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在线地图路径循迹的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步行可达性衰减 被引量:2
1
作者 罗丹 张沂珊 洪竞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7,共8页
【目的】精准客观地评估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步行可达性,揭示实际可达性与理论可达性之间的衰减状态,为山地绿色开放空间服务能力优化提升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以重庆市渝中区为研究范围,依托ArcGIS平台和高德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 【目的】精准客观地评估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步行可达性,揭示实际可达性与理论可达性之间的衰减状态,为山地绿色开放空间服务能力优化提升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以重庆市渝中区为研究范围,依托ArcGIS平台和高德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引入路径循迹法,从实际步行路径出发量化可达性,并通过对比实际可达性与理论可达性来分析城市整体及绿色开放空间的可达性衰减状态。【结果】1)渝中区绿色开放空间步行可达范围整体衰减面积比为43.19%,且5 min、10 min、15 min阈值内可达范围的衰减面积比分别为32.12%、46.49%、46.30%;2)绿色开放空间衰减程度不均衡,衰减程度大于60%的绿色开放空间有16个,衰减程度最高为87.71%;3)山顶、各级台层和滨江楔形绿色开放空间的高衰减比例相对更高。【结论】进一步从选址、环境和本体3个方面总结衰减原因,并从步行可达性视角提出增量、串联、渗透的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优化建议,为客观评估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步行可达性提供思路,对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服务效能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开放空间 步行可达性衰减 路径循迹 山地城市 重庆渝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的南京市建邺区绿色开放空间服务能力评估
2
作者 董雅各 罗小龙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5期77-83,共7页
为准确评价绿色开放空间的实际服务能力,探讨建成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文章以南京市建邺区为例,构建绿色开放空间服务能力的多维评估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从开放与共享、服务供给与需求承载、便捷与可达三个维度展开服务能力评估。研究表... 为准确评价绿色开放空间的实际服务能力,探讨建成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文章以南京市建邺区为例,构建绿色开放空间服务能力的多维评估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从开放与共享、服务供给与需求承载、便捷与可达三个维度展开服务能力评估。研究表明,绿色开放空间的内外部连通性、人口容量、集聚程度、周边路网和配套设施的密度对其服务能力的影响程度最高;建成区建设理念、设施分布、空间布局的不同特征是造成绿色开放空间服务能力产生区段差异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的建成环境特征提出以下优化建议:①老城通过微更新、微改造提升绿色开放空间的质量和开敞度;②新城围绕绿色开放空间打造生活服务中心,以提高空间的亲和度和使用效率;③尚处开发建设中的新城优先完善交通系统,依托现有功能区配置绿色开放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因子分析 多维评估 建成环境 南京市建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开放空间对老年人社会交往的影响及其环境特征研究——基于上海市杨浦区公房社区的调查 被引量:19
3
作者 胡玉婷 于一凡 张庆来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6-103,共8页
绿色开放空间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社会交往的重要空间资源。基于上海市杨浦区公房社区老年人对绿色开放空间的使用偏好,利用GPS轨迹数据识别到4类不同的研究对象,并分别在各类绿色开放空间中针对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N=614)。首先基... 绿色开放空间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社会交往的重要空间资源。基于上海市杨浦区公房社区老年人对绿色开放空间的使用偏好,利用GPS轨迹数据识别到4类不同的研究对象,并分别在各类绿色开放空间中针对老年人开展问卷调查(N=614)。首先基于社会生态理论构建绿色开放空间对老年人社会交往潜在影响的概念模型,继而针对建成环境特征及关键影响要素开展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发现,除常规绿地公园以外,公共设施的附属绿地、街旁绿地等非正规绿地对促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类型的绿色开放空间对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行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可达性、设施配备、环境品质、设计感和安全感等环境要素对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开放空间 建成环境 老年人 社会交往 健康 社会生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应对分区的绿色开放空间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唐燕 陈恺 《城市建筑》 2017年第15期33-37,共5页
绿色开放空间是城市实现温室气体减缓排放和城市气候适应性提升的重要空间载体,因此在传统的开放空间设计方法之外,探讨气候变化视角下的绿色开放空间城市设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中心城区为例,基于RS、GIS等数字技术,根据&qu... 绿色开放空间是城市实现温室气体减缓排放和城市气候适应性提升的重要空间载体,因此在传统的开放空间设计方法之外,探讨气候变化视角下的绿色开放空间城市设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中心城区为例,基于RS、GIS等数字技术,根据"二维绿量"和"建成环境降温需求"两方面综合评价绿色开放空间的气候调节效应,并基于此将北京中心城区划分为四类设计策略分区,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城市设计策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热岛效应 绿色开放空间 城市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开放空间对老年人不同社会交往活动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史祎雯 朱喜钢 孙洁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4期62-68,共7页
