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卒中量表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目的 探讨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卒中量表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凝血功能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1周、2周后,两组中医证候主证、次证、总积分和NIHSS评分逐渐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T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及FIB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痰瘀阻络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恢复,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及长期生活质量,且并未影响凝血功能,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展开更多
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常用量表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了解和使用这些量表成为现在神经科医生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临床常用的脑卒中相关量表,包括ABCD2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常用量表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了解和使用这些量表成为现在神经科医生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临床常用的脑卒中相关量表,包括ABCD2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Rankin修订量表(mRS)和Barthel指数量表及其他卒中相关量表。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运动功能独立性评定(motor function independence measure,MFIM)评分与卒...目的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运动功能独立性评定(motor function independence measure,MFIM)评分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related pneumonia,SAP)风险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卒中入院的患者,收集入院时NIHSS、GNRI、MFIM评分,根据卒中发病后1周内是否发生肺炎分为SAP组和非SAP组。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评分最佳截断点并将评分转换为分类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各评分与SAP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318例卒中患者,SAP组86例,非SAP组232例。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IHSS评分(OR=32.783,95%CI:16.366~65.671,P<0.001)、MFIM评分(OR=0.052,95%CI:0.027~0.100,P<0.001)和GNRI评分(OR=0.262,95%CI:0.144~0.476,P<0.001)与SAP存在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NIHSS评分(P_(总趋势)<0.001,P_(非线性)=0.002)、GNRI评分(P_(总趋势)<0.001,P_(非线性)<0.001)与SAP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NIHSS、MFIM、GNRI评分和卒中患者SAP发生风险相关,其中NIHSS和GNRI评分与其存在非线性关联。展开更多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醒脑平衡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进行观察分析,进而从临床、理化方面对其疗效进...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醒脑平衡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进行观察分析,进而从临床、理化方面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醒脑平衡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1 d,入院第1天、第21天后抽取血浆测定SOD水平,同时进行NIHSS、MBI量表评定,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观察组脱落3例,纳入27例,对照组脱落5例,纳入25例。第1天2组患者SOD、NIHSS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21 d后,2组患者血浆SOD水平较第1天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21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21天后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醒脑平衡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同时能提高患者血浆SOD水平。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SOD水平明显升高,血浆SOD水平可从一定程度上作为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指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卒中量表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凝血功能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1周、2周后,两组中医证候主证、次证、总积分和NIHSS评分逐渐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T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及FIB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痰瘀阻络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恢复,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及长期生活质量,且并未影响凝血功能,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文摘目前缺血性脑卒中常用量表广泛应用于临床及科研中,了解和使用这些量表成为现在神经科医生不可缺少的工作内容。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临床常用的脑卒中相关量表,包括ABCD2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Rankin修订量表(mRS)和Barthel指数量表及其他卒中相关量表。
文摘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血清中糖蛋白非转移性黑色素瘤蛋白B(glycoprotein non-metastatic melanoma protein B,GPNMB)浓度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筛选潜在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05例AIS患者作为样本群。入组患者按照入院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be Scale,NIHSS)评分划分为轻度组(n=42)和中重度组(n=63),以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出院后3个月功能恢复情况,将样本细分为预后良好组(n=34)和预后不良组(n=71),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NMB蛋白浓度,分析血清GPNMB蛋白浓度与NIHSS、mRS评分的相关性,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血清GPNMB蛋白浓度对AIS神经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和预后评估价值。结果中重度神经功能损伤及预后不良患者血清GPNMB蛋白浓度明显低于轻度及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GPNMB蛋白浓度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196,P<0.05),与mRS评分也呈显著负相关趋势(r=-0.334,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GPNMB依然是AIS的关键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出的评估结果表明,血清GPNMB蛋白浓度在预测神经功能损伤以及不良预后方面的有诊断价值(灵敏度达到55.6%,特异度为81.8%,准确率是63.81%,P<0.05)。结论血清GPNMB蛋白浓度降低同AIS患者神经功能损害的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联系,很有可能会成为衡量病情严重程度和长期转归情况的重要生物指标。
文摘目的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运动功能独立性评定(motor function independence measure,MFIM)评分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related pneumonia,SAP)风险的关系。方法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卒中入院的患者,收集入院时NIHSS、GNRI、MFIM评分,根据卒中发病后1周内是否发生肺炎分为SAP组和非SAP组。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评分最佳截断点并将评分转换为分类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各评分与SAP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共纳入318例卒中患者,SAP组86例,非SAP组232例。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NIHSS评分(OR=32.783,95%CI:16.366~65.671,P<0.001)、MFIM评分(OR=0.052,95%CI:0.027~0.100,P<0.001)和GNRI评分(OR=0.262,95%CI:0.144~0.476,P<0.001)与SAP存在关联。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显示,NIHSS评分(P_(总趋势)<0.001,P_(非线性)=0.002)、GNRI评分(P_(总趋势)<0.001,P_(非线性)<0.001)与SAP风险之间存在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NIHSS、MFIM、GNRI评分和卒中患者SAP发生风险相关,其中NIHSS和GNRI评分与其存在非线性关联。
文摘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醒脑平衡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进行观察分析,进而从临床、理化方面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醒脑平衡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1 d,入院第1天、第21天后抽取血浆测定SOD水平,同时进行NIHSS、MBI量表评定,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观察组脱落3例,纳入27例,对照组脱落5例,纳入25例。第1天2组患者SOD、NIHSS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21 d后,2组患者血浆SOD水平较第1天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21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21天后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醒脑平衡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同时能提高患者血浆SOD水平。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SOD水平明显升高,血浆SOD水平可从一定程度上作为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