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经典对美国民族认同的建构 |
张军
吴建兰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4
|
|
|
2
|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边缘人母题”及其社会功能研究——以《卢布林的魔术师》《魔桶》《勿失良辰》为例 |
张军
张现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
3
|
略论美国犹太文学的艺术特性 |
廖洪中
吴红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
4
|
犹太性与普世性:美国犹太文学的多维思考 |
于秋颖
刘金丽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5
|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历史母题”及其社会功能研究 |
张军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6
|
|
|
6
|
美国犹太文学研究述评 |
张军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
7
|
当代美国犹太文学对美国民族认同的构建 |
张军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
8
|
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深化与拓展——乔国强教授访谈录 |
高莉敏
乔国强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9
|
内容型教学在美国犹太文学课程中的应用 |
李莉莉
|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
10
|
族裔散居理论与美国犹太文学研究 |
丁玫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
11
|
美国犹太文学之荆棘路 |
张军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12
|
论美国犹太文学的传承与超越——以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和菲利普·罗斯为例 |
于虹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13
|
美国犹太文学 |
陆凡
|
《文史哲》
|
1979 |
2
|
|
|
14
|
重负下的美国主要裔族文学——评“赵汤之争、鲍德温与赖特反目、质疑契约论” |
张军
|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15
|
成长小说观照下当代美国犹太女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
敬南菲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16
|
全国首届犹太文学学术研讨会在庐山举行 |
敏捷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2 |
0 |
|
|
17
|
文与时的对话——菲利普·罗斯早期批评思想概观 |
金万锋
李增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
18
|
菲利普·罗斯新著《鬼作家》评介 |
陆凡
|
《文史哲》
|
198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