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长春市35~79岁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FokⅠ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骨代谢的调节与影响,同时研究血清TGF-β、TRACP水平与腰椎BMD的相关性,为骨质...目的研究长春市35~79岁汉族人群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Ⅰ、FokⅠ位点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基因型对骨代谢的调节与影响,同时研究血清TGF-β、TRACP水平与腰椎BMD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应用Hologic Discovery 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L4)BMD;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BsmⅠ和FokⅠ位点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检测血清TGF-β、TRACP水平;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00名汉族人群中,BsmⅠ位点基因型以bb型为主,占80.2%,Bb型占15.2%,BB型占4.6%;FokⅠ位点ff基因型占18.6%,Ff型占45.8%,FF型占35.6%。BsmⅠ位点各基因型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分布特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kⅠ位点ff基因型骨质疏松组所占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smⅠ位点bb基因型男性、女性BMD值均低于Bb型和B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kⅠ位点ff基因型男性、女性BMD值均低于Ff型和FF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F-β水平骨质疏松组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而TRACP水平骨质疏松组高于非骨质疏松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500名汉族人群中,BsmⅠ位点以bb基因型为主,占80.2%,各基因型骨密度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okⅠ位点ff型BMD值低于Ff型和FF型,骨质疏松组ff基因型所占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ff基因型可能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骨质疏松组血清TGF-β水平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而TRACP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TGF-β、TRACP是评价骨代谢状态的良好指标。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6个肺腺癌数据集(共792例肺腺癌组织和230例相邻非肿瘤组织)分析了VDR的mRN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目的:探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6个肺腺癌数据集(共792例肺腺癌组织和230例相邻非肿瘤组织)分析了VDR的mRN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免疫组化检测30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VDR蛋白表达。以肺腺癌细胞A549和H1650为研究对象,分别转染阴性对照和两条VDR短发夹RNA(shRNA)。CCK-8实验比较各实验分组的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比较各实验分组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基因集富分析肺腺癌VDR高表达的组织富集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VDR的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免疫组化实验进一步证实了VDR在肺腺癌中显著高表达(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VDR的表达对肺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敲减VDR可以显著抑制肺腺癌的细胞活力、侵袭及迁移能力(P<0.05)。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显示VDR高表达的肺腺癌组织显著富集在上皮-间充质转化等信号通路(P<0.05)。结论:VDR在肺腺癌中高表达,敲减VDR可以抑制肺腺癌细胞活力、侵袭及迁移能力。展开更多
维生素D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介导的生物效应参与调节体内多个病理生理过程,包括钙磷代谢、免疫调控、抗炎、抗感染、肿瘤预防等。自噬是真核细胞溶酶体介导的一种分解代谢途径,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维生素D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介导的生物效应参与调节体内多个病理生理过程,包括钙磷代谢、免疫调控、抗炎、抗感染、肿瘤预防等。自噬是真核细胞溶酶体介导的一种分解代谢途径,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3种类型。自噬有助于维持细胞能量及新陈代谢,炎症、感染、肿瘤等多种病理过程均与自噬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维生素D/VDR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影响自噬,调节自噬的不同阶段,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炎症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展开更多
