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绣针法对绣品光泽度的影响机制
1
作者 陈镟沄 浦玉航 方方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136,共9页
由于光泽度是影响刺绣视觉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交互正交实验探讨了平绣中3种针法因素(针脚长度、疏密程度和排线方向)对绣品光泽度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影响程度排序以及最优针法组合。再以乱针绣为例,探讨了在常规平绣针法与特色针... 由于光泽度是影响刺绣视觉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交互正交实验探讨了平绣中3种针法因素(针脚长度、疏密程度和排线方向)对绣品光泽度的影响,确定了各因素影响程度排序以及最优针法组合。再以乱针绣为例,探讨了在常规平绣针法与特色针法交叉使用下乱针绣光泽度的影响机制,构建了乱针绣针法与光泽度的数学拟合模型。结果表明:平针绣针法中上述3种因素对绣品光泽度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排线方向、疏密程度、针脚长度,其中疏密程度和针脚长度间交互作用显著;平绣最佳针法组合为:针脚长度12 mm、疏密程度0.25 mm、排线方向0°。在乱针绣中,对光泽度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交叉角度、排线方向,二者交互影响显著;最佳针法组合为:排线方向0°、交叉角度0°。研究构建的乱针绣针法和光泽度的影响模型,可作为预测不同针法下乱针绣绣品视觉光泽度的系统分析工具,也可为其他织绣类文化遗产的进行针法与光泽呈现的相关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泽度 交互正交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针河口附近岸线变迁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赵庆英 王小波 +1 位作者 陈荣华 应元康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6,共6页
根据1963年、1980年、1984年、1997年的历史地图和数字影像图以及2002年、2003年的现场岸滩地貌和岸线测量结果,分析了绣针河口附近岸滩现代岸线的变迁特征,并根据岸滩冲淤演化的特点,将岸滩分为5段,结果显示:东潘家村以北的沙丘海岸目... 根据1963年、1980年、1984年、1997年的历史地图和数字影像图以及2002年、2003年的现场岸滩地貌和岸线测量结果,分析了绣针河口附近岸滩现代岸线的变迁特征,并根据岸滩冲淤演化的特点,将岸滩分为5段,结果显示:东潘家村以北的沙丘海岸目前处于侵蚀后退状态,平均蚀退速率为6~8m/a;东潘家村至岚山头岸段为基岩海岸,除人类活动影响的区域外,岸滩变化是轻微的:1970年至1974年间低潮线后退40~100m,在岚山头岬角以西的王家庄沿岸,从1963年到1984年,海岸线后退了360~540m,岚山港建港以后,海岸遂稳定在现今人工海堤附近;绣针河口区河口海岸的动态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绣针河口至大新庄岸段主要为堆积性岸段;大新庄至韩口主要为侵蚀性岸段,自1963年至今一直处于侵蚀后退状态。修建人工堤坝和挖沙是研究区内人类活动对岸滩影响的主要形式,人工堤坝的修建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有利于海岸线的稳定,而挖沙将直接导致和加剧海岸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岸线变迁 人类活动 绣针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像空间依赖的乱针绣针法定义与风格生成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克微 孙正兴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8-790,共13页
为了模拟乱针绣这一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中国刺绣工艺,提出一种图像风格化生成方法.首先在相互依赖的物像2个空间定义并生成由绣线聚集所构成的乱针绣绘制基元—针法,其中,在物空间中从绣线集合的朝向、交叉夹角、长度以及粗细等方... 为了模拟乱针绣这一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传的中国刺绣工艺,提出一种图像风格化生成方法.首先在相互依赖的物像2个空间定义并生成由绣线聚集所构成的乱针绣绘制基元—针法,其中,在物空间中从绣线集合的朝向、交叉夹角、长度以及粗细等方面定义了针法中绣线的不同聚集方式,在像空间中对其进行栅格化得到点阵针法,并构建了针法词典对生成的点阵针法进行统一表示;其次对于输入图像,在对其进行分割和特征提取的基础上,将每个区域划分子区域,实现对区域内容的细化描述;最后在绘制阶段,对于每个子区域,采用稀疏编码方法依据子区域内容从针法词典中选择最优字典基组合,以合成新的针法来表现其内容,并依据子区域特征设定针法排布参数,将其放置在画布上以得到绘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将输入图像转换为具乱针绣风格的艺术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风格化绘制 物像空间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乱针绣模拟的参数化生成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周杰 孙正兴 +1 位作者 杨克微 胡宗正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6-444,共9页
