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产大豆主要群体生理参数与经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魏建军 罗赓彤 +1 位作者 张力 潘文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2-276,共5页
以新大豆1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超高产大豆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植株性状以及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光合生产率的动态及其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收获株数在28.87万株/hm2时,产量达到5695.2 kg/hm2;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后... 以新大豆1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了超高产大豆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植株性状以及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光合生产率的动态及其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收获株数在28.87万株/hm2时,产量达到5695.2 kg/hm2;叶面积指数在出苗后84 d达到最高,为5.29,总光合势达到2602 269 m2.d/hm2;光合生产率在出苗后105 d达到最大,为5.19 g/m2.d。新大豆1号在较低种植密度条件下,生长前期各项主要群体生理参数均优于较高种植密度;初花期和盛花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作物生长率与经济产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超高产 群体生理参数 经济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51
2
作者 杨楠 丁玉川 +4 位作者 焦晓燕 王劲松 董二伟 王立革 武萍 《农学学报》 2013年第7期11-17,共7页
为合理的种植密度可构建良好的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充分发挥高粱品种的增产潜力。以酿造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晋杂23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4.5万株/hm2、7.5万株/... 为合理的种植密度可构建良好的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充分发挥高粱品种的增产潜力。以酿造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晋杂23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4.5万株/hm2、7.5万株/hm2、10.5万株/hm2和13.5万株/hm2)对高粱生长、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增加,高粱株高相应增高,而茎粗相应变细;高粱的叶面积指数(LAI)、群体光合势(LAD)和总光合势呈显著性增加,而透光率、群体净同化率(NAR)、群体生长率(CGR)呈现递减的趋势;高粱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现递减的趋势,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性增加。在4.5万株/hm2~10.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籽粒产量随密度增加呈显著性增加,其中密度在10.5万株/hm2的籽粒产量比4.5万株/hm2增产13.8%。随着密度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相应增加,穗粒数相应减少,千粒重没有显著的影响。相关分析表明,种植密度与LAI、LAD、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而与透光率、NAR和CGR呈显著性负相关。本研究表明,种植密度对高粱群体生理指标、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酿造高粱‘晋杂23号’的种植密度以10.5万株/hm2为宜,在高粱生产中可形成良好的群体结构,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生长,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使生物产量与籽粒产量都达到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密度 群体生理指标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饲用玉米品种群体生理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国胜 薛吉全 +2 位作者 路海东 张仁和 邰书静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70-75,共6页
通过2种类型饲用玉米品种的密度定额试验,结果表明,2类饲用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明确了青贮青饲型玉米科多8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73万株/hm^2左右,合理叶面积指数吐丝期为6.80左右·成熟期保持在4.05以上... 通过2种类型饲用玉米品种的密度定额试验,结果表明,2类饲用玉米品种的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明确了青贮青饲型玉米科多8号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73万株/hm^2左右,合理叶面积指数吐丝期为6.80左右·成熟期保持在4.05以上.全生育期总光合势应维持在417.88万(m^2·d)/hm^2以上.平均净同化率应在5.72g/(m^2·d)以上.平均作物生长率在226.12kg/(hm^2·d)以上,其生物学产量可达到20778.4kgthm^2;粮饲兼用型玉米陕单310的适宜栽培密度为6.90~7.95万株/hm^2,合理叶面积指数吐丝期为5.71~6.47.成熟期为3.54~3.94,全生育期总光合势应在358.11万(m^2·d)/hm^2以上.平均净同化率在5.06g/(m^2·d)以上.平均作物生长率在183.66kg/(hm^2·d)以上.其籽粒产量可达7248.5kg/hm^2.生物学产量可达到14798.0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玉米 类型 群体生理指标 生物学产量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播与复播油葵产量形成及群体生理参数比较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杨相昆 魏建军 +2 位作者 张力 张占琴 田海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5,共7页
