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合并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报告
1
作者 薛杉 朱为国 +1 位作者 陶少华 封志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4-295,共2页
关键词 婴儿 骨皮质增生症 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 被引量:1
2
作者 程昌斌 杜爱梅 +1 位作者 任立奋 蔡学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1期56-58,共3页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red cell aplasia,简称PRCA)是一组以单纯红细胞系统再生障碍为主要特点的贫血。其表现为骨髓中有核红细胞极度减少,贫血显著,Ret极度减少或几乎缺如,而WBC和Plt计数正常。此类贫血比较少见,现将我院5年中...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red cell aplasia,简称PRCA)是一组以单纯红细胞系统再生障碍为主要特点的贫血。其表现为骨髓中有核红细胞极度减少,贫血显著,Ret极度减少或几乎缺如,而WBC和Plt计数正常。此类贫血比较少见,现将我院5年中(1983年3月~1988年2月)收治的20例PRCA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 发性 再生障碍性 贫血
全文增补中
52例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纯 魏菁 +5 位作者 李迎飞 黄绍良 方建培 周敦华 薛红漫 黄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91-1095,共5页
本研究评价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IAA)发病时淋巴细胞免疫异常的特点,以探讨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发病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型、Th1/Th2和Tc1/Tc2水平,以及CD25+及CD4+CD25+T细胞的水平... 本研究评价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IAA)发病时淋巴细胞免疫异常的特点,以探讨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发病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表型、Th1/Th2和Tc1/Tc2水平,以及CD25+及CD4+CD25+T细胞的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组的比较。结果表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组40例,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MAA)组12例。SAA组和MAA组患者的CD3+CD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MAA组CD3+和CD3+CD4+T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SAA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SAA组和MAA组CD3-CD19+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SAA组和MAA组CD3-CD56+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AA组和MAA组Th1和Tc1水平明显增高(p<0.05),Th1/Th2和Tc1/Tc2比值也明显增高(p<0.05);SAA组伴Th2增高;SAA组Th1和Tc1水平、Th1/Th2和Tc1/Tc2比值明显高于MAA组(p<0.05)。SAA组、MAA组CD25+T细胞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SAA组、MAA组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和CD4+CD25+/CD4+比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时淋巴细胞免疫异常,Th1/Th2、Tc1/Tc2极化平衡向Th1、Tc1偏移,并且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以及CD25+T细胞表达增高,均提示淋巴细胞免疫异常在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
4
作者 高举 陆晓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6-720,共5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以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降低为显著特点。绝大多数病例为特发性,部分为继发性,与辐射、化学物和药物暴露、病毒感染有关。特发性再障发病机制不清,但免疫机制介导的造血干细胞损伤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诊断主...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以全血细胞减少和骨髓增生降低为显著特点。绝大多数病例为特发性,部分为继发性,与辐射、化学物和药物暴露、病毒感染有关。特发性再障发病机制不清,但免疫机制介导的造血干细胞损伤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和骨髓形态学检查,注意与其他可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鉴别,尤其是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应综合患者年龄、临床严重程度、有无造血干细胞来源及其种类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合理选择联合免疫抑制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类型和时机。重视对症支持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病机制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贫血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克礼 潘玲 李玉 《家禽科学》 2005年第12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发感染 大肠杆菌病 诊治 发细菌感染 再生障碍性贫血 垂直传播 Virus 免疫抑制病 圆环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口服环孢素A致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立双 孙淑华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23期67-68,共2页
对1例口服环孢素A致多发性神经病患者进行护理,采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个性化心理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及针对原发病护理等措施,结果患者好转出院。提示有效的护理能促进多发性神经病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环孢素A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性神经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永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20-520,共1页
关键词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鉴别诊断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血小板计数 脾功能亢进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胸肿块伴再障贫血
8
作者 张凡 何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1期776-777,共2页
关键词 胸腺肿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性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和随访结果分析
9
作者 余佳宁 郑猗 郑传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44-546,共3页
关键词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随访结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 再生障碍性贫血 诊断 随访时间 中位时间 CITP 资料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贫血与葡萄球菌病、梭菌病混感的诊治
10
