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敲低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抑制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NB4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磊 苏卫东 +1 位作者 邱丽君 庞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6-760,共5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敲低NB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含有人RIG-Ⅰ基因shRNA序列(RIG-Ⅰ-shRNA)及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敲低NB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含有人RIG-Ⅰ基因shRNA序列(RIG-Ⅰ-shRNA)及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感染NB4细胞,实时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ATRA诱导前后NB4细胞RIG-Ⅰ mRNA和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观察慢病毒感染效率和RIG-Ⅰ-shRNA对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敲低RIG-Ⅰ水平后,ATRA处理对蛋白激酶B308位苏氨酸(AKT-Thr308)磷酸化的调控效应。结果含RIG-Ⅰ-shRNA序列的慢病毒可成功感染NB4细胞,下调ATRA诱导的RIG-Ⅰ水平;敲低RIG-Ⅰ后,明显抑制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同时上调AKT-Thr308磷酸化水平。结论敲低NB4细胞RIG-Ⅰ蛋白可上调AKT-Thr308磷酸化水平抑制ATRA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rig-) 慢病毒 RNA干扰技术(RNAi) 细胞分化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崔映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0-386,共7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能在多种细胞中被不同的刺激诱导表达,是RNA病毒致天然免疫的重要调控因子.概述其发现、诱导、结构、功能、机理及同源蛋白等的研究现状,并展望相关动向.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 RNA解旋酶 诱导表达 天然免疫 自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维甲酸诱导蛋白Ⅰ基因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长良 张雅春 +6 位作者 王伟 李越 赵颖慧 臧凤霞 冉多良 孟庆文 陈洪岩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24,共5页
本试验旨在制备针对鸭维甲酸诱导蛋白Ⅰ(RIG-Ⅰ)全长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从鸭脾脏cDNA中扩增鸭RIG-Ⅰ基因N端长度均为900bp的a(1—900bp)和b(751—1650bp)2段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重组质粒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后,经I... 本试验旨在制备针对鸭维甲酸诱导蛋白Ⅰ(RIG-Ⅰ)全长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从鸭脾脏cDNA中扩增鸭RIG-Ⅰ基因N端长度均为900bp的a(1—900bp)和b(751—1650bp)2段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重组质粒转化BL21感受态细胞后,经IPTG诱导表达,将获得的目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将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并进行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筛选出17株与分段表达的鸭RIG-Ⅰ蛋白有良好反应性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克隆抗体上清效价均为1∶512;间接免疫荧光(IFA)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10H7C3和2A10A2 2株单克隆抗体与原核表达的鸭RIG-Ⅰ全长蛋白有良好的反应性。本研究制备了特异性鼠抗鸭RIG-Ⅰ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RIG-Ⅰ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蛋白 单克隆抗体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蛋白Ⅰ在禽类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雅春 王伟 孟庆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9-172,共4页