在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绿色开放空间作为日常社交活动发生的重要场所,对于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提高其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较少有研究关注到不同行为特征社交活动对绿色开放空间需求的分异。选取南京市8个... 在人口老龄化和“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绿色开放空间作为日常社交活动发生的重要场所,对于促进老年人社会交往,提高其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较少有研究关注到不同行为特征社交活动对绿色开放空间需求的分异。选取南京市8个社区中的老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数据和城市建成环境要素为基础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绿色开放空间对老年人静态和动态两类不同行为特征社会交往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客观建成环境中实际出行时间、步行道密度与主观感知的设施完备、尺度适宜和环境美观对两类社交活动均有显著影响。两类社交活动对绿色开放空间的需求具有分异。静态社交对社区广场和社区附近的游园有较大需求,且偏好尺度较小、私密感较强的空间。动态社交多发生在综合性的公园广场中,对绿色空间的便捷到达属性的感知更为敏感。研究证实了不同行为特征的社会交往活动对绿色开放空间具有不同的需求,可为老龄宜居城市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态社交活动 动态社交活动 绿色开放空间 多元线性回归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绿色开放空间的几何特征对冷岛效应的影响研究——以厦门岛为例
6
作者 邓蕾 耿丹阳 佘绍一 《数字通信世界》 2017年第4期21-24,共4页
本文选择厦门岛为研究区,以1987~2009年Landsat TM/ETM+夏季时间序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绿色开放空间的几何特征对其自身温度和冷岛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 绿色开放空间 冷岛效应 多时相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etLogo平台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交通优化模拟研究
7
作者 王恒 王瑜 《城市建筑》 2019年第20期36-37,共2页
为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空间建设的新常态,需要从分析和规划设计的手段对其进行技术革新,城乡规划的编制对数据分析和定量分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基于NetLogo仿真平台,建立多主体环境模型框架,对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交通行为进行... 为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空间建设的新常态,需要从分析和规划设计的手段对其进行技术革新,城乡规划的编制对数据分析和定量分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基于NetLogo仿真平台,建立多主体环境模型框架,对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交通行为进行仿真模拟,从微观角度求证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交通可达性和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LOGO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交通优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绿色开放空间对邻里交往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徐珊 何仲禹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8期44-52,共9页
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是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社区建成空间环境是促进邻里交往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研究选取南京市不同类型社区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 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是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社区建成空间环境是促进邻里交往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研究选取南京市不同类型社区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社区绿色开放空间环境对自我评价式的邻里交往满意度的影响。文章从社区客观建成环境、居民对社区绿地主观感知、居民社区绿地使用行为和个人社会经济属性4个维度构建了邻里交往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自变量体系。结果表明,主观感知中绿化是否充足,社区广场大小是否合适,交往意愿与交往空间评价,客观环境中绿化覆盖率、容积率,去绿地频率与活动类型,以及个人社交偏好对邻里交往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文章为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居民邻里交往满意度的绿色开放空间影响提供了较好的实证检验,对提升居民邻里交往满意度从而促进公共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往满意度 邻里环境 绿色开放空间 社区绿地 有序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口市中心城区绿色开放空间公平性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韩姝尧 何荣晓 +2 位作者 王菲 张乐 周鹏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第6期133-138,共6页
