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女性乳腺癌患者绝经状态判断两个关键问题的临床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19-627,共9页
内分泌治疗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与患者的绝经状态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关于乳腺癌患者绝经状态判断的两个关键问题。第一,针对绝经前患者添加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OFS)治疗后,... 内分泌治疗在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并与患者的绝经状态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关于乳腺癌患者绝经状态判断的两个关键问题。第一,针对绝经前患者添加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OFS)治疗后,雌二醇(estradiol,E2)数值仍超标,可能存在“真性”超标和“假性”超标两种情况,氟维司群、阿贝西利、依西美坦及他莫昔芬等内分泌治疗药物可能干扰E2测定结果,需要警惕检测性“假性”超标的可能性。第二,在判断OFS治疗下患者是否已进入生理性绝经状态时,需考虑化疗对绝经状态的影响、围绝经期内分泌变化的复杂性等因素。建议根据患者年龄及内分泌治疗方案,考虑转换治疗并定期监测血清E2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针对疑难情况可综合抗缪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抑制素B(inhibin B,INHB)和雄激素等指标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绝经状态 卵巢功能抑制 临床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理亚型子宫肉瘤MRI征象及其与绝经状态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黄炳尧 李宣毅 +1 位作者 谢宇 孙洪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99,106,共7页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uterine sarcoma,US)不同病理亚型MRI征象及其与患者绝经状态之间的关联。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U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17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 目的探讨子宫肉瘤(uterine sarcoma,US)不同病理亚型MRI征象及其与患者绝经状态之间的关联。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U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其中包括子宫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LMS)17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ESS)18例,未分化US(undifferentiated uterine sarcoma,UUS)9例,腺肉瘤(adenosarcoma,AS)24例;包括41名(60.3%)绝经患者和27名(39.7%)未绝经患者;常见的MRI征象包括坏死、出血、肿瘤边缘不规则或结节状、盆腔淋巴结增大或腹膜转移。通过应用χ²检验或Fisher检验,对MRI征象在不同绝经状态和不同病理亚型中的分布差异进行分析,对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多亚组数据,应用Bonferroni法进行多重比较验证。结果盆腔淋巴结增大或腹膜转移在不同绝经状态US患者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坏死、出血、肿瘤边缘不规则或结节状在不同绝经状态US患者中的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否处于绝经状态,肿瘤边缘不规则或呈结节状在各病理类型的鉴别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绝经状态下ESS和AS、UUS和A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Bonferroni校正),未绝经状态下ESS和A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Bonferroni校正)。坏死、出血、盆腔淋巴结增大或腹膜转移在各病理类型的鉴别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中AS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增大或腹膜转移的比例高于未绝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RI征象中,肿瘤边缘形态变化对于区分不同US亚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子宫AS常常展现出规则、清晰的边缘,而ESS、UUS和部分的LMS则呈现出肿瘤边缘不规则或结节状。尚未绝经的子宫AS患者相较于绝经患者,更可能出现淋巴结或腹膜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肉瘤 子宫平滑肌肉瘤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未分化子宫肉瘤 腺肉瘤 绝经状态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锻炼对不同绝经状态下中老年女性轻度盆腔器官脱垂盆底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樊卫敏 梅小会 +4 位作者 陈记娜 孙克 张丽文 陈亚萍 陈汝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3,共6页
