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脓杆菌外毒素A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嵌合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马超 黄思扬 +3 位作者 蒋琳 杨福军 王革 辛芳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51,共4页
构建外毒素结构域Ia基(EPA103)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HSV-2-gD)嵌合蛋白表达载体(pET-EgD),得到嵌合表达蛋白.利用外毒素结构域Ia基因表达蛋白的佐剂效应,以pET-EgD表达嵌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结果显示:嵌合表达蛋白(pET-EgD)免疫... 构建外毒素结构域Ia基(EPA103)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HSV-2-gD)嵌合蛋白表达载体(pET-EgD),得到嵌合表达蛋白.利用外毒素结构域Ia基因表达蛋白的佐剂效应,以pET-EgD表达嵌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结果显示:嵌合表达蛋白(pET-EgD)免疫小鼠,可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抗HSV-2特异性抗体.嵌合表达蛋白(pET-EgD)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为开发研究Ⅱ型单纯疱疹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外毒素a 结构域Ⅰa 嵌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脓杆菌外毒素A与人组蛋白H_4嵌合蛋白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景致 欧阳红生 +4 位作者 涂长春 朱平 张国利 廖晓萍 薛崧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60-63,共4页
设计引物以pCDPT2质粒(含PEA全序列)为模板亚克隆获得PEA功能区Ⅰa及功能区Ⅱ基因片段(1100 bp); 提取人染色体DNA作为模板,利用一对设计引物扩增获得了人组蛋白H4基因片段(316 bp);将两基因片段连接,构建了融合基因中间载体pMD-18T-PEA... 设计引物以pCDPT2质粒(含PEA全序列)为模板亚克隆获得PEA功能区Ⅰa及功能区Ⅱ基因片段(1100 bp); 提取人染色体DNA作为模板,利用一对设计引物扩增获得了人组蛋白H4基因片段(316 bp);将两基因片段连接,构建了融合基因中间载体pMD-18T-PEA-H4;融合基因经NcoⅠ及XhoⅠ酶切,以正确阅读框架插入相同酶切的pET-28A中,经酶切分析及PCR扩增检测,筛选到阳性克隆,其质粒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地构建了毒性基因缺失的PEA与人组蛋白H4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表达并获得大量的融合蛋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载体 绿脓杆菌外毒素a 组蛋白H4 嵌合蛋白 真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绿脓杆菌外毒素A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简报)
3
作者 胡福泉 余国泉 +1 位作者 汪美先 周善章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2期21-21,共1页
本文采用绿脓杆菌国际标准产毒株PA-103株,纯化绿脓杆菌外毒素A,免疫BALB/c小鼠。免疫鼠血清效价经ELISA法检测达1:80万。取脾脏混悬细胞10^8与10^7Sp2/0细胞,用50%oPEG(MW4,000)融合。取有克隆生长孔上清液用ELISA法筛选分泌抗... 本文采用绿脓杆菌国际标准产毒株PA-103株,纯化绿脓杆菌外毒素A,免疫BALB/c小鼠。免疫鼠血清效价经ELISA法检测达1:80万。取脾脏混悬细胞10^8与10^7Sp2/0细胞,用50%oPEG(MW4,000)融合。取有克隆生长孔上清液用ELISA法筛选分泌抗体阳性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外毒素a 杂交瘤细胞系 单克隆抗体 BALB/c小鼠 ELISA法检测 Sp2/0细胞 简报 国际标准 血清效价 抗体阳性 产毒株 上清液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和抗体对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暴露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易辉 孙云霞 +4 位作者 朱平 彭霞 顾静良 刘存刚 左从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7-481,共5页
目的研究恒河猴注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GP38)后体内中和抗体的产生及其对药物暴露水平的影响。方法恒河猴24只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各半,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0、100、300μg.kg-1GP38... 目的研究恒河猴注射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GP38)后体内中和抗体的产生及其对药物暴露水平的影响。方法恒河猴24只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各半,分别给予生理盐水、50、100、300μg.kg-1GP38;采用ELISA法测定GP38及抗体滴度,中和抗体的测定采用IC50法间接测定。