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络民族志在我国护理研究领域应用的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
1
作者 唐莎莎 韩烜烨 +3 位作者 谢敏 郭艺 郑博文 赵士宏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3300-3305,共6页
目的:开展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网络民族志研究的态势分析(SWOT),揭示其在护理领域相对于其他领域的特殊性,为进一步推进护理研究工作提供策略。方法:运用SWOT方法对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网络民族志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结果:我国护理领域应用... 目的:开展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网络民族志研究的态势分析(SWOT),揭示其在护理领域相对于其他领域的特殊性,为进一步推进护理研究工作提供策略。方法:运用SWOT方法对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网络民族志进行分析并提出策略。结果:我国护理领域应用网络民族志的优势为拓宽研究视野,推动全面发展;资料收集灵活,数据来源真实;深掘敏感话题,探讨情感内涵;推动护理深研,深化临床实践。劣势为数据真实性与可靠性受护理情境影响;伦理与隐私保护面临严峻挑战;研究设计与实施具有复杂性与专业能力要求。机遇为国家政策支持引领网络民族志在护理研究领域的应用;科技发展为网络民族志研究提供技术保障;公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提供在线网络研究的可能;现代医学观念发展推动护理研究进一步深化。挑战为网络数据质量挑战;隐私保护与伦理规范相关政策亟待完善。结论:我国应制定和完善国家政策,提供互联网信息技术保障,优化研究设计和方法学,建立健全网络伦理审查法律法规,推动跨学科融合创新实践,同时充分考虑护理研究领域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族 护理研究 态势分析法 情感关怀 科技发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时间病理与竞速文化——一项网络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黎 周霖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
以豆瓣小组“高校青椒的自留地”为研究田野,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时间病理及其牵涉的文化现象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时间病理表现为加速化的时间消费、功绩主体的时间异化、时间碎片的弥散游弋,这... 以豆瓣小组“高校青椒的自留地”为研究田野,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时间病理及其牵涉的文化现象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研究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时间病理表现为加速化的时间消费、功绩主体的时间异化、时间碎片的弥散游弋,这形塑了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漂浮式”图景:高校青年教师的过度繁忙阻滞学术身份的意义建构,其学术生活被时间的道德化规范操控,原子化时间引发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时间性断裂。进而言之,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活的加速主要原因在于基于行政逻辑的评价体系以及基于绩效权威的时间嵌入机制。在外部驱动力、离心力、自我内驱力的综合作用下,栖居于“竞速轨道”的高校青年教师群体建构出一种“竞速文化”,这不仅仅是行政逻辑的影响结果,同时也是青年教师个体的时间能动性的影响结果。理性审视与正确运用这一时间辩证法,是高校青年教师抵及理想的学术生活节奏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 学术生活 时间病理 竞速文化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在线健康科普信息实践的体裁类型和交互方式探究——基于Bilibili的网络民族志启示
3
作者 王馨笛 赵宇翔 +1 位作者 宋小康 赵梦圆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42,共12页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群体在线健康科普信息实践中的主要传播体裁类型及交互方式,并分析触达对象的情感倾向,以优化老年健康科普的传播效果。[方法/过程]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方法,运用体裁分析框架识别老年在线健康科普信息... [目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群体在线健康科普信息实践中的主要传播体裁类型及交互方式,并分析触达对象的情感倾向,以优化老年健康科普的传播效果。[方法/过程]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方法,运用体裁分析框架识别老年在线健康科普信息的体裁类型,并通过参与式观察解析交互方式,同时结合情感分析技术,考察不同体裁类型所引发的情感反应。[结果/结论]不同传播体裁的内容特征鲜明,并呈现出各异的情感倾向;多样的交互方式在提升传播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传播体裁与交互方式相互作用,为优化线上健康科普的体裁设计与交互策略,以及促进老年群体的广泛参与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科普 老年人 健康信息实践 体裁类型 交互方式 B站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构与重构: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信息茧房”及调适——基于职教学子他我与自我形象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4