维甲酸诱导蛋白Ⅰ(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Ⅰ,RIG-Ⅰ)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受体,能识别细胞中的外源RNA,诱导Ⅰ型干扰素、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产生,对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建立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发现,RIG-Ⅰ在哺... 维甲酸诱导蛋白Ⅰ(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Ⅰ,RIG-Ⅰ)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中的一类重要受体,能识别细胞中的外源RNA,诱导Ⅰ型干扰素、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的产生,对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建立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发现,RIG-Ⅰ在哺乳动物中能抑制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等病毒。鸡体内不含有RIG-Ⅰ,鸭RIG-Ⅰ能在鸡源细胞系中产生显著的抗禽流感病毒效果。作者重点论述了RIG-Ⅰ的作用机制,展望了RIG-Ⅰ在提高禽类抗病力和推进禽类先天性免疫基础研究方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蛋白 禽类 天然免疫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诱导对桃蚜生态学及线粒体基因COⅠ-Ⅱ突变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都二霞 赵惠燕 郭剑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3-126,131,共5页
为了揭示紫外线诱导桃蚜的生态学及分子变异的遗传效应,以在正常环境中生长的桃蚜为对照,研究了紫外线不同辐射强度(15,30,45 W)和时间(2,6 h)对桃蚜(Myzus persicae)生态学参数以及线粒体基因COⅠ-Ⅱ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处... 为了揭示紫外线诱导桃蚜的生态学及分子变异的遗传效应,以在正常环境中生长的桃蚜为对照,研究了紫外线不同辐射强度(15,30,45 W)和时间(2,6 h)对桃蚜(Myzus persicae)生态学参数以及线粒体基因COⅠ-Ⅱ突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辐射处理对桃蚜F2代的主要种群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当辐射时间为2 h时,紫外线强度为15 W处理的桃蚜种群内禀增长率最高,达0.265;当辐射时间为6 h时,内禀增长率随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增加而缓慢上升。与对照相比,低强度(15 W)紫外线处理桃蚜的平均世代周期和净增殖率较其他处理明显增加。对紫外线诱导桃蚜线粒体基因COⅠ-Ⅱ进行测序可知,15 W紫外线辐射2 h处理桃蚜的线粒体基因COⅠ-Ⅱ发生单碱基突变,而45 W紫外线辐射6 h处理桃蚜的线粒体基因COⅠ-Ⅱ突变位点达9个。说明紫外线诱导对当代桃蚜的生态学和分子变异的影响已经遗传给了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诱导 桃蚜 生态学 线粒体基因CO-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鬃鹅RIG-Ⅰ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宁昭 王彬 +5 位作者 左晓昕 陈卓 张阿秀 陈阳 徐琪 陈国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9-13,共5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Ⅰ(RIG-Ⅰ)是一类胞质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poly(I∶C)和5′ppp-dsRNA刺激原代鹅胚成纤维细胞,采用RT-PCR扩增获得了乌鬃鹅RIG-ⅠCDS,其全长2805bp,编码934个氨基酸。...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Ⅰ(RIG-Ⅰ)是一类胞质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poly(I∶C)和5′ppp-dsRNA刺激原代鹅胚成纤维细胞,采用RT-PCR扩增获得了乌鬃鹅RIG-ⅠCDS,其全长2805bp,编码93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无跨膜区,无信号肽,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故推测gRIG-Ⅰ蛋白为胞质内可溶性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oly(I∶C)和5′ppp-dsRNA能显著上调gRIG-ⅠmRNA水平。研究结果为RIG-Ⅰ在鹅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 基因克隆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禽视黄酸诱导基因-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林林 董嘉文 +4 位作者 孙敏华 袁建丰 邝瑞欢 刘志成 张春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2-96,共5页
天然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Ⅰ)是细胞质内识别病毒双链RNA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诱导宿主细胞产生Ⅰ型干扰素等细胞因子,进而产生相应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目前对人... 天然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Ⅰ)是细胞质内识别病毒双链RNA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能够识别细胞质中的病毒RNA,诱导宿主细胞产生Ⅰ型干扰素等细胞因子,进而产生相应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目前对人、小鼠、猪等哺乳动物细胞中RIG-Ⅰ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的研究较为深入,对家禽RIG-Ⅰ的相关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鸭和鹅的RIG-Ⅰ相继被研究。鸭和鹅RIG-Ⅰ的发现、结构特点、组织表达及其抗流感病毒和其他禽类病毒作用方面的研究都有了新的进展,将为禽类抗病毒和免疫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免疫 视黄酸诱导基因-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酸诱导基因-Ⅰ在家禽天然免疫应答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雪峰 任梦婷 +1 位作者 许丽文 王芳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479-3485,共7页
