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监察留置衔接为羁押措施的法理反思与程序规制 被引量:10
1
作者 自正法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9,共16页
从“两规”到监察留置,解决了“两规”的合法和合宪性问题,有关监察留置性质存在着三种学说,即“行政权力说”“侦查权力说”“双重权力说”,其性质决定着监察留置将衔接为何种强制措施。从教义学维度而言,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 从“两规”到监察留置,解决了“两规”的合法和合宪性问题,有关监察留置性质存在着三种学说,即“行政权力说”“侦查权力说”“双重权力说”,其性质决定着监察留置将衔接为何种强制措施。从教义学维度而言,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的规定,监察留置可衔接为逮捕、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甚至如果犯罪嫌疑人不符合任何一种强制措施的适用情形,可解除临时性拘留措施,并立即予以释放。从司法实践选取2018年至2021年四年间的1100份职务犯罪案件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可见,监察留置期限表现出显著的羁押性,捕诉率居高不下,留置衔接以逮捕为主,表现出“留置中心主义”。针对这一现象,衔接程序应以程序法理为指引,贯彻程序理性、比例原则、必要性原则和可变更性原则。以程序规制为核心抓手,限制监察留置的准入程序,落实羁押必要性审查,以数字监管为辅助构建多样化的非羁押性措施,组建多层级的监督体系,将更多的正当程序条款落实到监察留置衔接程序的改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留置 羁押措施 留置中心主义 正当程序 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刑事审前羁押措施司法控制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马映天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8-182,共5页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为了限制刑事审前羁押措施中国家追诉机关的羁押权,保护被羁押人的人身自由权,实现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我国有必要引进国际上通行的司法授权、司法审查和司法救济制度,以填补我国刑事审前...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为了限制刑事审前羁押措施中国家追诉机关的羁押权,保护被羁押人的人身自由权,实现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平衡,我国有必要引进国际上通行的司法授权、司法审查和司法救济制度,以填补我国刑事审前羁押措施司法控制的空白。本文通过对联合国司法文件中有关审前羁押措施司法控制的最低标准和国外审前羁押措施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审前羁押措施的现状、弊端,对我国未来的审前羁押措施的构建提出了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程序 羁押措施 司法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惩罚性视野下非羁押型强制措施折抵刑期研究
3
作者 张文杰 《江海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198,256,共9页
我国强制措施折抵刑期制度尽管规定复杂、折算关系多元,但存在折算的强制措施种类不全面、折算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强制措施的刑期折抵关系,需要厘清刑期折抵的教义学根据。强制措施中隐含的刑事惩罚性是其能够进行刑期折抵... 我国强制措施折抵刑期制度尽管规定复杂、折算关系多元,但存在折算的强制措施种类不全面、折算关系不协调等问题。从整体上把握强制措施的刑期折抵关系,需要厘清刑期折抵的教义学根据。强制措施中隐含的刑事惩罚性是其能够进行刑期折抵的实质根据。随着《刑事诉讼法》修改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增设及定位,以及扩充性规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对相关刑罚的折抵,非羁押型强制措施具有的刑事惩罚性质得到了承认,具有进步意义。应针对我国当前未纳入刑期折抵体系的非羁押型强制措施,全面系统建构刑期折抵制度,并赋予法官一定的刑期折抵裁量权,以应对司法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刑期折抵的必要性和技术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措施 刑期折抵 刑事惩罚性 羁押型强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中的强制措施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卫东 王然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共12页