作者 孙桂芹 曹晓震 《北方牧业》 2009年第24期16-16,共1页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鸡和青年鸡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造成免疫抑制。所以常加重和导致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前些年,鸡传染性贫血病发病率很低。近... 鸡传染性贫血病是由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鸡和青年鸡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造成免疫抑制。所以常加重和导致其他疾病的继发感染.给养鸡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前些年,鸡传染性贫血病发病率很低。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增多的趋势,笔者在临床上已先后经历多起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病例。现将其中一例传染性贫血病继发葡萄球菌病、魏氏梭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贫血病毒 发葡萄球菌病 魏氏梭菌病 传染病 青年鸡 诊治 鸡传染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1/PD-L1通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义 王晶 克晓燕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523-1527,共5页
免疫应答的有效激活需要双信号的作用。共刺激信号中B7家族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广泛,PD-L1是新发现的B7家族成员,其配体为PD-1。PD-1/PD-L1通路有负调控免疫反应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PD-1和PD-L1在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 免疫应答的有效激活需要双信号的作用。共刺激信号中B7家族在肿瘤免疫治疗中应用广泛,PD-L1是新发现的B7家族成员,其配体为PD-1。PD-1/PD-L1通路有负调控免疫反应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对PD-1和PD-L1在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PD-1/PD-L1通路在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旨在为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L1 PD-1 淋巴瘤 白血病 发性骨髓瘤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骨髓造血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增慧 李勇华 肖扬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87-91,共5页
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Treg)是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天然CD4+CD25+Treg起源于胸腺,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亦可诱导产生。其分子表面表达特异性的转录抑制因子Foxp3,还表达CD4、CD25、CTLA-4(CD152))、G... 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Treg)是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天然CD4+CD25+Treg起源于胸腺,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亦可诱导产生。其分子表面表达特异性的转录抑制因子Foxp3,还表达CD4、CD25、CTLA-4(CD152))、GITR、CD103、CD62L、CD69、CD134、CD71、CD54、CD45RA、TGF-β1、IL-10、半乳糖结合蛋白(glactin)-1、神经菌毛素(neuropilin)-1等膜分子,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无能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高危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Treg表达异常增高,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表达明显降低,其异常表达还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versus-host disease,aGVH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就Treg在白血病、aGVHD、AA、MDS、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等骨髓造血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白血病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基因多态性与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丁扬 卢珊 +1 位作者 马向华 沈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78-1381,共4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细胞表面的一种特异性抗原,在调控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决定疾病易感性的个体差异中起着重要作用。HLA与人体多种疾病相关,目前大量的研究发现不同HLA基因位点与不同血液系统疾病之间可能存在重要关联,对疾病的...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人细胞表面的一种特异性抗原,在调控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和决定疾病易感性的个体差异中起着重要作用。HLA与人体多种疾病相关,目前大量的研究发现不同HLA基因位点与不同血液系统疾病之间可能存在重要关联,对疾病的发生、进展、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HLA与淋巴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多发性骨髓瘤等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 淋巴瘤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养殖动物渔药超标的无害化处理
14
作者 尹文林 沈锦玉 潘晓艺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9-91,共3页
渔用药物作为外源的物质,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水产养殖动植物及养殖水环境中药物残留,如果使用不当或滥用药,就会造成水产动物体内药物残留的超标,以及引起养殖水体理化指标的改变,破坏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环境。在水产品... 渔用药物作为外源的物质,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造成水产养殖动植物及养殖水环境中药物残留,如果使用不当或滥用药,就会造成水产动物体内药物残留的超标,以及引起养殖水体理化指标的改变,破坏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环境。在水产品中残留的渔用药物引起急性中毒事件发生相对来说很少,对人类或其它动物的主要危害是残留的药物可通过食物链长期富集,当人体长期摄入残留某种药物的水产品后,可导致该药物在体内蓄积,最终引发毒性损伤。如氯霉素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呋喃唑酮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急性肝坏死及有三致危害;四环素类可抑制牙齿发育和骨骼生长;链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可损伤听神经和肾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动物 无害化处理 超标 再生障碍性贫血 渔用药物 药物残留 渔药 发性神经炎 动物体内 养殖水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女性患者的妇产科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15
作者 孙晓婉 杨欣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多种造血及非造血系统良恶性疾病的重要根治方法,其适应证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部分实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多种造血及非造血系统良恶性疾病的重要根治方法,其适应证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部分实体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1]。其具体过程包括清髓性或非清髓性预处理、造血干细胞输注、植活及造血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根治方法 自身免疫性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实体肿瘤 造血重建 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蕨中毒的诊治
16
作者 张文山 《中国畜禽种业》 2016年第9期115-115,共1页
家畜蕨中毒主要是由于家畜放牧时采食了过多的蕨菜特别是蕨嫩叶而引起的中毒。多种家畜均可发生,而且多发于春天放牧家畜。1症状蕨的主要有毒成分是硫胺素酶、原蕨苷、血尿因子、槲皮黄素,由于家畜种类不同及中毒的急缓不同,引发的疾病... 家畜蕨中毒主要是由于家畜放牧时采食了过多的蕨菜特别是蕨嫩叶而引起的中毒。多种家畜均可发生,而且多发于春天放牧家畜。1症状蕨的主要有毒成分是硫胺素酶、原蕨苷、血尿因子、槲皮黄素,由于家畜种类不同及中毒的急缓不同,引发的疾病和症状也不同。牛急性蕨中毒是由于牛在春天放牧时短时间采食了大量蕨的嫩叶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中毒 硫胺素酶 再生障碍性贫血 槲皮 传染性角膜炎 黄素 软壁菌门 结膜支原体 发性感染 有毒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