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槲皮素通过下调缓激肽受体B1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书力 冯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7-342,共6页
目的:研究槲皮素通过下调缓激肽受体B1(BDKRB1)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60只大鼠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5组:模型组、槲皮素(100 mg/kg)组、BD... 目的:研究槲皮素通过下调缓激肽受体B1(BDKRB1)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方法:60只大鼠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5组:模型组、槲皮素(100 mg/kg)组、BDKRB1过表达质粒组、空载质粒组、槲皮素(100 mg/kg)+BDKRB1过表达质粒组,另选12只大鼠腹腔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各组大鼠以药物分组干预处理后,检测大鼠机械性刺激痛觉、热刺激痛觉与冷刺激痛觉,比较各组机械性缩足阈值、冷刺激抬足时间、热敏潜伏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比较各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阳性细胞比例;试剂盒测量大鼠血清炎症介质IL-17、环氧化酶-2(COX-2)、IL-18水平;RT-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BDK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热敏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冷刺激抬足时间、LFA-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IL-17、COX-2及IL-18水平、BDKR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槲皮素+BDKRB1过表达质粒组分别比较,槲皮素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热敏潜伏期均升高(P<0.05),冷刺激抬足时间、LFA-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IL-17、COX-2及IL-18水平、BDK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BDKRB1过表达质粒组大鼠机械性缩足阈值、热敏潜伏期均降低(P<0.05),冷刺激抬足时间、LFA-1阳性细胞比例、血清IL-17、COX-2及IL-18水平、BDKRB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空载质粒组大鼠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槲皮素通过下调BDKRB1表达抑制炎症,减少淋巴细胞浸润,减轻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缓激肽B1受体 糖尿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缓激肽受体B1和B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洲 向栩莹 +4 位作者 晏桂林 陆观凤 杨燕泽 钟玉馨 张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53-65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尤瑞克林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缺血-再灌注(I/R)SD大鼠缓激肽受体B1(B1R)、缓激肽受体B2(B2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后Zea Longa线栓方法建立SD大鼠右侧MCAO模型,缺血2 h时拔栓模拟缺血-再灌注,将制备成功的2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尤瑞克林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缺血-再灌注(I/R)SD大鼠缓激肽受体B1(B1R)、缓激肽受体B2(B2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后Zea Longa线栓方法建立SD大鼠右侧MCAO模型,缺血2 h时拔栓模拟缺血-再灌注,将制备成功的25只SD大鼠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假手术组、I/R模型组(I/R+等渗盐水组)、尤瑞克林低剂量治疗组(I/R+LDP组)、尤瑞克林中等剂量治疗组(I/R+MDP组)、尤瑞克林高剂量治疗组(I/R+HDP组),每组5只,术后30 min首次给予尤瑞克林(I/R+LDP组:3.50×10-3 PNAU/kg;I/R+MDP组:8.75×10-3 PNAU/kg;I/R+HDP组:17.50×10-3 PNAU/kg)或等渗盐水尾静脉注射,连续注射7 d、每日定时注射1次,7 d后取材,运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梗死灶边缘区域B1R、B2R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免疫荧光测定梗死边界区域微血管密度。结果(1)B1R mRNA表达:与I/R+等渗盐水组比较,I/R+LDP组、I/R+MDP组、I/R+HDP组B1R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0.34±0.05)、(0.35±0.04)、(0.47±0.03)比(0.23±0.05),均P<0.05];与I/R+LDP组及I/R+MDP组比较,I/R+HDP组B1R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2)B2R 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I/R+等渗盐水组B2R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0.33±0.01)比(0.23±0.02),P<0.05]。与I/R+等渗盐水组比较,I/R+LDP组、I/R+MDP组、I/R+HDP组B2R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分别为(0.49±0.02)、(0.52±0.04)、(0.71±0.03),均P<0.05];与I/R+LDP组及I/R+MDP组比较,I/R+HDP组B2R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均P<0.05)。