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荒漠草原典型群落的植被特征及其优势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海英 李惠霞 +3 位作者 倪彪 师斌 许冬梅 谢应忠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0-471,共12页
通过系统调查宁夏盐池县研究区在雨季前后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群落植被特征,分析研究群落生境土壤含水量、优势植物叶片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carbon stable isotop... 通过系统调查宁夏盐池县研究区在雨季前后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和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群落植被特征,分析研究群落生境土壤含水量、优势植物叶片的碳稳定同位素组成(carbon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δ^13C)、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探讨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和植物对水分利用的差异,为荒漠草原地区优良乡土牧草的筛选和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结果表明:蒙古冰草、甘草、短花针茅和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为群落优势种,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主要伴生种,群落中C3植物居多,优势种均为C3植物。雨季期间降水量使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土壤含水量均明显增加。降水量对上述5种植物叶片的δ^13C值、脯氨酸含量和相对含水量的影响显著,且与不同物种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5种植物之间也呈现显著的种间差异。其中,甘草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蒙古冰草的抗脱水能力较强,牛枝子和猪毛蒿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短花针茅具有稳定的水分利用效率。由相关性分析可知,植物的δ^13C值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片脯氨酸含量和相对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总之,降水量显著影响了群落植被物种组成数量、结构及优势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利用方式,其中,甘草最节水,猪毛蒿和短花针茅的水分利用比较保守,蒙古冰草和牛枝子具有灵活的用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群落特征 优势植物 碳稳定同位素组成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利立 黄高宝 +3 位作者 郭清毅 侯慧芝 朱永永 乔海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6,共7页
比较河西灌区传统耕作方式和4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抽穗期旗叶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与之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影响,探索高产节水、保护耕地的冬小麦栽培措施。结果表明:秸秆翻压(TIS)、免耕(NT)和免耕覆盖(NTS)的耕作方... 比较河西灌区传统耕作方式和4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冬小麦抽穗期旗叶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与之相关生理生态因子的影响,探索高产节水、保护耕地的冬小麦栽培措施。结果表明:秸秆翻压(TIS)、免耕(NT)和免耕覆盖(NTS)的耕作方式使冬小麦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I)日变幅缩小,而免耕立茬耕作方式(NTSS)使冬小麦WUE1日变幅加大;NT、NTS和TIS的日光合量均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但由于它们的日蒸腾量也明显高于传统耕作(T),使得这三种耕作方式的日累积水分利用效率和日平均水分利用效率都低于T。NTSS和T耕作方式的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在11:00~13:00的高峰区有可能就是Pn和Ti达到优化组合的一种状态。免耕覆盖可以减少棵间蒸发,缓慢释放CO2,使植株间的CO2浓度升高,从而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RHin是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WUE)变化的一个重要值,在生产实践中采用各种提高RHin的生产措施,都能有效地提高作物叶片水平W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 日光合量 日蒸腾量 日累积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水平下少耕地膜覆盖对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财 陈桂平 +2 位作者 柴强 于爱忠 殷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157,共6页
以大田玉米为研究对象,在少耕地膜覆盖和不同灌水水平下,研究了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秋免耕春覆膜和传统耕作覆膜对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覆膜和秋免耕春覆膜两种新膜覆盖处理相比,一膜两年... 以大田玉米为研究对象,在少耕地膜覆盖和不同灌水水平下,研究了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秋免耕春覆膜和传统耕作覆膜对玉米农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覆膜和秋免耕春覆膜两种新膜覆盖处理相比,一膜两年用处理在玉米播种到拔节期的增温效果显著低于新膜覆盖,农田0~25 cm土壤平均温度较传统覆膜处理低13.35%,而对玉米拔节期到成熟期的土壤温度无明显影响,且农田0~25 cm土层土壤积温差异也不显著,相同覆膜方式下不同灌水水平间有显著差异,随着灌水水平的降低土壤积温增加;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方式下玉米籽粒产量和WUE与两种新膜覆盖方式相当,中灌水水平下WUE最高,达到17.89kg·mm-1,且在低灌水水平下获得籽粒产量显著高于传统覆膜处理,一膜两年用覆盖、灌溉定额5 700 m3·hm-2较传统耕作覆膜、灌水定额5 700 m3hm-2处理的玉米产量高出16.39%。说明,一膜两年用地膜覆盖在玉米播种到拔节期的增温效应低于新膜覆盖,但并不影响籽粒产量的形成,且在存在水分胁迫的低灌水水平下一膜两年用覆盖模式可减缓干旱胁迫,提高作物籽粒产量,是适于西北绿洲灌区的具有较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覆膜农田管理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膜两年用 少免耕 灌水水平 土壤温度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和氮素水平对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伏生 康绍忠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35-840,共6页
