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缓/控释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顾启花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5期52-54,共3页
根据不同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开展了不同缓/控释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有利于促进夏玉米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不同缓/控释肥处理夏玉米产量为5 ... 根据不同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开展了不同缓/控释肥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有利于促进夏玉米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增加经济效益,不同缓/控释肥处理夏玉米产量为5 299.5~6 208.5 kg/hm^(2),纯收入为11 201.71~13 479.87元/hm^(2),较习惯施肥产量增加8.08%~26.61%,纯收入增加1 750.54~4 028.70元/hm^(2)。综合考虑农艺性状、产量等指标,4种缓/控释肥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均较习惯施肥好,可提高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夏玉米 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敏感型缓/控释肥料的温度响应特征、养分释放性能与温敏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娟 杨相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2-1822,共11页
温度是影响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的重要因素,开发温度敏感型缓/控释肥料可以使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需求更加匹配,从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综述了聚酰胺类、聚醚类、聚酯类、多糖类以及温敏聚氨酯等常见的... 温度是影响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特性的重要因素,开发温度敏感型缓/控释肥料可以使肥料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需求更加匹配,从而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综述了聚酰胺类、聚醚类、聚酯类、多糖类以及温敏聚氨酯等常见的温敏聚合物材料的来源、类型和机理,详细阐述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聚N-乙烯基己内酰胺(PNVCL)、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EO/PO)、甲基纤维素和温敏聚氨酯等常见温敏聚合物材料用作温敏缓/控释肥料包膜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评估了其在温敏缓/控释肥料中应用的可行性与优缺点。根据温敏特性,将温敏缓/控释肥料分为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响应型和结晶转变温度(Tm)/玻璃化转变温度(Tg)响应型两大类,并详细总结了这两种类型的制备方法、特征、养分释放性能以及分子作用机制。最后,指出温敏型缓/控释肥料的研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应深入开展天然高分子温敏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创新,筛选绿色可生物降解温敏聚氨酯材料,研发作物和区域专用型温敏缓/控释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聚氨酯 缓/控释肥料 温度敏感型肥料 温度响应特征 养分释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硫酸铵减量施用对玉米生长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闫双堆 江慧姝 +5 位作者 董馨宇 张延慧 郭探文 韩莹 刘宇 闫秋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2-1781,共10页
为筛选工业副产物—硫酸铵的最优处置措施,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施氮水平:常规施肥(C)、减量施肥(D);副因素为氮肥类型:尿素(U)、硫酸铵(AS)、缓/控释硫酸铵Ⅰ型(ASN、硫酸铵+硝化抑制剂)、缓/控释硫酸铵Ⅱ型(ASO、油脂包膜硫酸... 为筛选工业副产物—硫酸铵的最优处置措施,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施氮水平:常规施肥(C)、减量施肥(D);副因素为氮肥类型:尿素(U)、硫酸铵(AS)、缓/控释硫酸铵Ⅰ型(ASN、硫酸铵+硝化抑制剂)、缓/控释硫酸铵Ⅱ型(ASO、油脂包膜硫酸铵)、缓/控释硫酸铵Ⅲ型(ASH、油脂-腐植酸包膜硫酸铵),共10个处理,研究辅以不同增效措施后,硫酸铵施用对玉米(Zea mays L.)生长、氮吸收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减量施肥下,ASO处理的单穗重、穗长和植株干物质量均最高,分别较其他处理提高1.80%~30.29%、2.00%~13.91%和5.65%~24.21%。常规施肥下U处理玉米农艺性状指标高于其他氮肥类型处理。两种施氮水平下,缓/控释硫酸铵型施肥处理的有效穗数分别较其他处理提高5.36%~25.93%和9.82%~32.76%,以ASO处理最优,且其在减量施肥下的玉米叶片氮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玉米产量则均以AS处理最低;ASH处理0~20 cm土层土壤各形态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氮肥类型,2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含量是其他处理的1.45~2.55倍;ASO处理20~40 cm土层土壤碱解氮、铵态氮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说明ASO处理具有较好的缓/控释效果。所有氮肥类型在常规施肥下的表观氮损失均高于其减量施肥,且减量施肥下ASO处理的表观氮损失显著低于其他处理(U处理除外)。