作者 宋亚峰 陈思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22,共9页
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的提升需要增加社会对职教学子的了解,打破刻板印象形成的“信息茧房”。为明晰职教学子的社会形象,通过收集主流社交平台资料和不同群体的访谈资料,对职教学子的社会形象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形成职教学子他我与自我... 职业教育社会吸引力的提升需要增加社会对职教学子的了解,打破刻板印象形成的“信息茧房”。为明晰职教学子的社会形象,通过收集主流社交平台资料和不同群体的访谈资料,对职教学子的社会形象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形成职教学子他我与自我形象的标签谱系,完成职教学子社会形象建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形象内涵的比较分析得出二者间的形象错构,表现在群体整体形象、家庭血缘形象、技能学习形象上,产生于社会群体与职教学子群体间的多元信息互动偏差。为此,应调适职教学子他我与自我形象偏差,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一是质量筑基,筑牢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的内核与基石;二是不断激励职教学子自我突围与“破茧成蝶”,通过其自我成长与蜕变逐渐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固有偏见;三是媒体赋能,创新性运用社交媒体,讲好中国职教故事,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教学子 他我形象 自我形象 职业教育吸引力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学术志趣漂移的成因与复位——基于“退学博士”小组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吴肖 段鑫星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4,共11页
作为博士生的必备品质,学术志趣是引领其坚定科研信念并愿意为之付诸行动的深层动力,影响学术训练成效与未来职业期望。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文本分析,研究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漂移现象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发现其生成主要受四维因素的聚合作用... 作为博士生的必备品质,学术志趣是引领其坚定科研信念并愿意为之付诸行动的深层动力,影响学术训练成效与未来职业期望。通过参与式观察与文本分析,研究对博士生学术志趣漂移现象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发现其生成主要受四维因素的聚合作用,即现实处境的诱发、过往体验的加速、未来预判的催化与退出路径的驱动。其中,现实处境包括学业压力、经济压力、成本考虑、重要他人、关键事件与自身条件;过往体验涵盖个体经历与原有观点;未来预判是对未来工作岗位要求、环境、待遇的提前觉察;退出路径则是指具备脱离固有场域的措施与方法。各因素相互交织、彼此作用,共同推动漂移的萌芽、扩散与达成。结合现状表现、深思成因经过,博士生学术志趣的漂移复位与厚植提升尚需多方协力,复盘生涯规划,澄清职业目标;规范导师指导,矫正导学关系;关注培养过程,构筑资源网络;推进精准供给,完善退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学术 趣培养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自我议程设置下乡村教师媒介形象的解构与重构——基于网络民族志的质性研究
6
作者 雍蓉 王淑文 陈鹏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随着对乡村教师队伍支持力度的加大,乡村教师备受关注。网络的繁荣让主流媒体不再完全掌握社会议程的设置,并赋权个体以自主设置自我议程的机会。针对主流媒体为其塑造的符号化的应然和实然的媒介形象,乡村教师利用自媒体上传图文与视频... 随着对乡村教师队伍支持力度的加大,乡村教师备受关注。网络的繁荣让主流媒体不再完全掌握社会议程的设置,并赋权个体以自主设置自我议程的机会。针对主流媒体为其塑造的符号化的应然和实然的媒介形象,乡村教师利用自媒体上传图文与视频,重构了一个作为主体的人、丰富的文化生活、诗意栖居和新乡贤的新媒介形象,并形成主体间性互动、粉丝和意见领袖泛化议程、主流媒体议程介入的议程传播机制。在利用自媒体呈现自我属性时,存在利用乡村教师身份炒作等不良行为,为此政府需要加强监管。乡村教师的现实形象与媒体形象是否存在差异、差异何以产生以及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角色形象是新的研究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议程设置 媒介形象 网络民族 公众自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戏化如何驱动电商用户绿色消费行为——基于蚂蚁森林的网络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杜松华 徐嘉泓 +1 位作者 张德鹏 杨晓光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202,I0036,I0037,共14页