家禽的天然免疫应答在抵抗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Ⅰ,RIG-Ⅰ)作为细胞质内一类识别病毒双链RNA的模式识别受体,与天然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它可通过RNA配体结合病原相关分子模... 家禽的天然免疫应答在抵抗病毒感染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Ⅰ,RIG-Ⅰ)作为细胞质内一类识别病毒双链RNA的模式识别受体,与天然免疫应答密切相关。它可通过RNA配体结合病原相关分子模式监测细胞质中的病毒RNA,此过程激活了RIG-Ⅰ及下游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最终导致干扰素调节因子(IRF3/7)和核因子κB(NF-κB)活化,诱导产生Ⅰ型干扰素等免疫细胞因子,进而使细胞做出相应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但由于鸡体内缺乏RIG-Ⅰ基因,目前大多将鸭源或鹅源RIG-Ⅰ基因转染鸡成纤维母细胞(DF-1)研究RIG-Ⅰ基因在鸡感染禽类病毒时是否具有免疫功能。文章介绍了RIG-Ⅰ在家禽体内的表达及其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并简述了RIG-Ⅰ在家禽体内抗病毒作用的研究概况,为抑制家禽病毒的感染和免疫系统研究,以及研制新型抗病毒疫苗或免疫佐剂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诱导基因-(rig-) 家禽 天然免疫应答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岗鹅RIG-Ⅰ基因扩增及序列分析
9
作者 叶芷羽 李伟强 +6 位作者 刘智婷 庄海彬 车斯琪 陈治濠 欧阳婷 王蕊 焦培荣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6-32,共7页
为研究马岗鹅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Ⅰ,RIG-Ⅰ)的基因序列特征,试验扩增了马岗鹅RIG-Ⅰ基因,分析了马岗鹅RIG-Ⅰ基因序列并表达了其蛋白。结果显示:马岗鹅RIG-Ⅰ基因cDNA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2 805 bp,编码934... 为研究马岗鹅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Ⅰ,RIG-Ⅰ)的基因序列特征,试验扩增了马岗鹅RIG-Ⅰ基因,分析了马岗鹅RIG-Ⅰ基因序列并表达了其蛋白。结果显示:马岗鹅RIG-Ⅰ基因cDNA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2 805 bp,编码93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约为106.63 ku;马岗鹅RIG-Ⅰ蛋白具有2个串联的N端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DExD/H-box RNA解旋酶结构域和C端结构域;马岗鹅RIG-Ⅰ与其它鸟类亲缘关系较近,与哺乳动物亲缘关系次之,与鱼类亲缘关系较远;马岗鹅RIG-Ⅰ蛋白结构以α-螺旋为主(占比50.21%),无规则卷曲次之(占比37.69%),延伸链较少(占比12.10%);马岗鹅RIG-Ⅰ真核表达质粒成功表达了约106 ku的蛋白。研究成功鉴定了马岗鹅RIG-Ⅰ基因并表达其蛋白,为进一步制备该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和研究鹅RIG-Ⅰ在抗病毒天然免疫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岗鹅 rig-基因 基因扩增 序列分析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Ⅰ在抗禽源病毒先天免疫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娜 陈国权 +3 位作者 程振涛 文明 王开功 周碧君 《贵州畜牧兽医》 2020年第3期56-59,共4页
文章介绍了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Ⅰ(RIG-Ⅰ)的结构、对病毒的识别机制、抗禽流感病毒与新城疫病毒的先天免疫作用,为其抗病毒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视黄酸诱导基因蛋白 禽流感病毒 新城疫病毒 先天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G-Ⅰ与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岳平 肖家祁 +1 位作者 邹嫣琼 王铸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s)对维甲酸诱导Ⅰ型基因(RIG-Ⅰ)的调控作用,同时探讨RIG-Ⅰ对IFNs生物学效应的介导作用。方法Northern杂交和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在IFNs作用前后RIG-Ⅰ基因的表达。MTT比色法和细胞病变抑制...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s)对维甲酸诱导Ⅰ型基因(RIG-Ⅰ)的调控作用,同时探讨RIG-Ⅰ对IFNs生物学效应的介导作用。方法Northern杂交和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在IFNs作用前后RIG-Ⅰ基因的表达。MTT比色法和细胞病变抑制法比较野生型和RIG-基因剔除(RIG-Ⅰ-/-)小鼠的MEFs在IFNs作用前后的生长情况和抗病毒活性。结果IFN-γ、IFN-β均能上调小鼠MEFs中RIG-Ⅰ的表达;100 U/mL IFN-γ处理后,野生型小鼠MEFs的生长抑制较RIG-Ⅰ-/-小鼠的MEFs明显;RIG-Ⅰ缺失后,IFN-β对细胞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较野生型明显减弱。结论RIG-Ⅰ是一新发现的介导干扰素细胞效应的基因,它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参与干扰素介导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 干扰素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Rig-Ⅰ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抗体制备