综上,与其他处理相比,减量施用油脂包膜硫酸铵可改善玉米农艺性状,显著提高玉米产量,降低土壤表观氮损失。本研究为推动工业副产硫酸铵的高效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 缓/控释 减施 产量 氮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缓/控释肥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温国昌 李保军 +3 位作者 史明山 杨璞 范子洋 张娜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究冀南平原玉米种植的缓/控释肥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邯玉398为材料,选取3种常见的玉米缓/控释复合肥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施用硫包衣缓/控释复合肥的玉米产量... [目的]探究冀南平原玉米种植的缓/控释肥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邯玉398为材料,选取3种常见的玉米缓/控释复合肥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施用硫包衣缓/控释复合肥的玉米产量、利润及农学利用效率较常规复合肥分别降低1.95%、3.27%、8.27%~31.21%;施用树脂包衣缓/控释复合肥的玉米产量提高0.65%,但利润、总养分量、磷、钾偏生产力和总养分量农学利用效率分别降低了1.45%、22.59%、49.67%、49.67%、20.09%;施用脲甲醛缓/控释复合肥的玉米产量、利润及总养分量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效率较常规复合肥分别提高5.98%、5.50%、5.99%、25.22%,且产量、利润显著提高。[结论]综合分析,脲甲醛缓/控释复合肥可作为冀南平原玉米种植中的优先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缓/控释 产量 经济效益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缓/控释氮肥对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运转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01
5
作者 彭玉 孙永健 +4 位作者 蒋明金 徐徽 秦俭 杨志远 马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9-870,共12页
为探究缓/控释肥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提高氮素利用率及增产机制。本研究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在180 kg hm–2施氮量基础上,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控灌、干湿交替灌溉、传统灌水灌溉3种水分管理方式,副区设尿素全部底施、尿素常... 为探究缓/控释肥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提高氮素利用率及增产机制。本研究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在180 kg hm–2施氮量基础上,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设控灌、干湿交替灌溉、传统灌水灌溉3种水分管理方式,副区设尿素全部底施、尿素常规运筹、硫包膜缓释肥、树脂包膜控释肥4种氮肥种类,研究缓/控释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运转、分配和产量的影响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缓/控释肥和水分管理方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氮吸收、转运、分配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产量构成因素与氮素在结实期转运总量及其分配呈显著正相关。干湿交替灌溉和缓/控释肥均能提高干物质量、氮素吸收及产量并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施用缓/控释肥氮素表观利用率达42%~53%,相较于尿素全部底施和传统的尿素常规运筹,氮肥偏生产力提高6%~23%,氮素农学利用率提高26%~71%,增产8%~19%。控灌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氮素有效性高,保证足穗、促进重穗;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能保持氮素的高效释放,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从而提高稻株氮素积累、协调氮素分配;淹水灌溉条件下,缓/控释肥处理无效分蘖减少,氮素入渗、淋溶降低,成穗率提高。综合产量与氮素吸收、运转的表现,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为本试验最佳处理,能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促进高产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 干湿交替灌溉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66
6
作者 侯红乾 黄永兰 +3 位作者 冀建华 刘益仁 刘秀梅 胡兆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9-396,共8页
为明确缓/控释肥(slow/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CRF)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连续2年在南方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壤发育的水稻土上进行双季稻大田试验,比较了不施氮肥(CK)、推荐分3次施肥(OF)、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 为明确缓/控释肥(slow/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CRF)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连续2年在南方双季稻区第四纪红壤发育的水稻土上进行双季稻大田试验,比较了不施氮肥(CK)、推荐分3次施肥(OF)、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条件下,双季稻的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2年4季产量平均表现为80CRF>100CRF>OF>CK,其中80CRF、100CRF和OF分别比CK增产25.32%、23.93%和22.54%(P<0.05),而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年籽粒平均吸氮量中,早稻100CRF、80CRF处理均显著高于OF处理(P<0.05),晚稻100CRF处理显著高于OF处理(P<0.05),但80CRF处理与OF无显著差异,秸秆吸氮量与籽粒一致。