针对乱针绣这一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问题,为了体现其融绘画与绣法于一体的特色,提出一种乱针绣模拟的参数化生成方法.首先定义了一种乱针绣参数化针法模型,以线条疏密、长度和方向等参数来表示乱针绣生成效果;其次采用... 针对乱针绣这一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问题,为了体现其融绘画与绣法于一体的特色,提出一种乱针绣模拟的参数化生成方法.首先定义了一种乱针绣参数化针法模型,以线条疏密、长度和方向等参数来表示乱针绣生成效果;其次采用图像解析方法提取图像区域,并通过建立各区域的针法模型实现对图像内容的层次化描述;最后通过建立图像矢量场及其非均匀网格与针法模型方向和长度参数间的映射关系来生成乱针绣模拟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乱针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模型 艺术化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乱针绣制作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圣国 孙正兴 +1 位作者 项建华 张岩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6-538,共13页
乱针绣是一种极具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工艺产品,计算机辅助乱针绣制作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将计算机辅助乱针绣制作技术归结为绣线颜色子集选择和交叉针迹参数计算两大关键技术问题.首先,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绣线... 乱针绣是一种极具艺术和文化价值的工艺产品,计算机辅助乱针绣制作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将计算机辅助乱针绣制作技术归结为绣线颜色子集选择和交叉针迹参数计算两大关键技术问题.首先,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绣线颜色子集优化选择方法,通过对标准交叉算子和变异算子的改进实现了绣机绣线颜色种类与绣品视觉效果间的有效折衷.其次,设计了计算机辅助乱针绣制作铺色和精绣两阶段针迹生成策略,并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亮度梯度的铺色交叉针迹参数算法及一种基于试探和混色原理的精绣交叉针迹参数计算方法,降低了机绣少量颜色而造成绣品与原图像间的色差.最后,给出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辅助乱针绣制作处理流程,并以实验验证了文中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为计算机辅助乱针绣制作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刺 交叉迹计算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乱针绣的诞生及其绣作解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臧勇 任雪玲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8,共7页
从史学角度出发,阐述了乱针绣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对乱针绣的代表人物做了介绍,并对其作品进行了解析,认为乱针绣的诞生是带着苏绣时代创新的基因而酝酿生成。通过分析,对乱针绣的艺术表现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乱而有序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艺... 从史学角度出发,阐述了乱针绣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对乱针绣的代表人物做了介绍,并对其作品进行了解析,认为乱针绣的诞生是带着苏绣时代创新的基因而酝酿生成。通过分析,对乱针绣的艺术表现特点进行了总结,其乱而有序的特点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文章对乱针绣的绣作过程进行了简单描述,针对乱针绣绣法的变化,从艺术学、史学角度,对乱针绣法独特的绣作理念,看似乱而实则不乱的辩证审美、乱针绣的绣法等进行了梳理,表明活泼、善变的针法是打通传统刺绣在写实方面的壁垒,而使乱针绣画面显现惟妙惟肖的艺术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图像分解的乱针绣模拟生成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项建华 杨克微 +1 位作者 周杰 孙正兴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3,共8页
常州乱针绣是一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绣艺品种,亟待使用先进技术进行保护和传承。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解的乱针绣艺术效果模拟生成方法:将图像分解成不同的对象区域、矢量场和图像细节信息后,通过一种多层绘制技术模拟乱针绣的多... 常州乱针绣是一种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绣艺品种,亟待使用先进技术进行保护和传承。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分解的乱针绣艺术效果模拟生成方法:将图像分解成不同的对象区域、矢量场和图像细节信息后,通过一种多层绘制技术模拟乱针绣的多层叠加效果,同时,建立模拟乱针绣针法的针法库,为使绘制结果更具真实感,模拟单根绣线方法也一并提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再现乱针绣艺术效果,为乱针绣数字化传承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分解 多层绘制技术 法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乱针绣源流及其艺术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适 张燕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7-198,共2页