电商平台吸引了海量用户,并通过游戏化示能促进用户绿色消费,产生了可观的环保与商业效益。厘清游戏化技术特征与用户心理动机之间的内在关联,是利用游戏化有效激励用户绿色消费的核心所在。本文援引需求—示能性—特征框架与目标框架理... 电商平台吸引了海量用户,并通过游戏化示能促进用户绿色消费,产生了可观的环保与商业效益。厘清游戏化技术特征与用户心理动机之间的内在关联,是利用游戏化有效激励用户绿色消费的核心所在。本文援引需求—示能性—特征框架与目标框架理论,通过网络民族志方法获取蚂蚁森林及其用户5737条帖子和32817条评论,进行扎根理论编码,以此理清了游戏化元素、功能等技术特征与游戏化示能性之间的多维度关系,提出了享乐与获益动机主导的短期游戏化驱动路径,及融合享乐、获益和规范多元动机主导的长期游戏化驱动路径,最终提炼了游戏化驱动电商用户绿色消费的实现路径模型与理论框架。本文拓展了游戏化及绿色消费领域的前沿研究,为繁荣绿色消费市场提供了游戏化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化电子商务 游戏化平台 绿色消费行为 游戏化示能性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窍”与“自救”:基于网络民族志的“二本学子”学历突围历程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伟 邬志辉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69,61,共9页
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对“二本学子”的学历困境和“自救”实践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研究发现,“二本学子”的“开窍”源于关键事件、重要他人以及个体心智成熟的多重影响。“自救”方式包括通过考研提升学历层级或通过“考... 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对“二本学子”的学历困境和“自救”实践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研究发现,“二本学子”的“开窍”源于关键事件、重要他人以及个体心智成熟的多重影响。“自救”方式包括通过考研提升学历层级或通过“考编”“找到好工作”等方式寻求社会认同。“二本学子”的“自救”历程既受外部环境、资源的制约,也受限于对自身能力和未来前景的自我怀疑。为此,部分“自救”者在迷茫和不甘的交织中完成了从外求于人到内省于己的心态转变,如愿实现“自救”。然而,成功逆袭的“幸运儿”们却仍然可能面临挥之不去的学历“烙印”。“二本学子”的“自救”历程表明,大学分层初衷与现实的背离使学历俨然成为一种出身,也让社会深陷学历歧视陷阱。而学历出身与其他不平等因素的交叉影响也在拷问社会公正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本学子” 学历歧视 “开窍” “自救”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文化实践”的网络民族志——研究者的视角与阐释 被引量:16
9
作者 孙信茹 王东林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让人类学家的"田野"不再局限于固有"方位"和实体空间,而逐步拓展至网络虚拟空间。在网络空间中,研究者不仅是网络文化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更是对社区和研究对象做出积...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让人类学家的"田野"不再局限于固有"方位"和实体空间,而逐步拓展至网络虚拟空间。在网络空间中,研究者不仅是网络文化的"亲历者"和"参与者",更是对社区和研究对象做出积极贡献的"创造者"。作者以自己的田野经验和个案研究为例,将网络民族志视作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共同进行的"文化实践"活动。这样的研究视角和以往网络民族志相关研究较为不同。同时,研究双方于网络空间中的"共在",使得研究者在研究方法、参与度及个人情感投注等方面都发生变化。由此,作者提出,在网络民族志研究中,研究者作为观察者和文化创造者的双重身份得到凸显。此外,网络民族志中的田野更具"流动性",民族志文本的写作也将面临新的挑战。通过该研究,作者认为,从研究者的视角深入剖解和讨论,不仅在于了解网络对研究过程所带来的影响,还在于把握研究者如何面对网络世界,如何阐述自己。而从更为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样的研究思路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思网络空间赋予社会科学研究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族 研究者 文化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与“他们”:内地西藏散插生的社会网络构建——一项教育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东辉 黄晶晶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91,共6页
