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调控乳酸菌生物膜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魏光强 王藤 +3 位作者 赵波 陶继芳 王道滇 黄艾祥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1-153,共13页
乳酸菌生物膜具有黏附性、抗逆性以及抗菌活性等多种物理特性和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改善食品质构以及食品的生物保鲜中。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需经历附着、形成、成熟、老化脱落和重新附着5个阶段,其形成受到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群体... 乳酸菌生物膜具有黏附性、抗逆性以及抗菌活性等多种物理特性和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改善食品质构以及食品的生物保鲜中。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需经历附着、形成、成熟、老化脱落和重新附着5个阶段,其形成受到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群体感应系统(quorum sensing system, QS)是细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基因表达调控系统,该系统通过信号分子靶向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细菌的生理功能。LuxS/AI-2型QS是调控乳酸菌益生特性的主要群体感应系统。明悉乳酸菌的LuxS/AI-2型QS及其调控生物膜形成的机制,对于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进一步应用至关重要。重点介绍了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以及LuxS/AI-2型QS调控乳酸菌生物膜形成的5个调控元件,即信号分子AI-2(autoinducer-2)、关键调控基因(luxS、tuf、fba、gap)、关键调控蛋白(LuxS、LacI、AraC、PadR以及Rbs家族蛋白)、信号分子AI-2的可能受体蛋白(LuxP、LsrB、RbsB和含有dCACHE结构域的受体蛋白)以及关键代谢路径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信号分子AI-2调控乳酸菌生物膜形成的可能分子机制,以及信号分子AI-2受体蛋白的筛选策略。希望为深入了解LuxS/AI-2型QS调控乳酸菌生物膜的形成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生物膜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 受体蛋白 分子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高产乳酸菌株筛选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蔡针华 程娜 +1 位作者 贾震虎 逄晓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6-71,共6页
为深入研究乳酸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对8株乳酸菌产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自体诱导剂-2(Autoinducer-2,AI-2)情况进行了检测,7株乳酸菌中检测到明显的AI-2信号分子,且其中3株产生AI-2信号极强;对高产AI-2的菌株,通过RT-PCR对乳酸菌luxS基因和LD... 为深入研究乳酸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对8株乳酸菌产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自体诱导剂-2(Autoinducer-2,AI-2)情况进行了检测,7株乳酸菌中检测到明显的AI-2信号分子,且其中3株产生AI-2信号极强;对高产AI-2的菌株,通过RT-PCR对乳酸菌luxS基因和LDH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高产AI-2的乳酸菌其luxS基因表达较强,而LDH基因表达较弱;最后分析了酸性环境与乳酸菌信号分子AI-2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培养基酸性越强,乳酸菌产AI-2信号越强。luxS基因是AI-2信号合成的关键基因,AI-2信号分子提高了乳酸菌的耐酸性,有利于乳酸菌通过群体感应信号调控肠道内的酸碱平衡和菌群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群体感应 ai-2 LUXS基因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信号分子AI-2合成蛋白LuxS表达条件
3
作者 李祎 韩朔 +2 位作者 王玉琪 秦梦园 吴晓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3,I0009,共9页
群体感应是一种由自诱导物(autoinducers,AIs)介导的、细菌密度依赖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已经被证实参与细菌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信号分子AI-2介导的Lux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并备受关注.AI-2的合成依赖... 群体感应是一种由自诱导物(autoinducers,AIs)介导的、细菌密度依赖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已经被证实参与细菌多种生理功能的调控.信号分子AI-2介导的Lux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广泛存在于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并备受关注.AI-2的合成依赖于S-核糖同型半胱氨酸酶(LuxS)的催化作用,而LuxS蛋白则是由luxS基因经过转录、翻译得到的.为了探索LuxS蛋白在表达菌株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的最佳表达条件,从而获得较高产量且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的LuxS蛋白.首先对LuxS蛋白结构进行预测,确定E.coli BL21(DE3)作为表达菌株.其次,在单因素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响应面法优化LuxS蛋白的表达条件.在菌液浓度OD 600为0.5、诱导温度为37℃、IPTG浓度为0.5 mmol/L、诱导时间为31 h条件下,获得LuxS蛋白的最高表达量.研究成功优化了LuxS蛋白在E.coli BL21(DE3)中的诱导表达条件,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LuxS蛋白,并在后续的研究中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信号分子AI-2,为体外合成AI-2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ai-2 LuxS蛋白 原核表达 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强肠球菌SQ-3-2基于Lux S群体感应系统信号分子AI-2的检测及方法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腾 贺银凤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8-173,共6页