乱针绣,一名绘绣,20世纪初由常州人杨守玉初创。它突破了传统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平面绣法,借鉴油画的色彩和素描的衬影法,以画理和绣理结合,针脚纵横交叉,分层加色,绣面深厚,取得了色彩丰富、层次繁多、立体感强的艺... 乱针绣,一名绘绣,20世纪初由常州人杨守玉初创。它突破了传统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平面绣法,借鉴油画的色彩和素描的衬影法,以画理和绣理结合,针脚纵横交叉,分层加色,绣面深厚,取得了色彩丰富、层次繁多、立体感强的艺术效果,比较工细、针齐、面平的传统刺绣更活泼奔放,洒脱自由,因此也具备了更广泛的题材适应性。乱针绣已经列入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效果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源流 杨守玉 立体感 适应性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中西 传承创新——民国刺绣革新“仿真绣”和“乱针绣” 被引量:8
9
作者 阮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133,共4页
民国时期刺绣工艺革新,主要成就表现在"仿真绣"和"乱针绣"两大领域。沈寿是清末时期一位杰出的刺绣大师,她吸收了西洋油画、日本绣等优秀元素,开创了"仿真绣",将我国的刺绣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杨守玉是&... 民国时期刺绣工艺革新,主要成就表现在"仿真绣"和"乱针绣"两大领域。沈寿是清末时期一位杰出的刺绣大师,她吸收了西洋油画、日本绣等优秀元素,开创了"仿真绣",将我国的刺绣艺术推向了一个高峰。杨守玉是"乱针绣"工艺的创始人,乱针绣的人像绣是在西方透视、解剖、素描、油画等原理下形成的。其审美效果不仅有素描、油画的逼真感,还有工艺作业带来的针法肌理和材料质感,犹如绘画的笔触和油彩,乱针绣具有多重的审美价值。"乱针绣"的出现,发展了"仿真绣",丰富与提高了苏绣艺术的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 融合中西 传承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乱针绣工艺在现代旗袍礼服设计中的装饰运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红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4,共5页
作为典型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和幻化演变,能够传神地体现女性优美流畅的曲线。乱针绣已经成为一项日臻成熟的艺术品种,为旗袍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基于乱针绣和旗袍礼服相关理论,分析了乱针绣元素在2008年北京奥... 作为典型中国传统服饰,旗袍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和幻化演变,能够传神地体现女性优美流畅的曲线。乱针绣已经成为一项日臻成熟的艺术品种,为旗袍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基于乱针绣和旗袍礼服相关理论,分析了乱针绣元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花瓷"颁奖礼服设计中的应用,并就乱针绣工艺在不同面料、不同风格中,以及与不同装饰元素相结合应用于现代旗袍礼服设计提出了对策,可以看到乱针绣艺术元素在丝绸旗袍礼服设计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应从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现代旗袍礼服的面料、风格、装饰,以及乱针绣艺术元素进行同步创新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旗袍 礼服设计 装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乱针绣风格化生成方法的计算机辅助DIY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意灏 赵玉 +1 位作者 张玲燕 刘肖健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45-658,共14页
乱针绣采用参差交叉的线条表现图像的画理和绣理,需要刺绣者反复推敲绣制技法、操作步骤并预测刺绣效果,其绣品极具个人艺术特色.为解决乱针绣构思难度高、创作时间长和效果难以预测等问题,提出一种辅助用户进行乱针绣DIY设计的交互技... 乱针绣采用参差交叉的线条表现图像的画理和绣理,需要刺绣者反复推敲绣制技法、操作步骤并预测刺绣效果,其绣品极具个人艺术特色.为解决乱针绣构思难度高、创作时间长和效果难以预测等问题,提出一种辅助用户进行乱针绣DIY设计的交互技术思想.通过生成创作预览图和带有标记的刺绣底稿,以便用户快速进行绣制.输入目标图像作为乱针绣底稿参考,基于聚类算法将图像分割成子区域,用于后续细节绘制;基于物像的纹理特征构建单针模型和多层针法模型,并设置相应的长度、朝向、密度和粗细等参数;基于图像风格构建交互式重构矢量场绘制技术和光照模拟技术,供用户进行DIY设计和效果预览;基于CorelDraw平台开发乱针绣DIY绘制系统和底稿生成系统,设计人机交互界面,并进行案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DIY交互设计工具提高了绣稿构思过程中的效率和创造力.同时,生成带有标记的底稿还可以提供给乱针绣初学者,方便其快速掌握乱针绣绘制方法与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化 DIY交互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绒织物仿齐针绣数码印花图案参数设计 被引量:4
12
作者 闫亦农 刘立枝 +1 位作者 王金美 雒彬钰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5,共5页