目的:评价对于处在不同绝经状态下轻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女性,进行盆底肌锻炼干预对其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盆底中心就诊的中老年轻度(Ⅰ~Ⅱ期)POP患者(年龄45~65岁)共计16... 目的:评价对于处在不同绝经状态下轻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女性,进行盆底肌锻炼干预对其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盆底中心就诊的中老年轻度(Ⅰ~Ⅱ期)POP患者(年龄45~65岁)共计16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殖衰老分期系统(STRAW+10)将其分为绝经前期组(45例)、绝经早期组(62例)、绝经晚期组(58例)。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锻炼(PFMT),分别干预12周,通过POP-Q分期、PERFECT法盆底评估、盆底肌电评估(Glazer法)、盆底B超及POP量表(PFDI-20、PFIQ-7)及其分量表评估,比较PFMT干预前、后的治疗情况。结果:(1)3组总体客观治愈率为58.33%(7/12),总体主观治愈率为94.55%(156/165)。(2)POP-Q分期:与干预前比较,3组的POP-Q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早期组中Aa点位置有所上升(P<0.05),绝经晚期组中Ba点位置有所上升(P<0.05)。(3)PERFECT盆底评估:PFMT干预后3组患者的肌力、耐力、重复收缩力、快速收缩力均较干预前有所提升(P<0.05)。(4)Glazer法:3组干预后患者的盆底肌电前静息、后静息值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绝经早期组和绝经晚期组中,干预后患者的盆底肌电Ⅱ类肌、Ⅰ类肌及耐力值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5)盆底超声检查:3组的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rLHA)和Valsalva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vLHA)均较干预前减少(P<0.05);绝经晚期组各项超声指标均较干预前减小(P<0.05);(6)量表评估:3组PFDI-20总分及其分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绝经前期组和绝经晚期组PFIQ-7总分下降(P<0.05)。结论:PFMT没有改善轻度POP患者的POP-Q分期情况,但有助于绝经早期、绝经晚期患者阴道壁Aa、Ba指示点解剖位置的上升;PFMT能总体有效缓解不同绝经状态下轻度POP女性盆底相关症状,及盆底支持结构的稳定性、盆底肌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锻炼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生殖衰老分期 不同绝经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前后代谢综合征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许伟成 黎池健 +2 位作者 钱格 黄玉香 赵丽琴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61-866,共6页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代谢综合征(MS)与慢性肾脏病(CKD)风险的关系。方法于2012年6月~10月对珠海市湾仔社区1346名社区妇女开展横断面调查,获得其个人史、生活方式、身体测量指标、血尿生化指标等,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小于60 mL/min/1.... 目的探讨绝经前后代谢综合征(MS)与慢性肾脏病(CKD)风险的关系。方法于2012年6月~10月对珠海市湾仔社区1346名社区妇女开展横断面调查,获得其个人史、生活方式、身体测量指标、血尿生化指标等,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小于60 mL/min/1.73 m2或者白蛋白尿诊断CKD,采用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关于MS的诊断标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获得自然绝经年龄划分绝经前后状态,分别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中确定MS和CKD的患病率,然后使用SPSS软件(版本19.0)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绝经前后妇女中MS与CKD关系。结果在调整绝经前妇女潜在混杂因素前后,MS均与CKD显著相关,比值比(OR)分别为3.10(95%CI 1.32~7.28,P=0.009)和4.09(95%CI 1.63~10.32,P=0.003)。当针对糖尿病、高血压及尿酸进行调整时,绝经前妇女中MS和CKD之间没有相关性(OR 1.56,95%CI 0.31~7.63,P=0.592)。未经调整上述因素的分析中,绝经后妇女MS与CKD显著相关(P<0.001)。进一步调整年龄、教育状况、吸烟、身体活动和饮酒情况后,绝经后妇女MS仍与CKD显著相关,OR为2.60(95%CI 1.69~3.99,P<0.001)。当针对糖尿病、高血压及高尿酸进行调整时,绝经后妇女MS和CKD的相关性仍然显著(OR 1.61,95%CI 1.09~2.37,P=0.018)。在绝经后妇女的未调整模型中,较高的血压、较高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和较高的空腹血糖与CKD显著相关,OR分别是2.77(95%CI 1.57~4.89,P<0.001),1.84(95%CI 1.16~2.90,P=0.009),2.07(95%CI1.30~3.28,P=0.002)。调整年龄、吸烟、饮酒、教育状况及身体活动情况后,较高的血压、血清甘油三酯及空腹血糖仍与绝经后妇女的CKD发病风险显著相关,它们的OR分别为2.28(95%CI 1.22~4.26,P=0.01),1.71(95%CI 1.03~2.86,P=0.039)和2.25(95%CI 1.36~3.73,P=0.002)。结论妇女绝经前后MS与CKD均具有相关性,在绝经前这种相关性依赖于高血糖、高血压或高尿酸,而在绝经后不存在这种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慢性肾脏病 绝经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