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在滴灌、种植密度和田间配置方式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了春播与复播油葵品种新葵20号产量形成及群体生理参数。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生育期、生物产量、籽实产量、收获指数分别为97d、9 271.9kg/hm2、4 349.0kg/hm2、0.47... 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在滴灌、种植密度和田间配置方式相同的条件下,比较了春播与复播油葵品种新葵20号产量形成及群体生理参数。结果表明,春播条件下,生育期、生物产量、籽实产量、收获指数分别为97d、9 271.9kg/hm2、4 349.0kg/hm2、0.47,复播条件下则分别为94d、14 413.5kg/hm2、41 06.4kg/hm2、0.35。春播和复播的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分别为4.54和5.52。每公顷春播的光合势(LAD)为93.25m2·d,开花后占77.6%;复播则为94.12m2·d,开花后占82.9%。春、复播全生育期平均净同化率(NAR)分别为3.67、5.26g/(m2·d)。采用更早熟的品种,提早播种,使灌浆提前,加之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增强光合产物向籽实转移,有望进一步提高复播油葵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葵 春播 复播 群体生理参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小麦群体生理变量对氮素供应量的响应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雷明 杨君林 上官周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3-65,共3页
试验研究不同N肥处理对旱作小麦群体结构参数、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N肥范围内小麦群体结构、分蘖数、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随施N肥量的增加而改善,但当N肥用量超过一定量时反而不利于... 试验研究不同N肥处理对旱作小麦群体结构参数、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N肥范围内小麦群体结构、分蘖数、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均随施N肥量的增加而改善,但当N肥用量超过一定量时反而不利于群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善。旱作农业生产中水肥间有明显耦合关系,肥料对作物增产作用依赖于土壤水分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旱地 氮素 供应量 水分利用效率 群体结构 群体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大豆主要群体生理参数的变化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魏建军 罗赓彤 +1 位作者 张力 张占琴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2-476,共5页
为探索新疆绿洲农田生态条件下气候因素对大豆生长的影响,2006、2007两年进行了大豆超高产栽培研究,产量分别达到5695.2kg.hm-2和4666.5kg.hm-2。分析2007年产量低的原因,发现在基本同样的栽培条件下,不同年份间大豆的群体主要生理参数... 为探索新疆绿洲农田生态条件下气候因素对大豆生长的影响,2006、2007两年进行了大豆超高产栽培研究,产量分别达到5695.2kg.hm-2和4666.5kg.hm-2。分析2007年产量低的原因,发现在基本同样的栽培条件下,不同年份间大豆的群体主要生理参数存在较大差异。2007年最大叶面积指数(Maximum area leaf index LAImax)为3.79,显著低于2006年的5.31;光合势在大豆生长的中后期也显著低于2006年,籽粒所占植株干物质的比例为35.6%,比2006年的38.0%低2.4个百分点。从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可以看出,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少是导致2007年产量低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2007日照时数的减少造成大豆叶片提前变黄、脱落,LAImax的显著降低,增加落花落荚,降低经济系数,导致减产。新疆大豆超高产栽培在加大水肥投入和增加密度上受到光照时间和光辐射量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超高产 群体生理参数 经济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群体生理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海泉 陈怡 +5 位作者 满为群 栾晓燕 刘鑫磊 来永才 马岩松 杜维广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38-543,共6页
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0为材料、设覆膜、未覆膜(CK)两个处理,在岗地和平地上研究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群体生理。结果表明: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在适应推广区域内是一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和推广价值的栽培技术,展览田试验(平地... 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0为材料、设覆膜、未覆膜(CK)两个处理,在岗地和平地上研究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群体生理。结果表明: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在适应推广区域内是一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和推广价值的栽培技术,展览田试验(平地)增产21%,东岗试验(岗地)增产25.4%;黑农40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光合生产率、群体中单叶光合速率、根瘤数及根瘤鲜重、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积累及分配,在黑农40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东岗试验(岗地)和展览田试验(平地)均是行间覆膜栽培高于未覆膜栽培(对照)。这些结果揭示了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的群体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行间覆膜 增产效果 群体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对高油玉米群体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柳延涛 李鲁华 +6 位作者 陈树宾 王友德 郭斌 王婷 段震宇 刘涛 张世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83-186,共4页