通过生物学方法检测坚强肠球菌SQ-3-2是否产生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将坚强肠球菌SQ-3-2培养上清液加入到由哈维氏弧菌BB170构成的特异性报告系统中,使用多功能酶标仪化学发光模式检测荧光强度,通过与AB培养基空... 通过生物学方法检测坚强肠球菌SQ-3-2是否产生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并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将坚强肠球菌SQ-3-2培养上清液加入到由哈维氏弧菌BB170构成的特异性报告系统中,使用多功能酶标仪化学发光模式检测荧光强度,通过与AB培养基空白对照进行荧光强度的比较得出坚强肠球菌SQ-3-2是否产生具有活性的AI-2信号分子,同时依据荧光强度的大小对加样比和酸碱度两个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坚强肠球菌SQ-3-2培养上清液中含有AI-2信号分子,随着菌体密度的增加信号分子AI-2的浓度也随之增大,在对数期末期达到最大值。方法优化实验证明最佳检测条件为待测样品pH=7,加样比例为1∶100。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坚强肠球菌SQ-3-2的Lux S系统打下基础。同时,方法优化实验为检测各类乳酸菌是否分泌AI-2信号分子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强肠球菌SQ-3-2 信号分子ai-2 检测 方法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在乳酸菌细菌素合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满丽莉 向殿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4-220,共7页
乳酸菌细菌素具有抑菌谱广、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等优势,作为新型生物防腐剂备受青睐,但目前工业化应用的细菌素数量有限,合成量低是其应用受限的重要原因。国内外研究显示与特定的微生物共培养是提高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有效方法,该过... 乳酸菌细菌素具有抑菌谱广、稳定性高、安全性高等优势,作为新型生物防腐剂备受青睐,但目前工业化应用的细菌素数量有限,合成量低是其应用受限的重要原因。国内外研究显示与特定的微生物共培养是提高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有效方法,该过程受到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文章从乳酸菌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的组成及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在乳酸菌细菌素合成中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乳酸菌细菌素合成量的提高和工业化应用的实现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xS/ai-2群体感应系统 乳酸菌 细菌素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马文敏 陈轩岐 +5 位作者 马红霞 张文慧 孔令聪 周昱伽 胡元元 贾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853-2867,共15页
近年来,宿主导向的抗菌药物研发逐步成为抗感染领域的热点。通过研究宿主和病原菌的相互作用机制,发现免疫系统是宿主导向抗菌药物的关键靶点之一。在以细菌为首的微生物种群中存在一种通讯交流系统,称为群体感应系统,其主要用于调整多... 近年来,宿主导向的抗菌药物研发逐步成为抗感染领域的热点。通过研究宿主和病原菌的相互作用机制,发现免疫系统是宿主导向抗菌药物的关键靶点之一。在以细菌为首的微生物种群中存在一种通讯交流系统,称为群体感应系统,其主要用于调整多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协调群体行为。当微生物分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达到阈值浓度时,激活了群体感应系统并引起微生物整体基因表达变化。除了对微生物自身密度的调控外,群体感应信号分子还可以作为病原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纽带进入宿主免疫系统并发挥作用,在影响免疫细胞形态结构、细胞因子分泌以及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导致宿主免疫损伤,造成宿主免疫功能失常。因此以宿主免疫系统为作用靶点,以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为目标开发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原菌对宿主免疫功能的侵袭并协助宿主抗菌。本文对重要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引发的宿主免疫应答反应机制进行综述,深入探究宿主导向抗菌药物的可能作用靶点,以期为预防或治疗病原体感染以及相关药物研发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系统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 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及其检测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俊伟 凌保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1-909,共9页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种内与种间传递信息的重要通讯机制,是细菌感染防治的重要靶点。