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患者的维甲酸治疗价值和维甲酸核受体免疫组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束永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目的 了解维甲酸核受体(RAR-α)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分布和它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92例HCC的石蜡切片行RAR-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在92 例HCC石蜡切片中,RAR-α蛋白表达阳性... 目的 了解维甲酸核受体(RAR-α)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分布和它的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92例HCC的石蜡切片行RAR-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①在92 例HCC石蜡切片中,RAR-α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7% 。②RAR-α蛋白仅见肿瘤细胞核中。③RAR-α阳性率的表达与维甲酸治疗疗效密切相关。结论 ①RAR-α蛋白可以在HCC中被检出。②RAR-α蛋白阳性率表达与HCC的分化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免疫组化 维甲酸核受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涂琛 游晶 +4 位作者 刘怀鄂 陈红英 洪敏 刘子杰 娄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30-2134,共5页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1... 目的通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4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1例(CHB组)、代偿期肝硬化(CLC)患者21例(CLC组)、失代偿期肝硬化(DCLC)患者22例(DCLC组)。同期选取本院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Th17、Treg表达率,计算Th17/Treg比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 PCR)法测定外周血RORγt、Foxp3 mRNA表达水平。结果 4组年龄、ALT、AST、TBI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组、CLC组、DCLC组Th17、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DCLC组Th17、Treg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HB组,Th17表达率及Th17/Treg比值均高于CLC组(P<0.05)。CHB组、CLC组、DCLC组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CLC组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CHB组、CLC组(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h17表达率与RORγt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reg表达率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CHB组、CLC组、DCLC组外周血Th17表达率、RORγt mRNA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CHB组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水平与ALT呈正相关(P<0.05);CHB组RORγt mRNA表达水平、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AST、TBIL呈正相关(P<0.05)。结论 Th17、Treg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Foxp3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进展与肝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T淋巴细胞 辅助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叉状头 /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和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在小鼠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3
3
作者 曾宗圣 韩晓丽 胡建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3-658,共6页
背景CD4+效应T细胞(Th1/Th2)的平衡模式以往常用于解释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机制。近年来发现,除Th1和Th2细胞亚群外,Th17细胞亚群也参与抗真菌感染的免疫应答,但其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却鲜有研究。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 背景CD4+效应T细胞(Th1/Th2)的平衡模式以往常用于解释真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机制。近年来发现,除Th1和Th2细胞亚群外,Th17细胞亚群也参与抗真菌感染的免疫应答,但其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作用却鲜有研究。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及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清洁级BALB/c小鼠9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组和损伤对照组,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组小鼠采用角膜表面镜术辅助上皮刮除并层间注入1×10^6CFU/ml真菌菌液5μl法建立小鼠茄病镰刀菌性角膜炎模型,损伤对照组在角膜表面镜术辅助上皮刮除后层间注入等体积(5111)的PBS液。采用质量分数10%KOH湿片法检查菌丝,部分用接种法进行真菌培养并鉴定菌种,另一部分进行细菌培养以排除细菌污染。于造模后第1、3、5、7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炎症的变化特点,参照Wu和Hu的方法对角膜炎症进行评分。分别于造模后第1、3、5、7天处死小鼠并获取角膜组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的病理改变。采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IL-17mRNA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mRNA的表达水平,并用ELISA法检测IL-17蛋白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造模后第1、3、5、7天角膜的炎症评分分别为(3.2±0.8)、(6.6±1.1)、(9.4±1.1)、(6.8±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786,P=0.010),其中第3天和第7天角膜炎症评分明显高于第1天,但低于第5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的组织病理学检测炎性细胞浸润情况与角膜炎症评分变化趋势一致。