的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英汉翻译 翻译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三维”视角下《落花生》译文的对比赏析
7
作者 宁可 《海外英语》 2022年第17期29-30,43,共3页
《落花生》是我国许地山先生创作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佳作。他的语言简练准确、清新自然,情感表达朴实无华且真挚动人。国内对于这篇散文的翻译批评已经有很多不同角度的相关研究。文章基于我国学者胡庚申先生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在... 《落花生》是我国许地山先生创作的一篇非常著名的散文佳作。他的语言简练准确、清新自然,情感表达朴实无华且真挚动人。国内对于这篇散文的翻译批评已经有很多不同角度的相关研究。文章基于我国学者胡庚申先生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在三个维度上对张培基先生和刘士聪先生的两个译文进行对比赏析。同时,生态翻译学是我国首个具有原创性的跨学科本土翻译理论,这篇论文将会扩展这一理论在翻译学上的应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花生》 生态翻译 翻译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斯翻译批评模式下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英译赏析
8
作者 郭淑荣 《海外英语》 2016年第6期84-86,共3页
著名翻译学家赖斯提出了翻译批评模式,对翻译批评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基于该模式,作者试图从文本类型和语言要素两方面对赵彦春教授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英译本进行赏析。通过分析,发现该译文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译文整体值得学习... 著名翻译学家赖斯提出了翻译批评模式,对翻译批评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基于该模式,作者试图从文本类型和语言要素两方面对赵彦春教授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英译本进行赏析。通过分析,发现该译文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译文整体值得学习的地方颇多,可谓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斯 翻译批评与赏析 文本类型 语言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两译本比较赏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姚钦 胡翔 《海外英语》 2013年第9X期163-165,共3页
美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在其小说《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中使用了大量的日用口语、俚语、方言和黑人日常使用的口语等语言形式,使该著作的译者在翻译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通对该小说成时和张万里两个中文... 美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在其小说《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中使用了大量的日用口语、俚语、方言和黑人日常使用的口语等语言形式,使该著作的译者在翻译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文通对该小说成时和张万里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这两个译文各自采用的翻译策略,技巧和风格。观察两中译本的优劣,从而对小说翻译实践发挥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 翻译赏析 马克·吐温 《哈克贝利·芬恩历险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在散文翻译中的实现与启发——以张培基所译朱自清《背影》为例
10
作者 申启华 《海外英语》 2023年第13期33-35,共3页
英国翻译家泰特勒提出了翻译三原则,此原则不仅可以用来对散文翻译进行鉴赏,也对翻译实践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在作者思想、行文风格和语言表达,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散文译文进行分析,在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指导下,... 英国翻译家泰特勒提出了翻译三原则,此原则不仅可以用来对散文翻译进行鉴赏,也对翻译实践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在作者思想、行文风格和语言表达,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散文译文进行分析,在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指导下,认识和把握散文翻译的特点和技巧,为指导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 散文翻译 翻译赏析 翻译实践 翻译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宏印译著《弗罗斯特诗歌精译》赏析
11
作者 钱茹雪 《海外英语》 2021年第5期160-161,共2页
《弗罗斯特诗歌精译》是王宏印晚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译著。该文在阅读文献、总结王宏印翻译理论的基础上,选取该译著中的译例进行赏析。总的来看,王宏印的翻译实践是与翻译理论所契合的。他的翻译理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译作大多质量上乘... 《弗罗斯特诗歌精译》是王宏印晚年出版的一部重要译著。该文在阅读文献、总结王宏印翻译理论的基础上,选取该译著中的译例进行赏析。总的来看,王宏印的翻译实践是与翻译理论所契合的。他的翻译理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译作大多质量上乘,但有个别处并不完美。该文依据卞之琳、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以及忠实、译者主体性理论,对其部分译例进行改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宏印 《弗罗斯特诗歌精译》 翻译理论 英诗中译 翻译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翻译中比喻修辞格的处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雯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132-133,共2页
