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P70霍尔推力器新型缓冲腔磁路对预电离及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韩轲
魏立秋
+1 位作者
纪延超
于达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3-827,共5页
为有效利用从P70霍尔推力器放电通道进入缓冲腔的快电子能量,考虑两个磁场特征以提高缓冲腔预电离率。一是提高磁感应强度,二是缓冲腔内从气体分配器到放电通道方向的负梯度。采用FEMM有限元磁场计算软件,在不改变推力器电离和加速通道...
为有效利用从P70霍尔推力器放电通道进入缓冲腔的快电子能量,考虑两个磁场特征以提高缓冲腔预电离率。一是提高磁感应强度,二是缓冲腔内从气体分配器到放电通道方向的负梯度。采用FEMM有限元磁场计算软件,在不改变推力器电离和加速通道内优化磁场特征的前提下,设计的新型缓冲腔磁路满足上述磁场特征。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在新型缓冲腔磁路下放电电流低频振荡幅值更小。新型磁路有助于延长推力器寿命,有助于电离和加速通道内电离与加速区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推力器
磁路
缓冲腔
预电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带密度修正和缓冲腔的液位检测系统设计
2
作者
王文东
史仪凯
+1 位作者
唐博
王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9-481,488,共4页
针对易燃易爆液体高压密封容器的特殊检测,基于光纤光栅(FBG)压力传感器原理设计了一种带液位缓冲腔和密度修正的液位检测系统;提出了克服液面波动的高精度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笔者的检测系统和方法,不仅可将液位测量转化为对密封...
针对易燃易爆液体高压密封容器的特殊检测,基于光纤光栅(FBG)压力传感器原理设计了一种带液位缓冲腔和密度修正的液位检测系统;提出了克服液面波动的高精度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笔者的检测系统和方法,不仅可将液位测量转化为对密封容器底部压强的测量,还可有效地降低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修正前后的理论液位平均值相差约1 mm,液位测量精度提高近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G压力传感器
液位
缓冲腔
密度修正
液位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双腔缓冲器落震动力学特性对比
3
作者
陈博涵
邵垒
+2 位作者
贺佳伟
杨家豪
杨文举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0-1096,共7页
为了评估单、双腔缓冲器在起落架落震动力学特性的差异,本文基于非线性多体动力学系统模型,采用LMS Motion动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了单、双腔缓冲器数学仿真模型,在充分验证仿真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针对缓冲器轴向力载荷、压缩行程和航向...
为了评估单、双腔缓冲器在起落架落震动力学特性的差异,本文基于非线性多体动力学系统模型,采用LMS Motion动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了单、双腔缓冲器数学仿真模型,在充分验证仿真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针对缓冲器轴向力载荷、压缩行程和航向摩擦等落震动力学特性进行了量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双腔式缓冲器相较于单腔式承受载荷后峰减少了53 kN,降低了约15.9%,可有效减少飞机在着陆期间的颠簸状况;与单腔缓冲器相比,双腔式缓冲器波峰间隔时间增加了0.1 s,提升了约10.3%,提升了乘客在飞机着陆时的舒适度;双腔式缓冲器相较于单腔式产生的航向摩擦力做功减少了5 kJ,降低了约7%,能在一定情况下减少轮胎在飞机降落时的磨损情况;双腔式缓冲器的缓冲器压缩行程相较于单腔式增加了22.1 mm,提升了约7%,双腔式缓冲器行程要求更高;双腔式缓冲器较单腔式缓冲器相比缓冲器吸能效率有一定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
腔
式
缓冲
器
双
腔
式
缓冲
器
落震动力学仿真
非线性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复合缓冲式H型共振光声池设计与优化
4
作者
靳华伟
汤宇昊
+2 位作者
施家胜
方磊
刘文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1526,共6页
在光声光谱检测技术中,光声池是发生“光-热-声”耦合的场所,光声池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检测系统的精度与灵敏度。为了提高光声池的性能,在传统圆柱形光声池的基础上,对H型共振光声池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圆柱圆台复合缓冲式的H型共...
