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原白云 管玉玉 郭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6-63,共8页
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 基于200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产生“U”型影响;环境规制强化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U”型曲线关系;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用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中,人口集聚表现为中介效应,政府干预程度表现为遮掩效应;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中部和西部地区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U”型曲线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赵伟 李香英 王智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9-114,共6页
文章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 文章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有效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机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力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整优化,有助于持续稳定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碳循环 经济体系 Dagum基尼系数法 Kernel密度估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汪如磊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30-230,F0003,共2页
绿色低碳经济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模式,着重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推广,促进经济的绿色增长。当今,全球资源环境约... 绿色低碳经济是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手段,减少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模式,着重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推广,促进经济的绿色增长。当今,全球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时代潮流。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其本身就蕴含着绿色生产力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发展理念 绿色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彬 史舒琪 +1 位作者 张鑫 王亦健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期214-219,226,共7页
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评价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对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4个... 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评价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对推动山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4个层面构建了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山东省2001-2021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层评价。结果表明:综合评价中,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整体呈阶段性上升趋势,可分为稳定上升阶段(2001-2004年)、波动式上升阶段(2005-2015年)和快速上升阶段(2016年以后)。在21年间,山东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提高了3.06倍,达到了较高发展水平。分层评价中,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指数最高,其次是绿色发展水平和低碳发展水平,循环发展水平最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迅速提升,增长幅度最大;绿色发展水平和循环发展水平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低碳发展水平指数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构建低碳发展新格局、提高循环利用能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科学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碳循环发展 熵权TOPSIS 生态保护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分析——以黄河流域为例
5
作者 薛阳 赵会 薛冲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1-95,共5页
本文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62个城市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该区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及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 本文基于2011-2022年黄河流域62个城市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该区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及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低碳技术与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偏低,92%的城市仍处于严重失调阶段;2011-2022年,黄河流域耦合协调网络强度显著增强,形成了初步的“组团化”发展趋势;空间关联网络中,以鄂尔多斯、榆林、东营、包头等城市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以济南、太原、郑州、西安等城市为代表的省会城市,以洛阳、淄博为代表的环省会周边城市是网络中的“中心行动者”;其他城市则更多扮演“边缘合作者”角色。此外,洛阳、银川、济宁等城市多靠近重要的交通干线和经济走廊,在网络中还发挥显著的“桥梁”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空间邻接关系是耦合协调空间关联网络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产业结构差异却呈现抑制作用,人口密度差异对空间关联关系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碳技术 物流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构建路径探讨
6
作者 张永梅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3期220-225,共6页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对于解决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青海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及脆弱的生态环境,探讨了如何在当地生态文明战略发展中引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对于解决生态环境与资源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青海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生态资源以及脆弱的生态环境,探讨了如何在当地生态文明战略发展中引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性和具体路径。分析了该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应用优势,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构建路径,涉及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保护和修复、区域协同发展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青海经济的绿色、高效、持续发展,并为全国其他地区类似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发展经济体系 绿色 生态保护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产业集聚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兼论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7
作者 朱祥和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9,共12页
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基于2009—2023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计量模型验证数字产业集聚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剖析绿... 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基于2009—2023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借助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计量模型验证数字产业集聚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剖析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产业集聚能够正向驱动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且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产业集聚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后和产业结构水平较高组更显著。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产业集聚对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正向驱动作用受到市场化程度单一门槛的影响。据此,提出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优势、增强绿色技术创新内生动力和因地制宜优化区域功能布局的对策建议,为推动低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崭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产业集聚 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经济助推绿色低碳发展:价值逻辑、现实梗阻与疏解策略
8
