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诱导缺陷薄壁圆管耐撞性优化设计 被引量:6
1
作者 殷之平 李玉龙 黄其青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8-422,共5页
运用移动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技术和遗传算法优化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技术。设计了一个具有高效吸能能力的薄壁圆管结构——含诱导缺陷薄壁圆管结构,给出了含缺陷薄壁圆管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结果。结果显示,设计的薄壁... 运用移动最小二乘曲面拟合技术和遗传算法优化技术,建立一套完整的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技术。设计了一个具有高效吸能能力的薄壁圆管结构——含诱导缺陷薄壁圆管结构,给出了含缺陷薄壁圆管结构耐撞性优化设计结果。结果显示,设计的薄壁圆管结构具有好的吸能效果,该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在结构设计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力学 诱导缺陷 遗传算法 薄壁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RD光谱法的光参量振荡铌酸锂晶体SiO_2薄膜损伤研究
2
作者 牛瑞华 韩敬华 +6 位作者 罗晋 卢峰 朱启华 李彤 杨李茗 冯国英 周寿桓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430-3434,共5页
针对参量振荡过程中铌酸锂表面的增透薄膜的损伤问题,采用了XRD光谱法和形貌观测法对激光诱导薄膜损伤的形貌及其物理过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观测发现:薄膜损伤点的特征是膜面出现凹陷的点坑,周围分散着由厚到薄变化的沉积层,XRD光谱检... 针对参量振荡过程中铌酸锂表面的增透薄膜的损伤问题,采用了XRD光谱法和形貌观测法对激光诱导薄膜损伤的形貌及其物理过程进行了深入地分析。观测发现:薄膜损伤点的特征是膜面出现凹陷的点坑,周围分散着由厚到薄变化的沉积层,XRD光谱检测显示出现了薄膜材料的晶化。利用杂质缺陷诱导薄膜损伤模型对以上损伤的形貌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杂质粒子对激光脉冲能量的强烈吸收会引起邻近光学材料的迅速熔化、汽化和电离,形成复杂物态结构混合物;在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作用下,混合物发生喷溅扩散形成凹陷坑。在扩散冷却过程中沉积物会发生结晶,X射线衍射显示出薄膜材料SiO2晶态的衍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D光谱 光学参量振荡器(OPO) 缺陷诱导薄膜损伤 激光等离子体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安涛 房国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22-3129,共8页
TiO_(2)/Bi_(2)WO_(6)异质结是当前最具潜力的一种可见光响应半导体光催化剂。以富含缺陷的TiO2纳米带为基体,采用水热法,诱导Bi2WO6在基体缺陷位点进行异质生长,从而合成具有异质结构的TiO_(2)/Bi_(2)WO_(6)复合材料。利用XRD、SEM、UV... TiO_(2)/Bi_(2)WO_(6)异质结是当前最具潜力的一种可见光响应半导体光催化剂。以富含缺陷的TiO2纳米带为基体,采用水热法,诱导Bi2WO6在基体缺陷位点进行异质生长,从而合成具有异质结构的TiO_(2)/Bi_(2)WO_(6)复合材料。利用XRD、SEM、UV-Vis等技术,分析了基体表面缺陷、Bi2WO6负载量对TiO_(2)/Bi_(2)WO_(6)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体表面引入缺陷,可以使TiO_(2)/Bi_(2)WO_(6)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对有机污染物Rh B的降解速率提高约50%。Bi2WO6负载量为0.12时的TiO_(2)/Bi_(2)WO_(6)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辐照6 min后对Rh B的降解率达99.3%,辐照30 min后对MB的降解率达99.7%,辐照15 min后对TC-HCl的降解率达8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Bi_(2)WO_(6)复合材料 光催化 异质结构 缺陷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冲击下薄壁组合结构吸能特性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张涛 刘土光 +1 位作者 肖汉林 余晓菲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95-403,共9页
研究了高速冲击下组合薄壁结构的吸能特性。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模拟薄壁结构在轴向冲击下的动态屈曲并分析其吸能特性,通过在结构上增加诱导缺陷和提出新型组合截面来提高其抗冲击吸能性能。同时对多种模型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诱导... 研究了高速冲击下组合薄壁结构的吸能特性。采用显式动力有限元方法模拟薄壁结构在轴向冲击下的动态屈曲并分析其吸能特性,通过在结构上增加诱导缺陷和提出新型组合截面来提高其抗冲击吸能性能。同时对多种模型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诱导缺陷、截面形式对吸能特性的影响,以得到最优化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吸能 冲击 薄壁结构 诱导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硬岩截割特性及可截割性改善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少锋 李夕兵 +1 位作者 王善勇 姚金蕊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5-907,共13页