试验设 35 0和 70 0μm ol m ol- 1 2种 CO2 浓度水平和 0、 5 0、 10 0、 15 0、 2 0 0 m g N kg- 1 土 5种 N肥施用水平。结果表明 ,CO2 浓度增加对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 cv. Dingxi No.86 5 4)地上部干物重、蒸散量 (ET)和... 试验设 35 0和 70 0μm ol m ol- 1 2种 CO2 浓度水平和 0、 5 0、 10 0、 15 0、 2 0 0 m g N kg- 1 土 5种 N肥施用水平。结果表明 ,CO2 浓度增加对春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 cv. Dingxi No.86 5 4)地上部干物重、蒸散量 (ET)和冠层水分利用效率 (WU E)影响均决定于土壤氮素水平。高氮处理地上部干物重和冠层 WUE明显增加 ,而 ET值减少不明显 ;低氮处理 ET值明显降低 ,但地上部干物重和冠层 WU E增加不明显。 CO2 浓度增高 ,根干物重和根冠比并不明显增加 ,相反不施氮处理根干物重略有降低 ,而根冠比明显下降。此外 ,氮肥施用对春小麦冠层 WU E有显著影响 ,在一定氮肥用量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水平 春小麦 水分利用效率 二氧化碳浓度 作物蒸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对高寒旱地全膜覆盖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荣 李松龄 王亚艺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6-59,69,共5页
为了探讨高寒旱地全膜覆盖下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肥用量为N1P1(N:150 kg/hm2,P2O5:103.50 kg/hm2)水平时,产量... 为了探讨高寒旱地全膜覆盖下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肥用量为N1P1(N:150 kg/hm2,P2O5:103.50 kg/hm2)水平时,产量最高、为19 057.1 kg/hm2,比不施肥增产46.34%;耗水量低于其他施肥水平的处理、为463.70 mm;水分利用效率(WUE)最高、为48.95 kg/(hm2·mm);且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因此,高寒旱区全膜覆盖下种植马铃薯施肥以低水平效果最好,既可以保证产量又达到了农田水分的充分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旱区 马铃薯 施肥水平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下晋麦47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郑爱泉 司发余 +2 位作者 张睿 张宝林 范学科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1-4,共4页
2017-2018在陕西长武选择渭北旱薄地主栽品种晋麦47,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下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施肥水平提高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11.5%~27.4%,可显著提高成穗数10.2%~29.8%和穗粒数9.3%~22.9%,千粒重... 2017-2018在陕西长武选择渭北旱薄地主栽品种晋麦47,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下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施肥水平提高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产11.5%~27.4%,可显著提高成穗数10.2%~29.8%和穗粒数9.3%~22.9%,千粒重指标随施肥水平的提高而呈现降低趋势。同时施肥处理显著影响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时也影响稳定时间,分别提高0.0%~10.0%和3.7%~22.2%;施肥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水分的利用效率,提高19.2%~39.6%。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等各方面因素,晋麦47的最高施肥量纯氮不超过225 kg·hm^(-2),磷肥(P_(2)O_(5))不超过180 kg·hm^(-2),钾肥(K_(2)O)不超过15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施肥水平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表明:荒漠生态系统其群落水平在湿润年份的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干旱年份
7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1-821,共1页
荒漠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表现为较单一的植物物种组成和较低的植被覆盖率等),其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明显弱于其他生态系统,因而荒漠生态系统能很快地表现出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彦研究员等以古尔... 荒漠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表现为较单一的植物物种组成和较低的植被覆盖率等),其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明显弱于其他生态系统,因而荒漠生态系统能很快地表现出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彦研究员等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盐生荒漠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观测系统对群落水汽、二氧化碳通量长期监测数据,辅以微型蒸散仪观测土壤蒸发,比较分析了群落碳、水通量、群落用水策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生态系统 荒漠植物群落 水分利用效率 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干旱年份 新疆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玉米大豆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米娜 张玉书 +3 位作者 蔡福 纪瑞鹏 刘明 于秀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利用大安和朝阳玉米研究站点、呼玛和锦州大豆研究站点近20 a作物产量、发育期及土壤水分实测资料,同时结合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研究了玉米大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_g)对降水、温度的响应特征,分析了两种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群落水平... 