作者 赵力佳 王颖斌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4-69,共6页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逐渐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引擎,对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其他经济形式相比,低空经济在发展模式、空间、范围、形态上具有“创新引导”“三维立体”“区域聚焦”...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正逐渐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引擎,对助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其他经济形式相比,低空经济在发展模式、空间、范围、形态上具有“创新引导”“三维立体”“区域聚焦”“多元融合”等核心特征,能够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方面助推绿色低碳发展。现阶段,低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因其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高科技人才储备不足、制度体系保障不健全等现实梗阻,影响了低空经济助推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实现。针对于此,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强高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体系保障,以更好地促进低空经济助推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 技术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
9
《农村百事通》 2025年第3期17-17,共1页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农...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将初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水平持续增强,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生态振兴有效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体系 绿色转型 农村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农业绿色发展 碳循环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意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测度 被引量:26
10
作者 梁刚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47-51,共5页
文章以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理念为切入点,构建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动态综合测度模型与区域差异法测算省际绿色低碳经济体系建设情况。研究表明:省际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整体较平衡。分地区来... 文章以生态文明与绿色经济理念为切入点,构建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动态综合测度模型与区域差异法测算省际绿色低碳经济体系建设情况。研究表明:省际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整体较平衡。分地区来看,各地区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东部地区省际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差异最大;分省份来看,北京与海南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最高;分指标来看,绿色发展、经济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是影响各省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 碳循环发展 双重激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以黄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邢霞 张杰飞 +1 位作者 李洁 修长百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6-163,共8页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导向,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情况尤其值得重视。基于黄河流域沿线54个地级市数据,运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法和泰尔指数对2010—2019年黄河...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导向,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情况尤其值得重视。基于黄河流域沿线54个地级市数据,运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法和泰尔指数对2010—2019年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进行测算和时空演进分析,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障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及三大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水平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表现出“下游>上游>中游”的空间分布格局。(2)中游和下游区域的绝对差异趋于缩小态势,上游略有扩大,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3)区域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上游差异是区域内差异的主要根源。(4)样本期内主要障碍因素基本未发生变化,但障碍因素排序及障碍度波动存在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碳循环发展 空间差异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及收敛性 被引量:18
12
作者 沈世铭 许睿 陈非儿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30,共13页
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和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研究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动态演化趋势、地区差异及来源,使用变异系数法等... 基于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和达古姆(Dagum)基尼系数研究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动态演化趋势、地区差异及来源,使用变异系数法等方法检验其σ收敛与β收敛特征。研究显示,2010—2020年我国整体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四个地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差异明显,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空间分布呈现显著非均衡特征和渐进式演化形态,空间集聚性显著;除东北地区外,全国及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个地区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偏离平均水平幅度并未随时间推移有所降低;在控制其他因素前提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明显收敛为同等水平;在考虑多因素差异化条件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较低地区增速明显超过较高地区。鉴于此,我国应激活各地发展动能,加速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优化相关政策体系,助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行全面集约战略,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以期为制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转型战略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碳循环经济 高质量发展 空间收敛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治理视角:现代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于深圳实践与政企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植 张慧智 黄宝荣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71,共9页
中央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城市的治理水平成为直接影响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构建经济体系的重要因素。以深圳为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深圳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围绕“打造... 中央提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城市的治理水平成为直接影响现代城市经济发展、构建经济体系的重要因素。以深圳为例,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深圳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围绕“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目标,突出绿色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通过对政府职能部门的垂直座谈和219家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深圳还面临着缺乏系统协同的发展战略、体制机制障碍等问题。针对现代城市治理的共性问题,从有效治理的角度,通过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完善经济政策、促进科技政策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等几个方面,探讨现代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治理路径。为探索符合现代城市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城市治理模式、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行动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治理 绿色碳循环发展 现代化经济体系 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绿色物流发展与低碳循环经济的匹配度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浩澂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0-82,共3页
