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4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研究钙调激Ⅱ在HeLa细胞中的分布
1
作者 吴耀春 戴谷 +1 位作者 胡艳 李朝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16,共5页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 (GFP)标记技术研究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CaMKⅡ )在HeLa细胞中的分布 .为了研究细胞内钙离子钙调素信号的下游作用物 ,我们首先构建了CaMKⅡ与GFP的融合基因 ,磷酸钙沉淀法将pCaMKⅡ -GFP重组载体导入HeLa细... 采用绿色荧光蛋白 (GFP)标记技术研究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CaMKⅡ )在HeLa细胞中的分布 .为了研究细胞内钙离子钙调素信号的下游作用物 ,我们首先构建了CaMKⅡ与GFP的融合基因 ,磷酸钙沉淀法将pCaMKⅡ -GFP重组载体导入HeLa细胞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 ,发现在细胞间期 ,CaMKⅡ -GFP融合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细胞质中亦有少量分布 ,这一分布不同于绿色荧光蛋白在间期细胞内的均匀分布 .同时讨论了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相比 ,GFP技术在功能蛋白定位研究上的应用优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 HELA细胞 分布 钙调激酶创Ⅱ 细胞周期调控 钙调素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技术示踪细菌移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宋德胜 李幼生 +3 位作者 于宝军 许哲 陈彻 黎介寿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6年第2期65-67,70,共4页
目的: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明确化疗时是否存在细菌移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和甲氨蝶呤(MTX)组,每组10只。给对照组和MTX组大鼠灌饲GFP标记的大肠杆菌TG1对移位的细菌进行示踪,MTX组大鼠皮下注... 目的: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明确化疗时是否存在细菌移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和甲氨蝶呤(MTX)组,每组10只。给对照组和MTX组大鼠灌饲GFP标记的大肠杆菌TG1对移位的细菌进行示踪,MTX组大鼠皮下注射MTX制作大鼠化疗模型。使用荧光显微镜及质粒酶切电泳鉴定内脏分离出的细菌是否来源于肠道。结果:在应用MTX大鼠的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和肾,均可分离出GFP标记E.coliTG1。结论:MTX能引起细菌移位,在细菌移位的动物实验研究中,GFP示踪技术是一种简单、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移位 绿色荧光蛋白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vi-tag技术的双生物素分子位点专一性标记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爽佳 鲍如梦 +3 位作者 唐海科 包雪翠 杨洪鸣 唐金宝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5-658,共4页
目的:利用Avi-tag技术制备双生物素分子位点专一性标记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方法:PCR方式扩增EGFP基因片段,重组至带有双Avi-tag标签的中间质粒载体pdi-Avitag,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GFP-(Avitag)2并转化E-.coli DH5α;表达菌株... 目的:利用Avi-tag技术制备双生物素分子位点专一性标记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方法:PCR方式扩增EGFP基因片段,重组至带有双Avi-tag标签的中间质粒载体pdi-Avitag,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 EGFP-(Avitag)2并转化E-.coli DH5α;表达菌株菌体冻融上清经金属离子亲和色谱纯化目的蛋白EGFP-(Avitag)2,以Bir A酶体外催化生物素分子与目的蛋白在Avi-tag位点的生物连接,并以Western blot和竞争ELISA鉴定生物素化产物EGFP-B2的生物素化效果。结果:成功构建p EGFP-(Avitag)2载体,并在E.coli DH5α中可溶性表达EGFP-(Avitag)2,经Western blot和竞争ELISA鉴定,EGFP-(Avitag)2分子经Bir A酶体外催化可连接两个生物素分子。结论:成功获得双生物素分子位点专一性标记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其在BAS体系中的应用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生物素化 Avi-tag Bir A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生产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猪胚胎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军 王振坤 +7 位作者 孔庆然 赵祥杰 刘丽清 田江天 郑重 孙爽 尹智 刘忠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4-69,共6页