在光声光谱检测技术中,光声池是发生“光-热-声”耦合的场所,光声池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检测系统的精度与灵敏度。为了提高光声池的性能,在传统圆柱形光声池的基础上,对H型共振光声池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圆柱圆台复合缓冲式的H型共振光声池。通过comsol软件中热粘性声学物理场接口,仿真分析了圆台高度和底圆半径对光声池内声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其他参数不变时,光声信号声压值随圆台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此同时,改变圆台高度使光声池腔体共振频率发生明显变化,共振频率随圆台高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同理,当其他参数不变时,光声信号声压值随圆台底圆半径的增加而减小。改变圆台底圆半径也使光声池腔体共振频率发生明显变化,共振频率随圆台底圆半径的增加而增大。优化后和优化前的光声池品质因数分别为58.84、43.87,优化后的光声池品质因数相比于优化前提升了34.12%,且优化后的光声信号相比于优化前也提升了43.15%。可见,将单一的圆柱形缓冲腔优化为圆柱与圆台相结合的复合式缓冲腔,可有效地提高光声池品质因数和光声信号。同时,优化后的光声池体积进一步减小,有助于光声池的小型化。该研究内容为传统圆柱形光声池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光谱
光声池
复合式
缓冲腔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压气动容腔缓冲调压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杨钢
郭浩
李宝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9-121,共3页
针对某高压电-气先导式比例控制阀的设计要求,提出高压气动容腔缓冲调压控制的概念,设计了高压气动容腔缓冲调压控制系统,并建立了系统动态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比较各因素对高压气动容腔缓冲调压控制系统性能和动态品质的影响。该研...
针对某高压电-气先导式比例控制阀的设计要求,提出高压气动容腔缓冲调压控制的概念,设计了高压气动容腔缓冲调压控制系统,并建立了系统动态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比较各因素对高压气动容腔缓冲调压控制系统性能和动态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不仅为某高压电-气先导式比例控制阀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其它类似高压电-气比例控制元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动
容
腔
缓冲
调压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型高压电-气比例阀缓冲气控腔性能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郭浩
杨钢
李宝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82,85,共4页
针对某控制装置中新型高压电-气比例阀提出了大容积缓冲气控腔的设计结构,以满足该阀高压力、大流量、工作范围宽的工作需求。建立了高压电-气比例阀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缓冲气控腔对该阀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缓冲气控腔容积,可...
针对某控制装置中新型高压电-气比例阀提出了大容积缓冲气控腔的设计结构,以满足该阀高压力、大流量、工作范围宽的工作需求。建立了高压电-气比例阀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缓冲气控腔对该阀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缓冲气控腔容积,可提高高压电-气比例阀输出气体流量稳定性,减弱控制装置负载加速度的振荡。此外,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缓冲气控腔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腔压力呈环状分布,腔内存在涡流;缓冲气控腔气体入口位置接近该腔压力输出平面时,其流场特性要优于气体入口远离输出压力平面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
气控
腔
高压
电-气比例阀
流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舰载机前起落架缓冲性能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飞
白春玉
+2 位作者
陈熠
杨正权
王计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11,共7页
为了同时满足缓冲和突伸性能,舰载机前起落架常采用双腔缓冲器设计。以某型机前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建立前起落架缓冲性能分析动力学模型,并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比,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对缓冲器高、低压腔初始...
为了同时满足缓冲和突伸性能,舰载机前起落架常采用双腔缓冲器设计。以某型机前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建立前起落架缓冲性能分析动力学模型,并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比,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对缓冲器高、低压腔初始压力以及体积占比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高、低压腔初始充填压力和体积占比对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影响有别于它们对突伸性能的影响,所以对舰载机前起落架缓冲器的设计需不断优化,同时兼顾缓冲和突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起落架
缓冲
性能
双
腔
缓冲
器
落震试验
落震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升机过卷主动节流缓冲系统缓冲性能验证
8
作者
郭兆松
刘静
邓侃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147,共8页
针对提升机过卷缓冲过程存在的过卷回落、缓冲腔憋压及过卷位移不确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立井提升机过卷变节流液压缓冲系统,分析了变节流缓冲机理和蓄能器补油机理,建立了变节流主动缓冲和蓄能器补油过程的数学模型,基于AMESim搭建了系...
