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Kpan免疫组化与弹力纤维双重染色在结直肠癌静脉侵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杜晓华 胡玉莹 +3 位作者 李雪 罗碧怡 郑广娟 杨海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CKpan免疫组化与弹力纤维双重染色在结直肠癌静脉侵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组织学标本60例,采用常规HE、弹力纤维染色及CKpan免疫组化和弹力纤维双重染色观察标本中肿瘤静脉侵犯情况。结果HE染色静脉侵犯的检出率为26... 目的探讨CKpan免疫组化与弹力纤维双重染色在结直肠癌静脉侵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结直肠癌组织学标本60例,采用常规HE、弹力纤维染色及CKpan免疫组化和弹力纤维双重染色观察标本中肿瘤静脉侵犯情况。结果HE染色静脉侵犯的检出率为26.7%,单一弹力纤维染色静脉侵犯的阳性率为41.7%,而双重染色切片静脉侵犯的阳性率为6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重染色切片能够更直观的显示静脉侵犯证据,优于单一弹力纤维染色的效果,双重染色能提高结直肠癌的静脉侵犯检出率,对结直肠癌肿瘤分期及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静脉侵犯 弹力纤维染色 CKpa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H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特征分析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邵宇阳 石通国 +1 位作者 郭凌川 陈卫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442,共8页
目的探讨B7同源物3(B7-H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探究其与肿瘤糖酵解过程以及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下载CRC转录组数据和临床病理数据,分析B7-H3的表达情况和临... 目的探讨B7同源物3(B7-H3)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探究其与肿瘤糖酵解过程以及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下载CRC转录组数据和临床病理数据,分析B7-H3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基于TCGA数据分析CRC内糖酵解相关基因表达与B7-H3表达的相关性。使用通过估计RNA转录物相对子集的细胞类型鉴定(CIBERSORT)算法探究B7-H3表达与22种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收集51例CRC患者的手术标本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数据库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B7-H3在CRC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且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晚期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此外,B7-H3表达与CRC内糖酵解相关基因上调密切相关。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共有16种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与B7-H3表达密切相关,进一步发现B7-H3表达与CD8+T细胞浸润在转录水平上呈负相关,但两者在蛋白水平上不相关。结论B7-H3在CRC组织中高表达,与CRC疾病进展和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此外,B7-H3与糖酵解相关基因以及免疫细胞浸润之间的相关性,提示B7-H3在调控肿瘤糖酵解和肿瘤免疫中起到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B7同源物3(B7-H3) 免疫浸润 生物信息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温玉婷 刘伟 +3 位作者 杨爱军 王晨昱 李敏 王金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812-1815,共4页
目的检测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4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1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IL-17、STAT3蛋白的表达,并应用CD34标记微血管计算MVD。结果... 目的检测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4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1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IL-17、STAT3蛋白的表达,并应用CD34标记微血管计算MVD。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7主要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肿瘤细胞和肠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胞浆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P<0.01);IL-1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P<0.05)。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正常肠黏膜中的表达(P<0.01),且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P<0.05)。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MVD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1,P=0.015)。结论 IL-17和STAT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IL-17 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伟杰 彭根远 +2 位作者 姜韬 张宁妹 李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086-2091,共6页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TIGI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TIGIT)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6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同时结合Western blot法和ELISA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水平。结果:TIGIT和CD15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8%(63/80)和83.8%(67/8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8.8%(7/80)和18.8%(15/80)](P<0.05)。肿瘤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表达呈正相关(r=0.867,P<0.01),且随着分期增高,TIGIT和CD155的表达水平增高。结直肠癌组织中TIGIT和CD155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TIGIT及CD155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相关性,可以作为评估结直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构域 CD155 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出芽与恶性程度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文斌 赵建华 +4 位作者 黄悦 李莉 杨小兵 王劲松 张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22-1424,1429,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出芽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观察8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出芽的情况。结果:83例结直肠癌中有46例肿瘤发生了出芽(55.4%)。肿瘤出芽的发生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出芽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观察8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出芽的情况。结果:83例结直肠癌中有46例肿瘤发生了出芽(55.4%)。肿瘤出芽的发生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有淋巴管侵犯者肿瘤出芽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管侵犯者(P<0.01),pTNM分期中,Ⅲ期结直肠癌中肿瘤出芽的检出率明显高于Ⅱ期(P<0.01)。肿瘤出芽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和血管侵犯均无关(P>0.05)。结论:肿瘤出芽是提示侵袭性或浸润性生长的组织学特征,应用CKpan进行免疫标记可提高肿瘤出芽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肿瘤出芽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stin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龙结根 张才全 赵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8-432,共5页