造模后第3、5、7天,IL-17mRNA在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组小鼠角膜的表达分别为4.12±0.73、20.72±1.81、14.16±1.88,高于损伤对照组的0.35±0.17、0.28±0.09、0.22±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内比较第5天时表达量高于第1、3、7天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组IL-17蛋白在造模后第1、3、5、7天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叭)。真菌性角膜炎模型组各时间点RORγt mRNA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与IL-17mRNA的表达趋势一致(P〈0.01)。结论IL-17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RORγt在真菌性角膜炎局部组织中的表达量均上调,其表达量变化的趋势与其炎症反应程度相关,推测Th17在真菌性角膜炎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白细胞介素-17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和4-1BB/4-1BBL在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敬 李贞 +1 位作者 王婧娇 漆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中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4-1BB/4-1BBL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30例OLP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RORγt和4-1BB/4-1BBL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OL... 目的研究口腔扁平苔藓(OLP)患者外周血中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4-1BB/4-1BBL mRNA的表达。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30例OLP患者和3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RORγt和4-1BB/4-1BBL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OLP患者中,RORγt、4-1BB、4-1BBL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经2-ΔΔCT转换后,OLP组3种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是健康对照组的3.087、3.320和4.005倍。RORγt和4-1BB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4-1BB和4-1BBL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55 0,P<0.05)。结论RORγt和4-1BB/4-1BBL在OLP的发病中起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4-1BB 4-1BBL 口腔扁平苔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烯丙基二硫对人胃癌细胞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石莺 黄建军 +4 位作者 唐章文 谭亚丽 吉晓霞 凌晖 苏琦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678-1680,共3页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处理前后人胃癌细胞中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ORα)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将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分为对照组和DADS处理组,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及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分析RORα的表...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二硫(DADS)处理前后人胃癌细胞中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ORα)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将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分为对照组和DADS处理组,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及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分析RORα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RORα核酸水平的表达。结果 DADS处理24 h后,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RORα在人胃癌SGC7901、MGC803细胞核中呈强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表达显著上调;半定量RT-PCR灰度扫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DADS处理24 h后,SGC7901、MGC803细胞中RORα的表达量[(1.09±0.01)与(0.97±0.01)]较对照组[(0.45±0.03)与(0.44±0.02)]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分析及灰度扫描显示,DADS处理人胃癌MGC803、SGC7901细胞8、12、24 h后,RORα蛋白表达量较未处理组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DS可诱导人胃癌细胞分化,其诱导分化作用可能与上调ROR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烯丙基二硫 维甲酸相关孤受体α 胃肿瘤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细胞及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研究
6
作者 褚晓丹 陈萱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77-480,共4页