然而,QS网络复杂多样,信号分子种类繁多,含量低,其检测是QS系统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QS信号分子结构和相应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种内与种间传递信息的重要通讯机制,是细菌感染防治的重要靶点。然而,QS网络复杂多样,信号分子种类繁多,含量低,其检测是QS系统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对QS信号分子结构和相应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以期为QS系统通路与机制,药学、食品、临床、环境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信号分子 生物传感器 仪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颗粒化过程中信号分子AI-2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松亚 陈炳桦 +5 位作者 刘彪 王林裴 王乐 谷得明 周一鸣 王笑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17-5225,共9页
群体感应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间的信息交流机制,autoinducer-2 (AI-2)作为一种“种间通讯”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因其在调节细菌基因表达和聚集中的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颗粒污泥作为一种微生物聚集体,因其具有微生物量多、沉降性... 群体感应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间的信息交流机制,autoinducer-2 (AI-2)作为一种“种间通讯”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因其在调节细菌基因表达和聚集中的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颗粒污泥作为一种微生物聚集体,因其具有微生物量多、沉降性好、抗负荷冲击能力强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大量的研究表明AI-2介导的群体感应在污泥颗粒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AI-2信号分子的形成和介导的群体感应作用机制、AI-2的检测方法、AI-2形成中的影响因素与在颗粒污泥中的分布,总结了AI-2在颗粒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最后对AI-2介导群体感应在颗粒污泥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深入理解群体感应对污泥颗粒化的调控作用以及推进污泥颗粒化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群体感应 ai-2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LuxS/AI-2群体感应研究进展
9
作者 龙唐晖 周江汇 +5 位作者 詹彦波 张健 赵向辉 李艳娇 欧阳克蕙 邱清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3-1903,共11页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 QS)是细菌利用信号分子进行种内或种间交流的一种通讯机制,借助该通讯机制微生物群体可以实现微生物个体无法完成的生理功能或行为调节,如生物膜形成、毒素分泌和生物发光等,以增强对外界胁迫环境的适应性。...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 QS)是细菌利用信号分子进行种内或种间交流的一种通讯机制,借助该通讯机制微生物群体可以实现微生物个体无法完成的生理功能或行为调节,如生物膜形成、毒素分泌和生物发光等,以增强对外界胁迫环境的适应性。近期多组学研究发现,以自体诱导物-2(autoinducer-2, AI-2)为信号分子、LuxS为调节蛋白介导的LuxS/AI-2 QS是瘤胃微生物之间交流的主要通讯机制,影响着瘤胃微生物对饲料的利用效率。本文从AI-2的化学结构和转导途径对微生物LuxS/AI-2 QS进行总结,对LuxS/AI--2 QS在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定殖和饲料消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并对LuxS/AI-2 QS在饲料消化、应激调控中的潜在作用进行展望,以期为通过LuxS/AI-2 QS调控瘤胃微生物消化代谢和稳态的生产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xS/ai-2群体感应 生物膜 瘤胃微生物 群落稳定性 饲料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ux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蕾 桂萌 +1 位作者 武瑞赟 李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54-262,共9页
生物被膜是大多数细菌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生长方式,使菌体具有浮游态时不具有的优势。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该系统是细菌依赖于群体密度而调控其生理行为的一种机制。其中Lux S/2型自诱导物(autoinducer 2,AI-2)群体... 生物被膜是大多数细菌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生长方式,使菌体具有浮游态时不具有的优势。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该系统是细菌依赖于群体密度而调控其生理行为的一种机制。其中Lux S/2型自诱导物(autoinducer 2,AI-2)群体感应系统又称种间群体感应系统,广泛存在于G^(+)及G^-菌中。其信号分子AI-2被认为是种间通用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多种细菌的生物被膜。