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八角林下养鸡综合效应分析
1
作者 余广生 《农家科技》 2025年第11期31-33,共3页
为了解八角林下养鸡综合效应,本研究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为例,开展八角林下养鸡模式探究工作。通过科学设置对比样地,调查八角树生长、土壤理化性质、鸡肉与鸡蛋品质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八角林下养鸡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八角树多... 为了解八角林下养鸡综合效应,本研究以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为例,开展八角林下养鸡模式探究工作。通过科学设置对比样地,调查八角树生长、土壤理化性质、鸡肉与鸡蛋品质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八角林下养鸡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八角树多项生长指标,促使土壤物理以及化学性质得到进一步优化,且对鸡肉与鸡蛋品质改善效果明显,还可以实现“一地双收”目标,使林地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最终为当地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阳山林场 八角林 林下养鸡 综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的正确取向、综合效应和具体举措 被引量:5
2
作者 李铜山 付翔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58,共3页
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时,应该把握的正确取向,是必须以县级的辖定性为界定,必须以富民的首要性为初衷,必须以本色的乡村性为亮点,必须以业态的制宜性为特征,必须以产业的经济性为根本,必须以效益的综合性为要求,必须以产业的融合性为抓... 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时,应该把握的正确取向,是必须以县级的辖定性为界定,必须以富民的首要性为初衷,必须以本色的乡村性为亮点,必须以业态的制宜性为特征,必须以产业的经济性为根本,必须以效益的综合性为要求,必须以产业的融合性为抓手;应该讲求的综合效应,是助力农民稳定增收的主题帮扶效应,稳定放大脱贫成效的基础筑牢效应,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提振效应,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空间拓展效应,达成乡村全面振兴的产业支撑效应;应该践行的具体举措,是强力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强力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强力发展乡村产业主体,强力打造优质产品品牌,强力拓展乡村电子商务,强力强化产品质量安全,强力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强力提升乡村产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富民产业 正确取向 综合效应 具体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综合效应与实践路径——以贵州“村超”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谭淼 张守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7,72,共8页
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民族地区体育赛事以其独特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及民俗文化等方面展现出不容忽视的综合效应。本文以民族地区体育赛事为切入点,以贵州“村超”为例,深入探究其在赋能... 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民族地区体育赛事以其独特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及民俗文化等方面展现出不容忽视的综合效应。本文以民族地区体育赛事为切入点,以贵州“村超”为例,深入探究其在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综合效应、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民族地区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根植于民本、技术、时代与共生的内生逻辑,具有推动、集聚及协同的综合效应。民族地区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面临民俗文化淡薄,主体动力不足;赛事治理粗放,组织协同僵化;供需结构失衡,资源整合脱嵌;传播渠道狭窄,赛事赋能受限等现实困境。为此,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提出主体激励,挖掘民俗文化基因;价值重塑,加速组织协同创新;资源整合,推进农体文旅融合发展;渠道拓宽,扩大赛事覆盖范围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体育赛事 乡村振兴 贵州“村超” 协同治理 综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及综合生态效应研究
4
作者 胡梦姗 叶长盛 +1 位作者 李媛洁 刘彦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111,共10页