结果恒河猴给药2 wk后产生抗体,具有中和GP38活性的作用;GP38首次静脉注射50、100、300μg.kg-1时,毒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866±88)、(1466±113)、(5436±733)μg.L-1,AUC0-t分别为(322±33)、(587±93)、(2201±307)μg.h.L-1,MRT分别为(0.27±0.02)、(0.31±0.02)、(0.40±0.08)h;相同剂量反复给药,第7次(d 14)给药后的毒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352±136)、(589±372)、(1013±642)μg.L-1,AUC0-t分别为(139±55、322±222)、(962±743)μg.h.L-1,MRT分别为(0.26±0.03)、(0.39±0.08)、(0.68±0.45)h;试验动物毒性反应在给药1~3 wk较严重,之后毒性反应逐渐减弱。结论恒河猴反复静脉注射GP38,能够产生中和抗体,降低药物的体内暴露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 中和抗体 暴露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的纯化及复性 被引量:6
5
作者 胡志明 林来兴妹 +2 位作者 周明乾 陈泽洪 王小宁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6-207,214,共3页
目的探讨该所发明的新方法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L2-PE664Glu)融合蛋白进行纯化与复性的效果。方法采用该所发明的新方法提纯包涵体,包涵体复性后,样品经DEAE-SepharoseFF离子交换层析,获得融合蛋白纯品。结果获得的具... 目的探讨该所发明的新方法对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L2-PE664Glu)融合蛋白进行纯化与复性的效果。方法采用该所发明的新方法提纯包涵体,包涵体复性后,样品经DEAE-SepharoseFF离子交换层析,获得融合蛋白纯品。结果获得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融合蛋白纯度达到95%,复性回收率为80%。结论此包涵体分离纯化技术简便、实用,可为中试研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绿脓杆菌外毒素 融合蛋白 纯化 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4-绿脓杆菌外毒素冻干保护剂的筛选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志明 陈泽洪 +3 位作者 孟晓静 李宏增 林来兴妹 王小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30-31,共2页
目的筛选白细胞介素4-绿脓杆菌外毒素最佳冻干保护剂配方。方法设计12组不同的保护剂配方,用U251细胞为靶细胞测定冻干品的活性,并对外观、溶解性进行比较。结果使用5%甘露醇+0.004%吐温80组保护剂,冻干品的活性与冻干前没有降低,冻... 目的筛选白细胞介素4-绿脓杆菌外毒素最佳冻干保护剂配方。方法设计12组不同的保护剂配方,用U251细胞为靶细胞测定冻干品的活性,并对外观、溶解性进行比较。结果使用5%甘露醇+0.004%吐温80组保护剂,冻干品的活性与冻干前没有降低,冻干品外观、溶解性均优于其它配方。结论5%甘露醇0.004%吐温80组保护剂为最佳侯选保护剂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4-绿脓杆菌外毒素 保护剂 冻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K株与PA103株绿脓杆菌外毒素结构基因间的差异及其对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基民 林来兴妹 +4 位作者 黄洪莲 王小宁 徐羚飞 郑仲承 刘新垣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31-35,共5页
对PAK株的绿脓杆菌外毒素结构基因进行全长核苷酸顺序测定时发现:来源于PA103株和PAK株的PE基因一级结构间存在差异,其中Thr^(179)(ACC)→Ala^(179)(GCC)、Ser^(515)(AGC)→Gl... 对PAK株的绿脓杆菌外毒素结构基因进行全长核苷酸顺序测定时发现:来源于PA103株和PAK株的PE基因一级结构间存在差异,其中Thr^(179)(ACC)→Ala^(179)(GCC)、Ser^(515)(AGC)→Gly^(515)(GGC),并有11个同义突变,但变异并不影响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的ADP-核糖基化活性及其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 绿脓杆菌外毒素 结构基因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α与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8
作者 李(王争) 夏辉 马洁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表达并纯化转化生长因子α与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TGFα-PE40),探讨其对EGF受体(EGFR)阳性肿 瘤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用pET28a表达载体构建表达TGFα-PE40蛋白的重组体pV28,IPTG诱导其表达后,提取包涵 体蛋白并用Ni柱纯化,... 目的:表达并纯化转化生长因子α与绿脓杆菌外毒素融合蛋白(TGFα-PE40),探讨其对EGF受体(EGFR)阳性肿 瘤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方法:用pET28a表达载体构建表达TGFα-PE40蛋白的重组体pV28,IPTG诱导其表达后,提取包涵 体蛋白并用Ni柱纯化,MTT法观察复性融合蛋白对肿瘤细胞A431和SK-OV3的杀伤效用。结果:成功构建基因重组质粒 pV28,纯化后的包涵体蛋白中TGFα-PE40蛋白纯度达98%以上,这种活性毒素蛋白对EGFR高表达的A431癌细胞抑制率为 50%(IC50)时所需蛋白浓度为(0.86±0.07)μg/ml,低于EGFR低表达的SK-OV3癌细胞的IC50(6.37±2.18μg/ml),差异显 著(P<0.05)。