为建立科学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平性模型,明确公平性评价指标,文章以海口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平供给评价模型,从机会均等、空间可达、供需关系、景观公正4个方面进行公平性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城市绿色开放空... 为建立科学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平性模型,明确公平性评价指标,文章以海口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平供给评价模型,从机会均等、空间可达、供需关系、景观公正4个方面进行公平性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平性有待提高;服务范围覆盖率和可达性存在空间分异现象,沿海沿江地区的公平性高于离海地区;所有出行方式下均存在服务盲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公平性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有效的公众建议反馈机制,优化资源配置;2)结合人口比例调整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数量,结合城市更新、社区改造、附属绿地公共化等方式“见缝插绿”;3)优化公共交通网络,鼓励公共交通出行,提升公共交通分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公平性 ARCGIS 海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导向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供给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珂 陈奕言 陈筝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2期11-22,共12页
为了更好落实2030健康中国战略,建设利于居民健康的城市环境,风景园林学科需要联合相关学科建立系统性的公共健康理论实践框架,以提升绿色开放空间的整体健康供给水平。本文根据疾病负担的伤残调整年指标统计得出目前中国首要的健康威... 为了更好落实2030健康中国战略,建设利于居民健康的城市环境,风景园林学科需要联合相关学科建立系统性的公共健康理论实践框架,以提升绿色开放空间的整体健康供给水平。本文根据疾病负担的伤残调整年指标统计得出目前中国首要的健康威胁来自代谢、呼吸两大类慢性疾病;在现有文献基础上,从提高自然暴露、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健康行为3方面讨论了自然要素影响健康的主要途径和机制。并针对规划体系的各个环节,提出从宏观规划尺度、高频使用场所品质、邻里可步行性、生态修复和安全隔离4方面建立公共健康基础设施的实施战略,以指导从宏观系统布局到健康关键性地段的规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城市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疾病负担 公共健康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达性的北京市海淀区绿色开放空间供需关系分析和优化方向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孟露 李倞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8-119,共12页
【目的】由于城市土地空间有限,城市绿地与人口的供需不匹配、不公平等问题日益显现。目前关于绿地供需关系的量化研究主要将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城市中山林、滨河绿地、绿道等居民使用更频繁的绿色开放空间。而城市绿色开放空... 【目的】由于城市土地空间有限,城市绿地与人口的供需不匹配、不公平等问题日益显现。目前关于绿地供需关系的量化研究主要将城市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城市中山林、滨河绿地、绿道等居民使用更频繁的绿色开放空间。而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供需平衡是提升居民日常游憩空间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关键,对未来城市绿地规划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定义和分类,优化高斯两步移动搜索法,利用高精度人口栅格数据与公园兴趣点(POI)数据,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从人口需求、可达性等级、供给盲区、空间自相关等方面分析海淀区绿色开放空间供需关系及其空间配置状况。【结果】海淀区东南部中心城区需求量最大,但供给量最小;西北部需求量最小,但供给量最大;在可达性水平上,全区整体偏低,67%的区域内居民的游憩体验达不到平均水平,分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两极分化趋势,其中西北部与中部地区可达性最高,东南部可达性最低。全区存在23%的供给盲区空间。西部和东南部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需与供不应需的空间配错现象。【结论】(1)海淀区的可达性整体偏低,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其中可达性指数的高值区域集中分布在香山街道、温泉镇;可达性的低值区域集中在清河街道、西三旗街道、上地街道、中关村街道。(2)资源配置与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其中供不应需的空间主要集中在东南部;供大于需的空间主要集中在西北部。(3)相较于公园绿地、小微绿地,城市中山林、绿道、滨河绿地对城市绿色空间供需关系影响更大。(4)在供给盲区分布上,针对各地区供给盲区形成的原因,提出挖掘潜力空间、利用腾退空间、建立便捷交通、利用社会力量等完善绿色开放空间供需平衡的未来优化方向,为城市绿地建设以及居民生活福祉提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 公园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可达性 供需关系 两部移动搜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城市理念下社区绿色开放空间的场景营造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智荣 王玮 《设计艺术研究》 2022年第2期24-28,33,共6页