(3)微血管密度:与假手术组比较,I/R+等渗盐水组的微血管计数明显增多[(169±6)比(74±12),P<0.01];与I/R+等渗盐水组比较,I/R+LDP组、I/R+MDP组、I/R+HDP组的微血管计数均明显增多[分别为(240±9)、(252±9)、(349±17),均P<0.01];与I/R+LDP组及I/R+MDP组比较,I/R+HDP组微血管计数均明显增多(均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尤瑞克林上调MCAO大鼠B1R、B2R表达,发挥促血管再生的作用,且高剂量的尤瑞克林对血管新生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缺血-再灌注 缓激肽受体B1 缓激肽受体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受体信号转导对心血管疾病的调控机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路路 蔡欣 +1 位作者 陈京 白波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缓激肽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所介导的信号转导对于维持机体内心血管系统动态平衡和炎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和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缓激肽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所介导的信号转导对于维持机体内心血管系统动态平衡和炎症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和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BRET)等技术的相继出现,发现缓激肽受体不仅以单体形式存在,还可能以二聚体甚至是高阶寡聚体的形式参与细胞内的病理生理过程。与单体相比,二聚体(或高阶寡聚体)的信号转导和病理功能都产生了相应变化。本文就缓激肽受体及其二聚体所介导的信号途径、生理病理过程及新的研究技术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受体 二聚化 信号传导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受体抑制剂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崔梅 董强 +1 位作者 唐敏 任惠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4,共8页
为了探讨缓激肽及其受体在脑缺血急性期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分别应用缓激肽B1和B2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在缺血再灌流后24h进行动物行为学评分,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 为了探讨缓激肽及其受体在脑缺血急性期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及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模型,分别应用缓激肽B1和B2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在缺血再灌流后24h进行动物行为学评分,TTC染色计算梗死体积,伊文斯蓝染色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透射电镜观测血脑屏障超微结构的变化,ELISA对缺血区IL-1β、TNF-α、PGE2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缓激肽B1和B2受体抑制剂能够改善脑缺血大鼠急性期行为学评分、缩小梗死体积、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维持血脑屏障结构完整、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缓激肽B2受体抑制剂的上述效果优于B1受体抑制剂。以上结果提示缓激肽在脑缺血急性期可以加重脑损伤,其受体的特异性抑制剂可以减轻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缓激肽 缓激肽受体 血脑屏障 炎性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顾伟 刘洁琳 温绍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66-670,共5页
高血压是复杂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其中,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likein-kinin system,KKS)是体内血压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缓激肽(bradykinin,BK)是KKS中一种主要的激肽类物质,同时也是体内最强的血管舒张物质之一。文中... 高血压是复杂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其中,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likein-kinin system,KKS)是体内血压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缓激肽(bradykinin,BK)是KKS中一种主要的激肽类物质,同时也是体内最强的血管舒张物质之一。文中就近年来BK受体基因多态性方面的研究及其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报道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受体 原发性高血压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受体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桑红菲 刘玲 +1 位作者 杨昉 张仁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767-769,共3页
糖尿病性血管病变(diabetic angiopathies,DA)是指因糖尿病引起的大、中、小动脉狭窄或闭塞,由此导致靶器官或组织的缺血性病变。DA作为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糖尿病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肾病... 糖尿病性血管病变(diabetic angiopathies,DA)是指因糖尿病引起的大、中、小动脉狭窄或闭塞,由此导致靶器官或组织的缺血性病变。DA作为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以糖尿病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肾病、视网膜病及外周血管病为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病变 受体 缓激肽 激肽释放酶类 血管舒缓素-激肽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吻蝮蛇毒腺的缓激肽2型受体结合多肽的筛选与验证
7
作者 蒋安娜 刘杨 +2 位作者 刘桂娜 唐业忠 陆方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1-372,共12页