此外,目前已发现多种Lux 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它们可以影响许多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目前研究人员已开始致力于揭示Lux 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这对于进一步理解Lux 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与生物被膜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Lux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 2型自诱导物 群体感应抑制剂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信号分子AI-2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博 顾悦 +2 位作者 燕彩玲 贾原博 贺银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通过V.harveyi BB170生物学方法检测分离自内蒙古锡盟地区的8株乳酸菌产生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情况,筛选出高产信号分子AI-2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探究信号分子AI-2变化规律。结果表明:8株乳酸菌均能够分泌具有活性的信号分子A... 通过V.harveyi BB170生物学方法检测分离自内蒙古锡盟地区的8株乳酸菌产生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的情况,筛选出高产信号分子AI-2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探究信号分子AI-2变化规律。结果表明:8株乳酸菌均能够分泌具有活性的信号分子AI-2,其中,菌株2-1产信号分子AI-2的能力显著优于其他7株乳酸菌(p<0.05);高产AI-2的乳酸菌菌株2-1经鉴定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随着2-1菌体的生长信号分子AI-2的浓度也随之增大,并且信号分子AI-2浓度在稳定期初期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乳酸菌 信号分子a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凡纳滨对虾源鳗弧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检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潘玉荣 张彩丽 +2 位作者 朱素芹 孙秀娇 曾名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147,共6页
旨在检测从凡纳滨对虾体内选取的一株鳗弧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利用报告菌株结合薄层层析法鉴定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VA)分泌的高丝氨酸内酯类(AHLs)信号分子,利用哈维氏弧菌V.harveyi JMH597和V.harveyi JAF375作为报告菌株分... 旨在检测从凡纳滨对虾体内选取的一株鳗弧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利用报告菌株结合薄层层析法鉴定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VA)分泌的高丝氨酸内酯类(AHLs)信号分子,利用哈维氏弧菌V.harveyi JMH597和V.harveyi JAF375作为报告菌株分别检测了VA分泌的AI-2和CAI-1信号分子活性与细菌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VA能分泌3种类型的信号分子:AHLs信号分子、AI-2信号分子和CAI-1信号分子,其中分泌的AHLs有N-3-羟基-己酰基-高丝氨酸内酯(3-OH-C6-HSL)、N-3-辛酰基-高丝氨酸内酯(C_8-HSL)和N-3-氧代-辛酰基-高丝氨酸内酯(3-oxo-C_8-HSL)。VA分泌的AHLs、AI-2和CAI-1均具有密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弧菌 群体感应 AHLs信号分子 ai-2类信号分子 Cai-1类信号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HE-1由AI-2/LuxS介导的群体感应与生物膜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腾 田建军 +2 位作者 李梓媛 贾原博 贺银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0-132,136,共4页
本研究从AI-2/LuxS群体感应出发,研究植物乳杆菌HE-1的AI-2信号分子生成与生物膜形成的关系,同时对luxS基因进行扩增,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验证菌株HE-1的AI-2信号分子产生。研究使用生物发光的方法检测植物乳杆菌HE-1不同培养时间AI-2的产... 本研究从AI-2/LuxS群体感应出发,研究植物乳杆菌HE-1的AI-2信号分子生成与生物膜形成的关系,同时对luxS基因进行扩增,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验证菌株HE-1的AI-2信号分子产生。研究使用生物发光的方法检测植物乳杆菌HE-1不同培养时间AI-2的产生量;使用微孔板法确定不同时间点生物膜的生成量;之后使用PCR的方法扩增其luxS基因片段,对扩增片段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HE-1的生物膜生成时间和生成量与AI-2信号分子的产生时间和产生量非常吻合,luxS基因成功扩增,同源性分析显示植物乳杆菌HE-1与已知植物乳杆菌luxS基因同源性高达99%以上。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植物乳杆菌HE-1生物膜生成与AI-2/LuxS群体感应系统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并且luxS基因的扩增成功和同源性分析从分子生物学上验证了植物乳杆菌HE-1具有产生AI-2信号分子的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2 LuxS群体感应 生物膜形成 luxS基因扩增及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群体感应种类及其信号分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立燕 刘永生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细菌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效应为存在于细菌中,通过响应细菌细胞的密度变化而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随着细菌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菌通过QS的作用产生、释放类激素分子-自诱导物(Autoinducers,AI)并积聚在细菌细胞的外环境中,... 