全世界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其中慢性携带者达3.5亿~4亿[1]。我国HBV慢性携带者有近半数是由围产期母婴传播所致[2-3],而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HBV宫内感染是最终发展成乙肝表面抗原(HB... 全世界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其中慢性携带者达3.5亿~4亿[1]。我国HBV慢性携带者有近半数是由围产期母婴传播所致[2-3],而宫内感染是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HBV宫内感染是最终发展成乙肝表面抗原(HBsAg) 慢性携带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因素[4-5]。在HBV感染过程中,病毒抗原如HBsAg、乙肝核心抗原(HBcAg)、乙肝e抗原(HBeAg)均可诱导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这对HBV感染的控制至关重要;而慢性患者病毒感染的持续和慢性化发展,是因其HBV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受损所致。既往研究[1]表明,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孕妇体内Th1/Th2细胞免疫失衡,即Th1细胞免疫下调,Th2细胞免疫反应增强,这是导致HBV宫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以分泌白细胞介素(IL)17为特征的辅助T细胞——Th17细胞的发现,Th17/Treg细胞的平衡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Th17/Treg细胞间平衡的打破可能是多种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这将弥补既往Th1/Th2免疫效应模式的不足。近几年,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retinoid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 gamma t,RORγt)作为Th17细胞的特异性转录因子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近几年Th17细胞及其转录因子RORγt在HBV宫内感染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 TH17细胞 细胞因子 肝炎病毒 乙型 宫内传播 母婴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ORα)在奥曲肽抗大鼠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龚义飞 张超 +3 位作者 何新苗 骆会来 张慧平 张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1-844,共4页
目的观察奥曲肽(OCT)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及肝脏血清学的影响,探究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ORα)在奥曲肽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OCT组。实验采用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纤... 目的观察奥曲肽(OCT)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及肝脏血清学的影响,探究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ORα)在奥曲肽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模型组、OCT组。实验采用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和OCT组),饲养8周后处死大鼠并随机采集标本,使用HE及VG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细胞的病理改变;检测大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大鼠层粘连蛋白(LN)、大鼠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原肽(PⅢNP)、大鼠Ⅳ型胶原(COL4)含量;使用Ishak评分系统分析各组肝细胞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RORα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OCT治疗组大鼠肝脏细胞的病理变化程度、肝脏炎症活动度、肝脏纤维化程度、肝脏血清AST、ALT、HA、LN、PⅢNP、COL4含量均显著上升,RORα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OCT治疗组大鼠肝脏细胞的病理变化程度、肝脏炎症活动度、肝脏纤维化程度、肝脏血清AST、ALT、HA、LN、PⅢNP、COL4含量显著下降,RORα下降程度降低(P<0.05)。结论OCT可降低大鼠体内RORα的下降程度,减少肝功能损害及肝纤维化程度,治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相关孤受体α 奥曲肽 肝纤维化 肝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节复发性流产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石梦雨 贾志诚 +3 位作者 杨鑫鑫 李永谦 王培璇 郭颖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2-1219,共8页
复发性流产(RS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妊娠免疫失衡是导致RSA的重要原因。在Th17/Treg平衡中,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比例增加,Th17/Treg平衡偏向Th17会诱发... 复发性流产(RS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原因和机制复杂,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妊娠免疫失衡是导致RSA的重要原因。在Th17/Treg平衡中,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比例增加,Th17/Treg平衡偏向Th17会诱发母体免疫耐受障碍引起免疫炎症,导致移植排斥、妊娠障碍等不良妊娠结局。RS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早期诊疗困难,西医目前采用多种治疗策略进行经验性治疗,其临床疗效欠佳。RSA在中医学中属于“滑胎”范畴,强调预培其损,补肾健脾,益气养血。动物实验中,中医药通过调节Th17/Treg平衡改善孕鼠蜕膜组织形态和血流供应,增加子宫净重治疗RAS,诸多临床试验也证明了中医药以其多靶点、多途径、低毒性的优势调节Th17/Treg平衡改善RSA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和激素水平,来降低复发性流产率。中医药可提高RSA患者的Treg水平,降低Th17水平,调控Th17/Treg平衡,提高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中医药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平衡 CD4^(+)T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小鼠肺组织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减少且向RORγt^(+)FOXP3^(+)Treg转换
9