蛇毒已被证明具有抗炎活性,其中包含许多免疫原性弱、活性强的短肽小分子。蛇毒腺是分泌毒液的器官,含有毒素成分及调控其分泌过程的大量生物活性成分。缓激肽2型受体(B2R)参与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通路,作为炎症的调节因子成为潜在的抗炎... 蛇毒已被证明具有抗炎活性,其中包含许多免疫原性弱、活性强的短肽小分子。蛇毒腺是分泌毒液的器官,含有毒素成分及调控其分泌过程的大量生物活性成分。缓激肽2型受体(B2R)参与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通路,作为炎症的调节因子成为潜在的抗炎药物开发的靶点。为了获得特异性的B2R结合肽,利用尖吻蝮蛇Deinagkistro-don acutus毒腺T7噬菌体文库对靶点B2R进行3轮生物淘选,测序获得了多个具有潜在结合能力的序列。通过序列长度、溶解性预测、稳定性预测和分子对接等一系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最终确定1个含25个氨基酸的肽段,命名为DAvp-4。合成该肽段,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验证了DAvp-4和B2R的结合能力,在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模型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中肯定了其抗炎作用。此研究不但获得了一个具有成药潜力的毒腺多肽,还显示了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筛选天然产物成分研究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展示 毒腺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缓激肽2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B2受体基因多态性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烁 周利武 +3 位作者 张雷 赵云龙 杨超 赵建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明确BDKRB2基因多态性与OA易感性的相关性,并检测OA患者基因多态性对滑膜组织中BDKRB2表达的影响。方法共有278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和291名健康志愿者参与实验。测定实验对象的BDKRB2基因多态性,在OA患者滑膜组织中通过RT-PCR和Wes... 目的明确BDKRB2基因多态性与OA易感性的相关性,并检测OA患者基因多态性对滑膜组织中BDKRB2表达的影响。方法共有278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和291名健康志愿者参与实验。测定实验对象的BDKRB2基因多态性,在OA患者滑膜组织中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BDKRB2的m RNA和蛋白水平。结果 OA组和对照组中+9/-9 bp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明显。-9/-9 bp多态性和+9/+9 bp相比,与OA的罹患风险和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OR=2.35,95%CI:1.409~3.937,P〈0.001)。-9 bp等位基因的表达,与OA的Kellgren-Lawrence分型相关(OR=1.545,,P=0.011)。另外,+9/-9 bp多态性显著影响OA患者滑膜组织中BDKRB2的m RNA和蛋白表达。+9/-9和-9/-9基因型在滑膜组织中BDKRB2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同时KL4型OA患者平均BDKRB2 m 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对象(2.502±1.319 vs.1.471±1.002和1.895±1.174,P〈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BDKRB2基因+9/-9bp多态性可能成为OA易感性和严重性筛查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受体B2(BDKRB2) 骨关节炎(OA)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B2受体基因多态性+9/-9bp对骨关节炎患者血清NO产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施犇 陈烁 赵建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为研究缓激肽B2受体(BDKRB2)基因多态性+9/-9 bp与骨关节炎(OA)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产物水平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OA的发病机制。方法本研究共招募了156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和58名健康志愿者参与实验。参与研究对象OA患者的BDK... 目的为研究缓激肽B2受体(BDKRB2)基因多态性+9/-9 bp与骨关节炎(OA)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产物水平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OA的发病机制。方法本研究共招募了156名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和58名健康志愿者参与实验。参与研究对象OA患者的BDKRB2基因多态性被测定后按基因型进行分组,在OA患者滑膜组织中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BDKRB2的mRNA产物表达水平,通过NO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NO产物水平。结果我们发现与+9/+9 bp基因型组相比,+9/-9 bp和-9/-9 bp基因型OA患者血清中NO产物水平更高。相关性分析显示BDKRB2 mRNA与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健康对照者相比,OA患者血清中NO产物水平显著升高,并且随着Kellgren-Lawrence(KL)评分增加而增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MLR)所示(性别和年龄校正后)血清NO产物水平与BDKRB2多态性和KL评分呈正相关,与肥胖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缓激肽B2受体基因+9/-9 bp多态性影响骨关节炎患者中BDKRB2受体基因以及NO产物的表达,其可能作为骨关节炎的一个遗传调制机制在炎症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受体B2(BDKRB2) 基因多态性 骨关节炎(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B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关节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施犇 赵建宁 陈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22-1226,共5页
缓激肽作为一种炎症递质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缓激肽B2受体(BDKRB2)则介导了大多数缓激肽引起的炎症反应,并且广泛存在于包括关节组织在内的各类组织中,近年来的研究逐渐表明BDKRB2基因的多态性与骨性关节炎(OA)的发病有... 缓激肽作为一种炎症递质在炎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缓激肽B2受体(BDKRB2)则介导了大多数缓激肽引起的炎症反应,并且广泛存在于包括关节组织在内的各类组织中,近年来的研究逐渐表明BDKRB2基因的多态性与骨性关节炎(OA)的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文章就国内外关于BDKRB2基因多态性对OA的易感性和严重程度影响以及对OA发生发展中的相关产物的表达的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进一步完善OA的发病机制,为OA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受体B2 骨关节炎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B1受体在严重烫伤大鼠内脏血管通透性变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赵明月 黄跃生 +5 位作者 张琼 王广 阮兢 雷泽源 褚志刚 向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探讨严重烫伤大鼠内脏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及缓激肽B1受体在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90只,体质量250~300g,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假烫伤组(S组)、单纯烫伤组(B组)、假烫伤+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组(SI组)和烫伤+缓激肽B1受... 