试验对脂质体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技术程序进行了筛选,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后的阳性细胞作为体细胞核移植的核供体,以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为核受体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胚胎,并对重构胚在体外发育情况以及绿色荧光蛋白表... 试验对脂质体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技术程序进行了筛选,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后的阳性细胞作为体细胞核移植的核供体,以体外成熟卵母细胞为核受体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胚胎,并对重构胚在体外发育情况以及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显示,采用4.0μg.mL-1脂质体转染试剂,1.6μg.mL-1质粒DNA,转染6 h可以获得最佳转染效果,转染效率达4.48%;GFP转基因体细胞重构胚体外囊胚发育率为10%,GFP阳性胚胎率为48%。结果表明,脂质体转染试剂可以高效转染猪胎儿成纤维细胞,获得的阳性细胞具有支持猪全程发育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核移植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芽孢杆菌在幼龄畜禽体内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7
5
作者 邝哲师 张玲华 +2 位作者 田兴山 周风珍 陈薇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23-26,共4页
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芽孢杆菌(Baci1010).以GFP为标记研究该工程菌在仔猪和小鸡体内的动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含质量分数为0.1%工程菌(Baci1010)菌液的全价配合饲料12h后,在仔猪和小鸡的肠道内可检测... 应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芽孢杆菌(Baci1010).以GFP为标记研究该工程菌在仔猪和小鸡体内的动态分布.试验结果表明:投喂含质量分数为0.1%工程菌(Baci1010)菌液的全价配合饲料12h后,在仔猪和小鸡的肠道内可检测到该工程菌的存在,36h后在小鸡盲肠内该工程菌的数量达到(155±33)×105个/g,48h后在仔猪盲肠内该工程菌的数量达到(133±35)×105个/g,在仔猪和小鸡体内,该工程菌都能在肠道内迅速复活并繁殖成为有益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动态分布 芽孢杆菌 体内 绿色荧光蛋白(GFP) DNA重组技术 畜禽 幼龄 全价配合饲料 工程菌 质量分数 试验结果 小鸡 仔猪 有益菌 肠道 盲肠 投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卵巢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5
6
作者 尹爱兰 钟梅 +2 位作者 孙桂芹 汪丽萍 赵杉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4-486,490,共4页
目的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建立新型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GFP2×106个细胞注射于裸鼠腋下,收集瘤块后接种于左侧卵巢包膜下,共6只,术后利用荧光体视显微... 目的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标记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建立新型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GFP2×106个细胞注射于裸鼠腋下,收集瘤块后接种于左侧卵巢包膜下,共6只,术后利用荧光体视显微镜连续观察肿瘤生长情况,4周后处死荷瘤鼠,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结果种植的原位移植瘤成瘤率100%,移植后2周可观察到左侧肋脊角处绿色荧光团,并逐渐增大,4周后,可见肿瘤侵及腹膜、网膜、肠管、脾脏、肝脏、子宫、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达66.7%。结论成功建立新型裸鼠原位人卵巢癌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原位移植 裸鼠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棉花黄萎病菌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明 桂月晶 +3 位作者 祁伟彦 柳少燕 陈捷胤 戴小枫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8-133,157,共7页
以携带有潮霉素抗性筛选标记的pCTHyg载体为骨架,构建了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GFP的载体pCH-sGFP,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导入引起棉花黄萎病的高致病力大丽轮枝菌Vd991,获得了sGFP整合到大丽轮枝菌基因组的转化株。通过转... 以携带有潮霉素抗性筛选标记的pCTHyg载体为骨架,构建了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GFP的载体pCH-sGFP,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导入引起棉花黄萎病的高致病力大丽轮枝菌Vd991,获得了sGFP整合到大丽轮枝菌基因组的转化株。通过转化子荧光信号、生长表型和致病力筛选鉴定,获得了1株与Vd991生长和致病力无显著差异且荧光信号强烈的转化株Vd-gfp77。侵染棉花根部试验表明,Vd-gfp77侵染棉花后快速扩展繁殖,子代仍然能发出强烈的荧光信号。本试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大丽轮枝菌的成功构建,为后续大丽轮枝菌侵染棉花过程的组织学和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丽轮枝菌 绿色荧光蛋白 农杆菌介导法 激发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标记技术在肿瘤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苒 刘学丽 +1 位作者 冯娟 张连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59-61,I0007,I0008,共5页