深部硬岩的截割特性受到岩石特性、截割参数、应力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利用TRW−3000型岩石真三轴电液伺服诱变(扰动)试验系统研究了受限应力条件、截齿加载方式、岩石力学特性、人为诱导缺陷等对硬岩截割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单轴... 深部硬岩的截割特性受到岩石特性、截割参数、应力环境等众多因素影响。利用TRW−3000型岩石真三轴电液伺服诱变(扰动)试验系统研究了受限应力条件、截齿加载方式、岩石力学特性、人为诱导缺陷等对硬岩截割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单轴受限应力下,随受限应力增大岩石截割由易变难再变易,高单轴受限应力反倒有利于截齿破岩,但当单轴受限应力过高时,截齿破岩扰动易引发岩爆;动静组合破岩时,截齿预静载越大破岩能力越强;随着岩石脆性指数的增大,岩石可截割性先降低后升高;诱导加卸荷损伤、临空面切槽、临空面钻孔等人为诱导缺陷可提高硬岩的可截割性。同时,获得了深部硬岩可截割性改善方法,提出了深部硬岩矿体非爆机械化开采模式。采矿试验证明,开挖诱导巷道致裂矿体形成松动区后利用掘进机破岩和在矿柱底部开挖预切槽后利用高频破碎锤破岩,可将非爆机械化采矿效率从32.6 t/h分别提高到107.7 t/h和158.2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岩截割 动静组合破岩 人为诱导缺陷 可截割性改善 非爆机械化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硬岩可切割性及非爆机械化破岩实践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少锋 李夕兵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1年第5期629-636,共8页
为了系统地认识应力条件、矿岩特性和破岩参数等因素对深部硬岩截割特性的影响,梳理并总结了以往关于深部硬岩截割特性室内试验及非爆机械化破岩现场实践工作。根据3种应力环境对镐型截齿静态和动静组合破岩特性的影响,结合构建的截齿... 为了系统地认识应力条件、矿岩特性和破岩参数等因素对深部硬岩截割特性的影响,梳理并总结了以往关于深部硬岩截割特性室内试验及非爆机械化破岩现场实践工作。根据3种应力环境对镐型截齿静态和动静组合破岩特性的影响,结合构建的截齿破岩峰值载荷理论及回归模型,发现硬岩在较低围压或无围压条件下具有安全高效的破碎表现;根据高单轴围压下截齿破岩扰动诱发岩爆的过程和机理,揭示了采矿过程中由开采扰动诱发高应力矿柱岩爆的发生机制;基于加卸荷诱导损伤、预切槽和预钻孔等人为诱导缺陷对镐型截齿破岩特性的影响研究,得到人为诱导缺陷可有效提高硬岩的可切割性,获得了改善硬岩可切割性的成套方法;现场试验了多种机械化破岩方法,提出了基于应力解除和动静组合破岩的预切槽硬岩矿体旋转振动连续截割设备及其施工工艺。研究结果可为深部硬岩矿体非爆机械化规模开采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场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高应力 硬岩 可切割性 岩爆 诱导缺陷 非爆机械化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丝张力对光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蔡春平 《应用光学》 CAS CSCD 1994年第6期47-55,共9页
分析拉丝张力对光纤轴向应力、拉丝诱导缺陷、光损耗、强度、折射率分布、截止波长、瑞利散射系数等性能的影响。指出拉制光纤必须选择合理的拉丝张力,以确保光纤质量。
关键词 轴向应力 拉丝诱导缺陷 光损耗 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FBI-1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丽 覃庆洪 +3 位作者 谭启杏 练斌 杨伟萍 韦长元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2-267,共6页
背景与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短转录诱导物连接因子1(factor that binds to the inducer of short transcript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FBI-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增殖分化、血管发生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 背景与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短转录诱导物连接因子1(factor that binds to the inducer of short transcript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FBI-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高表达,可能与肿瘤增殖分化、血管发生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与乳腺癌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该研究旨在探讨FBI-1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并研究靶向干扰FBI-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株MCF-10A、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FBI-1的表达水平;采用sh RNA干扰技术抑制MCF-7细胞中FBI-1基因的表达,采用CCK-8增殖实验及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RT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扰FBI-1表达前后MCF-7细胞中FBI-1及NF-κBp65的表达。结果:FBI-1m RNA及蛋白在人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P<0.05)。采用sh RNA干扰技术抑制MCF-7细胞的FBI-1表达后,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5);同时,抑制FBI-1表达后,NF-κBp65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FBI-1在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下调FBI-1的表达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短转录诱导物连接因子1 乳腺癌 细胞增殖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石英等光学材料激光损伤疲劳效应
9
作者 朱景国 田野 +4 位作者 杨英 张鑫 郑胜亨 王德恩 韩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24,共9页
以熔石英材料为主,以几种典型(铌酸铋晶体、三硼酸锂晶体和HfO_(2)/SiO_(2)多层膜)的光学材料为辅,介绍了其疲劳效应的主要表现;总结了激光波长、光斑直径、激光频率和材料位置对疲劳效应的影响;介绍了疲劳效应的两种模式:统计性的假疲... 以熔石英材料为主,以几种典型(铌酸铋晶体、三硼酸锂晶体和HfO_(2)/SiO_(2)多层膜)的光学材料为辅,介绍了其疲劳效应的主要表现;总结了激光波长、光斑直径、激光频率和材料位置对疲劳效应的影响;介绍了疲劳效应的两种模式:统计性的假疲劳和材料改性的真疲劳;介绍了疲劳效应的三种主要的机理解释:吸收缺陷模型、化学键断裂模型、色心模型;比较了疲劳实验中两种实验模式,并指出了两者的优缺点和适用研究对象。调研表明,对于不同类型的材料,使用不同的激光波长或其他差异条件,就有可能有不同的疲劳现象、源于不同的疲劳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损伤 疲劳效应 激光诱导缺陷 损伤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