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净能水平饲粮对屯昌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和短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1
作者 郁希龙 张小雨 +5 位作者 冀凤杰 胡诚军 彭维祺 徐良梅 吕仁龙 武洪志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93-3103,共11页
【目的】研究不同净能水平饲粮对屯昌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及短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0头体重为10.00 kg±0.86 kg、体况相近的健康屯昌猪,随机分成4个饲粮处理组(分别为JC1、JC2、JC3和JC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 【目的】研究不同净能水平饲粮对屯昌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及短链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选取40头体重为10.00 kg±0.86 kg、体况相近的健康屯昌猪,随机分成4个饲粮处理组(分别为JC1、JC2、JC3和JC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4个处理组分别提供净能水平为10.65、10.15、9.65和9.15 MJ/kg的试验饲粮。屯昌猪生长至25.00 kg左右时试验终止,试验期为42 d。试验结束当天,分别在每个重复里选取1头猪,收集结肠内容物用于肠道微生物区系分析和短链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1)与JC3组相比,JC1、JC2和JC4组屯昌猪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2)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不同净能水平饲粮处理组间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的结肠微生物组成上,与JC2组相比,JC1、JC3和JC4组螺旋体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而与JC4组相比,JC2和JC3组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的结肠微生物组成上,与JC3组相比,JC1、JC2和JC4组罗斯拜瑞氏菌属和粪球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且JC1和JC2组的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也显著低于JC3组(P<0.05);此外,JC2组密螺旋体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结肠内容物短链脂肪酸代谢组分析显示,JC2组己酸含量显著高于JC3组(P<0.05),极显著高于JC4组(P<0.01);相比于JC1、JC2和JC4组,JC3组丁酸含量有升高趋势(0.05<P<0.10)。【结论】与净能水平推荐量10.15 MJ/kg(JC2)相比,降低饲粮净能水平至9.65 MJ/kg,可通过提高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富度及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改善短链脂肪酸的组成,从而促进屯昌猪生长性能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能 屯昌猪 结肠微生物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幼果果粉对体外模拟人体结肠微生物群的影响
2
作者 杨雅利 周雪如 +1 位作者 陈磊 郭玉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2,共12页
以苹果幼果为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苹果幼果果粉(YAP),测定多酚和膳食纤维等主要成分含量,通过三阶段连续发酵系统模拟结肠发酵,并结合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G C-MS分析,探究苹果幼果果粉对健康和肥胖志愿者结肠微生物群组成及... 以苹果幼果为原料,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苹果幼果果粉(YAP),测定多酚和膳食纤维等主要成分含量,通过三阶段连续发酵系统模拟结肠发酵,并结合16S rRNA高通量测序和G C-MS分析,探究苹果幼果果粉对健康和肥胖志愿者结肠微生物群组成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结果表明,YAP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417.50±0.40)mg/g]和多酚类物质[(57.10±0.03)mg/g]。YAP使健康和肥胖志愿者的结肠反应器中菌群组成发生变化,其中Alpha多样性没有显著变化,而Beta多样性存在显著变化。低剂量YAP对结肠中不同细菌群的相对丰度有显著影响。在健康组中,YAP显著增加了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在肥胖组中,YAP显著增加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的相对丰度。YAP对2个实验组属水平结肠微生物均有调节作用,使其相对丰度在7 d发酵周期内达到稳定值。此外,YAP促进了产短链脂肪酸菌的生成,增加了健康和肥胖志愿者结肠中的总短链脂肪酸浓度,短链脂肪酸中乙酸浓度最高。低剂量YAP显著增加了结肠样本中戊酸、丁酸和己酸的浓度(P<0.05)。体外模拟结肠发酵的结果表明,富含多酚和膳食纤维的YAP可显著调节健康和肥胖志愿者的结肠微生物群组成和短链脂肪酸含量,研究旨在为肠道菌群饮食调控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幼果果粉 多酚 膳食纤维 体外发酵 结肠微生物 短链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平蛋白质底物对猪结肠微生物体外发酵特性和菌体合成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葛婷 孙巍巍 朱伟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98-2004,共7页
本试验旨在体外条件下,探究不同水平蛋白质底物对猪结肠微生物发酵特性的影响,了解猪结肠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利用规律。以成年猪结肠内容物为微生物接种物,在结肠微生物发酵液中分别添加0(C组)、0.10(L组)、0.25 g/L(H组)酪蛋白水解物,厌... 本试验旨在体外条件下,探究不同水平蛋白质底物对猪结肠微生物发酵特性的影响,了解猪结肠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利用规律。以成年猪结肠内容物为微生物接种物,在结肠微生物发酵液中分别添加0(C组)、0.10(L组)、0.25 g/L(H组)酪蛋白水解物,厌氧发酵不同时间点(3、6、9、12、18、24 h),分别测定累积产气量、p H及微生物蛋白、氨态氮、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显示:1)发酵3、6 h时,L组和H组p H显著低于C组(P<0.05)。2)L组和H组累积产气量均高于C组。3)L组和H组各时间点微生物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6 h时H组又显著高于L组(P<0.05)。3)L组和H组各时间点氨态氮浓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5)。4)短链脂肪酸和支链脂肪酸浓度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增加,同时随着蛋白质水平增加而增加。由此可见,蛋白质底物的添加促进了肠道微生物菌体合成,但是过多的蛋白质底物水平并不能进一步提高微生物蛋白浓度;随着蛋白质水平增加,肠道微生物发酵特性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水平 结肠微生物 发酵特性 菌体合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纤维结肠微生物酵解微粒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宁 李爱军 +1 位作者 谭艳来 欧仕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51-253,共3页