目的利用绿色荧光小鼠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肿瘤细胞,建立荧光标记的小鼠肿瘤模型,并建立活体荧光成像和荧光显微镜成像在整体和细胞水平直接观察肿瘤的技术。方法将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接种到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皮下,建立GFP小鼠肿... 目的利用绿色荧光小鼠和红色荧光蛋白标记肿瘤细胞,建立荧光标记的小鼠肿瘤模型,并建立活体荧光成像和荧光显微镜成像在整体和细胞水平直接观察肿瘤的技术。方法将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接种到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皮下,建立GFP小鼠肿瘤模型。以红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基因导入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细胞,建立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细胞株。将表达红色荧光蛋白B16细胞接种到绿色荧光转基因小鼠皮下,建立双荧光小鼠肿瘤模型。用荧光显微镜和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检测小鼠肿瘤的发生发展。结果分别建立了GFP小鼠肿瘤模型和双色荧光小鼠肿瘤模型。利用活体荧光影像仪可以观察双色荧光小鼠模型中受体绿色荧光组织和红色荧光移植肿瘤相互融合。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观察到肿瘤内绿色荧光标记的来源于受体小鼠的血管和免疫细胞。经香菇多糖刺激的GFP小鼠肿瘤模型的移植瘤组织中,来源于受体小鼠绿色荧光标记的免疫细胞明显多于经生理盐水刺激的对照小鼠。结论利用绿色荧光小鼠和红色荧光RFP标记肿瘤细胞建立荧光标记的小鼠肿瘤模型,采用活体荧光成像仪和荧光显微镜可在整体和细胞水平直接观察肿瘤的生长以及肿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红色荧光蛋白 肿瘤 模型 动物 荧光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技术在益生菌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晶 季海峰 +2 位作者 王四新 张董燕 王雅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8-71,共4页
畜禽生产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在畜禽产品中极易形成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安全隐患,不仅威胁人类健康,也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益生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应用于动物饲料中。但是,有关益生菌制剂发挥益生作用的机... 畜禽生产中,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在畜禽产品中极易形成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安全隐患,不仅威胁人类健康,也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益生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抗生素的有效替代品应用于动物饲料中。但是,有关益生菌制剂发挥益生作用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而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对有益菌株进行遗传标记,是研究和阐明其在动物体内作用机理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有效途径之一。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作为新的报告系统,已开始逐渐应用于饲用微生物的动态监测和作用机理研究中,且已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树尖孢炭疽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转化株的获得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春花 刘先宝 +3 位作者 蔡吉苗 李超萍 李继锋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0期1495-1500,共6页
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橡胶树尖孢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acutatum)获得T-DNA插入突变体的体系:在尖孢炭疽菌孢子浓度106个/mL、农杆菌浓度OD600=0.15~0.2后在200μmol/mL的乙酰丁香酮(AS)诱导6h,共培养48h,转化效率可达150~300个... 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橡胶树尖孢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acutatum)获得T-DNA插入突变体的体系:在尖孢炭疽菌孢子浓度106个/mL、农杆菌浓度OD600=0.15~0.2后在200μmol/mL的乙酰丁香酮(AS)诱导6h,共培养48h,转化效率可达150~300个/106个分生孢子。获得的转化子通过PCR检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Southern杂交验证、分生孢子的荧光观察,结果表明:被测转化子基因组中确实整合了目的片段,成功获得了橡胶树尖孢炭疽菌菌株CHY-1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转化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癌农杆菌 尖孢炭疽菌 遗传转化 T-DNA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尖孢炭疽病病原菌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俊 吕延超 +3 位作者 刘晓妹 张欣 张贺 蒲金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9期1708-1710,共3页