背景与目的:人类Testin基因是一个定位于染色体7q31.2的候选抑癌基因。本实验研究人结直肠癌中候选抑癌基因Test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正常组织... 背景与目的:人类Testin基因是一个定位于染色体7q31.2的候选抑癌基因。本实验研究人结直肠癌中候选抑癌基因Test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正常组织(距肿瘤15cm以上)中Testin的表达。同时分析Testin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Testin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O.O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estin在31.7%(19/60)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阳性,而在正常组织中有86.7%(52/60)阳性(P<0.01)。统计分析结果发现,Testin蛋白与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P>0.05),而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浸润越深、分化程度越低、Dukes分期越晚、T分期越晚、有淋巴结转移和有远处转移的癌组织的Testin表达明显降低;Testin蛋白与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5,P<0.O5)。结论:Test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量显著下降,可能与结直肠癌的浸润、分化和转移相关,提示Testin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对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判断结肠癌预后和浸润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Testin基因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F1和Jagged1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娟 南克俊 +3 位作者 王淑红 胡婷华 姜丽丽 马婕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8-511,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增强因子-1(lymphoid enhancer factor-1,LEF1)和Jagged1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取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4例人结直肠癌组织及18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LEF1和Jagged1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 目的探讨淋巴增强因子-1(lymphoid enhancer factor-1,LEF1)和Jagged1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取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4例人结直肠癌组织及184例癌旁正常组织中LEF1和Jagged1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LEF1和Jagged1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5%和65.8%,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LEF1的表达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Jagged1的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LEF1和Jagge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3,P<0.001)。结论 LEF1和Jagged1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淋巴增强因子-1(LEF1) JAGGED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TP/DPD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赵任 郁宝铭 +2 位作者 于颖彦 马韬 朱正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6-188,192,共4页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对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反应率存在很大个体差异,原因在于肿瘤内氟尿嘧啶类药物代谢酶[1,2],胸苷磷酸化酶(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水平的差异;本文探讨TP和DPD在大肠癌的表达和定位。方法:21对正常大肠粘膜及大...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对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反应率存在很大个体差异,原因在于肿瘤内氟尿嘧啶类药物代谢酶[1,2],胸苷磷酸化酶(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水平的差异;本文探讨TP和DPD在大肠癌的表达和定位。方法:21对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临床病理指标相结合。结果:21对结直肠癌标本中,肿瘤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的平均TP含量分别为(60.25±36.18)U/mg和(22.37±13.69)U/mg(P<0.01)。肿瘤与正常大肠粘膜内平均DPD分别为(12.75±5.86)U/mg和(14.02±7.48)U/m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P与DPD既可出现在肿瘤细胞内,也广泛存在于癌周免疫反应及炎细胞内。TP、DPD表达与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关系。结论:正常大肠粘膜及癌组织中TP与DPD含量的个体间差异是临床氟尿嘧啶类药物有效性及毒副反应差别的理论依据。检测TP表达可用于5-FU前体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检测DPD表达可作为氟尿嘧啶类药物敏感性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苷磷酸化酶(TP) 二氢嘧啶脱氢酶(DPD) 氟尿嘧啶类药物 直肠癌 ELIS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CD82和ME491/CD63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季润元 史恩溢 +3 位作者 王永实 李小宁 赵玉芳 冯振卿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CD82和ME491/CD6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3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CD82和ME491/CD63的表达,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KAI1/CD82和ME491/CD6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各...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CD82和ME491/CD6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3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AI1/CD82和ME491/CD63的表达,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KAI1/CD82和ME491/CD6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KAI1/CD8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未发现ME491/CD63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资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1/CD82和ME491/CD6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I1/CD8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结直肠癌的预后因子。KAI1/CD82和ME491/CD63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KAI1 CD82 ME491 CD63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三级淋巴结构成熟的临床意义
