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语言模型应用于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可信性研究
1
作者 朱国慧 陈春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中文大语言模型”在前牙美学修复领域问题解答中的可信性,并探究如何通过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已有模型在口腔专业问题解答中的可信度。方法:选取4个国内领先的中文大型语言模型——百川大模型3.0(A)... 目的:评价“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中文大语言模型”在前牙美学修复领域问题解答中的可信性,并探究如何通过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已有模型在口腔专业问题解答中的可信度。方法:选取4个国内领先的中文大型语言模型——百川大模型3.0(A)、智谱清言GLM-4(B)、文心一言3.5(C)及通义千问(D),针对十个典型前牙美学修复问题进行了测试。通过权威资料、学术文献及专家意见确立标准答案,并对比模型回答的准确性。采用柱状图直观展示各模型在每个问题上的召回率和幻觉率,以便于性能比较。在与大语言模型交互时加入了思维链(CoT)技术,观察是否能够对模型回答前牙美学修复相关问题时的召回率和幻觉率产生积极影响。针对A和B两款模型,打开联网功能,观察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是否可改进模型的回答质量。结果:A~D组模型平均召回率分别为0.4167±0.13、0.3505±0.20、0.3587±0.01和0.5619±0.04,平均幻觉率分别为0.4651±0.04、0.6946±0.13、0.5018±0.08和0.3119±0.09。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D组和A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D组在召回率和幻觉率上的优势较显著(t≈15.53,P<0.05)。引入CoT技术与模型交互,发现整体召回率有所提升,某些模型的幻觉率也出现了增长现象。当启用A模型和B模型的检索增强生成(RAG)功能时,显著提升了问题解答的召回率并降低了幻觉率(P<0.05)。结论:通义千问大语言模型所采用的方法或特性在提高答案准确性和减少不实信息方面显示出显著优势,在前牙美学修复问题解决上展现了更高的可信性。应用GoT虽能提升部分模型的正确率,也可能导致幻觉率上升。RAG策略能提高大语言模型的正确率,减少不实输出,增强模型在前牙美学修复领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前牙美学修复 召回率 幻觉率 思维链 检索增强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倩倩 陈昕 +4 位作者 赵雨薇 刘春煦 罗天 董博 于海洋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6-661,共6页
3D打印技术可完成结构复杂物体的打印,在口腔修复领域已有一定应用,未来有望替代大部分传统修复技术。在口腔美学修复中如何保证分析设计阶段初设的轮廓外形与颜色等与患者得到的最终修复体一致,一直是困扰口腔医师和技师的难题。3D打... 3D打印技术可完成结构复杂物体的打印,在口腔修复领域已有一定应用,未来有望替代大部分传统修复技术。在口腔美学修复中如何保证分析设计阶段初设的轮廓外形与颜色等与患者得到的最终修复体一致,一直是困扰口腔医师和技师的难题。3D打印的蜡型、树脂冠桥等可用于美学修复的美学分析和设计结果的输出预告,一对一地传递并指导最终修复体的设计和制作。3D打印的目标修复体导板(TRSguide)既为美学修复制定了可预览的修复蓝图,让口腔医师和技师能检测患者重建的口腔功能和美学的相关信息;又能指导实施符合牙体保存和活髓保护理念的理想牙预备,做到真正的全程精准与微创。这些新的数字化技术进展使得美学修复焕然一新。本文对3D打印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美学修复 预告美学修复技术 目标修复体空间导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全瓷美学修复中值得注意的事项 被引量:27
3
作者 骆小平 钱冬冬 +1 位作者 袁宇 孟翔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3-117,共5页
本文介绍了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主要注意事项,包括美学修复前的准备,标准化的基牙预备,美学修复中过渡性修复体的制作,全瓷材料的选择,全瓷美学修复体的粘接以及如何预防瓷折、瓷裂的发生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前牙美学修复中常见的临床问... 本文介绍了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主要注意事项,包括美学修复前的准备,标准化的基牙预备,美学修复中过渡性修复体的制作,全瓷材料的选择,全瓷美学修复体的粘接以及如何预防瓷折、瓷裂的发生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对前牙美学修复中常见的临床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美学修复 全瓷 微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瓷美学修复中预备体边缘与修复体边缘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4
作者 于海洋 岳莉 +18 位作者 刘伟才 刘峰 牛丽娜 邵龙泉 廖红兵 骆小平 李鸿波 江青松 于皓 赵彬 吴哲 李长义 吴国锋 王焱 牟雁东 刘云松 张海洋 陈吉华 刘洪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3,共11页
