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缺氧脑瘫大鼠的时效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米晓阳 单海军 +4 位作者 介小素 廖伟伟 曹彩红 张英英 侯玉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3-637,共5页
目的:基于缺血缺氧脑瘫大鼠神经功能评分(Zea-Longa评分)、脑组织肉眼观和大脑海马区胱天蛋白酶-9(Caspase-9)、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缺血缺氧模型脑瘫大鼠的有效时长。方法:选取3周龄斯泼累格·多雷(SD)健... 目的:基于缺血缺氧脑瘫大鼠神经功能评分(Zea-Longa评分)、脑组织肉眼观和大脑海马区胱天蛋白酶-9(Caspase-9)、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变化,探讨缺血缺氧模型脑瘫大鼠的有效时长。方法:选取3周龄斯泼累格·多雷(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改良的Rice-Vannucci方法建立脑瘫模型,造模后第1、7、14、21天,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在第7、14、21天分批处死大鼠并取脑组织,观察各组大鼠左侧脑组织,检测海马区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一般情况:造模后第1天,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侧瞳孔缩小、姿势异常、自发或夹尾左旋、自主活动减少、兴奋性降低、肌肉颤动、头颤,抽搐,抓取时抵抗反应明显,随着时间延长,以上异常行为逐渐消失,造模后21 d基本消失不见,但左侧瞳孔一直小于对侧;Zea-Longa评分: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7、14 d Zea-Longa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组织肉眼观: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7、14及21 d大鼠左侧脑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坏死;免疫组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造模后7 d、14 d Caspase-9、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周龄缺血缺氧脑瘫模型大鼠的有效时长为14~21 d,可干预1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模型 脑瘫大鼠 有效时长 一般情况 神经功能评分 脑组织肉眼观 胱天蛋白酶-9 胱天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丽旭 杨于嘉 +2 位作者 贾延吉力 汪薇 彭涛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模型 ,并讨论模型制作中的有关问题。方法 :健康 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18) ,假手术组 (n =8)和HIBD模型组 (n =19) ,采用经典Rice法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 ,于 14日龄处死 ... 目的 :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模型 ,并讨论模型制作中的有关问题。方法 :健康 7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18) ,假手术组 (n =8)和HIBD模型组 (n =19) ,采用经典Rice法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 ,于 14日龄处死 ,观察HIBD后大鼠体重增长情况 ,左、右脑重比值变化 ,行为能力表现 ,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HIBD模型组体重增长明显慢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P <0 .0 1)。②HIBD组制成模型后全部发生行为异常改变 ,6 3 .16 %翻身不能 ,89.47%自发或夹尾左旋 ,抽搐占 47.37%。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未见行为异常表现。③HIBD模型组左 /右脑重比值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 (P <0 .0 1)。④肉眼观察HIBD组左脑萎缩者占 84.2 1%,出现软化灶占 31.5 8%,液化灶 5 2 .6 3 %,形成空洞脑者占 15 .79%;HE染色可见左侧大脑半球神经元损伤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左、右脑无明显异常。结论 :本方法制作新生大鼠HIBD模型成功 ,该模型价格相对低廉、成功率高、重复性好、易于制作 ,值得进一步推广。模型制作中环境温度应保持在 36~ 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大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 制作 脑组织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鼠脑损伤后松果体细胞的一氧化氮合酶与细胞凋亡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斌 冯星 +2 位作者 张瑞宣 周先举 朱雪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7-350,T071-T072,共6页
为了探讨新生鼠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松果体细胞的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 i NOS)表达与松果体细胞凋亡及形态学改变的关系 ,用 7日龄新生 Wistar大鼠 ,结扎左侧颈总动脉 ,术后 2 h吸入 8%浓度氧 2 h,建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 HI... 为了探讨新生鼠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松果体细胞的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 i NOS)表达与松果体细胞凋亡及形态学改变的关系 ,用 7日龄新生 Wistar大鼠 ,结扎左侧颈总动脉 ,术后 2 h吸入 8%浓度氧 2 h,建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 HIBD)。分别于建模后 0 h、2 4h、48h处死动物 ,剥取松果体 ,观察松果体细胞的 i NOS表达及细胞凋亡 ,电镜观察松果体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 :( 1)新生鼠脑损伤后松果体的 i NOS在 0 h、2 4h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 2 )脑损伤后松果体凋亡细胞早期明显增多 ,尤以 0 h、2 4h为主 ;( 3)电镜观察 :脑损伤后松果体的形态学也以 0 h、2 4h改变为明显 ,出现线粒体明显肿胀、粗面内质网极度扩张、细胞变性。提示 :( 1)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 0 h、2 4h松果体细胞的 i NOS表达增加 ,以后逐渐下降 ,48h表达减少。 ( 2 ) 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凋亡与 i NOS表达同步改变 ,i NOS表达对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 ( 3)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鼠 脑损伤 松果体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凋亡 关系 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