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颜诗帆 潘冰冰 +6 位作者 余婷 侯常苗 蒋宇 陈芳 王菁菁 刘艳娟 祝益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治疗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脓毒症组(20只)和HSYA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构建脓毒症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HSYA组造...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治疗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脓毒症组(20只)和HSYA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构建脓毒症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HSYA组造模后2 h皮下注射HSYA(2.25 mg/kg)。检测小鼠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及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肝组织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多元数据统计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HSYA治疗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潜在靶点,并对潜在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Metabo Analyst 5.0数据库对模型组和HSYA组差异代谢物与潜在靶点进行匹配,构建靶点-代谢物-代谢通路网络,使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HSYA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采用RT-qPCR验证核心基因表达。结果HSYA能降低模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恢复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代谢组学筛选出26个向假手术组回调的差异代谢物,包括氟芬那酸、白叶藤碱、邻苯二甲酸、甲氰菊酯等,主要涉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α-亚麻酸代谢等5条代谢通路。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HSYA治疗脓毒症急性肝损伤潜在靶点81个,涉及2735个GO条目、124条信号通路;联合分析共匹配到5个差异代谢物,对应IL1B、STAT3、PTGS2、TP53等14个靶点参与HSYA对脓毒症急性肝损伤代谢紊乱的调控。分子对接结果显示,HSYA与IL1B、STAT3、PTGS2、TP53有良好的结合活性。RT-qPCR结果显示,HSYA能抑制肝组织IL1B、STAT3、PTGS2基因表达。结论HSYA可能通过调节IL1B、STAT3、PTGS2基因表达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维持机体代谢稳态,从而减轻脓毒症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急性肝损伤 羟基红花黄色素a 网络药理学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天然染料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
2
作者 朱兰芳 高慧红 丁力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124,共8页
为鉴别天然染料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区别于化学合成染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一种天然染料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定量鉴别方法。采用25%甲醇水溶液提取、0.25 mL/min流动相流速、5μL进样体积、40℃柱温箱温度、以甲醇-10 mmol/... 为鉴别天然染料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区别于化学合成染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一种天然染料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定量鉴别方法。采用25%甲醇水溶液提取、0.25 mL/min流动相流速、5μL进样体积、40℃柱温箱温度、以甲醇-1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使用铂金埃尔默色谱柱C18(2.7μm,2.1mm×100 mm)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质量浓度在0.02~2.00 mg/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拟合度大于0.9990;最低检出限为0.125μg/L,定量限为0.42μg/L,回收率在不同质量浓度下为80%~95%;该方法能够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判定提供高效灵敏的检测方案,也为天然染料染色纺织品的产品质量判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定量分析 检出限 回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 被引量:58
3
作者 赵明波 邓秀兰 +1 位作者 王亚玲 屠鹏飞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3-595,共3页
建立了菊科植物红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用90℃水提取,以甲醇 0 5%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400nm。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4ng(按S/N=3计)。在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质量浓度为0... 建立了菊科植物红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用90℃水提取,以甲醇 0 5%磷酸水溶液(体积比为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400nm。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4ng(按S/N=3计)。在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质量浓度为0 04~0 40g/L(相当于绝对进样量为0 8~8 0μg)时线性良好,方法回收率高,重现性好。对26个不同产地和购买地的红花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红花 羟基红花黄色素a 中药 有效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被引量:38
4
作者 张海防 郭健新 +1 位作者 黄罗生 平其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6-460,共5页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和灌胃给药,HPLC测定血浆中药物的含量,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大鼠胆管插管收集给药后24 h胆汁;代谢笼收集大鼠给药后24 h尿样和粪便。结果...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和灌胃给药,HPLC测定血浆中药物的含量,3P97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大鼠胆管插管收集给药后24 h胆汁;代谢笼收集大鼠给药后24 h尿样和粪便。结果:静脉注射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胆汁累积排泄量为1.32%,尿中24 h累积排泄率为88.6%,粪便中没有检测到药物。灌胃给药绝对生物利用度是1.2%;胆汁累积排泄量为0.062%;尿中24 h累积排泄率为2.9%;粪便24 h累积排泄率为48%。