利用大安和朝阳玉米研究站点、呼玛和锦州大豆研究站点近20 a作物产量、发育期及土壤水分实测资料,同时结合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研究了玉米大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_g)对降水、温度的响应特征,分析了两种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群落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_b)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安和朝阳站点玉米WUE_g分别为1.75±0.47 kg·m^(-3)和1.98±0.72 kg·m^(-3),呼玛和锦州站点大豆WUE_g分别为0.63±0.35 kg·m^(-3)和0.55±0.18kg·m^(-3);玉米站点WUE_g与播种—成熟期间的降水量和ET均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WUE_g与温度关系不明显;大豆WUE_g与播种至成熟期间的降水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历史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期间平均气温的增加,大豆WUE_g升高;在大安和朝阳站点,取得高水分利用效率与获得高产所消耗的水量(即ET)并不一致,表明对于存在干旱胁迫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区,有效的利用水(Effective use of water,EUW)而不是一味追求水分利用效率(WUE)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植物消耗的水量(ET)往往是决定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的利用 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群落水平水分利用效率 响应特征 耗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地膜对退化土地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秦洁 宋莉 +2 位作者 黎轩 武晓燕 赵斌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8期21-24,I0001,共4页
液态地膜可有效缓解“白色污染”,减少塑料地膜的使用,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华北平原退化土地上设置CK(0 kg/hm^(2))、Y0.5(187.5 kg/hm^(2))、Y1(375 kg/hm^(2))、Y1.5(562.5 kg/hm^(2))、Y3(1125 kg/hm^(2))5个液态地膜喷... 液态地膜可有效缓解“白色污染”,减少塑料地膜的使用,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华北平原退化土地上设置CK(0 kg/hm^(2))、Y0.5(187.5 kg/hm^(2))、Y1(375 kg/hm^(2))、Y1.5(562.5 kg/hm^(2))、Y3(1125 kg/hm^(2))5个液态地膜喷施梯度进行试验,研究液态地膜对植物地上生物量、群落多样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地上生物量在Y1.5处理下显著最高(P<0.05),比CK高65.3%;植物群落多样性在Y3处理下显著最高(P<0.05),比CK高57.2%;水分利用效率在Y1.5处理下显著最高(P<0.05),比CK高69.67%。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利用效率与植物地上生物量、植物群落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合分析,液态地膜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群落多样性,有利于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地膜 植物群落多样性 地上生物量 水分利用效率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陕229在旱地不同施肥水平的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怡 高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5-39,共5页
1992 年~1995 年,在渭北旱塬对冬小麦陕 229 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干物质累积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肥范围内,小麦陕229 对土壤储水的利用程度和干物质累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通过合理... 1992 年~1995 年,在渭北旱塬对冬小麦陕 229 进行了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干物质累积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肥范围内,小麦陕229 对土壤储水的利用程度和干物质累积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通过合理施肥可提高旱地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陕229 施肥水平 干物质累积 水分利用效率 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氮调控对冬小麦根冠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7
11
作者 王艳哲 刘秀位 +2 位作者 孙宏勇 张喜英 张连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2-289,共8页
