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散域下基于轮换计算的跟/构网逆变器混联系统暂态稳定性求解算法
1
作者 李锐博 颜湘武 +2 位作者 蔡光 裴建楠 贾焦心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80-2794,共15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渗透率的逐步提高,逆变器并网系统呈现出大容量汇集、远距离集中外送的特性。跟/构网逆变器混联并网可以充分利用二者各自优势,确保新能源外送系统的稳定运行及高效消纳。混联系统的有效暂态稳定评估对其运行具有重要的... 随着新能源发电渗透率的逐步提高,逆变器并网系统呈现出大容量汇集、远距离集中外送的特性。跟/构网逆变器混联并网可以充分利用二者各自优势,确保新能源外送系统的稳定运行及高效消纳。混联系统的有效暂态稳定评估对其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混联系统阶数高、非线性强,难以使用已有解析方法进行暂态同步稳定评估。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首先建立了包含锁相环及虚拟同步机的跟/构网混联系统四阶非线性模型;然后,提出一种基于轮换计算的跟/构网逆变器混联系统暂态稳定性求解方法,其在功角域中进行能量计算及角速度求解,并映射回时间域,在各时刻下建立跟网控制和构网控制功角的对应关系,将大扰动下混联系统复杂交互运动形态分离,形成跟/构网系统的并行对称运动形态,实现了混联系统跟/构网系统相关变量的同步计算求解,其兼具能量法的动力学机理明晰、离散迭代法高计算精度的优势;最后,在仿真及实验中构建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构网逆变器混联系统 暂态同步稳定性 四阶非线性系统 功角域 时间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压环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暂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泽昆 程鹏 贾利民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127,共10页
随着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构网型并网逆变器作为新型电源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单电压环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因具有更强的小信号稳定性而在新能源并网中具有独特优势。同时,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在大扰动下呈现与同步电机不同的暂态响应... 随着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构网型并网逆变器作为新型电源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单电压环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因具有更强的小信号稳定性而在新能源并网中具有独特优势。同时,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在大扰动下呈现与同步电机不同的暂态响应,容易产生暂态失稳。针对这一问题,以单电压环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大扰动模型为基础,采用相平面图的方法分析了大扰动下功率控制环、电压控制环对逆变器的暂态作用,给出了关键控制器参数对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刻画了功角的暂态响应特性。同时,揭示了有功控制环、无功控制环和单电压环在暂态期间会改变功角超调量、逆变器输出电压幅值和变化率,进而影响并网逆变器的暂态稳定性。基于上述分析,给出了减小有功和无功下垂系数,增大电压积分系数和低通滤波器截止角频率的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可增强单电压环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暂态稳定性。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分析的准确性与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并网逆变器 暂态稳定性 单电压环 相平面图 大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型并网逆变器状态空间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淇玉 李永刚 +3 位作者 王月 吴滨源 黄齐林 张梦琪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3,共11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与逐步实施,作为新能源发电单元接入电力网络的重要接口元件的并网逆变器稳定性问题凸显。目前,电网大部分采用跟网型并网逆变器,然而弱电网中跟网型并网逆变器与锁相环、电网间存在耦合,严重影响系统稳定性。构...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与逐步实施,作为新能源发电单元接入电力网络的重要接口元件的并网逆变器稳定性问题凸显。目前,电网大部分采用跟网型并网逆变器,然而弱电网中跟网型并网逆变器与锁相环、电网间存在耦合,严重影响系统稳定性。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在弱电网中较跟网型并网逆变器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但现阶段构网型并网逆变器状态空间模型的相关论述较少,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构网型并网逆变器稳定性分析也不够深入。