结论:融合蛋白TGFα-PE40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的EGFR数量成正相关,可选择性杀伤肿 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脓杆菌外毒素 TGF—α 融合蛋白 EGF受体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裹外毒素Ⅲ的VEGF-脂质体靶向杀伤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童强 王国斌 +1 位作者 卢晓明 陈道达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 利用包裹绿脓杆菌外毒素单元Ⅲ的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脂质体于体外靶向杀伤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方法 通过结合实验 ,验证VEGF连接脂质体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特异结合能力。利用体外细胞毒实验(MTT)方法 ,检测外毒素单... 目的 利用包裹绿脓杆菌外毒素单元Ⅲ的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脂质体于体外靶向杀伤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方法 通过结合实验 ,验证VEGF连接脂质体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特异结合能力。利用体外细胞毒实验(MTT)方法 ,检测外毒素单元Ⅲ及靶向脂质体包裹的单元Ⅲ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连有VEGF的脂质体可与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VEGFR)的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结合 ,结合率可达非特异性脂质体的 2倍。在去除外毒素单元Ⅰ和Ⅱ后 ,单元Ⅲ的细胞毒作用消失 ,但包裹单元Ⅲ的VEGF 脂质体可特异性杀伤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VEGF 脂质体可特异性地识别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并作为良好载体将绿脓杆菌外毒素单元Ⅲ带入细胞 ,实现其杀伤作用 ,可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 内皮细胞 脂质体 VEGF 靶向 绿脓杆菌外毒素 杀伤作用 特异性结合 消失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肝癌免疫毒素A54-PE40KDEL的构建表达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虞丽平 韩红辉 +4 位作者 石凌超 杜冰 张小平 周忠良 钱旻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构建新型肝癌免疫毒素A54-PE40KDEL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后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PCR扩增绿脓杆菌外毒素APE40KDEL基因插入到pET32a(+),然后与合成的含有肠激酶酶切位点和肝癌特异性结合肽A54的核酸序列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 目的:构建新型肝癌免疫毒素A54-PE40KDEL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后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PCR扩增绿脓杆菌外毒素APE40KDEL基因插入到pET32a(+),然后与合成的含有肠激酶酶切位点和肝癌特异性结合肽A54的核酸序列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32a(+)-A54-PE40KDEL,其经鉴定后转化E.coliBL21表达。超声破菌,上清液经Ni+亲和层析纯化,肠激酶酶切,再次Ni+离子亲和层析后得到免疫毒素A54-PE40KDEL。MTT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对不同细胞株的细胞毒性及靶向性。结果:重组质粒序列正确,经Westernblot证实表达产物含Mr约58000的目的蛋白。A54-PE40KDEL能够与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且对肝癌细胞的毒性作用与对照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A54-PE40KDEL原核表达载体;获得的新型肝癌免疫毒素A54-PE40KDEL在体外与肝癌细胞具有一定结合特异性及杀伤活性,为肝癌导向治疗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肝癌 绿脓杆菌外毒素a 特异性结合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PE35KDEL嵌合毒素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树民 李咏梅 +3 位作者 冯书章 郭学军 孙洋 朱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构建由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绿脓杆菌外毒素A组成的融合蛋白,并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连接EGF和PE35KDEL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将其转化至BL21(DE3),在BL21(DE3)以可溶的形式表达EGF-PE35KDEL嵌合... 目的:构建由人表皮生长因子和绿脓杆菌外毒素A组成的融合蛋白,并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连接EGF和PE35KDEL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将其转化至BL21(DE3),在BL21(DE3)以可溶的形式表达EGF-PE35KDEL嵌合毒素,经DEAE-SepharoseFF阴离子交换等层析后,纯度达到95%。结晶紫检测EGF-PE35KDEL对肿瘤细胞的活性。