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赵一龙 唐娜 +8 位作者 井长华 徐晴晴 尹秀升 王海明 孙婧 林盼盼 董林 刘吉山 曹荣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90-2799,共10页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流行株的病原学特性。【方法】采集山东某牛场疑似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牛的皮肤结节组织,用原代羔羊睾丸细胞(primary lamb testicular cells,...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流行株的病原学特性。【方法】采集山东某牛场疑似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牛的皮肤结节组织,用原代羔羊睾丸细胞(primary lamb testicular cells,PLT)进行病毒分离;通过PCR扩增LSDV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 chemokine receptor,GPCR)基因并测序,利用抗LSDV特异性血清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鉴定病毒特异性;对分离毒株进行基因组测序并分析其遗传变异情况;在不同细胞中对分离毒株连续传代并测定病毒滴度,绘制生长曲线,进一步测定其在不同细胞中的增殖能力;通过抗体中和试验测定分离毒株对山羊痘疫苗抗体的中和指数。【结果】病牛皮肤结节组织样品经PLT细胞培养,盲传3代后出现细胞变圆、聚集、脱落为特征的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PCR扩增获得大小约1 010 bp的分离毒株GPCR基因特异性条带,且该基因序列与国内外LSDV毒株相似性为99.3%~100%。分离毒株可与抗LSDV特异性血清结合,免疫荧光染色后出现特异性绿色荧光斑。基因组测序比对结果显示,分离毒株与2019—2022年流行的7株国内以及2022年泰国毒株遗传距离较近。分离毒株传代20~30代时,病毒滴度可稳定在10^(-6.08)至10^(-6.17) TCID_(50)/mL。生长曲线显示,该分离毒株滴度在96 h达到峰值(10^(-6.16) TCID_(50)/mL),144 h下降至10^(-5.60) TCID_(50)/mL。分离毒株在MBDK和BHK-21细胞系上均能连续增殖3代,其病毒滴度可分别达10^(-4.85)和10^(-4.63) TCID_(50)/mL。山羊痘疫苗抗体对该毒株的中和指数(276)显著低于山羊痘疫苗毒株(1 833)(P<0.05)。【结论】从病牛皮肤结节组织中成功分离到1株LSDV,该毒株与国内除西藏地区外的其他地区的毒株遗传距离较近,在MBDK和BHK-21细胞中可稳定传代培养,且山羊痘疫苗抗体对该毒株的中和能力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病毒(lsdv)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NMG株)基因组DNA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11
2
作者 苏佳 白洪旭 +5 位作者 赵炜 王德丽 刘伟洁 王芳 薛青红 陈晓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25,共6页
为提高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通过病毒核酸提取及质量检测、分装,制备LSDV NMG株基因组DNA标准物质。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外源病毒评价其纯净性;采用液滴式数字PCR(ddPCR)方法检测LSDV ORF101基因... 为提高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核酸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通过病毒核酸提取及质量检测、分装,制备LSDV NMG株基因组DNA标准物质。通过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外源病毒评价其纯净性;采用液滴式数字PCR(ddPCR)方法检测LSDV ORF101基因的拷贝数以评估该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并与9家实验室协作标定;进一步采用qPCR方法对该标准物质试用。结果显示,本研究制备的标准物质不存在外源病毒污染;组内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均匀性好;标准物质于-20℃稳定保存6个月,4℃稳定保存7d,25℃稳定保存24 h;标准物质ORF101基因最终定值为(8.6±1.3)×10~3拷贝/μL;可以用于qPCR检测。综上,该标准物质定值准确,均匀性好,不仅可以用于LSDV核酸检测相关实验的质量控制、仪器校准、检测方法评价,还可为研制体外诊断试剂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病毒 液滴式数字PCR 标准物质 定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治疗与预防
3
作者 向国辉 《四川畜牧兽医》 2025年第7期46-48,共3页
1流行病学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该病毒隶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具有显著的宿主特异性。牛结节性皮肤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在我国被纳入二类动物疫病。L... 1流行病学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该病毒隶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具有显著的宿主特异性。牛结节性皮肤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在我国被纳入二类动物疫病。LSDV在55℃条件下可维持活性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 病毒 lsdv 结节皮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诊断及综合防控措施
4