针对这一空缺,首先详细呈现构网型并网逆变器状态空间建模的相关细节,包括功率控制环、电压控制环、时滞环节和LCL滤波环节;然后,复现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失稳现象,并基于所提模型开展参与因子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其次,基于模型对构网型并网逆变器主要环节参数变化引起的失稳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改进的IEEE 4节点三相平衡电网系统进行仿真,进一步验证模型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并网逆变器 状态空间建模 参与因子分析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N-ELM的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梦琪 李永刚 +3 位作者 孙庚 吴滨源 刘淇玉 张驰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8,共8页
“双高”电力系统中电网阻抗呈现宽范围时变特性,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缺乏自适应调整能力,存在失稳风险。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极限学习机的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建立闭环极点映射模型,利用深层架... “双高”电力系统中电网阻抗呈现宽范围时变特性,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缺乏自适应调整能力,存在失稳风险。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置信网络-极限学习机的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自适应调整方法。建立闭环极点映射模型,利用深层架构对控制参数与关键极点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好的闭环极点映射模型预测得到相应的关键极点,识别出关键极点最接近参考极点时构网型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参数;通过自适应调整控制参数,确保系统在电网阻抗变化时跟踪参考极点,实现自适应稳定控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实现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整,有效提高构网型并网逆变器对电网阻抗变化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并网逆变器 自适应调整 深度置信络-极限学习机 复矢量建模 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构网逆变器的虚拟振荡器控制技术:统一设计框架与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史亚帆 许寅 +1 位作者 吴翔宇 时珊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51-2261,I0003,I0004,共13页
虚拟振荡器控制是近年来新兴的逆变器构网型控制方式,相较于下垂控制、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等现有构网型控制而言,其在动态响应速度与大扰动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首先基于已有研究介绍了虚拟振荡器控制的基本原理及现有类型,接着针对... 虚拟振荡器控制是近年来新兴的逆变器构网型控制方式,相较于下垂控制、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等现有构网型控制而言,其在动态响应速度与大扰动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首先基于已有研究介绍了虚拟振荡器控制的基本原理及现有类型,接着针对虚拟振荡器设计目前缺乏普适性的问题提出了虚拟振荡器控制的统一设计框架及详细设计步骤,并以自行设计的两类虚拟振荡器为例,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所提设计框架的可行性;最后从功率调度能力、抗扰动稳定运行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3方面针对目前限制虚拟振荡器控制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探讨,并给出了解决思路与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振荡 网逆变器 逆变控制 稳定性 统一设计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锁相环动态的单相并网逆变器建模及稳定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8
6