针对提升机过卷缓冲过程存在的过卷回落、缓冲腔憋压及过卷位移不确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立井提升机过卷变节流液压缓冲系统,分析了变节流缓冲机理和蓄能器补油机理,建立了变节流主动缓冲和蓄能器补油过程的数学模型,基于AMESim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型,对有杆腔缓冲变节流函数和无杆腔补油变节流函数进行了设计,对比仿真了5种有杆腔变节流缓冲控制函数和3种蓄能器放液控制函数下的系统缓冲性能,并对系统缓冲性能影响因素开展仿真研究,得到了箕斗过卷质量、过卷速度对系统缓冲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冲击设备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箕斗过卷缓冲位移不受过卷工况影响,主要由有杆腔变节流缓冲控制函数决定;蓄能器给无杆腔变节流补油对过卷回落降低具有显著效果;有杆腔变节流缓冲和无杆腔变节流补油对缓冲装置的研制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冲击试验验证了仿真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井提升机
过卷
有杆
腔
变节流
缓冲
无杆
腔
变节流补油
控制函数
回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压气动装置弹射性能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
2
9
作者
张辉意
景东风
王心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189,共5页
根据高压气动弹射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结合实际应用给出了无缓冲腔、采用缓冲腔、采用多组高速开关阀等3种弹射装置方案,基于气体动力学理论,采用分段建模的方式,构建了内弹道方程组,计算分析了弹射装置主要参数对弹射体出筒速度、弹...
根据高压气动弹射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结合实际应用给出了无缓冲腔、采用缓冲腔、采用多组高速开关阀等3种弹射装置方案,基于气体动力学理论,采用分段建模的方式,构建了内弹道方程组,计算分析了弹射装置主要参数对弹射体出筒速度、弹射过程最大瞬时过载等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缓冲腔、采用多组高速开关阀2种方案的弹射装置均可有效降低弹射体的最大瞬时过载、提高出筒速度,且采用多组高速开关阀的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高压气动弹射装置的优化设计、制造与试验,提供借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气动
弹射
缓冲腔
高速开关阀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提升机过放被动式吸能系统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
2
10
作者
周智勇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7,共5页
针对提升机过放箕斗的强冲击问题,对提升机过放吸能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提升机过放被动式液压吸能系统,对吸能缸关键参数进行了计算,利用AMESIM软件对提升机过放被动式吸能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搭建,初始参数下仿真得到了箕...
针对提升机过放箕斗的强冲击问题,对提升机过放吸能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提升机过放被动式液压吸能系统,对吸能缸关键参数进行了计算,利用AMESIM软件对提升机过放被动式吸能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搭建,初始参数下仿真得到了箕斗速度位移和吸能缸缓冲腔压力流量特性曲线,分析研究了不同吸能缸活塞直径、溢流阀通径和弹簧压缩量对箕斗位移及吸能缸缓冲腔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箕斗不撞缸的前提下,较小的吸能缸活塞直径、较大的溢流阀通径和较小的溢流阀压缩量有利于降低吸能缸缓冲腔压力峰值,并增大被动式吸能系统有效吸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机
过放
被动
吸能
缓冲
行程
缓冲腔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芯片级原子钟的气密性能分析
被引量:
3
11
作者
张志强
徐静
+1 位作者
李绍良
吴亚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139,共8页
基于相干布居囚禁(CPT)原理芯片级原子钟(CSAC)原子腔体积小、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硅-玻璃键合工艺制造,其气密性是决定CSAC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了"多层缓冲原子腔"方案大幅度提高原子腔的气密性能,从而提高CPT CSAC的稳...
基于相干布居囚禁(CPT)原理芯片级原子钟(CSAC)原子腔体积小、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硅-玻璃键合工艺制造,其气密性是决定CSAC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了"多层缓冲原子腔"方案大幅度提高原子腔的气密性能,从而提高CPT CSAC的稳定性和寿命。建立了一个"毛细管等效气流模型"模拟多层缓冲原子腔的泄漏以分析原子腔的气密性能,应用Matlab仿真对比了单层密封、多层密封、添加保护腔等不同方式下气密性能的改善幅度。仿真结果验证了"多层缓冲原子腔"在提高CPT CSAC物理系统气密性能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原子腔的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片级原子钟
多层
缓冲
原子
腔
气密性
毛细管等效气流模型
MATLAB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氢气密度演示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2
作者
李文广
任正娥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6,共1页
关键词
演示器
气密度
使用方法
贮液盘
出气管
演示实验
气泡形成
缓冲腔
成功率
进气管
全文增补中
题名
P70霍尔推力器新型缓冲腔磁路对预电离及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韩轲
魏立秋
纪延超
于达仁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哈尔滨商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3-827,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07014