瓷美学修复是固定修复的热点,如何提升其边缘修复效果一直是瓷美学修复诊疗水平提升、相关并发症防治的重点以及医技合作的难点。但长期以来固定修复中对边缘的定义与分类、预备术以及制作工艺、质检等还存在诸多不完整的认知,医技统筹... 瓷美学修复是固定修复的热点,如何提升其边缘修复效果一直是瓷美学修复诊疗水平提升、相关并发症防治的重点以及医技合作的难点。但长期以来固定修复中对边缘的定义与分类、预备术以及制作工艺、质检等还存在诸多不完整的认知,医技统筹合作不足,而实操中医生或技师常常也缺乏核查牙体预备磨切量、预备体与修复体外形形态的可靠方法,大多依赖目测观察和个人经验。这些认知和医技实操的模糊欠缺,使得当前固定修复的边缘质量难以获得进一步的提升。随着数字化诊疗及制作技术在瓷美学修复中的大量运用,数字化牙科扫描及数控切削对边缘质量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无法被扫描识别的边缘,无法信息化,再便捷的数字化流程也无法进行下去;不符合数控加工规范的过薄过锐的边缘即使扫描成功,也无法准确切削。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难题,有效提升边缘质量,集合了参与专家的共同意见,本文将从边缘涉及的不规则微小目标修复体空间的分析设计梳理入手,采用口腔立体几何“线—面—体”视角,定义了预备体边缘和修复体边缘“两个边缘”的内涵,并对8个亚分类概念进行解读,进一步提出可及性好的两个边缘宽度的实测方法,以及临床和制作的质检实测核查方案。以实测核查几何量—目标修复体空间为特征的两个边缘的新认识与新方案,将对全程数字化瓷美学修复提供更好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备体边缘 修复体边缘 美学修复 数字化 实测 医-患-技交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冠折至龈下快速牵引后美学修复1例报道 被引量:10
5
作者 季骏 骆小平 +3 位作者 陆苇 石玉娟 邬烈 舒成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6-207,共2页
本文对1例左上中切牙冠折至龈下的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在完善根管治疗后2周,行纤维桩树脂核临时冠修复,利用方丝弓矫治器沿牙轴方向快速牵引断根,在断根牵引至龈上后,对断根周围牙龈行成形术,固定保持断根6个月后行全瓷冠修复,取得了较好... 本文对1例左上中切牙冠折至龈下的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在完善根管治疗后2周,行纤维桩树脂核临时冠修复,利用方丝弓矫治器沿牙轴方向快速牵引断根,在断根牵引至龈上后,对断根周围牙龈行成形术,固定保持断根6个月后行全瓷冠修复,取得了较好的美学效果。断根从龈下牵引至龈上,牵引时间为14d;6个月复查时牙周情况良好,牙无松动回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牵引 龈下牙折 美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微笑设计(DSD)在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梅 杜月明 +3 位作者 钱敏 孙亚州 沈鸽兰 章非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微笑设计(DSD)技术对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15例拟行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的患者进行术前影像采集,获取患者口内前牙与周围软组织以及面部的美学信息,包括微笑时牙齿的切缘位置、龈缘位置与唇缘... 目的:探讨数字化微笑设计(DSD)技术对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15例拟行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的患者进行术前影像采集,获取患者口内前牙与周围软组织以及面部的美学信息,包括微笑时牙齿的切缘位置、龈缘位置与唇缘的关系等,利用DSD专业设计软件(ez DSD5.3)对病例进行美学修复设计,从而指导技师制作最终修复体。结果:完成15例DSD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临床美学修复效果良好。结论:将DSD技术应用于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有助于医师、技师、患者三者之间的沟通,并制作美观、符合个性特征的修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微笑设计 瓷贴面 美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设计类型的IPS Empress铸瓷贴面前牙美学修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丽娟 孟庆飞 万延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设计类型的IPS Empress铸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探讨铸瓷贴面不同设计类型对瓷贴面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唇面覆盖型(Ⅰ型)、唇切缘覆盖型(L型)和唇切邻面覆盖型(U型)3种类型的贴面修复方法,对41...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不同设计类型的IPS Empress铸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探讨铸瓷贴面不同设计类型对瓷贴面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唇面覆盖型(Ⅰ型)、唇切缘覆盖型(L型)和唇切邻面覆盖型(U型)3种类型的贴面修复方法,对41例患者共计124颗患牙行铸瓷贴面修复,于修复后1周、6个月,12个月复诊观察修复体保存完整度、颜色匹配和边缘适合性等评价指标,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Ⅰ型贴面在第12个月时有1例在切端出现微小间歇;L型贴面在第6个月时出现2例脱落,第12个月时又出现1例因咬硬物脱落;U型贴面在第6个月时有1例出现边缘微小缝隙。3种类型的贴面在各随访时间段的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3种类型的铸瓷贴面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S Empress铸瓷贴面 美学修复 贴面类型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前牙区牙龈瘤切除同期美学修复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肖健平 张鹏 +1 位作者 李丽丽 谭葆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3-658,共6页