作者 程成 谢少军 +2 位作者 张晴晴 许津铭 钱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5-268,I0021,共15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电网呈现出高电网阻抗的弱电网甚至极弱电网特征,锁相环与电网阻抗交互作用将恶化跟网型逆变器低频稳定性。近年来,诸多文献针对单相跟网型逆变器中的低频振荡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对现有成果系统性地梳理... 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提高,电网呈现出高电网阻抗的弱电网甚至极弱电网特征,锁相环与电网阻抗交互作用将恶化跟网型逆变器低频稳定性。近年来,诸多文献针对单相跟网型逆变器中的低频振荡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缺乏对现有成果系统性地梳理和总结,难以明确进一步的研究重点。为此,该文首先梳理和评述现有计及锁相环影响的逆变器建模及稳定性分析方法,直观地阐述锁相环引起的负阻效应对系统低频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从改进电流控制环和锁相环角度,系统性地归纳和分析现有各种低频鲁棒性提高方法。最后,总结现有研究在稳定性分析及鲁棒性改进上的不足及研究关键点和难点,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 锁相环 单相系统 逆变 低频振荡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不平衡负载工况下的微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36
7
作者 韦徵 茹心芹 +3 位作者 石伟 王俊辉 宋飞 于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76-82,共7页
微网逆变器的一个重要性能是其工作在离网模式下时,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情况下仍能维持三相输出电压的对称性,为微网提供稳定的电压支撑。文中通过分析逆变器输出接不平衡负载时的系统不平衡机理,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系统控制策略:在系统... 微网逆变器的一个重要性能是其工作在离网模式下时,在三相负载不平衡情况下仍能维持三相输出电压的对称性,为微网提供稳定的电压支撑。文中通过分析逆变器输出接不平衡负载时的系统不平衡机理,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系统控制策略:在系统传统控制环路中引入谐振控制器,以抑制不平衡负载条件下控制环路中所存在的2倍工频脉动分量。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免去常规控制中所需电压/电流正负序分离等控制环节,极大地简化了系统的控制结构。建立了新控制策略下的系统环路模型,给出了环路控制参数及谐振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系统控制策略能有效抑制由不平衡负载引起的输出电压畸变,获得高质量的输出电压波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逆变器 负载不平衡 谐振控制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负载下三相离网逆变器的序阻抗建模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骆坚 张瀚宇 +3 位作者 张松 伍文华 欧阳红林 陈燕东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3-40,共8页
孤岛微电网中三相负载不平衡是引起微电网电压不对称的主要原因。为了清晰直观地分析和改善电压不对称问题,从序阻抗角度,采用一种谐波线性化方法,建立了不平衡负载下三相离网逆变器采用无正负序分离电压控制模式的正负序阻抗模型,在不... 孤岛微电网中三相负载不平衡是引起微电网电压不对称的主要原因。为了清晰直观地分析和改善电压不对称问题,从序阻抗角度,采用一种谐波线性化方法,建立了不平衡负载下三相离网逆变器采用无正负序分离电压控制模式的正负序阻抗模型,在不同PI控制参数、不同的运行工况下对三相离网逆变器的正负序阻抗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表明PI控制参数对正负序阻抗特性影响较大,运行工况产生的影响较小。然后在三种不同运行工况下,对单序dq控制模式和无正负序分离电压控制模式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得到的序阻抗特性曲线和输出波形表明:采用单序dq电压控制模式时离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不平衡度高,而采用无正负序分离电压控制模式时,由于三相离网逆变器的负序等效输出阻抗在基频下较小,不平衡负载引起的负序电流流过阻抗产生的压降也较小,使逆变器的输出电压幅值基本保持平衡。最后,仿真验证了无正负序分离电压控制模式下的序阻抗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离网逆变器 不平衡负载 序阻抗建模 阻抗特性分析 MATLAB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二阶线性自抗扰技术的微网逆变器电压控制 被引量:46
9
作者 杨林 曾江 +1 位作者 马文杰 黄仲龙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6-153,共8页