12
作者 陈磊 李成洋 奚绪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12,共7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小鼠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蛋白的细胞信号传导、结构与功能。【方法】利用已经构建好的逆转录病毒载体MigRI-Rig-Ⅰ,用PCR方法扩增出小鼠Rig-Ⅰ基因氨基端100 bp长度的片断(Rig-Ⅰ-N),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 【目的】进一步研究小鼠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蛋白的细胞信号传导、结构与功能。【方法】利用已经构建好的逆转录病毒载体MigRI-Rig-Ⅰ,用PCR方法扩增出小鼠Rig-Ⅰ基因氨基端100 bp长度的片断(Rig-Ⅰ-N),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构建pGEX-4T2-Rig-Ⅰ-N,再将Rig-Ⅰ基因剩余部分克隆到已构建有Rig-Ⅰ-N部分片段的pGEX-4T2-Rig-Ⅰ-N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GEX-4T2-Rig-Ⅰ,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GST-Rig-Ⅰ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制备抗体,并对抗体效价进行ELISA检测及抗体特异性的Western blot分析。【结果】重组蛋白GST-Rig-Ⅰ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GST-Rig-Ⅰ纯化和洗脱后分子质量为130 ku,纯度>90%,制备的抗体效价达到1∶625 000,并且能够识别在原核表达系统以及真核细胞内表达的小鼠Rig-Ⅰ蛋白。【结论】建立的表达系统能够表达重组蛋白GST-Rig-Ⅰ,制备的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维甲酸诱导基因(rig-) 原核表达 抗体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孔留五 康艳梅 +3 位作者 何逸民 李小康 潘全会 张桂红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9年第2期8-10,共3页
根据Genbank中的Ⅰ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序列设计了扩增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包含有EcoRV和XhoⅠ酶切位点的引物,用该特异性引物从Ⅰ型鸭肝炎病毒cDNA模板中扩增得到目的基因VP1,以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pET32a后... 根据Genbank中的Ⅰ型鸭肝炎病毒全基因序列设计了扩增Ⅰ型鸭肝炎病毒VP1基因的包含有EcoRV和XhoⅠ酶切位点的引物,用该特异性引物从Ⅰ型鸭肝炎病毒cDNA模板中扩增得到目的基因VP1,以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目的基因和表达载体pET32a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经酶切及PCR鉴定筛选出阳性克隆,测序证明目的基因正确插入了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RossetaⅡ,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VP1基因的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Western-blotting分析蛋白免疫原性。结果表明,VP1在大肠杆菌RossetaⅡ中表达量较高,表达产物的分子量约为48 ku、并能被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所识别。Ⅰ型鸭肝炎病毒VP1蛋白在大肠杆菌RossetaⅡ中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VP1基因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G-Ⅰ样受体信号传导通路与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盛晓丹 黄迪海 +2 位作者 郭卉 刘霞 秦卓明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2,共6页
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Ⅰ)为RLRs受体家族的成员,是比较关键的细胞质内病原体识别受体,可识别细胞内的单链、双链等RNA病毒成分,被激活的RIG-Ⅰ受体及其CARD在TRIM25的作用下连接泛素链使其寡聚化,通过与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相... 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Ⅰ)为RLRs受体家族的成员,是比较关键的细胞质内病原体识别受体,可识别细胞内的单链、双链等RNA病毒成分,被激活的RIG-Ⅰ受体及其CARD在TRIM25的作用下连接泛素链使其寡聚化,通过与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相互作用,激活MAVS及下游转录因子IRF3和NF-κB,从而诱导Ⅰ型干扰素和炎性因子的表达,最终介导宿主的抗病毒免疫应答。鉴于RIG-Ⅰ持续激活可导致炎性因子对自身细胞的损伤,因此RIG-Ⅰ样受体信号通路受到宿主严格的调控。而某些病毒为逃避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进化出多种机制靶向调节RIG-Ⅰ及MAVS,从而阻断信号通路。论文从RIG-Ⅰ识别病毒机制、激活下游信号传导、宿主细胞对信号传导途径的调控以及病毒逃避机制等方面重点阐述RIG-Ⅰ所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诱导基因 RNA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 干扰素 天然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去氧胆酸和维甲酸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细胞周期与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国红 田玉玲 +1 位作者 石贺欣 李祺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11-115,共5页