作者 何朗粤 卢红艳 +4 位作者 朱莹 江健锋 鞠慧敏 乔瑜 魏善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 探讨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型转换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小鼠肺组织中的作用。方法 C57BL/6新生小鼠随机分成空气组及高氧组,每组10只,高氧组建立新生小鼠高氧暴露的BPD动物模型。在小鼠生后7 d和14 d,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取出... 目的 探讨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型转换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小鼠肺组织中的作用。方法 C57BL/6新生小鼠随机分成空气组及高氧组,每组10只,高氧组建立新生小鼠高氧暴露的BPD动物模型。在小鼠生后7 d和14 d,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取出新鲜肺组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肺表面活性蛋白C(SP-C)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叉头盒P3(FOXP3)^(+)Treg及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FOXP3^(+)Treg占CD4^(+)淋巴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A(IL-17A)、 IL-6的含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FOXP3^(+)Treg与SP-C相对表达量的相关性以及RORγt^(+)FOXP3^(+)Treg与IL-17A、 IL-6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与同时间点空气组相比,高氧组肺泡结构简单化,放射状肺泡计数与SP-C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高氧组FOXP3^(+)Treg占比减少,RORγt^(+)FOXP3^(+)Treg占比增多,肺组织IL-17A、 IL-6含量明显升高。FOXP3^(+)Treg与SP-C相对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ORγt^(+)FOXP3^(+)Treg与IL-17A、 IL-6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BPD小鼠肺组织FOXP3^(+)Treg数量减少并向RORγt^(+)FOXP3^(+)Treg转换,可能参与高氧所致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调节性T细胞(Treg) 叉头盒P3(FOXP3) 维甲酸相关孤受体(ROR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RA对胃癌细胞株MKN-45的诱导分化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建华 李华 +4 位作者 范钰 林庚金 钱立平 徐康 颜吉丽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7-351,共5页
目的 研究维甲酸核内受体 β(RARβ)基因转染后 ,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低维甲酸反应性胃癌细胞系MKN 4 5的诱导分化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真核表达载体pCMV script RARβ转染MKN 4 5细胞系 ,筛选得到阳性克隆 ,Weste... 目的 研究维甲酸核内受体 β(RARβ)基因转染后 ,全反式维甲酸 (ATRA)对低维甲酸反应性胃癌细胞系MKN 4 5的诱导分化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介导真核表达载体pCMV script RARβ转染MKN 4 5细胞系 ,筛选得到阳性克隆 ,Westernblot鉴定后给予RARβ受体相应配体ATRA ,四唑盐比色实验、5 溴脱氧尿嘧啶法测定细胞增殖水平 ,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情况 ,酶标仪测定相关分化标志酶的活性。结果 ATRA可使高表达RARβ受体的MKN 4 5细胞系增殖速度减慢 ,细胞周期出现G0 /G1停滞 ,分化标志酶LDH、ALP和 β G的活性下降。结论 RARβ受体基因转染并结合使用相应配体ATRA可使MKN 4 5胃癌细胞系增殖减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受体β 基因转染 全反式维甲酸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转录因子RORγt和BATF及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中性粒细胞亚型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国强 王昱博 +7 位作者 张维杰 王歆然 张文锦 吴恬 关雪娃 陈芳 郑敬彤 王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6-110,共5页
目的:检测中性粒细胞亚型哮喘(NA)患者痰上清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BATF)及外周血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2(IL... 目的:检测中性粒细胞亚型哮喘(NA)患者痰上清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BATF)及外周血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水平,探讨其在N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4.5%生理盐水雾化诱导痰,经细胞MGG染色进行哮喘的炎症亚型分型,分为嗜酸性粒细胞亚型哮喘(EA)组(26例)和NA组(30例),以常规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28人)。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痰上清中BATF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空腹抽取各组研究对象肘静脉血10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8、IL-17和IL-22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Th17细胞(CD4+IL-17+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NC组和EA组比较,NA组患者血清中IL-8、IL-17和IL-2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NC组比较,EA组患者血清中IL-8、IL-17和IL-2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和EA组比较,NA组患者痰上清中BATF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NC组和EA组比较,NA组患者PBMC中Th17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NC组比较,EA组患者PBMC中Th17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转录因子RORγt和BATF参与了NA患者气道炎症发生过程,且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2的异常表达与NA的全身反应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亚型哮喘 辅助性T细胞17 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Rα miRNA转染对DADS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
