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中的微量二硫化碳 被引量:1
1
作者 肖钦钦 陈希 +2 位作者 段和祥 裴昆 章红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59,共5页
目的建立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中微量CS_(2)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B-624(30 m×0.53 mm×3μm)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为160℃;起始温度为40℃,维持5 min,再以60℃/min的速率升温至160℃,维持8 min;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目的建立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中微量CS_(2)的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B-624(30 m×0.53 mm×3μm)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为160℃;起始温度为40℃,维持5 min,再以60℃/min的速率升温至160℃,维持8 min;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加热器和辅助传输线温度为200℃,燃烧室温度为125℃;顶空瓶平衡温度为80℃;平衡时间为30 min。结果CS_(2)在0.04~0.8μ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二次方曲线关系,检测限(LOD)为0.01μg/mL;12家生产企业的157批次样品中87批次样品检出CS_(2),33批次含量超过拟定限度(3.2μg/g),样品中CS_(2)主要由胶塞迁移而来。结论该方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对本品中微量CS_(2)的检测,为注射剂药品生产企业选择适宜的胶塞提供了质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 二硫化碳(CS_(2)) 顶空-气相色谱 胶塞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和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随机对照单盲试验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临床评价 被引量:7
2
作者 崔洪 侯芳 +9 位作者 薛峰 李家泰 顾俊明 王惠玲 霍丽 牟爱平 薛玉文 岳少恒 蔡景龙 孙青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随机临床试验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及妇科感染。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剂量为3.75~5g/次,每天3次;对照药:哌拉西林钠/...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方法,对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中、重度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评价。方法随机临床试验治疗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及妇科感染。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剂量为3.75~5g/次,每天3次;对照药: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剂量为3.375~4.5g/次,每天3次,疗程均为7~14d。结果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组入选例数分别为110例和104例,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8%和93.3%,对产酶菌感染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8%和91.8%,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9%和94.3%,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6%和6.48%,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在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且对敏感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疗效确切,药物不良反应少而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西林钠 舒巴坦 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 急性细菌感染 治疗 评价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西林钠致口腔多发性血疱1例 被引量:5
3
作者 梅国城 李敏 +3 位作者 周红梅 曾昕 侯晓辉 林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59-161,共3页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黏膜科对1例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美洛西林钠相关性)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成分输血治疗,使其病愈出院。本文还就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易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药物以及口腔血疱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美洛西林钠 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 口腔血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溶析结晶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永曙 刘继阳 +1 位作者 梅丽琴 潭成侠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3-356,共4页
本文运用溶析结晶原理研究了第三代半合成青霉素美洛西林钠结晶工艺,包括反应溶剂、溶析剂、温度、搅拌速率、pH值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显示,丙酮作为反应溶剂,溶析剂为异丙醇,得到美洛西林钠收率95.0%,纯度99.... 本文运用溶析结晶原理研究了第三代半合成青霉素美洛西林钠结晶工艺,包括反应溶剂、溶析剂、温度、搅拌速率、pH值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工艺条件的优化。结果显示,丙酮作为反应溶剂,溶析剂为异丙醇,得到美洛西林钠收率95.0%,纯度99.0%(HPLC)。该工艺过程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效率高,溶剂易回收套用,杂质易去除,收率高,产品色泽好,纯度高,溶解性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西林钠 溶析结晶 工艺研究 半合成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西林钠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林静 王月军 李成建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5期330-330,共1页
关键词 美洛西林钠 过敏反应 外生殖器水肿 头晕 耳鸣 过敏性休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万古霉素连续静脉滴注出现问题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丁长玲 纪象芹 +1 位作者 尹淑英 薄明香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6期806-806,共1页
目的探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万古霉素的配伍情况。方法将两种药物按临床常用稀释浓度进行混合,观察配伍变化,并测定两种稀释液的pH值。结果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万古霉素混合后出现混浊、沉淀。结论两者属配伍禁忌,且与两种药液pH... 目的探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万古霉素的配伍情况。方法将两种药物按临床常用稀释浓度进行混合,观察配伍变化,并测定两种稀释液的pH值。结果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与万古霉素混合后出现混浊、沉淀。结论两者属配伍禁忌,且与两种药液pH值密切相关,不能连续静脉滴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 万古霉素 盐酸 配伍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西林钠致小儿腹泻1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纯芳 葛丽娟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9期1198-1198,共1页
关键词 美洛西林钠 腹泻/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西林钠的电化学行为与测定
8
作者 宁满霞 程发良 吴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2-113,共2页