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市一所内地西藏班学校的两名西藏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深入访谈和观察,力图走进西藏散插生的生活世界,了解他们与远在家乡的亲人、藏族同学和同乡、内地校里的汉族同学、汉族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及文化体验,探... 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北京市一所内地西藏班学校的两名西藏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深入访谈和观察,力图走进西藏散插生的生活世界,了解他们与远在家乡的亲人、藏族同学和同乡、内地校里的汉族同学、汉族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及文化体验,探索西藏生在内地学校的社会网络构建,并以民族志的方式将他们的日常行为及其背后的实践逻辑呈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地西藏班 社会网络 文化适应 散插生 教育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音乐民族志与传统音乐民族志的比较反思 被引量:4
11
作者 董胜强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71,142,共5页
随着网络技术与疫情的影响,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研究关注到网络音乐民族志视角与方法。与传统的音乐民族志相比,网络音乐民族志在“田野场域的特征、研究者参与田野的方式、田野与案头梳理的界限区分、田野中音乐事象的文化阐释、田... 随着网络技术与疫情的影响,音乐人类学(民族音乐学)研究关注到网络音乐民族志视角与方法。与传统的音乐民族志相比,网络音乐民族志在“田野场域的特征、研究者参与田野的方式、田野与案头梳理的界限区分、田野中音乐事象的文化阐释、田野中的伦理道德与困境”的发展变化独具时代烙印。本文将两种民族志并置关照,从五个方面对音乐研究的网络田野进行反思,认为只有将传统音乐民族志与网络音乐民族志两者有机结合并灵活运用,克服局限、迎接挑战,才能使音乐人类学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加透彻解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音乐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音乐民族 传统音乐民族 网络田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护者的结构性困顿与行动潜能——一个建制民族志的考察
12
作者 方洪鑫 甄橙 王一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33,共15页
当下中国社会有着对高品质照护的巨大需求,本文通过对一个肿瘤科病房的护士日常工作进行建制民族志考察,探讨照护者面临的困境及形成更好照护的可能路径。研究发现,护士的工作从根本上支撑着医疗空间的日常秩序,但其价值却得不到相应的... 当下中国社会有着对高品质照护的巨大需求,本文通过对一个肿瘤科病房的护士日常工作进行建制民族志考察,探讨照护者面临的困境及形成更好照护的可能路径。研究发现,护士的工作从根本上支撑着医疗空间的日常秩序,但其价值却得不到相应的承认,阶序在日常工作中铭刻进她们的身心,造成结构性困顿。与此同时,一些护士通过具身化照护技艺的习得,把握病人独特的问题处境,转化为照护的行动者网络中协调技术与人文的灵动行动者,既重铸护士自身的主体性,也为病人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建制民族志所指出的结构问题与实践智慧,为如何实现更好的照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建制民族 结构性困顿 具身照护 行动者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女性运动身体的在场、互动与意义生成——基于哔哩哔哩健身用户群体的网络民族志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越 翟林 曹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27,41,共8页
选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哔哩哔哩“帕梅拉”虚拟健身社区进行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将“帕梅拉”跟练视频参与者划分为五种理想类型,观察她们的身体样态呈现与交往互动内容,以窥见青年女性运动身体与互联网科技的互动生成,并讨论... 选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对哔哩哔哩“帕梅拉”虚拟健身社区进行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将“帕梅拉”跟练视频参与者划分为五种理想类型,观察她们的身体样态呈现与交往互动内容,以窥见青年女性运动身体与互联网科技的互动生成,并讨论青年女性在社会网络空间中如何通过身体体现实现自我身体认同,进而揭示其运动身体在生活世界的感知内容及表达形式。研究认为(1)运动身体由“缺席”到“在场”是身体与技术互动生成的标志且身体与世界的互相感知表现为相互作用力的粘连;(2)弹幕仪式互动将身体体现的即时表达转化为强烈的身份认同并试图与他人产生对话;(3)青年女性“反抗的身体”与“属自己”的运动是破除男性对于“女性化”压制以及“自我女性化”示弱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锻炼 网络民族 理想类型 身份认同 知觉粘连 性别二元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等的“贵子”:基于网络民族志的“小镇做题家”就读体验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茜 刘庆帅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6,68,共9页