12
作者 凌晖 李振丰 +4 位作者 曾铁兵 文玲 刘芳 李艳兰 朱亚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9-102,共4页
背景与目的: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etinoid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α,RORα)可能参与肿瘤的调控。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可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其抑制增殖作用可能与诱导RO... 背景与目的: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etinoid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α,RORα)可能参与肿瘤的调控。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可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其抑制增殖作用可能与诱导RORα蛋白表达上调有关。为了明确RORα在DADS抑制人胶质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miRNA干扰技术抑制RORα表达,观察其对DADS抑制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首先将RORαmiRNA转染人胶质瘤U251细胞,运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RORα蛋白表达情况。实验分为未转染组、脂质体转染组和RORαmiRNA转染组及分别经30 mg/L DADS处理后的3组,共6组。MTT法检测RORα表达下调对DADS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RORαmiRNA细胞的RORα蛋白表达(0.09±0.05)明显低于未转染组(0.81±0.11)和脂质体转染组(0.89±0.15),其蛋白表达下调了89.5%(P<0.05)。MTT结果显示,U251细胞增殖活性在RORαmiRNA转染后48 h A570值为(0.98±0.15),高于未转染组(0.47±0.11)和脂质体转染组(0.45±0.10)(P<0.05),其增殖率高达108.5%。并且RORαmiRNA转染削弱了DADS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转染RORαmiRNA细胞加入DADS后的细胞增殖率(A570值为0.69±0.20)明显高于DADS处理的未转染组(0.28±0.13)和脂质体转染组(0.25±0.12)(P<0.05),其抑制率由40.4%下降为29.6%。结论:miRNA干扰RORα表达可促进U251细胞增殖,并且削弱了DADS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说明RORα参与了DADS抗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维甲酸相关孤受体α 微小RNA 二烯丙基二硫 增殖 U25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坚消瘿颗粒对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模型大鼠Treg和Th17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5
13
作者 李叙颖 张兰 +3 位作者 王琳 武佳琦 范思有 刘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8-565,I0004,共9页
目的:观察软坚消瘿颗粒对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HT)大鼠Treg和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软坚消瘿颗粒对HT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12只)和造模组(36只)。采用... 目的:观察软坚消瘿颗粒对肝郁脾虚型桥本甲状腺炎(HT)大鼠Treg和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软坚消瘿颗粒对HT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48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12只)和造模组(36只)。采用高碘饮水联合甲状腺球蛋白皮下注射方法建立HT大鼠模型,再结合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等复合方法制备肝郁脾虚模型。造模后,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组和软坚消瘿组,每组12只,连续给药8周。去除实验期间死亡大鼠和不合格标本,每组留取10只检测结果,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末次给药后采集大鼠腹主动脉血和甲状腺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超敏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IL-17和IL-23水平;HE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甲状腺组织中Foxp3和RORγ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雷公藤组和软坚消瘿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水平升高(P<0.05);血清FT3、FT4和TRH水平降低(P<0.05),TSH水平升高(P<0.05);甲状腺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RORγt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血清IL-10水平降低(P<0.05),IL-17和IL-23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组和软坚消瘿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水平降低(P<0.05);大鼠血清FT3、FT4和TRH水平升高(P<0.05),TSH水平降低(P<0.05);甲状腺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RORγ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血清IL-10水平升高(P<0.05),IL-17和IL-23水平降低(P<0.05)。与雷公藤组比较,软坚消瘿组大鼠血清TGAb和TPOAb水平降低(P<0.05);血清FT3、FT4和TRH水平升高(P<0.05),TSH水平降低(P<0.05);甲状腺组织中Foxp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RORγt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水平升高(P<0.05),IL-17和IL-23水平降低(P<0.05)。正常组大鼠甲状腺滤泡形态规则,结构完整,无淋巴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甲状腺滤泡腔扩大,滤泡结构大量破坏,滤泡腔内及周围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雷公藤组甲状腺滤泡腔扩大,部分滤泡结构破坏,滤泡腔内及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浸润程度轻于模型组;软坚消瘿组甲状腺病理形态学改变与雷公藤组类似,滤泡腔内及周围亦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软坚消瘿颗粒可以通过调节Treg和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蛋白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对肝郁脾虚型HT大鼠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坚消瘿颗粒 桥本甲状腺炎 肝郁脾虚 Treg/Th17平衡 双头叉转录因子p3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金方降低大鼠Th17细胞/CD4^(+)T细胞比值减轻香烟烟雾提取物引起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3