目的探讨严重烫伤大鼠内脏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及缓激肽B1受体在其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90只,体质量250~300g,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假烫伤组(S组)、单纯烫伤组(B组)、假烫伤+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组(SI组)和烫伤+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组(BI组)。S组仅补液不烫伤,B组和BI组大鼠均造成30%Ⅲ度烫伤并补液后,分别于伤后0、3、6、12、24h和48h取肺、心、肾、小肠,通过伊文思蓝(Evan’sBlue,EB)法测定各脏器血管通透性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B组大鼠各脏器组织中EB含量显著增加,在伤后3h达高峰,24h内均处于较高水平,伤后48h内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静脉注射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后,BI组与各时相点单纯烫伤组比较,各脏器EB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可有效降低严重烫伤大鼠伤后主要脏器血管通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烫伤 血管通透性 缓激肽B1受体 缓激肽B1受体特异性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β2受体基因-58T/C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邹力 李法琦 周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55-1559,共5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缓激肽β2受体(Bradykininβ2 receptor,BDKRβ2)基因-58T/C多态性与高血压病(Hypertension)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并筛检电子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BDKRβ2基因-58T/C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关系的病例... 目的:应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缓激肽β2受体(Bradykininβ2 receptor,BDKRβ2)基因-58T/C多态性与高血压病(Hypertension)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并筛检电子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BDKRβ2基因-58T/C多态性与高血压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应用RevMan 5.0和SPSS13.0统计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分析,选择适当的分析模型进行数据定量合并估计其效应,同时进行种族亚组分层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12项研究共计1 736例高血压病患者,1 682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BDKRβ2基因-58T/C多态性CC基因型携带者的高血压病发病风险是CT和TT基因型携带者的1.36倍(P=0.03)。按不同种族亚组分层分析显示:在日本人群,中国汉族人群和非洲裔美国人群亚组中的CC基因型与高血压病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P<0.05),而高加索人群亚组CC基因型与高血压病的发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P=0.85)。结论:缓激肽β2受体基因-58T/C多态性CC基因型可能增加高血压病的发病风险,但具有显著的种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缓激肽β2受体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B_2受体在缬沙坦抑制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研究
13
作者 赵艳峰 徐江 +2 位作者 郑亚萍 王虹 屈雪菊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探讨缓激肽(BK)B2受体在缬沙坦(val-sartan)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经差速贴壁法获得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组、AngⅡ+缬沙坦组、Hoe-140组和Ang... 目的:探讨缓激肽(BK)B2受体在缬沙坦(val-sartan)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经差速贴壁法获得新生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组、AngⅡ+缬沙坦组、Hoe-140组和AngⅡ+缬沙坦+Hoe-140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大小和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上清液中NO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内cGM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7mol.L-1AngⅡ显著增加心肌细胞大小和蛋白含量,降低心肌细胞NO生成(P<0.01),10-5mol.L-1缬沙坦显著降低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蛋白合成增加(P<0.01),促进心肌细胞NO(P<0.05)和cGMP生成(P<0.01),BKB2受体阻断剂Hoe-140可部分阻断缬沙坦的上述作用。结论:BK B2受体部分介导了缬沙坦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效应,该作用与NOc、GMP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 缓激肽B2受体 缬沙坦 血管紧张素Ⅱ 心肌细胞 一氧化氮 环磷酸鸟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缓激肽B1和B2受体表达及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桑红菲 邱忠明 +5 位作者 刘玲 许丽丽 张君 张灏 谢怡 张仁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8-464,共7页