通过田间和桶栽试验研究了水、氮调控对冬小麦根冠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影响显著。当冬小麦生育期60 cm土层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时,根冠比维持稳定状态,不随灌溉次数... 通过田间和桶栽试验研究了水、氮调控对冬小麦根冠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影响显著。当冬小麦生育期60 cm土层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时,根冠比维持稳定状态,不随灌溉次数的增加而变化;当冬小T麦生育期60 cm土层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土壤越干旱,根冠比越大。桶栽试验结果显示,氮素水平对冬小麦根冠比影响显著,而水氮互作效应对根冠比影响不显著。在所有水分处理条件下,随着施氮量增加,冬小麦根量减少。施氮对冬小麦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影响不同。在水分亏缺条件下,随着氮用量增加,冬小麦经济产量呈增加趋势,水分利用效率与施氮量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而在充分灌溉条件下,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存在一个氮肥用量阈值。因此,水氮通过调控地上地下干物质分配而影响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水分供应受限制条件下,增施氮肥会降低根冠比,更利于地上干物质的积累和经济产量形成。田间试验和桶栽试验均表明,冬小麦根冠比与水分利用效率呈负相关,根冠比大不利于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和作物产量的形成,导致水分利用效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田间持水量 水氮水平 冬小麦 根冠比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综述 被引量:192
12
作者 曹生奎 冯起 +4 位作者 司建华 常宗强 卓玛错 席海洋 苏永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882-3892,共11页
植物能否适应当地的极限环境条件,最主要的看它们能否很好地协调碳同化和水分耗散之间的关系,即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是其生存的关键因子。就近来研究最多的叶片水平上的WUE,从叶片WUE的定义,方法,进展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概括,并就今... 植物能否适应当地的极限环境条件,最主要的看它们能否很好地协调碳同化和水分耗散之间的关系,即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是其生存的关键因子。就近来研究最多的叶片水平上的WUE,从叶片WUE的定义,方法,进展等方面对其进行总结概括,并就今后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方法上,叶片碳同位素方法是目前植物叶片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的最佳方法,而δ13C的替代指标将继续是方法研究中的一个方向,前景乐观;研究内容上,要加强极端干旱区河岸林木的δ13C和WUE的研究;结合植物生理生态学,生物学和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植物叶片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机理,特别是要加强运用双重同位素模型加深和理解植物叶片长期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规律和内在机制的研究;要结合多种方法,加强多时空尺度植物叶片WUE及其之间的转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叶片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下美洲黑杨不同无性系间叶片δ^(13)C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27
13
作者 赵凤君 高荣孚 +2 位作者 沈应柏 苏晓华 张冰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41,共6页
通过温室中控制浇水量的方法 ,对 12个美洲黑杨无性系间总生物量、长期水分利用效率 (WUEL)的差异 ,及WUEL 差异与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各无性系的总生物量均显著下降 ,而δ1 3C明显上... 通过温室中控制浇水量的方法 ,对 12个美洲黑杨无性系间总生物量、长期水分利用效率 (WUEL)的差异 ,及WUEL 差异与叶片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各无性系的总生物量均显著下降 ,而δ1 3C明显上升 ;同等水分处理下 ,无性系间总生物量、WUEL 差异显著 ,J2 、J6 、J7、J8、J9是生物量大、WUEL 高的优良无性系 ;δ1 3C的差异在水分处理间达到极显著水平 ,在无性系间也达到显著水平 ,均方的比较结果显示水分是引起δ1 3C差异的主要因素 ;同等水分处理下δ1 3C和WUEL 正相关 ,各水分处理下二者的相关系数都在0 70以上 ;同等水分处理下 ,δ1 3C是间接评估无性系间WUEL 差异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性系 水分处理 水分利用效率 水分胁迫 生物量 美洲黑杨 叶片 Δ^13C 稳定碳同位素 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土农田水肥条件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孟凯 张兴义 +1 位作者 隋跃宇 赵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9-121,共3页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黑土农田不同水肥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对水分条件变化反映较敏感,而玉米对养分条件变化反映较敏感,适宜水分条件下3种作物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其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相应增加;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3... 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黑土农田不同水肥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大豆对水分条件变化反映较敏感,而玉米对养分条件变化反映较敏感,适宜水分条件下3种作物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其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相应增加;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3种作物随水分含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作物产量 黑土 农田 水肥条件 水分条件 施肥水平 增加 反映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型配置及施氮量对玉米间作豌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15