14
作者 黎展华 陈斯宁 +6 位作者 李瑞祥 周继红 黄文锋 何婷婷 冯玉青 王浩舟 廖丽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5-301,共7页
目的探讨利金方对香烟提取物诱导的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及对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和培养CD4^(+)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香烟烟雾提取物(CSE)组、(0.25、0.5、1.0)mg/mL利金方处理组、Janus激酶2(JAK2)抑制剂AG-490组... 目的探讨利金方对香烟提取物诱导的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及对炎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和培养CD4^(+)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香烟烟雾提取物(CSE)组、(0.25、0.5、1.0)mg/mL利金方处理组、Janus激酶2(JAK2)抑制剂AG-490组、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抑制剂TG-101348组。利金方处理组和抑制剂组都是先给予相应处理后再进行CSE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D4^(+)T细胞、Th17细胞比例,ELISA检测CD4^(+)T细胞培养基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A(IL-17A)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JAK2、STAT3、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t(ROR-γt)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D4^(+)T细胞JAK2、磷酸化的JAK2(p-JAK2)、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ROR-γt的蛋白水平。结果CSE处理增加Th17细胞/CD4^(+)T细胞比值,培养基中TNF-α、IL-17A含量;ROR-γt的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JAK2、STAT3磷酸化增加。利金方处理后降低Th17细胞/CD4^(+)T细胞比值,减少TNF-α、IL-17A分泌,抑制ROR-γt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JAK2、STAT3的磷酸化。结论利金方通过抑制JAK2-STAT3-ROR-γt通路降低Th17细胞/CD4^(+)T细胞比值减轻CSE诱导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利金方 CD4^(+)T细胞 TH17细胞 JAK2 STAT3 维甲酸相关孤受体γt(ROR-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Rγ基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昌义 潘晓飞 +6 位作者 余昌俊 武平 陈本鑫 李宝 张干 龚玉勇 李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3-608,共6页
目的 探究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RORγ)基因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RORγ敲减细胞系,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敲减效率;MTT、克隆形成、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转移能力;采用Western b... 目的 探究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γ(RORγ)基因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构建RORγ敲减细胞系,采用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敲减效率;MTT、克隆形成、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转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TIMER 2.0数据库分析RORγ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 RORγ基因的敲减增强了结肠癌细胞的活力(F值=157.40,P<0.01)、克隆形成能力(F=61.35,P<0.01)、迁移能力(F=13.00,P<0.01)、侵袭能力(F=21.26,P<0.01)和划痕愈合能力(F=877.2,P<0.01),抑制了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并促进了波形蛋白(vimentin)和神经型钙黏附蛋白(N-Cadherin)的表达;TIMER 2.0数据库分析显示结肠腺癌(COAD)组织中RORγ的表达水平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相关。结论 RORγ表达的下调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 免疫浸润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平喘方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信号通路对哮喘小鼠免疫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顾静雯 朴香 +3 位作者 傅伟 程克文 董晨洁 沈毅韵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1974-1978,1985,共6页