通过在新疆绿洲农区密度对高油玉米群体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油115在82500株/hm2密度的群体干物质生产率从拔节期到成熟期平均值达322.79 kg/hm2.d,高油298为308.52 kg/hm2.d,Sc704为267.92 kg/hm2.d,高于其他密度的群体。高油11... 通过在新疆绿洲农区密度对高油玉米群体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油115在82500株/hm2密度的群体干物质生产率从拔节期到成熟期平均值达322.79 kg/hm2.d,高油298为308.52 kg/hm2.d,Sc704为267.92 kg/hm2.d,高于其他密度的群体。高油115吐丝期至乳熟期的光合势平均在140.69万m2.d/hm2,Sc704吐丝期至乳熟期的光合势平均在99.54万m2.d/hm2.d,高油298吐丝期至乳熟期的光合势平均在130.87万m2.d/hm2。高油玉米一般在拔节期至乳熟期的净同化率较高,而在乳熟期以后高油玉米的净同化率明显没有对照Sc704的净同化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高油玉米 群体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东平原夏玉米高产群体生理指标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郭振升 皇甫自起 +2 位作者 张慎举 刘艳侠 侯乐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054-4057,共4页
选用杂交夏玉米品种吉祥1号,设置7个种植密度,研究了豫东平原夏玉米产量突破13 000 kg/hm2的群体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豫东平原实现13 000 kg/hm2以上夏玉米产量的适宜种植密度为8.25万~9.00万株/hm2,产量构成为穗数81 097~88 020穗/hm... 选用杂交夏玉米品种吉祥1号,设置7个种植密度,研究了豫东平原夏玉米产量突破13 000 kg/hm2的群体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豫东平原实现13 000 kg/hm2以上夏玉米产量的适宜种植密度为8.25万~9.00万株/hm2,产量构成为穗数81 097~88 020穗/hm2、每穗粒数473.3~501.2、千粒重323.3~326.4 g;群体最大叶面积系数吐丝期最高,为5.94~6.33,到完熟期仍维持在4.39~4.67;群体全生育期总光合势为437.03~470.46(hm2·d)/hm2,平均净光合生产率为6.07~6.20 g/(m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产量 群体生理指标 豫东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群体生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瑞平 李志刚 +2 位作者 马日亮 王贵平 包凤利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4,共4页
为探讨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对大豆群体生理的影响,选择垦丰16为材料,在4个密度(分别为30×104、33×104、36×104、39×104株.hm-2)栽培条件下,测定了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单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指标。结果表... 为探讨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对大豆群体生理的影响,选择垦丰16为材料,在4个密度(分别为30×104、33×104、36×104、39×104株.hm-2)栽培条件下,测定了大豆株高、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单株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出苗后66 d株高达最高;而单株干物质积累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鼓粒期各处理光合势均达最高。结果显示:单株籽粒重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而群体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36×104株.hm-2下,产量最高(4364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上三行 大豆 密度 群体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穗型水稻产量与群体生理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志列 王术 +1 位作者 秦阳 徐士铁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59-362,共4页
根据穗倾角穴穗颈节至穗尖的连线与茎秆延长线的夹角雪的大小,将参试的12个品种划分为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3种类型,研究了不同穗型的群体形态生理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弯曲穗型品种抽穗期干物重较高,直立穗型品... 根据穗倾角穴穗颈节至穗尖的连线与茎秆延长线的夹角雪的大小,将参试的12个品种划分为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3种类型,研究了不同穗型的群体形态生理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弯曲穗型品种抽穗期干物重较高,直立穗型品种抽穗后和成熟期干物重较高,抽穗后干物重占成熟期干物重的百分比也较高,半弯曲穗型上述方面介于二者之间。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和弯曲穗型的颖花/叶值相近,说明三者单位叶面积所负担的颖花数差异不大。就粒重/叶而言,直立穗型>半弯曲穗型>弯曲穗型。直立穗和半弯曲穗型品种抽穗后单个颖花拥有的干物质越多,成粒率越高。比叶重大的品种,抽穗后群体叶面积衰减缓慢,具有一定的群体叶面积,对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穗型 水稻 产量性状 群体生理性状 干物重 粒叶比 形态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对棉花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连涛 孙红春 +1 位作者 张永江 李存东 《中国棉花》 2013年第4期9-12,共4页