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是为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构筑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场景营造,开创城市建设新局面。立足居民在城市生存环境与社区居住环境的现实需求,研究公园城市理念在社区环境规划设计中场景营... 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是为解决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满足居民生活需求,构筑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场景营造,开创城市建设新局面。立足居民在城市生存环境与社区居住环境的现实需求,研究公园城市理念在社区环境规划设计中场景营造的应用逻辑,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导,分析社区绿色开放空间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下的环境建设现状,梳理相关文献,并结合设计应用进行空间场景营造的设计探讨。提出社区公园在环境场景营造中,融合地域文化、注重人文关怀、丰富文化内涵的设计建议,为公园城市建设添加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绿色开放空间 场景营造 城市环境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凑城市理论下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发展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宇辰 郑志元 高天雅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2期148-149,共2页
当前,中国部分城市已开始进行紧凑发展,而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伦敦、哥本哈根、香港等紧凑城市的绿色开放空间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并从现状评估、规划设计、法规与实施三方面对绿色开放空间规划与发展的核心... 当前,中国部分城市已开始进行紧凑发展,而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通过对伦敦、哥本哈根、香港等紧凑城市的绿色开放空间的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并从现状评估、规划设计、法规与实施三方面对绿色开放空间规划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紧凑城市背景下中国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城市 绿色开放空间 生态实践 绿色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演变 被引量:2
14
作者 祝侃 马航 龙江 《华中建筑》 2009年第9期96-98,共3页
绿色开放空间的发展演变是城市环境漫长变迁的结果,不仅是对城镇规划本身深刻地了解,也有助于分析城市中绿色开放空间的含义。该文研究基于欧洲国家,例如英国,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的相关研究,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西方国家绿色开放空间与... 绿色开放空间的发展演变是城市环境漫长变迁的结果,不仅是对城镇规划本身深刻地了解,也有助于分析城市中绿色开放空间的含义。该文研究基于欧洲国家,例如英国,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的相关研究,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西方国家绿色开放空间与绿色城市的发展与演变,对中国的公共空间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开放空间 花园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视角下绿色开放空间设计影响体力活动的要素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马明 蔡镇钰 《风景园林》 2018年第4期92-97,共6页
中国快速城市化带来一系列公共健康问题,体力活动为建立绿色开放空间与健康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条研究路径。在公共卫生、医学等学科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绿色开放空间影响体力活动的要素进行了系统鉴别和梳理,旨在为绿色开放空间的健康... 中国快速城市化带来一系列公共健康问题,体力活动为建立绿色开放空间与健康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一条研究路径。在公共卫生、医学等学科的相关文献基础上,对绿色开放空间影响体力活动的要素进行了系统鉴别和梳理,旨在为绿色开放空间的健康干预性研究提供依据。文章从空间、场所和感知3个层面梳理了6个影响体力活动的要素,对每个要素的内容、指标、影响体力活动的类型等进行了归类,最终建立了绿色开放空间体力活动要素的初步指标框架,并基于此总结了相应的设计启示和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体力活动 绿色开放空间 要素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结构质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梦一欣 黄琦 朱利安·舍费尔 《风景园林》 2022年第12期12-19,共8页
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下,风景园林师亟须全面、系统地探索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以及各空间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促进人们对蓝绿空间特征的感知与识别,进而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在这一背景下,德国持续展开“绿色开... 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下,风景园林师亟须全面、系统地探索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以及各空间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促进人们对蓝绿空间特征的感知与识别,进而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在这一背景下,德国持续展开“绿色开放空间结构”质性研究,强调通过“绿色结构分析法”对城市开放空间进行整体性把握和类型化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质性分析方法,厘清德国绿色结构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从特征和属性角度进一步剖析绿色结构的复杂性、多元性和地方性。采用分类法和归纳法,从制图和空间类型2个层面阐释绿色结构分析法的实施路径,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基础。借鉴德国经验,以北京市为例,对位于中心城区和石景山-永定河片区的绿色开放空间结构与类型展开质性分析。最终,从认识论、方法论和信息可视化3个层面,总结德国绿色结构分析法及其质性研究对中国城市开放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 蓝绿空间 绿色结构 质性分析 绿色结构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园绿色开放空间的恢复性效应测度与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骋 程文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4期17-20,25,共5页