目的:阐明疏肝平喘方对哮喘小鼠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框蛋白P3(Foxp3)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干预作用,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空白对照组、哮喘... 目的:阐明疏肝平喘方对哮喘小鼠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框蛋白P3(Foxp3)以及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干预作用,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空白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疏肝平喘组及地塞米松组实验动物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肺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TGF-β_(1)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肺组织中Th17/Treg细胞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RORγt、Foxp3的蛋白表达,以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TGF-β_(1)、Smad2、Smad3、Smad7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疏肝平喘方能够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IL-6、TGF-β_(1),与地塞米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节IL-10、IL-17A,与地塞米松组相当(均P>0.05);Th17/Treg细胞量,RORγt、Foxp3的蛋白表达量,与地塞米松相当(均P>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疏肝平喘方组、地塞米松组的TGF-β_(1)、Smad2、Smad3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而Smad7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疏肝平喘方在改善气道炎症方面,和地塞米松疗效相当,是通过TGF-β_(1)/Smad信号通路,从而调节哮喘小鼠的Th17/Treg免疫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转化生长因子-β_(1)/Smad信号通路 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免疫平衡 疏肝平喘方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叉头框蛋白P3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载体微球在p300与RORγt Co-IP实验效率的比较
17
作者 王秀男 滕霄 +4 位作者 刘彪 殷浩程 任翠平 刘淼 沈际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22-1725,共4页
目的:在免疫共沉淀(Co-IP)过程中使用Protein A/G-琼脂糖珠捕获蛋白和使用Protein A/G-磁珠捕获蛋白的比较分析。方法先通过共转染Flag-p300和Myc-RORγt质粒入人胚肾细胞系293T(HEK293T)进行过表达,裂解细胞制备蛋白,分别使用Protein A... 目的:在免疫共沉淀(Co-IP)过程中使用Protein A/G-琼脂糖珠捕获蛋白和使用Protein A/G-磁珠捕获蛋白的比较分析。方法先通过共转染Flag-p300和Myc-RORγt质粒入人胚肾细胞系293T(HEK293T)进行过表达,裂解细胞制备蛋白,分别使用Protein A/G-琼脂糖珠捕获蛋白和使用Protein A/G-磁珠捕获蛋白进行Co-IP;再通过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分化人辅助性T细胞17(Th17)进行Co-IP比较分析;通过CCK8实验排除转染试剂等对细胞活性毒性。结果过表达的HEK293T细胞和诱导分化的Th17细胞中均显示腺病毒E1A结合蛋白(p300)与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RORγt)在Co-IP过程中使用Protein A/G-磁珠捕获大分子的p300蛋白效果好于中分子的RORγt蛋白,使用Protein A/G-琼脂糖珠捕获中分子的RORγt蛋白效果好于大分子的p300蛋白。结论在Co-IP过程中使用Protein A/G-磁珠捕获大分子蛋白效果较好,使用Protein A/G-琼脂糖珠捕获中分子蛋白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00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 Co-IP PROTEIN A/G-琼脂糖珠 PROTEIN A/G-磁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16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赖震宇 赵展庆 +2 位作者 余秉昌 蔡秋燕 林奇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8-1057,共10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6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左前降支(LAD)永久结扎法建立AMI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重组...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6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左前降支(LAD)永久结扎法建立AMI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重组腺相关病毒血清型9(rAAV9)-miR-16抑制剂阴性对照组(rAAV9-anti-NC组)、rAAV9-miR-16抑制剂组(rAAV9-anti-miR-16组)、rAAV9-miR-16抑制剂+维甲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A(RORA)短发夹RNA的阴性对照组(rAAV9-anti-miR-16+sh-NC组)、rAAV9-miR-16抑制剂+RORA沉默的短发夹RNA组(rAAV9-antimiR-16+sh-RORA组),每组12只。尾静脉注射含miR-16抑制剂、RORA短发夹RNA(sh-RORA)及其阴性对照的腺病毒进行干预,sham组和AMI组经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2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评估心功能;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率;逆转录定量PCR(RT-qPCR)检测心肌组织miR-16、RORA信使RNA(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白细胞介素(IL)-6 mRNA表达水平;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裂解的Caspase-3(cleaved-Caspase-3)、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RORA、TNF-α、核因子(NF)-κB p65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6和RORA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敲低miR-16可显著上调AMI大鼠RORA的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LVEDD、LVESD、血清NT-proBNP水平、CK-MB和LDH活性,升高LVEF、LVFS,改善大鼠心脏功能,并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降低细胞凋亡率、TNF-αmRNA、IL-6 mRNA水平和cleaved-Caspase-3/Caspase-3比值以及Bax、TNF-α、NF-κB p65蛋白水平,升高Bcl-2蛋白水平(P均<0.05),即敲低miR-16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在敲低miR-16的基础上,下调RORA可部分阻断miR-16敲低对AMI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表明,RORA是miR-16的直接靶标。