不透水地表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分析不透水地表与区域综合生态效应之间的相关性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具有促进意义。基于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获取2000、2010、2020年三个年份不透水地表盖度,分析南昌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特征。选取地表... 不透水地表破坏了区域生态环境,分析不透水地表与区域综合生态效应之间的相关性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具有促进意义。基于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模型获取2000、2010、2020年三个年份不透水地表盖度,分析南昌市不透水地表时空变化特征。选取地表温度、地表径流、水网密度、生境质量、NDVI、碳排放量等指标构建综合生态效应评价体系。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南昌市不透水地表显著增长的趋势下,不透水地表变化与研究区综合生态效应指数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南昌市不透水地表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由5.80%增至13.59%,整体分布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递减,形成以中心城区为主体,安义县与新建区等多个次核心且多层次的分布格局;2)2000—2020年,南昌市各区县空间分布的集中化程度不断增强,不透水地表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中心城区是自然地表向人工地表转化最为激烈的地域;3)2000—2020年南昌市不透水地表盖度与综合生态效应指数负向回归影响先增强后减弱,由-0.1304降至-0.3745,再升至-0.1099,不透水地表恶化区域生态环境的同时,南昌市正积极解决环境污染严重、生态质量降低等问题,力求在发展经济的步调上合理保护生态环境,向区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地表 时空变化 综合生态效应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综合效应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李铜山 王增廷 《区域经济评论》 2013年第6期78-83,共6页
对于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加快发展区域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能够产生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辐射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引领效应、建成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强化效应、提高农民收入的帮扶效应等综合效应;而要切实加快... 对于河南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加快发展区域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能够产生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辐射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引领效应、建成新型"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强化效应、提高农民收入的帮扶效应等综合效应;而要切实加快发展区域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可采取促成"三大认知"、夯实"三大基础"、强化"三大建设"、重视"三大创新"、完善"三大服务"等"五个三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综合效应“ 五个三工程” 农业大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季茶园覆盖遮阴的综合效应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雪萍 马林龙 +7 位作者 刘盼盼 郑鹏程 高士伟 叶飞 滕靖 王胜鹏 郑琳 龚自明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2期106-110,共5页
在夏、秋季高温低湿期选择鄂茶1号茶树品种进行覆盖黑色遮阳网试验,探讨遮阴对茶园田间气候因子、茶树生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后,茶园气温、叶面温度和地面温度均明显降低,茶园空气湿度和新梢含水量明显提高,遮阴改善了茶... 在夏、秋季高温低湿期选择鄂茶1号茶树品种进行覆盖黑色遮阳网试验,探讨遮阴对茶园田间气候因子、茶树生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后,茶园气温、叶面温度和地面温度均明显降低,茶园空气湿度和新梢含水量明显提高,遮阴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且遮光率越高,效果越明显。随遮阴度增加,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率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显著增加;气孔导度在55%和75%遮阴度下增加,在90%遮阴度下低于对照。随着遮阴度的增加,叶片厚度下降,栅栏组织厚度和细胞层数减少,且内层栅栏细胞有向海绵组织过度的趋势,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值减小,细胞间隙增大。与自然光照下的叶片相比,遮阴后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a/b下降。遮阴后,茶叶中氨基酸含量增加,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降低,能减弱茶汤苦涩味的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含量增加,酯型、非酯型儿茶素含量随遮阴度增加而减少,但酯型儿茶素占总儿茶素的比和儿茶素品质指数增加。说明遮阴能改善茶树生长的小环境、降低茶叶苦涩味,提高茶叶品质,适度遮阴优于过度遮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茶1号 气候因子 茶树生理 遮阴 苦涩味 茶叶品质 综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秆还田方式对旱地土壤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7