100CRF、80CRF处理下氮肥吸收利用率均显著高于OF处理(P<0.05);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以80CRF最高,显著高于100CRF和OF处理(P<0.05);2012年晚季80CRF的氮肥生理利用率、土壤氮素依存率最高,显著高于100CRF处理(P<0.05),2013年早晚稻均以OF处理最高,显著高于100CRF处理(P<0.05);2年定位试验中的80CRF处理与OF处理氮素生理利用率无显著差异。因此,一次性施用缓/控释肥产量水平与推荐分次施肥水平相当,但施用缓/控释肥能显著提高水稻氮素吸收量和含量。全量施缓/控释肥虽能提高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但氮素生理利用率降低;在推荐施肥的基础上减量20%施用缓/控释肥的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农艺利用率、偏生产力均显著提高,氮肥生理利用率与推荐施肥无差异;即在稳产的基础上,提高了氮素的利用效果,是值得推荐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 产量 吸氮量 氮肥利用率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和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7
7
作者 侯红乾 冀建华 +6 位作者 刘益仁 黄永兰 冯兆滨 刘秀梅 胡兆平 韦礼和 王子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0,共8页
在江西省双季稻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分次优化施肥(OPT)、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4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矿质氮累积以及系统氮... 在江西省双季稻区连续2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分次优化施肥(OPT)、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100CRF)和一次性基施80%缓/控释肥(80CRF)4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肥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吸收与利用、土壤矿质氮累积以及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OPT处理相比,100CRF、80CRF处理2年4季水稻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100CRF处理水稻吸氮量显著提高(P<0.05),在2013年早晚稻分别提升32.58%(P<0.05)和15.41%(P<0.05),80CRF处理与OPT处理无显著差异。施用缓/控释肥与分次优化施肥比较,能提高早晚稻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表观残留率,降低土壤氮素损失率。在双季稻连作体系,土壤中矿质氮含量在同生育期均表现为早稻高于晚稻,100CRF、80CRF处理与OPT处理在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均无显著差异,但土壤NO–3-N在晚稻成熟期100CRF处理显著高于OPT处理(P<0.05)。2年平均100CRF和80CRF处理氮损失量比OPT处理分别减少65.34 kg/hm2(33.08%)和90.64 kg/hm2(45.89%)。氮盈余量分别减少51.63 kg/hm2(29.41%)和85.13 kg/hm2(48.49%)。因此缓/控释肥施用可促进双季稻获得高产,增加植株氮素吸收,维持了较高的土壤氮素水平并减少氮素损失,当前生产条件下,缓/控释肥减量20%,双季水稻在维持高产的同时氮肥利用率最高,氮素损失最低,是一种较为合适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缓/控释 产量 氮素吸收 氮素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9
8
作者 肖强 张夫道 +2 位作者 王玉军 张建锋 张树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51-955,共5页
为了对纳米级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缓/控释性能进行准确的评价,以3年6季作物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及部分品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与等量氮磷钾化肥配施相比,4种纳米级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不同程度... 为了对纳米级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缓/控释性能进行准确的评价,以3年6季作物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及部分品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与等量氮磷钾化肥配施相比,4种纳米级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小麦和玉米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但蛋白质含量增加不显著,可溶性总糖含量反而降低。纳米级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对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肥料促进作用大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潮土 纳米级材料 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 小麦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的特性及对作物氮素利用率与氮素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48
