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网络民族志在我国护理研究领域应用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
唐莎莎
韩烜烨
谢敏
郭艺
郑博文
赵士宏
|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时间病理与竞速文化——一项网络民族志研究 |
张黎
周霖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3
|
老年在线健康科普信息实践的体裁类型和交互方式探究——基于Bilibili的网络民族志启示 |
王馨笛
赵宇翔
宋小康
赵梦圆
|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错构与重构: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信息茧房”及调适——基于职教学子他我与自我形象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
宋亚峰
陈思吉
|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博士生学术志趣漂移的成因与复位——基于“退学博士”小组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
吴肖
段鑫星
|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
6
|
公众自我议程设置下乡村教师媒介形象的解构与重构——基于网络民族志的质性研究 |
雍蓉
王淑文
陈鹏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7
|
游戏化如何驱动电商用户绿色消费行为——基于蚂蚁森林的网络民族志研究 |
杜松华
徐嘉泓
张德鹏
杨晓光
|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3
|
|
|
8
|
“开窍”与“自救”:基于网络民族志的“二本学子”学历突围历程研究 |
李伟
邬志辉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2
|
|
|
9
|
作为“文化实践”的网络民族志——研究者的视角与阐释 |
孙信茹
王东林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6
|
|
|
10
|
“我们”与“他们”:内地西藏散插生的社会网络构建——一项教育民族志研究 |
张东辉
黄晶晶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
|
|
|
11
|
网络音乐民族志与传统音乐民族志的比较反思 |
董胜强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3 |
4
|
|
|
12
|
照护者的结构性困顿与行动潜能——一个建制民族志的考察 |
方洪鑫
甄橙
王一方
|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3
|
青年女性运动身体的在场、互动与意义生成——基于哔哩哔哩健身用户群体的网络民族志 |
张越
翟林
曹梅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8
|
|
|
14
|
不平等的“贵子”:基于网络民族志的“小镇做题家”就读体验研究 |
张茜
刘庆帅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7
|
|
|
15
|
网络直播间健身群体的身份类型与建构逻辑——基于“刘畊宏女孩”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
王亮杰
涂传飞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7
|
|
|
16
|
国内外网络民族志的研究场域与知识生产——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的对比研究 |
段永杰
徐开彬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20 |
7
|
|
|
17
|
网络民族志:如何探究在线社群的意义生产与文化构建 |
段永杰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1
|
|
|
18
|
网络民族志:“互联网+”时代教育研究的新路径 |
肖婉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
19
|
品牌消费、身份建构与符号秩序——基于微商群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
董扣艳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4
|
|
|
20
|
网络民族志作为体育研究方法的价值回应、适用确证与实践反思 |
贾晨
郭晴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