作者 夏文斌 张旭辉 +4 位作者 刘铭龙 潘根兴 郑聚锋 李恋卿 郑金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10-1016,共7页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秸秆还田方式对华北平原旱地玉米生长季土壤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土壤CO2、CH4和N2O的排放动态无显著差异,但排放量因温室气体种类而异。秸秆直接还田处...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秸秆还田方式对华北平原旱地玉米生长季土壤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土壤CO2、CH4和N2O的排放动态无显著差异,但排放量因温室气体种类而异。秸秆直接还田处理的CO2、N2O排放量分别显著高于无秸秆还田、秸秆原位焚烧、生物质炭还田处理的29.7%、17.5%、31.7%和78.1%、76.3%、114.0%;而CH4排放量在各试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从各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GWP)来看,生物质炭还田处理的GWP比秸秆直接还田处理显著降低28.7%,而与无秸秆还田和秸秆原位焚烧处理无显著差异。考虑到作物产量变化,进一步分析表明,生物质炭还田处理温室气体强度(GHGI)比无秸秆还田和秸秆原位焚烧处理分别降低4.9%和14.9%,差异不显著,比秸秆直接还田处理显著降低36.0%。因此,在华北平原秸秆炭化生物质炭还田具有显著的综合减排作用,是一种土壤农田低碳生产的秸秆利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方式 旱地 温室气体 综合温室效应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麦田秸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155
8
作者 巩杰 黄高宝 +1 位作者 陈利顶 傅伯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73,共5页
研究了秸秆覆盖春小麦田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表层(0~10cm)土温变化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低温时有增温作用,高温时有降温作用;覆盖有一定的抑蒸保墒作用,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9.61%~20.9... 研究了秸秆覆盖春小麦田土壤温度、水分、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对表层(0~10cm)土温变化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低温时有增温作用,高温时有降温作用;覆盖有一定的抑蒸保墒作用,可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9.61%~20.93%,其保水作用主要发生在上层土体0~40cm,并随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强;覆盖后0~40cm土体中土壤全N、全P在一个生长季节后变化不明显,但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有所增加;覆盖处理后小麦生育时期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均高于对照,形成了不同时期新的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了土壤生物学活性。适量秸秆覆盖有利于寻求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水热组合,具有良好的农田综合效应,可提高产量12.47%~2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麦田 秸秆覆盖 生态综合效应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 少耕 免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草组合效应综合指数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高静 贾玉山 +3 位作者 王晓光 刘庭玉 付俊平 丁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36-243,共8页
依据组合效应综合指数(MFAEI)理论,以饲草的营养评价为基础,结合肉羊育肥营养需求特点,采用体外法,测定苜蓿、番茄皮渣、玉米秸与小麦秸不同组合的pH值、24h累积产气量(GP)、有机物质降解率(IVDOM)、微生物蛋白产生量(MCP)、挥发性脂肪... 依据组合效应综合指数(MFAEI)理论,以饲草的营养评价为基础,结合肉羊育肥营养需求特点,采用体外法,测定苜蓿、番茄皮渣、玉米秸与小麦秸不同组合的pH值、24h累积产气量(GP)、有机物质降解率(IVDOM)、微生物蛋白产生量(MCP)、挥发性脂肪酸产量(VFA),并结合MFAEI筛选出4组最优饲草配方,即苜蓿/番茄渣/玉米秸=30/10/60,此配方多项组合效应值0.80;苜蓿/玉米秸=50/50,此配方多项组合效应值0.85;苜蓿/番茄渣/小麦秸=30/20/50,此配方多项组合效应值0.82;苜蓿/小麦秸=60/40,多项组合效应值0.78,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饲草间的正组合效应,控制和消除饲料间的负组合效应,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草食家畜的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法 组合效应 组合效应综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举办国际体育大赛对大城市的经济、文化综合效应之研究 被引量:54
10
作者 肖锋 姚颂平 沈建华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4-27,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以往举办过的一些国际体育大赛及将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的影响。发现:国际体育大赛的成功举办会对举办城市产生诸多积极的经济、文化综合效应,如...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以往举办过的一些国际体育大赛及将在北京举行的2008年奥运会对举办城市产生的影响。发现:国际体育大赛的成功举办会对举办城市产生诸多积极的经济、文化综合效应,如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高速增长,增强城市文化对地区和国际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同时指出,有条件的大城市应积极申办国际体育大赛,借助赛事的积极影响加快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育大赛 大城市 经济 文化 综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原冬小麦深施肥沟播综合效应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方日尧 赵惠青 同延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9-52,共4页