目的:评估上前牙区牙龈瘤切除同期行美学修复较传统术式的优势。方法:收集40例牙龈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传统组)和美学修复组(美学组)(n=20)。传统组仅行牙龈瘤切除。美学组牙龈瘤切除同期采用带蒂瓣(冠向复位瓣或侧向转位瓣)行... 目的:评估上前牙区牙龈瘤切除同期行美学修复较传统术式的优势。方法:收集40例牙龈瘤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传统组)和美学修复组(美学组)(n=20)。传统组仅行牙龈瘤切除。美学组牙龈瘤切除同期采用带蒂瓣(冠向复位瓣或侧向转位瓣)行美学修复。术中、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记录纳入位点的角化龈宽度(KGW)、牙龈退缩(GR)、红色美学指数(PES)。术后2周、6个月记录患者满意度及龈瘤复发情况。结果:术后2周、3个月、6个月美学组KGW显著高于传统组,GR显著低于传统组。术后2周、3个月PES美学组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2周、6个月美学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术后6个月两组均无牙龈瘤复发。结论:牙龈瘤切除同期采用带蒂瓣修复可显著改善角化组织量和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瘤 冠向复位瓣 侧向转位瓣 美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微笑设计在前牙瓷贴面美学修复中的应用及其修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9
作者 金巨楼 李韦萱 +2 位作者 刘定坤 邹俊东 刘志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6-921,I0008,共7页
目的:分析结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SD)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及修复体的修复效果,探讨其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因四环素牙、氟斑牙、牙体着色、轻度釉质缺损和前牙散在间隙等原因要求进行美学修复,且临床诊断符... 目的:分析结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SD)进行前牙瓷贴面修复患者的术后满意度及修复体的修复效果,探讨其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因四环素牙、氟斑牙、牙体着色、轻度釉质缺损和前牙散在间隙等原因要求进行美学修复,且临床诊断符合贴面修复适应证的患者32例共91颗前牙。术前采用DSD软件对患者进行牙齿形态的美学分析及虚拟修复效果的预览,并在设计结果指导下进行牙体预备,常规印模制取后制作IPS e-max瓷贴面,最后完成永久修复体的戴入。在治疗完成后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患者对修复体的外形、与邻牙协调程度、颜色、发音、微笑效果和医患交流等6项内容作出满意度评价,并在治疗后1、3、6和12个月参照改良版美国公共卫生署(USPHS)标准对瓷贴面的临床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对于各项调查内容的满意率均可达90%以上,其中对于微笑效果和医患交流2项满意率高达100%。将DSD应用于瓷贴面修复后,患者对于最终修复体的功能、美学效果和医患交流体验等各方面满意度较高。各时期修复体临床表现,修复后1个月,4颗牙齿出现轻度牙龈炎,3颗牙齿出现术后敏感;修复后3个月,1颗修复体出现不影响美观及功能的微小缺损,3颗牙齿出现牙龈轻度红肿,1颗修复体轻微变色;修复后6个月,1颗修复体出现切缘缺损,4颗牙齿出现轻度牙龈炎;修复后12个月,2颗牙齿出现修复体缺损,3颗牙齿修复体边缘欠密合,1颗牙齿出现牙龈炎。修复后出现牙龈炎症反应的患者在经过正确的口腔卫生指导后牙周状况均有明显好转,且上述缺损均不影响修复体的美观和功能,调磨后可正常使用,医患双方对修复体的修复效果均满意。结论:将DSD与瓷贴面修复联合应用是一种可获得较高患者满意度和理想修复效果的前牙美学修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美学修复 数字化微笑设计 瓷贴面 患者满意度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固化复合树脂前牙微创美学修复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7
10