9
作者 肖强 张夫道 +2 位作者 王玉军 张建锋 张树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9-785,共7页
通过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3年6季的田间试验,研究纳米级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对氮素利用率和硝态氮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氮磷钾化肥配施相比,4种纳米级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提高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2.80-23.38个百... 通过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3年6季的田间试验,研究纳米级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对氮素利用率和硝态氮淋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氮磷钾化肥配施相比,4种纳米级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提高小麦对氮素的利用率2.80-23.38个百分点,玉米对氮素的利用率1.01-21.63个百分点。在0—80 cm土层,PS、BC208和306处理下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普通氮磷钾化肥配施处理,而F208处理低于普通氮磷钾化肥配施处理;在80—160 cm土层,均低于普通氮磷钾化肥配施处理;在接近地下水水位土层(140—160 cm),减少硝态氮1.61-2.42 mg/kg。4种纳米级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损失出土壤-作物系统的氮素比普通氮磷钾化肥配施处理减少2.00-24.90个百分点。结果表明,纳米级材料胶结包膜型缓/控释肥料能有效的提高氮素利用率和减少硝态氮的淋溶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淋失 纳米 缓/控释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条施对春玉米产量、吸氮量与氮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赵营 刘晓彤 +2 位作者 罗健航 赵天成 张学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39,共6页
为实现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目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以晋单73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CON,N 360kg/hm^2,基肥N∶追肥N=60%∶40%)、普通复合... 为实现宁夏引黄灌区春玉米一次性施肥目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以晋单73春玉米为供试作物,在宁夏引黄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CON,N 360kg/hm^2,基肥N∶追肥N=60%∶40%)、普通复合肥(CF,15-15-15,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缓释肥(SRF,22-8-6,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控释掺混肥(BB,17-20-8,N 240 kg/hm^2,一次性条施)5个施肥处理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ON处理相比,SRF和BB处理下子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19.2%和20.0%,收获指数显著增加了0.04和0.07。相对于CON和CF处理,SRF和BB处理能显著促进春玉米子粒和地上部对氮素吸收累积。缓/控释肥条施明显降低0~10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残留,而CON处理下硝态氮可淋洗到60~100 cm深层土壤。氮肥为主要氮素输入来源(N 240~360kg/hm^2),其次为试验前0~100 cm土体N_(min)残留(N 200.0 kg/hm^2);玉米地上部吸氮量为氮素主要输出项(N 172.4~292.7 kg/hm^2)。相对于CON处理,SRF、BB处理土壤N_(min)残留量、氮素表观损失分别显著降低了62.8%和56.2%、23.9%和42.0%。与SRF、BB处理相比,同等施氮量下,CF处理造成氮素表观损失高达150.0kg/hm^2,氮素表观盈余率为70.8%。不同施肥处理下春玉米当季氮肥表观利用率为16.6%~50.1%,SRF、BB较CON处理提高了2.7~3.0倍,且其氮素表观盈余率分别降低到54.5%和49.8%。因此,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均可实现一次性条施,同时显著提高春玉米子粒产量,促进作物氮素吸收利用,降低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损失,节约氮肥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条施 春玉米 产量 吸氮量 土壤无机氮残留 氮素表观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缓/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黄旭 唐拴虎 +5 位作者 徐培智 黄巧义 卢钰升 蒋瑞萍 李苹 付弘婷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5-96,105,共3页