细菌的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效应为存在于细菌中,通过响应细菌细胞的密度变化而调节基因表达的机制。随着细菌细胞数目的增加,细菌通过QS的作用产生、释放类激素分子-自诱导物(Autoinducers,AI)并积聚在细菌细胞的外环境中,细菌就是通过这种被称作AI的信号分子的浓度变化来进行信息交流[1]。AI是随着细菌细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的,当AI积聚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又反过来调控细菌内的一些基因的表达,导致一个信号转导级联反应开始,并最终使机体行为发生改变[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细胞 信号分子 群体感应 种类 基因表达 密度变化 细胞数目 信息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对单增李斯特菌AI-2类群体感应的干扰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雅茜 刘颖 +2 位作者 张瀛 房志家 孙力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87-92,共6页
利用群体感应抑制剂靶向干扰病源菌已成为有效控制致病性危害的突破口。本研究通过测定菌体浓度、哈氏弧菌BB170报告菌的发光值,研究不同浓度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DMHF)作用下单增李斯特菌(L.m)的生长与信号分子AI-2活性;通... 利用群体感应抑制剂靶向干扰病源菌已成为有效控制致病性危害的突破口。本研究通过测定菌体浓度、哈氏弧菌BB170报告菌的发光值,研究不同浓度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DMHF)作用下单增李斯特菌(L.m)的生长与信号分子AI-2活性;通过半固体穿刺法、结晶紫法及溶血平板法检测L.m的动力、生物膜及溶血性,来评价DMHF对L.m AI-2类QS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200μg/m L的DMHF能推迟L.m的生长,且明显抑制了L.m AI-2的活性,实验组的AI-2活性值均低于阴性对照组的40%,由此可判定DMHF是AI-2类QS的抑制剂;当DMHF浓度为100μg/mL时能明显抑制L.m的运动能力; 50、100和200μg/m L的DMHF对L.m生物膜的形成抑制率分别为29.72%、44.88%和75.27%; 200μg/m L的DMHF完全抑制溶血环的产生,本研究为利用DMHF作AI-2类QS的抑制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4-羟基-2 5-二甲基-3(2H)-呋喃酮 群体感应抑制剂 ai-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及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对蜂房哈夫尼亚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马艳 李婷婷 +1 位作者 崔方超 励建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2-47,共6页
为研究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Ha-01生物被膜形成的过程及不同培养条件(碳源、p H值、Na Cl质量分数、黏附材料)对其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超声波平板法及扫描电镜法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株Ha-01生物被膜活菌数及生长情况,并通... 为研究蜂房哈夫尼亚菌(Hafnia alvei)Ha-01生物被膜形成的过程及不同培养条件(碳源、p H值、Na Cl质量分数、黏附材料)对其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采用超声波平板法及扫描电镜法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菌株Ha-01生物被膜活菌数及生长情况,并通过添加外源标准群体感应信号分子(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N-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中的C6-HSL研究了AHLs与其生物被膜形成的关系。结果显示,菌株Ha-01生物被膜的形成与培养时间密切相关;在不同碳源的培养条件下形成生物被膜能力不同,其中在以木糖为培养基时形成量最大,达到7.51(lg(CFU/cm^2)),与在LB培养基中相比增加10.28%;在中性培养条件下更利于其生物被膜的形成,活菌数为7.77(lg(CFU/cm^2));在Na Cl质量分数为2%时,其生物被膜产生量最大,活菌数为7.18(lg(CFU/cm^2));在不同黏附材料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铝片、锌片、玻璃片,活菌数分别为7.22、6.48、6.11(lg(CFU/cm^2));且添加C6-HSL量越多,其生物被膜产生能力越强。研究表明,培养条件能够影响菌株Ha-01生物被膜形成,且AHLs可以调控其生物被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房哈夫尼亚菌 生物被膜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对生物膜修复中群体行为的调控机制
17
作者 王贺飞 刘佳 +5 位作者 王俊跃 林芳婧 常可一 丁恒 王建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81-3393,共13页
本文综述了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中群体感应(QS)系统主要的信号分子AHLs、AIPs和AI-2合成、调控群体行为的机制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结果显示,QS调节细菌群体行为过程主要有信号分子合成和释放、细菌识别信号分子并作出行为应答.S-... 本文综述了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中群体感应(QS)系统主要的信号分子AHLs、AIPs和AI-2合成、调控群体行为的机制及其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结果显示,QS调节细菌群体行为过程主要有信号分子合成和释放、细菌识别信号分子并作出行为应答.S-腺苷甲硫氨酸在多种信号分子合成中都可作为底物,这可能是QS系统与细菌协同进化的结果.一些信号分子不仅能调节同种属细菌的群体行为,还能介导无亲缘关系的细菌与植物的通讯过程.菌群通过QS协调群体内部的行为,改善群落结构,调控关键降解酶的合成,进而提高生物膜修复效率.最后,讨论了基于QS系统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信号分子 生物膜 群体行为 微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2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细菌生物膜感染的潜在新药 被引量:3