作者 史中欣 柴强 +1 位作者 杨彩虹 秦安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3,共5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水平和带型配置对玉米间作豌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间作豌豆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介于1.08~1.55之间,3:4间作模式的产量显著高于2:4间作模式,施氮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而...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施氮水平和带型配置对玉米间作豌豆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间作豌豆具有显著的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介于1.08~1.55之间,3:4间作模式的产量显著高于2:4间作模式,施氮能够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而中、高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间作的耗水量比单作高13.66%~18.93%,3:4间作模式在中施氮处理的耗水量显著高于2:4间作模式,玉米对间作复合群体的影响大与豌豆;施氮条件下玉米间作豌豆显著提高了WUE,3:4间作模式在高施氮水平的WUE显著高于2:4间作模式,而中、高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2:4间作模式中玉米对复合群体的贡献大,3:4间作模式中豌豆对复合群体的贡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带型配置 间作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灌溉提高紫叶生菜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翔 张淑香 龙怀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34-1440,共7页
【目的】针对目前设施农业中常用的灌溉方式容易造成土表水分蒸发和水肥流失,且不能按照作物所需自动供水供肥的现状,本研究探讨了负压灌溉提高紫叶生菜的产量和品质,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机理。【方法】在温室内... 【目的】针对目前设施农业中常用的灌溉方式容易造成土表水分蒸发和水肥流失,且不能按照作物所需自动供水供肥的现状,本研究探讨了负压灌溉提高紫叶生菜的产量和品质,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机理。【方法】在温室内进行盆栽试验,以紫叶生菜(Lactuca sativa L.)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灌溉处理:常规灌溉、滴灌和负压灌溉。收获后,测定了紫叶生菜的产量,分析了品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花青素和硝酸盐含量),植株的养分(氮、磷和钾)浓度和吸收量,监测了土壤水分含量动态的变化,计算了水分消耗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细菌在门分类上的群落结构组成。【结果】负压灌溉下显著提高紫叶生菜的产量和品质,负压灌溉比常规和滴灌处理的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68.1%和29.0%,也提高了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花青素的含量,减少了硝酸盐含量。与常规灌溉相比负压灌溉显著提高了紫叶生菜氮、磷、钾的浓度和含量,分别提高13.0%、14.4%、38.4%和90.2%、92.6%、135.5%。紫叶生菜在负压灌溉下耗水量最少,为9900 cm3,比常规和滴灌处理分别减少了23.8%和23.8%;负压下水分利用效率比常规和滴灌分别显著提高了122.2%和70.5%。同时负压灌溉处理下动态的土壤含水量处于10.3%~11.3%之间,变异范围低于常规和滴灌处理9.2%~11.6%。通过高通量测序紫叶生菜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发现,负压灌溉处理下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表现为OTU、Chao1和Shannon指标的数值显著高于常规和滴灌处理,其数值分别为1808、2437和8.48,分别比常规灌溉处理显著提高了15.2%、15.7%和3.16%。同时也改变了细菌在门分类水平上组成的相对丰度,在负压灌溉处理下比常规和滴灌处理分别提高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在细菌门分类上的相对丰度。【结论】本试验证明了负压灌溉系统通过土壤水肥平稳供应机制,实现了紫叶生菜高产优质且高效利用水分的目标。因此,负压灌溉系统相比常规和滴灌,显著提高了紫叶生菜的产量和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为设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生菜 负压灌溉 产量和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根际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肥调控下糯玉米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英捷 傅丰贝 李伏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4-118,126,共6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7个不同生育期亏水组合和4种施肥水平对糯玉米生长、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 )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灌水相比,中肥水平时拔节前期~孕穗期中度亏水明显降低总耗水量而不显著影响糯玉米总...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7个不同生育期亏水组合和4种施肥水平对糯玉米生长、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 )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灌水相比,中肥水平时拔节前期~孕穗期中度亏水明显降低总耗水量而不显著影响糯玉米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和WUE ,但是该处理WUE稍高于其它亏水处理。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明显增加糯玉米孕穗期和开花期叶面积、总干物质量和WUE,并缩短玉米开花至吐丝天数为0.7~1.0 d ,其中中肥水平时总干物质量、干子粒产量、WUEt (以干物质为基础)和WUEs (以干子粒产量为基础)分别提高37.7%、50.0%、33.1%和45.1%。