芒果炭疽病是世界性的主要病害之一,引起芒果炭疽病的病原菌有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2种。通过溶壁酶酶解菌丝体成功制备尖孢炭疽菌原生质体,用抗潮霉素基因作为选择标记,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CT74-sG... 芒果炭疽病是世界性的主要病害之一,引起芒果炭疽病的病原菌有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2种。通过溶壁酶酶解菌丝体成功制备尖孢炭疽菌原生质体,用抗潮霉素基因作为选择标记,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CT74-sGFP)转化原生质体,获得表达GFP尖孢炭疽菌的转化子菌株;转化子菌株在含潮霉素平板上经多次单孢纯化后,在无选择压下连续继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而强烈的绿色荧光,用GFP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转化子菌株基因组DNA获得预期大小片段,表明gfp基因已成功导入芒果炭疽病病原菌基因组中,且稳定遗传;GFP标记菌株生长正常,致病性和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别,这为进一步研究该病菌在自然界的生物学及侵染方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炭疽病 尖孢炭疽菌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兰茎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02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锦爱 张鸿 +2 位作者 黄鹏 陈峰 余德亿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开展建兰茎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02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研究,直观观察尖孢镰刀菌在建兰植株上的侵染为害,明确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为开展建兰茎腐病原菌的相关研究提供良好技术手段。【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建兰茎腐病原菌尖... 【目的】开展建兰茎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02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研究,直观观察尖孢镰刀菌在建兰植株上的侵染为害,明确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为开展建兰茎腐病原菌的相关研究提供良好技术手段。【方法】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对建兰茎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02进行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化,并检测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结果】GFP基因可被成功导入到尖孢镰刀菌F-02中并获得表达,转化子在蓝色光源激发下,菌丝和分生孢子均能稳定散发绿色荧光;转化子10次继代培养后菌落生长良好,菌丝和分生孢子仍可稳定散发出绿色荧光,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力也未发生改变,【结论】GFP基因可在建兰茎腐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02中稳定存在,并对其致病力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兰 茎腐病 尖孢镰刀菌 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枝镰孢菌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小飞 李晓 +3 位作者 崔丽娜 邹成佳 彭云良 杨晓蓉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374-2376,共3页
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ATMT)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入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获得了表达gfp的转化子。结果表明,转化子经过5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的荧光,转化后的菌落形态与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明显,对寄主仍有致病能... 本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法(ATMT)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转入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获得了表达gfp的转化子。结果表明,转化子经过5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的荧光,转化后的菌落形态与菌丝生长速度差异不明显,对寄主仍有致病能力。通过PCR验证也表明gfp基因已成功转入到菌株PX1015基因组中,轮枝镰孢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化体的成功构建为该病菌侵染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轮枝镰孢菌 绿色荧光蛋白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分子标记物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田涛 王琦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8-73,共6页
荧光染料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 ,来源于发光性生物的荧光蛋白进一步丰富了微生物学的研究手段。其中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 ,来源于水母 )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在活体研究中 ,GFP相对于其它... 荧光染料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受到广泛的关注。近年来 ,来源于发光性生物的荧光蛋白进一步丰富了微生物学的研究手段。其中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 ,来源于水母 )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在活体研究中 ,GFP相对于其它报告蛋白 (如 β 半乳糖苷酶 )在原位、实时的微生物生理生化研究中有很多优越性。对GFP作为分子标记物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进行回顾 ,对GFP在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生物膜(biofilm)、生物降解、细菌与原生动物相互作用、基因转导、基因表达、蛋白质定位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进行讨论 ,并扼要介绍了一些应用于荧光观察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标记 微生物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方法与LaSRT法测定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重组病毒滴度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江千里 王健民 +2 位作者 江汕 温丽敏 周虹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01-1103,共3页