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在当前司法实践中暴露出诸多弊端,呈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的态势。适逢《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在新时代的司法背景下,刑事强制措施的修改在契合国家犯罪结构变更、接轨国际刑事司法准则、适应数字技术的深度融... 刑事强制措施的适用在当前司法实践中暴露出诸多弊端,呈现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的态势。适逢《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在新时代的司法背景下,刑事强制措施的修改在契合国家犯罪结构变更、接轨国际刑事司法准则、适应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次刑事强制措施的修改应当严格以羁押例外原则、比例原则、监督制约原则、权利保障原则为根本准则,旨在进一步完善强制措施体系,实现程序的正当化与规范化,提升我国刑事诉讼的法治化水平。修改的着力之处包括规范刑事拘留期限、确立社会危险性要件的核心地位并完善证明标准、构建逮捕听证程序、重构径行逮捕、扩大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及适用条件、着重考虑废除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全面改革羁押必要性审查、推进数字技术在强制措施领域的规范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措施体系 羁押性强制措施 羁押措施 人权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羁押及类似措施的法教义学解读及反思——以人身自由权保护为视角 被引量:14
5
作者 施鹏鹏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114,共13页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宪法明文规定的基本权利。在刑事诉讼中,人身自由权的保护尤其需要体现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中。刑事拘留、指定居所、逮捕和羁押均对人身自由权构成了严重的干预,因此应符合宪法正当化事由,主要包括法律保留原...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是宪法明文规定的基本权利。在刑事诉讼中,人身自由权的保护尤其需要体现在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中。刑事拘留、指定居所、逮捕和羁押均对人身自由权构成了严重的干预,因此应符合宪法正当化事由,主要包括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和特殊的程序保障机制。指定居所违反了法律保留原则,剥夺人身自由的措施不应交由办案机关自行创设。刑事拘留作为紧急情况下适用的临时性强制措施,剥夺人身自由最长可达37天,显然手段与目的不成比例。逮捕应充分考虑干预手段的严重性以及国家所追求干预目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羁押应是调查和起诉刑事犯罪的最后手段。如果采取干预强度较低的措施亦可避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跑、妨碍司法公正等,则应尽量少捕慎押,这亦符合当下的刑事政策。羁押或类羁押作为“必要之恶”的最后手段,如何谨慎且谦抑地适用,还需要判例形成更细致化的判断标准,以限制个案运用的模糊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身自由权 羁押及类似措施 实体制裁 法律保留原则 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羁押替代性措施的重构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忠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1-117,共7页
羁押替代性措施的制度设计应当兼顾诉讼保障、人权保障以及诉讼效益功能。在我国现有的羁押替代性措施中,取保候审适用行政决定色彩明显,制度设计缺乏权利属性;保证人范围过窄;执行机关监督考察手段单一,取保期间"脱保"现象... 羁押替代性措施的制度设计应当兼顾诉讼保障、人权保障以及诉讼效益功能。在我国现有的羁押替代性措施中,取保候审适用行政决定色彩明显,制度设计缺乏权利属性;保证人范围过窄;执行机关监督考察手段单一,取保期间"脱保"现象时有发生,诉讼保障功能有待提高;住所型监视居住监视手段不明确;指定居所型监视居住的制度设计严重与其法律定位相悖。重构我国羁押替代性措施应当在无罪推定与人权保障的理念指导下,加强取保候审制度的权利型改造,扩展保证人范围,完善执行程序中的监督考察手段;增设羁押替代性措施的种类"监控行踪";规范监视居住的监视方法,统一指定居所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替代性措施 权利化改造 视频报告制度 监控行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社会危险性被追诉人羁押替代性措施强制适用之反思 被引量:5
7
作者 李训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7-160,共14页
《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试点办法》要求对于没有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这一规定的实施将会导致强制措施适用的普遍化、过度化,这一背离司法实践,违背刑事诉讼法理、违... 《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试点办法》要求对于没有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适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强制措施,这一规定的实施将会导致强制措施适用的普遍化、过度化,这一背离司法实践,违背刑事诉讼法理、违反刑事诉讼法的条文出台的做法是多重因素合力的结果,深层次原因是制度设计者偏颇的强制措施观念,根本原因则在于制度设计者固化的刑事诉讼理念,不能因应以认罪认罚为代表的合意式刑事诉讼的新发展,并提出与之相匹配的制度设计。以认罪认罚为代表的合作性刑事司法促进了合意式刑事诉讼与对审式刑事诉讼两种刑事诉讼模式的出现,并对既有的刑事司法治理方式与刑事诉讼理论构成冲击和挑战,未来应当运用新思维构建融贯、体系化的理论以适应新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押替代性措施 强制适用 合意式刑事诉讼 对审式刑事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理想模式 被引量:9