目的糖尿病基础上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缓激肽B1受体(bradyldnin B1 receptor,B1R)和缓激肽B2受体(bradykinin B2 receptor,B2R)表达及作用的研究尚少。文中旨在观察比较非糖尿病和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1R和B2R的表达差异及作... 目的糖尿病基础上发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缓激肽B1受体(bradyldnin B1 receptor,B1R)和缓激肽B2受体(bradykinin B2 receptor,B2R)表达及作用的研究尚少。文中旨在观察比较非糖尿病和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1R和B2R的表达差异及作用变化。方法构建非糖尿病大鼠和2型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各41只,测试大鼠体重和生化指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8只非糖尿病大鼠及8只2型糖尿病大鼠分为2组:非糖尿病对照组和非糖尿病脑I/R 24 h组,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脑I/R 24 h组,每组4只。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再灌注24 h后B1R和B2R的表达。另将33只非糖尿病大鼠及33只2型糖尿病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各分为4组:假手术组(n=6)、等渗盐水组(n=9)、B1R拮抗剂组(n=9)和B2R拮抗剂组(n=9),I/R 24 h后,采用N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测定细胞凋亡,Fluoro-Jade C染色检测神经元变性。结果 41只糖尿病大鼠造模后3、7、14 d空腹血糖[(23.45±5.01)、(23.71±4.87)、(22.72±4.11)mmol/L]较非糖尿病大鼠[(5.77±0.75)、(6.05±0.69)、(7.15±1.09)mmol/L]明显增加(P<0.05);14 d时血胆固醇[(4.59±3.43)mmol/L]、胰岛素[(67.26±12.02)pmol/L]较非糖尿病大鼠[(1.58±0.37)mmol/L、(25.34±4.88)pmol/L]明显升高(P<0.05),而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大鼠脑I/R 24 h后脑组织中B1R mRNA水平较非糖尿病大鼠升高更加明显(P<0.01),而B2R mRNA水平则相对下降(P<0.05)。非糖尿病B2R拮抗剂组NSS评分、梗死体积百分比、损伤和凋亡细胞数目较等渗盐水组明显减少(P<0.05);糖尿病B1R拮抗剂组NSS评分、梗死体积百分比、损伤和凋亡细胞数目较等渗盐水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非糖尿病大鼠脑I/R损伤诱导了B2R mRNA的显著上调,抑制B2R有效地减少脑梗死体积及减轻组织细胞损伤;糖尿病大鼠的脑I/R损伤诱导了B1R mRNA表达上调,B1R拮抗剂取代B2R拮抗剂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脑缺血再灌注 缓激肽B1受体 缓激肽B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残肾模型肾脏组织学和缓激肽B_2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
15
作者 凃玲 邓娟娟 +1 位作者 万槐斌 汪道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残肾模型肾脏组织学和缓激肽B2受体(BKB2R)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5/6肾切除术构建大鼠残肾模型。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5、30、60、120 d分别检测大鼠尾动脉血压和血... 目的研究大鼠残肾模型肾脏组织学和缓激肽B2受体(BKB2R)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2只。5/6肾切除术构建大鼠残肾模型。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5、30、60、120 d分别检测大鼠尾动脉血压和血清肌酐水平。造模后1月和4月分别处死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各6只,肾组织石蜡切片、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RT-real time PCR法检测肾组织BKB2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造模后15 d血压和血清肌酐水平即较造模前明显升高(均P<0.01),以后逐渐上升至120 d达高峰;造模后1月残肾已出现肾小球代偿肥大,系膜中度增生,肾组织BKB2R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4月时残肾出现明显的肾小球硬化、肾小管坏死和肾间质纤维化,肾组织BKB2R mRNA的表达水平进一步下调(P<0.01)。结论残肾模型大鼠在造模后15d即出现明显的肾功能不全,随后进行性加重,肾组织BKB2R mRNA的表达水平则逐渐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B2受体 慢性肾功能不全 大鼠残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激肽上调豚鼠肠道黏膜下神经丛环氧合酶2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圣尧 王伟瑜 +6 位作者 王怀杰 张达矜 张美家 高志芹 杨晓云 杨阳 曲梅花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2-71,共10页
目的缓激肽和缓激肽B2受体在肠神经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缓激肽通常参与肠道的炎症反应和神经保护,这种作用取决于缓激肽诱导前列腺素的形成。环氧合酶1(COX1)和环氧合酶2(COX2)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本研究旨在探讨缓激肽刺激... 目的缓激肽和缓激肽B2受体在肠神经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缓激肽通常参与肠道的炎症反应和神经保护,这种作用取决于缓激肽诱导前列腺素的形成。环氧合酶1(COX1)和环氧合酶2(COX2)催化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本研究旨在探讨缓激肽刺激对豚鼠肠神经前列腺素E2(p GE2)释放和COX2表达的影响及信号机制。方法本文通过免疫荧光检测肠神经细胞中COX2与神经细胞标志物Anti-Hu和ch AT的表达;采用PCR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条件下缓激肽刺激对COX2表达的影响;使用缓激肽B1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Leu-8和B2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HOE-140,研究缓激肽影响COX2表达的信号机制;利用COX2选择性拮抗剂NS398和COX1拮抗剂FR12207,观察COX2在缓激肽诱导p EG2释放的作用。