作者 王红霞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1期101-102,共2页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Skin Disease,LSD)是由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牛的表皮和真皮层,且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该病的特征是皮肤上形成结节、溃疡以...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Skin Disease,LSD)是由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牛的表皮和真皮层,且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呈现显著上升趋势。该病的特征是皮肤上形成结节、溃疡以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不仅导致患病牛只痛苦,还会引起产奶量下降、体重减轻等问题,给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dv 结节皮肤病 高度传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存 刘孟超 +6 位作者 张月 王晓玲 赵梦姣 李云岗 兰邹然 孙圣福 刘砚涵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6-150,共5页
为了建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的快速诊断方法,本试验依据LSDV GCPR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了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并建立了快速诊断LSD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LSDV荧光定量PCR方法在3.67×10^(1)~3.67×1... 为了建立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的快速诊断方法,本试验依据LSDV GCPR基因的保守序列区域设计了荧光定量PCR的引物和探针,并建立了快速诊断LSDV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建立的LSDV荧光定量PCR方法在3.67×10^(1)~3.67×10^(7) copies/μL拷贝标准品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达0.9905;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其检测病毒系列含量下限为3.67×10 copies/μL;该方法特异性良好,与山羊痘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病毒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方法重复性较好,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介于0.133%~1.81%。该方法,临床样品的检测符合率达90%。本试验所建立的LSDV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临床诊断牛结节性皮肤病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为LSDV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病毒 荧光定量PCR GPCR基因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ORF61基因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春玲 任善会 +7 位作者 杨雪 蔺玉刚 李积雲 王相伟 殷相平 孙跃峰 万学瑞 陈豪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0-1809,共10页
基于国内流行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的基因组序列,建立了靶向ORF61基因的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LSDV基因序列设计出带有MGB探针的特异性荧光定量PCR引物,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筛选验... 基于国内流行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的基因组序列,建立了靶向ORF61基因的MGB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基于LSDV基因序列设计出带有MGB探针的特异性荧光定量PCR引物,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筛选验证。最终,筛选得到靶向于LSDV ORF61基因的一对qPCR引物;利用pCAGGS-ORF61真核表达质粒,获得标准曲线y=-3.287 5x+47.87,线性相关系数R^(2)=0.998 6,扩增效率达101%;荧光定量PCR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引物的特异性高、重复性良好和灵敏度高等优点;该引物的最低检测限为6.71拷贝·μL^(-1),各批次内与批次间重复性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以上结果表明,作者建立特异性LSDV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为LSD预防和控制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病毒 ORF61 MGB探针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缺失TK基因毒株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玉哲 任善会 +10 位作者 姚威 龚真莉 张红强 柳民意 尤婷 王相伟 李积雲 殷相平 孙跃峰 陈豪泰 万学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17-4529,共13页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及Cre-LoxP系统平台,构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缺失TK基因毒株,为研制出安全、高效的LSDV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备选毒株。以TK基因为靶基因,利用Cre-LoxP系统平台,红色荧光蛋白(RFP)为筛选标...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及Cre-LoxP系统平台,构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缺失TK基因毒株,为研制出安全、高效的LSDV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备选毒株。以TK基因为靶基因,利用Cre-LoxP系统平台,红色荧光蛋白(RFP)为筛选标记,采用重叠PCR方法扩增左、右同源臂以及RFP基因表达框并进行融合,将其克隆至pUC19T载体,构建基因缺失转移载体pUC19T-LSDV-ΔTK-RFP。将转移载体重组质粒转染至Vero细胞,并感染LSDV/CHA/FJ/2021毒株,构建LSDV-ΔTK-RFP重组病毒。采取蚀斑法、有限稀释法纯化LSDV-ΔTK-RFP。然后,利用Cre-LoxP系统,在MDBK-Cre细胞中从病毒基因组中切除RFP标签,采取蚀斑法和有限稀释法筛选并纯化LSDV-ΔTK毒株。