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大鼠口服吸收较差,有胆汁外排效应;血中药物以肾排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药代动力学 绝对生物利用度 吸收 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海防 郭健新 +1 位作者 黄罗生 平其能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2-317,共6页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羟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机制。方法:大鼠灌胃给药和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分别给药后,用HPLC测定羟A的血药浓度和胃肠道中羟A残留量;大鼠小肠推进实验。结果:橄榄油、维拉帕米和环孢素显著性促进羟A的吸收(P<0.0...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羟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机制。方法:大鼠灌胃给药和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分别给药后,用HPLC测定羟A的血药浓度和胃肠道中羟A残留量;大鼠小肠推进实验。结果:橄榄油、维拉帕米和环孢素显著性促进羟A的吸收(P<0.01);橄榄油和川芎挥发油延缓了药物在肠道内的推进速度(P<0.01);羟A在胃内不吸收;羟A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羟A在胃肠道内的稳定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回肠、胃、空肠、十二指肠。结论:大鼠口服羟A时生物利用度受胃肠道蠕动速度、P-糖蛋白、吸收部位及其在胃肠道内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吸收机制 肠蠕动 P-糖蛋白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NMDAR_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6
作者 梁辉 范金英 +3 位作者 李爱华 周盛年 李强 朱海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94-196,共3页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safflowyellowA ,HSY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观察HSYA对MCAO 2h ,再灌注 0、1、3、6、9、12、2 4及 72h ,1、2周时脑组织病理和NMDAR1 蛋白... 目的 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safflowyellowA ,HSY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 ,观察HSYA对MCAO 2h ,再灌注 0、1、3、6、9、12、2 4及 72h ,1、2周时脑组织病理和NMDAR1 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HE染色显示缺血 2h再灌注 0~ 1h即可见神经细胞变性 ,细胞周围水肿 ,再灌注 3~ 6h可见软化灶。再灌注 12~ 2 4h ,软化灶扩大。治疗组可明显减轻缺血性损伤 ,神经细胞变性和坏死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MDAR1 蛋白在正常大鼠大脑皮质锥体样细胞上呈散在阳性表达。缺血再灌注 0~ 1hNMDAR1 蛋白表达即明显增高 ,3h左右达高峰 ,然后逐渐下降 ,2 4~ 72h表达明显低于正常 ,1~ 2周时表达开始恢复 ,但仍偏低。与同时间点对照组比较 ,HSYA可明显降低早期 (12h以内 )NMDAR1 蛋白的表达 ,上调后期 (2 4h以后 )NMDAR1 蛋白的表达。结论 HSYA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其对NMDAR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脑缺血 再灌注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潘剑 李绍平 +3 位作者 李建雄 连佛彦 黄燕 秦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0-694,共5页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二乙酸二氯荧光素盐(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罗丹明123(Rhodamine123)...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二乙酸二氯荧光素盐(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罗丹明123(Rhodamine123)染色法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Cyt-C、Bcl-2、Bax、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 1mmol/L MPP+处理SH-SY5Y细胞48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并诱导细胞产生凋亡,凋亡率达(38.6±1.8)%。而HSYA(15、60、120μmol/L)预处理1h,可明显增加SH-SY5Y细胞存活率(P<0.001),并能有效抑制MPP+诱导的细胞调亡(P<0.01);可明显抑制MPP+诱导的细胞内ROS的增加(P<0.001);也能有效抑制MPP+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P<0.01)。120μmol/L HSYA预处理能显著性增加Bcl-2/Bax比值(P<0.01);能够明显抑制MPP+诱导的胞质Cyt-C的释放(P<0.05)和Caspase-3、Caspase-9的高表达(P<0.05,P<0.05)。结论 HSYA预处理能明显提高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细胞存活率,可有效抑制细胞调亡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SH-SY5Y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红花的矿质元素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谭勇 李国玉 +2 位作者 成玉怀 刘中垒 卢杨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488-5489,5491,共3页
[目的]提高中药材红花的质量,为红花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疆红花中6种重金属和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果]161团的红花绒的M... [目的]提高中药材红花的质量,为红花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疆红花中6种重金属和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果]161团的红花绒的Mg含量达5080.00 mg/kg,红旗农场的红花绒的Mg含量为5.62 mg/kg,相差902.9倍。161团的红花绒的Fe含量比红旗农场的高3.6倍。两个产地的红花绒的Zn含量很接近,仅相差0.30 mg/kg。红旗农场的红花绒的Pb和As含量仅是161团的17.9%和61.4%。两个产地的红花绒的Hg含量仅相差0.0003 mg/kg。161团的红花绒样品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1.95%,红旗农场红花绒样品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2.02%。[结论]红旗农场和161团生产的红花的重金属含量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微量元素 重金属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杰 王国祥 +2 位作者 汤武装 施俊峰 陈峰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2期65-67,共3页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HSYA 100 mg加入生...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调脂稳定斑块、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HSYA 1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后静脉滴注,1次/d,治疗10 d。