应用3种控释肥料及2种缓释肥料在水稻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进口控释肥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养分利用率最高;在等氮量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料可以改善水稻后期的生育性状,增加产量,提高养分... 应用3种控释肥料及2种缓释肥料在水稻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进口控释肥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养分利用率最高;在等氮量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料可以改善水稻后期的生育性状,增加产量,提高养分利用率。在本试验条件下,与普通肥料相比,缓/控释肥料处理增加水稻产量1.7%-19.0%,增加稻秆产量2.2%-23.6%,与对照相比氮、磷(除CRF3处理)、钾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13.6%-55.7%、7.2%-18.1%和4.8%-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料 水稻 产量 养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氮素肥料对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东坡 武志杰 +2 位作者 梁成华 陈利军 冯慧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64-669,共6页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对玉米苗期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施用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大颗粒尿素、硝化抑制剂(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肥料对脲酶活...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对玉米苗期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苗期,施用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大颗粒尿素、硝化抑制剂(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肥料对脲酶活性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脲酶活性为48~50mgNH3-N·kg-1土·24h-1;施用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肥料,硝酸还原酶活性最高,为1.43μgN·g-1土·24h-1,施用含有NBPT肥料对硝酸还原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玉米苗期施用NBPT涂层尿素肥料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高,分别为241和57mg·kg-1土,NBPT对土壤微生物量没有产生负面影响。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微生物量氮变化与微生物量碳一致,施用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肥料微生物量氮与对照无显著差别,为50mg·kg-1土。施用DCD与NBPT混合涂层大颗粒尿素肥料,玉米苗期微生物固持氮素能力没有受到影响,同种膜材料包膜NBPT/DCD涂层尿素制成的控释氮肥,对土壤生物学活性影响明显强于直接包膜大颗粒尿素制成的控释氮肥的作用效果。不同种缓/控释肥料玉米苗期土壤生物学活性差异表明,丙烯酸树脂包膜尿素制成的控释氮肥,对氮素或抑制剂的控释效果显著好于醋酸酯淀粉包膜尿素制成的控释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料 玉米苗期 脲酶 硝酸还原酶 微生物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基质栽培甜瓜生理特性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王晓巍 蒯佳林 +1 位作者 郁继华 刘晓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47-854,共8页
【目的】缓/控释氮肥的养分释放速率因介质而异,应根据作物种类、栽培模式及土壤等环境条件合理选择缓释肥类型。本试验以异丁叉二脲(IBDU)、硫包衣尿素(SCU)、脲甲醛(UF)、亚甲基脲(MU)、树脂包膜尿素(ESN)5种不同缓/控释氮肥为试材,... 【目的】缓/控释氮肥的养分释放速率因介质而异,应根据作物种类、栽培模式及土壤等环境条件合理选择缓释肥类型。本试验以异丁叉二脲(IBDU)、硫包衣尿素(SCU)、脲甲醛(UF)、亚甲基脲(MU)、树脂包膜尿素(ESN)5种不同缓/控释氮肥为试材,通过研究在等养分水平下对基质栽培甜瓜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基质栽培的缓/控释氮肥,以期为西北地区非耕地甜瓜的高品质、简约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质盆栽(草炭∶蛭石∶珍珠岩=3∶1∶1,V∶V)试验,设CK(不施氮肥)、U(普通尿素)、IBDU、SCU、UF、MU和ESN 7个处理。幼苗长至2_3片真叶时,定植于高30 cm、直径30 cm的盆中,在甜瓜营养生长旺盛期即开花期取功能叶片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与普通尿素相比,5种缓/控释氮肥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甜瓜开花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氮含量和根系活力;缓/控释氮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甜瓜单瓜重,有效改善甜瓜品质。效果表现为亚甲基脲(MU)>异丁叉二脲(IBDU)>脲甲醛(UF)>树脂包膜(ESN)>硫包衣尿素(SCU),化学型缓/控释氮肥(MU、IBDU、UF)好于物理型缓/控释氮肥(ESN、SCU)。其中MU缓/控释氮肥处理的甜瓜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分别较U处理增加了41.0%、31.0%和38.3%,叶片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提高了28.9%和95.5%,叶片全氮、可溶性蛋白质、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3.7%、24.3%、269.7%,根系活力提高了37.5%,果实单瓜重、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分别提高了54.5%、4.1%、10.6%、16.7%,硝酸盐含量降低了9.9%。【结论】缓/控释氮肥可提高基质栽培甜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改善光合作用,增强甜瓜根系吸收功能,促进氮素的吸收和同化,进而提高产量和品质。缓/控释氮肥处理的甜瓜产量和品质与叶绿素、光合速率、叶片全氮、可溶性蛋白质、硝态氮、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氮肥 甜瓜 生理特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缓/控释尿素在黄土台塬区春玉米的减量施用效果 被引量:31