50877018)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11138)
文摘
为有效利用从P70霍尔推力器放电通道进入缓冲腔的快电子能量,考虑两个磁场特征以提高缓冲腔预电离率。一是提高磁感应强度,二是缓冲腔内从气体分配器到放电通道方向的负梯度。采用FEMM有限元磁场计算软件,在不改变推力器电离和加速通道内优化磁场特征的前提下,设计的新型缓冲腔磁路满足上述磁场特征。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在新型缓冲腔磁路下放电电流低频振荡幅值更小。新型磁路有助于延长推力器寿命,有助于电离和加速通道内电离与加速区的分离。
关键词
霍尔推力器
磁路
缓冲腔
预电离
Keywords
Hall thruster
Magnetic circuit
Buffer chamber
Preionization
分类号
V439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密度修正和缓冲腔的液位检测系统设计
2
作者
王文东
史仪凯
唐博
王萑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出处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9-481,488,共4页
文摘
针对易燃易爆液体高压密封容器的特殊检测,基于光纤光栅(FBG)压力传感器原理设计了一种带液位缓冲腔和密度修正的液位检测系统;提出了克服液面波动的高精度检测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笔者的检测系统和方法,不仅可将液位测量转化为对密封容器底部压强的测量,还可有效地降低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过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修正前后的理论液位平均值相差约1 mm,液位测量精度提高近2 mm。
关键词
FBG压力传感器
液位
缓冲腔
密度修正
液位检测
Keywords
FBG pressure sensor
liquid level buffer cavity
density revision
liquid level detecting
分类号
TH693.9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双腔缓冲器落震动力学特性对比
3
作者
陈博涵
邵垒
贺佳伟
杨家豪
杨文举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航空学院
重庆交通大学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
出处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90-1096,共7页
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STB2022NSCQMSX1301)
飞行器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LAECLS-E-202002)
+1 种基金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201900738)
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YS22435)。
文摘
为了评估单、双腔缓冲器在起落架落震动力学特性的差异,本文基于非线性多体动力学系统模型,采用LMS Motion动力系统仿真软件建立了单、双腔缓冲器数学仿真模型,在充分验证仿真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针对缓冲器轴向力载荷、压缩行程和航向摩擦等落震动力学特性进行了量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双腔式缓冲器相较于单腔式承受载荷后峰减少了53 kN,降低了约15.9%,可有效减少飞机在着陆期间的颠簸状况;与单腔缓冲器相比,双腔式缓冲器波峰间隔时间增加了0.1 s,提升了约10.3%,提升了乘客在飞机着陆时的舒适度;双腔式缓冲器相较于单腔式产生的航向摩擦力做功减少了5 kJ,降低了约7%,能在一定情况下减少轮胎在飞机降落时的磨损情况;双腔式缓冲器的缓冲器压缩行程相较于单腔式增加了22.1 mm,提升了约7%,双腔式缓冲器行程要求更高;双腔式缓冲器较单腔式缓冲器相比缓冲器吸能效率有一定的降低。
关键词
单
腔
式
缓冲
器
双
腔
式
缓冲
器
落震动力学仿真
非线性动力学
Keywords
single cavity buffer
double cavity buffer
dynamic simulation of drop
nonlinear dynamics
分类号
V226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复合缓冲式H型共振光声池设计与优化
4
作者
靳华伟
汤宇昊
施家胜
方磊
刘文坚
机构
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澳门城市大学数据科学学院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1-1526,共6页
基金
安徽理工大学医学专项培育项目(YZ2023H2C019)
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2024cx2052)资助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KJ2021ZD0052)。
文摘
在光声光谱检测技术中,光声池是发生“光-热-声”耦合的场所,光声池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检测系统的精度与灵敏度。为了提高光声池的性能,在传统圆柱形光声池的基础上,对H型共振光声池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一种圆柱圆台复合缓冲式的H型共振光声池。通过comsol软件中热粘性声学物理场接口,仿真分析了圆台高度和底圆半径对光声池内声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其他参数不变时,光声信号声压值随圆台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此同时,改变圆台高度使光声池腔体共振频率发生明显变化,共振频率随圆台高度的增加表现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同理,当其他参数不变时,光声信号声压值随圆台底圆半径的增加而减小。改变圆台底圆半径也使光声池腔体共振频率发生明显变化,共振频率随圆台底圆半径的增加而增大。优化后和优化前的光声池品质因数分别为58.84、43.87,优化后的光声池品质因数相比于优化前提升了34.12%,且优化后的光声信号相比于优化前也提升了43.15%。可见,将单一的圆柱形缓冲腔优化为圆柱与圆台相结合的复合式缓冲腔,可有效地提高光声池品质因数和光声信号。同时,优化后的光声池体积进一步减小,有助于光声池的小型化。该研究内容为传统圆柱形光声池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光声光谱
光声池
复合式
缓冲腔
优化设计
Keywords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Photoacoustic cell
Composite buffer cavity
Optimal design
分类号