微网逆变系统具有非线性、强耦合、负载扰动强、并/离网模式切换灵活等特性,传统电压电流双环控制难以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自抗扰策略将影响系统控制的不确定因素视为总和扰动予以估计和补偿,可将复杂系统校正为积分串联型以获取期望... 微网逆变系统具有非线性、强耦合、负载扰动强、并/离网模式切换灵活等特性,传统电压电流双环控制难以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自抗扰策略将影响系统控制的不确定因素视为总和扰动予以估计和补偿,可将复杂系统校正为积分串联型以获取期望的控制性能。文中引入更具工程应用价值的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技术,设计以输出电压及其微分为状态变量的二阶LADRC。考虑到扩张状态观测器(ESO)是影响LADRC控制性能的核心环节,在ESO中引入输出电压误差微分项,以提高ESO的扰动观测能力;在总和扰动作用通道增加一阶惯性环节,避免观测带宽增加而引入噪声。对LADRC及典型双闭环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进行分析可知,改进后的LADRC较双环控制及传统LADRC具有更好的抗扰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逆变器 线性自抗扰控制 扩张状态观测 频域分析 超前滞后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电压补偿功能的微网逆变器控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彦林 王明彦 郑载满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41-47,共7页
对微网逆变器用于补偿微网电压暂降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并网逆变器正常并网发电时,微网内电压不平衡、谐波对微网逆变器控制影响,在推导分析VPI控制在微电网并网逆变器中应用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入独立比例项的PVPI控制,并将其... 对微网逆变器用于补偿微网电压暂降进行了理论分析。针对并网逆变器正常并网发电时,微网内电压不平衡、谐波对微网逆变器控制影响,在推导分析VPI控制在微电网并网逆变器中应用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加入独立比例项的PVPI控制,并将其应用在基于储能并网逆变器控制中。进一步提出双模式控制方法,使储能并网逆变器既可以实现并网发电控制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将功能切换到补偿PCC电压不平衡暂降,采用正序和负序PVPI控制器分别对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进行闭环反馈控制。最后进行了仿真验证,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 网逆变器 电流控制 VPI控制 PVPI控制 电压暂降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离网逆变器并联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薛家祥 张坤 郑照红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68,共6页
为解决单台光伏离网逆变器容量小、可靠性低和传统逆变器并联动态性能差的问题,设计一种并联控制方法。通过对光伏离网逆变器并联功率模型的分析,基于无互联线的有功和无功功率PQ下垂特性改进的并联控制算法,量化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与... 为解决单台光伏离网逆变器容量小、可靠性低和传统逆变器并联动态性能差的问题,设计一种并联控制方法。通过对光伏离网逆变器并联功率模型的分析,基于无互联线的有功和无功功率PQ下垂特性改进的并联控制算法,量化有功功率、无功功率与输出电压幅值、相位之间的关系,运用双闭环的控制策略,设计基于DSP并联控制系统,实现逆变器并联均流控制的数字化,并搭建基于TMS320F2809的两台4 k VA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硬件平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并联均流效果良好,可提升光伏逆变系统的容量,提高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逆变器 并联控制 下垂特性 并联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成本的大功率光伏离网逆变器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世光 王庆礼 +2 位作者 高正中 许焕奇 吴娆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6-170,共5页
针对光伏离网逆变器功率小且SPWM控制算法实现复杂的问题,研究了SPWM数字化实现方法,提出一种基于STM32F030超值系列单片机的大功率、低成本光伏离网逆变器实现方案。该方案先将光伏蓄电池中的直流电逆变为工频低压交流电,再用工频变压... 针对光伏离网逆变器功率小且SPWM控制算法实现复杂的问题,研究了SPWM数字化实现方法,提出一种基于STM32F030超值系列单片机的大功率、低成本光伏离网逆变器实现方案。该方案先将光伏蓄电池中的直流电逆变为工频低压交流电,再用工频变压器升压到市电。其中,为控制电路供电的DC/DC电源实现了宽电压输入范围跳周期调制,降低开关损耗;逆变桥臂用7个MOSFET代替1个IGBT,降低成本,增大输出功率,最大输出功率达6 720 W。控制算法上提出改进的SPWM数字化实现方法,该方法易于在低成本微控制器上实现,进一步降低控制成本。通过实验证明,该逆变器带负载时稳定输出220 V工频正弦交流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离网逆变器 SPWM算法 DC/DC调制模式 电压电流采样 过零点检测 温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实验台上基于STC单片机的离网逆变器设计 被引量:4
13
作者 阎娜 付柯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7-91,共5页