入院时及治疗10 d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入院时及治疗10 d时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β(IL-1β)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血清IL-1β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 HSYA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缺血损伤脑组织蛋白质硝基化修饰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瑞杰 孙莉 +2 位作者 刘星苗 梁浩 程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8-192,共5页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缺血损伤脑组织蛋白质硝基化修饰的影响。方法模拟体内蛋白质硝基化的2条主要途径,体外以BSA为底物,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干预组(以HSYA 0.01、0.1和1mmol/L干预),Western blot法检测HSYA对BSA硝基化...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缺血损伤脑组织蛋白质硝基化修饰的影响。方法模拟体内蛋白质硝基化的2条主要途径,体外以BSA为底物,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干预组(以HSYA 0.01、0.1和1mmol/L干预),Western blot法检测HSYA对BSA硝基化水平的影响。另选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HSYA 10mg/kg),每组15只。后2组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组织蛋白质硝基化水平及HSYA对硝基化修饰的影响;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高干预组蛋白质硝基化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以高干预组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脑组织中3-硝基酪氨酸仅有少量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加,而治疗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减少48.86%(P<0.01)。结论 HSYA对缺血损伤脑组织蛋白质硝基化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梗死 再灌注损伤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蛋白质硝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高糖作用下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沁园 黄敏丽 何纯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1324-1326,共3页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高糖培养下恒河猴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体外培养的RF/6A细胞,分为NG+H0组(含有5.5mmol/L葡萄糖,HSYA的浓度为0mg/L)及HG+H0、HG+H18、HG+H37...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高糖培养下恒河猴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体外培养的RF/6A细胞,分为NG+H0组(含有5.5mmol/L葡萄糖,HSYA的浓度为0mg/L)及HG+H0、HG+H18、HG+H37、HG+H73组(各组中均含有22mmol/L葡萄糖,HSYA的浓度分别为0,18,37,73mg/L)。培养24,48和72h,分别使用噻唑盐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增殖的活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各组中RF/6A细胞中VEGFmRNA的表达。结果:MTT检测结果表明,HSYA作用48h,HG+H37、HG+H73组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HG+H0组(P<0.01),随着HSYA浓度的增加,各组吸光度值降低。作用72h,HG+H18、HG+H37和HG+H73组细胞吸光度值均明显低于HG+H0组(P<0.01),随着HSYA浓度的增加,各组吸光度值降低,HG+H73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细胞吸光度值明显低于HG+H18和HG+H37组(分别为P<0.01和P<0.05)。RT-PCR实验结果表明:与HG+H0组相比,作用48h,HG+H37、HG+H73对RF/6A细胞VEGF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显著(P<0.01);而作用72h,HG+H18、HG+H37和HG+H73对高糖诱导的VEGFmRNA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HSYA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RF/6A细胞的增殖并下调高糖所致的VEGFmRNA表达升高,提示其可能机制是通过VEGF途经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痹洗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汤化琪 张志千 +5 位作者 汪文琪 李丹丹 夏坤 苏爽 王景红 孙毅坤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测定宣痹洗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正丁醇萃取的最佳条件并测定其含量。结果宣痹洗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最佳正丁醇萃取条件为正丁醇用量60 m L,萃取4次... 目的测定宣痹洗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正丁醇萃取的最佳条件并测定其含量。结果宣痹洗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最佳正丁醇萃取条件为正丁醇用量60 m L,萃取4次,每次振摇50 s,各因素影响顺序为正丁醇用量>萃取次数>振摇时间,测得宣痹洗剂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0.39μg/m L,平均回收率为97.06%,RSD=1.4%(n=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正丁醇萃取方法与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痹洗剂 羟基红花黄色素a 正丁醇萃取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保健饮料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红 郁晓艺 +2 位作者 李炳奇 田丽萍 汪河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2-234,共3页