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重组毒株进行鉴定,并测定其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缺失TK基因的重组毒株(LSDV-ΔTK),重组毒株复制力略低于野生毒株。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的缺失TK基因LSDV毒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和复制生长特性,为后续LSDV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候选毒株,同时拓展了Cre-LoxP系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病毒 TK基因 CRE/LOXP系统 重组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株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GPCR基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祉玉 杜吉革 +5 位作者 莘若兰 张嘉雯 潘晨帆 印春生 陈小云 朱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20-5630,共11页
为了解我国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田间毒株流行情况及遗传进化情况并观察其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对临床疑似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牛皮肤结节样本进行PCR检测、病毒分离、免疫荧光鉴定、电镜观察、GPCR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 为了解我国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田间毒株流行情况及遗传进化情况并观察其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对临床疑似发生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牛皮肤结节样本进行PCR检测、病毒分离、免疫荧光鉴定、电镜观察、GPCR基因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原代羊睾丸细胞(PLT)分离得到3株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分别命名为LSDV/Heilongjiang/2022株、LSDV/Jiling/2022株和LSDV/Jiangxi/2022株,对三株病毒进行一步生长曲线测定,前96 h病毒增长速度最快,96~120 h时滴度最高,之后病毒生长速度开始减缓,接种96 h后滴度最高,三株病毒分别可达到10^(6.0)TCID_(50)·mL^(-1)、10^(5.3)TCID_(50)·mL^(-1)和105.1 TCID_(50)·mL^(-1)。透射电镜下病毒粒子呈椭圆形,病毒直径为200~300 nm。将三株病毒GPCR基因序列与中国各地区以及近年其他国家流行毒株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三株分离株与中国各地区毒株均处于同一分支上,说明中国各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有很强的相关性。本研究成功从黑龙江、吉林及江西三省牛皮肤结节病料中分离出三株LSDV,丰富了我国LSDV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数据,并对LSDV的持续监测与新型疫苗研发工作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病毒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征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ORF123基因缺失重组病毒的构建及增殖能力分析
9
作者 王芳萍 任善会 +7 位作者 郜晓虹 杨雪 李积雲 王相伟 殷相平 孙跃峰 陈豪泰 万学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30-4541,共12页
旨在通过缺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ORF123基因,分析其增殖能力,为LSDV ORF123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以ORF123基因作为靶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筛选标记,采用融合PCR方法,扩增同源左右臂序列以及EGFP基因表... 旨在通过缺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ORF123基因,分析其增殖能力,为LSDV ORF123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同源重组,以ORF123基因作为靶标,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为筛选标记,采用融合PCR方法,扩增同源左右臂序列以及EGFP基因表达框,克隆至pUC-19T载体,构建基因缺失转移载体pH5-LSDVΔORF123-EGFP质粒。然后将pH5-LSDVΔORF123-EGFP质粒转染至Vero细胞,并感染LSDV/CHA/FJ/2021毒株,利用蚀斑、梯度稀释和挑取绿色荧光单克隆细胞筛选纯化重组毒株,并鉴定其遗传稳定性和增殖能力。结果显示,利用EGFP筛选标记,通过多次挑斑筛选纯化获得ORF123基因缺失的重组病毒株LSDVΔORF123-EGFP。该重组病毒至少在8代细胞传代中能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接种MDBK细胞后绘制一步增殖曲线表明该重组病毒滴度略低于亲本毒株。本研究成功获得ORF123基因缺失的重组病毒株LSDVΔORF123-EGFP,为LSDV ORF123蛋白生物学功能研究以及减毒活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病毒 ORF123基因 增殖能力 同源重组 重组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eGFP基因的重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构建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10
作者 莘若兰 周祉玉 +6 位作者 张嘉雯 杜吉革 印春生 王凤雪 陈小云 温永俊 朱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79-5488,共10页