结果:SDS-PAGE和薄层扫描分析外源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20%。细胞活性检测证明EGF-PE35KDEL能够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IC50为0.07μg/ml。结论:EGF-PE35KDEL嵌合毒素对体外表达EGFR的Hela细胞有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绿脓杆菌外毒素 嵌和毒素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膀胱癌免疫毒素BDI-1-PEA特异杀伤肿瘤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儒民 薛松 +4 位作者 孙晓青 陈家存 顾骧 陈仁富 郑骏年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毒素BDI-1-PEA特异杀伤膀胱癌细胞的体外及体内研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BDI—1-PEA,BDI-1和PEA的混合物(BDI—1+PEA),PEA对体外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的癌细胞长至0.3cm大小实体瘤时,于尾静脉... 目的:探讨免疫毒素BDI-1-PEA特异杀伤膀胱癌细胞的体外及体内研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BDI—1-PEA,BDI-1和PEA的混合物(BDI—1+PEA),PEA对体外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的癌细胞长至0.3cm大小实体瘤时,于尾静脉隔日分别注入BDI-1-P=EA、BDI-1、正常小鼠IgG共6次,观察不同的药物对癌的抑制作用。结果:免疫毒素BDI-1—PEA在体外抗膀胱癌细胞系E—J的作用明显优于.PEA及BDI-1与PEA的混合物,在荷瘤裸鼠体内明显优于BDI-1及IgG,与对非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免疫毒素BDI-1-PEA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抗癌药物,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膀胱癌 绿脓杆菌外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重组毒素的克隆、表达及对IL-2R^+淋巴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毕美霞 杨渝珍 +1 位作者 舒平 韩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 :为了探讨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杀伤途径。方法 :采用PCR Cloning技术和DNA重组技术 ,构建了 2类IL 2 PE40’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分别由IPTG和温度 (42℃ )诱导表达 ,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酶切片段大小、电泳迁移率、分子量、IL 2和PE4... 目的 :为了探讨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杀伤途径。方法 :采用PCR Cloning技术和DNA重组技术 ,构建了 2类IL 2 PE40’嵌合基因的表达载体 ,分别由IPTG和温度 (42℃ )诱导表达 ,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酶切片段大小、电泳迁移率、分子量、IL 2和PE40’组分抗原性及细胞学效应的检测。结果 :发现重组毒素对表面表达IL 2受体的活化T淋巴细胞具有明显杀伤效应 ,并有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作用。结论 :该IL 2 PE40’融合蛋白确实具有明显的特异性免疫抑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毒素 绿脓杆菌外毒素 免疫抑制 I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毒素抗膀胱癌的实验与初步临床应用
14
作者 温儒民 薛松 +3 位作者 孙晓青 陈家存 顾骧 陈仁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探讨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绿脓杆菌外毒素(BDI-1-PEA)对膀胱癌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10-10~10-7mol/L浓度下的BDI-1-PEA、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BDI-1和绿脓杆菌外毒素(PEA)的混合物(PE... 目的:探讨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绿脓杆菌外毒素(BDI-1-PEA)对膀胱癌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10-10~10-7mol/L浓度下的BDI-1-PEA、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BDI-1和绿脓杆菌外毒素(PEA)的混合物(PEA+BDI-1)对体外癌细胞的杀伤能力。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的癌细胞长至直径0.3cm大小实体瘤时,随机分三组,每组10只裸鼠,于尾静脉隔日分别注入100倍半致死剂量浓度(1×10-7mol/L)的BDI-1-PEA100!l及相同剂量的BDI-1、正常小鼠IgG共6次,观察不同的药物对癌的抑制作用。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应用100倍半细胞致死剂量浓度(1×10-7mol/L)50mlBDI-1-PEA进行了膀胱灌注治疗,每周2次,共8次。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或B超。结果:BDI-1-PEA抗膀胱癌细胞系E-J的作用明显优于单抗及毒素与单抗的混合物(P<0.01),与对非靶细胞肾肿瘤细胞系786-0的细胞毒性作用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2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患者,用药后随访7~22个月,平均15个月,2例患者复发。结论:BDI-1-PEA对膀胱癌细胞具有特异杀伤作用,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膀胱肿瘤 绿脓杆菌外毒素 抗体 单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毒素rCCK_(96-104)PE38靶向结肠癌生物特性研究