结果COX2与神经细胞标志物Anti-Hu和ch AT在肠神经细胞上共同表达,缓激肽可通过B2受体诱导肠神经细胞COX2的表达。缓激肽刺激引起的肠神经细胞p GE2的释放与COX2表达升高密切相关。结论缓激肽通过B2R影响肠道黏膜下神经丛COX2的表达,肠道缓激肽刺激引起p GE2释放与肠神经COX2信号激活有关。这为缓激肽在肠道炎症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 环氧合酶2 缓激肽B2受体 前列腺素E2 肠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转移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惠珍 谢良地 +1 位作者 朱鹏立 许昌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6-749,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激肽释放酶(hKLK1)基因转移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下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HR)迁移的影响。方法自行构建携带目的基因hKLK1和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双顺反子重...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激肽释放酶(hKLK1)基因转移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下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HR)迁移的影响。方法自行构建携带目的基因hKLK1和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双顺反子重组腺病毒载体。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SHR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第3~6代VSMCSHR于6孔板,分别加入含hKLK1重组腺病毒和对照病毒干预,3d后加入PDGF-BB诱导24h,采用改良Boyden微孔膜双槽法测定VSMCSHR迁移,并加入缓激肽受体B2特异性阻断剂Hoe140。RT-PCR法测定缓激肽B1受体、B2受体的mRNA表达。结果hKLK1基因转移可明显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SHR细胞迁移,抑制率为34.6%,且Hoe140干预不产生影响。PDGF-BB诱导的VSMCSHR缓激肽B2受体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01),而Hoe140可明显降低其表达(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KLK1基因转移可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SHR迁移,这一效应可能不通过B2受体途径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1 基因转移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迁移 缓激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DKRB2+9/-9基因多态性通过TLR-2表达影响膝骨关节炎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被引量:3
18
作者 施犇 陈烁 赵建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1-147,164,共8页
目的探究缓激肽B2受体(BDKRB2)+9/-9基因多态性和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以及其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共有156例膝关节OA患者及121名健康对照者被纳入研究。BDKRB2+9/-9基因多态性被测定分型。用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究缓激肽B2受体(BDKRB2)+9/-9基因多态性和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关系,以及其涉及的分子机制。方法共有156例膝关节OA患者及121名健康对照者被纳入研究。BDKRB2+9/-9基因多态性被测定分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β)、IL-6、IL-8。实时荧光定量(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定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和TLR-4的mRNA水平。用ELISA测定TLR-2对基底和缓激肽(bradykinin,BK)刺激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结果在OA患者中-9/-9基因型组血清和滑液TNF-α和IL-8水平显著高于+9/+9组(P<0.05);而-9/-9和+9/-9基因型组IL-6水平显著高于+9/+9组。在滑膜组织中-9/-9和+9/-9基因型组的TLR-2 mRNA水平显著高于+9/+9基因型组(P<0.01)。BDKRB2拮抗剂MEN16132和TLR-2沉默抑制IL-6和IL-8在人类OA滑膜细胞的分泌(P<0.01)。结论 BDKRB2+9/-9多态性可以通过改变TLR-2表达影响膝骨关节炎中的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激肽受体B2 基因多态性 骨关节炎 toll样受体-2 滑膜细胞 炎性细胞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BKR基因和AG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会奕 李秋荣 +1 位作者 王勤 罗振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调查缓激肽β2受体(β2-bradyk in in receptor,β2-BKR)基因和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MS-PCR和PCR-SSCP方法检测深圳地区EH 97... 目的调查缓激肽β2受体(β2-bradyk in in receptor,β2-BKR)基因和血管紧张素原(angiotensinogen,AGT)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MS-PCR和PCR-SSCP方法检测深圳地区EH 97例(EH组)和血压正常者87例(NT组)的β2-BKR基因-58T/C多态性和AGT基因M235T多态性。结果EH组β2-BKR CC基因型(0.36)和C等位基因频率(0.60)显著高于NT组(0.14,P=0.000;0.43,P=0.001)。EH组CC+MT(0.19)、TC+MM(0.18)基因型显著高于NT组(0.06,P=0.009;0.05,P=0.006)。β2-BKR CC基因型者EH的相对危险度增加(OR=1.913,95%CI:1.913-3.049,P=0.006)。EH组AGT基因型分布与NT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91),但M等位基因频率(0.55)显著高于NT组(0.44,P=0.037)。结论β2-BKR-58T/C多态性与深圳地区人群的EH相关,CC基因型可能与EH危险增加有关,C等位基因可能与AGTM235T多态性存在基因-基因间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缓激肽β2受体基因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