以癌细胞诱导分化物维甲酸为平行对照,应用中药有效成份熊去氧胆酸处理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观察比较熊去氧胆酸及其与维甲酸的组合对MG63细胞形态、细胞周期及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经熊去氧胆酸、维甲酸及其组合联合处理之后,MG63... 以癌细胞诱导分化物维甲酸为平行对照,应用中药有效成份熊去氧胆酸处理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观察比较熊去氧胆酸及其与维甲酸的组合对MG63细胞形态、细胞周期及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经熊去氧胆酸、维甲酸及其组合联合处理之后,MG63细胞体积增大,核质比例减少,形态趋于规则.细胞周期发生G0/G1期阻滞,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则明显下降.细胞终末分化标志物I型胶原表达明显增强,骨结节形成数目增多,且结节结构更为典型.其中,熊去氧胆酸和维甲酸联合组对MG63细胞周期的阻滞及细胞终末分化指标I型胶原的表达、骨结节形成的诱导均强于单独处理组.结果表明,熊去氧胆酸具有与维甲酸相近似的诱导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分化的作用,并且两者组合具有协同诱导成骨肉瘤细胞分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去氧胆酸 细胞周期 维甲酸 骨肉瘤 型胶原 终末分化 细胞分化 G1期阻滞 细胞形态 有效成份 诱导分化 细胞体积 联合处理 组合 酸处理 癌细胞 标志物 比例 结节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G-I基因剔除小鼠表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岳平 张丽君 +6 位作者 张梅 金月娥 柳子星 张洪信 陆顺元 孔辉 王铸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36-840,共5页
目的通过对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I基因)剔除小鼠表型的分析,在整体动物水平揭示RIG-Ⅰ的生物学功能。方法Northern blotting和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组织中RIG-I基因的表达;对小鼠的表型分析包括体质量的测量、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代... 目的通过对视黄酸诱导基因Ⅰ(RIG-I基因)剔除小鼠表型的分析,在整体动物水平揭示RIG-Ⅰ的生物学功能。方法Northern blotting和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组织中RIG-I基因的表达;对小鼠的表型分析包括体质量的测量、外周血细胞分类计数、代谢指标测定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RIG-Ⅰ在小鼠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但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差异。RIG-Ⅰ基因剔除后,小鼠未见明显发育异常;无明显预期的粒系分化受阻表现;但RIG-Ⅰ基因剔除小鼠外周血相中的粒/淋比明显倒置,且对条件性致病菌易感。结论RIG-Ⅰ在小鼠抗细菌免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黄酸诱导基因 细菌感染 基因剔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羊茅FaChit1基因cDNA克隆及诱导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健 徐子勤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69-875,共7页
应用简并RT-PCR及RACE技术,从高羊茅中克隆了1个Ⅰ类几丁质酶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Fa-Chit1.结果表明,该cDNA具有1个951 bp的完整编码框,编码316个氨基酸,其编码产物和其它植物的Ⅰ类几丁质酶在氨基酸序列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包含典... 应用简并RT-PCR及RACE技术,从高羊茅中克隆了1个Ⅰ类几丁质酶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Fa-Chit1.结果表明,该cDNA具有1个951 bp的完整编码框,编码316个氨基酸,其编码产物和其它植物的Ⅰ类几丁质酶在氨基酸序列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包含典型的几丁质结合区、催化区以及脯氨酸、半胱氨酸富集的铰链区,但缺少定位到植物液泡所必须的C末端延伸区靶向信号.Northern杂交显示,FaChit1对真菌激发子有较强的响应,乙烯和干旱胁迫均能有效诱导FaChit1基因的表达,而对机械损伤处理的反应比较微弱,只在叶片中积累少量的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羊茅 类几丁质酶基因 FaChit1 胁迫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除RIG-I基因的PK-15细胞系的建立及RIG-I对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曼 黄立平 +8 位作者 邵玉乐 夏德利 曾为俊 王辉 鲁国涛 刘长明 陈洪岩 王金泉 孟庆文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21,共8页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敲除RIG-I基因的PK-15细胞,初步探究视黄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RIG-I)对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的作用。