以STC单片机为主控芯片,阐述了用于光伏实验台的离网逆变器的软硬件设计及调试;描述了硬件设计,包括逆变电路、死区电路、电源电路、隔离驱动电路、输出滤波电路等;完成了软件设计,包括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最后将逆变器在光伏实验台上成... 以STC单片机为主控芯片,阐述了用于光伏实验台的离网逆变器的软硬件设计及调试;描述了硬件设计,包括逆变电路、死区电路、电源电路、隔离驱动电路、输出滤波电路等;完成了软件设计,包括程序的编制与调试;最后将逆变器在光伏实验台上成功调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逆变器 光伏实验台 STC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控制的微网逆变器与柴发并/离网模式切换策略
14
作者 王义 江汉红 +1 位作者 邢鹏翔 周亮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9-24,共6页
针对独立型微网系统中主控逆变器和柴发并/离网模式切换时存在的切换容易误动作、暂态冲击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控制的思想,其顶层采取能量管理系统调度功率和综合分析模式切换条件,底层双模式逆变器控制采取电流内环的状态跟随算法... 针对独立型微网系统中主控逆变器和柴发并/离网模式切换时存在的切换容易误动作、暂态冲击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控制的思想,其顶层采取能量管理系统调度功率和综合分析模式切换条件,底层双模式逆变器控制采取电流内环的状态跟随算法。该策略将顶层能量管理系统和底层设备控制策略进行有效结合,完成了并/离网的模式切换。随后,以南方某独立型微网系统为研究背景,重点对常见的四种工况进行了讨论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逆变器 能量管理 模式切换 分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撑网逆变器的交流微电网分布式协调控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魏珊珊 高飞 +3 位作者 廖达威 颜长鑫 蔡位焜 刘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9-278,共10页
为了解决分层控制体系中下垂控制存在电压调节性能和功率分配的固有矛盾,以及功率分配受线路阻抗影响的缺点,针对基于电网支撑型逆变器的交流微电网,采用扩散算法,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下垂机制的分布式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引入权重系数以协... 为了解决分层控制体系中下垂控制存在电压调节性能和功率分配的固有矛盾,以及功率分配受线路阻抗影响的缺点,针对基于电网支撑型逆变器的交流微电网,采用扩散算法,提出了一种不依赖下垂机制的分布式协调控制策略:首先引入权重系数以协调各分布式电源所承担的负荷比例;其次,电压调节器、无功功率调节器和有功功率调节器中采用分布式控制,并基于扩散算法,控制功率分配和电压/频率精准调节。理论分析了扩散算法和一致性算法的收敛性能,并通过仿真对比基于传统下垂机制的分层控制策略,和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协调控制,结果表明:所提基于扩散算法的分布式协调控制策略在线路阻抗不匹配、负荷突变、通信故障、通信延时、变流器故障等情况下,能够同时实现电压/频率的精准调节和功率的精确分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微电 网逆变器 分布式协调控制 扩散算法 下垂控制 分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阻尼特性的构网型并网逆变器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明飞 吴在军 +3 位作者 全相军 朱玲 李威 黄仁志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98-207,共10页
构网型并网逆变器(GFM-GCI)可以为电网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有利于提高电网稳定性。首先,针对GFM-GCI的暂态同步稳定问题,在考虑阻尼特性的基础上采用等面积法则,从能量角度定性分析GFM-GCI控制参数对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然后,采... 构网型并网逆变器(GFM-GCI)可以为电网提供电压和频率支撑,有利于提高电网稳定性。首先,针对GFM-GCI的暂态同步稳定问题,在考虑阻尼特性的基础上采用等面积法则,从能量角度定性分析GFM-GCI控制参数对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然后,采用摄动理论中的多尺度法得到功角非线性二阶微分方程的显式解析解,定量分析控制参数对GFM-GCI暂态同步稳定性的影响。接着,基于解析解和暂态同步稳定边界,给出一种面向GFM-GCI暂态同步稳定的控制参数设计方法,所提控制参数设计方法与现有传统暂态分析方法相比,保守性更低。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解析模型与所提控制参数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并网逆变器 暂态同步稳定 等面积法则 解析解 控制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负载下离网逆变器的双序控制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松 陈燕东 +2 位作者 伍文华 骆坚 欧阳红林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3,共9页