8
作者 郭烁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6-112,共7页
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于改造强制措施体系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对于颇受指摘的逮捕措施进行了相应完善。其中第79条将刑事诉讼法中"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原则规定进行了细化,明确规定了允许适用逮捕的若干情形。但... 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于改造强制措施体系的运行机制,尤其是对于颇受指摘的逮捕措施进行了相应完善。其中第79条将刑事诉讼法中"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原则规定进行了细化,明确规定了允许适用逮捕的若干情形。但实质上,该种立法改进并未触及问题根本。完善的中国刑事强制措施体系,关涉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而现有体系漏洞颇多,主要在于羁押手段同到案手段区分不清、期限过长,且仅限于针对人身权利。完善之处一方面在于,要将现行《刑事诉讼法》中五种针对人身的强制措施明确改造为到案、羁押两类;另一方面将针对物以及公民隐私权的强制性手段正式纳入刑事强制措施的视野,从而使得诸如令状主义等司法审查程序的介入成为水到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措施体系 到案 羁押 羁押性强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出入境管理中限制活动范围措施之完善
9
作者 王青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4,共7页
限制活动范围是我国公安机关或边防检查机关对外国人适用的行政强制措施,其具有调查保障、人文关照和羁押替代功能。但在立法和实践中,限制活动范围存在一些缺陷,如功能定位的缺位、"范围"规定缺失、被限制活动范围者义务规... 限制活动范围是我国公安机关或边防检查机关对外国人适用的行政强制措施,其具有调查保障、人文关照和羁押替代功能。但在立法和实践中,限制活动范围存在一些缺陷,如功能定位的缺位、"范围"规定缺失、被限制活动范围者义务规定粗陋、救济途径单一等。因此,有必要对限制活动范围加以完善,确立其独立非羁押性措施的功能,对其"范围"作相对明确的规定,系统规定被限制活动范围者应遵守的义务,适当拓宽其救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活动范围 拘留审查 替代措施 羁押措施 救济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适用取保候审的潜在困难分析——以观念性障碍为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邵尔希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7年第1期91-99,共9页
扩大适用取保候审对于解决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普遍羁押、超期羁押、刑讯逼供等弊端具有积极作用。但取保候审适用的扩大本身也面临着种种潜在的困难。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利意识的缺失、“有罪推定”观念的根深蒂固和执法观念的偏差等... 扩大适用取保候审对于解决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普遍羁押、超期羁押、刑讯逼供等弊端具有积极作用。但取保候审适用的扩大本身也面临着种种潜在的困难。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权利意识的缺失、“有罪推定”观念的根深蒂固和执法观念的偏差等观念层面进行分析,并结合一些实证调查数据,对扩大取保候审适用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尽可能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三阶段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保候审制度 改革 保释 羁押措施 观念性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逮捕“社会危险性”条件的反思与完善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译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127,共10页
在我国逮捕审查的三项标准中,“社会危险性”条件的判断一直未能得到严格执行。这是由我国逮捕“社会危险性”条件标准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逮捕功能定位杂糅和半羁押强制措施缺位等问题造成的。为完善我国逮捕“社会危险性”条件的认定... 在我国逮捕审查的三项标准中,“社会危险性”条件的判断一直未能得到严格执行。这是由我国逮捕“社会危险性”条件标准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逮捕功能定位杂糅和半羁押强制措施缺位等问题造成的。为完善我国逮捕“社会危险性”条件的认定,可以适当借鉴美国保释风险评估改革的相关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优化,建立基于风险评估工具的“社会危险性”量化机制,同时辅以相关配套保障措施的完善,从而在公共安全与个人权利之间寻求本土化的平衡点,以真正发挥逮捕应有的诉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 社会危险性 保释风险评估 羁押强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