【目的】筛选可高效率表达重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的不同启动子/细胞组合,据此构建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重组LSDV,并探究其生长特性,为后续抗病毒药物的开发以及病毒复制和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筛选可高效率表达重组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的不同启动子/细胞组合,据此构建携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重组LSDV,并探究其生长特性,为后续抗病毒药物的开发以及病毒复制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融合PCR方法分别将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启动子、LSDV启动子与eGFP基因进行连接,用以替换LSDV 005基因,构建同源重组片段,并将其分别转染至感染LSDV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非洲绿猴肾细胞衍生株(Vero-E6)、牛肾细胞(MDBK)、仓鼠卵巢细胞(CHO-K1)、羊睾丸细胞(LT)和原代羊睾丸细胞(PLT)6种细胞中,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果,并使用ImageJ软件统计荧光面积百分比,筛选出最优启动子/细胞组合。以筛选出的最优组合进行重组病毒转染,并检测病毒纯化效果,进一步探究重组病毒的生长特性和稳定性。【结果】在6种细胞中LSDV启动子的转染效果均优于ORFV启动子,且在PLT细胞中,LSDV启动子的荧光面积百分比最高(8.38%),与其他组细胞相比差异显著(P<0.05)。使用LSDV启动子/PLT细胞组合构建重组病毒LSDV-Δ005/eGFP,纯化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所有病变部位均带有绿色荧光,荧光面积百分比约为50.8%。病毒的生长特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组病毒LSDV-Δ005/eGFP在6种细胞中的病变效应以及病毒滴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野生毒株LSDV/Heilongjiang/2022相似,且在PLT细胞上连续传代10次eGFP基因稳定表达。【结论】利用LSDV启动子/PLT细胞组合构建重组LSDV时效率最佳,据此构建的重组病毒LSDV-Δ005/eGFP生长特性与LSDV野生毒株一致,经10次传代后遗传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病毒 细胞转染 重组病毒 生长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1
作者 任炜杰 邹艳丽 +4 位作者 刘春菊 刘珊 赵永刚 李金明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对我国养牛业形成较大威胁。血清学方法是便捷、敏感、经济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方法,对于疫病及时发现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各类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法... 目前,牛结节性皮肤病对我国养牛业形成较大威胁。血清学方法是便捷、敏感、经济的牛结节性皮肤病检测方法,对于疫病及时发现与疫苗免疫效果评估至关重要。本文着重介绍了牛结节性皮肤病各类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病毒中和试验(VNT)作为该病的抗体检测金标准,试验周期长,操作要求严格,在基层实验室无法使用,较适用于可疑病例确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适用于大批量样品检测,但蛋白抗原免疫机制研究不足,方法不够成熟;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稍低,难以用于临床检测;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可以检测一定规模的样品,但其结果需要单孔镜检,不如ELISA结果一目了然;免疫印迹试验(WB)可以鉴别副痘病毒,但操作繁琐,难以用于大批量检测。目前看,ELISA在牛结节性皮肤病临床血清学检测应用上有着绝对优势。今后需要加强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基础研究,摸清各蛋白的免疫机制,筛选出有效、敏感的抗原,以建立适于基层大规模抗体检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 山羊痘病毒 绵羊痘病毒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首次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47
12
作者 张敏敏 孙亚杰 +3 位作者 刘文兴 刘任强 王喜军 步志高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58-1061,共4页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牛的烈性传染病。2019年8月,我国首次在新疆伊犁地区发现疑似LSD疫情。本研究采集伊犁疫情临床症状典型病牛病变皮肤组织,接种羊睾丸(LT)细胞,对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的培...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牛的烈性传染病。2019年8月,我国首次在新疆伊犁地区发现疑似LSD疫情。本研究采集伊犁疫情临床症状典型病牛病变皮肤组织,接种羊睾丸(LT)细胞,对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的培养物进行了系列鉴定。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痘病毒形态的砖型粒子;山羊痘高免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培养病变细胞显示阳性反应;LSDV基因组特异引物PCR检测结果为阳性;二代测序(De novo)全基因组分析显示与LSDV/Russia/Saratov/2017(MH646674.1)同源性最高(99.4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与LSDV/Russia/Saratov/2017株相似,介于疫苗株和野毒株分支之间;病毒生长曲线测定显示感染LT细胞的生长特性与已报道的山羊痘病毒相似。上述结果表明,本实验分离得到引起我国首次LSD疫情的病毒株,命名为LSDV/China/Xinjiang/2019株(Xinjiang/2019),本研究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病毒 分离鉴定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检测及蠓、蚊携带病毒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楠 孟锦昕 +4 位作者 王建聂 何于雯 杨绍昌 吕顺燕 王静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179-4187,共9页