输出电压的对称度是衡量三相离网逆变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造成离网逆变器输出电压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负载不对称。常见的单序双闭环控制方法无法对负序电压进行控制,会导致输出电压不对称。为此,首先基于对称分量法推导了逆变器带... 输出电压的对称度是衡量三相离网逆变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而造成离网逆变器输出电压不对称的主要原因是负载不对称。常见的单序双闭环控制方法无法对负序电压进行控制,会导致输出电压不对称。为此,首先基于对称分量法推导了逆变器带不对称负载时输出分量的负序耦合公式,给出了负序电压的双闭环解耦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双序控制方法,通过增加负序控制支路来对负序电压进行控制,保证离网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对称性。最后通过MATLAB进行对比仿真,给出系统相关参数,验证了这种控制方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逆变器 不对称负载 对称分量法 负序耦合 双序解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随机扰动下的光伏微网逆变器建模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项琴琴 廖志贤 +2 位作者 李廷会 蒋品群 黄国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5,共7页
本文为了研究光伏微网逆变器系统在施加随机扰动时的控制方法及性能,在光伏微网逆变器系统的公共连接点信号上施加随机扰动,并考虑随机扰动情况下进行建模,采用引入积分补偿的预测控制方法,既可预测系统未来的输出状态,也能消除静态误差... 本文为了研究光伏微网逆变器系统在施加随机扰动时的控制方法及性能,在光伏微网逆变器系统的公共连接点信号上施加随机扰动,并考虑随机扰动情况下进行建模,采用引入积分补偿的预测控制方法,既可预测系统未来的输出状态,也能消除静态误差,有效地抑制逆变器输出的电流、电压失真现象,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基于MATLAB的Simulink平台搭建了逆变器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得到逆变器输出的电流、电压的总谐波失真度(THD)分别为0.57%、2.57%,满足国家电网对总谐波失真度(THD≤5%)的标准,并且保证了输出波形的稳定。研究表明:这种改进后的控制方法可使在有随机扰动情况下的单相光伏微网逆变器系统保持稳定,对光伏微网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光伏微网逆变器 随机扰动 预测控制 积分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网逆变器双模式自抗扰控制策略 被引量:6
19
作者 樊梦蝶 曾成碧 苗虹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7-162,共6页
为解决微网逆变器的解耦问题,提高其抗干扰能力,文章提出一种双模式自抗扰切换控制策略(SADRC)。文中分析了逆变器的主拓扑结构,建立了在dq轴的数学模型,文中介绍了非线性自抗扰(Un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NLADRC... 为解决微网逆变器的解耦问题,提高其抗干扰能力,文章提出一种双模式自抗扰切换控制策略(SADRC)。文中分析了逆变器的主拓扑结构,建立了在dq轴的数学模型,文中介绍了非线性自抗扰(Un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NLADRC)和线性自抗扰(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控制器的特性,将耦合、内外部扰动作为总扰动,设计双模式自抗扰切换控制策略跟踪扰动、估计对象状态,进行控制和补偿,并给出参数的整定方法。MATLAB仿真平台也充分表明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抗干扰能力和解耦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模式 自抗扰 网逆变器 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例积分谐振的微网逆变器电压均衡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梦帆 傅明月 陈新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6-94,共9页
对于工作在离网模式下的微网逆变器,在可能会出现的负载不对称或者单相负载运行场合,采用传统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会导致输出电压严重不平衡,从而危害供电设备以及整个系统。基于分裂电容式的三相四线逆变器系统,针对逆变器在离网... 对于工作在离网模式下的微网逆变器,在可能会出现的负载不对称或者单相负载运行场合,采用传统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会导致输出电压严重不平衡,从而危害供电设备以及整个系统。基于分裂电容式的三相四线逆变器系统,针对逆变器在离网模式下带不平衡负载运行的问题,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分析抑制不平衡问题,分析传统比例积分控制的缺陷,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正负序分离独立控制和比例积分准谐振控制策略。同时针对微电网运行状态平滑切换的要求,给出一种基于间接电流控制策略的平滑切换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最后在微电网逆变器实验平台上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载不对称 电压均衡控制 正负序分离 准谐振控制 网逆变器 间接电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