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使用Kromasil-C18柱,甲醇-0.03mol/L醋酸溶液(V:V=22:7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20℃,波长403nm。本法快捷、简便精密、分离效果好、平均回收率98.5%,适用于保健食品中羟... 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使用Kromasil-C18柱,甲醇-0.03mol/L醋酸溶液(V:V=22:7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柱温20℃,波长403nm。本法快捷、简便精密、分离效果好、平均回收率98.5%,适用于保健食品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反相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激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万甜 吴敏瑞 齐振熙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激素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内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Cbfαl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5只,体重0.9~1.3 kg...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激素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内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Cbfαl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5只,体重0.9~1.3 kg,腹腔注射麻醉后,无菌条件下作胫骨和髂前上棘骨髓腔穿刺抽取骨髓血,分离出BMSCs,体外培养并传代,取第3代生长状态良好的BMSCs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用大剂量地塞米松诱导BMSCs成脂分化,抑制其成骨分化;羟基红花黄色素A低、中、高剂量组加入地塞米松作用的同时给予羟基红花黄色素A干预;空白组无特殊处理。1周后检测各组细胞内成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活性、Cbfαl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兔BMSCs内碱性磷酸酶活性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0.01),Cbfαl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而HSYA各组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治疗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可能与对抗激素诱导下的BMSCs成骨分化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羟基红花黄色素a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过氧化氢致L02细胞谷胱甘肽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娜 徐晓敏 +4 位作者 邱理红 李刚 许波 马成俊 王振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17-320,共4页
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L02人胎肝细胞内谷胱甘肽氧化的影响。采用5,5’-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DTNB)衍生化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L02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二硫苏糖醇(DTT)还原细... 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过氧化氢(H2O2)所致L02人胎肝细胞内谷胱甘肽氧化的影响。采用5,5’-二硫代双硝基苯甲酸(DTNB)衍生化法,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L02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浓度,二硫苏糖醇(DTT)还原细胞内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后测定细胞内总GSH含量,以此计算出细胞内GSSG含量。HSYA预处理L02人胎肝细胞24h,再加入H2O2孵育1h后,利用HPLC测定细胞内GSH和GSSG水平及GSSG/GSH比值的变化。结果表明:GSH在0.1-2m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定量限为0.1mmol/L,批内、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0%,样品的回收率均在95%-105%之间。此测定GSH方法准确、精密、重复性好、稳定性高,可用于细胞中GSH和GSSG的测定。H2O2处理后L02细胞内GSSG/GSH比值明显升高,HSYA能够降低L02细胞中GSSG水平,使GSSG/GSH的比值下降,表明HSYA能够改善H2O2所致L02细胞的氧化胁迫状态,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谷胱甘肽 高效液相色谱 氧化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血清的制备 被引量:2
16
作者 侯世斌 吕芳 +2 位作者 苏幼红 张富春 李江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0-154,共5页
目的:通过人工抗原的构建,制备抗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特异性抗血清。方法:采用直接合成法将HSY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的共价偶联,分别合成免疫抗原HSYA-BSA和包被抗原HSYA-OVA,并进行相关鉴定;用合成的人工抗原免疫家... 目的:通过人工抗原的构建,制备抗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特异性抗血清。方法:采用直接合成法将HSY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的共价偶联,分别合成免疫抗原HSYA-BSA和包被抗原HSYA-OVA,并进行相关鉴定;用合成的人工抗原免疫家兔,制得抗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特异性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鉴定。结果:根据建立的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得HSYA和BSA的结合比是50:1,HSYA和OVA的结合比是112.8:1;理想的包被抗原的浓度为4μg/ml,抗血清和二抗的工作浓度分别为1:200和1:2000;交叉反应实验表明,该抗体与芦丁、金合欢素的反应率均接近于零;亲和性实验结果表明,在0.25~2μg/ml浓度范围内,抑制率与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6.213lgx+102.47(r=0.9575),抑制中浓度IC50为1.5μg/ml,最低检测限为0.250μg/ml。结论:通过直接偶联法可以成功制备出具有抗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特异性抗血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半抗原 抗血清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抗晶状体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许静 蔡小军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正常兔培养的透明晶状体分为4组:对照组、Feton模型组、2.40mmol·L-1HSYA组和6.24mmol·L-1HSYA组进行体外培养,培养24h后观察各组...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对晶状体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正常兔培养的透明晶状体分为4组:对照组、Feton模型组、2.40mmol·L-1HSYA组和6.24mmol·L-1HSYA组进行体外培养,培养24h后观察各组晶状体的混浊情况;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组织学变化;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各组SOD、GSH-Px及MDA组织化学变化。结果(1)Feton模型组晶状体全部混浊,对照组、2.40mmol·L-1HSYA和6.24mmol·L-1HSYA组分别有17%、75%和33%发生雾状混浊;(2)光镜和电镜下见对照组组织结构基本正常,Feton模型组严重损害,2.40mmol·L-1HSYA组和6.24mmol·L-1HSYA组轻微损害;(3)4组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重比较:和对照组相比,Feton模型组2种抗氧化酶水平显著降低(P<0.01),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和Feton模型组相比,2.40mmol·L-1和6.24mmol·L-1HSYA组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HSYA可在体外保护晶状体免受氧化损伤,阻止脂质过氧化过程和白内障的形成,且高浓度组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晶状体培养 氧化损伤 脂质过氧化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4