利用人体结肠微生物,分别以水溶性膳食纤维卡拉胶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蔗渣作为唯一碳源,在离体条件下厌氧发酵,采用Zeta电位仪研究了发酵液上清液中的微粒特性。结果发现,卡拉胶酵解后的平均粒径为465.1nm,ζ(Zeta)电位为-34.29±1.7... 利用人体结肠微生物,分别以水溶性膳食纤维卡拉胶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蔗渣作为唯一碳源,在离体条件下厌氧发酵,采用Zeta电位仪研究了发酵液上清液中的微粒特性。结果发现,卡拉胶酵解后的平均粒径为465.1nm,ζ(Zeta)电位为-34.29±1.73mV;蔗渣酵解后的平均粒径为801.7nm,ζ(Zeta)电位-21.77±0.57mV;表明膳食纤维被结肠微生物酵解后能产生基本特性较一致的微粒,但不同膳食纤维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结肠微生物 粒度分布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对生长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嘉为 张蕾 +3 位作者 祝皎月 王宇波 尹靖东 朱伟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15-2723,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粉来源的不可溶性纤维对生长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及其发酵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24.8±0.7)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5%、10%和15%苜蓿草粉的饲粮,每组6个重复,... 本试验旨在研究苜蓿草粉来源的不可溶性纤维对生长猪结肠微生物区系及其发酵代谢产物的影响。试验选用24头(24.8±0.7)kg的杜×长×大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含0(对照组)、5%、10%和15%苜蓿草粉的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28 d后屠宰取样,测定血清脂肪酸组成、结肠食糜短链脂肪酸浓度及微生物组成。结果发现:饲喂苜蓿草粉显著降低了生长猪的料重比(P<0.05),但对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结肠微生物菌群16S r DNA V3区测序结果表明,苜蓿草粉对猪结肠微生物区系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增加了结肠食糜中总短链脂肪酸、乙酸和丁酸的浓度(P<0.05);随着饲粮中苜蓿草粉含量的增加,血清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果提示:苜蓿草粉来源的不可溶性纤维不影响结肠微生物菌群结构,但增强了结肠微生物的发酵活动和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具有调节猪机体脂肪酸组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猪 苜蓿草粉 不可溶性纤维 短链脂肪酸 结肠微生物区系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对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仲昊 郑梓 +4 位作者 陈亮 李宁 李千军 穆淑琴 闫峻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897-3908,共12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对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通路的影响。选取28日龄、体重8.5 kg±1.0 kg断奶仔猪6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A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B组饲喂基础日粮+2...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对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通路的影响。选取28日龄、体重8.5 kg±1.0 kg断奶仔猪64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A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抗生素,B组饲喂基础日粮+20 g/t香芹酚,C组饲喂基础日粮+20 g/t百里香酚,D组饲喂基础日粮+20 g/t香芹酚-百里香酚混合物(质量比2∶1)。试验期30 d。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利用双末端测序(Paired-End)的方法进行测序。通过对OTUs聚类,进行物种注释及丰度分析;进一步进行α多样性、β多样性分析及显著物种差异分析和功能基因预测分析。结果显示:①各试验组结肠微生物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D组结肠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B和C组(P<0.05),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组(P<0.05),Epsilonbacteraeot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组结肠中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组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相对丰度显著高于B组(P<0.05),D组罗斯氏菌属(Roseburia)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组螺杆菌属(Helicobacter)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D组结肠微生物脂质代谢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肠微生物碳水化合物代谢、其他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和其他氨基酸代谢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肠微生物能量代谢水平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20 g/t的香芹酚-百里香酚混合物,改善了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群落结构,结肠中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提高,有害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促进了结肠微生物的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芹酚 百里香酚 断奶仔猪 结肠微生物结构 微生物代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高原放牧藏猪结肠微生物的特异性研究
7
作者 谭占坤 池福敏 +3 位作者 商振达 商鹏 刘锁珠 强巴央宗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8-72,共5页
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放牧藏猪、舍饲藏猪与瘦肉型猪(杜×长×大,DLY猪)结肠微生物16S rRNA V3-V4区域的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西藏高原3个类型猪结肠微生物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显示,放牧藏猪和舍饲藏猪结肠微生物分类操作... 试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放牧藏猪、舍饲藏猪与瘦肉型猪(杜×长×大,DLY猪)结肠微生物16S rRNA V3-V4区域的基因序列,比较分析西藏高原3个类型猪结肠微生物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显示,放牧藏猪和舍饲藏猪结肠微生物分类操作单元(OTU)总数、辛普森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及香农指数显著高于DLY猪(P<0.05),放牧藏猪与舍饲藏猪无显著差异(P>0.05)。3个类型猪结肠微生物共划分为14个门,59个属。厚壁菌门在所有猪中相对丰度均最高,放牧藏猪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舍饲藏猪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牧藏猪与DLY猪(P<0.05)。放牧藏猪双歧杆菌属、Dehalobacterium、萨特氏菌属、YRC22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舍饲藏猪与DLY猪(P<0.05),舍饲藏猪瘤胃球菌属、Sphaerochaeta、Paludibacter相对丰度最高(P<0.05)。结果表明,放牧藏猪结肠中含有较多与纤维降解和抗病力有关的菌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藏猪 舍饲藏猪 DLY猪 结肠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dr63 Deletion Aggravates Ulcerative Colitis Likely by Affecting Th17/Treg Balance and Gut Microbiota