维生素D受体(vitam in D receptor,VDR)是一种核转录因子,通过与配体特异结合,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多种生命活动的进行。本文总结了近年来VDR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VDR的作用机制、VDR行使功能所需共激活子及共抑制子、VDR在生长...维生素D受体(vitam in D receptor,VDR)是一种核转录因子,通过与配体特异结合,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多种生命活动的进行。本文总结了近年来VDR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VDR的作用机制、VDR行使功能所需共激活子及共抑制子、VDR在生长分化、免疫调节和抑制肿瘤等方面的作用及VDR配体类似物在药物开发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不同日光暴露方式的紫外线强度变化以及添加维生素D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21d断乳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直接日光暴露、正常饲料组(直晒+D组),直接日光暴露、缺乏维生素D饲料组(直晒缺D组),双层玻璃遮挡下日光暴露、...目的探讨不同日光暴露方式的紫外线强度变化以及添加维生素D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21d断乳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直接日光暴露、正常饲料组(直晒+D组),直接日光暴露、缺乏维生素D饲料组(直晒缺D组),双层玻璃遮挡下日光暴露、正常饲料组(隔晒+D组),双层玻璃遮挡下日光暴露、缺乏维生素D饲料组(隔晒缺D组),避光正常饲料组(避光+D组)及避光缺乏维生素D饲料组(避光缺D组)。实验期60d。ZQJ-254型紫外线测定仪检测B波紫外线强度。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肾脏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表达情况及胫骨骨小梁矿化沉积率(mineral addition rate,MAR)的差异。结果①室外紫外线强度为0.0429w/m2,双层玻璃遮挡后紫外线强度为0.0064w/m2,紫外线强度衰减了85.1%。②直晒缺D组的肾脏VDR表达(0.56±0.14)与隔晒缺D组(0.56±0.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避光+D组(0.46±0.07)与避光缺D组(0.47±0.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③骨矿化沉积率直晒缺D组[(0.91±0.23)μm/d]与隔晒缺D组[(0.72±0.18)μ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避光+D组[(0.71±0.19)μm/d]与避光缺D组[(0.64±0.21)μ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3;直晒+D组[(1.24±0.26)μm/d]与直晒缺D组[(0.91±0.23)μm/d]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4;直晒+D组/避光+D组,P<0.001。结论日光暴露是大鼠骨矿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虽然双层玻璃遮挡后的紫外线强度削减了85.1%,但在暴露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隔着玻璃进行日光浴可以使大鼠肾脏VDR的表达接近直接日光暴露组;添加维生素D可增强日光暴露对骨矿化的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Springer、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目的评价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佝偻病)的遗传关联性。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Springer、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VDR基因FokⅠ、ApaⅠ、BsmⅠ和TaqⅠ位点多态性与佝偻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以佝偻病患儿为病例组。依据NHI-NHGRI研究工作组2007年制定的遗传关联性研究报告规范为基础,并依据相关文献选取其中的14条标准用于评价文献偏倚。以基因型频率为指标,提取数据后先确定最佳遗传模型,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的OR值及其95%CI。结果 19篇病例对照研究进入Meta分析。①FokⅠ位点采用共显性模型(FF基因型vsff基因型;FF基因型vsFf基因型)分析,病例组704例,对照组59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洲人群FF基因型较ff基因型(OR=4.59,95%CI:2.98~7.07)和Ff基因型(OR=2.58,95%CI:1.79~3.73)患佝偻病的风险显著增加;高加索人群FokⅠ位点与佝偻病无显著关联性(FF基因型vsff基因型,OR=2.50,95%CI:0.76~8.19;FF基因型vsFf基因型,OR=1.18,95%CI:0.66~2.10);非洲人群FF基因型较ff基因型患佝偻病的风险显著增加(OR=5.81,95%CI:1.21~27.98)。②ApaⅠ位点采用显性模型(AA+Aa基因型vsaa基因型)分析,病例组338例,对照组459例。亚洲人群和非洲人群ApaⅠ位点与佝偻病均无显著关联性,OR分别为1.04(95%CI:0.72~1.49)和0.98(95%CI:0.57~1.71);高加索人群AA+Aa基因型患佝偻病的风险增高(OR=5.50,95%CI:1.22~24.75)。