“小镇做题家”是近期网络社会中热议的话题。本研究聚焦“小镇做题家”的就读体验,通过参与式观察和线上访谈,对他们在精英高校场域的就读实践进行了网络民族志考察。研究发现,“小镇做题家”在学业适应、生存心态、社会融入等多维情... “小镇做题家”是近期网络社会中热议的话题。本研究聚焦“小镇做题家”的就读体验,通过参与式观察和线上访谈,对他们在精英高校场域的就读实践进行了网络民族志考察。研究发现,“小镇做题家”在学业适应、生存心态、社会融入等多维情境中经历着焦虑、拉扯与孤独的情感体验。来到精英大学,“小镇做题家”曾经的荣耀难以为继,学业生活变得暗淡,生存心态在自信与自卑中拉扯,文化差异和交往匮乏也使得他们经常陷入孤独。这些就读体验的背后体现的是城乡二元区隔和日益扩大的阶层分化带来的结构性约束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下依然存在的教育过程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镇做题家 精英高校 就读体验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直播间健身群体的身份类型与建构逻辑——基于“刘畊宏女孩”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亮杰 涂传飞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55,共6页
基于“刘畊宏女孩”群体,运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探讨了网络直播间健身群体的身份类型及其建构逻辑。研究表明:网络直播间健身群体主要有两种身份类型,即“元粉丝”和“新粉丝”构成的粉丝群体以及“纯在线学员”和“粉丝型学员”构成的... 基于“刘畊宏女孩”群体,运用网络民族志的方法探讨了网络直播间健身群体的身份类型及其建构逻辑。研究表明:网络直播间健身群体主要有两种身份类型,即“元粉丝”和“新粉丝”构成的粉丝群体以及“纯在线学员”和“粉丝型学员”构成的学员群体。粉丝群体遵循偶像感知的身份建构逻辑,其中,情感性因素主导了“元粉丝”群体的身份建构过程,情境性因素影响着“新粉丝”群体的身份建构;学员群体遵循身体实践的身份建构逻辑,其中,“纯在线学员”以教学互动的逻辑进行身份建构,“粉丝型学员”通过主观意识觉醒的过程来实现身份的建构。推动网络直播健身高质量发展,一是在相关政策的执行中要注意区别对待;二是引导在线健身群体合理选择学习对象;三是规范化健身直播间的商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畊宏女孩 网络直播间 健身群体 身份类型 身份建构逻辑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网络民族志的研究场域与知识生产——基于CiteSpace计量分析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段永杰 徐开彬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0年第2期86-97,共12页
通过Citespace工具,对国内外网络民族志研究进行计量对比分析。总体来看,无论是发表总量还是年均发文量,国外文献(以英文文献为代表)均高于国内。国外研究热点集中在反消费主义、品牌营销、虚拟决策过程等网络应用议题,国内集中在青年... 通过Citespace工具,对国内外网络民族志研究进行计量对比分析。总体来看,无论是发表总量还是年均发文量,国外文献(以英文文献为代表)均高于国内。国外研究热点集中在反消费主义、品牌营销、虚拟决策过程等网络应用议题,国内集中在青年亚文化、网络流行文化、网络自我呈现等文化建构议题。国外研究在方法论层面融合量化研究,形成混合法深入分析。国内研究在方法论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打破人类学、传播学等学科藩篱,开始向其他学科迈进。但国内外相关研究需随虚拟空间的演进关注新的问题,进而完善研究方法、增强理论观照、拓展研究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族 网络社会 知识生产 虚拟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族志:如何探究在线社群的意义生产与文化构建 被引量:11
17
作者 段永杰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6,共11页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网络社区的发展,这种变化给网络民族志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也使其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基于网络社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论述网络民族志的核心在于揭示网络社区的话语空间、意义生产及文化构建。在此基础上,...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网络社区的发展,这种变化给网络民族志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也使其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基于网络社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论述网络民族志的核心在于揭示网络社区的话语空间、意义生产及文化构建。在此基础上,着重从网络民族志的历史渊源、研究方法、操作步骤、研究伦理等角度予以梳理和评述,并思考互联网技术变革过程中网络民族志的发展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族 意义生产 文化构建 操作步骤 研究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族志:“互联网+”时代教育研究的新路径 被引量:5