【目的】了解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在自然感染状况下病牛的带毒状况及其潜在的传播媒介种类,为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7月在云南省文山市采集疑似发病牛不同组织类型标本,2020... 【目的】了解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在自然感染状况下病牛的带毒状况及其潜在的传播媒介种类,为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1年7月在云南省文山市采集疑似发病牛不同组织类型标本,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2021年8月分别在云南省昆明市、文山市和双江县采集疑似LSDV感染的牛圈舍蠓、蚊标本,并进行形态学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发病牛不同组织及库蠓、库蚊标本中LSDV核酸;采用LSDV127基因特异引物对皮肤结节标本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利用DNAStar和Mega 6.0等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3头发病牛全血、血清、鼻拭子和皮肤结节标本中均检测到LSDV核酸,且皮肤结节标本中LSDV核酸扩增曲线信号最强;LSDV127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3份皮肤结节标本(17、18和19)的病毒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100%,与俄罗斯、泰国、越南和南非等LSDV分离株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在99.7%~100%之间。共采集鉴定条带库蠓、连斑库蠓和尖喙库蠓3种,库蠓标本4822只,库蚊标本150只。所有采集自发病牛圈舍的库蠓和库蚊标本LSDV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在自然感染LSDV的牛中,血液、鼻分泌物和皮肤结节等不同部位都可能为节肢动物媒介获得并传播LSDV提供很好的感染源;蠓、蚊等节肢动物媒介是否参与了当地LSDV的传播有必要进一步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病毒(lsdv)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庄金秋 梅建国 +3 位作者 刘吉山 张颖 莫玲 姚春阳 《中国奶牛》 2021年第3期36-39,共4页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以发热、消瘦、皮肤水肿、局部形成坚硬的结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亚急性传染病。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疫苗接种是当前主要的防控措施,但我国目前并没...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以发热、消瘦、皮肤水肿、局部形成坚硬的结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亚急性传染病。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疫苗接种是当前主要的防控措施,但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该病的疫苗,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该病的病毒分离和鉴定、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LSDV的最新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LSD的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病毒 结节皮肤病 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 被引量:1
15
作者 尼强 潘瑶 +4 位作者 田维 肖海月 李万林 张其山 蓝岚 《四川畜牧兽医》 2024年第5期61-61,共1页
1牦牛结节性皮肤病概述牦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痘病毒科的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又称牛结节性皮炎、结节疹等。隐性带毒牦牛和患病牦牛是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牦牛的皮肤结节、精液、唾液以及血液当中。该... 1牦牛结节性皮肤病概述牦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痘病毒科的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又称牛结节性皮炎、结节疹等。隐性带毒牦牛和患病牦牛是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牦牛的皮肤结节、精液、唾液以及血液当中。该病各年龄和品种的牛均易感,发病潜伏期一般为2~4周。患牛头颈部、四肢及裸露皮肤部位易发生感染,病部破溃后形成结痂并出现继发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感染 传染病 结节皮肤病 皮肤结节 病毒 带毒 牦牛 发病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防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小慧 邓瑞雪 +3 位作者 潘玉平 贾怀杰 安芳兰 刘学荣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1期135-140,共6页