14
作者 孙晓 景建元 +6 位作者 吕慎强 尚浩博 李娜 田肖肖 李嘉 王吕 王林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8-855,共8页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条件下,黄土台塬区6种缓/控释尿素减量施用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累积量等的影响,以确定适合本地区春玉米施用的缓/控释氮肥品种和用量,为本地区春玉米简约、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覆膜条件下,黄土台塬区6种缓/控释尿素减量施用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累积量等的影响,以确定适合本地区春玉米施用的缓/控释氮肥品种和用量,为本地区春玉米简约、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以春玉米品种‘先玉335’为供试作物,设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处理(N0)、农户常规施氮处理[普通尿素,施氮量225 kg(N)·hm^(-2),N225]、普通尿素减量处理[施氮量180 kg(N)·hm^(-2),N180]和6种缓/控释尿素减量处理[施氮量180 kg(N)·hm^(-2)]。6种缓/控释尿素分别为树脂尿素、控失尿素(CLU)、硫包衣尿素(SCU)、脲甲醛(UF)、多肽尿素和稳定尿素。在玉米各生育时期采集地上部植株样品及耕层(0~20 cm)土样,分析耕层土壤无机氮含量,测定玉米植株氮素累积量及产量。施用氮肥可显著增加玉米产量,增产率在28%~65%。与N225相比,N180玉米产量显著降低19.1%,但各缓/控释尿素(减量20%)一次基施没有明显的减产效应,其中SCU与CLU分别增产4.5%和2.7%。与农户常规施肥相比,N180降低经济效益2 051$·hm^(-2);各缓/控释尿素(除UF)可增加玉米氮素累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2.26%~12.69%,经济效益提高347~1 747$·hm^(-2),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以SCU、CLU最高。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缓/控释尿素氮素释放量大可能是提高氮肥吸收和利用率的原因之一。控失尿素和硫包衣尿素等缓/控释尿素减量(20%)并一次性基施,能维持产量不降低,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经济收益,节约劳动力成本,可作为黄土台塬区春玉米简约化减量化施肥的一种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产量 缓/控释尿素 氮素累积量 氮肥利用率 减氮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养分释放特点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东坡 梁成华 +3 位作者 武志杰 陈利军 张丽莉 冯慧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6-169,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田间生态环境,研究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土壤尿素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态氮含量,分析比较其在玉米苗期氮素养分释放特点。研究表明,在玉米苗期,施用醋酸酯淀粉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肥料,土... 采用盆栽试验,模拟田间生态环境,研究施用不同种缓/控释氮素肥料玉米苗期土壤尿素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速效态氮含量,分析比较其在玉米苗期氮素养分释放特点。研究表明,在玉米苗期,施用醋酸酯淀粉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肥料,土壤中尿素态氮和铵态氮的积累量最多,分别为21.72 mg/kg和48.31mg/kg;醋酸酯淀粉包膜尿素肥料,硝态氮和速效氮含量最多,分别为102.90 mg/kg和135.25 mg/kg;丙烯酸树脂包膜脲酶抑制剂nBPT涂层尿素肥料,尿素自膜内迁移到土壤中的量较少,硝态氮和速效态氮含量最少,分别为53.74mg/kg和93.70 mg/kg。包膜与脲酶抑制剂nBPT相结合的缓/控释肥料,对减少土壤硝态氮的生成效果最为明显,明显优于其他缓/控释肥料,丙烯酸树脂包膜nBPT涂层尿素肥料控释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苗期 缓/控释肥料 大颗粒尿素 尿素态氮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膜型缓/控释肥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35
16
作者 黄永兰 罗奇祥 +1 位作者 刘秀梅 侯红乾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55-59,63,共6页
系统论述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并阐述了控释技术体系的3个方面:包膜材料、控释路线和生产工艺,重点介绍包膜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肥料养分释放机理及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了包膜缓/控释肥的生物学效应,并提出... 系统论述了缓/控释肥料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机理,并阐述了控释技术体系的3个方面:包膜材料、控释路线和生产工艺,重点介绍包膜缓/控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肥料养分释放机理及评价方法与标准,分析了包膜缓/控释肥的生物学效应,并提出了包膜缓/控释肥料研究的重点问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缓/控释 新型肥料 包膜材料 控释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缓/控释肥料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被引量:28
17
作者 吴欢欢 李若楠 +1 位作者 张彦才 霍习良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263-267,共5页