O433.1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压气动容腔缓冲调压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杨钢
郭浩
李宝仁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FESTO气动中心
出处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9-121,共3页
文摘
针对某高压电-气先导式比例控制阀的设计要求,提出高压气动容腔缓冲调压控制的概念,设计了高压气动容腔缓冲调压控制系统,并建立了系统动态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比较各因素对高压气动容腔缓冲调压控制系统性能和动态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不仅为某高压电-气先导式比例控制阀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其它类似高压电-气比例控制元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高压气动
容
腔
缓冲
调压
仿真
Keywords
High pressure pneumatic
Control by pressure cushioning chamber
Simulation
分类号
TH138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型高压电-气比例阀缓冲气控腔性能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郭浩
杨钢
李宝仁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FESTO气动技术中心
出处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82,85,共4页
文摘
针对某控制装置中新型高压电-气比例阀提出了大容积缓冲气控腔的设计结构,以满足该阀高压力、大流量、工作范围宽的工作需求。建立了高压电-气比例阀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缓冲气控腔对该阀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缓冲气控腔容积,可提高高压电-气比例阀输出气体流量稳定性,减弱控制装置负载加速度的振荡。此外,采用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缓冲气控腔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腔压力呈环状分布,腔内存在涡流;缓冲气控腔气体入口位置接近该腔压力输出平面时,其流场特性要优于气体入口远离输出压力平面的情况。
关键词
缓冲
气控
腔
高压
电-气比例阀
流场特性
Keywords
Cushion chamber
High - pressure
Electropneumatic proportional valve
Flow field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TH137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舰载机前起落架缓冲性能参数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
1
7
作者
张飞
白春玉
陈熠
杨正权
王计真
机构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结构冲击动力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
出处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11,共7页
文摘
为了同时满足缓冲和突伸性能,舰载机前起落架常采用双腔缓冲器设计。以某型机前起落架为研究对象,建立前起落架缓冲性能分析动力学模型,并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对比,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对缓冲器高、低压腔初始压力以及体积占比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高、低压腔初始充填压力和体积占比对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影响有别于它们对突伸性能的影响,所以对舰载机前起落架缓冲器的设计需不断优化,同时兼顾缓冲和突伸性能。
关键词
舰载机起落架
缓冲
性能
双
腔
缓冲
器
落震试验
落震动力学
Keywords
landing gear of carrier aircraft
cushioning performance
dual-chamber buffer
drop test
drop dynamics
分类号
V214.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V226.4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升机过卷主动节流缓冲系统缓冲性能验证
8
作者
郭兆松
刘静
邓侃
机构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长沙九方湾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147,共8页
基金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2021-11)
全国职教创新团队体系化课题研究项目(TX20200302)。
文摘
针对提升机过卷缓冲过程存在的过卷回落、缓冲腔憋压及过卷位移不确定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立井提升机过卷变节流液压缓冲系统,分析了变节流缓冲机理和蓄能器补油机理,建立了变节流主动缓冲和蓄能器补油过程的数学模型,基于AMESim搭建了系统仿真模型,对有杆腔缓冲变节流函数和无杆腔补油变节流函数进行了设计,对比仿真了5种有杆腔变节流缓冲控制函数和3种蓄能器放液控制函数下的系统缓冲性能,并对系统缓冲性能影响因素开展仿真研究,得到了箕斗过卷质量、过卷速度对系统缓冲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冲击设备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箕斗过卷缓冲位移不受过卷工况影响,主要由有杆腔变节流缓冲控制函数决定;蓄能器给无杆腔变节流补油对过卷回落降低具有显著效果;有杆腔变节流缓冲和无杆腔变节流补油对缓冲装置的研制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冲击试验验证了仿真可行性。
关键词
立井提升机
过卷
有杆
腔
变节流
缓冲
无杆
腔
变节流补油
控制函数
回落
Keywords
shaft hoist
overwinding
small cavity variable throttling buffer
large cavity variable throttling oil supplement
control function
fall-back
分类号
TH137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压气动装置弹射性能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
2
9
作者
张辉意
景东风
王心亮