对传统齐针绣图案进行深入研究,总结肌理特点及适合羊绒织物数码印花的花型和图案。运用Wilcom ES软件对刺绣图案进行基础参数化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运用Photoshop软件对刺绣图案的对比度、强化边缘、透明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参数优化设计,... 对传统齐针绣图案进行深入研究,总结肌理特点及适合羊绒织物数码印花的花型和图案。运用Wilcom ES软件对刺绣图案进行基础参数化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运用Photoshop软件对刺绣图案的对比度、强化边缘、透明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参数优化设计,总结出适合于羊绒数码印花仿真齐针绣肌理各项参数的最优取值范围。运用参数优化方案设计的刺绣图案在羊绒织物上进行数码印花实验,验证羊绒数码印花高清仿真齐针绣图案快速、便捷、高效印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绒织物 数码印花 肌理 参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乱针绣风格写意机绣产品的研发 被引量:3
13
作者 温润 张小荷 +1 位作者 周思佳 马颜雪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3,共6页
为改变机绣产品因工艺限制而单调生硬的现状,受乱针绣启发,借鉴点彩派绘画原理,开发了一种可表现写意效果的机绣工艺。通过基点针设计,探究基点针大小、针迹间距及数量对图案塑造的协同作用,经分层分色、灰度处理、针迹排布、组合叠加... 为改变机绣产品因工艺限制而单调生硬的现状,受乱针绣启发,借鉴点彩派绘画原理,开发了一种可表现写意效果的机绣工艺。通过基点针设计,探究基点针大小、针迹间距及数量对图案塑造的协同作用,经分层分色、灰度处理、针迹排布、组合叠加和色纱绣制进行分层组合,使机绣产品实现具有乱针绣风格的写意效果。研究表明:基点针边长与针迹间距比值以2∶1为界,比值越低图案轮廓越清晰,比值越高越适合表现不同轮廓之间的虚化过渡;单位面积内基点针越小,数量越多,图案明度越低;当基点针大小和数量一定时,针迹间距由小到大,可控制图案由深至浅的自然渐变;60组打样针迹灰度值初步建立了写意机绣针法参数库,可实现各层灰度等级与基点针参数的有效对应,使分层组合设计赋予图案层次感与立体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意机 基点 迹间距 分层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应乱针绣在毛呢服装中的设计优势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笙渐 陈欣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3-76,共4页
通过对"苏绣"的创新绣种——宝应乱针绣的实地考察以及文献查阅,掌握了大量详实资料,在了解宝应乱针绣的发展历史、工艺以及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分析其不同于其他传统绣种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毛呢服装的特点,从肌理、图案、色彩... 通过对"苏绣"的创新绣种——宝应乱针绣的实地考察以及文献查阅,掌握了大量详实资料,在了解宝应乱针绣的发展历史、工艺以及艺术特色的基础上,分析其不同于其他传统绣种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毛呢服装的特点,从肌理、图案、色彩、风格以及成本的角度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宝应乱针绣在毛呢服装设计中的开发价值和设计可行性,并借此挖掘毛呢面料的可开发潜质,实现对现代毛呢服装设计的创新性研究,以及对宝应乱针绣工艺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应 毛呢服装 设计优势 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以乱针绣为例 被引量:15
15
作者 姚紫薇 狄静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非遗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手工艺重回大众视野并受到普遍关注。传统手工艺的创新问题始终是研究的热点和实践的难点。作为一项传承时期较短、传承人群较少、传承模式传统的刺绣工艺,乱针绣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当代实践,为理解传统手工... 非遗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手工艺重回大众视野并受到普遍关注。传统手工艺的创新问题始终是研究的热点和实践的难点。作为一项传承时期较短、传承人群较少、传承模式传统的刺绣工艺,乱针绣清晰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当代实践,为理解传统手工艺创新的发生过程及其与传统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发。传统并非是静态的、孤立的,而是一个动态的、群体化的过程,其中蕴含着创新的因素。乱针绣的创立本身即是创新,是实践主体基于传统作出的自觉性的突破。在社会转型期,创新往往是实践主体被动的应对性的选择,要坚持在传承中创新的原则。回归生活是当前传承与创新传统手工艺努力的方向,与此同时要注重对其艺术性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活态化语境中移植手工艺的重构——以宝应乱针绣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笙渐 赵月欣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7-193,共7页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过去经过若干代传承逐步形成地方遗产的传统模式发生了新变化,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地方性传统手工艺"小遗产",被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个人、团体和资本工艺移植并转化为当地遗产越来越成为一种常...