15
作者 张嵩 柳溪林 +4 位作者 李萌 常江 高世奇 胡盼 柳增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7-252,共6页
旨在原核表达并纯化新型重组毒素rCCK_(96-104)PE38,验证其对结肠癌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使用基因扩增技术将反向编译的胆囊收缩素CCK_(96-104)与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融合,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利用Ni-NTA亲和层析进行纯化。通过结肠癌细... 旨在原核表达并纯化新型重组毒素rCCK_(96-104)PE38,验证其对结肠癌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使用基因扩增技术将反向编译的胆囊收缩素CCK_(96-104)与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融合,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利用Ni-NTA亲和层析进行纯化。通过结肠癌细胞体外杀伤实验以及结肠癌裸鼠模型的治疗验证rCCK_(96-104)PE38的抗肿瘤能力。结果显示,扩增出的rCCK_(96-104)PE38序列正确,成功利用pET-28a原核表达系统实现了活性表达。纯化后的重组蛋白能够在体外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并能抑制裸鼠模型体内的肿瘤生长。成功制备高纯度、无标签的rCCK_(96-104)PE38重组免疫毒素,体内、体外实验证实其具有抑制结肠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毒素 结肠癌 胆囊收缩素 绿脓杆菌外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突变提高IL-4免疫毒素对淋巴瘤的选择性和杀伤活性
16
作者 崔京霞 纪剑飞 +1 位作者 吕安国 吴文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74-879,F006,共7页
采用软件分析选择与IL-4分子结合与活性相关的重要位点13T,121R,通过定点突变得到IL-4突变基因cpIL4(13D121E),将其与绿脓杆菌外毒素突变基因PE38KDEL融合,成功地构建了编码免疫毒素cpIL4(13D121E)-PE38KDEL的融合基因.该基因在原核表... 采用软件分析选择与IL-4分子结合与活性相关的重要位点13T,121R,通过定点突变得到IL-4突变基因cpIL4(13D121E),将其与绿脓杆菌外毒素突变基因PE38KDEL融合,成功地构建了编码免疫毒素cpIL4(13D121E)-PE38KDEL的融合基因.该基因在原核表达系统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占细胞全蛋白的30%以上.表达产物经亲和色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纯化后,进行细胞毒性实验,证明其对表达型IL-4受体的淋巴瘤细胞Daudi具有良好的细胞毒作用,活性是同类型IL-4免疫毒素的2倍,而对表达型IL-4受体的内皮细胞活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白细胞介素-4(IL-4) 绿脓杆菌外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B7-H4-scFv/PE38KDEL重组免疫毒素的表达和功能性检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纪洪帅 郭锦瑞 +1 位作者 杨颖 毛伟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4-361,366,共9页
目的:构建基于抗B7-H4单链抗体(sc Fv)的重组毒素anti-B7-H4-scFv-PE38KDEL,检测毒素蛋白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技术将anti-B7-H4-scFv基因和毒素PE38KDEL基因进行连接,重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表... 目的:构建基于抗B7-H4单链抗体(sc Fv)的重组毒素anti-B7-H4-scFv-PE38KDEL,检测毒素蛋白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重叠延伸PCR(SOE-PCR)技术将anti-B7-H4-scFv基因和毒素PE38KDEL基因进行连接,重组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表达,蛋白经变复性和镍柱亲和层析(Ni-NTA)纯化后进行Western blot鉴定;间接ELISA和流式分析技术进行特异性鉴定。利用MTT法和皮下移植瘤模型实验,检测毒素对体外、内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对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酶联后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ET28a-anti-B7-H4-scFv-PE38KDEL,纯化后的毒素蛋白对肿瘤细胞具有一定杀伤力,并且在肿瘤模型实验中能抑制体内肿瘤的生长。