探讨在大田条件下,土壤氮素含量水平对棉花生长中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调控棉花早衰和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依据。设置3个氮素水平(纯N:低氮0kg.hm-2,中氮189.5kg.hm-2,高氮395.0kg.hm-2)处理,研究棉花生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LAI)、透光率(C... 探讨在大田条件下,土壤氮素含量水平对棉花生长中群体生理指标的影响,为调控棉花早衰和提高棉花产量提供依据。设置3个氮素水平(纯N:低氮0kg.hm-2,中氮189.5kg.hm-2,高氮395.0kg.hm-2)处理,研究棉花生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LAI)、透光率(CLP)、群体光合势(LAD)、群体净同化率(NAR)及作物生长率(CGR)指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棉花群体生理指标有所提高,但数值过高不利于产量提高。中氮处理达到最高产量,其LAI最高值为4.3,CGR最高值为16.71kg.hm-2.d-1,叶面积载荷量为21.6mg.cm-2。因此,适当氮素供应对棉花群体性能改善较为显著,对调控棉花群体生长发育及氮素管理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氮素 群体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地力的玉米群体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向阳 王晓光 +2 位作者 李植 曹敏建 王建辉 《辽宁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6-10,共5页
2007年和2008年对玉米大豆间作、并在间作区轮作的玉米群体与清种玉米群体生理参数和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间作群体的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6.60)高于清种群体(LAImax=4.39),且LAI>4的天数明显高于清种;在玉米各生育时... 2007年和2008年对玉米大豆间作、并在间作区轮作的玉米群体与清种玉米群体生理参数和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间作群体的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6.60)高于清种群体(LAImax=4.39),且LAI>4的天数明显高于清种;在玉米各生育时期,间作群体的群体生长率(CGR)、净同化率(NAR)、光合势(LAD)都大于清种,其中除NAR外,其它生理参数均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2007年、2008年玉米间作产量分别为525.70 kg/667m2和622.82 kg/667m2,分别比同年清种产量低1.6%和3.9%,但t测验结果表明,玉米间作与清种产量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以提高地力为出发点的合理的间、轮作是能够保证产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间作 轮作 群体生理参数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套作玉米复合群体生理生态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光明 杜洪作 鲁远源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6-9,48,共5页
80年代初,麦/玉/苕三茬多熟制就已成为四川盆地丘陵旱地的基本种植形式,对其研究频见报道,但对间套作增产机制,特别是对间套作复合群体生理生态的系统研究,目前还鲜见报道。因此,我们在重庆市作物所设置了不同规格,不同作物组合的间套... 80年代初,麦/玉/苕三茬多熟制就已成为四川盆地丘陵旱地的基本种植形式,对其研究频见报道,但对间套作增产机制,特别是对间套作复合群体生理生态的系统研究,目前还鲜见报道。因此,我们在重庆市作物所设置了不同规格,不同作物组合的间套作试验,其目的就是从复合群体生理生态的机理出发,弄清间套作增产的原理,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玉米 群体生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大豆高产群体生理参数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龙平 李继存 +2 位作者 王艳红 刘国伟 杨琳 《大豆科技》 2008年第4期14-16,25,共4页
为寻求夏大豆高产生理指标,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对鲁宁1号和鲁豆11号的叶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密度与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叶面积、光合势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与鲁宁1号和鲁豆11号的产量... 为寻求夏大豆高产生理指标,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对鲁宁1号和鲁豆11号的叶面积、光合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密度与经济产量、生物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叶面积、光合势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与鲁宁1号和鲁豆11号的产量呈正相关关系。250kg/667m2夏大豆鲁宁1号的平均叶面积系数应在3.14以上,总光合势在16.06万m2.d以上,干物质积累在505.30kg/667m2以上;鲁豆11号的平均叶面积系数在3.56以上,总光合势18.57万m2.d以上,干物质积累在533.40kg/667m2以上。两品种18000株/667m2均可获较高产量,适当提高生育后期光合能力对于获得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群体生理参数 密度 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铃期土壤含水量对棉花群体生理和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富裕 杨建荣 +4 位作者 李蒙春 陈忠良 张勇 李锦辉 刘莉君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2期93-98,共6页
对两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棉花高产品种,从开花前至盛铃期以前,模拟生产中常出现的四种棉田供水情况,研究表明:花铃期适水供应处理棉田,叶面积指数增长快、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高、产量高,主要原因在于棉花群体光合速率高,呼吸虽高,... 对两个不同生态类型的棉花高产品种,从开花前至盛铃期以前,模拟生产中常出现的四种棉田供水情况,研究表明:花铃期适水供应处理棉田,叶面积指数增长快、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高、产量高,主要原因在于棉花群体光合速率高,呼吸虽高,但呼吸所占比例较低所致。后旱处理对棉花的产量影响不明显,但可大大提高水分利用率。中后旱处理对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最大;新陆早7号忍耐中后期干旱较弱于新陆早6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土壤含水量 产量 花铃期 群体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掖单12号群体生理参数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智泉 魏丙文 +2 位作者 尹抗 张顺增 张秀芹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2-34,共3页