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过去经过若干代传承逐步形成地方遗产的传统模式发生了新变化,民族文化遗产,尤其是地方性传统手工艺"小遗产",被能够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个人、团体和资本工艺移植并转化为当地遗产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宝应乱针绣正是这一时期形成的刺绣业内的后起之秀,见证过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复兴的一段传奇,也书写了富民增收的一段佳话。文章聚焦于宝应乱针绣,在实地调研基础上,通过对其近三十年来从无到有的建构过程,以及市场化背景下不断革新与重构的思考,探研非遗活态语境下表述和传承的难点和重点,提出了其实践经验对其他非遗项目传承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也对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应乱 非遗 移植 话语权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刺绣与现代“乱针绣” 被引量:5
17
作者 章建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3期85-86,共2页
刺绣是中国工艺美术品的传统形样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着现代转型。近代,在中国刺绣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常州出现的“乱针绣”,是中国现代刺绣艺术的代表。本文通过“乱针绣”这一新技法的出现,阐释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的发展,并... 刺绣是中国工艺美术品的传统形样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着现代转型。近代,在中国刺绣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常州出现的“乱针绣”,是中国现代刺绣艺术的代表。本文通过“乱针绣”这一新技法的出现,阐释中国传统刺绣在现代的发展,并论及“乱针绣”的创立人杨守玉及其艺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刺 杨守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山一号墓中楚绣艺术特征探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露 李强 +3 位作者 丛洪莲 钟蔚 严蓉 杨丽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8-104,共7页
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刺绣有着灵动诡谲、惊采绝艳的艺术表征,这与楚国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但目前学术界对其楚绣艺术的外在表征与内在成因之间的关系探讨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文章运用了实地考察法、文献研究法和数字化技术提取... 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的刺绣有着灵动诡谲、惊采绝艳的艺术表征,这与楚国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但目前学术界对其楚绣艺术的外在表征与内在成因之间的关系探讨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文章运用了实地考察法、文献研究法和数字化技术提取法,先建立了马山一号墓的楚绣数据库,探讨了其绣品的艺术表征,然后对其内在成因展开了分析。研究表明:丰富多变的锁绣针法为纹样的表现提供了技艺支撑;楚国成熟的染色技艺为其色彩提供了工艺与原材料的保障;崇道好巫、泛神崇拜构成了纹样造型的精神内核;而楚国社会政治制度及思想的变革则影响了纹样构图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山一号 艺术 艺术表征 成因分析 绣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花效果面料的提花实现研究与产品开发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启正 张红霞 +1 位作者 祝成炎 马廷方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4,共4页
通过分析典型绣花面料,探讨了直针绣电脑绣花织物外观效果的技术特征。对一种能够应用于仿绣提花织物设计的通用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了绣花效果与组织配合之间的关系。从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出发,配合上机工艺,提出了一种能在常规... 通过分析典型绣花面料,探讨了直针绣电脑绣花织物外观效果的技术特征。对一种能够应用于仿绣提花织物设计的通用组织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了绣花效果与组织配合之间的关系。从织物组织结构设计出发,配合上机工艺,提出了一种能在常规单经轴、常规经纬密等条件下即可实施,且能够应用于仿直针绣提花织物设计的通用组织结构安排设计方法,采用表里经比例为3∶1的特殊双层空心组织结构,使平地与高花形成强对比效果,通过提花工艺实现了绣花工艺的效果,为绣花产品与提花产品的融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花 组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缝工艺在针织服装中的运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艳辉 《现代纺织技术》 2006年第4期43-45,共3页
针对针织服装独特的结构性能及工艺特点,运用点、线、面的设计原理,结合几种常用的手工刺绣技法,阐述了手缝工艺对针职服装在设计思维、造型、工艺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点形 宝珠 米字 线形 平缝 锁边 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