针对深施肥或休闲期深施肥沟播技术 ,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 ,增产效应及产量结构等进行了研究。深施肥或休闲期深施肥沟播生态效应可改善小麦生育条件 ,旱地冬小麦深施肥沟播在干旱或土墒不足的条件下 ,可借墒播种 ,盐碱地采用此技术可躲... 针对深施肥或休闲期深施肥沟播技术 ,对冬小麦生育的影响 ,增产效应及产量结构等进行了研究。深施肥或休闲期深施肥沟播生态效应可改善小麦生育条件 ,旱地冬小麦深施肥沟播在干旱或土墒不足的条件下 ,可借墒播种 ,盐碱地采用此技术可躲盐巧种 ,提高出苗率 ,易遭冻害地区的冬小麦 ,可降低分蘖节在土壤中的位置 ,减轻因分蘖节受冻害而造成的死苗 ,死蘖。故在渭北旱原的旱、薄和盐碱地推广此项技术 ,是经济有效的增产、稳产、增收、低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沟播 综合效应 产量 生长 施肥 深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产项目的综合碳效应分析与核算研究——基于陕西安塞的农户调查数据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儒 邓悦 姜志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23-34,共12页
通过构建农户层面碳效应分析框架和测算体系,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农户数据,量化分析了农户农业生产项目上的综合碳效应。研究表明:综合碳效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且具体项目分布特征各异。碳排放效应主要集中在玉米、茄子、苹果、刺槐... 通过构建农户层面碳效应分析框架和测算体系,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农户数据,量化分析了农户农业生产项目上的综合碳效应。研究表明:综合碳效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且具体项目分布特征各异。碳排放效应主要集中在玉米、茄子、苹果、刺槐、羊生产项目上,具体体现在农资投入、农业能源投入、农田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畜禽饲养五个生产环节,以化肥、粪肥、农药、农膜投入和作物秸秆、薪柴燃烧排放为主,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将有助于提高减排效率;碳汇效应源于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固碳,其中79.17%的碳汇量源于土壤层固碳,92.38%的碳汇量集中在生态林草类项目上,且该项目碳生态效率最优;畜禽养殖项目碳经济效率最优,饲料作物种植产生的碳汇量很好的抵消了该项目碳排量;草本经济作物类项目碳生产效率最优,但碳排放强度和密度最大,导致该类项目净碳汇量总计亏损136.498吨碳;除草本经济作物外,其他项目均表现出正的净碳汇效应,以生态林草类项目贡献最为突出,农业生产项目整体净碳汇效应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项目 综合效应 农户数据 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浸施多效唑对低产芒果树的综合效应 被引量:11
13
作者 方中斌 薛进军 秦忠明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03-306,共4页
不同剂量多效唑浸施连续多年低产的串芒,均能显著提高成花率和单株果数。单株成花百分率在50%≤x<70%时,可以获得最高的穗果率和单株果数。不同剂量的多效唑处理对采后第一次秋梢、第三年结果母枝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减少... 不同剂量多效唑浸施连续多年低产的串芒,均能显著提高成花率和单株果数。单株成花百分率在50%≤x<70%时,可以获得最高的穗果率和单株果数。不同剂量的多效唑处理对采后第一次秋梢、第三年结果母枝的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减少叶片数。每株施用4.5g的处理效果最好、较安全,且第三年的单株果数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多效唑 综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机理的综合效应 被引量:105
14
作者 连宾 傅平秋 +1 位作者 莫德明 刘丛强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9-183,共5页
硅酸盐细菌能释放土壤含钾硅酸盐矿物中的磷、钾、硅等元素 ,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利用 ,同时亦具有固氮能力。这为挖掘土壤潜在肥力、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硅酸盐细菌对钾长石、伊利石的解钾作用过程 ,细菌 矿物... 硅酸盐细菌能释放土壤含钾硅酸盐矿物中的磷、钾、硅等元素 ,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利用 ,同时亦具有固氮能力。这为挖掘土壤潜在肥力、发展可持续农业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本文分析了硅酸盐细菌对钾长石、伊利石的解钾作用过程 ,细菌 矿物复合体的形成 ,细菌对矿物的溶蚀作用 ,矿物晶体结构与细菌的解钾作用关系 ,复合体微环境的变化对细菌解钾作用的影响以及细菌对K+ 的主动吸收等 ,从微生物矿物学的角度讨论了硅酸盐细菌对含钾硅酸盐矿物解钾作用的机理问题 ,提出了硅酸盐细菌解钾作用综合效应的看法 ,并就农业生产上的利用问题指出 ,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 ,选择适宜的生产菌种和吸附剂 ,并配合使用其它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细菌 解钾作用机理 综合效应 生物肥料 固氮能力 农业生产 微生物肥料 吸附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镍、铅、锌4种重金属对水田土壤藻类的综合效应 被引量:12