18
作者 夏培元 史惠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502-2507,共6页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粘附于非生物或生物表面后将其包裹在自身分泌的多聚物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细胞群落,是细菌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相对应的存在形式。临床上80%的感染都和生物膜相关。细菌粘附于人体内自身... 细菌生物膜是细菌粘附于非生物或生物表面后将其包裹在自身分泌的多聚物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立体结构的细胞群落,是细菌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相对应的存在形式。临床上80%的感染都和生物膜相关。细菌粘附于人体内自身组织或植入人体的医疗装置表面,如导管、隐形眼镜及心脏起搏器并形成生物膜时,由于生物膜的屏障作用及生物膜内细菌低代谢的特点,形成生物膜的细菌具有高度的耐药性并能逃避免疫系统攻击,使感染易慢性化并难于控制[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群体感应系统 LuxS/ai-2 细菌耐药 毒力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突变体文库的构建及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突变株的筛选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晓霞 马俊义 +4 位作者 魏娜 胡白石 李晓娟 杨小丽 安仙丽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36-1041,共6页
利用三亲杂交的方法将带卡那抗性的Mini-Tn5转座子随机插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xjl12基因组DNA中,构建插入不同位点的突变体文库,通过信号分子高效检测菌株JZAI,筛选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失活突变株。挑取2株野生株和筛选出的4株突变株,进行S... 利用三亲杂交的方法将带卡那抗性的Mini-Tn5转座子随机插入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xjl12基因组DNA中,构建插入不同位点的突变体文库,通过信号分子高效检测菌株JZAI,筛选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失活突变株。挑取2株野生株和筛选出的4株突变株,进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转座子Mini-Tn5以单拷贝随机诱变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获得成功;对筛出的4株突变株进行了致病性和烟草过敏反应测试,发现突变株明显降低了致病性,且2株突变株(5-17,2-57)在烟草上无过敏反应。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突变体文库的成功构建及筛选到不同突变位点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失活突变株,对从基因水平研究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致病分子机理及群体感应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 Mini-Tn5转座子 三亲杂交 群体感应 信号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感应调节对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影响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千 秦树敏 +7 位作者 杨晨曦 杜泽宇 唐清平 杨周洪 江佳骏 冯尧 万娟 李伟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630-3641,共12页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一种细胞间的通信机制,通过自诱导物(autoinducer,AI)的产生和响应,实现对细胞群体密度的调控,进而调节基因表达。在生物处理工艺中,QS对于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和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QS的三种主要...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一种细胞间的通信机制,通过自诱导物(autoinducer,AI)的产生和响应,实现对细胞群体密度的调控,进而调节基因表达。在生物处理工艺中,QS对于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和结构具有显著影响。本文综述了QS的三种主要信号分子类型: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cyl-homoserine lactones,AHLs)、自诱导肽(autoinducing peptides,AIPs)和自诱导物-2(autoinducer-2,AI-2),并探讨了它们在QS机制中的作用。此外,本文还系统地综述了QS增强和抑制的方法,以及QS在生物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包括活性污泥、生物膜工艺、颗粒污泥工艺和菌藻共生技术以及膜生物反应器。尽管QS在生物处理工艺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该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和未解决的问题。例如,多种信号分子的产生增加了理解QS机制的复杂性;QS调控生物处理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尚未大规模用于实际污水处理中。因此,深入研究QS在生物处理中的调节机制对于开发新的废水生物处理策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感应 生物处理工艺 信号分子 生物调控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