结论:成功构建了基于抗B7-H4单链抗体的重组毒素表达体系,经鉴定重组毒素蛋白有良好的生物学功能活性和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7-H4 单链抗体 绿脓杆菌外毒素PE38KDEL 重组免疫毒素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RH-PE40与Hela细胞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特异性及其细胞毒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邓欣 吴广谋 +5 位作者 张国利 李树民 孙春华 石丽学 王姿 朱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研究重组免疫毒素LHRH -PE40与Hela细胞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特异性,并观察由此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ELISA方法检测LHRH- PE40与Hela细胞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高度特异性、饱合性及其与时间的关系;LHRH- PE40由LHRH受体介导对Hel... 目的:研究重组免疫毒素LHRH -PE40与Hela细胞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特异性,并观察由此产生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ELISA方法检测LHRH- PE40与Hela细胞表面LHRH受体结合的高度特异性、饱合性及其与时间的关系;LHRH- PE40由LHRH受体介导对Hela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LHRH -PE40与Hela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与正常鸡胚成纤维细胞的结合相比有显著意义(P<0. 01);LHRH- PE40与LHRH竞争LHRHR的OD值和TSH相比有显著意义(P<0. 01);光镜观察,LHRH- PE40对Hela细胞作用明显而对正常鸡胚成纤维细胞几乎没有作用;电镜观察,LHRH -PE40使Hela细胞表面出现凋亡征象。结论:与其他正常组织的细胞相比, Hela细胞膜表面LHRH受体分布呈过表达状; LHRH -PE40与细胞表面LHRH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饱和性; LHRH -PE40对细胞的作用由LHRHR介导,并且只对LHRHR阳性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 HELA细胞 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绿脓杆菌外毒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3-PE4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海兵 黄轶 曾昭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9-52,共4页
通过质粒提取、PCR扩增构建F3-PE40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然后进行表达纯化。以pEKH-F3质粒为模板,PCR扩增F3片段,将F3插入克隆质粒PQE80L,转化大肠杆菌,筛选获得含有F3的PQE80L重组载体。提取绿脓杆菌菌株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绿脓... 通过质粒提取、PCR扩增构建F3-PE40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然后进行表达纯化。以pEKH-F3质粒为模板,PCR扩增F3片段,将F3插入克隆质粒PQE80L,转化大肠杆菌,筛选获得含有F3的PQE80L重组载体。提取绿脓杆菌菌株染色体DNA为模板,PCR扩增绿脓杆菌外毒素A催化区(PE40)。然后将PQE80-F3和PE40重组,得到表达PQE80L-F3-PE40载体。转化至大肠杆菌DH5a,BL21,表达融合蛋白F3-PE40。大肠杆菌表达了融合蛋白F3-PE40,表达的融合蛋白量占菌体总体蛋白量的20%。成功地表达了融合蛋白F3-PE40,为进一步大规模表达、纯化F3-PE40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基因 克隆 表达 绿脓杆菌外毒素a催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重组caspase-3诱导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林涛 张立红 +4 位作者 于翠娟 纪宗玲 曹云新 王成济 杨安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2-277,共6页
通过稳定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 ,建立了野生型caspase 3(wt casp3) ,大小亚基序列颠倒的重组caspase 3(r casp3) ,和N端融合绿脓杆菌外毒素 (PE)转膜肽段的嵌合重组caspase 3(cr casp3)的诱导表达细胞系 .蜕皮素诱导后细胞中检测到目的... 通过稳定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 ,建立了野生型caspase 3(wt casp3) ,大小亚基序列颠倒的重组caspase 3(r casp3) ,和N端融合绿脓杆菌外毒素 (PE)转膜肽段的嵌合重组caspase 3(cr casp3)的诱导表达细胞系 .蜕皮素诱导后细胞中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 ,MTT检测和细胞计数结果表明 ,r casp3和cr casp3诱导表达后有效地导致HeLa细胞死亡 ,通过测定细胞中caspase 3活性 ,以及细胞周期检测、DNA梯状电泳条带检测(DNAladder)、电镜观察等证实r casp3和cr casp3诱导表达后细胞发生了凋亡 ,且二者的促凋亡活性相当 ,而wt casp3诱导表达细胞并未出现上述效应 .结果表明 ,与野生型caspase 3活化需要上游分子的切割不同 ,重组caspase 3具有自发的促凋亡活性 ,而N端PE肽段的融合不影响这种活性 ,因此PE转膜结构域和重组caspase 3有望参与构建能转膜进入细胞内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重组 CASPASE-3 诱导 肿瘤 细胞凋亡 绿脓杆菌外毒素 转膜肽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