目的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为例,对经典方法与批量快速病毒滴度法(LaSRT)测定病毒滴度进行比较研究。方法(1)经典方法:于6孔培养板分别接种NIH3T3细胞2×105/孔,培养12 h 后分别以0.5 ml、50 μl和5 μl... 目的以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为例,对经典方法与批量快速病毒滴度法(LaSRT)测定病毒滴度进行比较研究。方法(1)经典方法:于6孔培养板分别接种NIH3T3细胞2×105/孔,培养12 h 后分别以0.5 ml、50 μl和5 μl带有GFP 标记基因的病毒感染,聚凝胺终浓度为8 μg/ml,48 h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eGFP+率。病毒滴度(TU/ml)=(2×105×细胞eGFP+率)/病毒原液体积。(2)LaSRT法:NIH3T3 细胞以5 000/孔接种于96 孔板,12 h后更换成完全培养液90 μl/孔,以8孔为一组,第1 孔中加入病毒液10 μl,此后每孔依次10∶1 倍比稀释,聚凝胺终浓度为8 μg/ml,48 h后以浓度自高到低的方向,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确定计量孔(第n孔),计数孔中的阳性细胞数m。病毒滴度(TU/ml)=m×10n+1。(3)对7批病毒以LaSRT法研究,探讨冻存/复苏过程对重组病毒滴度的影响。结果经典方法测定的重组病毒滴度为(1.54±0.38)×106 TU/ml,LaSRT法测定的病毒滴度为(1.33±0.57)×106 TU/ml,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LaSRT法可以大批量、快速地测定以GFP为标记基因的重组病毒滴度。单次冻存/复苏后的病毒滴度为冻存前的(18.1±9.9)%(n=7)。结论LaSRT法和经典方法测定以GFP为标记基因的重组病毒滴度,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方法 LaSRT法 测定 绿色荧光蛋白 病毒滴度测定法 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轮枝菌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 被引量:5
16
作者 邓晟 王彩月 +3 位作者 张昕 林玲 赵明文 周益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7-1199,共3页
植物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该病原菌由于环境适应力强,寄主泛围广,同时缺少有效的抗源材料,经常出现防治难的局面[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 植物黄萎病(Verticillium wilt)是由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主要土传病害之一。该病原菌由于环境适应力强,寄主泛围广,同时缺少有效的抗源材料,经常出现防治难的局面[1]。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最早是在水母Aequorea victoria中发现的。如今,该蛋白质已在多种细菌、真菌、植物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得到表达,是目前最常用的报告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萎病 大丽轮枝菌 绿色荧光蛋白 农杆菌介导的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芒果畸形病病原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延超 蒲金基 +5 位作者 谢艺贤 漆艳香 陆英 张欣 张贺 占魏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4-195,共2页
芒果畸形病是世界性的芒果重要病害。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CT74-sGFP)转化芒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获得了表达GFP的转化子。转化子经过单孢纯化后连续继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而强... 芒果畸形病是世界性的芒果重要病害。采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CT74-sGFP)转化芒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获得了表达GFP的转化子。转化子经过单孢纯化后连续继代培养仍能发出稳定而强烈的荧光,通过GFP特异性引物PCR扩增转化子基因组获得预期片段,表明GFP基因已成功转入芒果畸形病病原菌基因组中且稳定遗传。GFP标记菌株生长正常,致病性和野生菌丝无差别。获得GFP标记的转化子,为应用发绿色荧光的芒果畸形病病原菌研究病原菌的侵染方式、扩展过程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畸形病 层出镰刀菌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CY15瘤细胞眼前房移植瘤早期转移的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聂莉 李永平 +2 位作者 李亮平 张文忻 张波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4-418,434,共6页