10
作者 郑江江 余晶晶 +2 位作者 谢晶晶 陈东 邓红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5-771,共7页
目的:探讨三级淋巴结构(TLS)成熟在结直肠癌中的意义,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230例有详细随访资料患者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手段确认TLS,并将患者分为TLS成... 目的:探讨三级淋巴结构(TLS)成熟在结直肠癌中的意义,为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230例有详细随访资料患者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手段确认TLS,并将患者分为TLS成熟组和TLS未成熟组,分析两组在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肝转移、远处非肝转移、错配修复基因状态、Ki-67、P53和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表达情况等方面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Breslow检验)比较TLS成熟与否患者的生存曲线,并运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230例患者中,TLS成熟128例,TLS未成熟102例。与TLS未成熟组比较,TLS成熟组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Ki-67阳性明显减少,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和PDL1阳性明显增多(均P<0.05)。TLS成熟组的总存活率优于TLS未成熟组(Breslow=4.553,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TLS成熟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TLS的形成对抑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及脉管癌栓有重要作用,TLS成熟患者临床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三级淋巴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S6K1及4EBP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少华 毕经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7-753,共7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6蛋白激酶1(protein S6 kinase 1,S6K1)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binding protein 1,4EB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6蛋白激酶1(protein S6 kinase 1,S6K1)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binding protein 1,4EBP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济南军区总医院肿瘤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经手术切除的100例结直肠癌组织与40例正常癌旁结直肠黏膜组织、30例淋巴结转移灶组织、15例远处转移灶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S6K1和4EBP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S6K1和4EBP1蛋白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50%(7/40)和22.50%(9/40),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00%(74/100)和79.00%(79/100),S6K1和4EBP1蛋白在癌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S6K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r=0.31,P<0.01)及组织分化程度(r=0.25,P<0.05)显著相关。4EBP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r=0.27,P<0.01)及组织分化程度(r=0.22,P<0.05)显著相关。S6K1和4EBP1蛋白高表达患者无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更短(P<0.05),但S6K1和4EBP1蛋白表达水平对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影响(P>0.05)。S6K1和4EBP1蛋白两者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25,P<0.05)。结论:S6K1及4EBP1蛋白在结直肠癌形成过程中有互相促进作用,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较为理想的分子靶点和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S6蛋白激酶1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合蛋白1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P2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发达 贾璋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59-1961,1964,共4页
目的检测TOP2A在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及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OP2A在蛋白及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TOP2A蛋... 目的检测TOP2A在结直肠癌、癌旁组织及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及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OP2A在蛋白及转录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TOP2A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表达高于原发灶及相应正常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TOP2A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癌组织与相应的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其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也无显著性(P>0.05),在mRNA水平的检测也得到了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的结论。结论 TOP2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关系较密切,其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结直肠癌的转移潜能,检测TOP2A蛋白可作为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过程中的一种较有价值的病理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TOP2A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结直肠癌中MRP1/CD9的表达
13
作者 季润元 史恩溢 +2 位作者 王永实 李小宁 赵玉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运动相关蛋白-1(MRP1/CD9)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RP1/CD9的蛋白表达。结果:MRP1/CD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7.9%,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运动相关蛋白-1(MRP1/CD9)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RP1/CD9的蛋白表达。结果:MRP1/CD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7.9%,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高-中分化组表达高于低分化组;Dukes A+B期表达高于C+D组;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有淋巴转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前进法显示:分化程度最先进入方程,是影响MRP1/CD9表达最显著因素。MRP1/CD9表达在单因素时和Dukes分期负相关,但在多因素时被掩盖。结论:MRP1/CD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新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MRP1/CD9 转移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33 β-catenin和AP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雪芳 刘坤平 +3 位作者 罗枫 伍世钢 唐丽娟 钟雪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899-1903,共5页