低碳循环经济是绿色物流发展需要遵循的重要发展原则,两者的匹配度则是检验区域物流行业践行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标准。本研究构建了评价西部地区绿色物流发展与低碳循环经济之间匹配度的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利用构建的匹... 低碳循环经济是绿色物流发展需要遵循的重要发展原则,两者的匹配度则是检验区域物流行业践行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标准。本研究构建了评价西部地区绿色物流发展与低碳循环经济之间匹配度的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利用构建的匹配度计算模型,计算得出西部地区11个省(区、市)绿色物流发展与低碳循环经济的综合得分和两者的匹配度。实证发现,西部地区绿色物流发展与低碳循环经济之间呈现优质匹配或者良好匹配的状态,而西部地区重视绿色物流发展,积极培育和引导物流业开展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是有利于绿色物流发展的,这也为其他区域提供了相应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物流 碳循环经济 匹配度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引领绿色低碳转型的现实基础、理论机理与路径选择
15
作者 张平淡 郝时雨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引领作用。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总体上呈同步协同的态势,区域层面上呈由西向东梯度推进格局,产业层面上呈一二三产业渐次提升趋势。我国数字经济引领绿色低碳转型... 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引领作用。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总体上呈同步协同的态势,区域层面上呈由西向东梯度推进格局,产业层面上呈一二三产业渐次提升趋势。我国数字经济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数字经济引领绿色低碳转型主要通过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的双向赋能机制、对资源配置格局的重塑机制、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推动机制发挥作用;路径在于:夯实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基础、打造空间动态均衡的要素资源配置格局、构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碳转型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十五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路径与现实意义 被引量:74
16
作者 吕指臣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5-43,共9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到现代化经济体系,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阐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内涵,中国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现状与现实意义,指出在产业体系、分配体...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到现代化经济体系,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阐释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质内涵,中国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现状与现实意义,指出在产业体系、分配体系、区域发展、技术创新、政策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强调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迫在眉睫,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根本方向,也是国内外发展的大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路径的相关建议,即完善顶层设计,筑牢保障支撑,从经济体系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环节着手,强化运行环节,以助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具体体现为:(1)在生产环节,从源头和全过程降低资源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2)在分配环节,坚持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让市场来左右交换与分配;(3)在交换环节,加快谋划构建“通道+枢纽+网络”流通格局,促进资源交换的绿色低碳循环高效;(4)在消费环节,多渠道、多种形式宣传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治理 绿色碳循环发展 现代化经济体系 碳达峰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评价及耦合协调性分析--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亚雯 龙凤 +1 位作者 葛察忠 段显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92-1296,1303,共6页
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本对策。从资源利用效率水平、污染物减排水平、经济科技发展水平3个方面构建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指标体系,... 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本对策。从资源利用效率水平、污染物减排水平、经济科技发展水平3个方面构建了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指标体系,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为例,采用熵值法对兵团13个师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指标体系中3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兵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各师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兵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评价子系统之间关联性强,但耦合协调性差;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评价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与污染物减排子系统密切度最高,与资源利用效率子系统密切度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绿色碳循环发展 熵值法 耦合协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关键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8
作者 牛东晓 许晓敏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能源安全风险上升的背景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应对环境危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使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向低能耗、低排放方向转变,同时催生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能源安全风险上升的背景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应对环境危机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使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向低能耗、低排放方向转变,同时催生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和方向,同时产业发展又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技术、资金和市场支持。二者的协同推进,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编辑部紧追学术前沿和研究热点,策划“绿色低碳关键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围绕该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征集并发表相关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碳关键技术 新能源 可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 全球能源互联网 学术前沿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供应链绿色低碳循环转型促进经济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永宾 杨宏昌 唐小燕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203,共2页
近几年来塑料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尤其是海洋塑料污染的危害已经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焦点问题。而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随处可见的废弃塑料以及包装盒等都是我们日常所能见到的塑料污染,而这... 近几年来塑料污染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尤其是海洋塑料污染的危害已经成为仅次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焦点问题。而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口的持续增长,随处可见的废弃塑料以及包装盒等都是我们日常所能见到的塑料污染,而这还只是塑料污染的冰山一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塑料 持续增长 全球气候变暖 包装盒 碳循环 促进经济发展 污染的危害 焦点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赋能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实证检验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丽 朱小能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0,共15页
本文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各省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发现2013—2021年间我国各省份的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支持和产业结构优化两方面分析了绿... 本文通过构建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综合评价指标定量评价各省循环经济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发现2013—2021年间我国各省份的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从资金支持和产业结构优化两方面分析了绿色金融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理论机制,并进一步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显著,且两者间存在显著的交互影响、空间溢出效应和阶段门槛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各地方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并分区域、分阶段推进绿色金融和循环经济相互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 绿色信贷 碳金融 碳转型 可持续发展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