【目的】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CY15细胞在Balb/c鼠眼前房生长及全身转移的规律,探讨GFP作为活细胞标记追踪肿瘤细胞生长、转移的优势并初步探讨肿瘤转移的机制。【方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逆转录病毒MP71-G... 【目的】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CY15细胞在Balb/c鼠眼前房生长及全身转移的规律,探讨GFP作为活细胞标记追踪肿瘤细胞生长、转移的优势并初步探讨肿瘤转移的机制。【方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逆转录病毒MP71-GFP-PRE转入CY15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20只Balb/c小鼠(20只右眼),手术显微镜下每只小鼠眼前房接种2μL细胞密度为2.0×106个/mL的CY15GFP细胞悬液。术后15d、20d和30d分别处死5只小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全身转移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术后30d处死的另外4只小鼠和4只对照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瘤细胞的比率。【结果】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CY15GFP细胞基本保持了亲代细胞的特征,在前房的成瘤率为100%。术后15d处死小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肺、胃肠壁等多个脏器中有散在的单个荧光点分布,为转移的单个肿瘤细胞,这些荧光点在肝脏中分布的数量最多。术后20d、30d分别处死5只小鼠,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微小转移灶逐渐增大。流式细胞仪分析术后30d处死的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瘤细胞的平均比率为0.048%±0.021%。【结论】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瘤细胞后,利用荧光显微镜能有效地观察到肿瘤发生远距离转移在继发脏器中分布的单个瘤细胞和普通显微镜下无法分辨的微小转移灶,这些微小转移灶逐渐增大,为肿瘤转移的克隆起源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流式细胞仪能准确定量瘤细胞在外周血中的分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绿色荧光蛋白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lA基因两端51bp序列对示踪标记性绿色荧光蛋白在禽肠炎沙门氏菌中倍增表达效率的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高玲 李涛 +3 位作者 史冰田 司微 王斌 刘恒贵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9-413,共5页
为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示踪标记的重组禽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并鉴定其遗传稳定性,本研究通过重叠延伸PCR构建5'端含有T7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RBS),3'端含有T7终止子序列的增强型GFP(e GFP)表达盒,并将e GF... 为构建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示踪标记的重组禽肠炎沙门氏菌(S.enteritidis)并鉴定其遗传稳定性,本研究通过重叠延伸PCR构建5'端含有T7启动子和核糖体结合位点(RBS),3'端含有T7终止子序列的增强型GFP(e GFP)表达盒,并将e GFP表达盒插入p MD18-T载体中构建p MD-e GFP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将其转化于S.enteritidis。结果显示e GFP能够在S.enteritidis中持续表达。进一步将S.enteritidis hil A基因两端的51 bp序列分别添加到p MD-e GFP中e GFP表达盒的两端,构建p MD-He GFP重组质粒。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分析与p MD-e GFP相比,p MD-He GFP转化S.enteritidis后,其e GFP的荧光强度提高约30倍。通过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连续传20代次,重组S.enteritidis中e GFP仍然能够稳定表达。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enteritidis在动物体内的分布和定植规律等提供了一种具有荧光示踪标记的目标菌,并为其他细菌的同类研究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绿色荧光蛋白 荧光标记 hil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Hela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军 陈晓黎 +2 位作者 苏宝山 王一理 司履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7-719,F0004,共4页
目的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Hela细胞系。方法PCR和DNA测序鉴定pEGFP-C1真核表达质粒,采用Qiagen tip 500进行pEGFP-C1真核表达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cellfectin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有限稀释法单克隆培养,荧光显微镜进行... 目的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Hela细胞系。方法PCR和DNA测序鉴定pEGFP-C1真核表达质粒,采用Qiagen tip 500进行pEGFP-C1真核表达质粒DNA的提取和纯化;cellfectin转染Hela细胞,G418筛选,有限稀释法单克隆培养,荧光显微镜进行荧光检测EGFP的表达,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器检测荧光特性。结果PCR和DNA测序证实pEGFP质粒结构正确;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转染24h后,部分Hela细胞可见绿色荧光,转染72h时,大约80%Hela细胞内均可见绿色荧光。加入含G418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选择性培养,选择荧光较强的Hela细胞经有限稀释,持续筛选及克隆化培养,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的Hela细胞克隆,扩大培养并传至10代以上,将此细胞株命名为Hela-EGFP。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在蓝光(-395nm)激发时,Hela-EGFP细胞绿色荧光激发波长为395nm,最大发射峰为509nm。结论Hela-EGFP细胞株具备稳定表达EGFP的能力,为实时可视化进行宫颈癌侵袭转移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宫颈癌 HELA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