掖单12号(478×81515)是目前我省正在推广的一个中秆、中熟、中穗玉米优良品种。为了探讨该品种的群体生理参数,为其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1年在安平县向屯村... 掖单12号(478×81515)是目前我省正在推广的一个中秆、中熟、中穗玉米优良品种。为了探讨该品种的群体生理参数,为其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试验、示范,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于1991年在安平县向屯村、南王庄村两地进行,供试品种为掖单12号。设每亩3000、4000、5000、5500、6000、7000株6个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掖单12号 群体生理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型玉米群体生理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智泉 魏秉文 +2 位作者 尹抗 张顺增 张秀芹 《河北农业科学》 1992年第4期1-5,共5页
本文从群体水平上对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的几项主要生理参数进行了生长分析,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亩产750~800公斤,最大叶面积指数要达到5.5左右,成熟时叶面积指数3.0以上;总光合势20×104m^2·d,且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光合势需占... 本文从群体水平上对紧凑型玉米高产栽培的几项主要生理参数进行了生长分析,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亩产750~800公斤,最大叶面积指数要达到5.5左右,成熟时叶面积指数3.0以上;总光合势20×104m^2·d,且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光合势需占总光合势的2/3以上;净同化率7.2~6.9g/m^2·d;群体干物质积累量1500~1600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群体生理参数 高效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氮肥对关中灌区夏玉米(Zea mays L.)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8
19
作者 马国胜 薛吉全 +3 位作者 路海东 张仁和 邰书静 任建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1-668,共8页
合理的密度是玉米构建良好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的基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是玉米进行光合生产的营养物质保障。运用作物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试验设计,研究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密度与氮肥耦合和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 合理的密度是玉米构建良好群体结构、优化群体光合生理功能的基础,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是玉米进行光合生产的营养物质保障。运用作物群体生理学的方法,采用二次饱和D试验设计,研究了关中灌区夏玉米密度与氮肥耦合和群体光合生理指标的关系及其效应,明确了在关中灌区夏播条件下,在45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籽粒产量、总干物质积累量(DMA)、吐丝期叶面积指数(MLAI)、总光合势(LAD)、平均作物生长率(CGR)为正相关,在45000-60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叶片平均净同化率(NAR)为正相关,而在60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密度与玉米NAR为负相关;在氮素施用量≤600.0 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籽粒产量、DMA、CGR为正相关,在氮素施用量≤260.55 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MLAI、LAD为正相关,与玉米NAR为负相关,而在氮素施用量260.55-600.0kg/hm^2的范围内,氮素施用量与玉米MLAI、LAD为负相关,与玉米NAR为正相关。密度对其影响较大的指标为:籽粒产量、DMA、LAD、CGR和MLAI,影响较小的指标为:NAR;氮肥对其影响较大的指标为:DMA、CGR、籽粒产量、NAR,影响较小的指标为:LAD和MLAI。对籽粒产量和群体生理指标的综合影响效应,密度显著大于氮肥,玉米生产中,尤其要重视合理密植。通过对回归模型的解析,筛选确定了陕单8806玉米在关中灌区夏播中,实现高产的密度与氮肥耦合优化技术方案:合理密度为61713-66177株/hm^2,适宜纯氮施用量为309.88-569.02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Zea mays L.) 密度 氮肥 群体生理指标 籽粒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向日葵品种群体光合生理参数及产量比较 被引量:21
20
作者 崔良基 王德兴 +2 位作者 宋殿秀 孙恩玉 刘金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7-151,共5页
以3个向日葵品种为材料,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向日葵群体的光合生理特征。结果表明,向日葵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增长极快,出苗后第51d前后即达到最大值(LAImax)3.57~5.64。群体光合势与生物产量和子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净光... 以3个向日葵品种为材料,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向日葵群体的光合生理特征。结果表明,向日葵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增长极快,出苗后第51d前后即达到最大值(LAImax)3.57~5.64。群体光合势与生物产量和子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平均净光合率因品种和年份而异,范围在5.08~7.02g/m2.d。生物产量积累动态趋势为"慢-快-慢",符合Logistic方程。生物产量在各个器官中的分配比例一般为:茎秆(或子实)>子实(或茎秆)>叶片>葵盘>叶柄,子实所占比例即经济系数两年平均为29.7%和34.4%,因年份而异。早熟品种的经济系数大于中早熟和中熟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群体生理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