作者 王东杰 吴兵 陈晓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目的通过注重美观和固位的细节,尽量保存牙体组织,达到前牙光固化复合树脂微创美学修复的完美效果。方法采用微创牙体预备,多色逐层、斜向分层充填固化,为使邻接关系得到自然恢复,采用雕形、轻压方式建立自然接触,不使用聚酯薄膜或成形... 目的通过注重美观和固位的细节,尽量保存牙体组织,达到前牙光固化复合树脂微创美学修复的完美效果。方法采用微创牙体预备,多色逐层、斜向分层充填固化,为使邻接关系得到自然恢复,采用雕形、轻压方式建立自然接触,不使用聚酯薄膜或成形片进行邻面成形等方法,应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补牙体缺损。结果笔者对2003—2013年以来完成的2 000多颗前牙光固化复合树脂美学修复病例追踪观察,患者总满意率为95%。结论只要在固位及美观方面注重细节,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前牙美学修复效果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前牙美学修复 微创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的美学修复 被引量:2
11
作者 施亮 陈烈金 魏雅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51-1152,共2页
目的:探讨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的美学修复的临床参考依据和方法。方法:按照牙列的形态与面部外形的协调、牙齿的长度与微笑曲线、前牙的个性形态的标准、面下1/3的比例等,在口外参考模设计磨牙量,在口内按标准完成加工参考模,以此模为上... 目的:探讨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的美学修复的临床参考依据和方法。方法:按照牙列的形态与面部外形的协调、牙齿的长度与微笑曲线、前牙的个性形态的标准、面下1/3的比例等,在口外参考模设计磨牙量,在口内按标准完成加工参考模,以此模为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的美学修复的参考依据。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显效35例,有效2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83.61%。结论:采取本研究提出的标准和方法修复上前牙严重唇向漂移,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前牙 唇向漂移 美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瓷遮色铸造桩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1例 被引量:5
12
作者 楼雨欣 任薇 +5 位作者 董博 杨兴强 赵蕾 鲁雨晴 甘雪琦 岳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120,共6页
大面积牙体缺损需进行铸造桩核冠修复,铸造桩核因金属本身颜色缺陷,会影响修复体最终美学效果,前牙美学修复区更甚。本文介绍一种采用CERAMAGE聚合瓷遮色金属桩核,从而改善前牙全瓷修复体色彩呈现效果的方法,为大面积缺损患牙的美学修... 大面积牙体缺损需进行铸造桩核冠修复,铸造桩核因金属本身颜色缺陷,会影响修复体最终美学效果,前牙美学修复区更甚。本文介绍一种采用CERAMAGE聚合瓷遮色金属桩核,从而改善前牙全瓷修复体色彩呈现效果的方法,为大面积缺损患牙的美学修复提供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瓷 金属桩 遮色处理 美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修复失败患者再行多学科联合美学修复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3
作者 夏德庚 张庆宇 +6 位作者 矫君君 徐庭瑞 张天翼 仲杨 赵竹兰 马宁 张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58-1064,共7页
目的:探讨前牙区美学修复的难点及相应解决办法,阐明多学科联合治疗对前牙区美学修复的重要意义,为临床同类疑难病例的诊治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选择1例因前牙区连冠修复失败后再行多学科联合美学修复并随访观察3年的病例,结合相关文... 目的:探讨前牙区美学修复的难点及相应解决办法,阐明多学科联合治疗对前牙区美学修复的重要意义,为临床同类疑难病例的诊治提供经验和参考。方法:选择1例因前牙区连冠修复失败后再行多学科联合美学修复并随访观察3年的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从“粉白美学”角度分析多学科联合治疗对前牙区连续多颗患牙进行美学修复的效果。结果:患者,女性,30岁,因12-22连冠修复体反复脱落就诊。12-22牙冠呈预备体形态,X线片示12、21和22硬骨板清晰,牙槽嵴顶-釉牙骨质界<2 mm,11远中牙槽骨呈角形吸收至颈1/3,11、21和22已行根管治疗,伴有继发龋;11牙周探诊深度唇侧为8 mm,远中5 mm,近中及腭侧为3 mm,呈窄而深的远中邻唇二壁骨缺损,松动Ⅲ°;12、21和22龈缘轻微红肿,探诊深度<3 mm,动度(-)。拟行12、21和22牙冠延长术,拔除11并同期行位点保存术,3个月后行上颌2-2固定桥修复。因患者个人原因未能完成固定桥修复。11个月后患者提出改行11种植修复。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BCT)示11唇舌向牙槽骨宽度<5 mm,12、21和22牙龈向冠方增生与肩台平齐。拟行12、21和22牙龈成形术后单冠修复,11种植修复并在其唇侧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GBR)。术后龈缘位置稳定,种植区骨量充足,12-22全瓷单冠色泽形态近似天然牙,牙槽嵴丰满度良好,牙龈色粉质韧无炎症表现,龈缘呈左右对称的连续贝壳状。结论:多学科联合治疗为前牙区连续多颗牙的美学修复难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不仅可较好地恢复患者的发音和咀嚼功能,而且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区 美学修复 牙冠延长 引导性骨组织再生 种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数字化设计在唇腭裂患者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姚金凤 邓梦昭 +3 位作者 谢添 陈瞰 王秋旭 梁志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2-590,共9页