目的:探讨CD133、β-catenin和APC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三者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4例结直肠腺瘤、135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D133、β-cate... 目的:探讨CD133、β-catenin和APC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三者的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4例结直肠腺瘤、135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D133、β-catenin和APC蛋白的表达;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单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CD133在结直肠癌中阳性率为45.9%,高于腺瘤(9.5%)及癌旁正常黏膜(0,P<0.05),其表达与腺瘤不典型增生程度及结直肠癌组织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β-catenin胞质/胞核阳性表达在结直肠癌(93.3%)和腺瘤(85.1%),高于癌旁正常黏膜(14.8%,P<0.05),β-catenin膜表达缺失率在结直肠癌(45.2%)高于腺瘤(4.1%)及癌旁正常黏膜(5.2%,P<0.05),且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APC阳性表达率在癌旁正常黏膜(100%)、腺瘤(90.5%)和结直肠癌(34.8%)呈逐级降低(P<0.05),在结直肠癌APC表达缺失组,β-catenin胞质/胞核表达与CD133表达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均筛选出Dukes分期、β-catenin膜表达缺失为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高风险因素及独立预后影响因素(P<0.05)。结论:CD133、β-catenin、APC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CD133表达与β-catenin及APC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三者的检测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CD133 Β-CATENIN APC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陈波 冯继红 +4 位作者 于伟娜 高绍莹 徐林 陈超 罗军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0-162,168,共4页
目的:探讨Ga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结直肠癌及4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Gab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0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Gab2... 目的:探讨Ga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结直肠癌及46例癌旁正常组织中Gab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0对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Gab2的表达状况。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78例结直肠癌组织中Gab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85%,而癌旁正常组织中Gab2蛋白多不表达或弱表达,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Gab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Gab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P<0.05)。结论:Gab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b2 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KK3和vW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牛云霞 王晨昱 +4 位作者 杨爱军 刘伟 尚丽娜 李敏 王金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186,共5页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提示抑癌基因DKK3(dickkopf homolog 3 gene)在肿瘤中表达减少或缺失,而部分肿瘤内皮血管表达DKK3;vWF是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大分子糖蛋白,其在肿瘤组织中有表达,目前两者对肿瘤的发生的机制还...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提示抑癌基因DKK3(dickkopf homolog 3 gene)在肿瘤中表达减少或缺失,而部分肿瘤内皮血管表达DKK3;vWF是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大分子糖蛋白,其在肿瘤组织中有表达,目前两者对肿瘤的发生的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DKK3和vW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临床意义、两者与微血密度(micro vascular density,MVD)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94例结直肠癌组织制作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KK3、vWF蛋白和MV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结果:DKK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降低或缺失,与在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W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K3与vWF的表达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和生长部位无关(P>0.05),但均与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DKK3和vW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均与MVD无相关性(P>0.05);DKK3和vWF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无相关性(r=0.1310,P=0.2090)。结论:DKK3的低表达和vWF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生物学行为和转移可能有关,可望成为一个用于结直肠癌诊断的新的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DKK3 VW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hMLH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涛 严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710-713,共4页