15
作者 沈德中 王宏康 +1 位作者 罗厚枚 刘英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77-282,共6页
为确定污水,污泥的农田施用标准,使用正交试验表L9(3^4)研究了4种重金属铜,镍,铅和锌在低,中、高3种浓度下对土壤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混合重金属使土壤藻类的种群结构发生改变,使蓝藻数量减少,硅藻数数量或减少或... 为确定污水,污泥的农田施用标准,使用正交试验表L9(3^4)研究了4种重金属铜,镍,铅和锌在低,中、高3种浓度下对土壤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的影响。混合重金属使土壤藻类的种群结构发生改变,使蓝藻数量减少,硅藻数数量或减少或增加,视条件而定,裸藻成为优势种,在土壤-藻类体系中重金属临界值铜50mg/kg,镍为50mg/kg,铅为150mg/kg,锌为3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藻类 水田 综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影响综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唐剑 周雪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94,共8页
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背景下,需要深入分析对外贸易规模、外贸经济布局对环境影响的综合效应,全面探索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规律。理论分析主要考察了对外贸易发展对环境影响综合效应的作用机制,在污染的需求和供给函数基础上,将环... 在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背景下,需要深入分析对外贸易规模、外贸经济布局对环境影响的综合效应,全面探索对外贸易的环境效应规律。理论分析主要考察了对外贸易发展对环境影响综合效应的作用机制,在污染的需求和供给函数基础上,将环境因素分别引入对外贸易的生产者函数、消费者函数、政府税收函数,构建对外贸易环境总效应实证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的规模效应体现为环境污染在不同禀赋和收入水平国家间转移;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的结构效应体现为出口产品结构的改变,但是由于不同的比较优势,该结构效应在各经济体间的正负影响各不相同;资本积累会带来更多的污染,技术进步则会降低污染水平,二者相互作用究竟产生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效果,关键看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否带来污染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同时基于我国29个省(市)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经济总量、外贸规模、外贸经济布局对环境影响的综合效应。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导致的收入效应和规模效应使污染物排放量呈现先下降然后增长的变化,而外商投资在短期内会增加环境污染,但从长期来看,正的技术效应使污染排放量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同时受到产业结构的约束,外贸经济布局的产品效应及结构效应呈现显著的负效应。我国对外贸易对环境影响负效应产生的现实基础来源于我国的外贸结构与模式等特征的国情基础,改善我国的外贸对环境影响的负效应需要通过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加强国际多边合作等综合手段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环境影响 综合效应 动态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水分管理对双季稻田综合温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商庆银 杨秀霞 +5 位作者 成臣 罗亢 黄山 石庆华 潘晓华 曾勇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1-190,共10页
以南方红壤区双季稻-紫云英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分析包括绿肥和稻草等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水分管理对稻田CH4和N2O排放、水稻产量以及综合温室效应(GWP)的影响。试验设持续淹水(F)、中期烤田(F-D-F)和间歇灌溉(F... 以南方红壤区双季稻-紫云英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分别分析包括绿肥和稻草等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水分管理对稻田CH4和N2O排放、水稻产量以及综合温室效应(GWP)的影响。试验设持续淹水(F)、中期烤田(F-D-F)和间歇灌溉(F-D-F-M)处理。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条件下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量介于208.3kg/hm2(F-D-F-M处理)和678.2kg/hm2(F处理)之间,其中,晚稻生长季占周年CH4排放量的60.6%~71.7%。F处理周年CH4排放量显著高于F-D-F和F-D-F-M处理(P〈0.05)。秸秆还田条件下双季稻田周年N2O排放量为4.75~8.19kg/hm2。与F处理相比,F-D-F-M处理周年N2O排放通量显著增加(60.9%);而F和F-D-F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早稻和晚稻各处理产量分别为7.76~8.02t/hm2和7.22~8.69t/hm2。秸秆还田条件下,双季稻单位面积GWP和单位产量GWP分别为7648.8~18471.8kg/hm2和0.48~1.12 kg/kg,其中F-D-F和F-D-F-M处理分别显著低于F处理(P〈0.05)。