从分析我国化肥在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出发,分析了发展缓/控释肥料的必要性。通过对比国外缓/控释肥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论述了国内缓/控释肥料的发展现状,并对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走向及其需要重点攻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缓/控释肥料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刘永红 郑文涛 +4 位作者 张晋天 马忠华 蒯婕 汪波 周广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7-176,共10页
随着绿色高效、集约化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缓/控释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缓/控释肥的使用可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恢复土壤生态、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但是缓/控释肥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促进现代农业健... 随着绿色高效、集约化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缓/控释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缓/控释肥的使用可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恢复土壤生态、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降低人工成本,但是缓/控释肥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促进现代农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了解缓/控释技术在农业集约化生产和农业科学研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实现化肥减施增效领域的进展,在调研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综述了近年缓/控释肥的发展、分类及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进展,总结了缓/控释肥在应用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针对缓/控释肥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梳理,提出今后应围绕绿色材料开发、生产工艺和设备创新,开展缓/控释肥施用技术与评价体系的系统研究,形成缓/控释肥产业化技术集成与示范,研制出符合生产要求的高效、环保、低成本的缓/控释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 农业生产 肥料利用率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尿素在稻田土壤中养分释放与转化特点及脲酶响应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薇 李东坡 +2 位作者 王术 武志杰 张玉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6-121,145,共7页
采用田间应用试验方法,研究利用3种生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或3,5-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和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尿素氮转化的协同作用、结合氮肥增效剂多肽(PA)或丙烯酸树脂包膜制成的缓/控释尿素肥料在北方粳稻土壤中养分释放与转... 采用田间应用试验方法,研究利用3种生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或3,5-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和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对尿素氮转化的协同作用、结合氮肥增效剂多肽(PA)或丙烯酸树脂包膜制成的缓/控释尿素肥料在北方粳稻土壤中养分释放与转化特点,明确肥料在北方稻田土壤中的缓/控释性能。结果表明:所用肥料在水田土壤中尿素态氮都能保持到水稻灌浆期,尿素有效性至少可达82d,2种生化抑制剂结合包膜肥料可达146d,完全可以满足水稻整个生长期的氮素供给,脲酶抑制剂NBPT及包膜层具有显著的缓/控释作用效果;而多肽活性物质在稻田土壤中无明显抑制尿素转化作用。在水稻生长前、中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很高,完全能满足水稻对铵态氮的吸收,硝化抑制剂DCD或DMP和水田淹水土壤生态环境共同作用使土壤中铵态氮大量存在、硝态氮较少,总体上DMP作用效果优于DCD;所有肥料对水田土壤脲酶活性影响差异不大,PA没有起到保持土壤中大量的氮素养分和减少氮素损失的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化抑制剂 氮肥增效剂 缓/控释尿素肥料 养分释放与转化 脲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的最新研究动态及其展望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卫华 陈超 +1 位作者 黄东风 邱孝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63-266,共4页
缓/控释肥研制和开发是肥料领域的热点,其对提高作物肥料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缓/控释肥料的类型、最新研究动态及评价方法等方面的阐述,提出了近年来国内外控释肥料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缓/控释肥料... 缓/控释肥研制和开发是肥料领域的热点,其对提高作物肥料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缓/控释肥料的类型、最新研究动态及评价方法等方面的阐述,提出了近年来国内外控释肥料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缓/控释肥料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 研究动态 养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