目的:评价hMLH1和hMSH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结肠癌手术切除标本72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内镜活检取正常肠黏膜上皮25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 目的:评价hMLH1和hMSH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结肠癌手术切除标本72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内镜活检取正常肠黏膜上皮25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缺失率为88.9%(64/72),高于正常肠组织中hMSH2蛋白缺失率28.0%(7/25)。hMSH2蛋白缺失率随T分期增加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622,P<0.001);hMSH2蛋白缺失率与N分期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的hMSH2蛋白缺失40例,缺失率达97.6%(40/41),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MSH2蛋白缺失率为77.4%(24/31,χ2=7.251,P=0.007)。而hMLH1蛋白缺失率为90.3%(65/72),高于正常组肠组织中hMLH1蛋白缺失率为32.0%(8/25,χ2=33.847,P<0.001),但与肿瘤部位、分期、分化程度均无关。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hMLH1蛋白缺失,且表达缺失与肿瘤分期有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可以简便、准确地发现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从而对其后期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错配修复基因 HMLH1 hMSH2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51和MMP-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志娟 蒋卫国 +1 位作者 王劲欧 刘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151(CD15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结直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1和MMP-7的蛋白表达,阐明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151(CD15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结直肠癌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CD151和MMP-7的蛋白表达,阐明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CD151和MMP-7在大肠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1/20)和15%(3/20),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39/50)和72%(36/50),CD151和MMP-7在大肠正常组织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086,P<0.05;x^2=18.811,P<0.05)。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无关联(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远隔器官转移、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密切关系(P<0.05)。结直肠癌中CD151和MMP-7两种蛋白的表达强度具有相关性(r=0.314,P=0.026)。结论:CD151和MMP-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并与其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151 基质金属蛋白酶-7 结直肠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金荣 何新阳 +3 位作者 刘成业 陈志强 周杭城 王晓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091-1095,共5页
目的:探讨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2(spinster homolog 2,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经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133例患者的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 目的:探讨鞘氨醇-1-磷酸转运体2(spinster homolog 2,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安徽省立医院经结直肠癌手术切除的133例患者的结直肠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PNS2蛋白的表达。另收集2018年2月至2018年6月的2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行RT-qPCR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高(81.20%vs. 22.60%,χ~2=69.136,P<0.001)。RT-qPCR结果显示SPNS2 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t=3.974,P<0.001)。SPNS2蛋白过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数、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PNS2阴性患者的生存期明显优于阳性患者(χ~2=13.080,P<0.001)。单因素分析和Cox多因素分析表明,SPNS2异常表达会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SPN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SPNS2作为一种新型结直肠肿瘤标记物,在临床上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监测术后肿瘤侵袭转移的指标及诊疗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NS2 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RT-QPCR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7同源物5(B7-H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0
作者 李军涛 王若沁 +2 位作者 孙琳青 石通国 陈卫昌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2-447,共6页
目的探讨B7同源物5(B7-H5)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和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石蜡标本69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7-H5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7-H5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 目的探讨B7同源物5(B7-H5)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和生物学功能。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石蜡标本69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7-H5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7-H5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预测相互作用的GeneMANIA程序获得与B7-H5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并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使用基因功能注释分析工具Metascape数据库对B7-H5及相互作用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生物学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B7-H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B7-H5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呈显著正相关。GeneMANIA数据库显示B7-H5与半乳糖凝集素9(LGALS9)、含双PH结构域ArfGTP酶激活蛋白2(ADAP2)、Ras和Rab相互作用蛋白3(RIN3)、1号染色体可读框162(C1orf162)、Src酪氨酸激酶家族原癌基因FGR等20个蛋白相互作用。GO生物学功能富集显示B7-H5蛋白集参与跨膜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胞吐调控作用、淋巴细胞活化负调控、过氧化物代谢过程、磷脂酰肌醇磷酸盐结合、肽链内切酶活性调控、天然免疫调控和酶激活物活性调节。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显示B7-H5蛋白集参与磷酸酪氨酸相互作用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ID/PTP1B)通路、PID/白细胞介素8/CXC趋化因子受体1(PID/IL-8/CXCR1)通路和破骨细胞分化等信号通路。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B7-H5表达增高且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此外,B7-H5蛋白集涉及细胞代谢、天然免疫和肿瘤免疫逃逸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B7同源物5(B7-H5)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