目的探讨口腔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唇腭裂患者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裂隙区需要前牙美学修复的唇腭裂成年患者9例,获取患者口内前牙与周围软组织及面部的美学数字化信息,利用keynote及3shape软件进行美学修复分析设计,与患者... 目的探讨口腔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唇腭裂患者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裂隙区需要前牙美学修复的唇腭裂成年患者9例,获取患者口内前牙与周围软组织及面部的美学数字化信息,利用keynote及3shape软件进行美学修复分析设计,与患者沟通优化修复方案,生成3D诊断蜡型并打印树脂实体诊断模型,在口内制作树脂罩面指导医生牙体预备及技师制作最终修复体,患者试戴满意后黏结。在修复完成后结合美学评估表对美学缺陷改善情况进行比较;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患者对前牙美学参数及医患沟通等6项内容打分做出满意度评价;在修复体戴入后1、3、6和12个月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9例唇腭裂患者的前牙美学参数均得到有效改善,修复效果均达到术前数字化设计预期;各项满意度均在90分以上。修复后12个月临床效果各项指标均为A。结论口腔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于唇腭裂患者前牙美学修复,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指导整个治疗流程,最终达到满意的美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设计 唇腭裂 前牙区 美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虚拟牙科患者的建立及其在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杜雪 瞿方 刘伟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95-702,共8页
目的通过创建三维虚拟牙科患者,探索一套可行的数字化诊疗流程,辅助美学修复患者进行多学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需要进行美学修复的患者,将口外面部扫描、口内牙列扫描以及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创建三维虚... 目的通过创建三维虚拟牙科患者,探索一套可行的数字化诊疗流程,辅助美学修复患者进行多学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需要进行美学修复的患者,将口外面部扫描、口内牙列扫描以及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合,创建三维虚拟牙科患者,并与现有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设备对接,实现美学修复中以面部轮廓和CBCT引导的,从数字化设计、预测到修复体加工的一整套数字化诊疗流程。结果成功建立了多学科合作解决前牙美学修复的数字化诊疗流程,通过创建三维虚拟牙科患者进行美学修复是可行的。结论创建三维虚拟牙科患者进行修复体设计和制作的全数字化诊疗流程,为解决复杂病例提供了一条新的临床路径,对于美学修复、种植手术、正颌手术和正畸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简化患者的治疗流程和就诊次数,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虚拟牙科患者 美学修复 多学科的诊断和治疗 数字化诊疗流程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锆冠美学修复效果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曾芳 王剑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233-238,共6页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制作的全解剖式氧化锆冠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相比传统氧化锆冠,它无需上饰瓷,降低了崩瓷的风险,且所需的牙体预备量更小。早期使用的全锆冠半透性低,外观呈白色,美观性能不足。随着...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技术制作的全解剖式氧化锆冠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相比传统氧化锆冠,它无需上饰瓷,降低了崩瓷的风险,且所需的牙体预备量更小。早期使用的全锆冠半透性低,外观呈白色,美观性能不足。随着透明氧化锆的发明以及氧化锆染色技术的发展,全锆冠的美观性得到很大提高,使其在美学修复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这种美观性能提高以后的全锆冠最终呈现的修复效果往往还受多种临床因素影响,如低温老化、基牙颜色、全锆冠的厚度、全锆冠表面抛光、黏固材料的类型和颜色等。本文就影响全锆冠美学修复效果的因素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解剖式氧化锆冠 全锆冠 美学修复 半透性 颜色 临床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树脂美学修复前牙缺损牙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7