因此,中肥水平时(N、P2 O5、K2 O分别为0.25、0.10、0.25g·kg^-1)糯玉米拔节前期~孕穗期进行中度亏水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施肥水平 水分亏缺 总干物质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旱区华北落叶松个体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恭祥 季蒙 +4 位作者 王彦辉 熊伟 王云霓 王志波 杨跃文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定量研究华北落叶松个体水分利用特征,2010年5~10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内,通过测定树干径向生长和树干液流速率变化,估计了华北落叶松个体生产力、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表明:在生长季内... 为定量研究华北落叶松个体水分利用特征,2010年5~10月在宁夏六盘山北侧叠叠沟小流域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固定样地内,通过测定树干径向生长和树干液流速率变化,估计了华北落叶松个体生产力、蒸腾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研究表明:在生长季内,华北落叶松个体WUE与蒸腾量的变化表现一致,均为先略有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规律,6月份最高。个体WUE在0.88~9.73 g/kg之间,平均值为3.97 g/kg,6月份的WUE最大。除空气湿度外,华北落叶松个体水平的WUE与太阳辐射、降水、温度、风速等气象因子都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但与太阳辐射和潜在蒸发散达到显著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个体水平 水分利用效率 生产力 蒸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播蚕豆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19
作者 郭松年 丁林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4-75,78,共3页
设计4个水平的调亏灌溉试验处理,对临蚕5号蚕豆的产量水平、群体水平和叶片水平3个层次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籽粒产量水平的WUE为1.24 kg/m3,最大籽粒产量时的耗水量为4 988.9 m3/hm2;各个处理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均在开花... 设计4个水平的调亏灌溉试验处理,对临蚕5号蚕豆的产量水平、群体水平和叶片水平3个层次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籽粒产量水平的WUE为1.24 kg/m3,最大籽粒产量时的耗水量为4 988.9 m3/hm2;各个处理的群体水分利用效率均在开花期较高,苗期及成熟期则较低;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阻抗呈二次关系曲线,而气孔阻抗随土壤含水量增大而减小,取得最大WUE时的土壤含水量应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2%左右。因此,通过控制土壤含水量来调节气孔阻抗是提高蚕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可行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水平 群体水平 叶片水平 蚕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旱地农田土壤水分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20
作者 郭素蓝 杜媛 +3 位作者 王琳 芦艳珍 杨三维 孙东宝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5-925,共11页
【目的】探明施肥对旱地土壤水分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指导旱地合理施肥、提升土壤肥力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8年在山西寿阳进行,种植作物为春玉米。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设置单施有机肥、单施化... 【目的】探明施肥对旱地土壤水分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为指导旱地合理施肥、提升土壤肥力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试验于2018年在山西寿阳进行,种植作物为春玉米。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CK),设置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以及有机无机肥配施3种肥料类型处理,每种肥料类型下又设置低肥(50 kg/hm^(2))、中肥(150 kg/hm^(2))及高肥(250 kg/hm^(2))3个施肥量(以N计),共10个处理。于2022年玉米收获期和2023年玉米播种前、收获期,调查农田土壤蓄水效率和水分蒸发量,生育期农田耗水量,以及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与不施肥CK相比,单施化肥处理的休闲期蓄水增加量、水分蒸发量和休闲期蓄水效率无显著变化;单施有机肥处理休闲期蓄水效率提高了89.1%;有机无机肥配施休闲期蓄水增加量显著提高了49.1 mm,水分蒸发量降低了50.7 mm,休闲期蓄水效率提高了157.6%。在低施肥量下,有机肥处理休闲期土壤蓄水增加量较化肥处理增加86.2%,休闲期土壤水分蒸发量降低33.8%,休闲期蓄水效率显著提升304.5%,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低、中和高施肥量下休闲期土壤蓄水增加量分别较化肥处理显著增加148.1%、245.8%和88.3%,休闲期土壤水分蒸发量分别显著降低39.8%、105.8%和48.6%,休闲期蓄水效率分别显著提升358.7%、337.5%和88.3%。与CK相比,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玉米产量分别显著提升了107.9%和121.7%,百粒重分别增加23.9%和29.1%,单位面积穗数分别增加23.2%和22.6%,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显著提升了96.5%和104.3%。中、高施肥量下,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玉米产量、百粒重、单位面积穗数、水分和降雨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有机肥单施处理。【结论】施用化肥能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休闲期土壤蓄存效率较差;施有机肥可增加土壤休闲期蓄水效率,然而即使高施肥量条件下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仍相对较低。相比之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可在中量(150 kg/hm^(2))和高量(250 kg/hm^(2))施肥条件下,有效促进水肥协调,保障玉米高产稳产,同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旱地玉米最佳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玉米 休闲蓄水效率 施肥水平 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