结论:敲低miR-16可能通过上调RORA表达、抑制TNF-α表达及NF-κB p65核转位,进而抑制AMI大鼠的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6 急性心肌梗死 炎症反应 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受体A 肿瘤坏死因子α 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Th17转录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傅增辉 姜岩 +3 位作者 刘晶 秦迎辉 金艳 张广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6-229,共4页
目的检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辅助性T细胞17(interleukin 17,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etinoicr acid-related orphanreceptorγt,RORγt)、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 目的检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辅助性T细胞17(interleukin 17,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etinoicr acid-related orphanreceptorγt,RORγt)、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BATF)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探讨其在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缓解-复发型MS急性期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53例为研究对象,抽取MS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健康人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IL)-10、IL-17和IL-27蛋白表达水平,PBMC中Th17细胞(CD4+IL-17+细胞)的百分率和BATF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S患者治疗前血浆IL-17[(31.01±8.41)ng/L,(P<0.05)]水平较高,而IL-10、IL-27[(53.74±13.14)、(138.35±17.48)ng/L]水平均较低,外周血PBMC中BATF和RORγt m RNA[(2.97±0.57)、(4.67±0.81),(均P<0.05)]表达水平均升高,Th17细胞(CD4+IL-17+细胞)百分率[(1.87%±0.37%),(P<0.05)]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MS患者治疗4周后血浆IL-17水平降低[(27.39±7.92)ng/L,(P<0.05)],相反IL-10、IL-27[(79.36±10.91)、(185.08±18.07)ng/L]水平均升高,BATF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1.73±0.34)、(2.03±1.04),(均P<0.05)]均降低,Th17细胞(CD4+IL-17+细胞)百分率[(0.83%±0.19%),(P<0.05)]明显降低;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L-10与IL-17仍偏高(均P<0.05),而IL-27偏低(P<0.05),BATF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Th17细胞(CD4+IL-17+细胞)百分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在MS患者外周血发现有Th17转录因子RORγt和BATF及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IL-17和IL-27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辅助性T细胞17 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傅增辉 林再红 +4 位作者 金艳 姜岩 刘晶 于绘丽 张广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680-1684,共5页
目的:探讨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BATF)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的调控机制及其与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的关系。方法: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E组和EAE+甲泼尼龙(MP)组,每组10只,利用髓鞘少突细胞糖蛋... 目的:探讨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BATF)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EAE)的调控机制及其与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的关系。方法: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EAE组和EAE+甲泼尼龙(MP)组,每组10只,利用髓鞘少突细胞糖蛋白多肽35-55、完全弗氏佐剂和百日咳毒素诱导EAE组模型,EAE+MP组在EAE组模型基础上予MP治疗,自免疫当天起隔天进行Kono’s评分,免疫后第26天,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淋巴细胞中Th17表达,HE和LFB染色进行病理观察,RT-PCR检测脊髓组织BATF、RORγt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AE组小鼠临床症状评分、IL-17、Th17/CD4~+、BATF和RORγt mRNA表达显著升高(均P<0.05),LFB蓝色占比明显降低(P<0.05),EAE小鼠的脊髓切片血管周围有明显的单核细胞浸润;与EAE组相比,EAE+MP组小鼠临床症状评分、IL-17、Th17/CD4~+、BATF和RORγt mRNA表达显著下降(均P<0.05),LFB蓝色占比明显提高(P<0.05),脊髓切片血管周围的单核细胞浸润不明显。结论:EAE小鼠体内BATF、IL-17、Th17/CD4~+细胞和RORγt表达上调,BATF分别与IL-17、Th17/CD4~+、RORγt表达呈正相关,BATF的上调可能是EAE炎症的重要因素,MP可能通过下调BATF、RORγt表达降低Th17的分化,减轻EAE小鼠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硬化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膜炎 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 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