2019年8月10日,第一例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确诊,此后疫情迅速蔓延至国内其他多个省份,牛群感染后严重影响皮张质量和产奶量,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文梳理了现有牛结节性皮肤病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法及防... 2019年8月10日,第一例牛结节性皮肤病在我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确诊,此后疫情迅速蔓延至国内其他多个省份,牛群感染后严重影响皮张质量和产奶量,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文梳理了现有牛结节性皮肤病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临床综合诊断、实验室诊断、防控难点和防控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病毒 诊断 血清学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菊 罗元宇 《中国奶牛》 2024年第6期27-31,共5页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牛和野生动物的经济型传染病,现今已成为一种新兴的跨界动物疫病。目前,LSD无特效药,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的唯一经济有效途径。根据...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牛和野生动物的经济型传染病,现今已成为一种新兴的跨界动物疫病。目前,LSD无特效药,疫苗免疫是防控该病的唯一经济有效途径。根据LSD疫苗的发展历程,本文概述了弱毒活疫苗、灭活疫苗、重组疫苗的使用情况和研究进展,旨在为研制安全有效的LSD疫苗及疫病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 结节皮肤病病毒 疫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控 被引量:1
18
作者 扎西卓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4年第8期147-149,共3页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以皮肤和黏膜结节病变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对我国牛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首先,通过病例研究和实验室检测,我们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症状特征、发病原因和诊断方法进行了深度探讨。结果显示,牛结节性皮肤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以皮肤和黏膜结节病变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对我国牛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首先,通过病例研究和实验室检测,我们对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症状特征、发病原因和诊断方法进行了深度探讨。结果显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病毒感染,通过血清学和PCR技术可以准确诊断。然后,我们针对该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进行研究,并从病毒的遗传演变、环境因素和疫苗的制备方面提出防控策略。其中,疫苗的研发和推广使用是最为有效的防控手段。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新型牛结节性皮肤病疫苗能够有效诱导免疫反应,显著提高疾病的抵抗力。该研究结果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提高牛的健康水平、确保肉牛产业的安全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 诊断方法 病毒感染 疫苗防控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特征与防控措施 被引量:3
19
作者 于文化 宋霜 +2 位作者 王成立 姜鹏语 田晓鹏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11期91-92,共2页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牛急性、亚急性全身性皮肤病。其临床主要特征包括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局部溃疡及坚硬的结节病变。该病毒传播迅速、潜伏期长,使得疾病难以早期发现。该病在全球各地均有流行史,...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牛急性、亚急性全身性皮肤病。其临床主要特征包括发热、消瘦、淋巴结肿大、局部溃疡及坚硬的结节病变。该病毒传播迅速、潜伏期长,使得疾病难以早期发现。该病在全球各地均有流行史,我国于2019年在新疆伊犁州首次确诊,并呈现蔓延趋势,严重威胁养牛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我国于2022年2月将其调整为二类动物疫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肿大 二类动物疫病 结节皮肤病 防控措施 病毒传播 新疆伊犁州 蔓延趋势 流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钟毅 闭璟珊 +11 位作者 尹德玮 吕荞 吴健皓 韦正吉 邹联斌 苏姣秀 汪伟 辛佳亮 彭久青 李文静 郑敏 胡传活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2期117-124,共8页
为实现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和羊痘病毒属(CaPV)其他成员的鉴别诊断,针对LSDV 010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与文献报道的CaPV 068基因的通用引物及探针组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鉴别检测LSDV和C... 为实现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和羊痘病毒属(CaPV)其他成员的鉴别诊断,针对LSDV 010基因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与文献报道的CaPV 068基因的通用引物及探针组合,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了一种可同时鉴别检测LSDV和CaPV其他成员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本方法可以特异性扩增LSDV和CaPV其他成员,并且与其他牛、羊病毒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好;对pLSDV-010和pCaPV-068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均为15 copies/μL,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75%,重复性良好。应用本试验建立的方法与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检测542份临床样品,发现CaPV的样品符合率为98.52%,LSDV为99.63%。本试验建立的方法为CaPV鉴别筛查、LSDV精准防控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皮肤病病毒 羊痘病毒 双重荧光定量PCR TAQMAN探针 鉴别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