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美洛西林钠的电化学行为;在0.2mol/LKCl-0.001mol/LHCl底液中,美洛西林钠在滴汞电极上有一灵敏的还原峰(峰电位-0.7V),峰电流与扫描速度成正比,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4~1.0×10-2g/L... 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美洛西林钠的电化学行为;在0.2mol/LKCl-0.001mol/LHCl底液中,美洛西林钠在滴汞电极上有一灵敏的还原峰(峰电位-0.7V),峰电流与扫描速度成正比,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0×10-4~1.0×10-2g/L,检出限为1.0×10-4g/L;方法可直接用于美洛西林钠样品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西林钠 电化学行为 测定 循环伏安法 线性扫描伏安法 β-酰胺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洛西林钠的合成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凤英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8-450,共3页
美洛西林钠是一种新型半合成青霉素。在以往的文献中其合成过程中都要使用剧毒品光气作为反应物。今以2-咪唑烷酮为起始原料,经甲磺酰化、酰化等四步反应,合成了酰脲类青霉素美洛西林钠。在合成过程中用氯甲酸三氯甲酯替代光气对其重要... 美洛西林钠是一种新型半合成青霉素。在以往的文献中其合成过程中都要使用剧毒品光气作为反应物。今以2-咪唑烷酮为起始原料,经甲磺酰化、酰化等四步反应,合成了酰脲类青霉素美洛西林钠。在合成过程中用氯甲酸三氯甲酯替代光气对其重要中间体1-氯甲酰基-3-甲磺酰基-2-咪唑烷酮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不仅避免了使用光气,而且收率也从文献值70%提高到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洛西林钠 抗生素 氯甲酸三氯甲酯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与硫普罗宁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晓玲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6年第11期2866-2866,共1页
关键词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 注射用硫普罗宁 配伍禁忌 5%葡萄糖注射液 青霉素类抗生素 生理盐水注射液 革兰阴性杆菌 药物联合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青翠 邓自新 +1 位作者 常俊兰 李芙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6-67,共2页
报道了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在高温、高湿及光照条件下放置10d,及40℃,75%湿度放置3个月,考察其外观、pH值、水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本品稳定性较好。
关键词 美洛西林钠 舒巴坦 注射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质量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宏伟 黄婧 +2 位作者 陈春晓 黄赐煌 李玲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0-464,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质量现状。方法采用现行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市场上4家生产企业的102批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质量进行系统比较,通过对原料药和制剂有关物质、聚合物及杂质谱等的考察,结合加速稳定... 目的综合评价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质量现状。方法采用现行法定标准结合探索性研究对市场上4家生产企业的102批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质量进行系统比较,通过对原料药和制剂有关物质、聚合物及杂质谱等的考察,结合加速稳定性试验,分析不同企业产品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质量差异。结果法定标准检验102批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揭示现行标准中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欠缺和聚合物杂质检查缺失,导致质量控制不到位。结论国内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整体质量一般,质量标准有待统一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 质量分析 有关物质 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现行标准分析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凌霄 张冬梅 +4 位作者 王松 李玉杰 于明艳 杨娜 牛冲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33-937,共5页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美洛西林钠的现行质量标准、状况及存在问题。方法采用法定检验方法和探索性研究进行样品检验,统计分析国产注射用美洛西林钠的质量现状并进行评价。采用水活度、水分、有关物质等方法测定不同工艺的样品,通过加速试...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美洛西林钠的现行质量标准、状况及存在问题。方法采用法定检验方法和探索性研究进行样品检验,统计分析国产注射用美洛西林钠的质量现状并进行评价。采用水活度、水分、有关物质等方法测定不同工艺的样品,通过加速试验,并将测定结果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探索性的考察样品胶塞中部分挥发性物质与药物的相容性,综合评价产品质量。结果冷冻干燥工艺生产的样品质量及稳定性均较无菌分装样品更好,水分及温度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且原料质量是影响制剂质量的关键。结论现行质量标准有待提高,国产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质量总体质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 质量标准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置时间对两种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微粒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飞 潘东 +3 位作者 赵志臣 胡晓燕 孙忠华 李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 研究放置时间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简称PIVAS)配制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和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稳定性及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方法 跟踪并记录我院PIVAS 2018年6月18日—24日上午长期医嘱抗菌药物放置时间,通过... 目的 研究放置时间对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简称PIVAS)配制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和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稳定性及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方法 跟踪并记录我院PIVAS 2018年6月18日—24日上午长期医嘱抗菌药物放置时间,通过整理和计算得到相关数据。取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和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按一定浓度配制后,分别检测于室温下放置0、1、2、3和4h的不溶性微粒数,探讨放置时间对我院PIVAS配制的两种抗菌药物不溶性微粒数的影响。结果 收集抗菌药物医嘱1917例,其中放置时间≤1h的医嘱占2.8%,放置时间1~2h的医嘱占71.1%,放置时间2~3h的医嘱占20.8%,放置时间3~4h的医嘱占3.7%,放置时间>4h的占1.5%,最大放置时间5.3h。不溶性微粒数检测显示,两种复配后的抗菌药物配伍液中,粒径≥10μm的微粒数在放置时间达到1h时均有所降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放置时间增加,两种配伍液中粒径≥25μm和≥10μm微粒数仍呈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5μm的微粒数在4h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钠和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放置时间在4h内不会造成微粒数增加,反而放置1h后微粒数减少,该现象有利于降低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 不溶性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