因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采用中期烤田和间歇灌溉替代持续淹水,可以同步实现双季稻高产和减轻农业生产对气候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管理 甲烷 氧化亚氮 综合温室效应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前后车辆综合效应的跟驰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唐毅 刘卫宁 +2 位作者 孙棣华 唐亮 张建厂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为了进一步增强车流的稳定性,通过分析后视效应和前车优化速度差信息的综合作用,在FVD模型基础上,建立新的BL&OVD模型.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新模型的稳定性判据.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推导出mKdV方程用于描述系统临界稳定点附近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车流的稳定性,通过分析后视效应和前车优化速度差信息的综合作用,在FVD模型基础上,建立新的BL&OVD模型.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新模型的稳定性判据.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推导出mKdV方程用于描述系统临界稳定点附近的交通拥塞演变规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后视效应和最优速度差信息能有效抑制车流随机干扰信号在车流中传播放大,提高车流稳定性,从而舒缓交通拥堵.该模型对车流有进一步的致稳作用,有助于车辆自动驾驶系统中驾驶策略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跟驰模型 综合效应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高产农区冬小麦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综合温室效应 被引量:92
19
作者 宋利娜 张玉铭 +4 位作者 胡春胜 张喜英 董文旭 王玉英 秦树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7-307,共11页
研究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下小麦农田N2O、CO2、CH4等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有助于科学评价农业管理措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为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静态明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北平原高产农区4... 研究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下小麦农田N2O、CO2、CH4等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有助于科学评价农业管理措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全球变暖方面的作用,为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静态明箱气相色谱法对华北平原高产农区4种农业管理措施下冬小麦农田土壤温室气体(CO2、CH4和N2O)季节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估算了不同农业管理措施下小麦季的综合温室效应。结果表明,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农田土壤是CO2、N2O的排放源,CH4的吸收汇。不同农业管理措施对不同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和吸收汇强度的影响不同,增施氮肥、充分灌溉促进了土壤CO2、N2O的生成,强化了土壤CO2和N2O排放源的特征;但却抑制了土壤对CH4的氧化,弱化了土壤作为大气CH4吸收汇的特征。2009—2010年和2010—2011年冬小麦生长季T1(传统模式)、T2(高产高效模式)、T3(再高产模式)和T4(再高产高效和土壤生产力提高模式)处理土壤排放的温室气体碳当量分别依次为8 880 kg(CO2).hm 2、8 372 kg(CO2).hm 2、9 600 kg(CO2).hm 2、9 318kg(CO2).hm 2和13 395 kg(CO2).hm 2、12 904 kg(CO2).hm 2、13 933 kg(CO2).hm 2、13 189 kg(CO2).hm 2。各处理间温室气体排放差异主要是由于施肥和灌溉措施的不同引起的,秸秆还田与否是造成年度间温室气体排放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T2处理综合增温潜势相对较低,产量和产投比相对较高,为本区域冬小麦优化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农业管理措施 温室气体排放 综合温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茄科蔬菜相互嫁接的综合效应探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子学 侯喜林 范进展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9,共4页
将番茄、茄子、香瓜茄进行互接 ,结果表明 :3种茄科蔬菜之间互接成活率均在 85 %以上。以番茄为砧木能促进茄子接穗的茎、叶生长 ,增强叶片的光合强度 ,降低脯氨酸含量 ,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以茄子和香瓜茄为砧木 ,随着生育进程 ,对... 将番茄、茄子、香瓜茄进行互接 ,结果表明 :3种茄科蔬菜之间互接成活率均在 85 %以上。以番茄为砧木能促进茄子接穗的茎、叶生长 ,增强叶片的光合强度 ,降低脯氨酸含量 ,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 ;以茄子和香瓜茄为砧木 ,随着生育进程 ,对接穗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光合强度和产量极显著下降。其嫁接亲和性强弱依次是 :番茄茄子、番茄香瓜茄、茄子香瓜茄。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科蔬菜 相互嫁接 综合效应 番茄 茄子 香瓜茄 嫁接成活率 嫁接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