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敲低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抑制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NB4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磊 苏卫东 +1 位作者 邱丽君 庞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6-760,共5页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敲低NB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含有人RIG-Ⅰ基因shRNA序列(RIG-Ⅰ-shRNA)及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敲低NB4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含有人RIG-Ⅰ基因shRNA序列(RIG-Ⅰ-shRNA)及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感染NB4细胞,实时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ATRA诱导前后NB4细胞RIG-Ⅰ mRNA和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观察慢病毒感染效率和RIG-Ⅰ-shRNA对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敲低RIG-Ⅰ水平后,ATRA处理对蛋白激酶B308位苏氨酸(AKT-Thr308)磷酸化的调控效应。结果含RIG-Ⅰ-shRNA序列的慢病毒可成功感染NB4细胞,下调ATRA诱导的RIG-Ⅰ水平;敲低RIG-Ⅰ后,明显抑制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同时上调AKT-Thr308磷酸化水平。结论敲低NB4细胞RIG-Ⅰ蛋白可上调AKT-Thr308磷酸化水平抑制ATRA诱导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 慢病毒 RNA干扰技术(RNAi) 细胞分化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崔映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0-386,共7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能在多种细胞中被不同的刺激诱导表达,是RNA病毒致天然免疫的重要调控因子.概述其发现、诱导、结构、功能、机理及同源蛋白等的研究现状,并展望相关动向.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 RNA解旋酶 诱导表达 天然免疫 自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鬃鹅RIG-Ⅰ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宁昭 王彬 +5 位作者 左晓昕 陈卓 张阿秀 陈阳 徐琪 陈国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9-13,共5页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Ⅰ(RIG-Ⅰ)是一类胞质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poly(I∶C)和5′ppp-dsRNA刺激原代鹅胚成纤维细胞,采用RT-PCR扩增获得了乌鬃鹅RIG-ⅠCDS,其全长2805bp,编码934个氨基酸。...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Ⅰ(RIG-Ⅰ)是一类胞质内模式识别受体,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poly(I∶C)和5′ppp-dsRNA刺激原代鹅胚成纤维细胞,采用RT-PCR扩增获得了乌鬃鹅RIG-ⅠCDS,其全长2805bp,编码93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无跨膜区,无信号肽,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故推测gRIG-Ⅰ蛋白为胞质内可溶性蛋白。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oly(I∶C)和5′ppp-dsRNA能显著上调gRIG-ⅠmRNA水平。研究结果为RIG-Ⅰ在鹅抗病毒天然免疫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 基因克隆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Rig-Ⅰ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抗体制备
4
作者 陈磊 李成洋 奚绪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12,共7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小鼠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蛋白的细胞信号传导、结构与功能。【方法】利用已经构建好的逆转录病毒载体MigRI-Rig-Ⅰ,用PCR方法扩增出小鼠Rig-Ⅰ基因氨基端100 bp长度的片断(Rig-Ⅰ-N),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 【目的】进一步研究小鼠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Ⅰ)蛋白的细胞信号传导、结构与功能。【方法】利用已经构建好的逆转录病毒载体MigRI-Rig-Ⅰ,用PCR方法扩增出小鼠Rig-Ⅰ基因氨基端100 bp长度的片断(Rig-Ⅰ-N),将此片段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2中,构建pGEX-4T2-Rig-Ⅰ-N,再将Rig-Ⅰ基因剩余部分克隆到已构建有Rig-Ⅰ-N部分片段的pGEX-4T2-Rig-Ⅰ-N中,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GEX-4T2-Rig-Ⅰ,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GST-Rig-Ⅰ融合蛋白进行纯化,制备抗体,并对抗体效价进行ELISA检测及抗体特异性的Western blot分析。【结果】重组蛋白GST-Rig-Ⅰ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GST-Rig-Ⅰ纯化和洗脱后分子质量为130 ku,纯度>90%,制备的抗体效价达到1∶625 000,并且能够识别在原核表达系统以及真核细胞内表达的小鼠Rig-Ⅰ蛋白。【结论】建立的表达系统能够表达重组蛋白GST-Rig-Ⅰ,制备的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Rig-) 原核表达 抗体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G-Ⅰ与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岳平 肖家祁 +1 位作者 邹嫣琼 王铸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s)对维甲酸诱导Ⅰ型基因(RIG-Ⅰ)的调控作用,同时探讨RIG-Ⅰ对IFNs生物学效应的介导作用。方法Northern杂交和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在IFNs作用前后RIG-Ⅰ基因的表达。MTT比色法和细胞病变抑制...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s)对维甲酸诱导Ⅰ型基因(RIG-Ⅰ)的调控作用,同时探讨RIG-Ⅰ对IFNs生物学效应的介导作用。方法Northern杂交和半定量RT-PCR检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在IFNs作用前后RIG-Ⅰ基因的表达。MTT比色法和细胞病变抑制法比较野生型和RIG-基因剔除(RIG-Ⅰ-/-)小鼠的MEFs在IFNs作用前后的生长情况和抗病毒活性。结果IFN-γ、IFN-β均能上调小鼠MEFs中RIG-Ⅰ的表达;100 U/mL IFN-γ处理后,野生型小鼠MEFs的生长抑制较RIG-Ⅰ-/-小鼠的MEFs明显;RIG-Ⅰ缺失后,IFN-β对细胞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较野生型明显减弱。结论RIG-Ⅰ是一新发现的介导干扰素细胞效应的基因,它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参与干扰素介导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诱导基因 干扰素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