8
作者 ZHU Hao ZHU Meng-Yuan +2 位作者 CAO Yang-Yang YANG Qiu-Bo FAN Zhi-Peng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9-222,共14页
Obje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is a prevalent immunoinflammatory disease.Th17/Treg cell imbalance and gut microbiota dysregulation are key factors in ulcerative colitis pathogenesis.The actin cytoskeleton contributes to... Objective Ulcerative colitis is a prevalent immunoinflammatory disease.Th17/Treg cell imbalance and gut microbiota dysregulation are key factors in ulcerative colitis pathogenesis.The actin cytoskeleton contributes to regulating the 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and migration of Th17 and Treg cells.Wdr63,a gene containing the WD repeat domain,participates i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modulation of actin cytoskeleton.Recent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WDR63 may serve as a regulator of cell migration and metastasis via actin polymerization inhibition.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Wdr63 deletion on Th17/Treg cells and ulcerative colitis.Methods We constructed Wdr63-/-mice,induced colitis in mice using 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collected colon tissue for histopathological staining,collected mesenteric lymph nodes for flow cytometry analysis,and collected healthy mouse feces for microbial diversity detection.Results Compared with wild-type colitis mice,Wdr63-/-colitis mice had a more pronounced shortening of colonic tissue,higher scores on disease activity index and histological damage index,Treg cells decreased and Th17 cells increased in colonic tissue and mesenteric lymph nodes,a lower level of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IL-10,and a higher level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IL-17A.In addition,WDR63 has shown positive effects on maintaining intestinal microbiota homeostasis.It maintains the balance of Bacteroidota and Firmicutes,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beneficial intestinal bacteria linked to immune inflammation.Conclusion Wdr63 deletion aggravates ulcerative colitis in mice,WDR63 inhibits colonic inflammation likely by regulating Th17/Treg balance and maintains intestinal microbiota homeosta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dr63 TH17/TREG ulcerative colitis inflammation IMMUNE microbi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菊粉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Ⅱ型糖尿病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9
作者 冯焱 蒙爱 +5 位作者 魏思昂 李旭旭 王磊 赵燕 薛智权 丁志文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305-7319,共15页
本试验利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构建Ⅱ型糖尿病(T2D)模型,旨在探究菊粉对T2D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单笼饲养。正常组(Con组)饲喂普通饲粮,模型组(T2D组)饲喂高脂饲粮,菊粉干预组(DI组)饲喂添加10%菊... 本试验利用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构建Ⅱ型糖尿病(T2D)模型,旨在探究菊粉对T2D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将45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单笼饲养。正常组(Con组)饲喂普通饲粮,模型组(T2D组)饲喂高脂饲粮,菊粉干预组(DI组)饲喂添加10%菊粉的高脂饲粮,适应性饲喂1周后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菊粉可显著缓解T2D小鼠体重损失(从第4周开始)(P<0.05),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空腹血糖(从第4周开始)(P<0.05或P<0.01);显著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P<0.05),并显著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5)。此外,菊粉可改善T2D小鼠认知行为和海马神经元损伤;显著或极显著上调海马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P<0.05或P<0.01),极显著下调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P<0.01);显著降低血清与海马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海马中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P<0.05);显著降低海马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极显著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1)。T2D小鼠结肠中乳球菌属(Lactococc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杜氏杆菌属(Dubosiella)、库特氏菌属(Kurthia)和丹毒丝菌科未分类属(unclassified_f_Erysipelotrichaceae)等富集,结肠内容物中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己酸和总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菊粉的添加使T2D小鼠结肠中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和回肠杆菌属(Ileobacterium)等富集,结肠内容物中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和己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综上可知,菊粉可调节结肠菌群结构及其代谢产物SCFAs的产生,改善T2D小鼠的体重和空腹血糖,调节血脂水平、血清与海马中炎症因子含量,调控海马中Nrf2、HO-1和HMGB1表达,同时改善海马中氧化应激指标,对T2D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和认知行为起到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粉 T2D认知功能 氧化应激和炎症 SCFAs 结肠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