18
作者 肖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3-28,共6页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不仅带来了教育方式的变革,更重构了教育空间、教育情境和教育关系,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教育文化。网络民族志以网络环境作为主要的研究背景和环境,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和互动工具来收集数据资料...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不仅带来了教育方式的变革,更重构了教育空间、教育情境和教育关系,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教育文化。网络民族志以网络环境作为主要的研究背景和环境,利用网络媒体平台和互动工具来收集数据资料,以探究和阐释互联网及相关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伴随网络文化现象而产生的研究方法,网络民族志对于探究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浸润体验、对话互动、情境追踪和多维分析等具体方法,实现对网络教育现象的整体性认知、共情化理解和过程性透视。文章指出了网络民族志在教育研究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为“互联网+”时代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教育 教育研究 网络民族 虚拟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牌消费、身份建构与符号秩序——基于微商群的网络民族志考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扣艳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53-66,170,171,共16页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虚拟社区中以“种草带货”为导向的品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新图景。借助符号互动论的分析框架,对一个品牌特卖微商群的文化实践展开的网络民族志考察,揭示了虚拟社区以“种草带货”为导向的品牌消费的社会文化意义。...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虚拟社区中以“种草带货”为导向的品牌消费成为社会生活新图景。借助符号互动论的分析框架,对一个品牌特卖微商群的文化实践展开的网络民族志考察,揭示了虚拟社区以“种草带货”为导向的品牌消费的社会文化意义。在流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在线消费社区满足了个体对共同体的需求和想象。在资本和技术的合谋下,“信任”“情感”和“荣誉感”成为可被操纵和利用的营销手段。个体、不同阶层群体和不同性别群体为了缓解身份焦虑,试图通过品牌消费来建构身份,却不可避免地陷入消费符号秩序所营造的幸福幻象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社区 品牌消费 消费文化 微商群 “种草带货” 网络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民族志作为体育研究方法的价值回应、适用确证与实践反思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晨 郭晴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32,共8页
伴随数字技术与虚拟社区的兴起,网络民族志在革新传统民族志的基础上以一种新形态出现。作为一种“整体情景化”的质性研究范式,网络民族志是通过研究者的沉浸体验、互文对话与透视反思探索网络文化实践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已经进入国... 伴随数字技术与虚拟社区的兴起,网络民族志在革新传统民族志的基础上以一种新形态出现。作为一种“整体情景化”的质性研究范式,网络民族志是通过研究者的沉浸体验、互文对话与透视反思探索网络文化实践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已经进入国内外体育学研究者的视野并逐步得到应用。该方法尽管随着互联网的崛起释放出无限的活力,但在互联网时代数字体育研究实践中却遭遇了混用、误用与乱用等诸多问题,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体育学研究中网络民族志实践的现存问题与现实效用的探讨,对其适用情境和使用边界进行厘清与反思,为合理、有效使用该方法探索移动互联时代体育研究的新境遇、新问题与新现象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民族 移动互联时代 体育研究方法 线上体育交往实践 数字体育行为 网络体育社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