比喻存在于一切语言之中,也是英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可以分为明喻和暗喻两大类。比喻运用得当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形象性。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比喻的使用上也自然存在着不同... 比喻存在于一切语言之中,也是英语常见的修辞方式之一,可以分为明喻和暗喻两大类。比喻运用得当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形象性。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和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比喻的使用上也自然存在着不同之处。因此在处理英语比喻这种修辞时,应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对应程度的大小,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既忠实于原文,又符合汉语规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修辞 比喻 明喻 暗喻 赏析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修辞翻译看《荷塘月色》的三个译本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沛杰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4期205-207,共3页
风格是文学翻译当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修辞又是体现风格的一种重要形式标记,因此对于修辞的翻译也是散文乃至文学翻译当中的一大难点。文章从选词、句式等角度,对《荷塘月色》三个译本中的修辞翻译进行批评与赏析。通过比较,文章发现三... 风格是文学翻译当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修辞又是体现风格的一种重要形式标记,因此对于修辞的翻译也是散文乃至文学翻译当中的一大难点。文章从选词、句式等角度,对《荷塘月色》三个译本中的修辞翻译进行批评与赏析。通过比较,文章发现三个译本都有其精妙之处和不足之处,并且尝试在此基础上对译文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与赏析 修辞 风格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斯模式下批评赏析《差不多先生传》英译本——以张培基译文与张梦井、杜耀文合译文为例
14
作者 周颖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5期8-10,共3页
功能目的论下的赖斯模式主要是以文本类型为导向,结合语言因素、翻译功能等综合因素的系统的翻译批评模式。本文主要通过赖斯翻译批评模式来批评赏析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的两篇名家英译本,分别是张培基先生的译文Mr.About-the S... 功能目的论下的赖斯模式主要是以文本类型为导向,结合语言因素、翻译功能等综合因素的系统的翻译批评模式。本文主要通过赖斯翻译批评模式来批评赏析胡适先生的《差不多先生传》的两篇名家英译本,分别是张培基先生的译文Mr.About-the Same与张梦井、杜耀文先生的合作译文A Biography of Mr.Almost。张培基先生的译文情感色彩表现得较为浓烈,在译文风格上更接近原作;而张梦井与杜耀文先生的译文则更忠实于原作文化内涵的再现,更多考虑到了译文的语言因素。两篇译作各有千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赏析 赖斯模式 《差不多先生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翻译策略视角对比分析My Watch的两个中译版本
15
作者 张嘉希 《今古文创》 2023年第30期97-99,共3页
作为世界著名作家和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的作品以幽默和讽刺著称。短篇小说My Watch作为他幽默讽刺写作风格的典型代表,获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自该小说引进中国以来,樊仲云和高健的两个中译版本流传最广——... 作为世界著名作家和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吐温的作品以幽默和讽刺著称。短篇小说My Watch作为他幽默讽刺写作风格的典型代表,获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自该小说引进中国以来,樊仲云和高健的两个中译版本流传最广——这两个版本特征分明,译者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也各有侧重。本文将根据彼得·纽马克的翻译批评模式,从归化、异化的翻译策略视角来对这两个中译版本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从语言形式、文化转译等方面探寻两个版本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批评与赏析 对比研究 归化异化翻译策略 马克·吐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对等理论下“Golden Fruit”两个中译本分析
16
作者 宋燕 解宇馨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3年第31期28-31,共4页
“Golden Fruit”是英国著名作家米尔恩所写的一篇散文。该散文短小精悍,语言精练幽默,生动地表现出了作者对橘子的喜爱,也表现出了作者对真诚做人的期盼。本文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方面分别对刘士聪和张志强... “Golden Fruit”是英国著名作家米尔恩所写的一篇散文。该散文短小精悍,语言精练幽默,生动地表现出了作者对橘子的喜爱,也表现出了作者对真诚做人的期盼。本文基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汇、句法和篇章三个方面分别对刘士聪和张志强两位学者的译本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译者提供一些在翻译此类文本时适用的策略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赏析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