为测度校园绿色开放空间的恢复性效应,从理论层面为校园恢复性空间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文中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为例,利用文献调研、结构化访谈与问卷调查等调查方法,对12处典型空间的恢复性效应进行测度与对比,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挖掘... 为测度校园绿色开放空间的恢复性效应,从理论层面为校园恢复性空间规划设计提供依据,文中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为例,利用文献调研、结构化访谈与问卷调查等调查方法,对12处典型空间的恢复性效应进行测度与对比,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挖掘了恢复性效应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绿色景园的恢复性效应最强,影响恢复性效应的公共因子主要包括设计营造因子、环境感知因子和活动空间因子,其中设计营造类因子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压力 恢复性效应 绿色开放空间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心理健康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设计 被引量:12
18
作者 陈筝 赵双睿 《城市建筑》 2018年第24期51-56,共6页
城市化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生活和更好的就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高密度、高异质性城市街区景观环境给视听等多维感官带来的认知负荷加大、压力升高,进而诱发各种心理问题。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简要讨论了城市心... 城市化给人们带来了便利的生活和更好的就业,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和高密度、高异质性城市街区景观环境给视听等多维感官带来的认知负荷加大、压力升高,进而诱发各种心理问题。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先简要讨论了城市心理健康风险的神经认知学机制及通过绿色自然环境降低其风险的原理。其次通过文献量化分析系统地梳理了城市环境暴露在情绪调节、压力诱发、注意力降低等方面引发的问题及严重程度,总结了城市环境心理健康风险的循证证据。最后梳理了国内外文献应对城市心理健康风险的主要规划设计建议,总结并展望了风景园林在城市健康实践领域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减轻 健康促进 绿色开放空间 循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中心城区开放性绿色空间格局、评价与优化思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含文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9期104-111,共8页
城市开放性绿色空间除具备一般绿地所有的生态调节功能之外,还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环境的生物本能性需求,因而对构建和谐宜居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遥感解译、土地利用数据校核和实地勘查等手段构建了北京中心城区开放性绿色空... 城市开放性绿色空间除具备一般绿地所有的生态调节功能之外,还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对自然环境的生物本能性需求,因而对构建和谐宜居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遥感解译、土地利用数据校核和实地勘查等手段构建了北京中心城区开放性绿色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并通过与GaWC世界级城市相关指标对比,以及与人□密度网格叠置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开放性绿色空间格局和服务范围进行了量化评价,并就如何在未来建设中加以优化提出了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绿色空间 公园绿地 空间格局评价 城市修补 生物本能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伦敦绿网引导下的开放空间的保护与再生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家琳 李雄 《风景园林》 2013年第3期90-96,共7页
以东伦敦绿网为例,探索了东伦敦开放空间保护与再生的三个策略:(1)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公共开放空间类型,通过提升路径连通性形成公共开放空间系统;(2)从雨洪安全与生物安全视角出发,整合改造流域资源提升土地雨洪管理的能力,修复棕地... 以东伦敦绿网为例,探索了东伦敦开放空间保护与再生的三个策略:(1)整合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公共开放空间类型,通过提升路径连通性形成公共开放空间系统;(2)从雨洪安全与生物安全视角出发,整合改造流域资源提升土地雨洪管理的能力,修复棕地并构建系统化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实现开放空间的安全格局;(3)通过创造丰富的游憩活动内容、增加文化遗产可达性、创建新的文化景观来实现开放空间的社会文化价值,提出了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应构建兼顾社会文化与生态可持续价值的开放空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开放空间 生态安全格局 绿道 雨洪管理 棕地 生物多样性 生物栖息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