机构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
出处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189,共5页
文摘
根据高压气动弹射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结合实际应用给出了无缓冲腔、采用缓冲腔、采用多组高速开关阀等3种弹射装置方案,基于气体动力学理论,采用分段建模的方式,构建了内弹道方程组,计算分析了弹射装置主要参数对弹射体出筒速度、弹射过程最大瞬时过载等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缓冲腔、采用多组高速开关阀2种方案的弹射装置均可有效降低弹射体的最大瞬时过载、提高出筒速度,且采用多组高速开关阀的效果最好。研究结果可为高压气动弹射装置的优化设计、制造与试验,提供借签。
关键词
高压气动
弹射
缓冲腔
高速开关阀
优化
Keywords
high-pressure pneumatics
eject
cushion chamber
high-speed on-off valve
optimization
分类号
TJ011 [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TJ012 [兵器科学与技术—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提升机过放被动式吸能系统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
2
10
作者
周智勇
机构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系
出处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3-87,共5页
基金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20160230)
文摘
针对提升机过放箕斗的强冲击问题,对提升机过放吸能系统进行了研究。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提升机过放被动式液压吸能系统,对吸能缸关键参数进行了计算,利用AMESIM软件对提升机过放被动式吸能系统仿真模型进行了搭建,初始参数下仿真得到了箕斗速度位移和吸能缸缓冲腔压力流量特性曲线,分析研究了不同吸能缸活塞直径、溢流阀通径和弹簧压缩量对箕斗位移及吸能缸缓冲腔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箕斗不撞缸的前提下,较小的吸能缸活塞直径、较大的溢流阀通径和较小的溢流阀压缩量有利于降低吸能缸缓冲腔压力峰值,并增大被动式吸能系统有效吸能量。
关键词
提升机
过放
被动
吸能
缓冲
行程
缓冲腔
压力
Keywords
hoist
over-discharge
passive
energy absorption
buffer displacement
pressure on buffer chamber
分类号
TH21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芯片级原子钟的气密性能分析
被引量:
3
11
作者
张志强
徐静
李绍良
吴亚明
机构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139,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资助
文摘
基于相干布居囚禁(CPT)原理芯片级原子钟(CSAC)原子腔体积小、采用微电子机械系统硅-玻璃键合工艺制造,其气密性是决定CSAC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了"多层缓冲原子腔"方案大幅度提高原子腔的气密性能,从而提高CPT CSAC的稳定性和寿命。建立了一个"毛细管等效气流模型"模拟多层缓冲原子腔的泄漏以分析原子腔的气密性能,应用Matlab仿真对比了单层密封、多层密封、添加保护腔等不同方式下气密性能的改善幅度。仿真结果验证了"多层缓冲原子腔"在提高CPT CSAC物理系统气密性能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原子腔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
芯片级原子钟
多层
缓冲
原子
腔
气密性
毛细管等效气流模型
MATLAB仿真
Keywords
Chip-scale atomic clock
Multi-stage buffer cells
Hermeticity
Equivalent capillary flow model
Matlab simulation
分类号
TB753 [一般工业技术—真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氢气密度演示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12
作者
李文广
任正娥
机构
湖北省襄阳县三中
出处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6-6,共1页
关键词
演示器
气密度
使用方法
贮液盘
出气管
演示实验
气泡形成
缓冲腔
成功率
进气管
分类号
G633.8 [文化科学—教育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P70霍尔推力器新型缓冲腔磁路对预电离及放电的影响
韩轲
魏立秋
纪延超
于达仁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带密度修正和缓冲腔的液位检测系统设计
王文东
史仪凯
唐博
王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单、双腔缓冲器落震动力学特性对比
陈博涵
邵垒
贺佳伟
杨家豪
杨文举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复合缓冲式H型共振光声池设计与优化
靳华伟
汤宇昊
施家胜
方磊
刘文坚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高压气动容腔缓冲调压控制的研究
杨钢
郭浩
李宝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新型高压电-气比例阀缓冲气控腔性能分析
郭浩
杨钢
李宝仁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舰载机前起落架缓冲性能参数敏感性研究
张飞
白春玉
陈熠
杨正权
王计真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提升机过卷主动节流缓冲系统缓冲性能验证
郭兆松
刘静
邓侃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高压气动装置弹射性能分析及优化
张辉意
景东风
王心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提升机过放被动式吸能系统设计与仿真
周智勇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芯片级原子钟的气密性能分析
张志强
徐静
李绍良
吴亚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氢气密度演示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李文广
任正娥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
0
全文增补中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