③BsmⅠ位点采用显性模型(bb基因型vsBb+BB基因型)分析,病例组822例,对照组736例。亚洲人群BsmⅠ位点bb基因型较Bb+BB基因型患佝偻病的风险降低(OR=0.46,95%CI:0.23~0.92),非洲人群BsmⅠ位点与佝偻病无显著关联性(OR=1.65,95%CI:0.95~2.88)。④TaqⅠ位点采用隐性模型(TT基因型vsTt+tt基因型)分析,病例组519例,对照组513例。亚洲人群(OR=1.22,95%CI:0.82~1.82)、高加索人群(OR=0.91,95%CI:0.35~2.35)和非洲人群(OR=1.18,95%CI:0.68~2.05)TaqⅠ位点与佝偻病无显著关联性。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亚洲人群FokⅠ位点FF基因型为患佝偻病的危险因素,而BsmⅠ位点bb基因型为佝偻病轻微的保护因素,尚不能认为ApaⅠ和TaqⅠ位点与佝偻病有关联性;由于高加索人群和非洲人群研究较少,VDR基因多态性与佝偻病的关联性尚不明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6个肺腺癌数据集(共792例肺腺癌组织和230例相邻非肿瘤组织)分析了VDR的mRN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免疫组化检测30例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VDR蛋白表达。以肺腺癌细胞A549和H1650为研究对象,分别转染阴性对照和两条VDR短发夹RNA(shRNA)。CCK-8实验比较各实验分组的细胞活力,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比较各实验分组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基因集富分析肺腺癌VDR高表达的组织富集的相关信号通路。结果:VDR的mRNA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免疫组化实验进一步证实了VDR在肺腺癌中显著高表达(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VDR的表达对肺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敲减VDR可以显著抑制肺腺癌的细胞活力、侵袭及迁移能力(P<0.05)。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显示VDR高表达的肺腺癌组织显著富集在上皮-间充质转化等信号通路(P<0.05)。结论:VDR在肺腺癌中高表达,敲减VDR可以抑制肺腺癌细胞活力、侵袭及迁移能力。
文摘维生素D及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介导的生物效应参与调节体内多个病理生理过程,包括钙磷代谢、免疫调控、抗炎、抗感染、肿瘤预防等。自噬是真核细胞溶酶体介导的一种分解代谢途径,分为巨自噬、微自噬及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3种类型。自噬有助于维持细胞能量及新陈代谢,炎症、感染、肿瘤等多种病理过程均与自噬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维生素D/VDR通过调节炎症因子影响自噬,调节自噬的不同阶段,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炎症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摘维生素D受体(vitam in D receptor,VDR)是一种核转录因子,通过与配体特异结合,调控多种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多种生命活动的进行。本文总结了近年来VDR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VDR的作用机制、VDR行使功能所需共激活子及共抑制子、VDR在生长分化、免疫调节和抑制肿瘤等方面的作用及VDR配体类似物在药物开发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
文摘目的探讨不同日光暴露方式的紫外线强度变化以及添加维生素D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用21d断乳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直接日光暴露、正常饲料组(直晒+D组),直接日光暴露、缺乏维生素D饲料组(直晒缺D组),双层玻璃遮挡下日光暴露、正常饲料组(隔晒+D组),双层玻璃遮挡下日光暴露、缺乏维生素D饲料组(隔晒缺D组),避光正常饲料组(避光+D组)及避光缺乏维生素D饲料组(避光缺D组)。实验期60d。ZQJ-254型紫外线测定仪检测B波紫外线强度。实验结束后检测大鼠肾脏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表达情况及胫骨骨小梁矿化沉积率(mineral addition rate,MAR)的差异。结果①室外紫外线强度为0.0429w/m2,双层玻璃遮挡后紫外线强度为0.0064w/m2,紫外线强度衰减了85.1%。②直晒缺D组的肾脏VDR表达(0.56±0.14)与隔晒缺D组(0.56±0.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避光+D组(0.46±0.07)与避光缺D组(0.47±0.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③骨矿化沉积率直晒缺D组[(0.91±0.23)μm/d]与隔晒缺D组[(0.72±0.18)μ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避光+D组[(0.71±0.19)μm/d]与避光缺D组[(0.64±0.21)μ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3;直晒+D组[(1.24±0.26)μm/d]与直晒缺D组[(0.91±0.23)μm/d]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4;直晒+D组/避光+D组,P<0.001。结论日光暴露是大鼠骨矿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虽然双层玻璃遮挡后的紫外线强度削减了85.1%,但在暴露时间足够长的情况下,隔着玻璃进行日光浴可以使大鼠肾脏VDR的表达接近直接日光暴露组;添加维生素D可增强日光暴露对骨矿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