本研究根据CRISPR/Cas9靶点设计原则,设计了...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敲除RIG-I基因的PK-15细胞,初步探究视黄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inducible gene-I,RIG-I)对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感染的作用。本研究根据CRISPR/Cas9靶点设计原则,设计了针对猪RIG-I基因的2条sgRNA,构建重组载体pUC19-RIG-I-sgRNA1和pUC19-RIG-I-sgRNA2,转染PK-15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单细胞、测序、Western blot检测RIG-I敲除情况。PCV2感染细胞后,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RIG-I及其下游分子mRNA水平,IPMA方法及TaqMan定量PCR检测病毒增殖水平。结果显示,筛选出的1株RIG-I基因缺失37 bp的PK-15细胞,Western blot检测RIG-I蛋白不表达。PCV2感染正常PK-15细胞48 h和72 h后,RIG-I mRNA水平上调,表明PCV2可激活RIG-I。敲除RIG-I基因,可下调MAVS、STING、IRF3、IFN-β的mRNA水平,抑制PCV2在PK-15细胞中复制,初步表明RIG-I信号通路促进PCV2在PK-15细胞中复制。本研究为PCV2感染的天然免疫机制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基因编辑 视黄酸诱导基因信号通路 PK-15 猪圆环病毒2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基因的表达调控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宁菲 胡小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09-1415,共7页
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天然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入侵病毒的结构成分,启动一系列细胞内信号转导,诱导Ⅰ型干扰素的产生。Ⅰ型干扰素随后激活下游干扰素信号通路,转录多种干扰素诱导基因(ISG),启动宿主对病毒等的防御反应。ISG具有... 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天然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入侵病毒的结构成分,启动一系列细胞内信号转导,诱导Ⅰ型干扰素的产生。Ⅰ型干扰素随后激活下游干扰素信号通路,转录多种干扰素诱导基因(ISG),启动宿主对病毒等的防御反应。ISG具有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然而目前仅有少部分ISG在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得到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综述了Ⅰ型干扰素和ISG的产生、ISG抵制病毒感染的最新分子机制以及ISG的免疫调控功能,并讨论了ISG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干扰素 干扰素诱导基因 抗病毒免疫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诱导的小鼠葡萄膜炎的治疗效果及转录组分析(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余鹏 邱一果 +3 位作者 林茹 符馨予 郝冰涛 雷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01-909,共9页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对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EIU)的治疗效果及转录组测序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将125ng脂多糖(LPS)注射入雌性BALB/c小鼠玻璃体内建立EIU模型,每隔4 h用0.1%DEX滴眼,共6次。注射LPS后24 h用裂隙灯观察小鼠眼前房炎...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对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EIU)的治疗效果及转录组测序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将125ng脂多糖(LPS)注射入雌性BALB/c小鼠玻璃体内建立EIU模型,每隔4 h用0.1%DEX滴眼,共6次。注射LPS后24 h用裂隙灯观察小鼠眼前房炎症情况并进行临床评分。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眼部形态学变化。RNA-seq对EIU模型组和DEX治疗组小鼠的视网膜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GO和KEGG功能分析。Real-time PCR检测小鼠视网膜炎症细胞因子表达及验证选出的差异基因。结果连续滴眼6次后,DEX可减轻EIU前房的炎症,并下调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RNA-seq共检测出52个差异基因,与DEX+LPS组相比,LPS组中上调的基因有37个,下调的基因有15个。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未发现显著富集的GO条目。KEGG富集分析显示有6个显著上调的KEGG通路和2个显著下调的KEGG通路。KEGG结果提示DEX治疗后可下调RIG-I类受体信号通路(Ddx58、Ifih1和Isg15)及一些免疫炎症相关基因(Ifit1、H2-T24、Mx2和Eif2ak2)。结论 DEX对LPS引起的小鼠内毒素诱导性小鼠葡萄膜炎有保护作用,此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RIG-I类受体信号通路及一些免疫炎症相关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内毒素诱导性葡萄膜炎 rig-类受体信号通路 炎症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