作者 姜东锋 顾海佳 +1 位作者 娄亮 孟春晖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1-863,共3页
将80名患者的96颗不同程度龋损或者有缺损的牙齿,随机分2组:实验组48颗(40例患者)采用纳米树脂充填,对照组48颗(40例患者)采用瓷冠类修复,观察0.5-1年,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率及修复后并发症控制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使用纳... 将80名患者的96颗不同程度龋损或者有缺损的牙齿,随机分2组:实验组48颗(40例患者)采用纳米树脂充填,对照组48颗(40例患者)采用瓷冠类修复,观察0.5-1年,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满意率及修复后并发症控制成功率无明显差异。使用纳米树脂可以使患者就诊次数少、牙体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树脂 前牙 美学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数字化引导的前牙美学修复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明德 仇碧莹 +1 位作者 余昊翰 张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5-412,共8页
数字化引导的前牙美学修复是前牙美学修复的热门技术。该技术使得美学修复过程可控制、结果可预期,美学修复效果更为精准、高效、个性化,因此获得了广大美学修复医生和患者的推崇。文章通过与传统美学修复方式作比较,对数字化引导的前... 数字化引导的前牙美学修复是前牙美学修复的热门技术。该技术使得美学修复过程可控制、结果可预期,美学修复效果更为精准、高效、个性化,因此获得了广大美学修复医生和患者的推崇。文章通过与传统美学修复方式作比较,对数字化引导的前牙美学修复的治疗范围、技术设备、数字化流程进行概述,并分享1例数字化引导的美学修复病例,以期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前牙 美学修复 CAD/C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俊秀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25-126,共2页
目的 评价铸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76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前牙美学修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铸瓷贴面修复,对照组采用树脂贴面修复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对比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 目的 评价铸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76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前牙美学修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铸瓷贴面修复,对照组采用树脂贴面修复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对比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贴面完整率97.37%、颜色匹配率100.00%、边缘适合率100.00%、术后敏感率为0、患者治疗满意度97.3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将铸瓷贴面应用到前牙美学修复中,提高贴片的完整性、颜色匹配率及边缘适合性,提高修复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瓷贴面 前牙美学修复 术后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美学设计的流动树脂注射充填修复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依玲 邹丽 +4 位作者 陈红梅 刘杰 张琳 张玲 薛晶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9-296,共8页
如何精准恢复患牙功能、个性化还原天然牙美观,一直是牙体直接修复领域的重大挑战。传统牙体直接修复技术受限于医生的主观操作,存在技术敏感性高、操作时间长、修复效果难以预测等问题,难以满足患者对于修复效果的个性化需求。本文介... 如何精准恢复患牙功能、个性化还原天然牙美观,一直是牙体直接修复领域的重大挑战。传统牙体直接修复技术受限于医生的主观操作,存在技术敏感性高、操作时间长、修复效果难以预测等问题,难以满足患者对于修复效果的个性化需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创新性的流动树脂注射充填修复技术,该技术通过数字化美学设计与个性化修复导板相结合,实现了牙体直接修复的精准化和个性化,颠覆了传统牙体直接修复的技术范式。该技术以患者的主观美学需求为导向,利用数字化技术预先设计修复效果,并制作出个性化的修复导板。在临床操作中,医生只需将流动树脂精准注射到导板内,即可快速完成修复,大幅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修复的精准度和可预测性。数字化设计与流动树脂注射技术的结合,不但显著提升了牙体直接修复的效果,而且节省了临床操作时间,降低了对医生技术水平的要求。该技术可适用于各种牙体缺损的修复,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轻医生的工作负担,有望成为未来临床牙体直接粘接修复的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设计 流动树脂 注射充填 美学修复 粘接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