18
作者 肖艳华 李艳艳 +1 位作者 崔猛 龚焕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15-19,共5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利用面积归一法,以高效液相检测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了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的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温度和超声时间.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时间对羟基红花黄色...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利用面积归一法,以高效液相检测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指标,考察了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确定了最佳的溶剂浓度、溶剂用量、提取温度和超声时间.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时间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的影响最为显著,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超声时间﹥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溶剂用量.最佳单因素为:70%的乙醇质量浓度、50℃的提取温度、体积比为15的溶剂用量、15 min的超声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在50℃下,加入10倍量的质量分数70%乙醇,超声提取20 min,固定提取次数为一次,此时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含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正交实验 超声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红花黄色素A腹腔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飞 乔栎 +1 位作者 刘建雄 张宏星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47-51,共5页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腹腔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组、低剂量HYSA组、高剂量HYSA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模型组腹腔注射0.9%NaCl溶液,丁苯酞组...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YSA)腹腔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组、低剂量HYSA组、高剂量HYSA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模型组腹腔注射0.9%NaCl溶液,丁苯酞组腹腔注射丁苯酞软胶囊混悬液,低剂量HYSA组腹腔注射5.0 mg/mL的HYSA,高剂量HYSA组腹腔注射10.0 mg/mL的HYSA,每天1次,连续5 d后,模型组、丁苯酞组、低剂量HYSA组、高剂量HYSA组使用小修正方法进行脑缺血再灌注处理,假手术组不处理。各组大鼠处理完毕后清醒4 h,采用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处理完毕后,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RTq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ax、Bcl-2、Caspase-3、c-fos mRNA,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ax、Bcl-2、Caspase-3、c-fos蛋白。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高剂量HYSA组、丁苯酞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低剂量HYSA组(P均<0.05)。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隙明显增大,细胞核减少且深染,细胞形态不规则;低剂量HYSA组较模型组细胞形态有一定改善,但部分细胞核仍浓缩深染;高剂量HYSA组和丁苯酞组细胞坏死明显改善,细胞形态恢复正常,细胞排列整齐。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Bax、Caspase-3、c-fos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均<0.05),Bcl-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高剂量HYSA组、丁苯酞组大鼠脑组织中Bax、Caspase-3、c-fos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低剂量HYSA组(P均<0.05),Bcl-2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低剂量HYSA组(P均<0.05)。结论高剂量(10.0 mg/mL)HYSA腹腔注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预防作用,与丁苯酞效果相当;HYSA预防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组织中Bax、Bcl-2、Caspase-3、c-fo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性脑卒中 脑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金嗓散结胶囊中的(R,S)-告依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丹酚酸B、木蝴蝶苷B和木蝴蝶苷A 被引量:4
20
作者 谭雄斯 庞武耀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7年第12期1758-1761,1770,共5页
目的:建立金嗓散结胶囊中(R,S)-告依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丹酚酸B、木蝴蝶苷B和木蝴蝶苷A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应用Agilent HC-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3∶1)与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目的:建立金嗓散结胶囊中(R,S)-告依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丹酚酸B、木蝴蝶苷B和木蝴蝶苷A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应用Agilent HC-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乙腈(3∶1)与0.4%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1);供试品采用50%甲醇超声提取。结果:(R,S)告依春、羟基红花黄色素A、丹酚酸B、木蝴蝶苷B和木蝴蝶苷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150~83.00、5.120~102.4、11.07~221.4、4.590~91.80、8.140~162.8μg·m L^(-1),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2、0.999 9、0.999 4、0.999 7、0.999 5;5种成分分离良好,阴性对测定无干扰,平均加样回收率及相应的RSD分别为99.06%(1.27%)、99.54%(1.15%)、98.19%(0.89%)、97.88%(1.71%)、97.22%(0.9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金嗓散结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嗓散结胶囊 (R S)-告依春 羟基红花黄色素a 丹酚酸B 木蝴蝶苷B 木蝴蝶苷A 波长切 换法 中成药多组分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